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聰明和好學,哪個更重要-第57集

  【才說聰明。便有障蔽。不著學識。到底不濟。】

  『才說聰明』,這是自認為聰明的意思,自稱為聰明。『便有障蔽』,「障蔽」就是遮蔽。『不著學識』,「著」,這是顯揚跟昭著的意思。『到底不濟』,就是終究不中用、不成功。「才說聰明,便有障蔽」,這就是說,如果我們一旦會覺得自己很聰明,自稱為聰明,這樣就會有障礙產生。「不著學識,到底不濟」,如果我們不能夠注重來豐富和充實自己的學養,終究是不會成功的。

  在《論語》當中有這樣一句話,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個重是什麼意思?這個重就是莊重的意思。雪公老人在講解這句課文的時候,首先是解釋這個重,它是莊重。而君子,什麼是君子?凡是求學的人都可以稱為君子。君子他求學,如果要達到這個道的境界,首先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這就是這裡所說的君子不重則不威,身為一個君子,首先他就是要莊重、要穩重。我們知道像雪公老人、像朱鏡宙老居士、師父上人這一輩的老人家,從小就有接受過私塾的教育,在我們中國人來說,這是開始新式教育之前,可以說是最後一代的讀書人,也有接受過這樣的教育。所以這私塾教育的培養,確實造就了一個人他一生的人格跟氣質。這種德行確實是從小在家庭裡、在私塾裡,是由父母跟老師把他教育培養出來的。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他的外表、他的心裡不能夠達到這種非常的莊重、非常的穩重這樣的一種行持的話,在外面去辦事情他就會顯得非常的浮躁,無論是小事情還是大事情,他就沒有辦法把它做到非常圓滿。所以我們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如果這個君子他不能夠做到莊重跟穩重,這個威是代表他一種外表的威儀。我們內心,我們性情都非常莊重,日常生活中體現在外面,這種外在的威儀就非常的具足了,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儀,這是這句經文的意思。

  我們說《續小兒語》的這句課文說到:不著學識,到底不濟。這個其實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重學習,要豐富和充實我們自己的學養。而關於這個學,夫子在《論語》當中就有這樣的勸誨,夫子說:「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由(他的學生)就回答說:「未也。」夫子說:「居!吾語女。」於是夫子就開始教導學生什麼叫六言六蔽。首先就是「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第二是「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第三是「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第四是「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第五條是「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最後一條則是「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從這句經文裡面,我們就體會到了一個人他好學的這種重要性。我們一條一條的來看,這六言六蔽,雪公老人都為我們講解得非常的清楚。

  首先是「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愚就是愚痴的愚。好,這個好它是一個動詞,就是喜歡的意思。仁是什麼?仁就是夫子講的仁,仁愛,我們要具足一種真誠的愛心,這個也是夫子教化的一個核心,我們看夫子的教化,以孝為核心、以仁為核心。如果這個人他非常雅好仁愛,可是他不好學。我們知道仁這是嘉惠對方,就是用這種仁愛之心去利益眾生,對於別人是有很大的恩惠、恩德的,有好處的,當然這是一樁好事情。一個喜愛仁愛、嚮往仁愛的人,當然他不會去作惡。可是如果雅好仁愛而不好學,它就會產生愚這樣的一個結果。

  雪公老人教我們,我們無論是做的善事還是行的惡事,都要走中道,「中道」在儒家上來說就是「中庸之道」,我們要走在中道當中,要隨從中道。孔老夫子他是聖人,他是教導我們在無形當中去改變我們的內心。在歷史上我們看到這些善惡忠奸之人,譬如說像善者、忠者,像宋朝的岳飛;而像奸臣、惡人,我們說秦檜這是惡人。就是因為他們偏執在一個善,偏執,或者偏執在一個惡當中,而不能走在中道裡面。所以雪公老人說,如果像這樣的善惡忠奸之人,他們都能夠走在中道上,他們的行持就是相同的。你看這個月亮它有陰晴圓缺,初一、十五這個月亮就不一樣。當月亮它在譬如我們說上弦月、下弦月,這樣的月亮它都不是走在中道當中。所以聖賢人都教我們,一定要循從中庸之道。

  下一句是「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譬如說一個人他很有聰明才智,可是這個人他不好學,他不願意認真的去學習聖賢的學問,最後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這裡說的是蕩,蕩就是放縱的意思。譬如說在歷史上像蘇秦跟張儀這樣的人,你看他多有聰明才智,他在列國當中他能夠去遊說,去說服各個諸侯的君主。但是他們雖然是很聰明,可是並沒有聖賢學問的這種真才實學,而只是利用自己的聰明去圖謀自己本人的私利,這種情況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天下大亂,天下不太平。這是因為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反而去傷害了眾生、傷害了國家。

  下一句是「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如果這個人他非常注重誠信,我們說在這個時代,包括在外國也是如此,信這個字大家是看得很重的,如果一個人在社會上沒有了信用,很多事情他都走不通。可是對於一個好信的人,他也必須要求學,為什麼?當一個人他能夠努力向學的時候,他所追求的這種信也好,前面說的仁也好、智也好,它都有一個理智的成分在其中。我們學習聖學之學,一個人他就會變得很理智,所以他做任何事情他不會偏執,他會走在中道當中。所以這個好學對於人的一生太重要了,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

  如果一個人他好信而他不好學,最後結果就是其蔽也賊,這個賊就是害事、壞事的意思。雪公老人舉了一個例子,譬如說這個尾生他在藍橋下面跟人家約好了,要在這個藍橋下等,可是後來他為了守信,遵守他這個信用,當水淹過了藍橋下面的河的時候,他就是固守這個信用,但是他沒有理智的變通,不能夠走在中道上,就為了守這個信用,洪水來了他也不知道躲避,結果就被活活的淹死了。所以說我們持守任何一個美善的德行,都要遵循理智、遵循中道,而不能夠偏執。

  下面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直,我們前面講過了,益友跟損友都有三種。交朋友的時候,交到有益的朋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這個直首先就是遇到一個正直的朋友。這種正直好不好?它確實是很好,可是這種直也要看說它是不是合乎於中道,是不是一種理智的德行。所以如果不能夠走在中道上,我們這種正直反而會做錯了事情。譬如說雪公所舉出來的「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這就是其蔽也絞,這種行為就不合乎中道了。你看父親做錯了事情,結果他自己的兒子出來作證,證明自己父親所做的這個錯事。雖然你看他是正直吧,可是因為他不好學,不好學也是說他的正直沒有守在中道上,最後反而是做錯了事情。其蔽也絞,這個絞就是指幾條繩子把它絞成一條,絞在一起,這個也是急切的意思,它不符合於中道。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你看一個人他好勇,我們知道智仁勇這是三達德,這是非常好的一樁事情,所謂的知恥近乎勇。但是如果這個人他具足勇這種德行,可是他卻不好學,則其蔽也亂。它會產生什麼樣的一種流弊、什麼樣的一種弊病?就是這個亂。這個亂就是錯亂的意思,種種的規矩都錯亂。你看他這個人很勇敢,好勇鬥狠,可能他做的事情就是非常的錯亂,因為他的這種勇猛反而危害了很多的人。這個是好勇的人他也要好學,不然就會有這個亂的,錯亂的這種弊病。

  而「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剛,我們說一個人他非常剛方正直,非常剛正。可是過剛的人如果他不好學,換句話說,他也是沒有走在中道上,做事情也不能用理智來應對它、來對待它,這個弊病是什麼?其蔽也狂,它的結果就是他會非常的狂妄。所以孔老夫子說:「吾未見剛者。」這個剛,什麼是剛?永久不亂這才是剛。所以是剛者也要好學。

  所以雪公老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其實在《論語》也好,包括在《常禮舉要》也好,雪公都非常的注重我們要學習聖賢人的學問,就是要從經典上去入手,同時也要去學習我們中國的歷史,學習歷朝歷代國家、社會、個人他們這種成敗的經驗跟教訓,這個對於我們一生當中立身處世是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的。我們見到歷史上他所做的事情是好事情,我們見賢思齊,要跟他學習;如果我們看到他所做的事情是惡事,我們就要引以為戒。所以說歷史確實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生為一個中國人,首先我們對於我們自己國家的歷史就需要去深入的了解跟學習。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5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