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47集

  【自家有過。人說要聽。當局者迷。旁觀者醒。】

  這個地方『當局者迷』,當局的人這是說他是置身在某件事情當中,他會迷,就是說他會分辨不清楚,因為他人是置身於這件事裡面的,所以他對於這個事情的辨別能力、判斷的能力往往就容易喪失,而旁觀的人反而比他清醒。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自家有過』,就是我們自己身上有了過失的時候,『人說要聽』,我們要有一種雅量,有這種心量,要接受別人的勸勉。別人勸勉我們,我們要聽從,所以是知過改過的人,他才能夠成為聖賢君子。而『當局者迷,旁觀者醒』,就是當事的人他置身在這個事情當中,往往分辨不清楚,而旁邊冷眼旁觀的人往往比我們更加清楚。

  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有很多這樣的經歷,譬如說我們在家庭裡面,對於我們在跟老師、同學相處,或者是外出工作的時候,我們自己因為是當局者,很多事情往往是看不清楚的。可是像父母親,因為他對我們非常的關心,在很多事情上他有經驗,又是一個旁觀者,常常就會提醒我們,說這個人你不要輕易和他結交,這件事情你應該要怎麼做。可是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有時候年輕氣盛,聽不進父母跟長輩的勸告,往往覺得,爸爸媽媽為什麼要管我們這麼多?老是嘮叨個沒完,說了這麼多提醒的話,我們也聽不到耳朵裡面去。但是經過很多事情才發現,父母親怎麼那麼有先見之明,後來要發生的情況都被他們看中了,很早就被他們看清楚了。所以我們做為一個兒女,或者說我們在工作當中,我們是做為一個下屬,甚至於是一個主管,有時候我們在判斷事情的時候,因為可能我們處理一件事情非常的複雜,很紛擾,或者是說我們非常的忙亂,可能身邊有一些人他冷眼旁觀,反而對於一件事情他看得比我們清楚。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意氣用事,要經常能夠聽取別人的勸告,能夠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即使他有時候提出來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依然能夠願意謙虛的去接受別人的勸告,然後再理智的去判斷。所以說有時候往往我們自身的過失看不清楚,當別人冷眼旁觀看出來,並且幫我們指出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夠意氣用事,聽不進去人家的勸。

  關於這個「當局者迷,旁觀者醒」,師父上人對於這樣的一句諺語,也曾經有過一段開示。就是說為什麼當局的人他會迷?因為當局者往往這件事情對他本身是有非常切身的利害關係,譬如說這個事情是和他的財產有關的,或者是和他的地位有關的等等,總是有利害關係,所以在這個利害的當頭,他本身的分別跟執著就會特別的重。我們知道當一個人的分別執著很重的時候,他就很容易產生迷惑,對於一些事實真相就不容易看得清楚。可是為什麼說旁觀者清?就是因為旁觀的人,就是說這件事情跟他本身是沒有利害的關係的,他沒有利害得失在其中,這個時候他就不會有非常深重的分別執著,因此對於這件事情他就能夠看得清楚。

  所以佛教給我們,一切事情跟我們其實是沒有真正的利害關係,為什麼?因為這一切現象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在佛經裡面教導我們,這宇宙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到底有沒有這些利跟害?其實這些利跟害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凡夫往往誤以為它是真的,才會產生了這麼多的分別跟執著。所以聖賢佛菩薩,儒釋道三家的聖賢智慧,就是教我們如何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靈性,而佛門這種教學更是教我們如何去斷煩惱跟開智慧。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對於聖賢的學問學習通達的話,我們知道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就做一個旁觀者,始終我們頭腦是很理智、很清醒的,絕對不會迷惑。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3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