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不能得罪小人-第43集

  【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惡他。他肯饒你。】

  『正人君子』,我們說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就像《弟子規》所說的,「流俗眾,仁者稀」,「正人君子」在這個時代、在這個社會當中,往往不容易立足,所以惡人都非常不喜歡這些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惡他』,這個「惡」就是厭惡的意思。你卻偏偏又招惹了這些小人,你又很討厭他,『他肯饒你』,他怎麼肯饒過你?

  這個話,我們從這句字面上的意思也能夠體會到,所謂小人不能夠得罪,就是這樣的道理。所以說孔老夫子在《論語》當中,就曾經教導我們:「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這是夫子在《論語》當中的一段話。這個「疾之已甚」,雪廬老人在講解《論語》這段經文的時候就教導我們,「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就是我們俗話講的,你可以得罪十個君子,但是不能夠得罪一個小人,小人不能得罪。這也是前人教導我們的一個處世待人的智慧。為什麼?這個原因就是因為小人他本身的心量、氣度就非常的小,斤斤計較,他非常在意,你給他施的恩他也許不一定報,但是如果跟他結了怨,他可能念念在心,想辦法就要報復。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這個小人跟君子是不同的,君子你要是什麼時候得罪他,這是沒有關係的,他不會跟你計較;可是對於這些小人,也就是說他內心沒有仁愛之心,遇到什麼事情你要是得罪他,他一定什麼時候就想的要來報復。這種情況之下,我們遇到這種人,就不能夠體現出你對他非常的厭惡,否則的話,我們可能在言語、行為當中一不小心就得罪了這些人,將來彼此之間就會產生許多冤冤相報的不好的這種結果。

  所以雪公老人教導我們,對於這些沒有仁愛之心的小人,我們在表面上不能夠太過分,要能夠過得去。你看有的人他就是那種嫉惡如仇的人,眼裡容不了一顆沙子,看到這些人他就馬上想辦法,就是跟他正面的去產生衝突。雪公老人在這裡也教導我們,我們平常不能夠這樣,就是說內心要剛方正直,可是我們外面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圓融。也就是說我們把他看得很清楚,知道這個人本身他不是君子,他是一個小人,這個我們內心很清楚,可是我們在接待應對這些人的時候,又要處理得很圓融,不要跟他處處衝突對抗,這樣我們才不會造成雪公老人在這裡說的,造成天下大亂。所以佛門說的忍辱,真正的君子好人他不會讓我們天天在這裡修忍辱的,你要忍的都是惡人、都是壞人,所以這個忍辱的功夫在這個地方就要充分的體現出來。

  佛門非常的平等,佛家可以說不管你是好人也好、惡人也好,佛菩薩是平等的在教化跟照顧。所以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什麼樣的人都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對好人跟惡人要一視同仁,不能夠跟這些惡人產生尖銳的衝突,這樣是不妥當的。所以聖賢人教我們的這些智慧,都是讓我們在生活當中處處可以把每件事情都處理得非常妥當。

  雪公老人在這裡就舉了例子,就是說為什麼說小人不能得罪,這在歷史上的公案就太多了。雪公老人說,在東觀有一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的人看不起一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他很窮,而且人們都非常討厭他。可是這個讀書人後來他去讀書考試當了縣官,就成了這個地方的地方官了。結果他年輕讀書的時候,還很貧窮的時候,被人家看不起的這些事情,他就放在心上,懷恨在心,就想辦法要去報復東觀這個地方的百姓。所以說後來這個知縣被人家稱為滅門的知縣,最後把以前得罪他的人他都給害了。所以這是說,小人如果說你傷了他的自尊,或者是說對他嫉惡太甚的話,他以後的報復可能會是很嚴重的,這是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都要注意這些事情。

  又譬如,雪公老人這裡又舉了一個例子。當然這個都是比較極端的例子,可是也是重在提醒我們,一定不能夠疏忽這些生活的小事,生活的處事待人接物的這些原則。他舉出從前張獻忠在貧窮的時候到處去乞討,結果有一個女人就拿腳去踩他。後來張獻忠我們知道他起兵造反,他就對於以前受到的這個侮辱放在心上,所以到了一個地方,他就先把這個地方女人的腳砍掉。你看為什麼會最後造成這樣的一個惡果?這也是孔老夫子在這句經文講的,「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我們對於這些小人,對於這些惡人,如果我們對他的厭惡表現在外面太過分的話,最後會把他逼到去作亂生事的這樣的地步,所以對於這個事情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2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