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及時糾正小孩的錯誤-第36集

  【卑幼不才。瞞避尊長。外人笑罵。父母誇獎。】

  『卑幼不才』,「卑幼」是指的幼小的晚輩,就是指的小朋友,或者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卑幼不才」,「不才」是指喪失體面和榮譽,或者是帶來恥辱,讓人丟臉的事情。也就是說,幼小的晚輩往往他因為年紀小,不是很懂事,如果說長輩又很溺愛的話,他常常會在生活當中做出一些喪失體面的事情,或者讓人丟臉的事。

  『瞞避尊長』,「瞞避」就是隱瞞真相、隱瞞實情的意思。對於尊長,就是對於長輩,譬如說這個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是祖父母,不跟他講真話,這個瞞避是隱瞞。在生活中只說這個孩子有多麼好,但實際上這個孩子犯的過失卻沒有讓長輩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外人笑罵,父母誇獎』。這個孩子他的行為產生了偏差,外人都看得很清楚,所以就在背後笑話他,說這個家庭疏於管教,家教、家規不嚴,讓孩子的行為產生這麼多的偏差。可是小朋友他的父母親或者是祖父母,並不了解這個狀況,反而還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好,平常做得非常好,就會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他的成長,確實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孩子在小時候所發生的,就是出現的一些問題,或者是他所做的一些錯事,身為長輩要及時的去了解,去及時的糾正,他長大之後就不會再去犯同樣的過錯。就是很多不好的習氣其實都是小時候就養成的。

  我記得在小時候,跟著一些鄰居家的哥哥姐姐們出去玩的時候,有時候做錯了事情,那時候我們在家裡是母親管教得比較嚴,所以從小幾乎都是媽媽在打,犯了錯誤是媽媽在打,然後爸爸是比較慈愛的那種性格,都會呵護我們。所以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就是因為一些事情,被媽媽拿著藤條在打。有時候我覺得很委屈,因為有的事其實是鄰居家的哥哥姐姐們他們帶著我去做的,或者慫恿我們一起去做的,但是母親責怪起來,就是一定是先處罰自己的孩子。所以這是一般人說的打記性,小時候因為某些錯誤挨了打、挨了罵,印象就特別深刻,長大之後就不敢再去犯同樣的錯誤。

  師父上人在講課的時候也常常提到,就是說父母跟老師確實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密切的合作,才能夠把一個小朋友教好。這個確實是經驗之談,也有很深的學問在裡面。所以師父上人說他在小時候,在福建念小學的時候,念小學大概也就是十多歲出頭的樣子,男孩免不了很調皮,有的時候在讀書的過程當中跟同學們之間有了一些摩擦,小孩子彼此之間打架,這個都很難免。老師看到之後,在學校裡面,當然對這幾個打架的學生都要進行處分。他們那個時候體罰就是打手心,小朋友兩個人打架,被老師打手心,而且在學校還要罰跪。這個確實心裡很難過,覺得說可能打架不一定是自己有錯,可能真的是對方比較不講理。所以回到家裡,哭哭啼啼的回去,總希望說父母親是不是可以給自己撐腰,去評評理。可是那個時候父母親了解了實際的情況,知道孩子今天犯了錯誤,在學校被老師給打了。結果師父上人的父親當時是怎麼做的?不像現在,可能如果孩子被打,這個家長都要去告老師。在從前的社會不是這樣,父母親非常懂得教育子女的原理跟原則,絕對不會縱容,也絕對不會溺愛。所以師父上人的父親聽了這件事之後,趕緊去買了禮物,帶著孩子去給老師送禮去了。換句話說,是感謝老師能夠這樣嚴格的教導自己的孩子。

  結果父親這樣做了之後,從此之後,這小朋友要是在學校犯了錯,再被老師給批評了,或者再被老師給教訓打手心了,他回家也不講了。為什麼?他不會去找靠山來袒護。為什麼?講完之後,不但父親、母親不會說去溺愛孩子,替孩子去評個理、去出個氣,反過來還得給老師送禮物,他說一看這也太不划算了,算了,我回家我也不講了。

  所以從這裡我們看到,確實是父母一定要跟老師密切的配合,才能夠把一個孩子教成材。所以我們看到師父上人這一生能夠有這麼大的成就,跟小時候在家裡父親和母親嚴格的管教,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這個根扎得穩,日後枝葉、花果才能夠繁茂。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2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