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35集

  【人誇偏喜。人勸偏惱。你短你長。你心自曉】

  這個「誇」就是誇獎的意思。我們往往很喜歡聽到別人對於我們的誇獎,所以別人誇獎我們的時候,偏喜,「偏」是片面的意思,側重於某個方面。別人誇獎我們,我們的內心就是非常的歡喜。『人勸偏惱』,「勸」是規勸的意思。當別人在勸諫我們的時候,往往內心就生起了惱恨的心。『你短你長,你心自曉』,其實我們到底有怎樣的短處、有怎樣的長處,我們自己的內心是最為清楚的。特別是當別人誇獎我們的時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別人規勸我們的時候,他所說的是好的壞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這個都要仔細認真的去體會、去體察。

  我們在《弟子規》當中也同樣有學到這樣的一句經文,《弟子規》當中說:「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而在它前面的一句我們都非常熟悉,這是「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所以我們說前面我們學到《論語》的那句經文,孔老夫子教導我們要結交益友,而不要結交損友。但是我們交結到什麼樣的朋友,其實這個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外面的緣分,而是我們自己本身是具備怎樣的德行跟品德,自然就會感召相應的朋友。所以這個道理還是從我們的心要來尋找根源,這才是真正的交友能夠交到好朋友,還是交到不好的朋友,根源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到底有沒有具備相應的德行。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唐朝是一個政治非常開明、社會也十分安定的朝代。能夠有這樣好的一個社會環境,也是歸功於當時的君王跟大臣,他們都具有能夠接受別人勸諫的雅量。所以在唐朝初年,我們看到唐太宗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了貞觀之治,這樣千百年來令人們都十分懷念的這樣一種太平的盛世。它是如何造就的?這跟君王能夠接受臣子的進諫,他這種雅量是分不開的。

  所以唐太宗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銅為鏡,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衣服的穿戴有沒有整齊。「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說歷史它本身就是一面鏡子,我們以古人來做為借鏡的話,就能夠了解到一個朝代它興亡盛衰的原因。而「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把人做為一個借鏡,一面鏡子,在他身上就可以照出自己的功過和得失。因為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醒,我們本身做為一個當局者,往往看不出自己身上存在什麼問題,可是有人在旁邊冷眼旁觀,幫你指出應該要糾正的問題、應該要改正的錯誤,這個是比我們自己看自己要明白得多。

  所以在歷史上我們看到貞觀之治,唐太宗他能夠接受大臣對他的進諫,大臣也能夠勇於去給皇帝提意見,這個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也是一段佳話。所以唐朝的名臣魏徵,他是一個很有膽量和謀略的好大臣,只要皇帝有做得不妥當的地方,他一定是想盡辦法來勸諫他。有時候皇帝也真的受不了他的勸諫,但是魏徵依然還是不停的給他提意見。

  有一次,唐太宗他得到了一隻很好的、很美的小鳥,他特別的喜歡,所以就把牠放在自己的手上在玩。結果突然間看到魏徵遠遠的走過來,要跟他奏報國家的政務、國家的大事,他就趕緊把這隻小鳥藏在自己的懷裡。後來魏徵向太宗稟報事情的時候,他就故意講個不停拖延時間,結果最後這隻小鳥就悶死在唐太宗的懷裡。這是因為魏徵他不希望身為一國的國君玩物喪志,就是說喜歡這些好玩的東西,聲色犬馬的東西,最後卻忽略了他做為一個國家的君主所應該具有的責任、具有的義務。

  有一次,唐太宗因為他的皇后去世了,他非常的難過,所以就在御花園當中建造了一層樓,來眺望皇后的陵墓。有一天他就請魏徵跟他一起登樓來眺望。魏徵仔細的看了半天,他就說:「陛下,微臣的年紀大了,我並沒有看到什麼。」結果唐太宗就把皇后的陵墓指給他看。魏徵藉著這個機會就勸諫唐太宗說:「我以為陛下是在眺望祖宗的陵墓。如果您眺望祖宗的陵墓能夠和眺望皇后的昭陵一樣,那麼我就能夠看得到了。」換句話說,他是用一種很巧妙的方法來勸諫帝王。於是唐太宗後來就把這層樓拆掉了,不再日夜思念自己的皇后,眺望她的陵墓了。

  魏徵勸諫唐太宗停止軍事的發展,而是要加強文化教育的發展,如果能夠這樣做,我們的國家才能夠安定,四方的這些少數民族他們自然就會歸順大唐,用不著武力去征服他們。就是他非常的重視教育。後來唐太宗果然就採用了魏徵的建議,取到了很大的效果。這些要得力於魏徵的勸諫,以及唐太宗能夠納諫的這樣的一個雅量。

  所以說通過這個歷史的故事,我們體會到這段課文所談到的『人誇偏喜,人勸偏惱』,這是人之常情。可是能夠身為一國之君,他就有這樣的度量,能夠接受別人對他的勸告,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同樣在歷史上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詳的。這是發生在宋朝,我們知道蘇東坡他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學者。他是嘉祐年間的進士,官位也做到很高了,做到翰林學士、兵部尚書,而且在全國各地很多地方他都擔任過地方官。蘇東坡蘇軾他是一位很精通佛法道理的居士,他在鎮江的期間,聽說金山寺的佛印禪師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所以他經常就跟佛印禪師在一起交往。但是因為東坡先生他畢竟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又在朝廷裡面當過比較高的官位,所以難免有時候就有一點比較傲慢的個性。

  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學佛近期學得很有心得,所以就想要炫耀一下自己學佛的成就,於是他就寫了一首詩送去給佛印禪師。這首詩的內文是這樣說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首詩你看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在讚歎佛菩薩,但是實際上內含的內容則是蘇東坡先生他在誇耀自己學佛學得跟佛一樣,八風都吹不動,穩穩的坐在紫金蓮的上面。結果佛印禪師看了這首詩之後,拿起筆來在這首詩上面就批了一個字,就是「屁」。結果蘇東坡收到了這個字之後,他就氣得臉色發青,說怎麼可以這樣子來評價他寫的詩,這簡直是太過分了,所以他就氣沖沖的划著船過了江,就找到了佛印禪師。他說:「剛才我給您送的這首詩,到底寫得有什麼不對?您竟然對本官這麼不尊重。」結果佛印禪師就慢條斯理的跟他回答說:「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所以東坡先生一聽,面紅耳赤,就覺得說自己確實是太傲慢了。

  這個八風是指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個四順四違,如果是真正都能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才是真正的八風吹不動。實際上確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我們讀了很多書,覺得自己好像落實得很好,實際上遇到境界來考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功夫還是非常淺薄的。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2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