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與人交流時,當察言觀色-第10集

  【與人講話。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須強說。】

  這個地方『與人講話』,就是跟人講話的時候,要察言觀色,這個『看人面色』就是說我們需要察言觀色。如果說我們在觀察別人臉色的時候,發現說是『意不相投』,這個「意不相投」是話不投機這個意思,就『不須強說』,我們就不必要再繼續說下去了。

  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當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是記載在《論語》的「季氏」篇當中,他說:「侍於君子有三愆。」是哪三條?首先是「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我們根據雪公老人所講解的這個《論語》,來了解一下這段經文的意思。「侍於君子有三愆」,這個君子,在這裡說侍於君子就是說的,年少的人他在照顧、在侍候這些年長的長輩的時候,這裡面是有學問在其中的。所以雪公老人說,這確實是不簡單的一件事情。為什麼?要能夠做到博我以文,約之以禮,確實是要從禮這個角度來入手。我們知道,這個禮是人與人之間最為優美的距離。這個禮它就在於我們生活當中,在在處處、方方面面都含括其中。我們如果違背了禮,做事情就離開了一個正常的秩序,就會導致我們生活的環境,還有導致社會的整個風氣,整個社會的混亂,所以禮是不能夠離開的。

  侍奉君子和侍奉一般人是不相同的,為什麼?因為君子本身,首先他是地位很高這樣的人,或者是說他的德行非常的深厚,能夠具備這樣的條件的都是君子。侍於君子有三愆,我們先來看第一條,「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這個話意思就是說,我們譬如說在參加一些集會的時候,長者或者是主人他主動來跟我們說話,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來說。如果沒有特別問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在那裡誇誇其談的去講話,這種態度就是一種非常急躁的性情的表現。如果在座的人沒有長輩,在年齡、輩分各個方面都比我們要低一些,這個時候就可以比較隨意一點。可是如果是我們跟長輩在一起的時候,不管這個長輩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什麼樣的地位,在這個時候,如果長輩沒有同我們來說話,我們自己就在那邊說得沒完沒了,或者不問自說,在那邊誇誇其談的,這種行為都是屬於心浮氣躁的表現。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這個是屬於第二條。這是說在長輩跟我們講話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的去應答、去應對,而是吞吞吐吐的,想說又說不出來,或者說又不講話,這種態度就是一種比較傲慢的態度。如果我們有這種傲慢的態度跟舉措,往往對於長輩是一種不恭敬的行為,這個也是一種過錯。所以這第二條就是說,問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卻不說,這個就是隱,隱是隱瞞的隱。

  我們看第三條,第三條是「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個就是說,我們在沒有看清楚長輩、君子的臉色、他的態度的時候,我們就輕率的發言,隨隨便便的去表態,就好像目中無人這樣的一種態度,這個叫做瞽。雪公老人在這裡解釋說,就是跟人講話的時候,不對著對方的臉面來說,這個就是瞽。瞽它就是等於眼睛看不見,像瞎子一樣的。

  在四書當中,我們看到像孟子在《孟子》當中說:「王顧左右而言他」,就跟他說話的時候,這個君王他已經在那四下觀望,根本都沒有注意在聽你說話。像衛靈公和孔子說話的時候,衛靈公也是心不在焉,有這種表現。這時候孔子看到這個情況,就知道他所想要施行的這些理想、這些想法沒有辦法得到君王、君主的這種認同,所以他就離開了衛國。這個都是說跟人家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到對方的表情、對方的態度,這個時候自己就要審時度勢,要特別去體會到這句話該說還是不該說,我應不應該再接著說下去,這個都是很深的學問。

  雪公老人說,在這裡談到,送客到門口,就不要再繼續說話了,而且更不可以眼睛不看著對方,像這種態度都是比較大的過錯。

  當然在這裡,經文當中所說到的這三種過錯是對於君子、對於長輩,而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僅僅說是對於長輩,我們無論是面對任何人,其實都要具備這樣的一種態度,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說任何話、有任何舉動的時候,我們不能夠只顧自己想說、想做,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或者不顧及別人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夠注意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平常日常生活為人處世,我們就能夠做到什麼事情都處理得非常的周到,應對得非常的正確。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2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