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當結交有益的朋友-第9集

  【要成好人。須尋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

  這個課文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就應該要結交一些有益的朋友,『須尋好友』。如果我們所交的都是一些損友,那怎麼可能成材?下面也是用一種比喻的方法來教導我們,來說明這個道理。『引酵若酸,哪得甜酒?』「引酵」就是說,在製作酒的過程當中,所選用的酵母如果是酸的,怎麼可能能釀出甜美的酒出來?這句課文是教導我們選擇朋友的重要性。

  印光大師也曾經教導過我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跟朋友之間相處,這個朋友是分為損友跟益友的,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以及會對我們有傷害的朋友。這在平常一定要能夠分得清楚,益友我們就應該要親近他,而損友就應該遠離他,更不要跟他學習。所以選擇朋友這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孔老夫子老人家在《論語.季氏》當中也曾經談到益友跟損友的問題,《論語》的這句經文是這麼說的:「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就是有益的朋友跟有損的朋友都是有三種不同的類型。什麼是益友?夫子說了:「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是有益的朋友。哪些是損友?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三種朋友是對我們有害的損友。

  雪廬老人在講《論語》這段經文的時候,特別為我們講解,說交朋友有益的有三種,有損的三種。我們先來看看有益的朋友是哪三種。

  首先,第一是友直,直是正直,這個朋友是一個很正直的朋友。雖然他不是全才萬德,我們說也不能夠擇人求備,要要求一個完人,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點,也有他的優點,但是他只要具備非常明顯的優點,所謂有一技之長,我們就可以取之。所以有益的朋友第一個就是正直。正直就是這個人的內心是非常正直無私的,不會有去傷害別人的心、陷害別人的心,不會有這樣的一種狀況。當然我們知道,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說我們想要感召正直的朋友,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首先也要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然的話,正直的人也不會來跟我們結交,同類相感。所以這是首先我們要具備一個美好的品德,自然和我們同樣具備這個品德的人就很容易聚集在一起。

  第二個條件是諒,友諒,這也是益友。這個諒是寬恕的意思,就是說對於人不會有苛刻的要求,他能夠原諒別人、寬恕別人,不會得理不饒人,不會說遇到什麼事情,就是我們犯了一次錯,他就內心裡面永遠沒有辦法原諒我們,這樣就不是一個寬恕的人。有的人說這個地方這個諒是信的意思,但是雪公老人說,因為前面這個直,正直的直,直,正直的人,他一定是具備信、誠信這樣的德行的,所以他覺得這個地方諒把它解釋成寬恕是比較合適的。

  第三個益友是友多聞,多聞是多見多聞的意思。為什麼?多見多聞,我們說一個人他見多識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見過世面,他的眼光、器量跟格局自然是跟常人不同的。我們跟這樣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增長自己的心量、見聞,這都是很有益處的。但雪公老人在這邊也談到,說如果這個人他多見多聞,可是他內心是很執著的人,執著的人就不能夠稱作多聞。這裡多聞不是多聞而執著,這是提醒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以上的這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朋友是對於我們有幫助的。

  損者也是三種,損友也是三種。第一個是友便辟,這個便辟怎麼理解?就是說這個人他特別會講話,花言巧語,說得天花亂墜,巧妙得不得了,而且從來不得罪人,說活滴水不漏。我們講的,這種人他就很會奉承別人,因為他太會講話了。遇到這種人一定要小心,而且不能夠跟他學習,也不能夠跟他結交。雪公老人在這裡舉了三國時期諸葛亮有一個朋友叫司馬德操。司馬德操這個人被稱為好好先生,為什麼?因為他見到任何人、任何事都覺得好。他的妻子覺得,他怎麼能這樣?平常罵他,他也覺得好,這是真正好好先生。但這個人沒有人說他不好,為什麼?因為他還具備一個很好的德行,就是他很正直,我們剛剛說的友直,所以這樣的人沒人說他不好。

  可是相比之下,五代時期有一位官場當中的不倒翁,叫做馮道。我們看馮道在歷史上經過多少朝代,可以說人人都罵他。從歐陽脩先生他編輯史書的時候,我們在《新五代史》裡面看到馮道的傳記,對他的評價是非常負面的。可是雪公老人說,我們不能夠小看馮道,也不能隨便罵他。為什麼?因為在五代這個時期是相互爭奪,大家爭來爭去的,國家朝廷不斷的在改換君王,而且幾乎沒有一個君王是明君,只有後唐明宗李嗣源還是可以的。換句話說,在這個非常混亂的時代,馮道他身處在高位當中,始終官位坐得非常的穩,而他時時刻刻都是在為人民百姓著想的,並不是為了奉承國君,他都是想著老百姓。所以處處為民,自己落一個污名而已。可以說歷史上很多人都看不懂馮道他真實的德行,實際上他時時處處都是在為百姓著想。

  這裡我們查到一段是在《舊五代史》當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其實就可以體現出雪公老人這段評價。他日皇上他問馮道,他說:「天下雖熟,百姓得濟否?」就是說當這個國家風調雨順,今年豐收了,那麼百姓的生活過得怎麼樣?馮道就說了:「穀貴餓農,穀賤傷農,此常理也。」就是一個國家它的整個國家的運作,農是非常重要的根本,當農產品非常便宜的時候,農夫就會受到損失;而農產品它的價格比較高的時候,農夫他就能夠有很好的收入。馮道就給皇上舉了一首詩,這首詩是當時有一位舉子叫聶夷中〈傷田家〉詩。這首詩寫說:「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穀,醫得眼下瘡,剜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我們讀這首詩,就能夠體會到,這是一個舉子他在勸諫君王,他說希望君王的心,就像一個光明四射的燭光一樣,這個光明不是照著這些富貴的人家,而是要照著這些貧苦的、貧窮的老百姓。換句話說,這首詩就是勸勉君王能夠時時刻刻去體恤老百姓的疾苦,能夠真正的有一種仁愛之心,去關愛這些苦難的蒼生。所以當時皇上他聽了這首詩就覺得非常好,就讓他的臣子把這首詩抄錄下來,然後常常會讀一讀這個詩來提醒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是時時刻刻要想到百姓的疾苦。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馮道他確實是一位非常體恤和關愛百姓的好官員。甚至於說現在我們可以讀到這些聖賢的經典,其實我們也要感恩馮道他當年在身居高位的時候,他就非常重視經典的刊刻跟流傳。因為我們知道在戰亂當中,很多聖賢的典籍,非常容易因為戰火、因為災難而受到損害,而當時馮道他在當官的時候,就很重視去刊刻這些經典。所以我們現在才能夠讀到這麼多的這些好的聖賢書,要感恩他當時的這樣的一個舉措。所以說這真的是一位非常好的臣子。

  我們看第二條,損友的第二種是善柔,善柔就是巧言令色。第三種是便佞,便佞就是無理辯三分的人,就是說即使他自己理虧了,但是因為他太會講話了,他也能夠說出一番道理出來。像這樣的朋友,我們都不要去結交他、親近他,而是要親近前面所說的這三種正直的朋友,有寬恕之心的朋友,多見多聞的朋友,我們要親近這樣的人。

  好,這句的課文我們就學習到這裡,這句經文是「要成好人,須尋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這句經文就是啟發我們一定要結交有益的朋友,不能夠結交損友,這樣對於一個人的成材、一個人的成長,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1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