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第6集

  【自家過失。不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不須』是不必的意思,就是我們自己家的過失沒有必要去遮掩、去掩蓋它。為什麼?因為『遮掩不得』,你去掩蓋它,『又添一短』了。就是說我們遮掩過失,不但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過失。所以我們對於自己有過失,不能夠去遮掩它、去遮蓋它。

  在歷史上,我們也曾經聽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在後面我們在學到《笠翁對韻》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句課文:「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這所說的就是負荊請罪,也就是將相和的故事。在戰國的時代,趙國有一位藺相如,他很有智慧,也非常的勇敢,所以他曾經幫助自己的國家完成完璧歸趙這樣的一個歷史的任務。而且他護王有功,所以趙王對他非常的讚歎,給他很高的獎勵,封他為宰相,就是那個時候的上卿。他在大臣當中,地位就成了最高的一個官員。

  當時廉頗他是趙國時期一個很有名的將領,他的戰功很顯赫。他一看到藺相如的地位比自己高,他心裡就很不高興,所以他就對朋友們說:「你看我在戰場上功勞多麼大,而藺相如他只不過去說說幾句話,就是動動口舌這樣的一個本領,就取得了我們國家的趙王對他的信任。」換句話說,當時廉頗是非常不高興的。

  藺相如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之後,他就想盡辦法躲著他,譬如說有時候上朝的時候,他就故意說自己生病了,他就不上朝。甚至於有一次,藺相如他坐著車子在路上走,結果突然間就遠遠的看到廉頗他的車子也過來了,於是他趕緊讓車夫就把自己的車趕快開到另外一條街上就躲起來了。跟著藺相如的人都覺得很奇怪,就說:「您身為我們國家的一位堂堂的宰相,你怎麼會這麼害怕廉頗將軍?」結果藺相如就回答他們說,他說:「你們想一想,秦王這個人那麼霸道、那麼有威勢,我都不怕他,我敢在宮廷當中、宮殿當中去指責他,而且不把他們的群臣都放在眼裡,那我怎麼可能會怕廉將軍?但我只是想到說,為什麼秦國這麼強大,卻不敢來攻打我們的國家?就是因為我們國家有廉將軍跟我兩個人。如果我跟廉將軍一旦是不和,這個情況傳到了秦王的耳朵裡,我們之間的衝突將會對我們國家造成很大的傷害。」換句話來講,藺相如他是以國家的利益為重,而把個人的恩怨,個人的、私人的這種私情都放在後面。

  藺相如這些話很快的就傳到了廉頗將軍的耳朵裡。我們知道古人畢竟也是有讀過聖賢書,知過能改。廉將軍聽了之後,他內心非常的慚愧、非常的感動,於是他就肉袒著上身,背負著荊條就來向藺相如請罪。這兩個趙國的將相就成為了「終為刎頸死生交」,雖然前面彼此之間有一點過節,但是最後他們成為了生死之交,這也是國家之幸。

  廉頗將軍他這種知過能改,這樣的一種氣度跟風範,也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部分,代代相傳,大家都對他非常的讚歎。

  我們學習到這句課文,「自家過失,不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有過能改,善莫大焉,是吧?人生在這個世間上,沒有人不犯過錯的。你說不犯過錯,那就是聖賢人,那就是佛菩薩了。既然是凡夫,終究是會有過錯。但是有過錯不怕,我們要勇於去面對自己的過錯,勇於去改正自己的過錯,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德行。

  這句話也跟《弟子規》當中所說的「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是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們當自己這種所作所為有重大的過失,別人又來指責我們的時候,我們要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過失,首先承認自己有過錯,不要死不認錯。我們看到弘明學校的園長,她在一次分享當中也是說,有些小朋友從小就是很驕傲,兩歲的孩子從來不認錯。奶奶帶他過來,爸爸媽媽帶他過來,還說我們家的這個孩子從來不認錯的。結果園長就告訴他說:「來弘明,沒有不認錯的。」因為小時候小朋友就開始學《弟子規》,所以他們在牆上都會寫著一些《弟子規》裡面教導的這些道理,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認錯就是好寶寶,改過就是好寶寶。你看小朋友,他即使是二三歲,也很顧及自己的面子,在家裡奶奶寵愛得太厲害了,所以死不認錯。但是他到了一個好的環境,老師、園長都非常注重德行的教育,這個孩子到這裡也自然而然肯認錯、肯改過了。所以說要能夠有改過的這樣的一種態度,這是就像雨過天晴、烏雲散盡之後,我們人生的另一道美麗的風景又會重新出現了。所以人犯錯不怕,一定要能夠勇敢的面對它和改正它。

  「倘揜飾,增一辜」,這個揜是掩飾的意思。我犯了過錯,又故意掩飾自己的過錯,那麼就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過失。

  師父上人有一幅墨寶,寫得非常的好,說:「聖人之所以成聖者無他」。聖賢人是不是遙不可及?其實也不是。聖人他為什麼能夠稱為聖人?其實他也就是「勤於講學,勇於改過」。勤於講學就是我們要每天跟聖賢人在一起,每天要學習聖賢的學問,活到老學到老,不要覺得說我們已經知道很多、學了很多了,真正的每天認真的講學,才發現說原來自己之前所學的是非常淺薄的。同時要勇於改過,能夠勇於知過改過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聖賢之人。「其教化眾生貢獻社會亦無他」。你看聖賢人他教化世界上的這些眾生,對於社會有什麼樣的貢獻?其實也沒有別的,也就是勤於教學、勇於改過。所以師父上人非常的重視教學為先,也特別的希望年輕人一代一代的都能夠勤於講學,認真的學習聖賢的智慧跟學問,讓這種道風跟學風代代相傳,這是師父上人最希望看到的。

  我們每天學習聖賢的教誨,來對照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過失,來對照自己每天有沒有進德修業。如果每天都能夠知道自己的過失,每天都去改過,我們的德行真的是日日增長,日新又新了。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1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