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說話要謹慎小心,有根有據-第5集

  【能有幾句。見人胡講。洪鐘無聲。滿瓶不響。】

  這個地方『胡講』,就是胡說亂講的意思。『洪鐘無聲』,我們知道鐘雖然很大,你不叩不鳴,鐘要不叩它不會發出聲響。『滿瓶不響』,裝滿水的瓶子是不會發出聲音的,而半瓶水多有聲,就是瓶子沒裝滿水,反而那個聲音嘩啦嘩啦,晃來晃去,聲音很響。

  這句課文就是教導我們,因為我們小朋友年紀還很輕,對於一些人生的道理、經驗都還學得很淺薄,剛剛學了一點點的道理,沒有完全弄明白,如果這個時候見到人就胡說亂道的話,就會被人家嘲笑了,是吧?一個真正有學問的、明白道理的人,他是不會這樣的。

  下面「洪鐘無聲,滿瓶不響」,這就是一種比喻的方法,是說有一些風吹草動是不會讓洪鐘發出聲響的。我們知道鐘都是很大的,沒有去叩它它是不會響的,你光是風去吹,那沒有辦法讓它發出聲響,這是說明它的一種厚重、穩重的姿態。而瓶子也是這樣子,我們說「滿瓶不響,半瓶晃蕩」,如果這個水是整個瓶子都裝滿的,你怎麼搖它也不會響;可是如果它只是半瓶水,那聲音就很大了。這句課文跟《弟子規》說的「對尊長,勿見能」是同樣的道理。

  我記得我們前幾年曾經去巴黎聖母院參觀過,還沒進聖母院的時候就先到旁邊的鐘樓去參觀,要爬很高的樓梯,一道一道的走上去,才能夠看到上面的鐘樓怪人,還有鐘樓裡面的大鐘。而聖母院的鐘樓,最有名的、最古老的大鐘叫做艾曼紐大鐘。這個大鐘翻譯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耶穌的靈光,這個鐘有十三噸重。平常撞鐘的時候只是用普通的小鐘在撞,而這個艾曼紐大鐘都是在有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的時候它才會響,平常它是不響的。所以愈古老愈值錢,愈厚重的大鐘它愈是不說話,它一旦說話、一旦發出聲響,那一定是我們人類社會有重大的歷史事件,它才會出聲。譬如說有國王加冕,或者是有教宗來訪,還有譬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艾曼紐大鐘它才會敲響。這是比喻說,一個愈厚重的人,他愈是不會輕易的去發出聲響,去品頭論足或者是誇誇其談,真正厚重、穩重的人他是不會這樣的。所以就是教導小朋友從小就不要喜歡逞能、喜歡表現,懂得一點點道理就到處亂講,有的時候也是很容易會讓別人笑話的,對吧?

  在《世說新語》裡面就記載了一個故事,我們知道王羲之是非常有名的書法家,他有三個兒子。有一次他的三個兒子去找謝安,謝安是一位大官。跟謝安在說話的時候,王羲之的大兒子跟二兒子,就是王微之、王操之就在那裡誇誇其談,說了好多瑣瑣碎碎的一些俗事,可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只是簡單的問候寒暄一下而已。後來有一個朋友就問謝安,你想做為一個朝廷的大官,他肯定是閱人無數,看人看得很準。有朋友就問他說:「這三個兄弟,三個人誰是將來會比較有成就的?」謝安就跟他說:「第三個兒子王獻之,他是最好的。」朋友就覺得很奇怪,說:「這三個孩子看起來都不錯,為什麼你單單就覺得說王獻之是最好?」結果謝安就跟他說:「所謂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他說話往往不會是誇誇其談、說很多話。你要看一個人他很煩躁,一天到晚不停的在說話,他是個很浮躁的人,實際上你可以看他是一個比較沒有福報的人。有福報的人他很穩重,他該說的話就說,不該多說的話絕對不會多說。所以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這是我們平常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的這個原則。

  所以一個人他有沒有福報,其實不用去找算命先生或者是去看八字,古時候有智慧、有經驗的長輩,他往往看一個孩子一舉一動、他的一言一行,就能夠了解這個孩子他的福報的多少、他將來的成就有多大,其實都是在言談舉止當中就能看出來。我們看到在《五種遺規》裡面就有收錄了一則「心相篇」,就是看這個相,你不用去合八字來看,就是觀察這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夠看出他的福報的大小。

  當然,在古時候同樣也記載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我們通過這個故事,也讓大家能夠體會到我們說話的時候,確實是要謹慎小心,所謂佛經裡面說的「善護口業」,這個口,言語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有一位楚丘人,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個古時候的古董,這個古董它長得很像一匹馬的形狀,而且很生動,就是它上面的尾巴還有頭頸都看得非常的清楚、非常清晰,可是它的背部有一個洞。這個楚丘人因為沒有見過這種古董,他就到處去打聽,說這個古董到底是做什麼用的?結果有一個魏人,他聽到了這件事情,就自告奮勇的跑來找他,打算要鑑賞一下這個古董。結果他研究了一番之後,他就慢條斯理的說:「古時候有一種酒杯,它的形狀就像犀牛的形狀,還有一種酒杯是大象的形狀,你得到的這個古董大概就是馬的形狀的一種酒杯。」結果楚丘人聽得特別高興,就把這個酒杯收藏起來,每次他大宴賓客的時候款待客人,就把它拿出來盛酒。

  結果有一天,有一個仇山人就經過他們家,正好這個魏人他也在。仇山人看到他拿著這個古董在那裡盛酒,就特別的驚訝,他說:「你從哪裡得到的這個東西?」他說:「這是一個尿壺,就是古時候貴婦人所用的便壺,你怎麼可以用來當酒杯?」結果這旁邊魏人一聽到這個話,臉一下子就紅了,恨不得鑽一個洞鑽進去。

  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體會到,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果我們對一些事情並不了解,但是就誇誇其談,沒有弄清楚就隨便的下定論,很容易會出現這些錯誤。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1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