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學佛首重師承-第4集

  後來師父又提到,遇到大乘佛法,對佛法生起信心。而且章嘉大師教導師父,「學釋迦牟尼佛」。後面還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你這一生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這句話是講給師父聽的。那師父講出來,講給誰聽的?我們領納在心了沒有?「你這一生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想不想過不操心的日子?什麼時候開始過?right now,從現在。大家注意,師父講這句話我印象比較深,聽的時候,師父是邊講邊笑,「章嘉大師說這一生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師父那一天開始就不操心了。我們邊聽的時候,真的嗎?一遇到事就開始,那個慣性就拉過去,一大堆慣性的煩惱就來了。所以一有煩惱,就是不相信這句話了,沒有很複雜。真相信這句話了,從今天開始就過不操心的日子。你們自己選,我不勉強。

  後來師父跟著李老師學習,剛剛分享的其中一段叫「首重師承」,這一段應該是整個演講當中最核心的問題。我們看李老師,李炳南老師,他教下跟梅光羲老居士學,一個老師。李老師的淨土跟誰學的?印光祖師,也是一個老師。師父在禮旭剛開始學佛的時候,老人家的比喻,一個老師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就三岔路,四個老師就十字街頭。這句話有時候沒聽明白,為什麼?我們慣性太強了。什麼慣性?學知識的慣性,好像覺得接觸很多,就好像學了很多。所以很多人學佛,什麼人的書都看。剛剛師父講經的時候就講了,你學老師要學到他的中心思想,思想體系,你不是學他這句經怎麼講,那你學不會的。為什麼?講經是活活潑潑的,你每個緣分、每個聽眾、場合都不一樣,你把它當知識,背下那一些話,契那個機嗎?所以老人家講這一段,他跟著李老師,李老師給他開了三個條件。師父的根性都要守這三個條件,那我們呢?你們看著辦,我不勉強。因為修行這個事,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而禮旭算祖上有德,因為禮旭一接觸佛法,就是聽師父講《無量壽經》,其他的法師的我也沒聽過。一開始就聽,聽得很歡喜。聽了五年左右,差不多二十五歲開始聽,其他的好像也沒有其他的緣讓我去聽。我不是很老實,但緣分還不錯,所以就只聽了師父講。五年之後剛好就到海口去了,遇到不少人事境緣,或者跟人家在溝通,人家問一些問題。所以禮旭在聽這一段的時候,也會對照自己的學習過程。就會感覺,才聽了一點點話,受用就很大。所以當時候遇到這些境緣,很自然就浮現師父教什麼?因為自己有中心思想,所以後來才想,對,稀里糊塗的有守到一點點這三個條件,有建立起一些修學的知見、態度,就很受用。

  包含學儒家的經典。禮旭到大陸來,回到海口的時候,儒家一部經我也沒學過,但是剛好就要弘揚儒家的。因為你要跟教育界的人交流,教育界又不能講佛法,所以從《弟子規》、從儒家的經典。但是因為聽了幾年老人家的教導,所以看每一句儒家的經典,那老人家是怎麼教的?就從這樣去跟大眾做分享。所以那個教理都是相通的,不能去分別。

  恭錄自《師長行誼》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