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第2集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這句話我們看到『言動』,這個「言」就是口,「動」可以包括身跟意。所以說我們的身口意『都要安詳』,「安詳」就是從容不迫,非常的穩重。『十差九錯』,這是說我們大多數所犯下的錯誤、所造成的差錯,『只為慌張』,原因是出在哪裡?都是因為我們不沉著,太慌亂、太忙亂所造成的。這段話簡單的意思,就是教導我們一切的言語跟行為一定要穩重、從容,平常我們出現的這些差錯,就是因為太過慌亂所造成的。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當中就看到這樣一句經文:「動作瞻視,安定徐為。」這個意思跟《小兒語》的這句話是相輔相成的。

  而孔老夫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導我們要所謂的四勿,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段話對於我們修行,我們平常讀書、學習、做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之前師父上人就曾經拍過一組小猴子的照片,非常的可愛,有四隻猴子。第一隻猴子是用兩隻手把嘴巴捂起來,意思就是讓我們要非禮勿言。非禮勿言,這是說我們講話的時候,該說的話才說,不應該說的就不能說,會傷害到別人,或者說不合於禮,這樣的言語都要謹慎小心。所以佛經也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是同樣的意思。

  第二隻猴子是用兩隻手捂住自己的耳朵,這個意思是非禮勿聽。也就是說小朋友從小到大,在父母教育他的時候,就是要讓他所有良善的、正確的這些訊息他是可以聽、可以學的,但是會對於他的身心沒有好處的,譬如說有一些不應該聽的音樂,不應該看的電影、電視,這些就要幫助孩子防微杜漸,不能夠讓他從小就受到這些不善的訊息的污染,這是非禮勿聽。

  第三隻猴子是用兩隻手把自己的眼睛捂起來,這是非禮勿視的意思。凡是不應該看的這些場面,或者一些傳播媒體有殺盜淫妄的內容,這些都是不應該看、不應該學的。小朋友從小要接受的都是良善的訊息,讓他的身心都保持非常清淨,具有正念、正思惟。

  最後一隻猴子,牠的兩隻手就放在前面,看起來非常乖,這是非禮勿動的意思。就是平常我們在自己所有的言語造作,所有的行動、行為,不應該做的我就決定不能做。

  每當我們做事情違背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如果跟這個有所違背的時候,我們小朋友,還有我們的父母、老師,都可以拿這四隻小猴子來當作自己的一個座右銘,來提醒自己,我今天不應該做這件事情,不應該這樣看,也不應該這樣聽,用這個形象來提醒我們記住孔老夫子的教誨。

  在歷史上,有許多母親她確實是很有智慧,她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都會用這種防微杜漸的方法,都能夠按照夫子說的這種非禮勿視,四勿這種原則來教導自己的孩子。所以有聖賢的母親才能教出聖賢的孩子,這是一定的道理。

  在古時候很有名的,就是太任孕文王。我們知道太任她是文王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賢德的女子,她在懷文王的時候就非常重視胎教。因為孩子在母胎裡的時候,其實他就已經能夠感知到,母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胎胞裡的孩子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太任她非常了解這個道理,所以在胎教,還懷孩子的時候,她就很重視「目不視惡色」,眼睛不應該看的她就不會去看;「耳不聽淫聲」,剛剛說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她在懷孕的時候就做到了;「口不出惡言」,這是非禮勿言。君子說「太任為能胎教也」,因為她有這麼好的胎教,所以文王出生之後,自然就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完全不同。所以古時候婦人、女子,她們在懷孩子的時候是非常重視,「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就是母親她所稟受的都是良善的這些資訊、這些訊息,言行舉止都是善的,孩子他自然出生就能夠,先天就帶有這種非常良善的性情,「感於惡則惡,不可不慎也」。所以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也是非常重視女子的教育,說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有好的母親,才能夠帶出、教導出聖賢的子女。

  同樣在《德育古鑑》當中也記載著程母侯夫人的故事,侯夫人她也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當時,侯夫人她嫁到夫家之後,她對於公公婆婆是非常的孝順的,對整個家庭治理很有法度。而且她的個性又非常的謙虛,即使家庭中有一些瑣碎的小事,她也不敢擅自做主,一定會跟她的先生大中公稟報,請示了之後才會去決定、去做。而且她從來不會鞭打這些傭人、婢女,對於他們總是和顏悅色的,非常有仁愛之心。而如果她的孩子有的時候會呵責這些家裡的傭人,母親就會跟他說:「雖然說我們人有貴賤的不同,可是同在天地之間為人,其實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夠因為自己是富貴之人,就起了這種驕慢的心。」

  可是當她的孩子犯了過錯的時候,小的過錯侯夫人就會親自責備他;如果這個過錯犯得比較大,她就會去跟她的先生大中公報告之後,夫妻兩個一起去教育這個孩子,一定要讓他把不好的習慣改正過來。侯夫人就曾經說,有的孩子他之所以沒有辦法管教,之所以會教出一些不肖的子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母親太溺愛孩子,經常會掩蓋孩子的過錯,而父親又不知道發生了這些事情,所以他從小的時候就沒有把他不良的習氣矯正過來,這個孩子才會長大之後越發無法管教。

  侯夫人她生的孩子,生了六個孩子,只有兩個孩子存活下來。那對一般的家庭來說,一定是對這兩個存活下來的孩子非常疼愛,可是侯夫人並不是這樣的。當她的兩個孩子才幾歲的時候,在學走路,有時候走一走或者會摔倒在地上,家裡人看到非常心疼,就趕快會把小朋友抱起來,去安慰他,怕他疼哭了。可是侯夫人從來都沒有嬌慣她的孩子,而且都責備他說:「汝若安徐,寧至跌乎?」這個地方就是我們這裡講的「一切言動,都要安詳」,你一舉一動要是都能夠非常的穩重、從容、安詳,怎麼會跌倒?你看小朋友學走路他當然跌跌撞撞的,很難免,可是母親從來不溺愛自己的孩子。

  吃飯的時候,她會把孩子安置在她的座位的旁邊,如果孩子有的時候喜歡吃口味比較重,挑食等等的,就想要在湯羹裡面再多加一點調料,吃起來比較好吃,媽媽在旁邊看了,馬上就會制止他,她說:「幼求稱欲,長當何如?」說你小時候你就這麼挑三揀四,而且就這麼注重口味的這種享受,那你長大之後怎麼樣?肯定越發不可收拾了。

  而孩子有時候跟小朋友要是在吵架,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有理,母親也從來不會袒護他,她說:「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孩子不能夠從小就學會事事都要爭強好勝、得理不讓人,什麼事情都不想學吃虧,這個是不好的習慣。所以二程夫子從小因為母親這樣嚴格的管教,對於生活當中的這些用品,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從來不會去挑三揀四的,而且從小到大也從來不會出惡口去罵人。等他長大之後,於是成為一代的大儒。

  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確實聖賢是教出來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母親的教育,父母從小對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這句經文確實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啟發是非常大的,所以呂先生就把這句話放在第一句,可見這個安詳、穩重對於一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佛門當中說的戒定慧的一種功夫,因戒得定,因定而開慧。我們有這樣戒定慧的功夫,在生活當中就不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遇到任何複雜的問題,我們也都能夠非常的理智、非常的穩重的去把它處理好。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1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