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14集

  「潘岳種桃於滿縣,人稱花縣。」

  這裡講到潘岳當河陽縣令的時侯,鼓勵老百姓種了很多的桃樹,春天全縣就開滿了花,所以人稱花縣,就是這樣。

  我們來先認識一下「潘岳」這個人。潘岳就是潘安,美男子一位,字安仁,祖籍河南中牟,就是今天河南中牟縣大潘莊這個地方的人,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

  潘安之名,為什麼潘岳稱為潘安?這個名稱始於杜甫的《花底》詩,這首詩是杜甫大概四十七歲的時候,在成都蓋了一個草堂,落成的時候所寫的一首詩。杜甫也很窮,他的朋友高適出了一些錢,讓他蓋了個草堂,他就看到了這些花,然後寫了這麼樣的一首詩:「紫萼扶千蕊,黃鬚照萬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這邊我們來看一下,這邊大概就寫到「紫萼扶千蕊」,這個「萼」就是花萼,紫色的花萼扶著千蕊,代表了開的花很茂盛,「黃鬚照萬花」,這個「鬚」就是花蕊,照萬花。這個萼跟花在這邊其實指的是那個花瓣;蕊跟鬚,鬍鬚的那個鬚字,指的就是花蕊。這邊寫到的就是,前面兩句就寫到那個花非常的漂亮,花很漂亮。「忽疑行暮雨」,忽然覺得,疑就是指有點遲疑,那就以為是什麼東西行暮雨。所以這邊行暮雨寫到的是花非常的花潤,花很溫潤,花潤,很濕潤,還以為行暮雨,暮雨就是晚上,晚上下的那個雨,又「何事入朝霞」,入朝霞寫的是花非常的鮮美,朝霞這個彩霞很美,寫到的這個花很鮮美。然後他就說「恐是潘安縣」,這個大概是在潘安縣吧?其實是藉著潘安縣,就是指潘岳種桃於滿縣,然後花開得很多,這樣的意思。「堪留衛玠車」,我們古音要念ㄐㄩ,堪留衛玠車。堪留衛玠車,這個「衛玠」也是美男子一位,也是美男子。所以藉由衛玠車寫到的是這個花很漂亮,潘安縣寫到的是這個花非常非常的多。衛玠是美男子,皮膚非常的白,聽說一出去到市街去,大家都以為他是玉人,玉就是美玉的玉,皮膚非常的非常的漂亮。看到這邊我都很難以想像,說一個男孩子那個皮膚可以漂亮成這樣的德行,出去就被一堆老老少少的圍繞著,聽說因為這樣子,回去還生了一場病。衛玠車指到的就是花非常的美。「深知好顏色」,知道它的顏色實在很漂亮,「莫作委泥沙」。前面寫到都是花非常非常的美,到後來一轉,到後來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花凋謝完之後當然就化作春泥更護花,後邊一轉你就會看到,詩人有點惜花,憐惜花凋謝。其實也是講到自己年紀也很大了,四十七歲。古代四十七歲已經很大了,能夠活到六十幾歲算是長壽了,所以古人常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七十歲對現在人來講,其實是還好。後來就因為他這首詩,後人就稱他為潘岳,應該其實叫潘安,這個安仁,潘安仁,它就潘安縣。

  後邊這裡講到,就是他介紹到潘安這個人,美姿儀,就是姿態很美,少以才名聞世,以才名聞世就是很有文才,很有才氣。但是一路上官也沒有做得太大,太好了也遭嫉,三十餘歲的時候才出任河陽縣令,河陽的縣令,他就令全縣種桃花,全縣種滿了桃花。於是庾信,魏晉南北朝這個庾信,《枯書賦》裡邊就寫道:「若非金谷滿園樹」,「金谷」就是金谷園,這個是石崇,晉朝石崇很有錢,他的那個園子叫做金谷園,常常一堆達官顯貴都到那邊,比較看看誰收藏的東西比較好。「即是河陽一縣花」,河陽一縣花就是指潘岳所種,讓全縣的縣民種了桃花,所以春天一開花,桃花在春天的時候開,這個時節滿縣都是花,其實應該也滿漂亮的。所以後來我們講到「潘岳種桃於滿縣,人稱花縣」,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再看「子賤鳴琴以治邑,故曰琴堂」。

  這個「子賤」就是宓子賤,他治理單父這個地方,「鳴琴」,然後來治理單父這個地方,所以後人就又把它叫做「琴堂」。

  我們看一下第一個註釋的地方,「子賤」這個註釋,先了解一下子賤這個人物。他年代是西元前五二一或者是五O二,有時候古代人有的生卒年不太可考,然後到西元前四四五年。子賤就是宓子賤,那字念作ㄈㄨˊ,宓子賤,名不齊,他的名叫不齊,字子賤。不齊,齊是好,不齊就是不太好,所以你看他字子賤。魯國人,孔子的學生,曾任單父宰,那個字念ㄕㄢˋ,單父,單父的官宰就是負責這個縣令,單父就是今天山東省的菏澤市單縣。他治理是這樣子,「彈鳴琴」就是指常常在那邊彈琴,「身不下堂」,不下堂去,但是「單父治」,單父卻治理得很好。他就告訴人家說,宓子賤就謂己施政是善用人,「故逸」。他就講自己為什麼可以這樣每天在那邊彈琴,都不用下堂去,然後就可以把單父治理得非常的好,意思就是說不用再走出去,為什麼就可以把單父治理得很好?因為他善用人,所以能夠在治理單父這個地區的時候,能夠非常的從容不迫。

  在《呂氏春秋.察賢》裡邊有這一段文字,我們看一下,「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後來巫馬期去接任,一樣是孔子的學生,巫馬期去接任了單父,就是宓子賤離開之後巫馬期去接任,「以星出,以星入」,星星出來然後星星入,「日夜不居」,就是常常忙得到頭很忙很忙的,「以身親之」,做任何事情都自己親自去做,「而單父亦治」。雖然這樣子是很忙,單父也把它治理得很好,但是我們會看到兩個人不太一樣的作風,一個是每天忙得要死,星出星入的日夜不居,每件事情都親自去做,這樣子,很忙很忙的,也把單父治理得非常好。「巫馬期問其故於宓子」,他就問宓子賤說,奇怪了,那你怎麼每天可以在那邊鳴琴,然後身不下堂,單父也一樣治得很好?宓子就告訴他說:「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差別就在這裡,我是任人,善用人,然後你是善用你自己的力,就每天很忙。「任力者故勞」,當然任力的人就很勞,就很忙了;「任人者故逸」,我是善用人,所以我會很安逸。

  所以「宓子則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以治義矣,任其數而已矣」,這個「數」就是指他運用治理的方法,技術方法。前面就講到他「逸四肢」,很安逸,四肢非常的安逸,「全耳目」,耳目也都不用,就是保全得非常好,不用那麼很辛勞,「平心氣」,百官都把事情治理得非常好。「巫馬期則不然,弊生事精,勞手足,煩教詔,雖治猶未至也。」意思是說巫馬期就不是這樣子,「不然」就不是這樣子,然後「弊生事精」,花費了自己的生命,然後很用心很用心的也去做了,但是很勞心,又勞神又勞力,所以「勞手足」,詔令就自己很忙,所以「煩教詔」,常常也要告訴人家說,這個要怎麼做,那個要怎麼做,「雖治」,一樣也是治理得不錯,但是「未至也」,這個「至」就是頂端的意思。意思是說雖然都是治理,那誰好?當然就是指宓子賤好,掌握了治理的方法,能夠讓自己非常的安逸,這個才是治理的最高的境界,巫馬期就還差一截。

  所以後來「子賤鳴琴以治邑,故曰琴堂」,後來就是琴堂有這樣的一個情形,這「治邑」。後來就是常常我們在府、州、縣這些署,這些辦公的地方叫做琴堂,就是這樣。

  我們再看一下「潭府是仕宦之家,衡門乃隱逸之宅」。

  「潭府」,這個潭府,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潭府」,用以尊稱他人的住宅。為什麼叫做潭?因為潭是深隱的意思,潭水很深,所以潭有深隱的意思,就是指房舍重門疊戶。有錢人家才會庭院深深深幾許,一層又一層,讓你都往裡面看看不到盡頭,看不到裡面的,這是有錢人家,才有辦法蓋那麼多的院落出來。所以潭府就是指仕宦之家,做官,有財勢的人。

  「衡門乃隱逸之宅」,「衡門」就是以橫木為門,就是隨便的把那些橫木拿過來當門,形容簡陋的住所。可以稱為類似柴門,柴門也常常是用以指隱逸之宅,柴就是柴火那個柴,木柴。

  《詩經.陳風.衡門》裡邊,這篇裡邊就寫道:「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就是衡門之下,就是指以橫木為門的,這種地方可以棲遲,「棲遲」就是游息的意思,游息就是可以在那邊,居住在那邊。晉朝陶淵明有一首詩叫《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從弟」就是指堂弟,我們現在稱呼就叫堂弟,從弟敬遠的詩,他說:「寢跡衡門下」,就是自己寢跡,「寢」就是睡覺,「跡」就是足跡,在衡門下。所以這邊衡門我們就看到,就是指很簡陋的屋子。「邈與世相絕」,跟世間隔絕,這樣的一個情形。我們就看到,這個就是一個隱逸之士居住的一個情境。「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那些隱士通常就,我們古代大概就是住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不跟世間人塵俗相往來,當然後來就漸漸又演變還有大隱隱於市的。所以後來就以衡門比喻作隱者、隱逸之士居住的一個地方,叫衡門。所以這邊「衡門乃隱逸之宅」,是指這樣子,就是居住的地方非常的簡陋。隱士也不注重這些東西,他如果注重的話,就不會去當隱士了。不過到唐朝有隱出名來,其實變成「終南捷徑」,就跑到去隱居,然後隱出名了,皇帝就會來請他去當官。所以後來隱士又變成是一個,他們就隱到終南山,終南捷徑。這個跟之前的真正想要當隱士的那個,又不太一樣了。

  我們再看一下「賀人有喜曰門闌藹瑞,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

  「賀人」就是祝賀別人,「有喜」就是家中有喜事,我們就稱它為「門闌藹瑞」。

  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個,門闌,「門闌藹瑞」就是門庭充滿了吉祥。「藹瑞」,瑞就是祥瑞,藹也是指吉祥事。這邊的「門闌」,就是門前的遮欄叫門闌。我們現在都還會寫上木字邊,以前古文裡邊常常就是寫這個闌字,「闌」。門闌,門前的一個遮欄。《說文解字.門部》裡邊就有講到這個闌字,「門遮也」。所以後來我們說門闌,就指到就是我們的門庭,門庭充滿了吉祥,祥瑞之氣。我們講那個「藹」,和藹,所以藹瑞都是指吉祥的意思,和藹吉祥。

  我們看一下第二個,謝人過訪,「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就是有高貴的賓客來訪造,來我們家,就讓屋子裡邊蓬蓽生輝。「蓬蓽」是指比較簡陋的這樣的一個建築物。

  我們看一下「蓬蓽」這個詞彙,就是蓬戶蓽門的意思,蓬蓽就是蓬戶蓽門,就是用蓬草做的戶,用蓽做成的門,就是指貧陋的這樣的一個居室,常常也是我們謙稱自己的住宅,謙稱自己的住宅非常的簡陋,這樣的意思。所以別人來造訪,我們說,讓我們這個簡陋的屋子蓬蓽生輝。這邊蓬戶就是用蓬草編織的窗戶。蓽門,這個蓽也會寫成竹字邊那個篳,用荊竹樹枝所編製的門,通這個「篳門」,寫上竹字邊的那個篳門,有寫成草字邊,有寫成竹字邊的。後來我們就指到蓬蓽,這個都是很粗俗的東西,用這樣的所蓋的一個屋子,就是後來我們就謙稱自己的屋子很簡陋,有達官貴人、重要的人物來訪,我們就覺得讓我們的陋室光輝,無數的光輝。所以我們說謝人過訪,感謝別人來我們家,讓我們這個家蓬蓽生輝,就這個意思。

  再下來是「美奐美輪,《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

  我們先看到,字面的意思就是美輪美奐,「美奐美輪」,這個都有這樣子稱,有時候稱美輪美奐,有時候是美奐美輪,這是在《禮記》裡邊有記載,這個就是講到屋宇之高華,就形容房屋非常的華美高大。高華,「高」就是高大,「華」就是華美。「肯構肯堂」這個詞彙是《尚書》裡邊講到就是父子同志,就是指父子志趣相同,子承父業這樣的意思。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這個出自《禮記》裡邊的美輪美奐,美奐美輪。我們看一下這個「奐」字,這個奐是文彩鮮明,「輪」就是高大的意思。《禮記.檀弓下》裡邊記載到就是,「晉獻文子成室」,就是晉國獻文子這個新居落成了,「晉大夫發焉」,晉國的這些大夫們都去發焉,「發」就是指去送禮的意思,都去送禮致賀,發焉。然後「張老曰」,張老,其中一位,他就講說:「美哉輪焉」,美,美麗,這個哉是嘆詞,美哉,美麗;這個輪焉,好高大,然後「美哉奐焉」,就是好美麗,非常的華麗、華美。所以後來我們就用美奐美輪,或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就是這邊講到「《禮》稱屋宇之高華」,這個意思。

  「肯構肯堂」,這個是從《尚書》裡邊出來。這個「構」是蓋屋子,蓋屋,我們說結構,結構;「堂」,就是立堂基,就是指這個廳堂的基礎,堂,立堂基,立堂的基礎。在《尚書.大誥》裡邊講道:「以作室喻治政也」,就是把這個作室,蓋房子、蓋宮室,來比喻作治政,就是治理政事。「父已致法」,父親已經把這些法都告訴你了,但是「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主屋?」這邊這句就講到父親已經致法,已經都把它弄好了,這些法則都弄好了,但是「子」,就是小孩「不肯為堂基」,不肯去把那個堂基,立堂基,把它蓋好,去做這樣的事情,「況肯構主屋乎?」何況是去往上再疊上去,把那個架構給弄好?就是指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了,哪裡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後來我們就截取,截取肯構跟肯堂,把它綜合起來,如果肯做的話,就比喻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事業;這邊講到是不肯,加上了一個否定詞,不肯構、不肯堂,就是指父子不同志。現在我們講到是「肯構肯堂」,指到的是「父子之同志」,就是父子志趣是相同的,然後小孩子能夠繼承父業,這樣的一個意思。所以這個肯構肯堂就是這麼來的,從《尚書》這邊出來的。

  我們再看到「土木方興曰經始,創造已畢曰落成」。

  「土木方興」就是剛要動土木蓋房子,或者開始測量建造房子。土木方興,「方興」就是正要興起,正要蓋的意思,動土,我們常常講動土動土,土木,那叫做「經始」。

  我們看到註釋第一個,「經始」這個詞彙,土木初興,就是剛要蓋,建造房子,剛要開始。在《詩經.大雅.靈臺》這邊有講道:「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就是要蓋靈臺的時候,這個「經始」就是開始,要開始要做。然後經之營之,就是指要開始去蓋了,這樣的。後來我們不是有經營這個詞嗎?經之營之。土木方興就叫做經始。

  「創造已畢」,蓋完了呢?創造已畢,就是一件事情做完了,工程蓋完了,叫做「落成」。這個「落成」的典故,我們看一下《左傳.昭公七年》裡邊就記載道:「楚子成章華之臺」,就是春秋時代,這個楚靈王建成了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就是希望跟諸侯們共同舉行落成的祭祀典禮。所以我們看到,後來我們常講到落成落成,就是這麼來。「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就是蓋成了章華臺,要跟諸侯們舉行落成祭典。《左傳.註》裡邊就寫道:「宮室始成」,就是宮室蓋好了,「祭之為落」,就是祭祀叫做落。我們中國在蓋房子的時候,不管動什麼樣的土,只要動土,動土有動土的儀式,也會祭拜,落成之後也會祭拜。這個「落」字,就是指古代宮室築成之後舉行的一個祭禮。後來就以「落成」泛指建築物完工,所以建築物就是把它蓋完了。當時候楚靈王蓋這個章華臺,它是做為觀測天文之用,當時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臺。

  《史書》裡邊記載道:章華臺,臺高十丈,基座寬約十五丈,要登上頂點,中間要休息三次才能夠到達。我們就可以想見這個臺是挺高的、挺壯觀的,難怪真的是要祭拜一下,落成一下,慶賀一下。

  我們再往下:「樓高可以摘星,屋小僅堪容膝。」

  這個「樓高」就是樓房很高的話,就高可以摘星,一爬上去就好像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一樣。在古代應該沒有光害,這種是很容易去感覺到的,像那個章華臺,我想一爬上去,應該可以感覺星星就在頭頂上。「屋小僅堪容膝」,就是屋子非常的小,僅能夠容納一個人的雙膝。所以僅堪容膝,這個也是誇飾法,這個誇飾法,真的小到只容下一個人雙膝,真的是非常非常小。

  我們再往下看:「寇萊公庭除之外,只可栽花;李文靖廳事之前,僅容旋馬。」

  這邊就指到居住的屋子非常的狹小。

  我們看一下「寇萊公」。這邊寇萊公我們之前好像有跟大家介紹過,這就是寇準,因為他有被封為萊國公,所以就叫他寇萊公。他是西元九六一到一O二三年這段時間的人物,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宋代太平興國年間的一個進士。宋真宗的時候景德元年,剛好契丹進軍的時候,他擔任宰相,他反對王欽若南遷的主張,希望皇帝親自督戰,前往澶州督戰,後來跟遼訂立了澶淵之盟。那次打勝仗,所以後來寇萊公官階,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的聲望很高,但是後來不久又被王欽若排擠罷相,因為王欽若在宋真宗面前講到他是把你當作賭注。諸位還記得,孤注一搏就是這個典故,就被王欽若排擠罷相。天禧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四年又被丁謂排擠降官。我們上次有講到丁謂這個人,他比寇準更糟糕。但是在寇準裡邊,其實我們看到歷史對他的評價還不差的。後來被貶死於雷州,被降官貶到雷州去,結果就死於任官。

  我們再看一下「庭除」,庭除就是大廳前面臺階下的院子叫庭除。

  這邊講到就是說,寇萊公大廳前面臺階下的那個院子非常小,只可栽花,就是沒有很大的地,僅可以栽花而已。但是很奇特,這一句句子裡邊講到的是寇萊公很像非常的節儉,在民間裡邊,我們看到電視劇裡邊,對寇萊公形象的塑造,也是一個很像很忠誠,也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但是在那個司馬光,他寫了一篇文章叫《訓儉示康》,告訴他的小孩子要勤儉,「康」是司馬光的孩子,他告訴他的孩子要勤儉,裡邊就寫道:「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你會發現兩個好像講得不太一樣。豪侈冠一時,因為功業很大,當時候沒有人敢批評他,他的後代子孫也習其家風,就沿襲了他的樣貌,結果今多窮困,到現在都很窮困,就是司馬光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他的子孫其實是很窮困的。有記載到就是寇萊公,寇準其實是很大方,譬如說找人來做事情,或蓋什麼東西,給錢都給得很大方。所以到後來大概,後來他沒有再做這樣高的一個職位的時候,後來他的子孫可能也習其這樣的作風,所以後來就沒錢了。

  我們來再往下看一下,「李文靖廳事之前,僅容旋馬」。這邊李文靖,我們來看一下,這就是非常非常節儉的一個人。

  李文靖就是李沆,這個字念作ㄏㄤˋ,西元九四七到一OO四,字太初,洺州肥鄉人,北宋時期的一個名相、政治家還有詩人。在太平興國五年登進士,就是考上進士,曾經擔任監丞,還有通判潭州、召直史館。累遷至禮部侍郎兼太子的賓客,輔導太子趙恆,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至道三年,真宗即位的時候,拜戶部侍郎還有參知政事。咸平元年,到這邊官位已經愈來愈大了。咸平四年,加門下侍郎。咸平五年,加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這個相當於已經是副宰相了。景德元年過世,年五十八,追贈太尉還有中書令,中書令就是宰相,謚號文靖。李沆以清靜無為治國,注重吏事,尤為注意戒除人主驕奢之心,所以有「聖相」之美譽,史書上稱他為相光明正大。這個人就真的跟寇準其實不太一樣,寇準的評價其實是滿多樣的,李文靖,給他的評價就很高。王夫之,明朝王夫之,稱他為宋一代的柱石之臣,柱石,就是中流砥柱,柱石之臣。我們看到後代對他的一個評價是相當高的。

  他住的地方「僅容旋馬」,李沆為人很直諒愛民,官居宰相,但宅第非常的狹小,只容許馬身掉轉。旋馬的意思就是指馬身掉轉頭來,叫旋馬。僅容旋馬這個詞,形容官吏清廉,不貪虛榮。

  我們來看一下司馬光一樣有記載到李文靖公,他說:「昔李文靖公為相」,以前李文靖公為相,擔任宰相的時候,「治居第於封丘門內」,治居第就是指房子蓋在封丘門這邊,「廳事前」辦公的地方「僅容旋馬」,就是這邊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有人就說他,那個「或」的意思就是有人,有人就跟他講說,你住這個地方也太隘,「隘」就是狹小的意思。「公笑曰」,李文靖公就笑著說:「居第當傳子孫」,他說居住的地方應當是要傳給子孫的,「此為宰相廳事誠隘」,就是說這個如果當作宰相的廳事的辦公的地方,是比較狹小,但是「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

  後面這邊要特別跟大家介紹一下,就是為什麼他後面會講為太祝,就是擔任太祝跟奉禮的廳事,這也是兩個官名,當太祝跟奉禮的廳事辦公的地方,那還太寬了。有看到就是這邊為什麼會這麼稱呼?因為宋代的任官裡邊,除科舉考試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叫做「補蔭」,補救的補,蔭就是一個草字頭再一個陰,就是蔭涼的樹蔭的蔭,補蔭。補蔭的意思就是酬庸外戚跟文武高官對朝廷的貢獻,讓他的子孫能夠靠著「庇蔭」免試即「補」。為什麼叫做補?就是不用考試,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就可以補最低階官員的缺,這樣的一個情形。當時候李沆,就是李文靖公,曾拜參知政事,就是副宰相,後來又拜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就是宰相了。這樣的一個官職,在宋朝的制度裡邊有講到,這樣的一個制度,他擔任副宰相、宰相這樣的一個官職,他的子孫可以補什麼官?在《宋史》的「選舉志」裡邊,《宋史》的「選舉志」有講到「補蔭之制」。所以你看到這個補蔭之制,我們就可以在史書裡邊真的可以看到。我們要了解各個朝代的一些事情,大概就要看史書。所以《二十四史》是滿重要的,裡邊都有記載到當朝的一些重要的事情,官職、考試制度、經濟史、職官名稱,他所做的任職的一個範圍是怎麼樣子,都有很清楚的一個記載。它這邊就記載到說:「補蔭之制:……凡文臣」,文臣就是文官,「三公、宰相子,為諸寺丞……使相、參知政事、樞密院使、副使、宣徽使子」,這些是要擔任「太祝」跟「奉禮郎」。所以他這邊為什麼會講太祝、奉禮,就是這樣,因為他當時候的一個任官,就是他的小孩子就可以擔任,就是可以補太祝的官跟奉禮郎這樣的一個官職。

  他就講如果以宰相這樣來講,這個廳事是比較小一點,但是如果我的子孫不長進,還要靠我的庇蔭,也只能當上太祝跟奉禮,那這個廳堂已經太大了。所以我們就看到這個是非常節儉的,很清廉節儉的一個官員。這邊就是講到李文靖公廳堂僅能旋馬。

  剛好司馬光的《訓儉示康》都有記載到李文靖公還有寇萊公,兩個人的這種情形。

  我們再往下看,「恭賀屋成曰燕賀」,就是恭賀屋子蓋好了叫做燕賀。

  我們看一下這個燕賀很好玩,為什麼又叫「燕賀」?連燕雀都飛來祝賀房屋落成,叫做燕賀。所以我們中國常常,屋子裡邊會有燕子築巢,我們習俗上是不把那個巢給打壞掉,代表是吉祥。所以恭賀屋成,恭賀別人屋子蓋好了叫做燕賀。

  「自謙屋小曰蝸廬」。

  「自謙」就是自己謙稱自己的屋子非常的簡陋狹小,叫做「蝸廬」。蝸牛,蝸牛這個殼,牠的屋子就是背著那個重重的殼,所以這個蝸廬就是蝸牛的殼。這個「廬」是房子的意思。蝸牛的房子就是牠的殼,很小,所以自謙自己的屋子很小,我們就把它稱為蝸廬,廬就是房子。

  我們再看一下「民家名曰閭閻,貴族稱為閥閱」。

  「民家」就是平民百姓所居住的地方叫做「閭閻」。

  閭閻是什麼?我們看一下註釋第一個,里巷的門叫閭閻,指老百姓居住的地方,閭閻就是指里巷的門。古代居住就是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有個防守的門。所以我們才講到顏回不是居陋巷而不改其志嗎?就是里巷。

  「貴族稱為閥閱」,貴族的府第,居住的地方,居住的府第、屋宅,叫做閥閱,所以後來就用閥閱這個詞指到的就是貴族的意思。

  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二這個「閥閱」,有等級的為閥,有功的為閱。所以有等級叫做閥,有功的叫閱,所以閥閱這個詞彙就是指貴族的意思。有階級就是指有爵位,有功就是有立功,有立功績的、功勞的叫做閱,所以後來閥閱就是指貴族。

  我們再看一下「朱門乃富豪之第,白屋是布衣之家」。

  「朱門」就是「富豪」的,這個「第」就是房子。

  我們先看一下「朱門」,為什麼朱門是富豪之第?我們中國常常會用顏色區分。我們看一下朱門,古代王侯貴族的府第,他們的府第大門漆成紅色的,以示尊貴,所以後來就用朱門這個詞彙借代為富貴人家,朱門就借代為是富貴人家。杜甫有一首詩非常有名的,反應當時候社會的一個狀貌。杜甫,社會寫實詩人,他有一首《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裡邊就講到了這麼兩句:「朱門酒肉臭」,就是指貴族人家裡邊有吃不完的東西,那個酒肉都發臭了,「朱門」這邊指到就是那些富貴人家,這些富貴人家、王侯貴族,裡面酒肉都發臭了,吃不完了,就是太多了。但是很諷刺的是,「路有凍死骨」,隔著紅門之外,那些馬路上卻有飢餓凍死的人,「凍死骨」就是指飢餓凍死的人。形成很強烈的一個對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我們再看到第二,這個「第」字,古時候稱王公大臣或富貴人家的住宅,王公大臣或富貴人家住的這個地方住宅叫做第,像我們常常講到府第、宅第、書香門第這些。

  這句講到朱門乃富豪之第,朱門就是指富豪人家,這些王公大臣、富貴人家的宅第,朱門。

  「白屋是布衣之家」,「白屋」是什麼?就是以乾茅草覆蓋的房子,房屋,用乾茅草覆蓋的房屋,遠遠看去不是白色的嗎?灰白色的。後來就以白屋指到就是貧窮人家住的房子。

  《漢書.王莽傳》裡邊就有著「開門延士,下及白屋」,意思就是打開門然後延攬士人,就是延攬這些賢士,然後「下及白屋」就是指那些貧窮人家,只要他是賢士,都能夠招攬他,叫開門延士,下及白屋,貧窮人家。

  白屋是布衣之家,白屋跟布衣其實都是指貧窮,平常我們就平民百姓,就是住得比較不好,沒有那麼好。富貴人家貴族,吃住各方面都是比平民好的。

  「布衣」是指粗布的衣服,借指是平民,也都指比較貧窮。

  所以白屋是布衣之家,了解一下白屋就是用乾茅草蓋的房屋,茅草乾掉不是顯現遠遠看是白色的嗎?

  我們再看一下「客舍曰逆旅,館驛曰郵亭」。

  「客舍」我們叫客棧,客棧叫做逆旅;驛站又叫做郵亭,「驛站」就是往來傳遞文書住的地方。

  我們先看一下「客舍」。客舍就是供過往旅客休息住宿的一個屋舍,過往旅客休息的地方,休息的屋舍。《史記.商君傳》裡邊就記載到,就有客舍這個名稱了:「商君亡至關下」,就是商君逃亡,這個亡是逃亡到關下那個地方,「欲舍客舍」,欲舍,這第一個「舍」是當動詞,欲住,想要住在,就是住在客舍這個地方,就是供遊客、旅客所居住,就是遊子所住的一個地方,客舍。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逆旅」。逆旅在《爾雅.釋言》裡邊講到,逆就是迎的意思。逆旅就是迎接旅客的一個地方,就是旅館、客舍,所以客舍曰逆旅。逆旅這個詞彙我們在古詩詞裡邊常看到。我們先看到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裡邊講道:「倏忽比之白駒」,「倏忽」就是時間過得很快,把它比擬作白駒。所以我們有個白駒過隙,「隙」就是縫隙的隙,就是指時間咻一下子就過去,咻然後就過了。倏忽,第一個字那個字念作ㄕㄨˋ,倏忽比之白駒。「寄寓」,寄寓就是借住,「謂之逆旅」,所以寄寓,暫住的,叫做逆旅。後來我們也常常把天地當作我們的逆旅,我們人也是到這邊借住一下,所以我們在古詩詞裡邊也常看到。我們看到唐朝李白所寫到的《春夜宴桃李園序》,這篇也很有名,他就講道:「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他說天地就是萬物的逆旅,萬物的旅舍,意思暫住的,旅舍是暫住,我們沒有一直長住在這個地方。古人以生為寄,以死為歸,以生,生是寄生在天地之間,以死為歸。《尸子》這本書裡邊又講道:「老萊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人生在這個天地之間,寄也,就好像寄住在這個地方;「寄者固歸也」,既然是寄住在這個地方,最後也要歸去,所以以死為歸。

  像《古詩》裡邊,《古詩十九首》,東漢時代,後來學者考證大部分認定就是《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時期的詩,它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生在天地之間,忽如遠行客,好像什麼?「遠行客」,就是指不是長住在這個地方的。遠行客是這樣,今天住在這個地方,明天就換一個地方了。所以逆旅就是指客舍的意思。其實最開始就是把天地比喻作逆旅,就是一個大的屋舍,我們就寄住在這個地方。

  我們再看到「館驛曰郵亭」。「館驛」就是驛站,舊時候設在道旁來傳遞文書,或供行旅休息的換馬的地方,叫做館驛。漢朝每三十里就會置驛,置個驛,是由太尉執掌。這個的功用就是傳遞文書或供行旅休息,就是說你要從這邊到那裡,沒有辦法,古代又沒有飛機,又沒有船,又沒有火車那麼快,所以就會在每一段距離蓋一個驛站,蓋個驛站去休息。

  「郵亭」也是一樣,也是傳遞信息的沿途休息的一個地方,郵亭。我們看到這個,後來我們不是講現在郵局嗎?郵字,傳遞信件。「亭」就是休息的一個地方。所以館驛也稱為郵亭,都是往來傳遞文書者所住的一個旅舍、館舍,可以供休息的一個地方。

  這邊往下我們來讓大家看一下中國很簡要的,我們所謂的傳遞訊息、郵件,就是我們現在郵局郵差這樣的一個前身,大概情形是怎麼樣。中國建立有組織的這種傳遞信息的系統,最早是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郭沫若,這是民國的人,他在《卜辭通纂》還有《卜辭通纂考釋》裡邊的第四三一片,還有五一二片,還有五一三片裡邊看到了甲骨文有這麼樣兩個字,寫的是這樣的,這個字(壴女),女字邊的跟(亻壴)人字邊的這兩個字,他們說考證之下,說兩個字是傳遞訊息有關,跟傳遞訊息有關。

  再往後,在《春秋》、《左傳》等書裡邊,就有明確的一個記載到,當時候就可以看到通信的方式有三種:一個是叫做「傳」,傳是什麼?用車遞,用車子來傳遞;第二個是「郵」,是用步遞,用腳;第三個是「驛」,是用馬遞,綜稱為「傳遽」,這三種就叫做傳遽。「遽」就是快速的意思,傳遽。後來因為車遞,用車子來傳遞的費用太大了,漸不使用,只剩下步遞跟馬遞,所以又改稱為郵驛,改稱為郵驛站。

  到漢朝的時候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裡邊,他就寫道:「郵者,境上傳書舍也」。他就講到郵者,「郵」是什麼?就是在縣境裡邊傳書舍也,就是這種館舍,休息的一個地方。郵就是指傳送命令或傳送一些事情、書信這樣的一個驛站。所以我們現在不是車站什麼站,驛站。古設「驛站」及「郵亭」,也就是用來這種傳遞信息,可說就是我們現在郵局的一個前身。但是在傳統的郵驛裡邊,僅是用來傳達政令跟軍情的,民間通信是無法利用的,民間通信是沒有。「官辦民享」,就是由國家來辦的這種郵局,可以傳遞民間所要傳遞的東西的,這個大概是到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這時候始奉准開辦民間傳遞業務。

  下邊備註這邊跟大家介紹到就是,當時候安史之亂那種消息傳遞的情形。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那時候,安祿山在范陽那個地方起兵。當時候唐玄宗正在華清宮,正在華清宮那邊,兩地相差三千里,但是記載說六天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可見你看距三千里,距離華清宮這邊三千里,可以看到這個傳遞速度是每天五百里。從這裡邊就可以看到唐朝郵驛通信的這個組織是很快,已經達到很高的一個水準。這個是從安史之亂裡邊消息的這樣的一個傳遞,我們去看到我們中國驛站的那種設施的狀況。

  我們再往下看:「書室曰芸窗」,就是學子讀書的一個書房就叫做芸窗。

  為什麼叫芸窗?我們看一下第一個註釋「芸窗」。因為書屋常貯芸香,為什麼?書很容易蛀,所以就要用芸香這個東西來辟蠹,就是蠹蟲,蠹蟲不太喜歡聞芸香的味道。所以後來書室就叫做芸窗,這個名字聽起來也挺美的,芸窗。所以「書室曰芸窗」是這麼來的。

  「朝廷曰魏闕。」

  為什麼朝廷叫做魏闕?我們看一下「魏闕」。魏闕是指到古代宮門外面的闕門,宮門外的闕門是懸示法令的地方,朝廷有要宣布的事情就懸在這個魏闕上。所以後來也做為朝廷的一個代稱,魏闕就代稱為朝廷。像《莊子.讓王》這邊就寫道:「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就是身在江海之上,身不在魏闕之內,但是心卻在魏闕之內的意思。雖然自己沒在朝廷裡邊,在江海,但是心中還是常常掛記著朝廷的事情,就是擔憂國家之事。

  我們再看成均、辟雍,「成均、辟雍,皆國學之號」,然後黌宮,那個字念ㄏㄨㄥˊ,「黌宮、膠序乃鄉學之名」。成均、辟雍都是國學的名稱,學校,國學學校的名稱叫成均、叫辟雍;然後黌宮、膠序是「鄉學」的學校名稱,叫做黌宮跟膠序。

  我們先看一下「成均」,成均就是古代的大學,國學、大學。《禮記.文王世子》裡邊寫道:「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這邊鄭玄注引董仲舒裡邊講道:「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就講到於成均這個地方學習。這裡這句話,五帝名大學曰成均,《禮記》裡邊講到成均這個詞的一個註解。這邊就是一個教導,大學,古代大學裡邊的一個教育就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大學就已經是國學了,所學的更高了。

  然後「辟雍」,這是古時天子所設的大學,一樣,就是名稱不同。位於京城國子監內,京城的國子監裡邊,它的構造是一個圓形的建築物,然後四周環水,四周就是有水圍繞著,象徵就是教化流行的意思,象徵就是教化流行。《禮記.王制》裡邊講道:「天子命之教」,就是天子命令,這個「之」是指諸侯,就是天子命令諸侯去辦教育,「然後為學」,然後再設置學校。「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公宮南之左」是指什麼意思?就是小學要設置在國君辦公室南方的左邊,小學的位置要設在國君辦公室南方的左邊;「大學在郊」,大學設在郊外,在郊區,就是比較旁邊。「天子曰辟廱」,天子裡邊的叫做辟廱。就是天子裡邊設有國學,諸侯也有國學,天子的叫做辟廱,然後諸侯的叫做頖宮。這個「頖」字就是我們現在講到泮宮,一個三點水再一個一半的半,泮宮。頖宮就是一半而已,北邊是山,南邊有水,一半,往南的地方南邊是有水,就是半環著水,叫頖宮。

  《漢書.平帝紀》唐顏師古的註引漢朝應劭的註解,他就講道:「辟廱者,象璧圜,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就是「辟雍」這個詞彙,「象璧圜」,璧圜就是璧是圓形的,圓形的璧,「雍之以水」,雍就是用的意思,用水環繞著,就是學校蓋起來,然後旁邊環繞著水,象徵,這個水象徵的就是什麼?教化流行的意思。就是君王要把他們的禮,就是教導這些老百姓、教化這些老百姓,不是老百姓,要讀大學除了貴族之外,還有平民百姓裡邊需要是優秀的,優秀的然後才可以去讀大學。這邊講到「雍之以水」,就是旁邊環繞著水,象徵的就是一個教化流行。「辟雍」這個詞就也寫成「辟廱」,這幾個詞彙。

  我們再看到第三「國學」,國學就是國家為全國設立的一個學校,叫國學。

  「成均、辟雍,皆國學之號」,這是我們古代大學的一個名稱。

  我們再看到這個「黌宮」,黌宮就是學校。然後「膠序」也是學校名稱,「膠」是周代的學校,「序」是商代的學校,後來膠序就泛指學校。這是在鄉里中的學校,所以黌宮膠序就是鄉里中的一個學校。

  我們再往下看:「笑人善忘曰徙宅忘妻;譏人不謹曰開門揖盜。」

  講到說,笑人家很健忘,叫做徙宅忘妻。「徙宅忘妻」這個字面你看了就知道,徙宅,「徙」就是遷徙的意思,遷徙就是指搬了家,卻忘了把妻子帶過去,這個很誇張。《孔子家語.賢君》篇裡邊這麼寫道:「哀公問於孔子曰」,這個哀公就問孔子說:「寡人聞忘之甚者」,就是我,寡人就是哀公自稱,謙稱孤寡之人,君王就稱為自己是孤寡之人、寡德之人,所以叫做寡人。他說我曾經聽說「忘之甚者」,甚就是非常的意思,很健忘的人,「徙而忘其妻」,就是遷徙之後、搬家之後忘掉了他的妻子,「有諸?」就是有這樣的一回事嗎?所以後來就把徙宅忘妻比喻作人健忘粗心,然後做事情荒唐不謹慎這樣的意思。

  OK,我們再看一下這個「開門揖盜」,這個「揖」是請的意思,開門揖盜就是打開門請偷盜者進來。這個字面解釋我們很容易理解,打開門請強盜進來。所以後來開門揖盜就是指到說引進壞人,自招禍患,就是譏諷他人做事非常的不謹慎,「譏人不謹曰開門揖盜」。

  我們再往下看:「何樓所市,皆濫惡之物。」

  何樓所賣的東西,「市」就是賣的東西,「皆濫惡之物」,都是很濫的東西。

  為什麼這麼樣講?我們看一下註釋第一個,「何樓」。我們後來何樓就是指虛偽,偽劣虛假之物,就是贗品,不是真的東西,就不是真實,作假的東西。譬如說現在不是很多食品常常會這種,譬如說什麼海參,還是什麼鮑魚,然後用別的東西來把它製成,但是不是真的那個東西,這個叫做偽劣虛假之物。宋朝京師有一個何氏,就一個人姓何,其樓下所賣之物,他樓下所賣的東西都是虛偽的,所以後來就把這些虛假之物叫做何樓,就是這麼來的。所以何樓所市,就是何樓所賣的這個東西,都是濫惡之物,原因就是這樣,來由是這樣,濫惡之物。

  第二「壟斷獨登」。「壟斷獨登」就是說商人登高而望,然後以找尋最大的利益。它的意思,壟斷的意思就是站在市集的高地,就是市場、市集的高地上,然後操縱貿易,然後觀看,站在高處就可以看清楚市集的情形。所以後來我們又把壟斷當作把持或獨佔的意思。

  在《孟子.公孫丑下》裡邊就有這麼記載道:「有賤丈夫焉,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就是有一個很不好的人,然後壟斷而登之,「必求壟斷而登之」,就是要把所有的東西把持獨佔,然後而登之,「登之」就是站到市集的一個高處,所以就用登這個詞。然後「以左右望」,就是左右觀看市集的動態的意思,然後「網市利」,網就是網羅的意思,網市利就是把利益,就是最好的利益全部都把它網羅起來,這樣的一個意思。所以後來我們說壟斷獨登,就是譏諷那些專門求利的這些小人。專利之人就是壟斷,就是都不讓別人賺一些,然後把它壟斷把持的,這種人其實滿令人討厭的。專利之人就是指專門求利之人,把利益全部都壟斷到自己的身上來,這樣的意思。為什麼會用獨登,就是這樣,原來就是站在市集的高處來操縱貿易,然後獲取最大的利益。

  我們再看到蓽門圭竇,「蓽門圭竇,係貧士之居;甕牖繩樞,皆寠人之室」。

  這邊我們先看到第一個「蓽門圭竇」,註釋第一這個地方。蓽門圭竇為什麼就是貧士居住的地方?我們看一下這個「蓽門」,我們前面有講到蓬蓽生輝,所以現在就知道這個蓽門就是指用荊棘編織的門,是很粗糙的,不是那種朱門,是蓽門。蓽門圭竇也作篳門圭窬。看到這個「圭竇」是指,門旁邊上邊是尖的,下邊是方的,像圭形,像那個圭,圭就是我們古代的一個器物,圭形,就是上尖這樣的一個圖形,這樣的一個牆洞。所以後來就比喻作貧苦人家居住的非常簡陋。

  在《禮記.儒行》篇裡邊就寫道:「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儒有一畝之宮,然後環堵之室,就是指他居住的有一畝這樣的一個宮,然後環堵就是旁邊的牆壁,宮室的,他的居住的一個地方的樣貌。然後「篳門圭窬」,他的住宅的門是用篳,荊棘所編的,然後「圭窬」,在旁邊挖了一個小牆洞,像圭形這樣的一個洞。「窬」就是圭形的小洞,窬的解釋跟竇的意思是一樣的。「蓬戶甕牖」,蓬戶甕牖我們剛好下邊這邊有講到,「蓬戶」就是用蓬草做的門,然後「甕牖」,就是用破甕的口當作窗戶這樣的一個情形。在漢朝鄭玄注裡邊,「篳門」,這邊解到「荊竹織門也」,就是用荊竹所織的、所做的門。「圭窬」就是「門旁窬也」,就是門旁邊的那個窬,「穿牆為之如圭形」,穿牆就是把它做成像圭這樣的一個形,「穿牆」就是把它穿過牆。如果整面都沒有漏洞的就是壁,就是牆壁,它是穿牆的,像圭那個形狀的。

  這些都是很簡陋的住宅,很簡陋的那種情形,蓽門圭竇或篳門圭窬,都是貧士之所居。

  「甕牖繩樞」就是用破甕的口當作窗戶,「牖」是窗戶;「繩樞」就是用繩子繫門樞,「門樞」就是轉軸那個地方,它就是都快要壞掉了,然後用繩子綁一下,再把它綁住。所以這邊就比喻貧寒之家。

  「皆寠人之室」,「寠人」,我們看到第三註釋,寠人就是指貧窮人,寠人。《爾雅.釋言》裡邊就解釋到,這個「寠」就是貧也,寠就是貧的意思。

  所以這邊這個「蓽門圭竇」還有「甕牖繩樞」,都是指到居住非常的簡陋,貧窮人家所住的。

  我們再看一下下一個:「宋寇準真是北門鎖錀。」這邊又講到寇準了。宋代寇準抗擊契丹進犯,剛剛有講到,然後說,他自己稱說自己是北門鎖鑰。

  我們先看到第一個寇準,我們就不必再講了,這個大家應該清楚了。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北門鎖鑰」這個詞彙。北門鎖鑰原來是指北城門上的鎖跟鑰匙,那就是指重要的地方,北門,門就是一個阻隔別人敵人進犯的地方。後來就是借指北方的一個軍事要地。

  宋孔平仲的《孔氏談苑》第五卷裡邊就寫到說:「寇萊公守北門」,就是寇萊公守北門,「虜使經由」,「虜使」就是指封建時代對少數民族,或者是一些寇敵所遣的使者的那種蔑稱,就是很不尊敬的稱呼。經過然後就問他,「問曰」,問寇準說:「相公望重」,相公就是對宰相的一個稱呼,相公望重,就是說你寇準名望這麼高,「何以不在中書」,怎麼沒有在中書?中書是宋代的一個政事堂,也是重要的一個單位,剛剛我們講到中書令。怎麼守在北門這個地方?怎麼不是在中書這個地方辦事?怎麼是守在這裡?然後他很妙,他就跟他講,「答曰:『主上以朝廷無事』」,他說我們君王以朝廷沒有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北門鎖鑰這個地方非我寇準不可,所以一定要讓我來守這個地方。所以後來我們講到宋寇準真是北門鎖鑰,這樣的意思。

  我們再看到下一個:「檀道濟不愧萬里長城。」

  「檀道濟」,我們再看一下這個人物,這個要介紹一下。這是東晉末年的時候南朝宋初的名將,將領,曾經參與討伐盧循。南朝宋,南朝有分宋、齊、梁、陳,宋。滅後秦以及元嘉年間北伐等戰役,這是南朝宋的開國元勳,立下了很多的戰績。但是卻因為這樣,引來宰相劉義康跟宋文帝的猜忌。劉義康就矯詔,矯詔就是下詔矯,要道濟入祖道,就是謊稱說有事情要找他,就是有事要議論,然後要為他送行,並在文帝的同意之下,結果其實那個是謊稱,然後一去結果就把他給抓下來了,之後也把他的小孩都處死了,司空參軍薛肜還有高進之,就是跟在他旁邊的這些統統都被誅殺了。

  當時候他就非常的生氣,他就講了這些話,我們直接看原文。《南史.檀道濟傳》裡邊講到說:「道濟見收」,道濟看到被收押了,就知道自己上當了,然後「憤怒氣盛」,非常生氣,「目光如炬」,看出去眼光像火炬一樣,可以想見他非常的生氣,「俄爾間引飲一斛」,就是在很短的時間裡邊就喝了一壺的酒。然後「乃脫幘投地」,就把他頭上的頭巾把它丟到地板去,然後就說:「乃壞汝萬里長城」,他就說你們這樣做,是在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就跟他這樣講。真的是如此。「魏人聞之」,就是那個北魏,當時候魏晉南北朝南朝,那個時段有分南朝跟北朝,北魏人聽到道濟被抓,被砍死,然後「皆曰」什麼?「道濟已死」,道濟已經死了,「吳子輩」,吳子輩就是指南朝宋這些人,這是在吳地,南朝是在江南地區,「吳子輩不足復憚」,這些人都不值得去害怕。那個「憚」是害怕。「自是頻歲南伐」,於是就常常南伐,就是往南進軍,「有飲馬長江之志」,「飲馬」的意思就是指讓馬喝水,意思要把馬牽到長江來喝水,意思就是指他有心要把這邊給佔領的意思。所以後來這邊講到「檀道濟不愧萬里長城」,就是這麼來的。他在很生氣的時候講到,乃壞汝萬里長城,是你們自己把自己的萬里長城給毀掉。

  OK,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跟大家學習到這。謝謝各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