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9集

  我們今天一樣再把它複誦一下好了。我們不從頭,我們昨天是從哪兒開始?還記得嗎?哪一個?好,那我們就從那開始好吧。九十三頁,一、二、三,開始。

  學生:「撫掌則聞言絕倒,掩口則對客胡盧。向隅則一人獨悲,哄堂則三院皆笑。上座延賓,謂之虛左;官僚共署,謂之同寅。人之失信曰爽約,又曰食言;人之背誓曰寒盟,又曰反汗。銘心鏤骨,佩德難忘;結草銜環,知恩必報。自惹其災,有如解衣抱烈火;幸免其害,何異漏網就深淵。兩不相入,謂之枘鑿;兩不相投,謂之冰炭。彼此不合曰齟齬,欲前不進曰趑趄。落落乃不合之辭,區區亦自謙之語。竣者,作事已畢之謂;醵者,斂財會飲之名。贊襄其事,謂之玉成;分裂難完,謂之瓦解。事有低昂曰軒輊,力相上下曰頡頏。憑空起事曰作俑,仍前踵弊曰效尤。不辭勞苦曰拮据,不暇修飾曰鞅掌。手足並行曰匍匐,俯首沈吟曰低徊。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殘害。求教於愚者,是謂問道於盲;枉道以干人,是謂炫玉求售。智謀之士,所見略同;仁人之言,其利甚溥。班門弄斧,不知分量;岑樓齊末,不識高卑。勢延莫遏,比之滋蔓難圖;包藏禍心,謂其人心叵測。道旁作舍,議論多而難成;一國三公,權柄分而靡適。遇合奇緣曰三生有幸,事多逆境曰一事無成,酒色是耽,如以雙斧伐孤樹;才力不及,如以寸膠理黃河。『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此魏徵之對太宗;『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此子產之諷子孔。欲逞所長,不覺心煩技癢;絕無所好,等於槁木死灰。」

  老師:好,謝謝各位。

  我們今天繼續往下,「座上有南客,言語須謹;往來無白丁,取友皆賢。」我們來看一下「座上有南客,言語須謹」,謹就是小心謹慎的意思。就是江南人聽了這個《鷓鴣》曲,會思鄉欲歸,所以席間如果有江南客的話,說話、唱曲的時候就要小心謹慎一點,不要引起別人思鄉。「往來無白丁,取友皆賢」,就是指往來的沒有白丁。白丁是什麼?就是不識字的人。取友皆賢就是指所結交的朋友都是賢人。

  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座上有南客」這邊是指言語須謹?特別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的地方。「座上有南客」,古詩裡邊有「座中若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就是座中裡邊如果有江南客,來自江南的這些人,莫向春風就是指,這個詞彙應該可以理解,「莫向春風唱《鷓鴣》」,不要在那邊唱著《鷓鴣》曲。《鷓鴣》曲,為什麼不要唱《鷓鴣》曲?因為《鷓鴣》曲是江南的曲子,江南遊子聽了就很容易引起相思,就這樣的情形。就是去唱他們家鄉的曲子,然後他又現在是離鄉背井的人,聽到這樣的一個曲調聲會非常的想家,會很想回去,回鄉去。古代我們知道交通沒有那麼便利,要回一趟家鄉其實挺難的。

  我自己可以稍微體會到一點點,因為我來自澎湖,漂洋過海來到台灣這個地區。當時候來台灣念書的時候,我們是一學期——就是寒暑假的時候才回家,就是這樣。那時候飛機,搭一趟飛機很貴,所以大概就是這樣子。真的是每逢佳節會倍思親,每次看到,就是端午節的時候,人家包粽子,然後就會想起媽媽包的粽子。小時候我就是很喜歡學東學西,所以家裡邊做——像我們七夕的時候做有一種叫做,把糯米磨成漿,然後再用大石頭把它壓了,水瀝乾,然後就是做成那個……我們叫做「七巧粿」,這閩南語叫粿。就是很簡單的糯米,然後後來用蒸籠把它蒸熟。我們每一個節日都有特別做的這些東西。然後煮的面線,擺七碗,在傍晚的時候就祭,織女。很有趣的,我一直很喜歡、很喜歡這樣子的一個,這種節慶的時間。然後家鄉就會一片非常的忙碌,很忙碌,家家戶戶就準備這些東西。我就會跟阿嬤到山上,去採那個紅色的花跟白色的花,加起來七朵,然後拜拜。還會把那個紙剪成衣服的樣子,給織女星穿。還有那個粉餅,其實那個粉餅就是在,我們魏晉南北朝有一本書,叫《齊民要術》,裡邊記載了很多,包括很多東西的製作,這種女孩子的保養品粉餅。其實也不僅只女孩子,上次像我跟諸位提到,那個魏晉南北朝的男孩子都還,以前我們男孩子是會留鬍鬚,那時候的男孩子把鬍鬚刮掉,這個是很時髦的,所以跟現在的環境剛好不一樣。那裡邊都有記載那個餅怎麼做,很天然的,都是很天然的去做那個餅。然後我們也會埋那個,就是拜拜,然後給織女星用。所以每個節日都會很有節日的氣氛。我常常還跟我們老師講,我退休之後回澎湖去開民宿,然後就跟他講很多構想,他說妳應該會生意滿好。我說老師,謝謝您這麼讚許,為什麼?他說有賣點。我就很喜歡這樣的,把那些節日把它恢復起來,但是現在就真的比較少了。所以常常在過節的時候,就是任何一個節日,沒有辦法在澎湖的時候,就會特別好想念家裡邊的這些東西。看到這個然後就想到,媽媽現在可能在忙些什麼事情,這樣的情形。

  《鷓鴣》曲是江南地區的歌謠,所以唱這個歌就很容易引起那些江南客就是很想家、很想家的,所以莫向春風唱《鷓鴣》。

  我們再看到「白丁」,往來無白丁的白丁。就是不識字的人。在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裡邊,就有寫到這麼一段,「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古音念ㄅㄛˊ。這個鴻儒就是大儒的意思,鴻是大鵬鳥,鴻儒就是大儒。我們中國這個ㄏㄨㄥˊ的音都有大的意思,像我們彩虹的虹,很大;然後還有一個弓再一個厶,那個弘也都有大的意思。相對比較小的就是ㄇㄧㄠˇ,秒針那個秒,都有那個音ㄇㄧㄠˇ;像渺茫都有那種小、模糊的意思,所以中國的讀音是有辨義的作用。這邊講到,來我這邊談笑的都是一些大儒,往來沒有白丁,就是沒有不認識字的人,這邊講到就是往來無白丁。這邊指到就是說取友皆賢,不賢的人就不會跟他來往。

  我們再往下看,「知遇之來,漸入佳境;倨傲之甚,旁若無人」,這邊就講到知遇之來,漸入佳境,就是慢慢變好了。就是境況逐漸好轉,然後漸漸興味濃厚,可以說叫做漸入佳境。倨傲之甚,倨傲就是傲慢的意思。很傲慢叫做旁若無人。講話非常的大聲,旁邊都不理會就是旁邊有沒有人在那邊,這種很無禮、傲慢這樣的情形。

  我們看到第一個註釋,「漸入佳境」。這是晉代顧愷之,那個字念ㄎㄞˇ,顧愷之吃甘蔗從尾部吃到根部,甘蔗的尾部吃到根部,說這樣吃漸入佳境。原指是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吃到下當然就是愈吃愈甜;後比喻況境或境況逐漸好轉,或者是興趣逐漸濃厚,叫做漸入佳境。有吃過甘蔗?聽說外國人吃甘蔗有個很好笑的笑話。這個台灣的甘蔗很好吃,但是那個很難吞下去。那個要把它吐掉。尾巴就比較不甜,頭比較甜;但是頭吃起來太硬了,尾巴比較鬆一些。所以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中間那一截,中間那一截是節比較大一點,也不至於不甜;當然也沒有頭部那麼甜,但是是可以接受的。要不然頭部那個節非常的密、很密,吃起來小心牙齒;甘蔗最尾巴的那個地方是最不甜的。從尾巴一直吃,吃到底部就愈吃愈甜,所以我們把這個比喻作漸入佳境。做任何事情、學習東西也好,這愈來愈好,叫漸入佳境。

  第二個「倨傲」,倨傲就是形容一個人具有一種居功自傲的這種心理狀態。不恭敬、高傲自大、很傲慢。這邊有一個典故,《戰國策.秦策》裡面有記載這麼一段。「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蘇秦就講,我們家的嫂子怎麼差這麼多?前倨就是之前對我非常的傲慢,然後之後對我這麼樣的恭敬。所以後來有個成語叫做「前倨後恭」,前倨後恭,就是倨傲的這個倨。就是前面非常的傲慢,態度很傲慢;然後後邊非常的恭敬。蘇秦為什麼會這麼講?因為這個蘇秦還沒有成名之前,非常沒路用,所以太太也不煮飯給他吃,然後嫂子也很看不起他,爸爸媽媽也不理他。後來他下定決心,就認真去讀這些很多兵書,去了解權謀之計。有一個成語叫做刺股,刺股就是來自於他。那時候就發憤用功讀書,讀到如果愛睏的時候,瞌睡來的時候,就拿那個錐,尖錐刺自己的大腿。後來果真成名了,他就是我們縱橫家裡邊,九流十家縱橫家裡蘇秦。後來他就聯合了六國,然後攻打秦國,然後佩有六國的相印。這時候就很跩了,他當時候是六國的宰相,這是很大的榮耀。後來衣錦還鄉之後,太太也不敢正眼看他,然後嫂子就對他卑躬屈膝的,爸爸媽媽也對他很好。然後他就感嘆的說了這麼一句話,「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就這樣。

  我們再看到第三個,第三個「旁若無人」。旁若無人就是身邊好像沒有人一樣,那就是態度非常傲慢,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這個倒是我們要真的是很小心的,就是現在常常在出去外邊聚餐的時候,或在餐廳裡邊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一群人在聊天的時候,聲音就非常的大聲。我覺得還是要收斂一下,不要旁若無人,旁邊還有一些其他桌的人,不可以太過放肆。但是現在人大概對這一方面的,自我覺醒沒有那麼高,我們講話會不會去吵到別人。「倨傲之甚,旁若無人」。

  然後再往下,「借事寬役曰告假,用財囑託曰夤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借事寬役曰告假」,因事情然後請免工,這個役就是我們所謂的去做一些工作,這個就叫做告假,告假的意思,請假。「用財囑託曰夤緣」,就是送錢給權貴,然後求他們引薦,這個就叫做夤緣。

  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這個「寬役」,寬就是寬鬆的意思,所以這個詞彙就是指到暫停工作。寬役,先暫停你的工作。這個就是因為有事情請假,沒到該去做事的地方去做事,這個就叫做告假。「夤緣」這個是攀附權貴以求進身,攀附權貴以求進身。那這個夤字就是攀附求進的意思,這個夤字,攀附求進。這個緣,也是扳緣。「扳援權貴」,然後「而以錢託其引進」。所以夤緣兩個字,都有扳緣的意思。透過送一些賄賂別人,請求權貴幫忙他引薦。用財囑託,叫做夤緣。

  我們再看到,「事有大利曰奇貨可居,事宜鑒前曰覆車當戒。」這邊「事有大利」,就是指挾持某些東西做資本,會有大利,可以博取很大的功名利祿,這個叫做奇貨可居。奇貨可居的意思就是這樣。「事宜鑒前」,就是事情,鑒前就是以往的事情為教訓,叫做覆車當戒。意思就是說,前面的車子翻覆了,你就要引以為戒,知道它為什麼翻覆了,這樣的意思。事宜鑒前,曰覆車當戒。

  我們先看到「奇貨可居」。奇貨可居,居就是把它屯積,屯積起來。屯積珍奇的貨物,以待高價出售,這個叫做奇貨可居。後來也比喻作拿某種專長,或者獨佔的東西做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跟地位。這個典故來自於《史記》,呂不韋的傳記這麼記載道。「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就這一段。這段所寫道就是子楚,子楚這個人,是秦諸庶孽孫。就是指秦朝的這一些庶孽,庶孽孫這個意思是指到姬妾所生的子孫,不是嫡長子的意思。我們有個孤臣孽子,這個孽子,為什麼叫孽子?他不是嫡長子,不是繼承皇位的人、君位的人,就比較不得寵,所以叫孽子。所以這個庶孽孫就是指姬妾所生的子孫,所以不被看重。「質於諸侯」,所以就被派到,質,這個字念ㄓˋ,人質,古代為了國跟國之間諸侯國之間保持友好關係,就會把那個小孩子送到那邊當人質。通常是君王的小孩,會被送去大概都是在國內裡邊比較不受喜愛的孩子,就把他送出去,就放在別的國家裡邊當人質。當時候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就是指這些坐車,然後日常用品所需不饒,饒就是豐富的意思、足夠的意思,不饒就是不足。「居處困」,所以生活環境非常的困苦,很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呂不韋是一個很聰明的商人。賈邯鄲,就是在邯鄲做生意,邯鄲就是趙國的首都。還記得邯鄲,我們之前學到哪一句講到邯鄲?還記得嗎?有講到邯鄲。很好,對,那個匍匐,跑到邯鄲去學步,結果後來這個學也沒學成,還忘了自己原來走路怎麼走的。這個邯鄲趙都。「見而憐之」,看他這樣子,哎呦,好可憐他。然後就說,「此奇貨可居」,這個有眼光。於是,他就後邊設了一連串的,幫助子楚回到秦國去,後來也達成了。所以呂不韋後來就幫助子楚回到秦國,後來還繼位了,是為莊襄王。生下的兒子嬴政,就是秦始皇。所以這個呂不韋眼光很獨到、很厲害,很能看到可以用的地方。

  再看到第二個。「事宜鑒前曰覆車當戒」,西漢,桓寬,《鹽鐵論》裡邊提到,他說「前車覆,後車戒,殷鑑不遠」,前車翻覆了,行駛在後邊的你就要引以為戒了。殷鑑不遠,這個殷原來是商朝的意思,後來我們的殷鑑不遠意思就是指,前面已經發生的事情,後邊的人就要引以為戒。為什麼殷鑑不遠?《詩經.大雅.蕩》裡邊,寫到這麼一句,「殷鑒不遠,夏后之世」。鑒是鏡子,引申為借鏡,覆是翻覆。這個殷鑒不遠就是,商朝的這樣的一個,你應該要往前去看夏后世,講到夏后世後來被商所滅,夏桀最後一個君王,這個夏桀被推翻,為什麼會被推翻?因為暴虐無道。後來商朝去接掌了這個位置之後,商朝的人,子孫應該要引以為戒。我們看到後來商紂也是暴虐無道。所以這邊《詩經》就特別講到,這個夏朝是怎麼亡的,怎麼樣被商朝所滅亡的?商朝的子孫們你也要以夏朝為什麼而亡為警惕的意思,就這樣。所以這個殷鑒不遠,為什麼會又講到殷商朝?就是來由是這樣子。

  「事分彼此曰左袒,事持兩可曰模棱。」事分彼此就是一個事情分彼此,兩邊,這個叫做左袒,偏袒一方叫做左袒。那為什麼不右袒?有它的典故在。再下來,「事持兩可曰模棱」,就是處理事情兩個都可以、模糊不清,反正講這也好、講那也好,這個叫做模棱。所以我們常講模棱兩可。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左袒」。左袒是露出左臂。左袒,袒就是袒露的意思,露出左邊的手臂。這個典故來自於《史記.孝文本紀》裡邊講道,「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就是指太尉以一節之師入北軍,然後一呼,呼什麼?就是我們下邊講到,當時候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當權,培植了呂氏的勢力,呂后死後,太尉周勃他奪取呂氏的兵權,就在軍中對士兵們講,「擁護呂氏的右袒,擁護劉氏的左袒。」結果軍中,全部怎麼樣?左袒。所以後來我們說偏護一方就叫做左袒,就這樣。後來士兵都擁護劉氏。當時候呂后專權,培埴了呂氏的勢力,漢朝是劉、姓劉,所以他就說擁護劉氏的左袒,擁護呂氏的右袒,當時候軍中都左袒,就是露出左臂。所以這邊事分彼此叫做左袒。

  第二個,「事持兩可曰模棱」。兩可就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模棱也作這個「摸稜」,扌手旁這個我們念ㄇㄛˊ。這個摸是手捉、用手去捉,稜是四方木。為什麼叫摸稜?就是摸之可左也可以右。所以叫做摸稜兩可。四方木你用手捉它,你可以摸左邊,可以摸右邊,後來我們就把它講到事持兩可,一件事情這樣可以、那樣也可以,叫兩可,摸稜兩可。

  我們再往下看,「敵甚易摧曰發蒙振落,志在必勝曰破釜沈舟。」講到敵甚易摧,就是指敵人很容易把它摧毀,摧就是把它摧折,這個叫做發蒙振落。就是指輕而易舉的可以把敵人摧落,就好像是怎麼樣?發蒙振落。就是把蒙蓋在上邊的灰塵很容易把它吹落,枯掉的葉子容易把它掃落,這樣的一個情形。就是指易如反掌的意思。我們有個成語叫易如反掌,就是我們反掌這個很簡單。

  我們看到註釋第一個,「發蒙振落」就是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把它摘下來。比喻就是事情很容易做到。蒙是遮蓋,就物品上的罩物,遮蓋在上面的東西。振就是搖落。所以發蒙振落就是指敵甚易摧,很容易把敵人給打敗的意思。

  第二個「志在必勝,破釜沉舟」,這個成語有它的典故在,跟項羽有關的典故。志在必勝就是一定要完成的,叫做破釜沉舟。破釜沉舟的字面意思我們看到註釋第二,把飯鍋把它打破,把渡船鑿沉了;就是把釜給打破了,把舟給沉了。代表什麼意思?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了。那個釜字就是鍋子的意思。我們看《史記.項羽本紀》裡邊記載道,秦末項羽跟秦軍戰於鉅鹿這個地方。項羽為使士卒決一死戰,讓這些士卒決一死戰,渡河之後,就馬上把船把它弄沉了,然後把釜甑打破了。釜是我們所謂的鐵鍋子,烹飪的器具;甑就是蒸煮食物的瓦器,底部有很多孔,類似我們現在的蒸籠。就把釜跟甑全部把它打破了,以斷絕士兵後退之念頭。這招真的是有夠好的。船把它擊沉了,你也回不去了。然後連釜甑吃飯的傢伙都也把它弄破了。非打勝仗不可,如果不打勝仗就無法過活了。所以後來我們就以破釜沉舟比喻作志在必勝,做任何事情志在必成這樣的意思。

  我們再往下看,「曲突徙薪無恩澤,不念豫防之力;焦頭爛額為上客,徒知拯救之勞。」這個詞彙就曲突徙薪沒有恩澤。為什麼曲突徙薪?曲突徙薪那個突就是煙囪,曲就是把它弄歪了,薪就是柴火的意思,徙就是遷移,把柴火給遷移了。為什麼這無恩澤?為什麼叫做不念豫防之力?豫防就是事先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加以去預防,讓它不發生。

  我們再往下看,「焦頭爛額為上客」,為什麼焦頭爛額?焦頭爛額的意思就是指,焦跟爛的意思就是燒焦了,頭都焦了、額都爛了。這個把他當作是上客,就是上等賓客。為什麼是這樣?因為只知,徒知就是只知道,只知道救拯,拯救之勞。

  這有一個典故的,我們看一下註釋的部分。這個典故出自於《漢書》裡邊。「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就是沒有的意思,『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就是醒來,寤,醒來,才請他。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講到,有一個人經過去拜訪一個人,發現他們家的灶直突,就是指煙囪是直的,旁邊還有柴火在旁邊。他就跟他講,這個客人就跟那個主人講,應該要曲突,要把煙囪把它弄彎了,然後把柴火移到旁邊去,要不然待會可能會火災。結果主人嘿然,就是指都沒有講話,都不應,嘿然不應。結果沒過多久果真家裡邊失火了。鄰里的人共同就趕快衝過來了,趕快衝過來救火。主人就非常感謝鄰人的一個幫忙,然後又殺牛置酒的,請這些鄰人吃飯。那個忙得焦頭爛額的人,就排在座上賓位置,其他就各以功次坐,唯獨諫言那個曲突徙薪的那個人卻沒有被請到。這時候就有人跟他講,講曲突徙薪的這個沒有恩澤,怎麼焦頭爛額的為上客?不會是這樣子。如果你剛剛,鄉就是剛剛,你如果聽那個客人講的那些話,你根本也不用費這個牛肉了,你不用殺牛置酒了,也不會有火患了。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如果一開始聽到給你勸誡的那個人,其實後邊的這些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

  這個典故這樣的一段話主要其實是要談到,當時候有一位叫徐福的人,他說當時候這個徐福就有上書講到,就是上書跟皇帝講到,霍光霍氏他們太過專權了,恐怕會有叛變。結果沒有人要聽,後來果真就如此了,果真就發生了。發生之後就裂土出爵,就是指那些幫忙來處理這件事情的,後來就可以裂土,就是得到國家給的分封的土地,還有爵位。結果徐福不蒙其功。來,我們看一下原文。「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現在茂陵,茂陵就是皇帝陵寢在那,管皇帝陵寢的徐福這個人。他上書說霍氏且有變,就是將會有叛變。「宜防絕之」,應該要加以趕快去防絕他。「鄉使福說得行」,鄉就是剛剛、之前,之前如果徐福所講的這些話能夠獲得你們的採用,「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國家就沒有裂土出爵這樣的費用出現。就是剛剛前面講到的,如果主人聽了客人跟他講要曲突徙薪,你也不用花殺牛置酒的這樣的費用的意思,這樣做的一個譬喻。你根本就不用裂土出爵。「臣亡逆亂誅滅之敗」,霍光他們霍氏是臣子,這些臣子也不會發生這種逆亂,最後就是被誅滅。如果事先能夠聽徐福的話,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的意思。「往事既已,而徐福獨不蒙其功」,事情就已經發生了,分封爵位的人這麼多,唯獨就忘了徐福,不蒙其功。就像前面講到的,去建議他曲突徙薪的人反而一點功勞都沒有,就是舉這個例子做為對應。

  所以我們後來為什麼講「曲突徙薪無恩澤」?就是這樣,「不念豫防之力」。為什麼去講要曲突徙薪的這個人沒有半點恩澤,因為你沒有去想到其實豫防之力,事先豫防其實這樣的功勞是很大,你沒有去想到。「焦頭爛額為上客」,你只看到眼前那些忙得要死,幫你好像去打火的人,這個很像功勞比較大。這個只是「徒知拯救之勞」,只知道這些救火的人是很有功勞的,他們參加救火很有功勞。

  這邊重要的就是告訴我們說,禍患已起只知道急救才算功夫,這是沒有想到預防於未然。強調的就是說很多事情都要防患於未然。在還沒有發生之前,我們就能夠去把它堵塞住,這是最高竿的。

  我們再往下看,「竊盜曰梁上君子,強梗曰化外頑民。」竊盜就是偷竊別人的東西,叫做梁上君子,這個也是有個典故。強梗就是頑固,強硬頑固,不從教化的人叫做化外頑民。化外,教化之內的是受教化的,化外就是不受教化的。

  註釋第一,「梁上君子」,竊賊的一個代稱。為什麼是一個竊賊的代稱?《後漢書》裡邊,《荀韓鍾陳列傳.陳寔》列傳裡邊的這一則。就是「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就是講到人不可不自勉。不善的人未必本來就是惡的,不是。習以性成,就是因為養成了壞習慣,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這個典故是來自於陳寔有一天回去,發現他們家遭小偷,他知道小偷躲在上邊,就看到人回來了,趕快匆匆忙忙的躲到梁柱上邊去了。所以他就講了這一段話,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所以這個梁上君子,就是指上面那個梁上君子,就是這樣。所以後來我們講到竊盜就叫做梁上君子。

  「強梗」就是指驕橫跋扈、胡作非為的人。「頑民」就是愚妄不化的人,頑就是愚頑,就是非常的很難教化。愚妄不化的人、頑劣之人,所以叫做化外頑民。

  再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竹頭木屑,皆為有用之物;牛溲馬勃,可備藥籠之資。」這邊就講到竹頭跟木屑都是有用的東西,牛溲馬勃也都可以當作藥籠之資。藥籠就是指裝藥的籠子裡邊,藥箱、醫藥箱。

  我們看一下第一個「竹頭木屑」,這個典故來自於晉代陶侃擔任荊襄都督,把造船用的木屑竹頭收藏起來。人們就笑他迂,就笑他說你收這些東西做什麼。後來大雪初晴的時候,大雪初晴,雪就開始融化了,融化地板上就很多水,走起路來很不方便,於是他就把木屑拿出來鋪在地板上。到桓溫伐蜀的時候,他用竹頭,把原先留下來那個竹頭做為釘船的釘子。後來人們才知道其用。所以你看這些剩餘的東西,沒什麼價值,但是好好善於去運用,都有可用之處。

  第二個「牛溲馬勃,可備藥籠之資」。牛溲這個詞有稱呼說是牛尿;但是有一說是車前草,可治水腫,腹脹。牛溲一說是牛尿,一說是車前草。馬勃是菌類,可為止血的藥。後來我們就把牛溲跟馬勃這兩個詞合併起來,比喻微賤的東西。就是指不是很高檔的。

  我們看到唐朝韓愈《進學解》有這麼一段話,「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這邊講到玉札,玉札就是地榆,也是藥名。丹砂是朱砂,赤箭是天麻,青芝是龍芝,都是藥名。這些都是屬於比較貴重的,玉札、丹砂是比較貴重的個藥材。牛溲、馬勃,這是比較便宜的藥。敗鼓之皮就是指年久壞了的鼓皮,也可以治蟲毒,它也是有作用的。敗鼓之皮就是年久已經壞掉的那個鼓的皮,也可以治蟲毒。有好的藥材,就是高檔的藥材,都是藥,只是就是價錢貴賤。高檔藥跟低檔藥,但是俱收並蓄,都把它收起來。待用無遺,哪天就需要。這是醫師之良也,這就是良師會這麼做。會把這些所有的不管是貴重的藥材,或者粗賤的這些藥材,都會把它收藏起來以備使用。

  再看到「五經掃地,自褻斯文;一木橕天,可消逆志。」這邊講到「五經掃地」,這個也是有個典故。就祝欽明熟讀經書,但是卻在宴會上出盡了洋相。自侮斯文,世人就譏笑他為五經掃地。「一木橕天」也有它的典故在,這是晉朝王敦想要謀反,就夢到一木橕天,就問了許真君。然後許真君就告訴他說,你夢到這個夢,這是一個未字,不可擅動。然後於是就消除了他的反意,本來要謀反的。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五經掃地」。《唐史》裡邊記載到,唐睿宗當時候宴國子監祭酒祝欽明。然後祝很有學問,但是體肥醜,就是體態很肥很醜。宴會上還自請跳八風舞,大概當時候一種舞。然後「據地搖頭睨目」,看到後邊據地搖頭又睨目的,你就看到非常的是很滑稽的那種樣子。「醜態百出,斯文掃地」,然後當時候人就笑他五經掃地,想說他平常讀了那麼多書,那麼有學問,然後今天做這樣的事情,真是五經掃地。所以叫做「自褻斯文」,褻是褻瀆的意思,斯文就是講說醜態百出,斯文掃地。我們常講一個人儀態很斯文,就是舉止很端莊。他今天這樣的舉動,自褻斯文。

  「一木橕天」,一木橕天裡邊宋朝李昉的,這是他的《太平廣記》,記載到晉朝王敦謀反,然後結果夢到了一木橕天,就求解於許真君,這當時候晉朝裡邊一個很有名的道士。然後真君曰,就許真君就跟他講說,「此未字也,只宜守舊,未可擅動」。一木橕天,一木橕天,大家可以知道這一木橕天解字,一木然後一個天在上邊就是一個「未」了,可以嗎?木然後橕天,上面一橫不是未嗎?對。所以他就跟他講,不可。許真君這麼樣跟他講就把他的逆志,可消逆志。所以為什麼一木橕天是可消逆志的原因是這樣。就這麼跟他講一木橕天的意思就是未,你還是不要謀反。於是就把逆志,這要謀反叫做逆,就把它消除了。

  我們再看到這幾個都跟夢有關的,下邊「破麥剖梨」。我們先看到前面的是題鳳書午,「題鳳書午是譏誚之隱詞」,「破麥剖梨乃會合之奇夢」。怎麼講?字面上叫做題鳳書午,這是笑別人的話。為什麼題鳳書午是笑別人的話?我們待會再看。破麥剖梨是會合的奇夢,就是指原來分開後來會合,可以會合的這樣的一個夢。果真後來也應驗了,後來也應驗了。我們看到第一個註釋,「題鳳」。題鳳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篇裡邊講到,記載到了,晉代的時候呂安在嵇喜門上題個鳳字。嵇喜還有印象嗎?在哪裡讀到?哪一個?很好,哇,陳勳你馬上提到青白眼,阮籍對嵇喜是給予青眼還白眼?嵇喜給白眼。然後給他弟弟嵇康給的是什麼眼?青眼,正視,青眼是正視才可以看到,這是青眼。你看很有趣,《世說新語》這本書也很好玩,裡面記載了當時代的一些很有趣的言行。裡邊就記載到呂安這個人在嵇喜的門上,題上了一個「鳳」字。厲害的人就懂他的意思了,鳳字解拆叫做什麼?凡鳥。所以意指嵇喜乃凡俗之士,不可相善。很好玩,很有趣,中國文字妙在這個地方,這是常常有些拆字很有趣。不直接罵人,寫個字,看起來鳳很像不錯,其實是譏諷他。

  「書午」是怎麼樣的情形?這是《談林》裡邊講到,以前有一個訪友不遇的人,就是去拜訪朋友,但沒碰到他。然後結果就在他的門上也題了一個「午」字,中午的午字。就「識者曰」,知道的人,知道這個午字是什麼意思。他說「午字,乃牛不出頭,譏之也。」午字。牛是出頭,這個午字,牛沒有出頭。笑他牛不出頭、沒出息,那個意思,牛不出頭。

  所以「題鳳書午」就是這麼來的,就是一個譏誚的隱詞。譏笑他人,但是沒有直接講出來,就用這樣的一個字來代替。好,剛剛我們像講到「一木橕天」,這個也是有跟我們中國的文字是有關。

  第三個「破麥」。破麥是怎麼來的?有一個婦人在兵亂的時候,跟丈夫跟小孩分離了。一天就夢到了磨麥,然後也夢到了蓮花落盡。結果就有一個尼姑就幫她解夢說,磨麥,見夫面也。然後蓮花落盡,蓮花落盡,蓮子見也。後來婦人果然就看到了,見到了她的丈夫跟兒子了。磨麵,見夫面,磨麵之後,麥旁邊是一個面,所以她就見夫面,可以磨了,把這個磨了,然後就可以看到丈夫了。然後蓮花落盡就是蓮子了,就可以看到蓮子了。所以後來果真就也見到了。

  第四個「剖梨」,這是楊進賢在任南陽刺史的時候,「登舟遇風」,結果「失其子」,他的小孩就走失了。他們夫婦兩人非常的思念,然後有一天就晚上,就夢到了與兒子剖梨,跟兒子就是剖梨。然後「因自解曰」,他就自己解釋說,「剖梨」,把梨子剖開,這個「分離也」,分離也。「明日述於友」,隔天早上他就跟他的朋友講,隔天他就跟朋友講,說這樣的,他夢到跟兒子剖梨,這樣的一個夢。這個友人就跟他講,「剖梨就是見子矣!」「不旬日,果得子」,不到十天,果然找到了他的小孩。他的解讀是剖梨,把梨子剖開裡邊是不是子?就見到了子。所以他說,剖梨則見子矣。

  所以後來我們講到,破麥、剖梨,就是會合之奇夢。這個詞彙意思就是指到說,最後終會再碰面的意思。之後就以破麥跟剖梨,講到是這樣的情形。

  我們再看到這個,「毛遂片言九鼎,君嘆其賢;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這個我們很像似曾相識,有沒有?「毛遂片言」,毛遂的幾句話強於百萬之師。「君嘆其賢」,人們看到他就覺得真是厲害:片言九鼎,講一句話而已,然後就強過百萬之師。講到的是哪一個?毛遂片言九鼎,我們前面好像有講到毛遂?然後「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這個前面也有提到。這個「借重鼎言是邀人議事」,毛遂當時候跟平原君一起出門去,到楚國。結果平原君沒有把事給談成,毛遂看他談不成,然後就自己出來了。所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我們之前提到。

  然後「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我們在前面好像有講到。金諾,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好,謝謝。「謝人許物曰已蒙金諾」,就是這樣,就是這兩個典故。我們接下來,「岳武穆精忠報國,漢楊震清白傳家。」這邊講到岳武穆,就是岳飛。岳飛精忠報國,背上母親幫他刺了個精忠報國的字。漢楊震,漢朝楊震,清白傳家,就是清白廉潔傳給後代子孫。

  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一些簡要事跡。我們先看到岳武穆、岳飛。岳飛,字鵬舉。這個一直其他老師也都跟各位介紹到,我們中國的名跟字是有它的關聯性。岳飛這個飛,鵬舉,鵬展翅高飛,所以它的意思是這個是正關係,正的。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著名的軍事家跟戰略家,還有我們常講民族英雄,南宋的中興名將。岳飛在北宋末年投軍,從一一二八年遇到宗澤,其實當時候他是自己有犯罪。宗澤看到他之後,發現這個人頗有才華,頗有將才,就讓他率岳家軍,同金人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所向披靡很厲害,所以位至將相。一一四O年的時候,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軍北伐,先後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了金軍。然後進軍朱仙鎮的時候,這個地方一路就要到那去,但是宋高宗跟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要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就被迫班師回朝。在宋金議和的過程當中,岳飛就遭到秦檜跟張俊等人的誣陷,被逮捕下獄。岳飛在一一四二年的時候,就被莫須有的謀反這種罪名,然後跟他的長子岳雲還有部將張憲,同被朝廷給殺害了。宋孝宗的時侯,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在西湖畔的棲霞嶺。後來又追謚他叫武穆、忠武,然後追封為鄂王。所以我們看到岳武穆、岳鄂王,指的就是岳飛。

  第一次到中國大陸西湖那邊去的時候,有特別也到了他的這個地方、他的墓這邊。很有趣是,那個秦檜跪在旁邊,但是圍了個鐵欄杆,聽說大家後來聽他們講,常常有人去就很生氣,就砸秦檜,後來就在旁邊圍了那個鐵欄杆,把他圍起來。這是岳飛。

  我們再看下,往下看第二個。「精忠報國」,就是指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報效國家。這還OK,精忠報國。

  然後再看到第三「楊震」。楊震,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人。出身名門,八世祖是楊喜,特別把他的祖先輩,用紅字把它標示出來一下,讓我們先看一下,他們的這一家子的那種家風,然後家裡邊的一些作為跟成就。他的八世祖楊喜,是西漢高祖時,誅殺項羽的功臣,封為「赤泉侯」。高祖楊敞是漢昭帝時為垂相,因功被封為安平侯。父親楊寶,因刻苦攻讀歐陽生所傳授講解的《今文尚書》……歐陽生當時候是跟伏生學《尚書》的,當時候我們的經學,在漢朝的經學有今、古文《尚書》,《今文尚書》跟《古文尚書》,歐陽生也跟伏生,一個伏,就是埋伏的那個伏,伏生學《尚書》。楊寶,楊震的父親楊寶,跟歐陽生學《今文尚書》,後來成為當時侯有名的名儒。楊震歷任了荊州刺史,還有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後漢書.楊震傳》裡邊記載到,他說「當之郡,道經昌邑」,地名。就是說楊震來到他的郡,昌邑這個地方,然後要到他所去執掌的一個地方,經過昌邑。「故所舉」,故,就是之前所推舉的荊州茂才,「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經過昌邑的時候,當時候昌邑的令,縣令這個令,就是掌管昌邑這個地方的首長,就是王密。「謁見」,王密就來見他。因為之前他有推舉荊州的茂才,他在那邊擔任荊州刺史。然後王密就來拜見他。「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那個遺就是贈送的意思,他就晚上的時間,拿了十斤黃金,然後來要送給楊震。「震曰」,楊震就跟他講,「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然後「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他就講到,你怎麼拿這個東西給我?然後他說沒有人會知道的。他就跟他講,天知、神知、我知道、你知道,怎麼會沒有人知道?他說何謂無知。然後王密就非常的慚愧,就出來了。後來為紀念楊震,昌邑百姓就重修了四知堂。後來我們說四知堂,就是指到的就是這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四知堂。講到其實我們做人就是要光明磊落,別以為晚上,怎麼會沒有人知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會不知道。

  「安帝乳母」,這邊再補充這一段故事。安帝乳母王聖及中常侍樊豐貪侈驕橫,他多次上書切諫,結果就都被樊豐所誣,然後罷官,回家裡邊就憤而自殺了。其子孫世代任公卿。「弘農楊氏」,弘農就是指他的家鄉的名稱,弘農這個地方,弘農楊氏「成為東漢著名的世族大家」。「不為後代置地產」,不會幫後代置地產。「人稱為清白傳家」,當時候人對他的一個尊稱,清白傳家。所以我們這邊講到,楊震,漢楊震清白傳家,就是這樣來的。就是要了解一下他這個人一生的作為,楊震清白傳家。

  我們再看下一個,「下強上弱曰尾大不掉,此權彼操曰太阿倒持。」這邊講到「下強上弱」,就是臣下是比較強的,就是屬下比較強,君上是比較懦弱的。這如同什麼?尾巴太大了,你要掉轉,轉不過來了,叫「尾大不掉」。「此權彼操」,就是這個的權然後拿給別人做,你自己擁有的權,結果別人去操弄了,這個叫做「太阿倒持」。

  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個,什麼叫做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轉不靈。就是尾巴太長了,你要掉轉它都不靈了。這個叫做鞭長莫及,我們有個成語叫做鞭長莫及。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叫尾大。部屬勢力很大,你要指揮他都很難。後來亦指機關很龐大,指揮不靈。這個掉是搖動。《左傳.昭公十一年》裡邊就講道,「所謂末大必折」,末就是末端,大,那它必折,一定會斷掉,撐不住斷掉。「尾大不掉」,這個尾巴太大了,你要去指揮它,都很難以去調動他了,叫尾大不掉。你難以去指使他、支配他。「君所知也」,這是您所知道的。就是告誡他的意思,當時大概發生這樣的情形。

  第二個「太阿倒持」。這個意思就是倒拿著劍,把劍柄拿給別人。「太阿」這個特別注意一下,這個就是吳國干將所鑄的寶劍太阿劍。干將所鑄的寶劍,這是當時候鑄劍的名家。「倒持」,倒持就是指把它反著拿。我們原來那個劍柄,譬如說是這樣,我們的柄是在這邊,這個是劍鋒。通常我們拿的時候,劍柄都是我們自己拿,現在是倒持,就是指你把這個柄給別人了。就是指把這個權力,你本來是,這個你可以操控的,但是是拿給別人操控了,就是這樣的方向給別人了。所以太阿倒持就是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在古代將軍要出戰的時候,這個皇帝特別還授權給這個將領。將領會講他在外面打仗,是不受君王這邊的控制的,因為太遠了,然後什麼事情都還要問你,這個無法辦得了事情。當時候君王就會給這個將領,他會給他符,授符,那個柄就給他,代表就是說我全權的交給你了。然後我這邊,中央這邊事情不會去干涉你,全權都交給他,給將領。

  我們再看一下,往下,「為人幹辦曰代庖,為人設謀曰借箸。」為人幹辦就是指代替別人去做事情,這個叫做代庖。我們有一個成語叫越俎代庖,就是從《莊子.逍遙遊》裡邊。為人設謀為什麼叫做借箸?箸是筷子的意思,箸是筷子。這個音在閩南語,我小時候我們澎湖筷子的台語叫做ㄉㄨ,叫ㄉㄨ,箸就是這個的音ㄉㄨ,ㄓㄨˋ。借箸就是借筷子的意思。為什麼為人設謀叫做借箸?這有一個典故跟留侯張良有關。

  我們現在看到第一個註釋,「代庖」。代庖的意思就是指代人做事。為什麼代庖叫做代人做事?這個庖原來的意思是廚房。庖人就是在廚房裡邊,做廚房裡邊的事情,廚師。「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就是說,庖人、廚師不去做廚房裡邊的事情,尸祝也不可以越樽俎而代之,也不可以超越這個,然後去代替他做這些事情。

  再給它看一下「尸祝」跟「樽俎」這兩個詞彙。尸跟祝。古代祭祀的時候,代表鬼神接受祭拜的人就叫做「尸」,就坐在那邊。古代因為又沒有照相機,那時候也沒有把人的畫像畫起來,在要祭拜祖先的時候,也沒有一個可以依的東西,於是就會有這尸。就找一個人,活的人,就坐在上面接受祭拜,那個叫做尸。所以我們有個成語叫尸位素餐,就坐在那邊沒做啥,然後吃東西。然後這個「祝」字就是居中為鬼神傳話的人,就叫做祝。祝,祝禱,我們說什麼事祝禱,什麼事情。「樽俎」,樽是古代的酒杯。俎是放牛羊肉這一些祭品的禮器。所以這個是歸尸祝的。所以庖人雖不治庖,尸祝是不越樽俎而去代之,去做庖之事的意思。所以我們後來就講到,為人幹辦就叫做代庖,你去幫忙做了這就叫做代庖,代人做事。

  我們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到這,謝謝大家,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