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5集

  我們今天在學習開始之前,我們是不是大家一起來把昨天一起學習的部分,我們一起把它念過一遍,熟悉一下。我們一起來,從「《大學》」這邊開始,到昨天我們是到「暌違已久」這個部分。好,我們開始了,好,預備開始:

  「《大學》首重明親,小子先嫻應對。修容固宜合度,出言尤貴有章。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閣下、足下,乃稱人之詞。」

  好,謝謝各位。這些資料可能需要大家回家,自己有空檔的時間可能還需要多複習一下,把它看熟悉,然後記起來。這是大概我們中國的一些成語,很重要就是成語背後的故事、典故,多看幾遍大概就可以把它記住了。

  我們今天就從這一條開始:「虞帝慕聖,見堯於羹,見堯於牆;顏子從師,孔趨亦趨,孔步亦步。」

  字面上的解釋就是,虞舜仰慕唐堯,「見堯於羹」,就是堯去世三年之後,飲食起居還常常會想到他,吃飯的時候那個羹,走路的時候這個牆,看到牆壁就好像看到堯。下一句的「顏子從師,孔趨亦趨,孔步亦步」,顏子就是顏淵,效法他的老師,亦步亦趨。後來我們有個成語叫亦步亦趨就這麼來。孔趨亦趨,孔步亦步,孔子,「趨」就是快步走,「步」是比較慢走的,就跟著,跟在後邊學習,後來事事仿效,就是學習孔子怎麼樣做。

  我們再來看一下注釋詳解的部分。第一個,「虞帝慕聖,見堯於羹,見堯於牆」。我們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表示對死去前輩的追念。它的典故在《後漢書.李固傳》裡邊有講到,「昔堯殂之後」,這個字念作殂ㄘㄨˊ,這個殂,殂就是死的意思。就是堯過世之後,舜非常仰慕他。「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坐著的時候就好像看到堯在牆壁那邊,站在牆壁那邊,這樣的意思,「食則睹堯於羹」,在吃飯的時候就看堯在羹。羹字是指到煮的菜和上太白粉勾芡,我們叫做羹,這邊當然就是指食物。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就看到堯在羹裡邊,其實就是現在眼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管坐著、吃飯、走路,常常有堯的影像在面前,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這樣。

  你們利用自己空檔的時間,這些原文多念它幾遍,這樣就會很熟悉了。

  第二個,「顏子從師,孔趨亦趨,孔步亦步」。這句話我們現在的意思,我們就是藉由這句話,大概就表示學生跟隨老師的腳步去做事情。「趨」字是快步的意思,趨是快步。「步」字是慢走,這個步,我們說慢行慢行。古代那個走字,這個講慢走,我們這個走字在古代用字裡邊,用我們現在閩南語念叫做ㄗㄠˋ,其實它就是跑步的意思。以我們現在理解到「趨」字,我們現在的用語,趨就是快步走;步就是慢步走。

  在《莊子.田子方》裡邊有這麼一段話,它說:「顏淵問於仲尼曰」,顏淵就問仲尼,他的老師孔子,他說:「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孔老夫子就聽他講這句話,他就說:「回,何謂邪?」然後他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好。

  我們先這樣看過,我們再回頭來看這句話大概是在講些什麼。這邊他說,顏淵就問孔子,就說「夫子」,對老師的稱呼,夫子您步亦步,就是您步我也跟著步,就是您慢走,我就跟著也慢走;夫子趨亦趨,夫子您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馳亦馳,就是夫子您馳,這又更快了,我也就跟著馳;夫子奔逸絕塵,當夫子奔逸絕塵,這個速度更快了。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很快,後來我們也常用這句話比喻才能傑出。他說夫子奔逸絕塵,這個速度更快,「而回」,回就是他自己稱自己,「回瞠若乎後矣!」「瞠」是什麼意思?張大眼睛直看、直視,瞠就張大眼睛直視。「若乎後矣」就是比喻落後非常多,趕不上。我們就看到這句話的敘述方式,也是漸進的,從夫子步亦步,然後再到趨,然後再到馳,然後再奔逸絕塵,速度更快了。

  當夫子奔逸絕塵的時候,回瞠若乎後矣!根本趕不上了。夫子聽他這麼一講之後,他說:「回,何謂邪?」顏回,怎麼說?這句話怎麼說?顏回就講,就進一步跟老師解釋說:「夫子步,亦步也」,就是夫子您步,我也跟著步;夫子言,我也跟著言;夫子趨,我也跟著趨;夫子辯,我也跟著辯;夫子馳,亦馳也。意思就是說,夫子您做的,我就跟著做,都跟著學。「夫子言道,回亦言道」,夫子言道就是談道,我也跟著言道;但是「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當您速度很快的時候,張大眼睛在那邊看,根本是趕不上的。這個是一個怎麼樣的情形?他就講「夫子不言而信」。前面都是夫子有特別的動作出來的,步亦步、趨亦趨、言亦言,然後辯亦辯、道亦道、馳亦馳,但是就在夫子不言而信,而能夠不需要說什麼,而別人就能夠信服,這就高端了。「不比而周」,這個比的意思,我們有一個叫朋比,就是指結黨那個意思。不必特別的去結黨,去親近任何人,但是而周,很多事情卻又做得非常的周到,其他人也都很喜歡,叫不比而周。不比,不必特別要去攀附或做什麼樣的事情,而卻任何事情都能夠很周。這個「周」當然含義很多,就是很周全,很多事情就非常的周全、很周到。人們對你也非常的親近,也不會因為你沒有跟他們特別的親近或偏袒誰,然後別人就不喜歡你,沒有這樣的情形,這叫不比而周。「无器」,這字念作ㄨˊ,就是我們現在所常寫到的有無那個「無」字,在古書裡邊常用這個字,无。「无器而民滔乎前」,就是指一切沒有特別,這個「器」字在我們古代裡邊講到就是一個爵位,「无器」就是沒有爵位,但是民滔乎前,民就湧向你,這樣的意思,沒有任何的爵位,但是百姓卻都歸向你。

  好,這些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看出到底是為什麼。前面的部分,孔老夫子走路跟著走,這個OK,走快一點也跟著走,夫子怎麼走路也學著怎麼走路,這個都是有形可以學的東西;很多東西可能是老師那一種內涵,那種內涵可能就比較難學到。這就是夫子所謂的,顏回講到他夫子奔逸絕塵的一個狀況,就是不言而能夠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就是這樣的一個情形。這是顏回說,睜大眼睛看,但是趕不上的,就是這幾點,所以我特別用黃色的字把它標識出來。好,所以「而不知所以然而已」,不知道夫子怎麼有辦法這樣子,一直看不出所以然,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緣故。於是就跟夫子請教。

  這個就是因為能夠虛心順應萬物。這邊莊子所講到的這一段話,莊子的一個思想裡邊就是在講到無為的概念、順應自然一個概念。修養到最高層的時候,它事實上你其實看不到痕跡的,但是它深藏在內蘊裡邊的,那種自然修為所展現出來的。

  這句就是我們後來用到的一個成語,「亦步亦趨」。

  這邊我特別在下面這一段裡邊跟大家介紹一下,簡要介紹一下顏子,就是顏回。顏回,西元前五二一年到西元前四九O年,字子淵,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的一個弟子。天資很明睿,貧而好學。孔子很稱讚顏回,居陋巷而不改其志,於弟子中裡邊是最賢的。孔子稱其為「不遷怒,不貳過」,不會自己生氣的時候把怒氣遷移到別人身上去,同樣的一件事情不會犯第二次。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四科裡邊,孔門有四科,德行、言語、政事跟文學,他就是孔門四科裡邊的德行科,德行擺第一。這是顏回。

  我們再下一則,「曾經晤語,曰向獲承顏接辭;謝人指教,曰幸蒙耳提面命」。

  「曾經晤語」,這個字念作晤ㄨˋ,晤語,就是曾經跟人會面,這樣叫做什麼?「向獲承顏接辭」,「向」就是之前。「謝人指教」,就是感謝別人的指教,「曰」,說是「幸蒙耳提面命」。

  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注釋,「晤語」,晤語就是相見對話,相見對話叫晤語。

  第二個「承顏接辭」,幸得見面交談。「承顏」,顏就是指面的意思,就幸得見面,能夠獲得您接見的意思;「接辭」,接辭就是見面然後講話,這叫承顏接辭。承顏就是承顏色,指親自見面觀察臉色以知對方的一個心意,引申為親自見面的意思。接辭就是指對話,見面然後談話。

  在《漢書.雋不疑傳》,「雋不疑」是一個人名,雋不疑,古代人名很特別,姓也很特別,雋不疑。「暴勝之」,暴勝之也是一個人名。暴勝之,念ㄅㄠˋ,它有另外一個讀音念作ㄆㄨˋ,暴曬的暴,暴露的暴。「暴勝之為直指使」,直指使是漢朝的一個官職,就是侍御史,類似明朝錦衣衛那樣的性質。「衣繡持斧,威鎮州郡」,中間還有一段,把它省略,要引出來很長。「雋不疑造其門曰:『竊伏海瀕』」,就是海邊的意思,「聞暴公子威名舊矣,今乃承顏接辭。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這個故事大概是講到暴勝之擔任直指使的時候,到雋不疑他們那個地方,海瀕那個地方去,他去見他。去見他的時候,雋不疑他的穿著都非常的端莊,很端莊、很有威儀的人,還佩著劍,佩著劍要去見暴勝之。他的護衛就不讓他進去,因為他佩著劍。雋不疑他也是很有個性,他說劍是君子防身之用,要我把劍拿掉,那我不見他。後來旁邊的人就進去回報暴勝之,暴勝之就跟他講無妨,然後進去他就跟暴勝之見面了,雋不疑就跟暴勝之見面,就跟他講「竊伏海瀕,聞暴公子威名舊矣,今乃承顏接辭」,承顏接辭這個詞彙。他就跟他講,「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我們把這段話跟大家解說一下。「暴勝之為直指使」,直指使剛跟大家解釋過了,就是漢武帝時候的侍御史,很特別的身分,他「繡衣直指」,身穿繡有圖案的華麗衣服,「手持斧節」,斧節,這個斧字代表權柄的意思,當君王授給你斧的時候,代表就是我把權力給你了,「以示其尊寵、威嚴」。他的工作在做什麼?在於出討那些奸猾之人,可以直接辦理重大的獄案,就這樣,他的工作。所以權力非常大,皇帝特別給他的這種御史,直指使。

  後邊講「衣繡持斧」就是指這樣,穿著皇帝特有賜給他們的繡有圖案的這樣的衣服,持著斧節。「威鎮州郡」,就是非常的威猛,「鎮」是鎮壓的意思在裡邊,州郡。後邊,「雋不疑造其門」,有一次他就到他們的地方,雋不疑住在海邊,他去見面的時候。後來見面了,他就跟他講:「聞暴公子威名舊矣」。「舊」是久。他就講,我之前就已聽過,久已聽過暴公子的威名。公子是暴勝之的字,公子。「今乃承顏接辭」,今天能夠承蒙您不棄,幸得見面交談。他就跟他講:「凡為吏」,大凡為吏,太剛就會折,太剛烈了就會折斷,太柔就會廢了,所以這個要拿捏得非常好。一個為吏者,當官的人如果太剛就容易折,到處會得罪人;但是如果太柔,你又廢,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這個是一種什麼事其實都很好做,唯獨就是面對人是最難處理的,這是最複雜的。一件事很簡單,可能說種一株花,那個花也不會跟你吵架,你就愛怎樣種就怎樣種。但是在面對人、管理人的時候,那是一門藝術,是很搭的。所以他就跟他講,就跟他交談的時候,就跟他談到,「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當然後邊還有很多,先列一些這部分跟大家做學習。

  我們再往下看第三個部分,這個「耳提面命」。耳提面命這詞我們現在也常講,比喻懇切的教誨。《詩經.大雅.抑》篇裡就有這麼一段:「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就是說,匪面命之這個「匪」就是不僅,不的意思,否定詞,匪是不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僅只是面命,就是在你的眼前、面前跟你講,還怎麼樣?且「言提其耳」,提其耳是什麼?拉起耳朵來,附在你的耳朵跟你講。所以我們說耳提面命,其實就是提其耳,然後很靠近,不僅指面對面,還提其耳,很靠近耳朵,跟你千交代萬交代這樣的意思。這就是耳提面命。

  「謝人指教」,感謝別人的教導叫做幸蒙。「幸蒙」的意思,這個蒙字我們昨天好像也講到好幾次,蒙受怎麼樣的情形,前面再加一個幸字,代表非常榮幸的意思。很榮幸的接受你,就是承蒙你告訴我這一些,叫幸蒙耳提面命。後來我們就講到耳提面命就是懇切的教誨,仔細的叮嚀。

  我們再往下,下一則:「吹噓乃資其汲引,包荒是冀其含容」。

  「吹噓乃資其汲引,包荒是冀其含容。」「吹噓」的意思是指什麼?資其汲引,就是憑藉別人提拔的意思。「包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是冀其含容,就是希望人包容原諒。

  我們再仔細看一下注釋的地方。「吹噓」,這個是喻獎掖擢升,就是提拔別人。這個有念作掖ㄧˋ,也念作掖ㄧㄝˋ。擢升就是把他提拔,提拔上來。吹噓,我們平常覺得吹噓好像是吹牛的意思,吹噓的意思就是透過別人大家讚美你的意思,透過這樣你能夠受到別人的重用。我們看到唐朝杜甫詩裡邊,《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這個詩裡邊就這麼一句話:「揚雄更有河東賦」,揚雄,漢朝詞賦家揚雄,他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唯待這個就需要別人的吹噓,所以唯待吹噓,就是指別人加以對你吹捧的意思,然後把他送上天,就是提高他的一個價值,這樣的意思。當然他寫這個也是藉由揚雄自比。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汲引」,汲引這個詞彙就是引薦提拔人才,引薦提拔人才叫汲引。汲字是什麼意思?自井中取水,從井裡邊取水出來,把水取出來叫做汲。「引」我們知道,引,牽引這些。所以在這個地方,汲引這個詞就是引申為引薦提拔。

  我們再看到下邊,《漢書.楚元王劉交傳》裡邊有這麼樣一段:「傳相汲引,不為比周」。就是大家互相的提拔,舉薦好的人才出來,但是不比周,就是不結黨營私。比周,不比而周就是這個詞彙,比周。

  我們再看到第三個注釋,「包荒」,包荒就是包容八荒的意思,很廣大,借指胸懷寬廣。在讀中國詞語的時候,我們常常需要就是,老祖宗常常會把自然界的一些東西,或者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器物,兩個做連接,就是跟人事做連接,我們常常會需要在講到什麼樣器物的時候,跟一些人事上的心境,我們人的一些事情做連接。像這邊包荒,包容八荒,就是指你的心胸非常寬廣的意思。《易經》裡邊就有講到包荒這個詞彙,《易經.泰卦.九二爻辭》裡邊講道:「包荒,用馮河」,這字念ㄆㄧㄥˊ,徒步涉水叫馮河。「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這句話的意思在下面的備註這個地方。《易經》的詞彙因為非常的簡短,常常需要很深刻的去體會它的意思,還有像《尚書》也是一樣,我覺得在古書裡邊,這兩門《易經》、《尚書》不太好讀的。

  下面這句話的注釋第一個馮河,「馮」就是徒涉,徒涉就是指沒有藉用任何的器物涉水。我們不是有一個暴虎馮河,就是空手打老虎,沒有任何東西就涉水而過,這都是指非常危險的意思。不遐遺,這個遐是偏遠的角落,不遐遺那個遐字是偏遠的角落。

  「尚」是崇尚的意思。再下來「朋亡」,這個字亡是沒有的意思,朋亡就是沒有朋黨的意思,不結小團體。「得尚於中行」就是崇尚,「中行」就是指中正的行為,叫中行。下邊,中正的行為,中行的解釋在這,中正的行為。這麼一句話就指有包容大川似的寬闊胸懷,可以徒步涉過大河急流,做什麼?禮賢下士。所以「不遐遺」,遠方的賢德之人也不會被遺棄。意思就是說,即便需要走好遠的路,很危險的路,就是會禮賢下士,有賢德的人都能夠把他找來,這樣的意思。「朋亡,得尚於中行」,就是不結成小團體,能夠輔佐公正而有德的君子,中正之行。

  王弼注,王弼的注解,《易經》裡邊他講道:「能包含荒穢,受納馮河者」。就是能夠包含荒穢,「荒」就是八方,「穢」是不好。「受納馮河」。這是王弼對這句話的進一步解說。

  我們再看到下一個是:「求人薦引曰幸為先容,求人改文曰懇賜郢斲」。

  這邊講到「求人薦引」,請別人推薦事情叫做「幸為先容」;「求人改文」,請求別人幫忙刪改文章,叫做「懇賜郢斲」。郢斲這邊也有一個典故在裡面。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注釋,「先容」,先加以修飾,引申為事先介紹的意思。先容,先加以修飾,容,容貌,加以去把它先講好,幫忙做引薦一下,說一些好話。

  第二個「郢斲」,郢斲是請人修改文字時所用的一個敬詞。「郢」字是春秋楚國的都城,故址在今天湖北省江陵縣境內。「斲」字就是斧頭的意思,這個字我們常看到它,當名詞的時候就是斧頭,當動詞就是砍的意思,用斧頭砍東西。

  我們來看一下郢斲是怎麼樣的情形,《莊子.徐无鬼》這篇裡面講道:「莊子送葬」,記載裡邊講到說,莊子在送葬的時候,「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人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這段話就講到,大概意思就是講,莊子在送葬的時候經過惠子的墓,惠子就是惠施。「顧謂」,就回頭看跟他隨從的人,「從者」,就跟從在旁邊的,從者。他就跟他講,他就講了這麼一段故事,講到「郢人」,郢都裡邊的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很好玩,「堊慢」的意思就是塗白粉,也寫作三點水漫,也寫作土邊的墁。就是指弄白粉塗在鼻端上邊,很薄,薄若蠅翼,蒼蠅的翅膀很薄。然後「使匠人斲之」,讓匠人去把它砍下來。很好玩,有這種遊戲。「匠石」,裡邊就有一個匠石,「運斤成風」,裡面他就怎麼樣?「運斤」,斤字就是斧頭的意思。運斤成風,嗖嗖嗖,武功高強。「聽而斲之」,聽到嗖嗖嗖的聲音,結果塗在鼻端的薄若蠅翼的堊,竟然被他這樣嗖就從鼻端削下來了。但是厲害的是怎麼樣?「盡堊而鼻不傷」,把它砍下來,結果鼻子都沒有受傷,都沒有去碰到鼻子。這個功夫厲害。「郢人立不失容」,郢人就是指鼻子塗上堊的這個人,臉色也不會很緊張。我們想想要是別人手一伸到你面前,你大概就會後退一下。但是這個郢人,塗上堊慢的郢人竟然一點都不動容,「不失容」就是沒有驚慌的樣子,失容就是很驚慌的臉色,不會,沒有。意思功夫非常的了得。「宋元君聞之」,宋元君聽到這樣的事情,就「召匠石曰」,就把匠石給召過來。他說:「嘗試為寡人為之」,你試著也幫我弄弄看,就是他也想鼻子塗上堊,然後請那個匠石幫他砍下來。這時候匠石就跟他講:「臣則嘗能斲之」,這個臣就是對君王自己謙稱為臣,我曾經是能夠把鼻端的堊把它砍下來,沒錯。但是,「雖然」,但是,「臣之質死久矣」,但是被我砍的那個人不在了,死久矣,就是已經過世了。這個「質」,目標、對象的意思;質,目標,對象。臣之質死久矣,他已經死很久了。意思就是說,他跟他配合得很有默契,所以我可以砍他的鼻子,但是要砍你的我不敢,兩個沒有默契。

  其實莊子透過這邊就是要講後面這句話,他說:「自夫子之死也」,夫子就是指惠施,惠子,「無以為質矣」,我已經沒有可以談論的對象了,「吾無與言之」,我沒有對象可以跟他談論一些道理。這真的有時候是這樣,要談話有時候還需要兩個都聽得懂的。言下之意就是,莊子覺得惠施是可以跟他一起對談的人,他講的話他聽得懂,這樣的意思。後來我們就把這樣的一個典故,把它講到指求人修改文章,懇賜郢斲,就是希望你幫我大砍一下,修正一下,這樣的意思。

  「求人薦引曰幸為先容,求人改文曰懇賜郢斲。」

  你們空檔的時間就可以把這些重要的詞彙記一下。古代科舉考試有這樣的考法,叫做填充題,他們就背《詩經》,也不是只有《詩經》,就規定的經文,五經,就要背好,把中間的幾個字把它去除掉,然後考生把它填上去。

  以前我也很怕背東西,昨天跟大家分享過,每次考試要背東西我都嚇得要死,因為很緊張,腦袋瓜就空白,就會忘記一句,踏出考場之後那一句又跑出來了,就常常會這樣。但是後來就漸漸了解,上大學之後,讀了中文系就漸漸了解,為什麼有些詞句它是需要背的,背了它會內化在你的心裡邊,它會產生影響。另外就是有時候你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你不會說,我想到哪一句,我去翻一下字典,我google去找一下,問一下google先生,講話的氣氛完全都沒有了,所以有些東西還是需要背。要不然現在說真的,網路這麼發達,很多很多的資訊,很多的東西,也都在網頁上真的都可以去找得到。後來讀了中文系才知道有些東西需要背一些。那時候的背,老師不會給我們考默寫,但是常常會,譬如說以前中文系的考試,譬如說要分析,讀詩詞好了,老師問,請描繪一下蘇東坡的詞風,就這麼大的題目,詞風,他的詞的風格。你要描寫他的詞風,你不背他的詞嗎?當然要把他的詞背下來你才能夠作答,包括就是說老子、莊子的思想,這個也是一樣,談論一下老子的自然觀,怎麼談?一定要就他的文本,就他《莊子》這本書裡邊的文本去談論這個問題。所以有時候一些東西還是需要背。好,我們再繼續下一則:「借重鼎言是邀人議事,乞移玉趾乃浼人親行」。

  「借重鼎言是邀人議事,乞移玉趾乃浼人親行」,就借重鼎言,鼎很重,我們說一言九鼎,是請託有聲望者為自己說一些好話,讓事情比較容易辦成;乞移玉趾,就是請求別人親自前來的意思,浼人親行,浼是請託的意思。這個玉趾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趾再加上一個玉字,中國的形容詞其實是很妙。

  我們文章要寫得好大概要掌握兩個詞,兩個詞彙,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形容詞。名詞大概就固定在那裡了,就是動詞的一個選用,跟形容詞的選用很重要,這是能夠讓詞語比較活過來的。突然想到好像是講到,今天的台北天空很希臘,這個希臘原來是一個名詞,後來很希臘就變成是一個形容詞。今天天空很希臘,就代表說今天台北的天空跟希臘的天空是一樣的。這詞性一轉換,你看那個詞句就很美,記得這很像是余光中所講的。你看我們這個玉趾,趾就是趾頭,就在那邊,這個名詞就沒什麼好變了,接下來要把這個名詞讓它有更深厚的生命力,大概就要在形容詞裡邊下一下功夫。

  好,我們再看一下注釋的第一個,「鼎言」,鼎言就是大言的意思,像鼎一樣重的語言,就是說話很有分量的意思。鼎字在《說文解字》裡邊,鼎部,就是「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以前這是煮東西的,這個鼎字。目前我們最常可以看到就是廟裡邊,前面有那個香爐,拜天公的有個香爐,那個鼎,那個樣子大概就是這樣子,三足兩耳,所以後來我們三國時代魏蜀吳叫三國鼎立。

  我們看一下《史記》裡邊有記載到,「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這個九鼎,「『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這一段話就講到說戰國時代毛遂自薦這個故事。

  再下邊這一段,念一下給各位聽一下。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一個門客。秦兵攻打趙國的時候,平原君奉命到楚國去求救,毛遂就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之後,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個上午沒有結果。毛遂就挺身而出,陳述利害關係,然後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楚國的公子叫春申君出師,當時候戰國的四大公子之一,楚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

  平原君簽訂了合盟的「合縱」盟約回來之後。這一段的大概意思就是講到,後來毛遂出來講話之後,把這個事情就搞定了。平原君歸來之後他就講,自從去請救兵回來之後,我就不再敢說我能夠相士了,「勝不敢復相士」,意思就是說,我不敢,這勝就是指他自己,他說我不敢再講我多厲害能夠去相士了。「勝相士多者千人」,我去相士,就是去找這些人才,已經這麼多,已經千人了,「寡者百數」,少的話大概幾百人也有,「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我自己認為我沒有漏失掉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但是我偏偏就是沒相中毛遂的意思,但是卻因為這樣的一件事情,讓他真是慚愧,這樣的意思。所以他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九鼎」,我們剛講到三足兩耳,很大的寶器。「大呂」,這個呂字是我們中國的樂器名,我們十二律,陰陽,陰六個(呂),陽六個,十二律。好,這都是寶器,後來這都是寶器。「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就是毛遂您以三寸之舌強過於百萬之師,竟然能夠三寸的,我們後來常講到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之舌而勝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我不敢再相士了。「遂以為上客」,於是就把毛遂奉為上客,就是賓客裡邊算是很重要的,奉為上客,上等的賓客。這是鼎言。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玉趾」,就是尊稱他人的腳步。玉趾,這個玉字修飾、美稱。

  「浼人親行」,就是請託他人親自辦理。「浼」就是請託的意思,這個浼字比較少見,這個我們現在比較少用到這個字。浼人親行。

  我們再往下,再下一個:「多蒙推轂,謝人引進之辭;望為領袖,託人倡首之說」。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多蒙推轂這個詞是「謝人引進之辭」,就是感謝別人引薦的詞語;「望為領袖」就是請託別人出來領導,當首領的意思。「倡首之說」,就是指來帶頭講一些話的意思。

  好,這邊「推轂」,我們再回來看到這個注釋的地方,推轂是推薦人如推車運轂,所以叫推轂。我們看到這個推轂,又是把我們生活當中的用語、器物,然後轉換又變成是一個人事上邊。推轂很明顯就是推車運轂的意思。好,那「轂」是什麼東西?車輪中間可以插軸的一個圓木叫做轂。

  讓各位看一下這個,特別找了一張圖。好,各位,這邊這個地方,中間的這個圓圓的地方,圓圓的這個面,這個就叫做轂。它中間有一個中心點,這個是可以插軸的,中心的地方這個叫軸,旁邊的這個就是轂。整個我們叫做輪子。中國器物分很多,其實現在也是有,如果有開車的話,車子去保養的話,常常說什麼什麼什麼東西,會一堆車子裡邊的專有名詞。我們這個輪子也有古代這個,這個整個叫輪子;這個輻叫做,一根一根的往外輻射的,所以後來我們說輻射、輻射,這個輻射這個詞彙也是,這個專有名詞我們指到就是車子這個部位,腳踏車不是有那個鐵絲,往外輻射的這個器物,就這個東西;我們講到的這個轂就是這個東西,中間的這個圓圈。中心點那個是插軸的地方,好,OK。它還有一個,這裡還有一個轄,轄字是就是扣住這個環,插的這個地方有一個很重要的,這個把它抵住的,把它扣住,要不然它會滑動的。我們現在講到的是轂,是這個地方。我們再回來看一下這個推轂,所以這個推轂就是舉薦人,舉薦人的意思,就如推車運轂。

  《史記.鄭當時傳》,鄭當時的傳:「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於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這個鄭當時當時候,「每朝」就是每次上朝的時候,在等候皇上的時候,常常會講到就是說,「未嘗不言」,這個「天下之長者」,就是指那一些很有才華的人,常常就會把他們引薦來任官。後來大家就是覺得,在聽他講這些話的時候,他說,「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於己」。賢於己就是指到說,常聽他們這樣談論事情的時候,覺得他們都比自己還要優秀,所以他常常就會去推薦別人。這人是一個很有雅量的人,可以發現別人的優點,也常常會覺得別人比自己更優秀,然後把別人給推薦出去。

  我們再看到這個「領袖」,領袖這個是衣服的領子跟袖子。這個領子跟袖,借指為人表率的意思。《晉書》裡邊的「裴秀傳」,那個字念作裴ㄆㄟˊ,「裴秀傳」,這個「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秀少好學,有風操」,就是裴秀年少的時候就很好學;有風操,就是這個人的氣度很好。「八歲能屬文」,八歲能屬文就是八歲的時候就能夠寫文章。「時人為之語曰」,就是當時候人就說:「後進領袖有裴秀」,就是後進的領袖有裴秀,就是說這個人以後應該會當領袖,就是能夠引領大家作為表率,為人表率者,裴秀。

  第三個這個「倡首」,倡首就是帶頭倡導的意思,帶頭倡導,倡首。這個應該還OK。

  所以「多蒙推轂,謝人引進之辭;望為領袖,託人倡首之說。」望為領袖,希望別人能出來帶頭當領袖。去倡首就是出來,這個首就是頭的意思,帶頭倡導的意思叫做倡首。

  再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鄉評推為月旦」,這跟我們中國的一個制度,社會舉薦人才的制度,社會的一個制度有關,「鄉評推為月旦,良友穆若金蘭」。

  這邊是指到就是說品評鄉黨的人物,就叫做「月旦評」,有一個很專用名詞,月旦評。結交良善的朋友,良友,叫做「穆若金蘭」。有若怎麼樣子?金蘭和美。穆字就是指到很和氣、和善那個意思。

  我們看一下第一個「鄉評」,鄉評是鄉里公眾的一個評論,古代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在我們中國就是科舉制度,我們昨天談到這個科舉制度,之前我們大概就是常常用舉薦的方式,鄉裡邊有一些孝廉的人,孝悌之人,鄉裡邊的那種公眾的一個評論,透過這些會談論說,某家的人哪一個孩子非常的孝順,兄友弟恭,把他選拔做為人才,這樣子,鄉評。

  「月旦」這是每一個月的初一。「旦」,太陽剛升起來叫做旦,一個月的剛開始就是初一。這就是指到的月旦評,是漢朝的許劭有高名,每月朔日公開評論世人的賢和不肖,所以後來就叫做月旦評。當時候的這個許劭,漢朝許劭這個人物,有高名,就是指名氣很高,就是很受大家的敬重,每月的朔日就是旦字,就是初一的時間,就公開評論世人的賢跟不肖。這個是很有分量的人講話才有用,要不然沒有分量的人講別人也不太行。所以後來就叫做月旦評,就變成選拔人才很重要的一個依據。所以後來我們有一個叫做「鄉薦」,鄉,鄉里的鄉;薦就是推薦的薦,鄉薦,鄉里推薦人才出來。

  第三個「穆若」,穆若就是和美的樣子。「穆」是和美的意思。

  「金蘭」就形容友情深厚,相交非常的契合。金蘭是指金跟蘭。我們來看一下《易經》裡邊這一段話,金蘭這個詞是怎麼來的。《繫辭上》裡邊談到:「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個不是臭味,這個是味道的意思。這邊講到「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是怎麼樣?所謂的君子之道是怎麼樣?「或出或處」,出處,「或默或語」,出去或者是沒出去,然後默跟語,出跟處兩個對應,然後默跟語對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兩個人同心的話,其利,它這個銳利可以把金給斷了。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我們說團結就是力量,二人同心的話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同心所講出來的那個話,「其臭如蘭」,就像蘭花一樣,很香的。所以後來我們就講到「金蘭之交」,就是指兩個人交情很深厚,很有默契,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兩個人非常有默契的意思。

  這邊特別引一段南朝宋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裡邊的「賢媛」篇,「賢媛」篇裡邊就記載到這麼一段,它說:「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意思就是說,山公就是指山濤;跟嵇,嵇就是嵇康;阮就是阮籍。「一面」,就是一碰面,就是山濤跟嵇康、跟阮籍一碰面,「契若金蘭」,契就是很合、很契合,像金蘭一樣,金蘭就是這邊,契若金蘭。所以以後我們看到金蘭兩個字,就知道原來它的來由是這樣的。「山妻」就是山濤的妻子韓氏,她就覺得「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就是指她先生山濤跟這兩個人,就是嵇康跟阮籍,兩個人異於常交,意思就是說跟一般人的交往不一樣,異於常。「問公」,就問山濤說:「怎麼你跟這兩個人特別好?」這時候山濤就回答她說:「我當年可以為友者」,我當年可以做為朋友的,大概就只有這兩個人,「唯此二生」,二生就是指嵇康跟阮籍。

  魏晉南北朝人的相處也很好玩,很有個性的。以前讀到陶淵明講到每次喝醉了欲睡,然後就跟人家講,「我喝醉了,我要睡覺了,然後你們回去吧」,我都覺得這個人怎麼這樣,怎麼這麼率性?後來發現再進一步,他們那個奇人,嵇康、阮籍竹林七賢,那更是了得。他們是非常直言的,很有個性的。

  我們再看一下下邊這個:「逢人說項,志在表揚;名下無虛,方能好古」。

  這邊講到就是「逢人說項」,說項是項斯,這個項是一個人名,逢人必說項斯。「志在表揚」,志在表揚人家的好處;「名下無虛,方能好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名下無虛就是說,所傳的盛名跟實際是符合的,你這時候才能夠,方能好古。你才會相信說,譬如我們現在讀到說誰很了不得,後來考證之下真是如此。能夠了解這樣的盛名之下必不虛傳這樣的道理,我們才有辦法去好古,方能好求古道的意思。你會深信他確實就是如此,你就會對他生起那種敬仰之心,你就會去讀它,去學習的意思。

  我們來第一個,看到「逢人說項」,我們現在用到逢人說項,就是指到說稱讚別人的好處的意思。為什麼講到這個項斯?跟他又有什麼關係?我們來看一下,宋朝全唐詩,尤袤編的,《全唐詩話》裡邊有項斯這個部分載到:唐人項斯未聞名以前,「以詩謁見國子祭酒楊敬之」,他就用詩,拿他所寫的詩,去拜見當時的國子祭酒楊敬之。國子祭酒是國子學裡邊的主管官,國子祭酒,這也是我們科舉制度裡邊很重要的一個人物。就去讓他看,給楊敬之看。「敬之愛項斯之才」,敬之一看到項斯的詩詞之後,很喜歡很喜歡,逢人就讚揚他,逢人說項,就跟他誇讚一番。楊敬之就有《贈項斯》的詩,他說:「幾度見君詩句好,及觀標格勝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這人也是跟歐陽脩一樣,歐陽脩也是一個很能夠提拔後進的人。他說「幾度見君詩句好」,他說幾度看到您的詩真好。「及觀標格」,標格就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風範氣度,標,才能出眾,很有本事的樣子。「及觀標格勝於詩」,看了你人之後,發現你的氣度比你的詩更好。「平生不解藏人善」,平生不解,不了解什麼叫做藏別人的善,這人真的口德很好,常常會說別人好話,所以「到處逢人說項斯」。因此他的詩又更加有名了,經他這麼一講,項斯的詩又更加有名了,這樣的一個意思。

  我們時間到了,第二個我們就待會再繼續。好,謝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