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新的一年,從心出發——抓住根本 成就佛道

  中華民族血脈相連

  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華這片大地上,已經延續了幾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經有四千五百多年,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據專家學者考證,中華民族萬姓先祖有二萬三千八百六十四個姓氏。《百家姓》,最初收錄的四百一十一個漢族的姓氏,這些姓氏全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黃的後代,就是說始祖是黃帝,稱為炎黃子孫。由此可知,中華民族是一家,同體連枝,血脈相連,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生命共同體!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自性本具的性德,是做人的基本德行。它絕不是什麼人發明創造的,而是千萬年前的華夏祖先所留下來的德教傳承。五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五倫不缺,這個社會安定、和諧、圓滿。

  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國人做人的道德標準。八德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綱領。春秋時期的管仲提出了治國的總綱領,禮義廉恥,這稱為四維。

  綜上所述,中華傳統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就全都代表了,集大成的精華寶典《四庫全書》,其內容沒有離開這十二個字,可見其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把這十二個字真正的發揚光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孝是中華文化根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中華老祖宗對於後世子孫的教導,可以用兩句話來總結,「孝是中國文化的根,敬是中國文化的本」。孝是孝養父母,敬是奉事師長,孝道和師道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孝是個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能分開。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佛法說,「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全是一個自體。

  正如《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條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從哪裡來的?學出來的,從孝親尊師。我們細心去觀察,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族群,乃至於宗教,許許多多的聖哲出現在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孝親尊師,從這個根上成就的。我們若不能孝親尊師,則所有一切殊勝的德行都不能夠成立,世出世間法也不能成就。

  淨土法門是當生成就的妙法。但當今時代,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善導大師也說,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為什麼現前念佛往生的人如此的少?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從根本修,如同樹木沒有根,其生命必然不會長久。這個根就是「淨業三福」,一定要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修起,這就有根了。

  我們的前輩、祖宗跟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兒孫是一體的,這是孝的本意。用哲學的話說,就是一體的宇宙人生觀。大乘佛法講的意思更深,不但祖先跟我們是一體,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所以大乘佛法的孝敬是沒有邊際的、沒有分別的,稱之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悲是憐憫苦難眾生,眾生跟我是一體。換言之,眾生有苦難,沒有任何條件的幫助他們化解,幫助他們恢復幸福美滿,犧牲自己在所不惜。這跟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完全相應。

  

  敬是中華文化本

  無論是孔孟學說還是大乘佛法,都是以孝敬為德行的基礎。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之心是從孝順父母而來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孝道,所以重視師承的佛教在這片土地上才能夠枝繁葉茂,人才輩出。

  

  善財童子的尊師之道

  佛法重視師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上說:「佛告阿難,有人奉佛,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學佛最重要的條件是親近明師,儒佛的聖賢教育首重師承。《華嚴》是佛法根本法輪,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和他的老師文殊菩薩所示現的就是尊師重道、師資道合的典範。

  在善財童子去參學之前,文殊菩薩教他如何親近善知識,成就無量智慧。華嚴會上,文殊菩薩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現在發心求菩薩道,你應當要勤求真善知識。能夠依教奉行,對於如來所說的教法能夠具足信解行證,這是善知識,這善知識的條件。

  文殊菩薩接著說:「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不能疲倦、不能懈怠。這句教誨非常重要,我們向善知識求學不能心生厭倦,也不能夠懈怠。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終身受用;追隨章嘉大師學佛,三年如一日,不疲不厭;跟李老居士學經教十年,後面這幾十年勤學勤講,不敢一日懈怠。我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一點成就,無不是得力於精進不懈、始終如一的耐心、毅力,以及對聖教的弘揚,不改初衷。因此,向善知識學習一定要持之有恆,無有懈倦。

  「見善知識,不生厭足」,不能自滿,不能得少為足,要知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如果學到一點就得意忘形,自以為是,這是決定錯誤的。向聖賢、佛菩薩求道不能淺嘗輒止,一定要得到無上道,得無上正等正覺;修淨土法門一定要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當念隨順,不應違逆」,我們親近善知識、好老師,對於老師的教導一定要依教奉行,要隨順善知識所有的教誨,不敢違逆,這是學生向老師求學是否能學到有所成就的關鍵所在。

  「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但應恭敬,不見過失。」佛菩薩攝受眾生是極具善巧方便的,我們肉眼凡夫往往不明真相,妄加批評,結果是造作罪業自己不知道。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些眾生要用和言愛語去攝受他,有些眾生要用威嚇去攝受他,我們看到之後,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應恭敬,不要見他的過失。因為這些都是善知識度化眾生的手段。所以,我們要懂得,謹守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如印祖所說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人的過失,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

  文殊菩薩的這段開示,為我們修行人指明做學生事奉老師、跟隨老師學習所應有的態度,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綜上所述,「孝是中國文化的根,敬是中國文化的本」,孝道和師道正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也是儒佛設教、世出世法的根本之所在。願我們共同效法和學習古聖先賢的孝敬德範,追往古,繼孝思,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承傳命脈,繼往開來,直到圓滿成佛。

  《孝親尊師是圓滿成佛之根本》 201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