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千字文-第19集

  老師:好,我們還是從頭把《千字文》從第一章念到第五章,大家一起來。

  學生:「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蓋此身髮,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溫凊。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堅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涇。宮殿盤鬱,樓觀飛驚。圖寫禽獸,畫彩仙靈。丙舍傍啓,甲帳對楹。肆筵設席,鼓瑟吹笙。陞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內,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群英。杜稿鍾隸,漆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戶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世祿侈富,車駕肥輕。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綺回漢惠,說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寧。晉楚更霸,趙魏困橫。假途滅虢,踐土會盟。何遵約法,韓弊煩刑。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九州禹跡,百郡秦併。嶽宗泰岱,禪主云亭。雁門紫塞,雞田赤城。昆池碣石,鉅野洞庭。曠遠綿邈,巖岫杳冥。治本於農,務茲稼穡。俶載南畝,我藝黍稷。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敕。聆音察理,鑑貌辨色。貽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譏誡,寵增抗極。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

  老師:好,翻回到六十二頁,剛剛念的第四行,「鳴鳳在竹,白駒食場」,這個要念第二聲,因為它是押韻,押平聲韻,所以這個地方要注平聲,食場。然後再往後兩行,隔壁兩行,左邊兩行,最後面、最下面,「得能莫忘」,因為都是押平聲韻,所以我們還是念ㄨㄤˊ。各位如果作詩的時候遇到這個字,大部分也都是做平聲用。還有看,看,看見的看,在作詩的時候,不管是在押韻,在韻腳還是在其他位置,它都是當平聲,都讀作ㄎㄢ。反倒是那個聽,一個看、一個聽,聽要念作ㄊㄧㄥˋ。這兩個是很特別的,一個看、一個聽,我們口語都念看跟聽;在唐詩裡頭都念相反,看讀作ㄎㄢ,聽讀作ㄊㄧㄥˋ。

  好,念了五段,今天我們就進入第六章。還是一樣,回顧一下整個科判段落,從第一章的總論三才,到綱常五倫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到治國平天下,然後是第五農為治本,現在進入第六章「行藏有據」。行就是用之則行;藏,捨之則藏。有機會發揮的時候,我就出來做官,普利群生;如果是時機不宜,就隱退,捨之則藏。不管是行或者藏、進或者退,都是有一定的時機、機宜,行藏有據。後面還有兩章,「齊家有道」跟「結勸勤學」,我們大概下個星期就可以結束了。所以在這邊要跟大家做一個預告,我們要提早兩週就結束,所以今天,這個星期跟下個星期,就是最後兩次上課了,課程就已經告一個段落了。

  然後總科判我們已經進入到這個地方,「行藏有據」。從這個序分「天地人」,到正宗分的「綱常五倫」、「治平天下」、「農為治本」,現在是講到「行藏有據」。前面「農為治本」是講到治國平天下,那個是用之則行,有機會我就出來發揮,出來做官,為民服務。那上一章的最後,「兩疏見機,解組誰逼」,就已經給下一個段落留個伏筆了。兩疏就是這兩位,一個是叔叔,一個是侄兒,他當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然後見機,看到一個幾微、徵兆浮現出來,他覺得這個太子未來可能不是一個明君,所以自己明哲保身,就辭官歸隱了。辭官歸隱以後,將來災禍就不會臨頭了。所以第六章就講到退隱以後的情況。我們就從第六章的開頭,「索居閑處」,從這裡開始,來,先一起念。

  學生:「索居閑處,沉默寂寥。」

  老師:好,再一遍:

  學生:「索居閑處,沉默寂寥。」

  老師:課本是注ㄔㄨˇ,閑處,這邊的音標我沒有特別留意,它是注ㄔㄨˋ。處ㄔㄨˇ是動詞,處ㄔㄨˋ是名詞。做動詞解釋,做名詞解釋,都可以講得通,其實意思並不相違背。各位如果是以課本為依據的話,就念ㄔㄨˇ,沒有關係。

  「索居」就是辭官回鄉以後退隱獨居,悠閒度日,過著閒適清淡的生活,沉默寂寥。

  我們再看註解。這個「索」就是獨自。「居」就是居住。離開人群獨自居處一方。離開人群主要就是指他原來的工作環境,原來做官每天要應對進退,要接觸很多的人事,現在辭官退隱了,就離開人群,獨自居處一方了。

  「閑處」,「閑」就是安靜悠閒,「處」就是居住的地方,或者居處。處ㄔㄨˇ、ㄔㄨˋ,剛剛講過了,都可以,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在這裡居住。

  「沉默寂寥」,「沉默」就是一個人獨居,不需要再跟一般人應酬,講話的機會不多了,除了自己在那邊讀書、吟詩、歌詠、吟詠,所以開口說話的機會就不多了。這個「寂寥」,寂是寂靜,寥就是冷清,也有寂靜的意思。所以寂靜淡泊,生活非常的寂靜。

  剛剛講的「索居閑處,沉默寂寥」,一般人把這個退隱、把這個隱居,都把它想像成從此以後我就不問世事了,對國家社會我也不再過問了,不再過問國家社會的大事了。一般人大概都會做這樣的理解,我就歸隱山林,享受悠閒的生活去了。很多人都這麼覺得,我以前也是認為這樣子。可是後來看到我們的雪公太老師他的精神,我才知道說,真正一個關心國家社會的人,不管是在朝也好,不在朝隱居也好,他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做法,對這個國家社會盡一分心力。

  所以我們看雪公太老師,他從大陸撤退來台的時候是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當時他已經六十歲了。六十歲,很多人早就是退休的年齡了。我退得更早,我五十五歲就退了,所以很慚愧。雪公老師六十歲到台灣來,一切重新開始。什麼重新開始?教化眾生、度化眾生的事業、工作一切從頭來。你想想看,六十,六十很多人都在享清福了,雪公太老師重新開始。

  所以我們現在距離雪公太老師往生已經三十年後了,要了解雪公太老師的真正的精神,除了透過一些文獻資料,這個叫做二手的,二手的文獻資料,透過這些來了解雪公太老師,就是人家轉述的,紀錄片,或者是雪公太老師的學生這樣轉述的。除了這個以外,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就是《雪廬詩集》,就是雪公太老師自己作的詩。我們講詩言志,詩人透過這個詩把他的心志表達出來。所以現在如果要了解雪公太老師真正的內心的懷抱、志向,就是直接讀雪公太老師的詩作,自己去體會。《雪廬詩集》總共兩千多首詩,這兩千多首詩記錄了清朝末年到民國以來,整個歷史社會時代的演變。所以雪公太老師的詩作有一點像唐朝時候的杜甫。我們讀中國文學史讀到杜甫,給他一個外號、別號叫做「詩史」,就是記錄了當時的生活史實,當時人民生活種種的這樣的一個。尤其是杜甫所生的那個時代就是安史之亂,各種戰爭,人民的生活顛沛流離,杜甫自己更是四處逃難,這樣的一個生活歷程跟雪公太老師很相似。所以讀雪公太老師的詩,各位就可以真正了解雪公的精神所在。所以底下我們就選一首,讓各位看看雪公太老師六十歲到台灣,然後七十、八十、九十,到九十幾歲還是沒有休息,都沒有退休。

  他一方面是在孔子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裡面擔任奉祀官的主任祕書,到了九十幾歲要跟奉祀官孔先生辭職,孔先生一直慰留、一直慰留,所以雪公太老師應該是有史以來年紀最高的公務員,九十幾歲還在當公務員,還沒有退休。雪公老師一方面,從一般人看起來,他也算是一個隱居在民間的,在民間講學、在民間弘法。那他的心志如何?我們看底下這首詩,先從《殘燭》這一首,大家應該不陌生。我們一起念一遍,來,殘燭。

  學生:殘燭。

  老師:未改心腸熱。

  學生:未改心腸熱。

  老師:全憐暗路人。

  學生:全憐暗路人。

  老師:但能光照遠。

  學生:但能光照遠。

  老師:不惜自焚身。

  學生:不惜自焚身。

  老師:這一首詩題目叫做《殘燭》,如果以我們一般對詩的一個類別來分,它算是一種叫做詠物詩。透過歌詠某一種對象,有時候是動物、有時候是植物、有時候是器物,然後寄託言外之意,這個叫詠物詩。一般詠物詩都不是單純在詠物而已,都是有所寄託的。那我們看這一首《殘燭》,他說這枝燃燒殆盡,快燒完的這個蠟燭叫做殘燭,從頭到尾始終都沒有改變它一片熱心腸。那個蠟燭不是有一個棉芯嗎?棉紗的那個芯,這個棉紗的芯一方面燒,一方面把那個蠟熔化,然後它變成液體,蠟油,然後順著燭芯這樣子吸吸吸到上面,光焰就這樣一直燒燒燒。所以這個心腸,這比喻非常巧妙,熱心腸,蠟燭燃燒的時候,那個中間、中心一定是熱的,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一片的熱心腸。為什麼?全是因為憐憫暗夜中的行路人,「全憐暗路人」。把這一枝蠟燭比喻成一個人,就像文學上叫做擬人化,比喻成一個人,模擬成一個有熱血、很熱心的一個人。他為什麼未改心腸熱?因為他憐憫暗夜當中行路人。暗夜,伸手不見五指,一點光都沒有,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哪怕是一枝香的香頭,就可以照出光明來了。

  各位不要小看一枝香的香頭,我聽長輩,我的父母親他們講,他們是日據時代,生長在那個時代,經歷過二次大戰。當時都在空襲,連晚上都有飛機空襲,所以不能夠有燈光。所以他們出門,晚上出門怎麼辦?不能舉火把,當時當然沒有手電筒,都是用火把,不能舉火把,火把太明顯了,用什麼?點香,就是我們供佛那個香。點著一枝香,然後就在暗夜當中這樣走路。我們用現在的眼光想像,怎麼可能一枝香香頭的燈就可以照明了嗎?倒不是說可以照多明,而是讓對方來的人看到前面有人,不會相碰。如果有月光,是還可以看得清楚;如果連月光都沒有,真的是很黑暗。所以一枝香的香頭的燈,就足以發揮它的作用了,更何況這個蠟燭!全是因為憐憫暗夜中的行路人,這個暗夜中的行路人就比喻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很可憐,大家都很愚痴,一點智慧的光都沒有,「全憐暗路人」。

  「但能光照遠」,只希望能夠把燭光照得更遠,哪怕我的燭光,以這個燈泡來講,連五燭光都不到,兩燭光而已。這個都是四十、五十燭光。哪怕是連兩燭光都不到,只要我能照得更遠,「不惜自焚身」,燒到最後一滴蠟油都在所不惜。這個就是雪公太老師的精神寫照,他講經講到九十七歲,往生的前一個月都還在台上講《華嚴經》。這樣的精神,我們當然要學,但是學不到,就努力嚮往之。所以這首詩是雪公他自己的自我的心志、自我的寫照、自我的描寫,「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

  我們現在來用雪公太老師教的那個吟誦調,帶著大家一起吟誦。因為詩,你光念,沒有辦法把原來作者的這個情跟景,情境、情景充分再現。詩境要充分再現,上次有簡單講過,有四個步驟:一個是讀,第二個是誦,第三個是吟,第四個是唱,讀、誦、吟、唱四部曲。讀就是這樣子讀:「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四秒鐘就念完了。但是剛才講的那種精神、感人肺腑的那種力量,你要在腦海裡面,就像我們播這個音樂、播這個影片,你用快轉的,用快轉怎麼聽得清楚、怎麼看得清楚?沒辦法。所以朗誦就慢一點,「未改心腸熱」,然後隨文入觀,「全憐暗路人」。這個叫做誦,就是朗誦。

  第三步就是吟,吟就是用哼的,把那個音樂的成分再帶幾分進來,順著語言的旋律。語言本身有旋律,我們講南腔北調。什麼叫腔調?腔調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方言的語言旋律。方言,廣東話有廣東話的語言旋律,福建閩南話有閩南話的語言旋律。我們現在講普通話,就是一般講的華語國語,它的語言旋律就是聲調。現在國語只有四個聲調,閩南語有八個聲調,客語也有八個聲調。聲調愈豐富,它的語言旋律就變化愈大,所以南腔北調就是這樣形成的,這就是腔調。所以吟就是以這個語言的旋律做基礎,它只是有一定的高低、一定的長短,沒有絕對的,沒有固定的那個旋律譜。等到到唱的階段,那個譜就定下來了,因為要教,要教學,教學你總是要有一定的譜,你還要伴奏的話,更需要固定的音樂旋律節奏拍譜。所以到進入唱的階段,就是譜就已經定下來了。到吟的階段,那個譜還沒有絕對的、完整的、固定的譜,那個叫吟。那我們現在就大致上有的叫吟唱吟唱,或者叫吟誦吟誦,就沒有分得那麼仔細了。

  我們先聽一遍,來,先聽我吟唱一遍,然後待會我們再帶著大家一句一句來。「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好,這樣子。各位聽,用唱的跟用念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就是味道的問題。你用念的,大概可以把那個詩的情感跟情境重現個百分之四五十吧;你如果用唱的,至少還有六、七十,甚至七、八十,不敢說百分之百,至少比直接這樣子念、這樣子朗誦也好,都還更能感人。

  好,我們現在就一句一句的來唱看看。如果會看簡譜的,你就照著這個簡譜這樣看。上面加的這些符號各位參考,因為今天沒有辦法,沒有時間從基本的吟誦的技巧,吐字、行腔、歸韻,沒有辦法細講,只能這樣簡單的把重點講一下。因為這個吟誦跟一般的歌唱不一樣,它比較像戲曲的唱法,像平劇、崑曲那種唱法。那你一般唱藝術歌曲,尤其唱普通的流行歌曲,那個叫普通的唱法。那我們也不是用義大利的美聲唱法,也不是用合唱團的那種唱法,而是用叫做戲曲的唱腔。那一開頭這個未改,各位看到加了一個箭頭,你就把它唱得比較,像書法有那個方筆跟圓筆的差別,用方筆的方式有一個頭。未改心腸,而不是未改心腸,不一樣吧?未改心腸熱。來。

  學生:未改心腸熱。

  老師:各位唱的就是我講的那個,未改心,頂多是腸,這個聽起來就是軟趴趴,沒有power,沒有力度、沒有力量、沒有力道。沒關係,通常我在教學生吟誦,第一步先熟悉旋律,第二步再去精雕細琢,我們先把旋律熟悉一下。需要唱譜嗎?不用吧?直接唱詞,來。

  老師:未改心腸熱,來。

  學生:未改心腸熱。

  老師:全憐,來。

  學生:全憐。

  老師:好,底下有音標,你就順著音標對上去那個音符,我這個都盡量能夠排列得對準一點,但是電腦有時候就是它有一個誤差,有一個誤差以後就沒辦法排得那麼精準。

  老師:全憐,來。

  學生:全憐。

  老師:暗路人。

  學生:暗路人。

  老師:人。

  學生:人。

  老師:但能。

  學生:但能。

  老師:光照遠。

  學生:光照遠。

  老師:不惜自焚。

  學生:不惜自焚。

  老師:sol mi re do,焚。

  學生:焚。

  老師:身。

  學生:身。

  老師:這幾個收n,收鼻音的地方都是在最後一拍,不要太早收,不要身,那個聲音就不見了。

  老師:身。

  學生:身。

  老師:收鼻音以後要稍微延續一下子,不要收鼻音就消失了。身。

  學生:身。

  老師:前面都是sher,sher n,身。

  學生:身。

  老師:好,從頭來,未改心腸,這個ng也是第三拍才收。預備,來。

  學生:未改心腸。

  老師:熱。

  學生:熱。

  老師:沒有,沒有,兩個音,sol mi re,熱。

  學生:熱。

  老師:對,這樣就好了。我們每一個字都要聲韻調,尤其那個韻是介音,主要元音韻尾,韻頭、韻腹、韻尾都要咬得很清楚。腸,cha ng;熱,這個只有一個單韻,未改,這個都要念得很標準。未改心腸熱,來。

  學生:未改心腸熱。

  老師:未改心腸熱。

  學生:未改心腸熱。

  老師:熱。全憐用念的,全憐暗路人。

  學生:全憐暗路人。

  老師:全憐暗路人,來。

  學生:全憐暗路人。

  老師:這裡漏掉一個n,漏掉一個n,lie e e n,這裡有一個n,在這一拍。再一次,全憐,來。

  學生:全憐。

  老師:這個時候不要一下憐,要lie,我們念反切,叫lie,把那個i介音念清楚一點,憐,來。

  學生:憐。

  老師:是lie,不是lie e,lie,lien,憐。

  學生:憐。

  老師:暗路人。

  學生:暗路人。

  老師:人是rer her,所以那個r,那個反切,那個聲母把它咬清楚一點,rer,rer。一個一個吐出來,不要含糊,不要rern,這個叫含糊。為什麼要含糊?嘴巴含糨糊,嘴巴含糨糊叫含糊。人。

  學生:人。

  老師:有看到這個暗有兩個a,有沒有?注音只有一個a,為什麼你要寫兩個a?這個叫做韻母重現,在強調那個韻母,a an。你聽那個平劇在唱的時候,他常常把那個韻母這樣,a,是不是這樣子?就一直a。家,家庭的家,他講jia a a a a a a a,是這樣子吧?那個叫做韻母重現。韻母重現就是讓那個力量一直推推推推推。我們推車,推很重的車,推上坡,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你不能一……一直推,等一下就啪就滾下來了,所以一步一步一步,步步為營。

  暗路,你看暗跟路那個主要元音是a,路是u,就這樣重複,暗路人,r er her,sol、mi、re,三個音。r er her,後面那個her加h,是韻母重現以外再加一個送氣音。再加一個送氣音這個效果,就是要讓我們心裡面的情緒、情感抒發出來。你看你們學聲韻學,現在喚醒那個記憶,很多送氣音都跟感歎詞有關;倒過來說,感歎詞很多都一定要送氣音。嗚呼哀哉,hu;嘻嘻哈哈,都是送氣音;不勝唏噓,都是送氣音。所以當我們心裡面悶了很久,悶了很久以後,最後終於鬆了一口氣,會怎樣?哈,送氣音。原來是憋氣的,鬆了一口氣就哈。所以這個送氣音對吟誦或者歌唱的情感表達很重要。

  你們如果仔細觀察,很多那些歌手在唱歌,他常常會有這樣一個技巧的應用,只是我們一般人沒有去特別發覺。尤其在唱民謠,地方歌謠,或者大陸上蒙古一些,蒙古有一位叫騰格爾,騰格爾他唱那個聲音很豪邁的,他就常常用這種方式。譬如說,「敕勒川,陰山下」,那個《敕勒歌》,讀過嗎?天似穹廬,然後呢?天似穹廬,最後是什麼?「風吹草低見牛羊。」他那怎麼唱?敕勒川嘿,有時候他用嘿這樣的一個送氣音再給它補足腔調。陰山下嘿,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籠蓋,籠蓋hai,你看這個就是送氣音。籠蓋四野跟籠蓋hai,有什麼不一樣?那個氣就這樣子抒發出來了。

  所以這裡,暗路人,把你全憐暗路人的那個慈悲心懷,就這樣子透過送氣音抒發出來了。

  後面,「但能光照遠」,預備來。

  學生:但能光照遠。

  老師:好,這個能要拉長一點。記得雪公老師這一套吟誦調,第二個字、第四個字,七言的話再加第六個字,只要遇到平聲的,它那個拍子都會拉長。平聲長,仄聲短。但能光照遠,遠就是仄聲,又沒有押韻,所以兩拍、一拍半就收掉。再一次,預備起。

  學生:但能光照遠。

  老師:不惜自焚身。來。

  學生:不惜自焚身。

  老師:身也有加送氣音h,sherher n。

  學生:身。

  老師:輕輕的咳一下就好了,身。

  學生:身。

  老師:有送氣沒送氣,你再聽看看,身shern,就平平結束;身sherhern,有一點像要哭了。身,來。

  學生:身。

  老師:不惜自焚,來。

  學生:不惜自焚身。

  老師:好,從頭來,先把旋律熟悉,預備,未改,預備起。

  老師、學生:「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

  老師:旋律先熟練一下,熟練以後再來就是精雕細琢,咬字、吐字、行腔。剛才那個暗路,這個叫行腔。行腔就是那個旋律的進行,有一個,譬如說這個音,這個音素,這個a這個主要元音,它有三個音符,像那個憐,lie e e n,它有四個音,sol mi re do,那你怎麼樣去分配那個音符,那個叫行腔歸韻。三個部分:吐字、行腔、歸韻。你把這三個做好了,吟誦出來的就很有韻味。所以叫做字正腔圓,咬字,咬字要咬得清楚;行腔,行腔就是剛剛講那個aaa,那個韻母重現,除了韻母重現,必要的時候再加送氣音,這個叫行腔;那歸韻就是剛剛講的,憐,你怎麼樣把這四個音符分配給幾個音,就這樣子做一個適當的處理。然後剛剛講的,每一個字都要念得很清楚,但能光照遠,來。

  老師、學生:但能光照遠。

  老師:這個遠,如果遠,用e,念e的話,比較沒味道。它本來就是an,遠。

  學生:遠。

  老師:遠,不要太扁,不要遠,遠。不惜自焚身。

  學生:不惜自焚身。

  老師:身。

  學生:身。

  老師:好,從頭來一遍,未改心腸,來。

  學生:未改心腸。

  老師:熱。

  學生:熱。

  老師:你現在看到那個有箭頭的地方,你先把它唱成第四聲,然後再回到剛才原來的那個音高就對了。你看未,未,第四聲;腸,我們念ㄔㄤˋ。我後來才發覺為什麼這個地方,我們國語念第二聲ㄔㄤˊ,對不對?後來我去濟南去了幾次以後,再加上雪公老師以前講經的錄音帶多聽幾遍,發覺濟南方言第二聲就念ㄔㄤˋ,就念這樣下降音,就是我們國語的第四聲。心腸ㄔㄤˋ,心腸ㄔㄤˋ;黃河,黃河ㄏㄜˋ,黃河ㄏㄜˋ,他們的方言聲調跟我們顛倒,一個上升,一個下降。好,所以你看到箭頭的地方,你就把它先念第四聲,再唱原來的音高。未,未,這樣,未,預備,來。

  學生:未。

  老師:未。

  學生:未。

  老師:未。

  學生:未。

  老師:未改心腸,來。

  學生:未改心腸。

  老師:好,熱也是第四聲,熱。

  學生:熱。

  老師:如果懂得音樂的你知道,那個就是加一個比它高的裝飾音就會變成第四聲了。mi re,你就sol mi re。do就是mi do。未,mi do,未改心sol mi,腸熱,預備來。

  學生:未改心腸熱。

  老師:全憐,來。

  學生:全憐。

  老師:暗路。

  學生:暗路。

  老師:人。

  學生:人。

  老師:但能。

  學生:但能。

  老師:但。

  學生:但。

  老師:對,這樣就對了。但能。

  學生:但能。

  老師:光照遠。

  學生:光照遠。

  老師:不惜自焚。

  學生:不惜自焚。

  老師:焚。

  學生:焚。

  老師:身。

  學生:身。

  老師:好,從頭來一遍,預備起:「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有沒有感覺快要哭了?你把那個情感投注下去,真的想哭。你看到那個九十幾歲的老人家還這樣子發心、還這樣子度眾生,你不哭的話就是沒有血、沒有淚了。

  來,配上音樂,然後大家唱一遍,一二三唱:「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

  好,各位自己課後自己再多練習幾遍,反正這裡有譜,也有錄音檔,這是伴奏檔,你就抓住那個拍子,還有我們上課的錄影,你需要的時候就播出來這樣跟著哼。詩讀千遍,怎麼樣?其義自見。詩唱百遍就夠了,可以節省十倍。你唱個一百遍,唱個一百遍一定可以感受到詩人作者那種心情、那種心境、那種心志。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首,《閑居述志》。剛剛那個只是一個引子而已,先讓你了解雪公太老師的精神,現在看看雪公太老師閑居的時候,他的志向、他的心志又是怎麼個情況。我們先一起念一遍,一起來,閑居述志。

  學生:閑居述志。

  老師:閑居陋巷聚多鄰。

  學生:閑居陋巷聚多鄰。

  老師:來往何嘗盡詠春。

  學生:來往何嘗盡詠春。

  老師:匡世有心培後進。

  學生:匡世有心培後進。

  老師:荒途無累賴清貧。

  學生:荒途無累賴清貧。

  老師:遙山入室窗留黛。

  學生:遙山入室窗留黛。

  老師:修竹橫天境絕塵。

  學生:修竹橫天境絕塵。

  老師:老去終存憂樂志。

  學生:老去終存憂樂志。

  老師:非棲林壑伴幽人。

  學生:非棲林壑伴幽人。

  老師:好,我們看一下有些需要註解的地方。「閑居」就是悠閒自處。這就是剛剛我們《千字文》的一開頭,索居閑處。《千字文》說沉默寂寥,那我們看看雪公老師有沒有沉默寂寥?

  閑居,住在哪裡?陋巷,狹小的巷子。以前雪公太老師剛剛來台灣的時候,住的是更簡陋。那時候逃難,一直都沒有辦法有一個很舒適安穩的住處。早期那個我沒有看到,後來住的那個叫正氣街九號,在台中市復興路酒廠後面一個小巷子,就叫做正氣街。雪公老師選住的地方連名字都很特別,正氣街,而且九號。你讀《易經》你就知道九是什麼意思,九、六,九是陽、六是陰。又是正氣,又是陽,陽九,正氣街九號。很簡陋,非常簡陋,就是很狹窄的一個住宅的地方,平房。而且就是用現在的看法,那個有點像違章建築,就是磚蓋的,然後那個屋瓦都是很簡陋的。門前就是一扇門,也是很簡陋的這樣的木門,今天忘了把那個照片貼上來。現在蓮社那邊有複製了他的這個寓所,在紀念堂二樓,把原來的那個住的地方,按照原來尺寸大小,一比一,然後所有的這些雪公老師以前的那個客廳的擺設,沙發、床、書架、佛、佛龕,都重新再呈現在那個地方。

  所以住在這個陋巷,狹窄的陋巷,「聚多鄰」。《論語》上面講,〈雍也〉篇說,講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上次講孔顏樂處,孔顏樂處,自有他的內心、心靈安頓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得了這一簞食、一瓢飲。

  「來往何嘗盡詠春」,「何嘗」就未必是。雖然說有很多的鄰居,那個地方,正氣街九號旁邊就是台中的叫做第五市場,附近就是市場,也有很多鄰居,可是來往的就未必是詠春。這個「詠春」是藉著《論語》上面〈先進〉篇,曾皙詠春言志這一節,來寄託教化之意。那一章很長,重點就是中間這幾句。孔子有一次就跟弟子在那邊,盍各言爾志,大家說說自己的志向,然後子貢、冉有、公西赤大家各說各的。講的大部分都是,如果給我機會,我要好好發揮我所學的,我可以把多大的國家、地方治理得有條不紊。最後輪到曾皙,孔子說:曾皙,點,你也說說吧。剛才大家一邊談、一邊聊的時候,曾皙在旁邊鼓瑟,彈那個瑟,琴瑟,上次我們介紹祭孔的樂器裡面有一個瑟。鼓瑟,然後就停下來,然後就說:報告老師,我跟前面幾位師兄學長他們的志向不一樣。孔子就說:沒關係,只是談一談,大家說一說無妨。曾皙就說:「莫春者」,這個莫上次也說過了,就是黃昏那一個暮,底下多一個日的那個暮,不要讀ㄇㄛˋ。這是假借,莫被借走了,假借字,莫被借走了,借去當作不要那個莫。「獨自莫憑欄」,不是莫ㄇㄛˋ憑欄,獨自一個人,黃昏的時候倚靠著欄杆,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那是李後主的那首詞。不要解釋成,獨自一個人不要靠近欄杆,以免發生意外。所謂「莫春者,春服既成」,春服已經都做好了,換上春服,春天的服裝,因為冬天是那個厚重的,現在來穿上一些比較輕的、比較薄的。然後帶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成年,弱冠;童子是還未成年,六七人。這些是誰呀?學生,他的學生。老師帶著學生進行戶外教學,親近大自然。「浴乎沂」,沂水,沂水就是山東那邊,已經往南,已經靠南邊了。在那邊浴,浴就是盥洗。洗完澡了以後,「風乎舞雩」,在這個舞雩,祭壇那個地方,納涼、乘涼。最後,「詠而歸」,吟詩回家了。這是什麼志向?聽起來怎麼那麼玄?大家都在談治國平天下,曾皙怎麼一下子就要想退休了?我以前讀這一章我也不懂,我說這個是退休的生活,悠閒自在的生活。怎麼孔子,「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說,哎,與,與是什麼意思?吾與點這個「與」是什麼意思?我贊成、我認同、我稱讚,讚歎、讚許、認可,都有這幾個意思。我的想法跟曾點一樣、跟曾皙一樣。我以前不懂,我看了就納悶了,怎麼孔子前面的那些學生都說要出來發揮長才,要做一番轟轟烈烈偉大的度眾生、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做這種偉大的事業。為什麼曾皙講那個,不是太消極了嗎?原來這裡面還有很多曲折。

  你看孔子周遊列國,周遊列國的目的是什麼?宣揚他的王道、他的仁政思想。最後因緣不成熟,只好退而刪詩書訂禮樂。刪詩書訂禮樂要做什麼用?詩書禮樂是教材,進行教育的百年大業、百年大計。既然這個理想推行不出去,年紀也大了,於是就寄望下一代;寄望下一代你就要培養人才,就要從事教育的工作。所以講這個莫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其實背後是有這麼一段的這些,萬一沒有辦法推行我們的理想的時候,最後就是從教育著手,進行教化的工作。

  「來往何嘗盡詠春」,就是這些鄰居那麼多,進一步有互相往來的,未必是統統跟我一樣志同道合的人!這是一種感慨。

  底下,「匡世有心培後進,荒途無累賴清貧」。你看,他的抱負這個時候就點出來了。「匡世」,匡就是改正,改正,改善這個世,世就是世風,講世局,世局是比較大,世風就是社會風氣,改變社會風氣。我還有心,我不是說我現在已經退休了、退隱了,就完全逍遙林外、逍遙山林,不管世事、不問俗事,不是。有心,我要培後進,「培後進」就是教化,教育工作,百年大計。「荒途」,荒就是荒廢,途在這裡面可以把它解釋就是一般的仕途。我如果有心去做大官,相信以雪公老師的才華,一定可以好好發揮,如果遇到賢能的主管的話。可是以雪公的一生來講,他從擔任奉祀官府的祕書,以及老師,孔德成先生小時候的老師,一直就是這樣子,我們用現在講叫幕僚長,祕書,主任祕書叫幕僚長,不是真正的第一線的這個官員,不是第一線的行政官員。所以「荒途無累」,我在仕途方面,在一般的官路方面,我疏遠了,荒廢疏遠了,不過我的生活還不至於太窮困、太困窘。「無累」,那個累是負擔,就是負擔很重;無累就是還不至於太嚴重,負擔太嚴重。依賴的是什麼?清貧,依靠,倚靠的是清貧度日,安於清貧的生活。否則的話,有機會就做大官了。

  所以,匡世有心培後進,荒途無累賴清貧。這兩句是對偶,看得出來嗎?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平仄相反,詞性相同,匡世對荒途,有心對無累,培後進對賴清貧。

  第三聯,剛才是第二聯,現在第三聯,寫他閑居那個陋巷,陋巷裡頭,雖然是在陋巷,雖然是都市,可是雪公老師自然,自自然然,胸中自有丘壑、胸中自有山林。當然,那時候大概早年那個台中市區,高樓大廈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你看得到遠山,看得到大坑山、大肚山,都看得到,高一點的地方就看得到,台中是一個盆地。

  「遙山入室窗留黛,修竹橫天境絕塵。」「遙山」,遠山。遠山從窗戶映入室內,所以窗戶就像一幅畫,一個框,留著山的顏色。這個「黛」是青黑色的顏料,這裡指山色碧藍,碧藍如黛一樣。「窗留黛」,留住了遠山的碧綠色。還有「修竹」,就是很長的竹子,修長的竹子。「橫天」,橫馳天空,那個竹子在天空搖曳生姿。「境絕塵」,遠離塵俗。

  我們說,大隱隱於哪裡?隱於市。小隱則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陶淵明說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那個「遠」就是遠離。我們講,你把心拉得無限遠,你就不會被眼前的環境給你拘束住了,那個叫心遠。心拉得很遙遠,遠離當下,不要被當下所困,遠離。「境絕塵」,遠離了塵俗。眼前看是身處在塵俗之中,可是當事人心卻是遠離塵俗。這兩句光看字面就覺得意境令人很舒暢,舒暢無比,意境就很優雅。

  最後結聯,「老去終存憂樂志,非棲林壑伴幽人」。什麼是「憂樂志」?憂樂志就是君子之志,君子的志向。這個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漢朝荀悅,他有一本書叫《申鑑》,〈雜言篇〉上面講到的,為世間而憂而樂者是君子之志也,「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那到了後來宋朝的范仲淹,《岳陽樓記》大家都讀過,這兩句很有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君子之志。所以「老去」,老了,年紀大了,到九十幾歲了,始終沒有忘記,「存」,終存,始終沒有忘記,忘記什麼?君子之志,就以天下為憂,擔心這個世局怎麼變到這樣子了。

  所以我記得我當年在念《論語》班的時候,就是民國七十年到七十四年。念《論語》班的時候,除了正常上課以外,正常上課就一、二、五、六,一個禮拜四天。一跟五是雪公太老師講《上論》,二跟六是徐醒民老師講《下論》,是這樣子輪著講。那其他時間有時候是星期六晚上,有時候是星期日,雪公太老師都會觀察有一些社會新聞或者是有什麼世界局勢的演變,然後特別召集《論語》班的學生單獨講話,訓勉我們現在社會上有什麼樣的不良風氣,然後這個世界局勢有什麼樣的一個演變。包括以前印祖、雪公太老師,他們這些都有先見之明,告訴我們將來要怎麼因應。所以他還是很關心這個天下大事。所以老去終存憂樂志,不是那種什麼?棲息林壑,住在山林間,山林幽深的地方。「壑」是山谷。「非棲林壑伴幽人」,「幽人」指的就是幽隱山林的那些隱居者。跟那一些隱居的人陪伴在一起,「伴幽人」。「非」,非就不是。我不是那一種,我不適合做那一種,我不想做那一種人,非棲林壑伴幽人。來,大意,大家一起念一遍好了,來。

  學生:我是個無職閑居的人,住處簡陋,鄰居雖多,往來的未必盡是春風化雨、志同道合之人。我向來淡泊仕途,清貧度日,心無掛累,一意只想匡正世風,栽培後進。深居斗室,放眼窗外,遠山如黛,修竹橫天,超塵絕俗。現在的我雖已年華老去,內心卻始終存著「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君子之志,我可不想與幽人相伴,隱居林壑啊!

  老師:這就是雪公老師的坦蕩蕩的心胸,關懷眾生的心胸。有一回,我們一群學生陪著雪公太老師到一個景色優美、空氣新鮮的地方,去那邊踏青。然後有一位學生,有位同學就跟雪公太老師說:「老師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他點頭,不錯。這位同學就說:「老師,那我們在這個地方買一塊地,我們就來這個地方住下來,怎麼樣?」大家以為雪公老師會繼續點頭,結果不是。「住在這邊幹什麼?」你住在這裡幹什麼?大家愣了一下,是啊,住在這裡幹什麼?你偶爾來這個地方充電還可以。這個跟我們講親近大自然並不相違反,親近大自然是你在塵俗,世俗紅塵滾滾當中,把那個電池都耗掉了,你不趕快進來充電的話,你就會陣亡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進來充電了,進入大自然,讓大自然來給你治療,具有療效,療癒的效果,可是你不是一來就不回去了,就停留在這裡了。所以雪公太老師才當下棒喝說:「住在這裡幹什麼?」大家才猛然一醒。

  這就是我們上面講「索居閑處,沉默寂寥」,沉默寂寥是從某一個地方、某一個角度去看。但是你只看到表面而已,你不了解這個隱者,隱居的人真正的心志,是永遠在這個地方遁世而已嗎?是逃避嗎?所以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只看表面,重點還是,暫時隱居一下,終究還是沒有忘記這個蒼生,普天下,普利蒼生的這個志向。

  那後面的吟唱我們就留待下一節,這首一樣是可以來吟唱的,我們先休息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