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千字文-第2集

  老師:我們接下來就繼續把「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每一個字再解釋一下。「天」剛剛講過了,就是地球周圍諸星羅列的天空。「地」就是大地,這個大地,我們講地球,大地是人類和動物、植物所棲息生長的場所。這裡我們要留意的一點就是,地球不是人類專利、不是人類專屬的,還有其他的動物,更重要的,沒有植物,動物就活不下去。所以我們現在不是一直在提倡愛地球、愛護動物,然後不要破壞生態,破壞生態就是亂砍樹、亂整地。根據這些統計報導,地球上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每天消失的面積有多大?幾個足球場一直不停的這樣消失掉。我們現在一直破壞我們自己居住的地球,這個都是需要我們能夠好好的去體會,這都是一體,這都是整體,只有整體,沒有個人,這個宇宙就只有整體,沒有個人。宇宙都如此了,更何況這個地球,地球在整個宇宙裡頭,它是多麼渺小一個行星而已呀!那我們自己都不愛護自己居住的地球,難怪我們自己要遭受現在一些所謂的聖嬰現象,所謂這一些氣候變遷的問題,冷就冷到超過以往的紀錄,熱又熱到超過以往紀錄,然後又是颳大風、下大雨,然後今年颱風又連續好幾個。所以對這個大地,我們要有體認,我們人類不是唯一的擁有者,其他的動物、植物,大家一起要共同棲息的場所。

  再來這個「玄」跟「黃」。玄,原來是黑當中又帶一點紅的顏色,黑略帶紅,後來這個玄就直接指黑色了。這個所以叫天玄,天空,我們現在看天空看到的是蔚藍的天空,如果是沒有這些霾害的話。當然如果陰霾密布,那是灰濛濛的,那是有其他的污染,其他的什麼微塵,懸浮微粒。如果你到很清淨的天空看,看到的是蔚藍。蔚藍是因為大氣,大氣層的關係,所以真正超過大氣層以外的,你看到的應該就是黑暗的宇宙。所以三寶歌第一句話怎麼講?「人天長夜,宇宙黮黯」。天空是黑的,晚上當然是黑暗的沒有問題;白天因為有陽光,如果沒有陽光的地方,沒有陽光,陽光也要有一個反射面積,你才會看得到有陽光、才會看到亮光,如果沒有這個反射的,整個宇宙就是黑暗的。

  「黃」,中國的土地大部分都是黃土,黃淮平原、黃土高原,都是以黃土為主,所以叫做地是黃的。

  這兩句,「天地玄黃」是出自《易經》,《易經》的坤卦,坤卦裡頭的〈文言〉。〈文言〉是孔子作的,〈乾文言〉、〈坤文言〉。裡面有幾句:「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天地之間就是夾雜了這些黑的黃的顏色,天玄地黃。

  「宇宙洪荒」,「宇宙」就是時空的總和。這個「宇」就是上下四方無限廣大的空間,這個叫做宇,所以宇指的是空間。那「宙」,宙就是時間,就是古往今來無限久遠的時間。所以這個宇宙兩個字,不是說等佛學傳進來才有這個概念,在中國古書裡頭的《淮南子》,這是漢朝的一本書,淮南王劉安編的《淮南子》,他就提到這兩句話,說上下四方就叫做宇,所以我們稱為寰宇,寰宇指的是空間;古往今來就叫做宙,宙指的是時間。宇宙就是時空。時空,時間、空間。還有一個詞,講的也是時空,就是世界。世界的世,是時間還是空間?就是時間。界就是界限,就講的空間。所以世界也好、時空也好、宇宙也好,講的概念都是相通的。

  「宇宙洪荒」,「洪」就是大。我們剛剛講那個聲韻的時候叫做開合洪細,洪,洪就是大,就是開口,開口大的聲音就大。那麼這個洪又是三點水,水部,所以它原來的本意就是大水、洪水。「洪荒」,「荒」是指雜草叢生,叫做荒蕪,蔓草荒蕪。這一句從西漢揚雄的《太玄經》,《太玄經》裡頭講「洪荒之世」。西漢的揚雄,各位念過《陋室銘》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子雲就是揚雄。揚子雲做這個《太玄經》,還有作《法言》。「洪荒之世」,宇宙洪荒。

  所以這兩句的大意講說,蒼天天空是黑暗的、黑色的,大地是土黃色的,在這個茫茫的宇宙,它是那麼的遼闊無邊!把我們人所居住的環境先介紹出來,這就是天地宇宙。

  底下,「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日」就是太陽,「月」是月亮,太陰,月亮又叫做太陰。太陽有正有斜,早上升起從東邊升起,到正午在頭頂上,過了正午以後慢慢偏斜,向西邊斜,到了傍晚,太陽下山或落海了。「昃」講的是太陽。「盈」,盈就是滿,月亮有缺有圓,講的是月亮。月亮有陰晴圓缺,初一到十五,慢慢的愈來愈圓滿,過了十五、十六以後,就繼續這樣的縮小,有缺有圓。然後「辰宿列張」,就是星辰布滿在無邊的太空當中。

  好,我們一個字一個字講。「盈」就是充滿,充滿就是滿月。月亮的盈跟虧,虧就是虧損,就是缺,月缺。陰曆每個月十五日叫做滿月,或者叫望月,或者叫做盈月,盈跟滿的意思是相通。到了三十,三十日,陰曆有時候只有二十九天,沒有三十日。到了三十號這一天,月亮就消失了,光就沒了、看不到了,就稱為朔。所以朔跟望,朔就是初一、三十,那個時候的月亮,月牙,一點點而已,望就是滿月。所以月亮有缺有圓,我們稱它陰晴圓缺。

  這個「昃」就是傾斜的意思,太陽向西邊傾斜叫做昃,所以它是日部,底下是平仄的仄,這個昃不捲舌。它每天從東邊升起,每天從西邊落下,實際上是地球自轉,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個觀念,東西方都有先見者,都把它研究出來了。所以早上從東邊升起來,正午的時候位置最高,過了正午就向西邊斜落,這個就叫「昃」。

  再來「辰宿」,「辰」就是整個星體,所以我們稱為星辰;「宿」叫做星群、星座。單獨一顆星叫做星,兩顆以上就叫做宿。現在不是講星座嗎?西洋講這個。我們中國人講你是什麼屬老虎的、屬鼠的,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西洋人講什麼摩羯座、什麼雙子座、牡羊座、什麼座,這個我都念不清楚,我都記不起來。有的人是幾月幾日一定馬上就知道什麼座,然後根據這個去推,推這個人的命運、這個人的個性。那個只是一個總相而已,人是千差萬別的。或者你說血型A型的人一定怎樣,B型一定怎樣,O型一定怎樣,AB型又怎麼樣,那只是一個概略的,總相當中還有一些別相,個別差異。所以「宿」指的就是星座。這個「宿」三個讀音:一個念宿舍的ㄙㄨˋ;念這個星宿、辰宿,就要念ㄒㄧㄡˋ;那還有可以念第三聲ㄒㄧㄡˇ,在這個地方住一個晚上就叫一宿,所以就有ㄒㄧㄡˋ、ㄒㄧㄡˇ、ㄙㄨˋ三個音。

  「辰宿列張」,「列」就是陳列,「張」就是分布。這個也是出自《淮南子》裡面,「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天空,老天爺規畫,規畫了有日,有太陽、有月亮,太陽照白天,月亮照晚上;除了日月以外,還有一些星辰羅列在周圍;然後調和陰陽,四季,四時就是四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就這樣的運作。

  那我們現在知道了,這些星星,每一顆星星距離地球都很遠很遠,非常遙遠,只是我們看起來好像都平鋪在同一個平面上,事實上它們每一個距離都很遙遠。而且只要是恆星,每一顆恆星它就是一個太陽,它就是自己發光,就是一直燃燒一直燃燒,一直發光發熱,所以這個宇宙有無限無窮無盡的太陽、無窮無盡的世界。所以世界無邊,

  所以這兩句講的就是日月跟星辰。在這個日月星辰的移動運轉,這種變化之下,我們地球上就有四季的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我們一樣來念三遍。「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再一遍:

  學生:「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老師:好,念過了,我們來看看這兩句的意思,這個很容易了解,這個比較淺,淺白。寒假暑假循環變化,「寒暑」就是冷熱,寒假暑假是老師學生才有,其他行業就沒有寒暑假。寒暑循環變化,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秋收冬藏」,這個秋收冬藏省略了春、夏,就包括春天什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春天播種,春耕,耕田,把田耕好,然後播種;夏天繼續除草,耘,耘是除草;秋天收割了;冬天把這個稻穀放到穀倉裡面去了。現在大家很少有機會看到早期農村社會的穀倉,穀倉台語叫做粟倉。那些農具要到農村博物館才看得到,現在你看到收割都是機器收割,然後機器烘乾。我們也很少看到有人在曬稻穀了,都是用烘乾的。曬稻穀曬完以後,還要用那個叫做風鼓,人工這樣的鼓風,然後去分那個飽滿的跟次級品、跟那個空包彈,那個叫風鼓。然後最飽滿的就給人吃,那個不夠飽滿的就給雞鴨吃,最後那個空包彈就當燃料燃燒。所以以前的農業社會,這一些農作物都是充分利用、循環利用,非常環保。

  「寒來暑往」形容季節冷熱的交替。寒冷是冬天,暑就是炎熱的夏天,這個往就是過去了,「寒來暑往」。

  為什麼會有四季的變化?如果就這個地球科學,就這個物理學來說,大家應該以前都讀過,是因為地球繞太陽轉的軌道面跟地球的南北極、南北軸的地軸線有一個傾斜度。多少度?你說二十三度半或六十七度半都可以,看你從哪一邊算起。有這樣一個傾斜度,然後它繞著太陽這樣轉,所以太陽直射就會有正有偏。有時候是直射在赤道的部分,直射赤道的部分,這時候地球這樣旋轉,它的晝夜就平均,有兩個時候,一個是春分、一個是秋分。過了春分以後就繼續去往,我們就地球這邊的角度看,就是太陽往北移動,最上限就是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就在我們台灣的嘉義,嘉義有一個北回歸線的碑,花蓮那邊也有一個,兩個連起來就是北回歸線。到了北回歸線這一天就是夏至,六月二十二號、二十一號。過了夏至以後,又是晝短夜長,前面是晝長夜短。到了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過了夏至以後,就慢慢的白天愈來愈短,短到秋分這一天,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平均;繼續就變成進入冬天,又白天愈來愈短,晚上愈來愈長,到了冬至,十二月二十一號或二十二號這一天,夜晚最長;過了冬至,太陽又往回走。就是這樣子寒來暑往、寒來暑往,春夏秋冬、春夏秋冬,不停的變化、循環,所以地球才會有這樣。因為地球繞太陽有二十三度半的一個傾斜,太陽直射地球,有種種的變化,才會形成這樣的寒暑交替循環,有春夏秋冬。那麼我們前面講我們是以農立國,農為國本,所以順著這個四季變化來播種、耕作、收割、收藏,進行農作物的這樣的一個耕作。這個是「秋收冬藏」,按照一年四季,春耕、夏作、秋收、冬藏。

  下一句是「閏餘成歲」,就字面上來說,它的意思就是累積若干年、數年的這個「閏」,閏等一下再說,把它湊起來變成一個月,這一年就有閏年。我們這是講的農曆,農曆不是有時候五月份多一個月,就兩個端午節,九月閏月就多一個重陽節,八月閏月就多一個中秋節。一般台灣現在農曆還是有,還在按照農曆的這些節慶在過,在過這些節。所以陰曆一年跟陽曆一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一個循環、一周的時間差了十幾天,所以每隔數年就會累積多餘的日子,進行調整,這個就叫閏。那陽曆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所以它每隔四年就要多一天,就是二月二十九日,這一年就叫閏年。上一次的閏年是在哪一年?就今年,今年有二月二十九。所以再過四年,如果你的生日剛好是二月二十九,四年過一次。這是陽曆的,那陰曆的呢?所謂陽曆陰曆,就是太陽曆、太陰曆。就是按照月亮的,按照月亮的這個陰晴圓缺來推算曆法的就叫做太陰曆;按照太陽的那個變化規則來進行這個日月,日月年,這樣的一個曆法就叫做陽曆。中國的陰曆,兩年或三年就要加一個月,所加的這個月就叫做閏月,平均十九年要有七個閏月。所以它有時候是兩年一閏,有時候是三年一閏,不一定,加在哪一個月也不一定,這個就按照過去的曆法就這樣行之多年了。餘就是多出來的,把它剩下的,就變成了一年,「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這是古人用六個律、六個呂,律管,就是那個像笛子的那種管,來調節陰陽。這個說起來又是一套大學問,這個很複雜。雖然複雜,可是它很重要,它是中國古代度量衡的一個基準。

  度量衡,度就是長度;量或者念量ㄌㄧㄤˋ,就是重量;衡是容量。也就是說長度,長度還有體積,還有重量,長度、體積、重量,度量衡的一個基準,就是用這個律管做依據。那中國古代度量衡的標準就是律管,這個我們待會兒再講。

  古代它本來是用來調整樂器聲音的一個器具。「律」就是十二個律管,律是古樂當中十二個律管中的一、三、五、七、九、十一,單數的律管叫做陽律,這個稱為六律;那雙數的稱為「呂」,二、四、六、八、十、十二,這個叫做陰律,稱它為六呂。這樣聽清楚嗎?六律就是單數的,六呂就是雙數的,一、三、五、七、九、十一,這個叫六律,二、四、六、八、十、十二,這個叫做六呂。

  「調陽」就是調和陰陽。用十二根長短不一樣的竹管,古代銅管樂器也有,有銅管,但是最原始的時候是用竹子,竹管,插入泥土裡面,來測地下的陰氣、陽氣,陰陽兩氣。其中最長的那一根有九寸,這是古代的尺寸,九寸就快要一尺了。古代的一尺,如果以現在的台尺就是大概三十公分左右。現在一公尺,一公分、一公尺那個是西洋制,那麼一台尺大概三十公分點幾,點二、點三。用這個最長的竹管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在不同的節氣,像冬至,二十四個節氣當中不同的節氣,它就埋在地下,我們待會會詳細解釋。把這些不同的竹管埋在地下,它遇到不同的節氣,那個竹管就會發出聲音來,這個都是很神奇的,用它來校訂音律,這個聲音就是那個律管,音律是一定的頻率。我們現在學西洋音樂,有一種調音器,以前是用音叉,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看過,一個U字形的,然後一個柄,然後敲一下,噔,然後放在耳朵這樣聽。早期學小提琴、學音樂,調音是這樣子,後來才用電子調音器。噔那個聲音,那個就是A,每秒鐘震動四百四十次,後來改成四百四十二次,這是音律。

  古代只是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這樣去調整,從那個地底下噴出來的氣,冬至那一天噴出來的是什麼管,它這個管的聲音,就做音律的一個標準。那十二根管就分成六陰六陽兩組,屬於陽的單數的就叫六律,屬於陰的雙數的就叫做六呂。六律對應正月、三月、五月、七、九,一三五七九,應該還有一個十一月,漏掉了;六呂對應的就是二、四、六、八、十、十二月,就是剛剛講的這些,正月就是一月。這個就是剛剛講的律管,十二根竹管,然後根據古書上面的記載,它底下把它削得斜斜的。我們如果要種菜瓜,種菜瓜種什麼,那個竹管也是要削斜斜插下去。但是這個竹管都特別精挑細選,那個直徑都要一樣的,都要很均勻,而且固定的,固定的直徑,挑好了以後,按照一定的長度把它削,削斜斜的埋在地底下。埋在地底下,然後要建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四個周圍牆壁要不能有風吹進來,然後地面那個土都要整得很平,然後把這十二根管埋在地底下,就像這樣子,上面對齊,所以每一根竹管深入地下的深度就不一樣。埋好了以後,在這個竹管裡面塞滿了蘆葦膜的灰。蘆葦各位聽過嗎?吹笛子不是要貼蘆葦膜嗎?很薄對不對?很薄。這個蘆葦膜叫做葭,蒹葭那個葭,一個草字頭,一個假想的假去掉人字邊。蒹葭,《詩經》不是有蒹葭那個葭,葭灰就是蘆葦膜。蘆葦膜燒成灰,燒成灰以後很輕,很輕把它填在竹管裡面,等到二十四個節氣,譬如說,來,這邊看有一個冬至,看到沒有?到了冬至這一天,地底下就有一股氣,跟這個竹管,我們剛剛講會共鳴。

  這個共鳴的感覺,各位你如果在那個浴室裡頭把門關上,有時候有的人喜歡一邊洗澡一邊唱歌,唱到某一個音的時候你會發覺,浴室裡會起共鳴,會有嗡嗡嗡那個聲音,你如果有那個經驗你就知道,那個叫共鳴。或者以前早期搭那個計程車,計程車一般都是用比較普通的車輛,所以它那個引擎在跑,車速在啟動的時候,嗚……然後到某一定的速度的時候,你會發覺那個車殼就會跟著起共鳴,嗡……那個叫共鳴。共鳴就是說它的振動頻率跟另外一個振動頻率是相同或者是呈倍數的時候,它就會互相,互相影響又加倍,那個振幅就會增加,那個叫共鳴。

  所以當冬至這一天,地底下的氣就從地底下這樣往上升,升,升到跟這根律管的那個頻率一樣的時候,它就起共鳴了。起了共鳴以後,蘆葦膜那個灰很輕,就被它砰噴出來了。這個要專人在那邊看守著才會注意到,不然蘆葦膜那個灰一吹起來,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吹起來。就在冬至那一天,我們常常看那個農民曆裡面,幾月幾日幾點幾分甚至幾秒交冬至,就是節氣的變化。冬至是這樣的,其他的大寒、立春、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立秋、秋分、霜降、立冬,總共這裡只有十二個節氣。所以在重要的每一個月,那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氣相差十五天,兩個節氣就三十天,就是一個月。所以在這幾個節氣的相對應的、相感應的這個律管,就是在大寒這一天,它那個葭灰,那個蘆葦膜就嘣的一聲,就噴出來了,就浮出來了,就被吹起來了。

  立春這一天,就是這個叫太簇管,剛才這個冬至叫黃鐘管,這個是大呂,這個是太簇,春分這一天是夾鐘。穀雨這一天叫做姑洗,這要念ㄒㄧㄢˇ,不要念ㄒㄧˇ。冬至這一天對應的是黃鐘管,然後用我們現在西洋音樂的樂理,就是鋼琴上面中央C那個聲音。學過樂器的應該就知道我講的那個位置,中央C,DoReMi那個Do。Do、Re、Mi、Fa、So、La、Si、Do,鋼琴不是有七個白鍵、五個黑鍵,有沒有?中央那一組,中央Do那裡。然後大寒那一天對應出來的這個管,這個律管叫做大呂,就是#C,那個是黑鍵那一個。立春那一天對應的叫太簇,就是D,就是Re,DoReDoRe那個Re。春分那一天對應的律管叫夾鐘,就是#D。穀雨那一天對應的叫做姑洗,就是E。小滿那一天對應的叫做仲呂,就是Fa。這是Mi,就是Do、Re、Mi、Fa。這個是升Do,這個是升Re。夏至那一天對應的叫蕤賓,蕤,蕤賓,相當於現在的升Fa。大暑那一天對應的叫做林鐘,相當於現在的G,就是So,Do、Re、Mi、Fa、So那個So。立秋那一天對應的律管是夷則,然後對應的是#G。秋分對應的叫做南呂,也就是現在的A,中央La那個音。然後後面還有兩個,霜降這一天對應的叫做無射ㄧㄝˋ,射,這不能念ㄕㄜˋ,念ㄧㄝˋ,升La這個,#A這個律管,立冬這一天對應的叫做應鐘,是B,A、B,La、Si,Si這個音。

  這個聽懂嗎?聽懂的舉手。沒關係,不用客氣,你讓我有信心一點好不好?聽懂的舉手。好,沒關係,聽不懂的有機會再進一步去探討。這個是中國度量衡的原始。二十四節氣,一候叫做五天,三個候就是一個節氣。我們叫氣候氣候,一個候是五天,氣候的候、等候的候,五天,三個候,三五十五,就是一個節氣。這個節氣就是二十四節氣那個節氣。清明是一個節氣,中秋不算節氣,這個知道。夏至、冬至、秋分、春分,這個是節氣,大寒、霜降、小滿等等那些節氣,這邊講的就是這些節氣。所以這裡頭,十二個律對應十二個節氣,另外還有十二個,那是在半月半月那裡。

  底下我要講的,進一步講的那個你要仔細聽了解,那個叫做五度相生法,那個是一個中國樂理很科學的,而且是超越西洋樂理,年代更久遠的一個自然物理現象。透過這個音樂樂律,然後我們的度量衡就根據這個來講。那我剛剛講度量衡的基準是怎樣?以這個黃鐘管,就回到剛才這個,以這一根黃鐘管,黃鐘管它是中空的,這一根黃鐘管的長度就定為古代長度的基準標準,也就是說它在冬至這一天能夠跟地底下的那個冬至的氣共鳴,那個要有一定的長度,你太長太短都不會共鳴,這樣的長度就定為古代的長度。譬如說這個是九寸,九寸就是這麼長,全國的標準。然後這一個管,這一個律管,它能夠再把那個小米,以前的小米,把它全部裝進去,把小米裝進去,裝進去以後就是它的容量。這樣的容量,假設譬如說它是一公合或者一公升,這個就是全國的標準。再來把所裝的這個小米拿來秤重,譬如說這個就代表幾兩,一兩或者是一斤,這就是全國標準。所以古代的度量衡,這應該很久,大概黃帝時代就有了,就用這個黃鐘管,這個叫黃鐘律,就當度量衡的一個全國標準,長度、容量,還有重量,是由這個地方開始的。

  然後底下這個十一月子配什麼卦什麼卦,這個你如果研究《易經》的時候再去探討,我就不講這個了。《易經》,冬至這一天是十一月,是配合復卦,我們叫做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對不對?你看它那個卦象,上面都是陰卦,都是陰爻,底下紅色的一個陽爻,陽氣剛剛開始從這個底下上升了,所以剛剛講那個氣就是陽氣。陽氣在冬至這一天,一元復始,重新開始,萬象更新,這個卦叫復卦。然後十二月叫做臨卦,底下兩爻變陽。然後漸漸增三爻、四爻、五爻、六爻,六爻就是乾卦,全部都是陽。陽盛極了,到了姤卦,到了五月,陰卦又開始升,這個地方陰爻又開始升了。五月一爻陰,到六月兩爻,三爻、四爻、五爻、六爻,全部陰就變成坤卦了。十二個月就配十二律、配十二個卦、配十二個,剛剛講的以現在的西洋的律,西洋也叫做律,也是十二律。在音樂裡頭,它有一個唱名,一個叫音名,就是鍵盤你可以唱Do、Re、Mi、Fa、So、La、Si、Do,這個叫做唱名;你唱C、D、E、F、G,#C、#D、#F,那個叫做音名。音名是固定的頻率,唱名就不一定了,你這個音可以唱Si、唱Do,你G也可以唱Do,當你把G唱Do的時候,我們就稱它叫G調,把F唱Do的時候就叫F調,對不對?音樂就是這樣子。所以C、D、E、F、G是固定的頻率,它是不變的,稱它為音名,這個音的名稱就叫做C,中央C,或者C再下去那個小C。唱名是Do、Re、Mi、Fa、So、La。Do、Re、Mi、Fa、So,Do、Re、Mi、So、La,就是古代的宮商角徵羽,所以宮商角徵羽就叫做唱名,就是現在的Do、Re、Mi、So、La。那古代的音名就是黃鐘、大呂、太簇等等這些十二律,這個叫做音名,音律的名稱,相當於現在的C、D、E、F、G,也是十二個律,七個白、五個黑。這是西洋的平均律,中國的不平均律,這個進一步有什麼平均不平均的問題,如果是探討音樂樂理的話,我們再進一步去講這個,我們現在只要用一個參考,互相對照,你可以比較容易理解。這樣了解了嗎?先知道大致上這樣的一個大概。

  然後我們再說明一下什麼叫隔八相生,這個也很重要。這個黃鐘,黃鐘管,剛剛講黃鐘管跟隔壁大呂這個管的長度,還有太簇、夾鐘,這十二個管,它的長度是怎麼樣推算出來的?怎麼樣推算出來才能夠跟地底下那個陽氣共鳴、感應?這個很科學,我們老祖宗連這個都能夠算得那麼準,你去讀中國科技史、中國數學史,都會探討到這一點,都比西洋更早。這個黃鐘管,它用的叫做三分損益法,或者叫做隔八相生法,去推算出其他管子的長度。

  怎麼上《千字文》還上到數學來?這就是《千字文》的價值。你不要小看它一千個字,一千個字,我們中國漢字常用的,我們現在常用不過兩千多個字,加上次常用四千多個字。康熙字典有幾個字?五萬個字。你看,我們有多少字沒有用到?所以這一千個字裡頭幾乎把整個漢字的音義、意義都囊括盡了,漢字的音義囊括盡了,中國文化的精華也在這裡了。我們如果有志,立志要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這些經典都是寶貝,那些經典的內容都是字字珠璣。什麼叫經典?我們現在講很經典很經典,這個經典用佛經來講就是聖言量才能夠叫經典,那經就是常,就是永恆不變的道理。所以這些經典就是淬鍊的,經過淬鍊,淬鍊出來的。打個比喻,就像太空食品、太空食物,太空人吃的食物,他不能讓它製造太多的排泄物,對不對?所以一定要吃得非常的精簡精簡,提煉再提煉,吃的都是很濃縮的太空食品。或者我們講那個花寶,一克要稀釋一千倍。花寶那個液體肥料,液體肥料一克就可以稀釋一千倍,就可以去灑、去施肥。

  所以這裡頭講三分損益法,這個附帶介紹一下,因為它這是中國很有特色的一個科學。如果在座有學樂器的請舉手。你學什麼?小提琴、鋼琴,所以我講的那個白鍵黑鍵妳都很清楚。你學什麼?鋼琴。後面還有什麼?也是小提琴。好,我就舉小提琴做例子,這樣你聽就很容易懂,其他人不懂你們請教他們兩位。

  黃鐘律總長先訂它八十一分,我們前面講九寸,九寸也好,或是幾寸,我們現在就是為了讓數學的那個乘以三分之一、乘以三分之二,比較能夠有一個整數,不要有太多小數點,所以就用八十一分來做基準。如果這個黃鐘管的長度是八十一分,第一步,它用三分損其一。損就是減損,三分就是把它三等分,三分損其一,就是先三等分,然後去掉其中之一,三分之一,那就是三分之二,對不對?所以三分損其一就是乘以三分之二。這樣聽懂嗎?了解。所以八十一的三分之二就是五十四,這個五十四就是叫林鐘。就是C,C這一個音乘以三分之二就是G。所以你拉小提琴的你就知道,你的Do跟So,So那個位置就是三分之二的長度,對不對?有一個泛音,有沒有?泛音知道嗎?Do、So,那個泛音那個地方放掉就是高音的So,按下去就是低八度的So。那你回去量看看,這個Do是這麼長的話,So在這裡,這是三分之三,這是一,這裡是三分之二,在這裡,這裡是So。你回去量看看,絕對沒有錯的。因為小提琴也好,中國的那個古琴也好、二胡也好,一樣都是弦樂器。弦樂器一樣這個道理,管樂器也是一樣的道理,它是空氣柱,管樂器是空氣柱,圓柱體的柱,弦樂器是金屬弦,長度的原理都一樣。

  所以如果這一個空弦Do就是C,是八十一分的話,譬如說是,反正你用八十一的基準去乘,幾公分這樣,然後乘以三分之二,三分之二這個位置就一定是So的位置,Do、So。所以它叫做隔八相生,隔八是順序。或者叫做五度相生,Do生So,So跟Do差五度,Do、Re、Mi、Fa、So這樣算,五度。Do生了So以後,下一步要三分益其一,所謂三分益其一就是把這個原來的長度三等份以後,一二三,三等份以後,再從這個地方再加它的三分之一,所以就是乘以三分之四。這樣聽懂嗎?三分損其一就是乘以三分之二,三分之二就變小;三分益,益就是增加,增益,三分增一分,就是乘以三分之四,這一套方法就叫做三分損益法,是中國發明的,發現的,不能說發明,發現這個物理原則、物理現象。就是剛好在三分之二的地方,就是高五度的So,剛好增加三分之一以後,就是下一個,下一個音就是G生D,So就生Re,So、Re,So、La、Si、Do、Re,又是五度。一損一益,五十四,八十一乘以三分之二等於五十四,五十四乘以三分之四等於七十二,七十二就是由林鐘生出來的,由So生出Re。再由Re再乘以三分之二,得到四十八,就是La。D生A,就Re、Mi、Fa、So、La,這樣五度一直生,五度一直生。La、Si、Do、Re、Mi,Mi、Fa、So、La、Si,Si、Do、Re、Mi、Fa,就這樣,十二個律就這樣一直生出來了,循環生出來了。

  你看,底下這樣算算算,算到小數點很多很多去了。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那個洗有人寫兩點,有人寫三點,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就這樣C生G,Do生So,So生Re,Re生La,La生Mi,Mi生這個是Si,Si生出來的是升Fa,升Fa生出來叫升C,升C往下生的是升G,升G往下生的是升D,這樣又升A,最後又回到F,十二律就這樣循環相生。古代就發現了這個現象,透過這個黃鐘律管,又是度量衡的基礎,又是音樂樂律的一個基礎、基準,五度相生法。

  所以你那個小提琴你回去跟它看,三分之二的地方是不是就是那個音?二分之一的那就是高音Do,對不對?四分之一這裡,高兩個八度,那你去跟它對照。Re是不是你先要算那個長度,就是我剛剛講的,前面這樣算來算去,乘以三分之二、乘以三分之四,乘以三分之二、乘以三分之四,這樣推算推算推算出來,十二個律就這樣算出來了。聽懂嗎?懂,好,很好,我很安慰。

  這個圖一看更清楚了。黃鐘八十一分,乘以三分之二就是林鐘。然後林鐘為基準,再乘以三分之四,三分之四是用前面那個來推,不是一直用黃鐘算。Do生So,So生Re。林鐘乘以三分之四就變成太簇;三分之四再乘以三分之二就變成南呂;南呂再乘以三分之四就變成姑洗;姑洗再乘以三分之二,三分損其一,就變成蕤賓;蕤賓再乘以三分之四就是大呂,就這樣生生生生生生,十二個律就這樣循環出來了。

  這個就是我剛剛講的,如果這一個是笛子的管,或者是南胡、或者是小提琴的弦,因為這個要用畫圖來表示,沒有辦法用一條長線,這樣子你就把它想成放大版的。就剛剛講的,全部的全長當作空弦的Do,你在它那個二分之一的地方就是高音的Do,在三分之二的地方一定是So,在四分之三的地方就是Fa。這邊另外一個三分之一是高音So,四分之一就是Do。我列舉的這個只是簡單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統統都有,都有一個特定的音。

  這裡頭有沒有拉大提琴的?大提琴的那個泛音會更清楚,泛就是空泛的泛,浮泛的泛,三點水的泛,小提琴也會有那個泛音。你就放輕輕的,然後一拉,它就很清脆的聲音,比它高八度或者是兩個八度,那個就叫做泛音。你回去試看看。

  一條弦上面,你這樣子,底下這樣拉,手這樣滑過去,有很多的泛音,Do、Mi、So、Do、So、Mi、Do,Do、Mi、So、Do、Do、So、Mi、Do。你搭高鐵的時候會聽到Do、Mi、So、Do、Do、So、Mi、Do,Do、Mi、So、Do、Do、So、Mi、Do,那個就是這些泛音。所以人家取這些當作代表性的聲音都是有意義的,它都是最自然的節奏點、振動點,在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八……固定的點的泛音組合起來就是很和諧,非常的和諧。所以這個律呂就是一切音樂樂理的基準,樂理的原始,同時也是中國度量衡的一個基準,最原始的一個國家標準。

  這樣有沒有問題?好,沒關係,你如果一次,第一次聽比較沒有辦法全部吸收,這個檔案你copy回去再仔細的研究。

  這邊我再舉一首詩,就是杜甫有一首詩叫《小至》,小至就是冬至的前一天,也有一個說法就是冬至那一天。所以他講:「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天時」就是四季的變化。「人事」,人事就很忙,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又做農作物的,又做嫁娶的,又做讀書、上班等等這些,這叫天時人事。「日相催」,一天一天在那邊催促著你,今天的事情做不完,明天又有新的事情來。冬天到了,冬至到了,一陽始生。剛才不是講的那個復卦嗎,復卦就是上面五個爻都是陰爻,最底下那一爻是陽爻。「陽」,一陽始生,春天就接著而來了。這個時候,白天就愈來愈短還是愈長,過了冬至以後?就漸漸變長。冬至那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以後,雖然變化很細微,不是那麼明顯,可是作詩嘛,作詩有一點像縮時攝影。縮時攝影聽懂嗎?你把一小時的影片壓縮成一分鐘,那個蘭花就開給你看,雲就飛給你看,人就跑給你看。作詩就是這樣濃縮,所以他把那個「刺繡五紋添弱線」,白天愈來愈長,所以工作的時間也跟著長了,在刺繡的時候,那個五色的絲線,因為時間白天長了,所以我就再增加一點材料,可以多繡一點點面積,這叫做「刺繡五紋添弱線」,弱就是細。重點是這一句,「吹葭六管動飛灰」。「吹葭」,葭就是我剛才講的蘆葦膜燒成的灰,就在冬至這一天被地下的一陽始生那個陽氣震動了,那個蘆葦膜飛起來了。他的「六管」,他也是一種概略的講,就是律呂這六管,他不能講黃鐘,不能講特別其中一個大呂。「六管動飛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解釋這首詩的時候,你說前面那些要不要講?當然要講。不講的話,六管就是背起來就是六個管,那就是考試,考試就是註解翻譯就好了,六個管。六管哪六個管?那叫申論題了,那就填充了,六個都背起來。背起來沒有用,你不了解。所以我們古人的詩,逐字逐句要把它講得清楚何其容易?尤其杜甫的詩,可以說句句都有來歷。你看這個冬至陽生有沒有來歷?你一定要了解一元復始那個復卦。「吹葭六管」,「刺繡五紋添弱線」,你一定要講到晝長夜短的變化。「吹葭六管」,那個六律六呂,這些都是我們中國文化深厚的內涵的背景。底下四句我就不講了,你們自己再進一步去參考,網路上都有一些解釋。

  好,接下來下面四句,我們一起念一遍:「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

  這個都是大自然的現象。我們現在現代人的生活,愈來愈跟大自然脫節,不要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我現在自己有稍微在種ㄧ些植物,我才會慢慢的去觀察、去注意到馬路上那些行道樹種的是什麼,什麼時候開花;到一些公共設施去,就看看人家怎麼樣規畫、種些什麼植物;這個植物從來沒看過,才進一步去了解開的是什麼花,一年四季什麼時候開花,才慢慢去回歸、去關心大自然,關心身邊的一些一草一木。以前這樣開車也好、走在馬路上也好,行道樹、什麼台灣欒樹,什麼滿樹黃花的那個叫什麼?阿勃勒,銅鈴花,是吧?看它一眼就過去了。現在覺得這些樹好可惜呀、好可憐呀!孤芳自賞。那行人也真的是太匆匆,有幾個行人會去留意那些行道樹,路邊的那個一枝野草、一枝野花?所以我們對大自然愈來愈疏離,你違反自然或者進一步去破壞自然,大自然就反撲,大自然就回饋給你土石流,回饋給你就是氣候異常。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這有什麼了不起?颳風下雨很自然,颳風就是風,下雨我就撐雨傘。「露結為霜」,現在搞不好什麼叫霜,恐怕知道的人都不多了。有有有,我家冰箱裡面有霜;霜淇淋店,冰淇淋店有霜。什麼叫霜淇淋、什麼叫冰淇淋,也分不清。我們現在離大自然愈來愈遠,所以身體的毛病就愈來愈多;身體毛病多,連帶著精神疾病也愈來愈多。雲氣升到天空,遇到冷,氣溫冷,就會變成雨滴;露水碰到寒夜,很快就會凝結變成霜。好了,這只是簡單的大意。

  「雲」,這不用講了,但是這個註解,聚而降雨的濕氣叫做雲,那就有點像空氣的流動叫做風,這樣解釋有點多餘對不對?反正我就提供給你,你覺得不需要、太囉嗦了,你就瞄一下就好了。你懂了,雲就是雲,可是當你要解釋給一個完全不懂中文的人的時候,你就必須要這樣解釋了。尤其你如果要把它翻成英文的話,我提供這些資料給你,你就可以很好講。不然你自己憑空想,雲,你要告訴他,中文的雲就是天空上那個會飛的、會飄的,他把小鳥當作雲了怎麼辦?

  好,「騰」就是上升,這個就有需要一點解釋了,騰雲駕霧。有時候一些是文言,比較文言一點,不是白話。

  「致雨」,這個也都是文言,致就是造成、就是引來。我們不是有一個白話詞叫致使,使得你怎樣,致就是造成。致雨就是造成下雨,引來這個雨,從雲當中落下來的水滴。我們都是這樣看著飄的雨,你有沒有去注意到雨有不同的形態?有那個細濛濛的,灰濛濛的,細雨如絲。一年四季,春天夏秋冬,一年四季那個雨的形態都不一樣。春天的雨是什麼形態?春雨,不知道?春雨濛濛,煙霧濛濛,清明時節雨紛紛,夏天劈里啪啦那個午後雷陣雨,有沒有可能發生在春天、冬天?尤其春天,春天會不會有那個午後雷陣雨?現在有了,那是因為氣候異常,老天爺都不曉得怎麼辦了,因為都是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太嚴重了。所以典型的形態,春雨濛濛,細雨。夏雨,夏天的雨就是雷陣雨。午後雷陣雨,就是地形造成的對流,對流層造成的,都是來得急去得也快,山雨欲來風滿樓,烏雲密布,等一下劈里啪啦,而且是很大滴,打在那個屋頂上。你如果是那個,那個叫什麼?鐵皮屋,貨櫃屋、鐵皮屋,那聲音很可觀、很恐怖,劈里啪啦、劈里啪啦。那如果是春雨濛濛會有那個聲音嗎?不會。雨滴很大,以前如果有那個廣場上,你看到雨下去,那個打下去像乒乓球大;如果是春天的雨,不會。秋雨呢?秋天的雨呢?跟春天有一點類似。可是春天的雨是和風細雨,秋天是愁,秋風秋雨愁煞人,是涼;春天是由冷到熱,所以它有一點暖意,秋天是由熱到冷,它是有一點寒意。秋天的雨的形態也是一樣,秋雨也是比較細小的。冬天是雪,因為台灣下雪比較少,冬雪。

  所以光這個雨,從天空要怎麼樣從一滴雨、一滴水,下到天空它會慢慢變小,隨著它的重量。有些是分量很重,來不及被分成二、分成四,它就已經降到地面,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很大的雨滴。那個細雨就是它的量很細微,或者是從高處這樣慢慢飄飄飄飄下來。所以光一個雲騰致雨,它的形態就太多太多種了。如果我們關心自然有興趣,你要欣賞下雨的景致的話,你就可以慢慢去觀察。以前作詩的人他都要觀察,否則你會作出一個,那叫做外行人說的那些破綻語,因為你寫出來的東西是違反自然的。當然,不一定要那麼科學,不一定要那麼合乎事實,但是也不能犯太大的錯誤。

  好,這個「露」水,就是夜間寒冷的時候附著在草木上面的小水滴。這又跟物理現象有關係了,你會發覺,有些物體的表面很容易生露水,有些不太容易。金屬的、光滑面的,你看那個車子停在戶外,到夜晚就結露水了,對不對?木板比較不會,布的也不太會;只要是金屬的、鐵的就很容易。所以漢朝有一些那個叫承露盤,承就是承受的承、承接的承,他用那個鐵盤、銅盤,夜晚氣溫下降結了露水,然後道家有煉仙丹的就用那個露水去煉。詩上面都會有這些記載,你就要了解到他用的那個器材跟大自然的關係。一般附在草木上面的小水滴,如果冬天再冷的時候,那個葉子、樹葉上面就會變成霜,所以我們叫做霜害。有一些植物的葉子禁不起那個霜害,禁不起那個冷,就被霜凍壞了,凍壞以後就枯乾了,台語叫臭火焦。所以那個番薯葉、空心菜葉,常常發覺那個就是有霜。霜對這個植物,有正增強也有負增強。我們講那個增上緣,有逆增上緣、有順增上緣。楓樹碰到霜會變黃,對不對?這個叫做逆增上緣。可是橘子如果沒有霜的話,它不會甜。橘子,橘子如果沒有經過那個霜的話,它不甜。反過來,如果是木瓜,木瓜,像現在這個季節,你會吃到一些比較苦的木瓜,你知道為什麼嗎?你會說品種不一樣,其實不是,就是它下霜,經歷過霜以後,那個木瓜就變苦。這個我以前也都不懂,是教書的時候,有時候去跟那些農村的家長,尤其是山上種水果的那些果農,跟他們聊天,聊天以後才增長這些見聞,才解除了一些疑惑。為什麼木瓜有些吃到甜的、有些吃到很苦?當然品種也有關係,不過跟大自然的一些冷熱氣溫變化有關的,就是這個霜。

  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這個白色的微粒叫做「霜」。這個典故就是從《易經》,「履霜,堅冰至」,「陰始凝也」。從《易經》裡頭講到這個「履霜」,當我們踩到地面上的霜氣,這個霜就是一股寒意,你踩到霜氣,你心裡面就在想,天寒地凍、冰天雪地的日子快到了。台灣在這個亞熱帶,下雪都不容易見到,更何況是結冰,雪要積到一定的厚度才會變成冰。那玉山,台灣的玉山有一些地方可以,如果到了冬天下雪,到了春天有時候還可以看到,看到一些還沒有融化掉的。如果遇到有一些終年、長年不融的那種,像日本那個富士山,終年積雪的,那個冰就很厚了,幾公尺深的冰。當我們踩到那個霜,就可以推測堅冰即將到來,履霜堅冰至,這個時候就是陰氣開始凝結了。履霜堅冰至,我們叫一葉知秋。這個也是察微見著的意思,從小地方就可以估測,估計預測,預測比較大的事情即將要發生了。

  「金生麗水,玉出崑岡。」金子生產於金沙江,這個「麗水」就是金沙江,金沙江又名叫做麗水。有沒有從雲南那邊來的?大陸不是有一個麗江嗎,是不是?金沙江,那裡有幾條江,有瀾滄江、有怒江,有那幾條江。尤其這個金沙江,就是因為產金,那金子很漂亮,所以又叫麗水。「玉出崑岡」,玉石,崑崙山產的玉很有名。

  「金」,這個就不用介紹了,當然是很貴重。「生」就是生產。「麗水」,就是青海那一段的金沙江就叫做麗水。「玉」,我們都知道玉,可是這個玉也有很多不同等級,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各位讀過《說文解字》,這個玉就是石頭當中特別美好的,它有五種德行,其中「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用這個玉的潤澤來做仁的比方、比喻。一個有仁德的人,他待人就是溫潤、溫和,溫而不厲,這就是仁,仁的比方。「崑岡」就是新疆那個崑崙山。崑崙山在我們古代歷史的記載,或者是在武俠小說裡頭都很有名,一些神話傳說都是這裡的源頭。

  「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如果要找它的典故,在《老子》裡頭第九章,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有金有玉,中國人最喜歡就是這兩個東西,拿來做裝飾。黃金很貴,可以保值,那配這個玉。君子無故不撤琴瑟,這個玉戴更是,古代讀書人都要佩個玉。現在人很喜歡戴個玉環,聽說這個玉環,跌倒的時候可以保護你,玉碎人平安,然後戴久了,還可以跟你的身體,愈來愈有光澤。所以很多人喜歡戴玉,有的人連手錶都不想戴了,不想受束縛。

  好,這個是「金生麗水,玉出崑岡」。時間到了,我想我們今天就到這邊先告一個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