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五面,六十五面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這是這一品經裡面的第三段。第一段佛為我們說明這個世間眾生普遍都有貪毒,招來「憂苦萬端」。第二段主要是講瞋恚,勸勉我們應當要和睦相處。這個地方是第三段,第三段勸我們要斷惡修善,要知道事實的真相。六道眾生不可能沒有『愛欲』,如果沒有「愛欲」,他就不會在六道輪迴,換句話說,為什麼有六道輪迴?是愛欲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古人講「愛不重不生娑婆」,生到娑婆世界就是愛欲太重;「念不一不生淨土」,西方淨土的條件是要專一,叫「一心稱念」,要念到一心不亂,這才能往生。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六道裡面決定是『獨生獨死』,誰在支配?我們自己的業力在支配,自己一生造作的善惡業,而業裡面決定不能夠輕忽了念頭。這個念頭,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念念在造業。一念善,果報在三善道;一念惡,果報在三惡道,這個念頭剎那不斷。所以我們講造這個六道生死之業,這一天造多少?何況一年,何況這一生,何況過去生生世世,真的是不得了。這個業力在牽引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去受報,不是其他的力量。即使家親眷屬再恩愛,兩個人的念頭不相同,兩個人造的業不一樣,在六道裡面受的果報也不相同,所以還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你的善業成熟,那就是樂果;惡業成熟了,就是惡報,這是自己承當,自己要受,自作自受,『無有代者』。佛菩薩大慈大悲,沒有辦法代我們受苦。普賢菩薩這個十大願王裡面雖然有代眾生苦,這是講供養裡頭有代眾生苦。這有這個願,實際上代得了嗎?代不了。我有這個願,實際上還是沒有辦法代,這個是一定要知道的,誰都沒有辦法代,決定是自作自受。

  『善惡變化』,就是念頭,這個念頭變化太多了、太快了。『追逐所生』,追什麼?外面的境界。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一會兒念頭善,一會兒念頭惡,善惡交雜,轉變非常快。

  『道路不同』,大分,這是六道,六道每一道裡面又可以分為無數道,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譬如說我們今天到人間來了,這得了個人身,在六道裡是人道,人道不要講他方世界,單講我們這個地球,我們地球上的人,每個人命運不相同,苦樂不一樣,造業也不相同,即使地球上這四十多億人,也分成無數道。

  『會見無期』,這是特別給我們說明我們家親眷屬一轉世就不認識了,縱然遇到也沒有辦法記得過去世的事情,縱然是親人也變成陌生人了,何況這一種機會非常非常的渺茫。人間壽命短,其他的幾道壽命都長,惡道壽命長,天上壽命也長,所以即使再碰頭,生到一道也非常非常的不容易,這個機會很少,這都是事實的狀況。

  下面佛勸我們,『何不於強健時』,修行一定要身體健康強壯,這才行。千萬不要錯了念頭,「我現在還年輕,等我老的時候再來修行」,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年老想修行,體力不夠,譬如說我們打個佛七,佛七是七天七夜不睡覺,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我們這個身體行嗎?一天一夜都支持不住了,哪裡能支持到七天七夜?所以我們看看中國佛教過去這些高僧大德,這個大藏經裡頭有《高僧傳》、有《居士傳》,你們仔細去看看,過去人修行開悟證果都是年輕人,他才能辦得到。六祖大師開悟,五祖傳法給他的時候,他二十四歲,二十四歲就接五祖的衣缽,就是第六代祖,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一定要身體強壯。我們現在身體還沒有衰退的時候應當要努力,「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你還等什麼?不要再等待了,真正要修,現在就要做。再看底下這一段: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

  這一段是講愚痴。什麼是愚痴?是非不清楚,邪正不明白,連善惡、利害都辨別不清,這叫愚痴。把惡的當作善的,善的當作惡的,天天在造作,自以為是修善,其實是在造業,這樣的愚人不少。最要緊的是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是不是佛說的愚痴人,這個非常重要。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真的不知道。『吉凶禍福』,這就是善惡的報應。你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

  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前面是講的自受果報,「吉凶禍福」是自作自受,這一句裡面是講這種繼續不斷的在做,為什麼原因?一定有個緣故,這裡為我們說出來了。『身愚』,這是愚笨。這個『神』就是心思,「神闇」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糊塗,這個事情也是麻煩,邪正辨別不清楚。『轉受餘教』,這個「餘」不是佛法,受其餘的邪教,把邪當作正,把正法當作邪。即使學佛,佛法裡頭有了義,有不了義,將不了義的當作了義,了義的認為不了義,這也是迷惑顛倒,這都是愚痴。

  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你不必看經裡面所說的那些標準,為什麼?那個標準不是我們的標準。真正能幫助我這一生脫離三界往生淨土,那對我講就是了義。再高的佛法,再妙的佛法,再殊勝的佛法,我學它離不開六道輪迴,對我來講統統是不了義。了義、不了義是要以自己根性來做標準,不能以經典教法做標準,要以本身的條件做標準。那個參禪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那禪對他是了義,對我不了義,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學,有沒有用處,能不能達到我理想的目標,這一定要認識清楚,然後才能夠抉擇法門,這一切法門我才有能力去選擇,選擇能夠幫助我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何況往生不退,一生就圓成佛道,這對我自己來講那的確是究竟了義。他不明瞭,不知道選擇,隨著境界轉,『顛倒相續,無常根本』,這就是說他錯修錯做了,根源在此地。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這一段是指的由迷惑而產生嚴重的執著,貪執。『蒙冥抵突』,「蒙冥」就是糊塗,心不開明。「抵突」是什麼?對於正法正教,他不能接受,他抗拒,這個就是「抵突」。『不信經法』,這個兩句不僅僅是說一般世人不相信佛法,實在講是什麼?講已經入佛門的,受了三皈,受了戒律,他相不相信?照樣不相信,對於究竟了義的法門抗拒。尤其我們常常聽到、見到,自讚毀他,對於自己所修的法門讚歎,不是自己所修的法門就毀謗,這大錯特錯,不知道所有一切法門全是佛說的。我今天修淨土,我要排斥禪、排斥密,去毀謗他們,毀謗三寶。禪跟密是佛說的,你是謗佛;禪密教學的經典,那是法寶,你謗法;自古以來一直到今天,依照那個法門修學成就的人很多,你謗僧。自己修得再好,如果犯了毀謗三寶的罪業,還是不能往生。你如果要問為什麼不能往生?老實告訴你,心不清淨。心裡有我無人,心不清淨,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這一句佛號念得再好也不行,那就是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念得不相應。

  所以真正佛弟子修學的態度要學《華嚴經》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學的法門不相同,五十三個人學的是五十三個不同的法門,人家什麼態度?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個就對了,讚歎三寶。禪,上上根人所修的,人家問的時候,你為什麼不修禪?禪那麼好,為什麼不修?我不是上上根人,我學那個不能開悟,不能了生死。淨土這個法門三根普被,我這個下下根也能得度。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就對了。所以「不信經法」,實在講那些人都免不了貢高我慢。

  『心無遠慮』,眼光太近了,沒有遠大的眼光,遠大的眼光是什麼?要看怎樣出六道,怎樣超越輪迴,這個眼光就遠了,那就對了,念念希望真正超越六道輪迴。再來這個世間,那我得乘願再來,我不是業力來的,我願力來的,那來去自在;我今天是業力來的,來去都不自在,不來也得要來,想去,你也去不了,這不自在。

  我們曉得生到西方世界縱然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要想再回來度化眾生,也不難,再回來度眾生是菩薩化身,沒有隔陰之迷,這個多自在,六道裡面可以隨意往來。你有這個眼光就對了,沒有這個眼光,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只看到眼前,不知道來生。

  『各欲快意』,迷戀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盡情去享受,享受就是造業,這哪裡叫享受!分明是在造惡業。『迷於瞋恚,貪於財色』,世間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貪著在這些上面。『終不休止』,沒有知足的時候,貪而無厭。佛眼睛裡面看在,『哀哉可傷』,真正可憐。他今天得到這些享受是前世修的福報,現在盡情在享受,享受當中不斷的又繼續再造業,福享完了,惡業現前,這就要接受惡報。這個人眼光實實在在太短了,連一個普通我們中國人常講有學問、有德行的人都不如。

  我們中國古人還常常為兒孫著想,為後世著想,他要積功累德,他這個家能夠興旺好幾代不衰,那都要積德,要斷惡修善才能辦得到。我們現在看看這個社會,無論中國、外國,實在講那個富貴榮華自己一生都保不住,晚年就沒有了,就受罪了,這個在古人講這是「德至薄也」。在享福的時候,福報現前的時候,不知道繼續修福,不知道好好的來培福,享盡了,這個惡業立刻就現前,實在是非常非常可怕。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這是講早年沒有聞到佛法的時候,沒有遇到聖教之前,這是可以原諒的。人如果不能接受聖賢教訓,實在講跟禽獸有什麼差別?人是動物之一,沒有什麼差別。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是能夠接受聖賢的教學教訓,能夠接受歷史的教訓,知道斷惡修善,這就是他跟一般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在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聖人教誨之前,這是可以原諒的,『殊無怪也』。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這幾句是教我們觀察我們周圍的環境,每一天都有生的、都有死的、都有病的。像我們在釋迦牟尼佛傳記裡面看到的,佛到外面去遊覽,看到生老病死,他就覺悟了。我們有沒有留意這一樁事情?有沒有感觸?這就很重要了。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沒有出家之前還在上班,我每天看報紙,公家報紙天天都有,我看的跟人家不一樣,人家看新聞、看報紙內容,我天天看訃文,看今天死了這麼多,明天一看又死了這麼多,慢慢就輪到自己,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我看這些東西,警覺性很高。看到別人死,想到自己慢慢就接近了;看到別人病、看到別人老,我統統要受,你對於這個人生自然就淡薄了,與道就慢慢接近了。這是指他不知道觀察周邊的這些環境。

  『善惡之道,都不之信』,你跟他講這個,他不相信,他認為這個人生很快樂,盡情享受,能享受幾天?我們現在年歲愈大,感觸就愈深。年輕在一起的同事、朋友、同學差不多三分之二都不在了,都走了,剩下的幾個人都衰老了,體力都衰退了,依然不覺悟,實在是可憐。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

  『相』是互相。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為什麼『哭泣』?

  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

  這個文不難懂。我們一般人看起來,這是人之常情,生離死別誰能夠避免?沒有法子避免,沒有法子避免就隨它去,這就是一般人。佛菩薩跟我們想法就不一樣,為什麼不能避免?這些事情怎麼產生的?把它那個產生的根源找出來,找出來之後把它消除,這事情不就避免了!佛菩薩對於這些事情看法跟我們不一樣。所以底下說了:

  不能深思熟計。】

  對於眼前這些狀況沒有深入一層的去探討。所以佛經所說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把這些問題,實在講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見所聞的,追根究柢,要把它的源頭找出來,這個就是佛法,現在人叫它作佛學。要把事實真相徹底搞明白,然後解決之道自然就現前了,你就有辦法、有能力解決了。

  專精行道。】

  這是應當的。

  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你要不能把握著這個健康的身體,不能把握著大好的時光,以後後悔莫及。『年壽旋盡』,「旋」是非常快,年歲大的人那個感覺跟年輕人不相同,這個一年一年過得太快了。

  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惑』是迷惑,對於正道、大道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太少了。

  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

  『妄』是妄想,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這才無端生事。

  違逆天地。】

  這個『天地』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天地鬼神,天地鬼神都是好生好德,殺生不是他們願意見到的,諸位要細細念《地藏經》就知道了,連這個餓鬼道、地獄道裡頭這些鬼王都不希望看到眾生殺生作惡,都不願意見到,所以這是違逆天地鬼神。另外一個意思,這個「天地」代表天然自性,就是本性,或者是我們中國人習俗講的良心,天理良心;違背了自性,違背了天良。

  恣意罪極。】

  任意的在造作罪惡,這樣下去必然是減少了他的壽命了,折福折壽。

  頓奪其壽。】

  這個『奪』不是鬼神奪,鬼神沒有權利來奪。鬼神既沒有權利奪,也沒有權利給你,予、奪都不是鬼神的事情。是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在造作的。我們的善福是自己修、自己造的,我們的壽命也是自己造的,也是自己修的。一念善,壽命會延長,福報會增長;一念惡,這個凶災的機會就多了,壽命就短促了,都是一念善惡在那裡變化。鬼神不過是掌理其事而已,好像我們這個世間法官、警察,他是來執法的人,你不犯罪,他不敢動你,他要懲罰你,他本身犯罪了,你在這社會上沒有貢獻,他也不可以獎勵你,是一個道理。這個天地鬼神執法的就像我們這裡法官、刑警一樣,他沒有權利予奪。

  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所以六道輪迴是自己感應而去的,不是有什麼人主宰,那就不對了,那就錯了。閻羅王有沒有?有,確實有,他也做不了主,沒有予奪之權。一切造作,自作自受。你什麼樣的心態,自自然然與那一道感應,就像夫子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喜歡造作惡業的,他跟那一類的人自然就相聚;喜歡修善的,他跟善人一定聚在一起,善人跟惡人不會在一塊的,六道十法界就是這樣形成的。你明白這個道理了,生天不必要信上帝,信上帝才生天,不信就不能生天,這個講不通的。天人好善,你也好善,志同道合,自然他就聚在一起去了,不是信不信的問題。天人修十善業,好善好德,這樣去的。餓鬼慳貪,慳貪心重的人自然就變餓鬼,他跟那一道志同道合,他自然去了。瞋恚墮地獄,地獄的人沒有一個不瞋恚,是這麼一個原因。念阿彌陀佛呢?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就這麼回事情,沒有人作主宰。所以這是作惡要墮惡道,這個麻煩就大了,惡道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來。

  若曹當熟思計。】

  這個『若曹』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你們大家,就是這個意思。因為這個經是漢朝時候翻譯的,漢朝一般口語裡面「若曹」就是指現在講的大家。應當要認真,要熟慮,要計畫計畫、衡量衡量。

  遠離眾惡。】

  真正多想想、多思考、多衡量,這個才曉得我們應當要斷惡,應當要修善,惡道太可怕了。

  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勸我們修善。『勤』是勤奮,就是精進的意思。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這個『愛欲榮華』是愚人才貪著,這個東西好比什麼?好比現在這些嗎啡一樣,這刺激東西,那個樂是非常非常短暫,付出的這個代價太重太重了,不值得,一定要覺悟。這個世間毒品害你是害一生,貪著五欲六塵害你是生生世世,這個不得了。

  當勤精進。生安樂國。】

  『安樂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應當要認真勤奮精進求生淨土。

  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你只要是真的能相信,能接受,能發願,決心取淨土,這個就是你真正智慧的抉擇。你如果不是真智慧、明瞭通達,你怎麼會選擇這個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唯獨這個法門一生決定超越六道輪迴,決定成就無上菩提,換句話說,對我們這種根性真的是究竟了義。何況我們在大乘經典裡面看到,文殊、普賢、彌勒這些諸大菩薩,沒有一個不求生淨土,上上根人,他們為什麼要求生淨土?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去反省。唯有這個法門能度五逆十惡的眾生,也能下下品往生,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有法門裡頭,唯獨這個法門殊勝,所以諸佛讚歎。這就是『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只要選擇依照這個法門修,這兩句你統統都有了,你都具足了。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在修學過程當中,如果你認識不堅定,願力不懇切,在修行過程當中免不了要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人事上的障礙、環境上的障礙在所不免。信心稍微一動搖了,這一生的修學就不能成就了,縱然來生來世或者有緣再遇到這個法門繼續修,你往生西方世界已經在別人後面了,人家先去了。雖『後』也不壞,那究竟「後」多久?很難講,可能要幾千年,幾萬年,可能是無量劫以後,這個事情真的要多想想。這個「後」不可能是來生來世,佛在經上常常警惕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個機會真的不容易,開經偈裡面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下一次再碰到,可能是百千萬劫之後了,所以這個一落後就落到很後很後,可能我們同學已經早就成佛了,你還在作凡夫,還在六道輪迴。所以能夠把這個事實真相想通、想明白了,我們的決心才真正下得下去,才不會被境界誘惑,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這就對了。再看底下一品:

  心得開明。】

  這一品經裡頭主要是彌勒菩薩給我們做一個榜樣。我們聽佛講感觸不深,彌勒畢竟是等覺菩薩,他聽佛一講,他真的明瞭通達,這給我們做一個好榜樣。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

  首先是讚歎佛所說的。彌勒菩薩這一句話就是指前面這一品經。他聽了以後,雖然給佛說,也就是給我們大家講。世尊的教誨,『教』是教誨,『戒』是禁戒,經文裡面許許多多教我們深思熟慮,決定不能做,做了果報在三途。『甚深』是講的理,『甚善』是講的法、是講的事,教給我們的方法非常的妥善,理論「甚深」。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這個『皆』是上從等覺菩薩,下至惡道眾生,有緣聽到佛講經說法,都得到佛的恩惠,依照佛所教的方法去做,都能夠脫離苦海,都能往生,這佛的恩德就太大太大了。我們現在雖然生在佛的末法時期,佛不在世了,佛的經典還流傳在世間,我們能夠讀到經典就如同佛當面給我們說法沒有兩樣。我們聽懂了、聽明白了,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也必定能得到佛當時講經那些會眾所得的利益,我們一定也能得到。

  佛為法王。尊超群聖。】

  這個『群聖』是指菩薩,菩薩我們通常稱「三賢十聖」。這個「群聖」就是指「十聖」,大菩薩,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叫聖人,佛是超越了他們。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

  這兩句是形容佛以智慧、慈悲加持一切眾生。智慧、慈悲如何加持?講經說法,流傳經典,這就是佛的智慧與慈悲。

  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佛是人天導師。

  今得值佛。】

  這是很有福報,生到這個世間能夠遇到佛,這個相當不容易,這是大福德。

  復聞無量壽聲。】

  遇到佛是很大福報。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無量壽經》雖然多次宣講,也不是很容易就遇到的。彌勒菩薩歡喜,他聽到《無量壽經》。李老師旁邊小註,遇佛這是難,這第一個難。遇到《無量壽經》,這是第二個難,很不容易遇到這一部經典。遇到佛不遇到「無量壽」這個法門還是不容易出三界。換句話說,你遇到佛,來生絕不墮三惡道,這個利益是一定得到,會生人天兩道,這個一定得到,出離三界很難。但是聽到這一個法門呢?就決定出離三界,決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很不容易遇到的。兩難在彌勒菩薩都遇到了,對他講都不難了。

  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這真是無量的歡喜,聽佛講經說法,心開意解。這個『開』就是開悟,『明』就是明瞭,我們中國俗話講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我們今天這個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是真的,但是這個大徹大悟不是禪宗的明心見性之悟,實在講我們這個大徹大悟比禪宗明心見性,說老實話,有過之而無不及。怎麼說呢?禪宗大徹大悟之後要不往生,他修行還得修無量劫才能成佛,不容易。我們這個沒明心見性,我們覺悟了這一個法門是第一法門,我這一生念佛往生不退就成佛,比禪宗明心見性的人成佛還要快,還要圓滿,所以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徹悟就是真正認識了這個法門,肯定這個法門,堅決修學這個法門,這就是你真正開悟,真正明瞭了。這個幾句是彌勒菩薩聽到佛前面一番開示之後,他的心得報告。下面是:

  佛告彌勒。】

  這是世尊叫著彌勒菩薩的名字,告訴他。叫他的名字提醒他下面有重要的開示,要仔細的去聽。

  敬於佛者。是為大善。】

  這個世間第一善是什麼?是敬佛,為什麼說敬佛是第一『大善』?佛是老師,你能夠敬老師,你就會聽老師的教導,老師教給你的利益,你全得到了,這個是「大善」。對老師不敬,老師講的東西就不會留意,也不會認真去學習,換句話說,你就得不到利益。所以不是佛要我們去敬他,這個要明瞭,是自己得佛教誨的真實利益。

  我們這個世間講師道,師道是尊師重道。你對老師不尊敬,老師就不會認真教你,這個不是老師有什麼條件的,不是的;老師再認真也沒用處,為什麼?你不接受,你不肯去照做,絕對不是老師有私心、有偏心,你這樣想法完全錯了。老師教學生,希望那個學生能夠把所教的東西,他都明瞭,都能做到,他要的是這樣的學生。所以對老師的尊敬絕對不是在表面,表面那個一看就知道了,那個不是真的,見老師恭恭敬敬,磕頭頂禮,一舉一動唯唯諾諾的,轉身之後了,老師講的完全不能照做,陽奉陰違,這個老師也很清楚,對這個學生不教。縱然學生有些小節,小的禮節不注重,很隨便,但是老師所講的東西他能聽懂,他真能照做,這個學生老師就非常愛護,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好的學生能夠對老師尊敬,他一定能夠依教奉行,這是大善。這一句話是讚歎彌勒菩薩的,彌勒菩薩敬佛,尊敬老師,所以稱他「大善」。

  實當念佛。】

  『實』是真實。佛要傳法給你,最真實的法是什麼?『念佛』,沒有其他的,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一句「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大總持法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要能體會到。

  截斷狐疑。】

  這是佛在這裡勸告我們,我們要想把這一句佛號念好,在這一句佛號裡決定成功,首先對於這個決定不懷疑,真信不懷疑。狐狸疑心很重,用牠來做個比喻,凡是好疑之人就叫他做『狐疑』。

  拔諸愛欲。】

  這個『愛欲』是業障,是障礙。業障有沒有消除不要問人,問自己,你對於「財色名食睡」這個貪愛是不是淡了一些?淡了一些,你的業障就消一些了。如果對於這一些貪愛,我雖然學佛很用功,一點也沒淡,換句話說,你用的那些功夫,業障沒消除。業障不消除,到臨命終時想往生,這個業障在作祟,業障在刁難,來阻礙,你就去不了。所以你真正要想成就,要把它斷掉,拔除「諸愛欲」,這個要知道。內心要清淨,心地清淨。

  杜眾惡源。】

  一切諸惡的根源就是「貪瞋痴慢疑」,這個六種根本煩惱,還有個「惡見」,錯誤的見解,這個是惡源,要把它堵住,不讓它起作用。那麼我們要問了,用什麼方法「拔除愛欲」,用什麼方法「杜絕惡源」?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妙法。深信切願,念念求生淨土,這一句佛號是決定不放鬆,這個自自然然它就輕了,就減輕了,由減輕,慢慢就不起作用了,雖然不能說完全斷掉,只要它不起作用就行了,帶業往生,這一句佛號就得力了。所以佛號得力就是能把「貪瞋痴慢」伏住,降伏住了。《金剛經》裡面講的「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心就是妄想、雜念,用什麼方法來降伏它?就是克制它,《金剛經》用的這些方法,我們都用不上,所以這個法門比《金剛經》殊勝,不必說那麼多,一句阿彌陀佛就降伏了。

  一部《金剛經》,釋迦牟尼佛答須菩提兩個問題,他問的一個是「云何降伏其心?」,第二個問題是「應云何住?」,我們的心要住在哪裡?《金剛經》上就講這兩個問題。用我們這個答覆很簡單,「云何降伏其心?」「阿彌陀佛」,「應云何住?」「阿彌陀佛」,就解決了,哪有那麼麻煩!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就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個就對了。

  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菩薩發心在六道裡面普度眾生,要有這個本事,我度眾生,接觸大眾,我自己的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上。一句佛號功夫得力,妄想、分別、執著都不生,這個時候就可以『遊步三界』了,在六道輪迴裡面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自己沒有妨礙,不受影響了。以這個甚深無上的法門幫助大眾,勸導大眾一同修學,往生不退成佛。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這是教我們要明瞭這一個事實的真相,六道裡面的情況,佛在此地語言不多,確實說盡了。不但是我們這一個世界,『十方人民』,十方諸佛世界裡面的六道眾生大致都相同,都是這個樣子。『永劫以來』,『輾轉』就是輪迴,六道裡頭,五趣就是六道,在輪迴,捨身受身,苦不堪言。所以佛在大經上形容叫「生死疲勞」,他不能休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能休息。『憂苦不絕』,底下講生老病死,樣樣都苦。這些實際狀況,佛在經典裡面說得很透徹,也形容得非常好。真正看穿了,看明白了,才曉得六道裡面沒有可樂之事,三界統苦。

  我們這個欲界裡面,所謂是「苦苦、壞苦、行苦」是全有,統統具足。能有定功生到四禪天,叫色界了,色界裡頭,欲伏住了,就是「財色名食睡」這個沒有了,因此他沒有苦苦,雖沒有苦苦,他有壞苦,他壽命到了還要墮落,還要輪迴,他那個安定不能夠再繼續了,這就壞掉了。到無色界,無色界連身體都沒有,我們今天所講靈界,所以只有靈魂沒有身體,佛家不叫靈魂,叫「神識」,沒有色身。沒有色身就沒有壞苦,但是他有行苦,「行」是什麼意思?不能永遠保持,就是他的受用有一定的期限。三界裡面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就是第二十八層天,這是無色界的,他的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實際上是他的定力,到八萬大劫之後,他的心會動,這個心一動就又落下來了,就墮落下來了,他不能永遠保持不動,這叫行苦,他有盡的時候。這叫三界統苦,沒有可樂的。

  宜自決斷。】

  應當自己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要下決心,要有果斷。

  洗除心垢。】

  『垢』是心裡面的污染,實在就是講的妄想、執著。

  言行忠信。表裏相應。】

  這個是開始修行基本的態度。世間善法,我們中國古人講斷惡修善,修善從哪裡修起?從不妄語開始。孔老夫子講「人無信不立」,人沒有信用,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我們中國古時候社會,「信」是列在第一位,今天美國也是信用列在第一。一定要忠信,表裡一如。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

  真正發心斷惡修善。前面我們讀過,真實的大善就是念佛,自己念佛,勸人念佛。自己念佛,自度,勸人念佛是度他。『至心求願』,這個「至」是真心,求生淨土,乘願再來,這個是真實的大願。『積累善本』,一心稱念,自行化他,這個就是「善本」。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這一點是要真正覺悟,我們一生努力,一生認真去幹,時間很短,就幾十年光陰而已,這個值得。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這是講你在這裡拼命苦幹個幾十年,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做生意的人常講一本萬利,這不止,這個利益好處簡直數不清的。所以真正明白人,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他才肯幹,他曉得這才叫真實的利益,這個一點不假。你要不在這上努力精進,任何法門,世間任何快樂,都不是究竟的,那都是什麼?那都是將來的苦本。所以世間人迷惑顛倒,把苦當作樂,把短暫看作永恆,這叫大錯特錯。所以讀到這些經文,看到佛是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怎麼能不動心?怎麼忍心不接受?末後又勸我們:

  宜各精進。】

  各人都應該要精進努力。

  求心所願。】

  我們今天心裡面唯一的願望就是往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求心所願』。

  無得疑悔。】

  對於這一樁事情、這一個選擇、這一個修學方法,決定不懷疑,決定不後悔,縱然有無量無邊法門擺在我面前,我只選擇這一個法門,堅持這個法門決定不改。人家說其他的法門再好,我也不後悔,我也不懷疑,一門深入。你有疑,你有悔:

  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

  這是講什麼?對這個法門疑悔必定造成自己的障礙。如果有疑悔,改變了方向,再去學其他法門了,那個誤事就大了,為什麼?你決定不能超越輪迴,不能脫離六道,為什麼?超越六道輪迴要斷見思煩惱。你想想,你或者是參禪,或者是學密,或者是學教,或者是持戒,這個見思煩惱你能斷得了嗎?定功再深,這一盤腿一面壁可以坐一個月、坐三個月,這定功很深了,濟不濟事?不濟事,他來生生色界天而已,他的去處在色界天,出不了輪迴,為什麼出不了輪迴?見思煩惱沒斷。他在定功、定力的時候,他是把見思煩惱伏住,沒有斷,三界出不去。所以講到能超越三界,只有念佛往生淨土這一個法門,真是獨一無二。其他法門要成就還是迴向求生淨土,不管修學哪個法門,要不迴向求生淨土,還是無濟於事。所以禪到最後也念佛求往生。密宗也是念咒的時候,念到心地清淨,迴向求往生。才知道真正究竟了義唯此一門。

  如果帶著懷疑,還繼續不斷的去念,存個什麼心呢?試試看,能往生更好了,不能往生就算了,反正也拼這一生去搞這個法門去了,能不能生?能生,生『邊地』。西方極樂世界有「邊地」,「邊地疑城」,有一點小障礙。生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也是七寶池,『七寶城中』有五百歲受諸苦厄,就是你到那個地方要耽擱五百年。五百年耽誤什麼?不能到西方世界就見佛,也沒有機會聽佛講經說法,西方世界諸上善人你也見不到,他的苦就這些。底下有一品經專門要給我們說這個邊地疑城的狀況,他們究竟是什麼障礙會生到這裡去。

  實在講生到邊地疑城還是值得恭喜,為什麼?最多耽誤五百年,五百年算什麼?那邊壽命無量壽,五百年算什麼!不算什麼。所以生到邊地疑城也是大喜事,總算是出離三界了,也是一生決定成佛,就是去的時候這麼一點小小的耽擱。

  假如你對這個不疑不悔,那麼你就入了品位,最低的也是下品下生,是入品。這就好比學校的時候,這個不疑不悔的到學校念書,正式學生一年級,上學了,這個邊地疑城是先修班,還沒有正式插進去這個學校,還沒有直接,是在那裡做預科的學生,不能算是正科的學生。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彌勒實在也是代表我們的,真正對於佛這樣明瞭、這樣清楚的教誨,懂了、體會到了,當然發心『專精修學』,依教奉行,不疑不悔,這個就對了。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