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諸位長輩、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們昨天講到是「算盡則死」。這個「算盡」,就是我們造作身口意三業,而減損我們的福報、壽命。而俗話又講到,「祿盡人亡」,所以這個福報花完之後,人的命就沒有了。很可能他本來可以活八十歲,但是他太揮霍自己的福報,六十歲的時候,福報花完了,那他二十年的壽命就沒了。我們從「祿盡人亡」當中,要體會到,要珍惜福分,要惜福。

民國初年,印光大師,三百年來第一高僧。大家假如有看弘一大師的影片,弘一大師曾經跟過印光大師幾天的學習,弘一大師說,對他一生的修學,幫助非常的大,其中就強調這個惜福。印光大師吃完飯,一定再倒點清水,把碗涮乾淨,不忍心浪費一點東西。所以真正修行之人,連一張紙、一粒米都不願意糟蹋。這個給我們的啟示就非常大了。

我們念佛之人,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那「普賢大士之德」開頭就是「禮敬諸佛」,對人要禮敬,對一切事物,對這些糧食、物品都要禮敬,不可糟蹋。

而「算盡則死」,我們看到這個「死」字,世間人是很害怕死。那問題來了,害怕有沒有用?大家有沒有看過哪個人不會死的?在千萬年的人類歷史當中,還沒看過哪一個人不死的。事實上,以佛家來講,「死」並不可怕。「死」就像換衣服。衣服壞了,能補當然要補;身體壞了,能看病當然要看。但是,到沒有辦法治療的時候,就像衣服破到沒有辦法再補了,那它當然要換。那要換的話,那得要換更好的。

人這個身體,其實外面只是個臭皮囊而已,那要換,要有智慧啊,要愈換愈好,換成佛菩薩的身相。就像我們念《無量壽經》,「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花化生。現在這個是胎生,這個身體其實是九孔常出不淨之物。哪九孔大家知不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七孔了,還有排泄的兩孔,就是九孔了。每天都出骯髒的東西。所以《無量壽經》說,「惡臭不淨,無可樂者。」但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去換更好的蓮花化生,貪著這個身體。一貪著了,就造業啊。諸苦皆由貪欲得,貪心了,想要去獲得了、奪取了,那瞋恚起來了,殺盜淫都起來了。「諸苦盡從貪欲得,不知貪欲起於何」,貪欲從哪裡來的?「因忘自性彌陀佛」,忘了自己的本性本善,無名煩惱起來了,隨順習氣了,「異念紛馳總是魔」,念頭常生貪瞋痴慢,這些意念就造殺盜淫妄這些惡行了。

所以客觀來講,人這個身體做一個比喻,就是有一個花瓶,裡面裝了大便。美不美?很美啊,很多人一天照鏡子照好幾次。他只照到花瓶,沒看到裡面都是污穢之物。「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的依報就是自己的心,不善了,感來這個污穢之身。所以老子說了,「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這個身體其實是累贅。

好,所以我們假如對身體不貪著,知道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之後去哪裡?佛家講,「死生事大」,死之後到哪裡生,是這一生最大的事情。因為人生最多一百年的光景,在整個宇宙的長河當中,那是一瞬間而已。但一瞬間之後,去哪裡?那個對每一個人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我們常說,死後萬劫不復,那就麻煩了,沉淪到三惡道去,就無有出期了。

佛陀常常做比喻,讓我們體會人身難得,要珍惜這個身體,借假修真。因為人在六道輪迴裡面,天道,樂多苦少,「富貴修道難」,所以天界的人享福。往往都是到了要這些五衰相現前,他才緊張。而三惡道苦太多了,基本上都是苦,都去受報,所以這麼痛苦,你叫他修行也很難。而人間苦多樂少,比較容易回頭、修行。一般,佛菩薩都在人間示現。那我們昨天也提到,三惡道是老家,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一下的。所以這個人身難得,要珍惜這數十寒暑,好好修行,為來生這個大事做準備。

佛講到,人得人身,就好像一隻盲龜,牠已經瞎了眼睛了,牠五百年才從大海當中,把頭伸出來吸一口氣,然後又下去了,五百年後,才又出來吸一口氣。而這個大海上,剛好有一塊浮木,這一塊浮木上面有一個洞,那個洞的大小,剛好是這一隻盲龜的頭伸出來,牠的頭的那個大小。所以得人身的機率,就是一隻盲龜五百年才探一次頭出來,而且這個浮木是在大海上飄,突然有一次這個盲龜探頭出來,剛好頭就伸進了那個洞。請問大家機率是多少?大家現在得人身沒這個感覺,沒這個感覺就很難珍惜。

所以人明理重要,明理了才放得下,就不去追逐這一些完全帶不走的東西了,「唯有業隨身」啊。借這個人身,成就道業,不然再失人身,下次再得人身就不知道多久了。

佛陀又做了一個比喻,從地上抓起一把土,然後把它放掉。問弟子:我這個爪上留的土多,還是大地土多?學生馬上講了,當然是大地的土多,那爪上的土才幾顆灰塵而已。佛說道,失人身,如大地的土;得人身,如爪上的土。

從這幾個比喻就知道,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人有時候要善於去體會。我們學習不善用心,聽到佛經,習慣上就是知識。可能這十幾年讀書都習慣了,任何東西就是背起來,考試用,把它寫標準答案而已。到底這些經文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感悟?悟不了。所以很難受益就在這裡了。真的會用心,他就會觀察,善於去體會。

我們說三惡道,鬼道跟地獄道,一般人沒有機緣也看不到,但畜生道就擺在我們面前,都是含靈,牠只是身體換得更不好而已,跟我們有什麼差別?都有靈知。而畜生道的總數是人類的幾倍?我們不要說畜生道了,全世界的螞蟻請問有多少?有沒有比人多?那不知比人多多少啊。那昆蟲呢?大家有機會到山上去,尤其晚上,點一盞燈,一堆昆蟲、飛蛾就這樣撲過來,你看那數量有多少?

有機會大家到原始森林去看看,我去過。曾經有一段時間,還沒研究佛法,跑去研究昆蟲去了。記了一大堆名字,樹啊、昆蟲都記。所以人沒有讀經,不知道孰輕孰重。背了一大堆,跟自己生死大事沒啥關係。「世人共爭不急之務」。

所以能聞佛法,「百千萬劫難遭遇」,要珍惜呀。從畜生道我們就看到,不知道是人類的多少倍,得人身的機率那是太小太小了,要警覺啊。

所以歷代的不管是儒道釋,道家、佛家的這些大德,都非常悲切的勸我們,要加緊用功修行。「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不然失了人身,沒有成就,叫天天不靈,叫地地就不應了。

所以在《太上感應篇彙編》當中,舉了幾位高僧大德勸我們的開示。就講到,在姑蘇師子林,有一位天如禪師,是中峰禪師的弟子,中峰禪師我們就比較熟了。強調佛祖出世最重要的,就是為了我們這些人能夠了脫生死。因為不明理,不知生所從來,死要從哪裡去。

其實人來幹什麼的?酬業而來。過去生造了很多業,這一生隨業力來受報。善緣有善報,惡緣有惡報,但還是惡報比較多。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被生死給籠罩住了,誰也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個問題。

所以不要說古代有哪一些人都被這個「死」給迷惑了,死魔很厲害,人死了之後就搞不清楚很多事情了,前世的修行也都忘了。對修行來講,死魔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而我們看到,我們這一二十年的過程,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死了多少了。那諸位同仁,我們的親朋好友要死之前清不清楚?一般在這個時代都迷迷糊糊。迷迷糊糊會到哪裡去?就很危險了。

而且,不只看到身邊的人死了,就以我們自己來講,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從朝至暮這麼愛惜它,給它好吃的、好穿的,但是請問,它留得住嗎?我有時候想到初中的事情,那時候才十五六歲,現在我居然快四十歲了,你看那有多快,皺紋都愈來愈多了,你說這個身體留得住嗎?要有警覺性啊。它愈來愈多病了,都壞了、老了,這個我們要觀察得到。

等真正臨終了,手忙腳亂,不知道要去哪裡,恐懼了,那個跟落湯的螃蟹有什麼兩樣?驚慌失措。平常的英雄豪傑,到死前,還有那個氣概嗎?而且死了之後,這個身體很快速的腐爛,臭味燻天,連最至親的骨肉也不敢看,平生恩愛情義,還在嗎?所以這些祖師們說道,人一口氣不來,這個身體就跟大地的灰土沒有什麼兩樣了。而且前途茫茫,到底要去哪裡?只是把這個身體給燒了,而且,神識還要隨業受報。而平生所作所為,「無不是業」,有業就有報。

所以說實在的,我們這一生死後去哪裡,最重要要問自己。貪心重,生餓鬼;瞋恨心,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所以現在人貪瞋痴特別嚴重,絕大部分的人死後都是墮三惡道。所以愈苦難的地方,佛菩薩示現愈多,因為太可憐了,要趕緊把他們拉出來。所以我們要非常珍惜聽經聞法,珍惜接觸師父這樣的高僧大德的機緣啊。

所以一個神識墮在地獄,墮在畜生、餓鬼,這樣輪迴受無量苦。師父也講到,阿羅漢想到當初六道輪迴在地獄的時候,都會流血汗。想到以前那個地獄苦,恐懼到流血汗。

所以瑩珂法師,他就是明白果報的厲害。他自己是出家人又犯戒,他知道他要墮地獄,發勇猛心,這叫畏心,恐懼,敬畏的心。然後就問說,有什麼方法可以成就,不要墮地獄。人家跟他說念佛。他很精進,念了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所以這一句佛號不可思議,要墮地獄的人,精進念三天佛,都感得佛的威神、佛的願力來接引。

所以我們昨天講到,「念佛方能消宿業」,要趕緊消業障。業障消除,心淨佛土淨,趕緊把這個功課辦好。而受報,它是有原因的,業根在哪裡?業因在哪?一念迷惑了,起貪瞋痴了。所以「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往生就是懺悔的人,就是積功累德的人。

而且,我們無明的這些煩惱,遇到這些五欲六塵的境緣,就被它拉走了,因為沒有定慧,就隨波逐流,顛倒妄想,無業不造了。所以這個是生死的根本。為什麼修行一直強調「息滅貪瞋痴」?這是根本的業根,業力的根源所在。所以想到這生死事大,鐵漢,很強壯的人也很無奈,他也沒辦法。所以佛祖才廣運慈悲,悲憫我們在六道輪轉的苦難。《無量壽經》這一段就是這個味道,「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興大悲,憫有情,演慈辯,授法眼」,讓我們懂得判斷人生的真相。所以教我們學道,然後找回本來面目,回歸本性。

所以我們一定要趁著眼睛明亮、身體矯捷強健的時候,趕緊用功,能做個清淨解脫的人。「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佛要趕緊念,經要趕緊讀,趕緊聽經,明理,該放下的趕緊放下,「做個清涼漢」。所以臨命終的時候,就自在,得大受用,去來自由。

《無量壽經》說的,「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對佛的教誨不懷疑,「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就是貪瞋痴這些愛欲拔掉,「杜眾惡源」,把貪瞋痴慢疑這些根本煩惱拔掉。造惡的根源,就是意業。那再習氣放下,不會被境轉了,提起的都是六度十願、真誠慈悲了,「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把當生成佛的道理,把斷惡修善、轉迷為悟的道理,告訴有緣的人。把當生成佛的道理告訴他人,這叫「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勸人成佛的方法。

所以諸位同仁,什麼時候加入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俱樂部?不是往生才加入,現在都放下了,心同阿彌陀佛,願同阿彌陀佛,解同阿彌陀佛,行同阿彌陀佛,就是實質上加入俱樂部了,所以說「佛說此人真善友」。所以一個人能強健時候修善,清淨解脫,生死自在,這叫大丈夫,這叫大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能對治習氣,不做習氣的奴隸是大英雄。

另外一篇,是我們熟悉的蓮池大師給我們的叮嚀,勸我們要提起對死的警覺性,趕緊修行。說,「君不見東家婦」,東邊那個婦女,看起來壯得像頭虎,因為懷孕,「腹孕常將年月數」,懷胎十月算算算,終於要生產了。昨天晚上還靠在自己家的門前,今天就已經命歸黃土,難產。這在古代很多。「又不見西家子」,西邊的人家那個兒子,「猛如龍」,年輕人很壯,「黃昏飽飯睡正濃」,黃昏剛吃完飯,吃得很飽就去睡覺了。「遊魂一去不復返」,就沒睡醒了,「五更命已屬閻翁」,閻羅王,他命已經歸閻羅王管。

目前的人,尚且如此,「遠地他方」,死去的人又有多少呢?而且我們細細的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去了解一下,這幾年已經又去了多少人了?觀察這些現象,真是死生無常,才相信紫陽山人寫的一首詩。(這是道家的一個高人。所以我們從這個《感應篇彙編》就看出來,以前儒道釋他是互相學習。)他的言語非常真切,不欺騙我們。

昨天,(就念的這首詩),昨天還看到這個人騎著馬,今天已經躺在棺材裡面。聰明的人不要再糊塗了,不要再虛度光陰了,不要再讓生命墮落了,鑽到馬的腹裡面,就是變成馬子了,也不要入了牛胎,更不要入了地獄,那就更心酸了。若還要得人身,就像東海撈針一樣的困難。

所以這個紫陽山人作這首歌,他是真正悲切勸我們要趕緊修行。紫陽山人說,他「眼中滴滴流鮮血」。我們讀《無量壽經》都有這種感覺,釋迦牟尼佛那個悲切,我們應該要能體會得到。「苦勸世人作急修,回頭猛醒」,須自己好好下個決心。好,那真的肯下決心了,佛菩薩、鬼神都會護持,護念。

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