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諸位長輩、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前幾天我們剛辦完一期講座,在辦講座的過程,也是在落實《太上感應篇》。我們看到這些老師們,還有他們的孩子,在這兩三天的課程安排裡,他們挺有法喜,所以我們看了,也非常高興。老師他的教育使命,教育愛心能夠喚醒,對他自身的命運,以及他往後學生的思想、命運,都會有直接的影響。那我們看他們高興,我看同仁也很高興,所以這個《太上感應篇》說的,「見人之得,如己之得」,這個我們就是在落實了。

我記得,在廬江湯池的時候,有一次講座,有一位女孩應該二十歲左右,跟他母親可能長期都處不好,那四天的課程下來,這位女孩也非常反思自己,孝道上有虧啊,所以她分享的時候,就上臺懺悔。結果她的母親聽了以後,自己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對,也起來反省。那最後這個母女抱在一起流眼淚,所有在場的我們的同仁也都很感動。所以有同仁就說到了,這五天的課程,哪怕就為了這一對母女辦,都值得了。這個心難得,確實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看到別人有煩惱,家裡不幸福,我們比他還著急,希望趕快解決他的問題。

而我們修行念佛法門,這個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這麼難得的機會,錯失掉了,那人生最大的遺憾。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說,「我很有把握往生」,那我們就能往生了。「我很有把握往生」,可能是我們太高估了自己了。凡事依照經典,依教奉行,這個很重要。《無量壽經》二十四品,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個是能不能往生的保證書,寫得很清楚啊。在三輩當中,都有八個字,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發菩提心」,是發大慈大悲的心啊,假如現前,來到我們面前的人,我們都沒有辦法「人飢己飢」,設身處地,那這個菩提心,我們顯然還沒發出來。所以一遇到念「阿彌陀佛」,我們好像感覺很容易接受,一點都不排斥,代表什麼?代表過去生就修過這個法門。但是為什麼修過了這麼殊勝法門,我們還是沒有成就呢?佛有念啊,心沒有發出來。所以我們為大眾服務的過程當中,是最好觀照自己的心的機會。我們能服務大眾,能利益大眾,生大歡喜啊,這個心就在工作當中,不斷的擴寬了心量。

最近師父用心良苦啊,在講經當中,多次提到我們念佛人的好榜樣:劉素雲女士。我最近,包含我們自己,在華嚴講堂,很幸運的,十幾天,有機會聽師父給我們教誨,都多次提到劉素雲居士的榜樣。而劉居士,她自己的修學過程,她說她迴向,都是迴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為自己的家人單獨迴向過。所以她這一個分享讓我們感覺到,她這個念佛,那個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她自己是一個省的處長,那官位不小啦,沒有私心動用關係去幫她的兒子跟女兒找工作,安排個機會,沒有。就毫無私心,念念為人著想。所以這個心,跟彌陀的心,跟慈悲心相應。這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她的先生是精神病啊,她跟她先生結婚四十四年。為什麼會提到這一段呢?因為佛友在跟她交談的時候說到,哎呀,劉居士啊,你是因為很幸運,家裡又不錯啊。你看我們看人家念佛念得很好,馬上想說,是因為她家裡,什麼什麼都很順,不像我家這麼辛苦啊,緣這麼不好。我們太容易給自己找藉口了。所以劉居士就點出來,其實她人生的考驗,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大,人家從來沒有退縮過,也從來沒有埋怨過任何一件事、一個人。這個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人家非常非常的善良啊。

那為什麼嫁給他先生呢?因為她先生是她高中的同學,結果她的同學們就跟她講,說,「我們班你最善良,那這個某某同學又沒人照顧,你就嫁給他吧。」她說「好」。她自己到他先生家裡去,他的公公婆婆那個時候照顧她先生,已經照顧得都病了,兩個老人都已經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麼過了。結果她給兩位老人說,「我就嫁給你兒子。」兩個老人當場哭啊,說,「我怎麼可以讓妳往火坑裡跳啊!」以前的人厚道啊,看到自己的兒子是這個情況,不願意再讓這個女子再受累啊,都很厚道的。

所以在修學的路上,不能去貪著境界,挑境界,輕鬆的、順著自己意思的,愈修愈貪著。修行最重要的,要想提升境界,就要不挑境界,就要在境界當中,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個是實學、實修啊。人太容易順著自己的意思了,而且要順著自己的意思,還要把很多事情想得一套一套的去說服別人。事實上就是隨順自己的分別執著,不願意安住當下,突破自己的執著跟習氣啦。所以我們修學這麼多年,境界不能提升,就是不能安住當下,歷事鍊心。很容易就逃避了,退縮了,合理化了,找藉口了。

劉居士她任何境界,她從來沒有退縮,盡忠職守啊!她的病已經很嚴重了,都沒有請過假,都在政府單位盡心盡力工作。她到進醫院住院前一天還在工作。我們都要在她的人生過程當中,看到門道,那是至善良、至忠、至孝之人啊。沒有把這個做人的倫常紮穩,念佛不容易相應。

所以印光大師,他老人家,高度智慧的高僧啊,三百年來第一高僧。印祖的話,不能不冷靜去思考,去受持啊。印祖提醒我們要「敦倫盡分」,要敦五倫啊,家庭當中,「父子、夫婦、兄弟」;出了家門,在社會與人相處,要敦「君臣」跟「朋友」的倫常,這樣才有「善男子、善女人」的基礎了。

印祖為什麼特別重視敦倫盡分?他老人家出家不久,剛好到一個居士家裡。這個居士家裡,個個信佛,而這個婆婆也信佛,媳婦也信佛。很有意思的是,各供一尊佛。這一尊是婆婆的,那一尊是媳婦的。然後,供佛剛好供在一個長桌上,桌子很長,放了幾尊佛像,發現這個媳婦去清理佛像的時候,只清理她那一尊佛前面的那個位置,她婆婆前面的桌面,她都不去幫忙掃。印祖看了,說,這樣學佛,還能成就嗎?這個不造孽已經不錯了。為什麼?名相上是佛弟子,事實上是不孝的媳婦。人家大眾心裡一想,原來學佛的,連孝順婆婆都做不到,這個佛不能學。這叫以身謗佛法。

所以相同的,假如我們五倫不能盡心盡力去做,不管是在我們的家庭,還是在我們工作當中,我們沒有辦法去盡本分,人家一看,哦,學佛的、學傳統文化的,連工作都做不好,那這個佛跟傳統文化不能學啦。所以做人的根基不牢,很難不以身謗法。

所以這些理我們不清楚的話,我們感覺在修功德,事實上是在墮落,在造孽,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很多人,動不動,「我想出家,我要出家。」師父都說,「你先把三個根紮好再說。」欸,人家要出家是好事啊,怎麼師父沒答應他呢?那是真愛護他。「地獄門前僧道多。」諸位同仁,這句話不好聽啊,但要不要講?要不要講?要講啊。修行人,最重要的,要聽實話,不要聽好聽話。

台灣有一位法師,讓我非常的佩服。他有一次主法三時繫念,種種瑞像,連網路上的聽眾,不是現場哦,網路上的聽眾都看到瑞像,打電話致意,讚歎這一位法師。當我們同修要去把這些讚歎、殊勝,給這位法師講的時候,他剛開口,法師就跟他講,「所有好的,你一個都不用跟我講;所有批評的,你趕緊給我講。」這種心境,真的對修行來講,非常非常重要。就像《弟子規》講的,「聞譽恐,聞過欣」,才能夠在每一個境緣當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問題,提升自己的境界。

所以我們這一生,要珍惜這個法緣,還要時時依教奉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什麼時候發菩提心?什麼時候察覺,自己的心境,跟真正的菩提心,還有多大的差距?所以,假如這些問題,深入去思考,會感謝每一個境緣,提醒自己的心境還有差距。比方我們在服務大眾,我們有沒有不耐煩?有沒有不高興?那菩提心裡面沒有不耐煩,沒有不高興啊。我們跟同仁配合工作,有沒有情緒化?有沒有控制的念頭?有沒有對立?有沒有指責?那一有這種情況了,那這個同仁、這個大眾,那就是我們的善知識了,提醒我們差距還很大。師父一直講,修行人要得力,要歷事鍊自己的心。何處是道場?處處起心動念都是道場。

所以,我們學《太上感應篇》,體會到的道理、經句,一定要放在心上,當下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太上感應篇》第一句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是道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每一天都念這個《心命詩》,「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欸,我們修行這麼多年了,大家感覺命運轉了沒有?其實說實在的,命運有沒有轉,看習氣轉多少。這是重中之重啊,最根本的問題啦。我們學《了凡四訓》,也學了二十節課。改造命運,最重要的是改習氣,改習為立命最重要的基礎。習氣改了,禍就變福了。這不用問別人,也不用算命,自己就清楚了。所以修行的路上,勘驗很重要。勘驗自己:是進步還是退步?我習氣是增還是減?我的發心是增還是減?這要時時提醒觀照,馬上理智、正念,就提起來了。

劉素雲女士得了紅斑性狼瘡,這是絕症,這比癌症還厲害。但是她心地善良,她說道,「假如該走,那我回老家去了,回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假如阿彌陀佛覺得,我還能給念佛人當榜樣,那我就好好的給念佛人當榜樣。」人家是願力啊,所以病不治,好了,現在成為我們念佛人的好榜樣啊。

所以諸位同仁,得紅斑性狼瘡好不好?對覺悟的人來講有沒有好壞?沒有,是吧?愈壞的事情,對他們來講,是供養大眾最好的時候了。諸位同仁,你們現在苦不苦?辛不辛苦?不苦不能廣修供養。都輕輕鬆鬆的,人家說,那有什麼了不起啊。所以現在給你得紅斑性狼瘡好不好?不好是吧?你不是「代眾生苦供養」嗎?你看,我們都挑境界了。但是大家要注意,要讓現在的人起信心,容不容易?你要做到讓他佩服啊。

跟大家曾經提起過,我教小學以前,跟陳真老師學習,我到她的班上看她教學上課。她去年初,大腸癌第四期。進病房的時候,她一點都不恐懼死亡,然後她告訴自己:假如命絕了,隨阿彌陀佛去;命不該絕,往後的日子一心一意為眾生做事情。結果開刀出來,癌症第四期,末期哦,開刀出來半年後,站上講臺繼續帶班,半年啊。幾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說沒了。今年暑假,在台灣給參與教師「幸福人生講座」的老師們上課,今年教書四十三年。

我們都說要行菩薩道,不能一點苦都吃不了啊。「切實功夫,須從難處做去;真正學問,都自苦中得來。」我們想挑境界了,本身就是貪著了。修行的核心是息滅貪瞋痴,我們本身的心態已經落入貪瞋痴,不可能在道中了,怎麼會有好的感應呢?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所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得勘驗,我們現在的狀況,是招感來好的境界,還是不好的境界;自己的修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

《了凡四訓》裡面有個勘驗,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是吧?「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諸位同仁,你這個月裡面,這段話裡面有感覺的請舉手。我現在是在統計一個狀況,你們就別謙虛了,謙虛我就沒辦法講了。

但是,「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比方說,現在在讀經、聽課,真的聽不下去了,那我們就要謹慎了哦,「聞正論而不樂」,聞實話而不舒服哦。「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此皆作孽之相也」。大家要冷靜哦,不是說在弘法的團隊裡工作,就是做善事哦。善惡禍福,在自己的心哦,不是在境界上。後面講「妄言失志」,假如我們常常起個念頭,「哼!我不幹了」,這就是妄言失志了,動不動,自己當初的願心,就動搖了。修行最重要的,願力要大過業力,不然都是隨業流轉。

好,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善惡之報」,是「如影隨形」,就像影子連著身體一樣,而且很可能禍福在一念之間。所以在安徽,有個徽商,叫王志仁先生,他四十歲了,沒有兒子,算是沒什麼福報,遇到算命先生,跟他說,「你這幾個月會有大禍,躲不過了,你趕緊處理好一些事情。」結果,因為這個算命的,在他當地很有名,算得很準,他就趕緊去收一些賬,留給他的家裡。

剛好到一個地方,那個時候下著雨,河水也比較湍急,看到一個女子,帶著孩子跳河自殺。他一看到,趕緊招呼漁夫,誰把她救起來,給二十金。結果就救起來了。了解到這個女子想不開的原因,是因為家裡很窮,又欠債,養了一隻豬,好不容易養大了,賣了要還債,結果去賣了以後,拿到的是假的銀子,假錢,她心裡想丈夫回來一定會把她給打死的,她就想不開,就帶著很小的孩子就跳河了。救起來以後,結果這個女子回到家之後,把這個事情給他先生講了。他先生不相信,這個時代哪有這麼好的人,就帶她太太去找這個王志仁先生。

結果那個時候已經深夜了,這女子知道他住在哪裡,就去找他,敲門,請他出來一下。當下,他心裡想,妳是少婦,我是過客,這麼晚了還開門交談,還在房間裡面,給其他人看到了不好,妳一生名節都受損,講不清楚。他難得,救人命,而且念念為人家的名節著想,這心厚道啊。那女子的先生聽了非常感動,「我跟我太太一起來,你放心好了,請開門。」他才心安。把門一開,他睡的那個牆,因為下雨下很久了,塌了,把他整個床給壓碎了。所以按照命數來講,他就是要死在這個時候。但是救了命,而且是念念都是為人著想,結果就逃過這一劫了。

後來,回去之後,又遇到那個算命的,看到他,「哇,相公面相看起來救過幾條命,你的命運已經改了。」可能他的臉已經充滿陰騭紋了。大家回去照一照,臉上的那個陰德陰騭紋,有沒有增加了。結果後來,他本來命中無子,連生十子,活到九十六歲。

所以確實是「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在他一念之間轉過來,整個命運就完全不同。不只他轉,他的後代子孫,都轉了。但是假如我們造惡,不只我們要受果報啊,後代子孫的命運,統統會連帶影響。我們明天舉一個本來很有福報,後來折完了,連子孫都要列為乞丐的例子,再跟大家做交流。

好,明天我們再來講這個故事。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