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老法師:大家好,請坐。都是雞足山的,統統是雞足山的,雞足山的人丁興旺。

  主持人:上官老師學習心得報告,主題,「華嚴十玄門舉體顯示於本經經題」。

  念老無限慈悲,茲步蓮池大師遺蹤,依十玄次第引證經文,以明本經實具十玄,確證本經正屬圓教,即是中本《華嚴》。良苦用心,無非令眾生對會集本起決定信心,由此真心發願求生淨土,一生成佛。恩師過去多次講解本經經題之深廣含義,今大慚愧弟子結合恩師講解,依十玄門,從本經經題粗略闡釋,證明夏老會集本舉體顯示《華嚴》事事無礙法界,如來定慧究暢無極處,就體現在夏老會集本之融會貫通,體現在彌陀十念必生之大悲大願。僅從本經經題而言,已經證明《無量壽經》乃釋迦如來所說之第一經,十方三世諸佛度化眾生之第一經。

  一、佛說。(一)本經所特指的佛。佛表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本經中的佛乃是一切諸佛經典中最尊第一,特指世尊、彌陀兩土導師,又指毘盧遮那法身佛,更涵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讀誦學習此經,如同與世尊、彌陀、毘盧遮那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對話,蒙一切諸佛授記。

  (二)世尊、彌陀與毘盧遮那佛的關係。毘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是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大日如來名稱出現在西元七世紀,善無畏三藏翻譯的《大日經》(又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裡,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又譯大光明遍照。因為毘盧遮那佛法身如來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因為大日如來光明遍照一切眾生、一切世界,是故或名無量光佛。因此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在密教中,阿彌陀佛象徵大日如來的妙觀察智。《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毘盧遮那一佛所現……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可見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密宗以大日如來為最高之佛格與根本總德。師父上人也曾開示,毘盧遮那佛為修持的最高境界。本經中世尊亦言,「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故能念阿彌陀佛,就是直指修持的最高境界。《八十華嚴》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盧遮那……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故知毘盧遮那佛即是釋迦佛。

  (三)本經特指佛名舉體顯示華嚴十玄門之總門。毘盧遮那法身佛與釋迦佛是一不是二,毘盧遮那佛與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釋迦與彌陀是一不是二,更體現出本經顯密圓融、禪淨不二之境界。毘盧遮那佛以其與諸法遍在,故密號遍照金剛,此正是華嚴十玄門之總門,同時具足相應門。「一法成一切法,一法起一切法,一時具足,圓滿顯現」。古德云,「念佛時即見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所以念佛時就是圓滿顯示華嚴同時具足相應門,一聲阿彌陀佛遍一切時、一切處,一聲阿彌陀佛便成往生善根,最後一念真心阿彌陀佛,定生佛前,同時具足相應,又符合時間無礙之第九門十世隔法異成門。

  (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就是第四諸法相即自在門。密宗所有佛和菩薩皆自大日如來(即毘盧遮那佛)所出。《華嚴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表示諸法相即。本經所特指之如上三尊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讚彌陀圓滿功德海,因此專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法身自性之毘盧遮那佛,就是念世尊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一音中一切音,一身中一切身,一句彌陀包含所有經咒,而彌陀報身大如虛空,就是極樂淨土大如虛空,亦即是你我凡夫之身大如虛空。凡夫之身即是極樂報土,所念彌陀名號就是一切諸佛圓滿自性本具功德,亦是凡夫自性本具功德,本來具足,則決定得生淨土。

  二、大乘。(一)本經乃一生成佛之法,是一乘了義,又大暢如來本懷。諸佛如來的本懷,就是把自己的修持都宣說傳授給眾生,並直指最簡單易行、成就最高的修行方法。正如念老在《科註》中,把蓮池大師之所以判《彌陀經》為分圓,而又列舉小本中事事無礙法界十例的原因,解釋透徹至極,只是大師因時節因緣不同,而所作的善巧權宜之計。試想,若《彌陀經》真屬分圓,蓮池大師又何必列舉經文事事無礙法界之例?可見真正判教依據在此,只是當時不能直接明說《彌陀經》屬圓教。由此亦可見,蕅益大師欲剖心瀝血,勸大眾相信持名念佛的最殊勝利益,絕非大師一廂情願,此正是十方諸佛所同願。世尊四十九年,哪一部經最為暢快淋漓的講出一生成佛永不退轉的深密方法,那就是《無量壽經》。

  (二)一乘了義的究竟方法就是念佛。「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持名念佛方法顯示出,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之功德,將無量劫修行的功德集中在這一個純淨念頭中,將一切諸佛所修功德匯集在這一句彌陀名號上,這就是十玄之主伴圓明具德門。又因為同時具足,故又符合同時具足相應門。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真正是明白持名念佛法門的究竟方便之處,最極妙而無以與之比乎。

  (三)毘盧遮那佛與本師釋迦佛都是修阿字密藏,持名念佛法而成佛的。毘盧遮那佛以阿字為密藏,阿字是萬法之本,是總持,從阿字生一切佛、一切法,沒有阿字就沒有本師釋迦所說的三藏十二部。法界全體圓滿就是一個阿字,毘盧遮那佛修此阿字密藏成佛,並傳授眾生,令一切大眾同證大日如來果德。本師釋迦佛念阿彌陀佛這一難信之法,而證無上佛道,因此亦傳授一切眾生念佛成佛。乃至一切佛於一切佛土教化眾生,都是勸念阿彌陀佛。六祖能大師開悟時所說的關於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五句話就是說的阿字密藏,就是說彌陀聖號。既然法身大日如來和本師釋迦佛乃至一切佛都是念阿彌陀佛,凡夫何以不念佛成佛,而另尋他路?除此以外都是佛的方便說,一切真相都在阿字當中。

  三、無量壽。無量壽代表阿彌陀佛名號,又名無量光、無量覺,代表一切都無量。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一切功德攝取於一句佛號,這就是十玄之廣狹自在無礙門。乃至一毛孔、一微塵都無量,光中化佛無數億,這就是十玄之微細相容安立門。無量光豎窮三際,諸佛光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這就是一切法即於佛光之一法,就是十玄之隱密顯了俱成門。彌陀住實報莊嚴土不動,而以化身度化一切有緣眾生,有情各各隨類解,這就是十玄之諸法相即自在門。一句名號度一切眾生,是故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境界,一句名號就入華嚴玄海大日如來之華藏世界,而華藏海眾又以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導歸極樂世界,這就是師父上人在學習班第四十集中所講的萬法一源,就是萬善同歸極樂蓮池海會。

  四、莊嚴。彼極樂世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國土莊嚴,老師與學生皆莊嚴功德,是圓滿的美好妙土,匯集一切諸佛剎土之美好為一體,一法具一切法為雜,諸法融為一體為純,這就是十玄之廣狹自在無礙門。又彼極樂世界菩薩莊嚴,十方世界諸佛及菩薩當往生者其數,但說窮劫不盡,無以計數。無量佛菩薩入極樂世界,而其本相不壞,無比功德故能爾,這就是十玄之一多相容不同門。復彼極樂世界同時具足一切諸佛剎土之莊嚴,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但當一心歸命稱念阿彌陀佛,即往生親近彼佛,同時具足阿彌陀佛智慧德能相好,這就是十玄之總門同時具足相應門。此即是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又是由心回轉,是十玄之主伴圓明具德門。法藏比丘攝取一切諸佛剎土之美好大成,而又去其糟粕,這就是教會我們在一切境緣中修行,恭慎保持,精勤求索,此正是十玄之托事顯法生解門。

  五、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清虛之身、不壞之體,是真如,是不二法門,是真心、佛心,以一念清淨平等覺,與阿彌陀佛五劫修行所建極樂世界相應,念念相應就念念極樂世界,所謂「無量劫是一念,一念即無量劫」,超越時間,這就是十世隔法異成門。又一切眾生平等普遍成佛,只要放下執著、分別,持名,得到阿彌陀佛加持,帶業往生,乃至臨終十念懺悔念佛,或善或惡,為心所轉,這體現十玄之最後唯心回轉善成門,即主伴圓明具德門。得大自在,得大利益,就靠一句阿彌陀佛,因為平等成佛,生佛本無高下,賢愚不肖均平等成佛,從而體現出十玄之因陀羅網法界門。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中,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佛光普照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均見極樂妙土阿彌陀佛,沒有不得度者,平等中之平等,事事無礙之華嚴境界方能有此真實功德,今在極樂世界體現無餘。

  六、經。一切法平等,無有高下,然時節因緣不同,眾生根性不同,所修方法亦不同,平等中之差別相。依據上面所略述,足以見得本經是如來所說度化眾生第一經,平等第一經,方便力用第一經,諸佛讚歎第一經,會集第一經,註解第一經。正如世尊所言,依本經修行者,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所修必是第一得度妙法,故世尊殷切囑咐彌勒等諸大菩薩,於此廣大微妙法門,作大守護。

  弟子心智粗劣,費盡言語也只能做此略說,但已令自己從夏老所會集的經題中見到圓滿的華嚴十玄門,華嚴玄海之奧妙舉體顯示於本經經題。僅是經題就有如此圓滿功德,何況整部會集本。何人能如入華嚴玄海,何人能會集出入華嚴玄海真實之際的經題,非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古佛再來者不能為之。故應於此會集本生大信心,從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以報答諸佛菩薩真實智慧、無邊功德。以上是大慚愧弟子上官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還請師父上人慈悲指正。

  老法師:上官同學今天的學習報告很有價值,這是以華嚴十玄解釋本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說得非常好,非常難得,如果自己不能體會到,你就決定說不出來。能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而且很簡潔,符合中國文學裡頭所說的簡要詳明,符合這四個字這就是第一流的文章,很難得。我們現在學習會集本這個《科註》還沒有學到經題,這超前了,沒有學到經題。我們學習經教應該有這樣的態度。

  理事玄妙的宗旨都擺在我們眼前,為什麼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這是關鍵的問題。能看見的人不多,少數人,大多數的人沒有看到,原因是什麼?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心浮氣躁。心浮氣躁的心態,擺在面前也看不見,祖師大德說得再清楚、再明白,沒聽懂,這就是諸佛菩薩常常感嘆的眾生難度。古時候眾生比我們現在好度,原因在哪裡?他們神定氣和,他不像我們心浮氣躁,他心是定的,氣是和的,不躁,所以他們很容易接受。這就是所謂有緣人,跟諸佛菩薩、跟善知識有緣,不是別的緣,心平氣和就是緣。只要有這個緣,這個緣當然也有淺深廣狹不同,愈是深,愈是廣,這是大根性人。如果深不夠透徹,廣不達到圓滿,這個我們可以稱為大根性的人,這個大就是大乘的意思,能夠接受大乘教。

  於是我們就能想像得到,釋迦牟尼佛出世,在那個時代示現,成道之後,這個成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怎麼得道的?修禪定得道的。不是出家,十九歲出家,參學十二年,出家為我們表法放下煩惱障。家是煩惱的淵源,十九歲明白了,決定把煩惱放下。他為我們示現的是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好學多聞,所以他去參學,印度所有宗教都去拜訪過,印度所有的學派,現在講哲學,他都參學過。參學了十二年,放棄了,為什麼?知道這個不能解決問題,放下所知障。二障,煩惱障放下了,所知障放下了,那是什麼?開悟的機會到了,緣成熟了。畢缽羅樹下入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以後畢缽羅樹就叫做菩提樹,我們現在稱菩提樹,在這樹下開悟。這是告訴我們,開悟的條件是要把煩惱障、所知障徹底放下,這是障礙。障什麼?就障礙你開悟。可是這個要對誰說?對根熟的眾生說。根沒熟呢?根沒熟要教,不能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叫一乘法,不是一乘根性這個對象不說一乘法,這就是天台家所講的會三歸一。佛先說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緣沒有成熟,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學,每個階段的理念方法不相同,最後根性成熟了,那就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二乘、三乘是佛的方便說,接引沒成熟的眾生。

  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心浮氣躁也不捨棄,他是心浮氣躁的根性,就教心浮氣躁的法給他,應他的機,他聽了生歡喜心。跟他講什麼?講人天法,這個他很容易接受,怎樣你學佛得到生活上的美滿、生活上的具足,給你講這些。讓你得到身心健康、家庭美滿,要不要?都要,給你講這些。這就是佛的應機施教,一個都不捨。這是如來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待無量無邊眾生善巧方便,普度眾生,一定把他引導,從一個完全迷惑顛倒,把他引導到清淨平等覺。然後告訴他一乘法,究竟一乘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如來境界,最高的境界。在哪裡放下?眼從色放下,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色怎麼樣?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看錯。面對色塵,是真誠、是平等、是正覺,這是真心,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無盡的慈悲、無盡的智慧、無盡的相好讓他感受,最後告訴他,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具的,佛說我有,你也有,他也有,人人都有,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佛在《華嚴》上說十玄,別的經上沒說過。十玄說的是什麼?就是實相,真相。在哪裡?這經題上看到。如果你更深一步,你在經文裡頭看到;再深一步,經文裡頭每一段看到、每一句看到、每一個字看到。在萬事萬物一毛端上看到,一微塵上看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裡頭原來全具足十玄。佛法真妙!我們要契入十玄,用什麼方法?最妙的方法、無比殊勝的方法就是念佛。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你問他入這個法門沒有?他說的,我什麼都知道。我什麼都知道包不包括一毛端、一微塵裡面十玄妙義?什麼都知道包括這些,一句阿彌陀佛成就的,圓滿成就,妙不可言,老和尚為我們表法,為我們做示範。這個法門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有分,人人當機,問題就在信願行這三個字。你真相信,真願意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真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你就是。你要像海賢老和尚念上九十二年,你什麼都明白了。一個字不認識,一部經沒有看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經典你全通了,你沒有一樣不知道。這什麼?自性智慧現前了。怎麼現前的?煩惱輕,智慧長,就這個道理。一定要深深相信,一切法是自性本自具足,大乘教上說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為什麼?一切法是心現識變的,明心見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好,這個報告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主持人:開吉法師,「傳統文化如何學習」。

  阿彌陀佛!二0一四年五月底師父上人在馬來西亞做專題演講「傳統文化如何學習」,弟子開吉聆聽之後受益匪淺,在此彙報心得體會,不妥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一、孝是中華文化根。師父上人在講義中首先談到,「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弟子在學習《淨土大經科註》之時,被世尊的孝行深深感動。世尊成道之後曾經到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以報答母親之深恩。同時世尊又為父親介紹念佛法門,「佛告父王:諸佛果德,有無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脫,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行念佛三昧。又佛告父王: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這是世尊大慈至孝勸父之言,勸導父王行念佛三昧,求生淨土。做為一位孝子,一定是把最好的法門介紹給自己的父親,父王能夠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為人子的孝行才盡到圓滿。「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一百一十二歲的上海下賢老和尚是孝親尊師的典範,他護持母親念佛修行,直至母親端坐而逝,自在往生;他歷經磨難,師父的骨灰才得以保存,後又為師父重新修塔安葬;他躬耕勞作,奉養五位年老體弱的老和尚。做為佛弟子,要真正效法世尊及賢公和尚的孝行,信願念佛,往生淨土,才能夠度化生生世世的父母、師長及有緣眾生。

  二、教學為先。師父上人在講義中,從安身立命、創業齊家,一直到諸佛剎土、極樂世界,總共列舉十個教學為先,強調聖賢教育是圓滿智慧德能相好之教育。中華千萬年來教學第一,舉世無雙,世間有聖賢君子,人間才有太平盛世,效法諸佛「今現在說法」,地球就能變成極樂世界。

  記得弟子在求學期間,由於受到師父上人講經的啟發,因此在畢業論文選題時選了清代教育家陳宏謀先生的《五種遺規》。弟子在國家圖書館文津閣查閱古籍時,看到陳宏謀先生做為乾隆朝的名臣,曾於十多個省任巡撫、總督等職,官至吏部尚書,在他四十餘年的官宦生涯中,始終視教育為其施政之要務。他不但興辦書院培養人才,而且公務之暇還常常到講堂親自授課,剖析聖賢精蘊毫髮不爽。並親自評定學生文章,以儒家之道詳盡分析講解,其講義彙集成《課士直解》一書。他在雲南為官四年,就興辦了六百多所義學。同時陳宏謀先生任用人才,重視將聖賢之道落實於生活之中,講求經世致用的學問。每試士,必為發明孔孟之旨,以反身實踐為歸。他所編訂的《五種遺規》等典籍,影響極其深遠,僅僅是弟子在北京各大圖書館中所見的清末線裝版本就有三十二種之多。陳宏謀先生的行誼給弟子至深的感動,加之在求學期間,每逢寒暑假都到新加坡聆聽師父上人講經,也因此弟子立志盡己全力,終生奉獻於教育事業,希望能夠為弘揚倫理、道德、因果及宗教教育而不懈努力。

  三、《群書治要》治天下。弟子在校讀書之時,常常聽到本校的學生自殺、情殺,甚至博士生為功利而相互殘殺的案件,數不勝數。也常常目睹許多校友沉迷於網路遊戲,最終被學校開除的事件。為什麼在古代學而優則仕、唯有讀書高的美好人生追求,在現代會演變成一幕幕慘絕人寰的人倫悲劇?如果人心無法挽回,那麼沉沒於印度洋的馬航班機,是否只是恐怖事件的開始,不是終結?而這一切都是緣於人們捨棄了聖賢教育,盲目追求功利,才做出違逆倫常不是人之惡行。

  二0一一年弟子參與了《群書治要》譯本的編譯工作,從而得以略窺這本治世寶典之堂奧。「天地歸仁能立人」,弟子深感此書所承載的古聖先賢仁愛的教育,真正能夠救國、救民、救世界,真正是祖先流傳後世的無價之寶。《群書治要.潛夫論》曾說,「上聖不務治民事而務治民心,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民親愛則無相害傷之意,動思義則無奸邪之心。夫若此者,非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強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因此古代聖王是致力於治理人民的內心,孔老夫子希望能夠通過倫理道德的教化來平息訴訟,用道德禮義來教化百姓。人民彼此相愛就不會相互傷害,行事想到道義就不會有奸詐邪惡的念頭,這不是法律和嚴刑所支配的,而是教化所成就的。

  二0一四年五月新華社發表了社論,「以道德的力量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文章指出,面對今天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習總書記已指明了路線圖,一、是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二、是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三、是時時處處見賢思齊,四、是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我們可喜的看到,習主席在不斷的倡導傳統文化,他以身作則,廉政愛民,提倡節儉,大興學習之風。而師父上人憂國憂民,悲心懇切,在世界各地倡導建立漢學院,培養漢學師資,並希望能夠成立《群書治要》學習電視台,向全球播放《群書治要》的課程,用古聖先賢的教育真正圓滿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夢。我們真誠的祝願,這個美好的願景能夠早日實現。

  以上是弟子的學習心得報告,不妥之處誠請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傳統文化如何學習,我們在馬來西亞講了六個小時,這是我們跟有志一同的同學們做為一個引導,我們提出一些基本的概念。這個事情難,非常艱難,為什麼?我們傳統的理念跟方法已經被我們自己拋棄了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受西方物質文明的教誨,接受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那就是如果沒有拿出事實真相來,決定不能避免懷疑。古聖先賢經典上記錄的,現在我們看不出證據,所以都不相信,科學完全講現實。

  今天社會的動亂、居住環境的災變從哪來的?你細心去想想,是不是科學帶給我們?是的,科學造成的。科學造成,科學不能解決。對今天社會能不能恢復安定和諧,對今天的地球能不能恢復像過去那樣的承平,都產生懷疑。所以我們參與聯合國的活動,這裡頭許許多多專家學者,哪一個人不懷疑?每個人腦子裡有個問題,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句話我聽到的遍數太多了。有沒有方法?沒有方法。我們看到痛心,我們看到了害怕,這才是今天社會動亂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信心沒有了。自信心沒有了,信他的心沒有了,信祖宗的心沒有了,信聖賢的心沒有了,信神明的心沒有了,信佛菩薩的心沒有了,這怎麼辦?

  有一個好心的同學,最近在湯恩比遺集裡面發現他在晚年八十歲之後一些談話的記錄。湯恩比博士過世是八十五歲,最後這個三、四年接受許許多多學者專家的訪問,談到許多實際的問題他的想法、他的看法。他幾乎把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上,他相信,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也很不幸,受西方人的連累吃盡苦頭,但是他想到,有這麼深遠歷史的一個族群,他一定會回頭,只要他回頭了,相信他的老祖宗,這個世界就有救。有這麼一個想法觀念的人,全世界只有這一個,沒有見到第二個。中國近代的學者梁漱溟先生,我看到他一本書,這個書的名題也是《這個世界會好嗎?》

  所以對於全世界人類文化史認識最深刻的,湯恩比。但是湯恩比的話誰能相信?他是英國人,我訪問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倫敦大學在英國是漢學的權威,我跟他們的同學、教授們舉行一個交流會,我問過他們,你們對湯恩比的說法贊成不贊成?沒有一個回應我,只是對著我笑。我反過來問他,那麼是湯恩比所說的錯了嗎?也沒有人敢說。最後還是逼著我,我不能不說,我說如果你們拿這個問題來問我,我毫無懷疑,肯定的回答你,湯恩比博士說的話是正確的,他沒有說錯,他看得很清楚,確確實實解決社會問題,現代社會問題,現在是亂到極處了,確實只有中國孔孟學說。孔孟學說是什麼?我順便問他一句,因為這個學系都是學中國古典文學的,非常可惜,他們的漢學是研究中國二千五百年前的文化史,那個時候的人類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生活,把它當作古文明去研究,於現在呢?於現在不相干。換句話說,他們所研究的對象是知識,古代文化知識,跟現在人生活不相干。

  去年我第二次訪問教科文組織,順便去參觀法蘭西的漢學研究院,跟他們做了三個半小時的交流。他們研究的態度跟倫敦那邊是相同的,都是把它當作古文化來研究。他聽說我們在馬來西亞要建漢學院,他問我漢學怎麼教法?我告訴他,學以致用。如果我們學了在現前不得受用,你學它幹什麼,不就浪費時間、浪費精神嗎?學了管用。他很驚訝,三千年前的東西現在還管用嗎?我說管用,現在管用。我們《群書治要360》英文翻譯本我帶在身上,我送給他們的老教授,我說你看看現在用得上用不上?他看了非常的驚喜,驚訝、歡喜,現在管用。所以我就告訴他,東方的東西、大乘佛法他們求的是智慧,智慧沒有時空的界限。沒有時間的界限,突破時空,三千年前管用,三千年後的現在管用,三千年以後還管用,為什麼?它是智慧,它不是知識。知識是前面一個階段,後面又進步,前面就不需要了,真的當作歷史來研究,演變過程來研究,肯定繼續不斷的去發展,新陳代謝。智慧沒有新陳代謝,智慧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在古時候中國適用,在現代社會適用,在三千年以後的社會還適用。他聽我這樣講,感到新奇,要求跟我們合作。我說我們歡喜,我們也需要你們知識的這一方面信息,你們也希望得到我們現前怎麼樣把中國古典東西落實在現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解決社會問題,解決世界的問題。

  所以,如何建立對於倫理、道德、因果跟聖賢教育的信心?沒有信心,學科學沒有問題,行。學精神文明,沒有信心就不行。物質文明沒有信心可以學,精神文明不行。印光法師講透了,「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要用真誠心,要用清淨心,要用恭敬心,沒有這個條件,孔子來教你、釋迦佛來教你都沒用,你學不會,為什麼?入不進去,你跟它格格不入。中國古時候,你看看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佛教傳到中國來才兩千年,中國的歷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佛教沒到中國來中國有三千年的歷史,古聖先賢崇尚教育,教我們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有這個根。大乘佛法是無上的精神教育,你看當年釋迦佛滅度之後,弟子四面八方傳弘,只有傳到中國這一支到現在還存在,傳到其他地方多半不存在了,還有少數,不究竟。真正在中國這兩千年發揚光大,開花結果,成就遠勝於印度。這什麼原因?佛陀跟中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同樣的基礎上,這個基礎就是孝親尊師。佛陀的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孝是根,敬是本。中國這塊土壤好,大乘來中國,接受中國的土壤,非常適合它,它在這塊大地上生根、茁壯、開花、結果。這樁事情湯恩比明白,湯恩比清楚。

  今天在中華大地,曾經修學過傳統文化的人沒有了,都凋零了。我是知道這樁事情重要,決定不敢疏忽、不敢輕視。我這一生沒有機會學習,沒有碰到,年歲比我大的人有紮根的,但是七十、八十過世的太多,這些人都不在了,現在要恢復傳統文化怎麼辦?就是如何學習?好在古老的學習理念留下來了,學習的方法留下來了。這種理念跟方法,接受過科學洗禮的人都不贊同,都不能接受。中國傳統教學,老祖宗的話,《三字經》上前面八句,世世代代教學最高指導原則。你看小朋友上私塾,第一天就教給你了,最高的指導原則,首先肯定、承認「人之初,性本善」,一定要承認。就像學佛,《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肯定,你要承認。承認本來是佛你才能作佛,承認本性本善你才能成為聖人,就把我們教學的宗旨、目標說出來了。所以中國的教育是聖賢君子的教育,大乘的教育是成佛成菩薩的教育,這叫止於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至善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信心,現在人沒有這個信心,有這個信心才能恢復,那就循著祖宗教導我們「性相近,習相遠」。這就是為什麼要學,學從哪裡來的,這概念從哪來?從這來的。

  尤其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有一個,我們從事實上來解釋,那就是我常說的,「人生百日」,一百天,「體露真常」。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小孩出生這一百天。為什麼?他還沒有分別、沒有染污,他沒有起心動念,純粹是天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無論什麼人去逗他,他都歡喜,他都跟他玩,玩得很開心,小貓、小狗跟他玩,他也玩得很快樂、也很開心。真心,這一百天完全用真心,一點虛妄都沒有。等他認識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被染污了,就開始被染污了。老祖宗知道,他會長大,他會被染污,如何叫他染污時間延後一點,染污得輕一點,不要太嚴重,教育的目的在這個。叫他受染污的時間延後,被染污的程度輕,不要太嚴重,就想這個方法。所以,「苟不教,性乃遷」,提出這個警告,你要不好好的教他,將來以後習性代替了本性,只有習性,本性忘掉了,忘得乾乾淨淨,就是現在,那個麻煩可大了,那就沒救了。所以曉得教育怎麼興起來的,怎麼想出來的。

  怎麼個教法?古聖先賢提出,這個話是老祖宗千萬年教化的經驗總結,「教之道,貴以專」,要專攻,不能搞太多,這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只要遍數多。遍數多什麼?你沒有妄想,你沒有雜念,用讀書的方法把妄想雜念全部念掉,讓你的心回歸到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都會現前。所以智慧不是學來的,德能也不是外面來的,相好,統統是自性本自具足。佛教給我們,一切向內學不向外學,老祖宗也是如此,也是教我們向內學,不向外。

  外國人發明機器,科學技術發達,發明機器,我們看了很稀奇,被它吸引住了,像小孩玩玩具,看到電動玩具,呆了。孫中山先生說得好,外國人他們的文化比我們好的地方就是製造機器,科學技術,除了這個東西之外,在整個文化裡頭沒有一樣東西能跟中國相比。我們如果用中國東西,真誠心、清淨平等覺,去研究他們這些機器,肯定比他們造出來的更高、更要超越。為什麼?你用智慧,他用知識,智慧製造出來的東西決定超過知識。可惜我們沒有用,中國這麼好的東西把它放棄,完全不要了,跟西方學,怎麼學,到現在還追不上。這一點我們得認真反省,我們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不能學佛。

  學佛三個條件,信願行。信,蕅益大師講得好,講六個信。第一個信自,人性本善,這個不能不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不能不信。佛性就是我們的真心,你相信你自己是佛,你才成得了佛,相信你自己本善,你才能回歸到本善。所以,蕅益大師頭一個信自,第二信他。自信,我才信他;我沒有自信,我怎麼會信他?科學把自信丟掉,這是科學走偏了、走邪了根本原因。信是第一德,最根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信是最下頭一個,有信才有智,有智才有禮,有禮才有義,有義才有仁,如果信沒有了,上面全沒有了,仁義禮智全完了,你說多重要。

  只要我們恢復民族自信心,相信老祖宗真高明,他們留下的東西是精華,糟粕早就淘汰掉了。古時候,不要說久遠之前,八十年,八十年前印刷是很笨重的一樁事,有鉛字排版了,很麻煩,哪像現在這麼快。我們想要的典籍書多半是手抄,八十年前,手抄本。我見過,無論鄉村、都市,讀書多半都是手抄。哪有那麼多的書?到圖書館借,借來是抄。抄,你就曉得,總喜歡少寫幾個字,那什麼?不好的都不要,丟了,抄什麼?抄精華。五千年來一直抄下來,抄成最精華的留到這裡,不是真正好東西早就丟掉了,哪有糟粕?

  所以大惠同學問我,中國傳統東西有糟粕嗎?我說有。他很奇怪,怎麼有?我說看不懂的就是糟粕。這是提醒大家,沒有糟粕,不可以說糟粕。哪些我們現在用得上,馬上就可以用的,把它摘錄下來,現在我們用不上的,擺在旁邊,不可說糟粕。取精用弘,這個可以,老祖宗點頭,為什麼?它面對全世界、全人類,誰需要什麼這裡頭都有,各取所好,都是這裡頭的,同一個來源,這個不可思議。就好像遍法界虛空界無量剎土無量眾生,各人取各人的,統統都是自性的,自性裡頭沒有糟粕。糟粕在哪裡?阿賴耶裡頭有,自性裡頭沒有。阿賴耶什麼?妄想分別執著裡頭就有糟粕。換句話說,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放到大乘,大乘就糟粕了,它被染污了。不是它本身有問題,是我們自己帶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出了問題。還有帶著自己貪瞋痴,還有帶著自己的傲慢、帶著自己的貪婪,這個問題出來了,這個我們要知道。糟粕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會染污它,它不會染污我們,它會一代一代還要傳下去,有識貨的人。所以我們能夠守住,真正相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海賢,活生生的一個例子,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什麼都明白了。為什麼?清淨心現前,他的心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說他什麼都知道。能看到一點跡象,譬如他清理水溝,他知道天會下雨,趕快把水溝清好。那什麼?乾旱期間清理水溝,別人都覺得莫名其妙,老和尚帶頭,他在幹,大家一起幹,隔兩天果然下大雨。大雨下的時間很長,別人家水都進去了,他們家裡沒進水,每個房間都沒進水,溝清除了。這些他知道,別人不知道,他不說,說了別人不相信。清理水溝,沒事情幹,清理水溝,過兩天大家才明白,老和尚是不是有神通,怎麼會預知?

  所以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要恢復信心。頭一個條件,真正相信自己、相信佛菩薩、相信古聖先賢,這就對了。用科學的心態來學,最後完全失敗,不如不學,為什麼?學了之後會對於傳統文化完全否定,那個罪就造得深了。有神通的人知道,這些對傳統文化懷疑的人現在在哪裡?都在地獄道。為什麼?他們有影響力,他們帶頭幹,後面人跟進,以為傳統文化真的沒有價值了。遠遠比不上湯恩比,湯恩比這些東西雖然不多,我們把它記錄下來,帶給我們信心,讓我們恢復對傳統的信心、對聖賢的信心、對倫理道德因果的信心,這個人了不起。

  主持人:雲南雞足山大士閣開成法師。慚愧學生開成,恭敬向師父上人報告這段時間學習的淺顯心得。

  感恩師父上人,在上一次報告之中指出學生的缺點。學生的偏見、成見都很重,因為有我在,常常都是我的看法怎麼樣、我的想法怎麼樣,所以心量很小,經常會跟別人有對立。常常都是著相修行,沒有修自己的一顆真心,所以改習氣不徹底,傲慢、嫉妒,對人苛刻,虛妄不實。而且有時因為自己的習氣發作,而用師父上人的經教跟別人搞對立,強詞奪理,傷害別人的法身慧命。學生很慚愧,願意懺悔改過。學生會好好落實師父上人的教誨,學著用真心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向別人學習。師父也讓學生明白了,圓人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用真心做出來的。

  感恩劉老菩薩的提醒,這個學習班是為我辦的。師父上人的開解更是徹底,一切都是為了我。是啊!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回歸自性,自性之外哪有一個眾生?還常常想著去改正別人,常常想著別人的不對。師父上人說得對,學生有對立,還沒有入門,像科學家一樣,學學常識而已。以前學習的時候,都不認為師父上人的教誨是對自己講的,所以聽經不受益,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沒有出法喜,沒有悟處。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之中,也很感恩上官居士有關十玄解釋,幫助學生拓開了一些心量。通過這一次的學習十玄,讓學生真正的明白了,我們這個社會是一體,一剎之力遍滿十方三世,光光互照,無窮無盡。以賢公為例,他老人家一人念佛,影響到跟他有緣的人都念佛,我們再影響身邊有緣人念佛,這是空間,時間上,上繼承諸佛心願,下可度未來有緣眾生。所以十玄要落實在一句佛號,落實在生活之中,就是將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去配合別人。將一句佛號念好,對別人影響多少決定不可強求,因為萬法因緣生,這個世界是我的世界,我好了大家就好了,我對了大家就對了。所以師父上人在《科註》之中有講到,法身菩薩做他自己的事業,他的事業是到十方世界供佛聞法求福慧,度眾生是附帶的事業。也讓學生明白了,真正的大心量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遇緣自成德,何必計較大小、自他、古今。

  同時也很感恩師父上人的開示,告訴學生,一切都要面面照顧到,要適合每個人的根性,這裡面也包括自己在內。所以學生對於自己的修學先做一個自我的調整,絕不可以急功近利,把自己搞得太疲憊,反而是欲速則不達。而且這個身是父母給的,所以要從三個根開始做起。從不執著開始做起,以後做成習慣了,讓他自自然然的契入明心見性的境界。最重要的,勉勵自己只有這一句佛號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繼傳聖教是大孝,弘示淨宗不忘本;反求諸己是智慧,先求自度是真覺;佛號薰習不妄動,真幹定能往西方;了脫莫忘眾生苦,入寂不捨初發心;無盡寶藏無言語,願同諸君成正覺。學生自知善根福德薄弱,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學生想做一個合格的學生,以此祈請師父上人久住世間,救拔苦難眾生。雖然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遠,學生一定會努力的。學生的淺顯心得向師父上人報告到這裡,懇請師父上人批評指正。

  老法師:雞足山的開成法師學習的報告說得很懇切,是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這個是學習良好的態度,這個態度如果我們一直保持下去,決定有成就。一個人的成就會影響一切人,是大乘佛法的成就,是淨宗修學的成就,你看海賢的成就影響多少人。成就不是口頭上說的,把我們所學的完全落實到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樣樣都跟所學的相應,這就是真修。大乘經上所說的,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有證果的,真幹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度眾生,為什麼?你做出樣子別人看到了,看久了,慢慢他就體會到。海賢老和尚做了九十二年,前面一半日子能看懂的人不多,到晚年慢慢看懂的人就多了,愈來愈多。現在他走了,光碟留下來,光碟雖然只有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如果我們要看上一千遍,你也就全看懂了、全看明白了,這個明白就是俗話所說的開悟了,你也會開悟。你為什麼會開悟?因為你心是定的。剛才說過,心浮氣躁他看不下去,他能看到生歡喜心,他的心是清淨的。愈清淨愈深入,愈清淨愈看得廣,真正教化眾生。所以要堅持,要能守得住,這就好。下面還有?

  主持人:雲南雞足山大士閣開定法師。慚愧學生開定,恭敬向大家匯報的主題是「懺悔、感恩」。

  一、不孝父母。世間有一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那就是父母,給我生命,養育色身。在千百萬億人當中喊一聲「爸爸」,只有一個人答應,那是您,父親;喊一聲「媽媽」,只有一個人答應,那是您,母親。無量劫生死輪迴的過程中,與您們不只是一次父與子、母與子的關係,您們所給予孩兒的恩德多生多劫,然而對您們多生多劫的恩德,孩兒親身感受到的只有這一世,就這僅有一世的記憶,隨著生命的漸漸逝去,由清晰變得模糊,最後消失。

  在慢慢成長的歲月裡,總是辜負了您們的殷切叮嚀與期望,常常傷害您們,讓您們失望。而您們的寬容像大海一樣,任由孩兒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風破浪,追逐理想。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迷於對物欲的享受、財色名利的追求,只是偶爾想起您們,打打電話回家問候寒暄一下。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當您們看到其他鄰里鄉黨都能和兒女們歡聚一堂,和樂融融,不知道您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的?常常忘記您們含辛茹苦、忍辱負重把孩兒養大成人的恩德,只有在生活難以維持的情況下才會想起您們,想起家的溫暖。接觸到傳統文化,才知道您們的深恩浩大,深知行孝不能等,行孝要及時。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親因為過度勞累,導致疾病復發而逝,也讓學生深愧深恩而未報一分,只有深深的悔恨。這也喚醒了自己,不能讓這分遺憾再次在母親身上重演,因而倍加珍惜。幸遇上印下信法師和向館長慈悲,讓母親來到道場,又以種種善巧方便,讓母親能去佛堂念佛。如今母親每天念佛精進,法喜充滿。學生很慚愧,恐無常之將至,愧深恩之未報,唯有當勤精進,努力修學。今生娑婆不相會,來生極樂再相聚。父母所生身,圓滿大覺位,實則真報恩。

  二、不敬師長。世間有一種恩德,曠若須彌,超於日月,那就是老師,啟我慧命,長養法身。在無始劫的生死輪迴中,您們就像佛陀一樣,生生世世救拔業障深重沉迷蒙昧的學生,如父如母,視生如己如子,對於學生的剛強難化、障深慧淺不離不棄。敬愛的恩師,師父上人,八十八歲高齡,每天在冷氣室講經四小時,孜孜不倦,苦口婆心的教導學生,勸學生放下、回頭,給學生建立信心,信有阿彌陀佛,信有西方極樂世界,啟發願心,持名念佛,求生淨土,此生成佛。惠以學生真實之利,幫助學生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離究竟苦,得究竟樂。而學生反省自己,卻沒有真正感念恩師之恩德,聽經常常昏沉,妄想雜念紛飛。教導學生,賢公的光碟就是一部活的《無量壽經》,每天看三遍,一年看一千遍,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去看。學生也沒做到,當作催眠曲,看的時候昏沉、掉舉嚴重;每天一萬聲佛號,有時不能完成。愧於恩師的教誨、十方供養,上印下信法師和向館長的真心護持,義工同修的無私付出,師兄弟們的支持呵護。願從今日起,改往修來,洗心易行,用行動來改過。

  學生也很榮幸能在道場出家,上印下信法師和向館長,身同父母,行同老師。而學生也常常讓他們操心,沒有做好一個出家人的樣子,怕吃苦,不能持戒。學習的經教不能在生活中落實,還常常用經教要求別人。看師兄弟們的過失,常常自以為是,貢高我慢,心量狹小,不能容忍。不老實、不聽話、沒有真幹。在學習班成立不久,由於自己急功近利,好面子、攀比,名聞利養之心和好勝心重,常常胡思亂想,而導致修學業障現前,煩躁不安,難以入睡,無形當中給自己和師兄弟們造成了重大壓力。還讓上印下信法師和向館長親自上山,耐心而慈悲開導學生一番,並鼓勵學生好好安心修學。學生很慚愧,不但要細心照顧學生的色身,還要哄著學生學習。

  慚愧學生修學至今,道業未成,前程未卜,希望學生能不辜負您們的付出。荒廢自己的道業,反而讓您們的教導、護持成就了一個魔子魔孫,不但沒有功德回報您們的恩德,還把你們往地獄裡拽,那就是大不孝、大不敬。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正法難遇今已遇,明師難逢今已逢,更應把握此生稀有難逢之因緣,成就自己,信願持名,老實念佛,圓成佛道,圓滿菩提,報答父母、師長之深恩厚德。學生淺顯心得向大家匯報到此,懇請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定法師,希望你的懺悔是真心,真心懺悔佛菩薩加持、佛菩薩歡喜。希望改過自新,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接受別人的批評,對自己有一定的好處、有一定的幫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