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上官同學的。

  學生:學習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以及護法菩薩們,大家好。大慚愧弟子上官今天恭敬報告的主題是「來佛三聖堪比國清三隱」。師父上人您在《大經科註》第四十集中跟大家分享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話,「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覺醒迷人」。簡單文字見真理,十句就是《十善業》,覺醒迷人靠教學,勸念彌陀求往生。這段話也令慚愧弟子想起了寒山與拾得的《忍耐歌》。「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細細體味,寒山、拾得和豐干和尚的故事,其意味深長,正如現在我們正在學習的來佛三聖,佛門榜樣。

  今佛古佛應化世間,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留絲毫做作痕跡,讓後人體會無窮無盡義理。如來慈悲憫憐罪苦末法眾生,時時處處在我身邊,只是凡夫有眼無珠,只識虛妄不識真,光陰流水才醒悟,昔日聖賢在身邊,不曾敬仰不曾學。也讓弟子汗顏自己的恭敬心,比起來佛三聖是多麼遜色。弟子寫了下面的話,感恩古佛為我示現,感恩師父上人為我導師,感恩一切眾生為我表法,願與一切眾生此生共赴極樂海會聖賢。

  「天台國清有三隱,寒山拾得豐干師。南陽來佛有三聖,慶公賢公與慈母。稽首文殊寒山子,生前瘋癲一痴僧。生後留詩三百偈,字字句句見真理。賢公慈母化春風,仿如達摩人間戲。瀟灑一句歸西去,成就只在心專一。南無普賢拾得是,凡夫只見頑囂士。言行怪誕惹人氣,方知煩惱即菩提。隱忍百年海賢師,唯等印證會集本。修行只在生活裡,一句彌陀回常寂。豐干不露真足跡,勸導世人離名利。慶公念佛得一心,留下金剛不壞體。六道茫茫淫欲迷,三界眾生唯緣起。凡情塵勞障礙己,不識古佛不識體。老實念佛真實利,極樂淨土真實際。齋公齋婆世人鄙,不知念佛見佛智。無需迷惑無需疑,彌陀本在吾心地」。以上是大慚愧弟子上官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還請師父上人慈悲指正。大慚愧弟子上官頂禮感恩,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老法師:其他的沒有?

  主持人:有現場的。

  老法師:有是吧。我們對於上官同學認真學習,很難得,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佛,古今中外決定離不開真幹,真幹的根基、基礎就在放下,真放下才得真受用。所有學佛不得受用的,問題都是出在這個地方,捨不得放下。所以,我們要把真幹這兩個字要放在真放下,他才能做到。我們處在今天的社會,比起國清寺的,那是三位菩薩,文殊、普賢,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佛菩薩。我們今天的環境比那個時候,我想至少超過百倍,這是真的。那個時候是什麼環境?現在這個時代是什麼環境?他們那個時代有講經的、有講道的、有講學的,儒釋道三家鼎盛。只是講的人多,聽的人多,也能夠蔚為風氣,社會風氣良好。今天不但沒有講的人,偶爾有幾個講的人,反對的聲音比講的聲音大得多。古時候講的人沒有人反對,只是有人搖頭,他不說話。現在是大聲疾呼,恨不得把傳統這些東西消滅乾淨。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

  想到拾得教我們忍讓,那個時候都需要忍讓,何況現在這個時代!現在不忍讓行嗎?不忍讓就不能存在。要想留在這個世間,一定要忍、一定要讓,對於世人所作所為,真的要由他、要避他、要耐他,還要敬他。換句話說,這兩個時代比較,哪個時代好?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沒有一定的好壞,是非善惡在人心。如果你心地清淨平等覺,我們這個時代修行比寒山、拾得那個時候好。為什麼?這個環境,不能忍能忍,不能讓能讓,忍讓的功夫超過他們百倍;換句話說,大幅度的提升,他們那時候沒這個機會,這時有,跟他們相比,百倍的提升。可是問題,要是提升不起來就是墮落,墮落也是比他們一百倍的墮落,今天墮落決定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裡面受的苦難也不是定法,受苦的狀況與起心動念有關係,這就是現在人所謂作用與反作用。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生活在現前時代,對古時候羨不羨慕?不羨慕。對於現在有沒有感到遺憾?沒有遺憾。現在這個環境修行比古時候好,為什麼?提升得快。一定要想到墮落也快,大升大降,就是大起大落,我們是要大起還是要大落?這個不能不知道。明白道理,明白事實真相,那就知道我們的際遇也是無量劫來稀有因緣,成功失敗完全在於是不是真幹。

  決定要放下,放下什麼?從根本上放下,那就是放下起心動念,這是一切法的大根大本。起心動念沒有了,就回歸常寂光,那就能大徹大悟。現在人為什麼不能夠大徹大悟?不要說大徹大悟,大悟、乃至於小悟都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在不肯放下。起心動念,說實在話我們想放下也做不到,境界太微細了,我們的心太粗,叫粗心大意。起心動念就在眼前,我們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怎麼放?不得已而求其次,次是分別,我們有感受,起心動念沒感受,分別有感受。而感受最明顯、最嚴重的無過於執著,執著是最明顯的、最粗的煩惱,粗細的粗。起心動念是最微細的,分別是最普遍的,執著是最粗、最重。從哪裡下手?要從這下手,功夫才真得力。

  能不能放下,關鍵在看破,看破的意思就是對於事實真相真正有認知、有了解。真相是什麼?大乘教裡面常說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賢公老和尚告訴我們,什麼都是假的,意思就是他什麼都放下了,他知道。《楞伽經》上有兩句話更有味道,佛說整個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叫「自心現量」,「不斷之無」,很有味道。無,不斷之無,我們講那個無,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個字變成一個字,無。無怎麼樣?它不斷,就是這個妄念、幻相、假相前面滅了後頭接著,它不斷,一個一個接著的。這種現象大乘經上佛說得好,叫相似相續,你才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前面一個相跟後面相相同的,那真的叫相續。前念跟後念不一樣!什麼個現象?我們講大同小異錯了,實際上不是大同小異,是大異小同。我們看到一個身體,大同小異,前念跟後念差不多,你看整個宇宙就不一樣了。每一念出現的畫面,境界相,是全宇宙,全宇宙裡頭差別就太大了。我們感受到同,這身體,從這個小的,最小最小的,一個小細胞上看好像是同,你看全面,不同。

  所以,不斷之無這句話講得有味道。從哪裡來的?自心現量,那個自心是真如、是自性,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沒有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沒講這個話;沒講這個話,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包括在其中。所以實報土,報身報土,我們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報身報土是唯心所現,沒有識變。識變就是生滅法,就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能變的阿賴耶是生滅法,阿賴耶所變一切境界統統是生滅法,體用是一不是二。阿賴耶是妄心,就是本性迷失之後產生的一種作用。阿賴耶的本體是真如自性,在覺就稱自性,在迷就叫阿賴耶。

  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藏識,藏就是收藏,就好像是倉庫一樣。無始劫以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有的這些檔案全在這裡頭,一樣都不少。假的,不是真的,如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藏識裡頭所有落謝的影像全沒有了;如果沒能轉識成智,這些資料無量劫都不會消失。就是一念大覺之後全沒有了,連阿賴耶體都沒有了,阿賴耶的作用怎麼會存在?於是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教我們教什麼?無非是轉識成智而已,沒有別的。怎麼轉識成智?放下就是,全在放下這兩個字。大乘裡頭叫止觀,放就是止,儒家也講,知止而後有定,定是三昧,定而後能靜,靜而後才能得,得什麼?無上正等正覺,最後達到這個境界。所以中國聖人,我年輕時候初學佛,感覺到他們是佛菩薩化身來的,決定不是凡夫。

  今天整個世界動亂,根本原因在哪裡?被外物,或者說萬物所迷了,嚴重迷失在財色名利之中,迷在七情五欲之中,不知道這些全是假的。所以中國老祖宗教我們從哪裡下手?格物。今天所有一切災難的根源,不知道格物,被物迷了,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在自己身,感得一身的病痛,環境帶來無窮的災難,不知道格物。那麼我們要解決問題,從哪裡下手?從格物,這個格是格鬥,像打仗一樣。跟誰打?跟物欲打,就是跟那個貪心打。貪是煩惱的根,貪不到才瞋恨,如果一切都滿意,他就不瞋恨了。為什麼有貪、有怨恨?那就是迷,迷就是痴,痴迷,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佛菩薩聖賢來教他,他也沒聽懂。為什麼聽不懂?貪瞋痴是障礙,貪瞋痴輕一分,你懂得一分;貪瞋痴輕個十分,你懂得十分。於是,東方聖哲教學的理念就明顯了,我們就能理解,它不是教你多讀,不是教你廣學多聞,它是教你把貪瞋痴伏下來。它從定下手,全部的功力都是用在定,為什麼?定是樞紐。得不到定的人他有戒,戒就能軌範我們的思想、行為,就能叫社會安定,叫世界和平。

  定講求的就是求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三乘,天台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清淨心。提升到平等心,那是大乘,別教十地菩薩,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心是平等,平等就是沒有動搖。從接近自性本定到圓滿自性本定,是這麼回事情。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哪個法門最好?每個人口味不一樣,有人吃甜的好,有人吃辣的好,各個人口味不同,都滿足你的欲望,這是相同的,滿足你的欲望,滿足你的養分。所以它的方向是一個,它的目標是一個。這個法門是不是只限於佛教的?不是,即使講八萬四千,也不是限於佛教,何況說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就包括這個世間所有族群的古聖先賢、所有宗教,全包括在其中,平等的。佛法真的是講得圓滿、講得究竟,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它沒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就侷限了,它不能圓滿,為什麼?它有同,它有異;佛教裡頭有同,沒有異。

  這個東西愈學愈有味,怎麼學?放下,愈放下愈有味。天天要放下,月月要放下,放下就有進步。好比我們上樓,放下下面一個台階,我們就升一個台階。你要不肯放下,原地踏步,學得再多,升不上去。現在大家喜歡賺錢,喜歡要錢,同樣一個道理,你要不放下你就不會增長。你今天把你財富統統放下,明天漲了、高了,步步高升。這是正當獲得的,不是非法獲得的,非法獲得的是它往下墜,正常獲得的往上提升,這舉一個例子。不要不是沒有,它愈來愈多,多到怎麼樣?多到擺在面前不起心不動念。自己生活受用一定非常簡單,日食三餐,夜眠六尺,飲食起居都能夠適度,不越分,身心健康,健康長壽。只要是過分了,對健康都有損害,對萬物都有過失。對萬物過失,就招惹天災人禍;對自己過分,帶來的是疾病、煩惱痛苦。人活在這一生當中,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你說你多自在,這就是真正的幸福,開智慧,不生煩惱。

  拾得所說的這些話,是個修行人非常正常的身心狀態,放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心上還有我能忍我能讓,那怎麼樣?著了相。是忍了、是讓了,著相,凡夫,六道凡夫的德行。如果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統統不著相,這是性德,自性本有,自然現前。沒起心動念,這才得大自在,這才生大智慧、現大神通。

  能夠從經典裡面稍有悟入,這是進步,這個悟入不會間斷,不能遍遍有,會常常有,一個星期不一定有幾次,一個月、一年。心地愈清淨,悟處愈明顯,愈悟愈深、愈悟愈廣。修行就是快樂人生,修行就是幸福生活,它真樂,於世間地位沒有關係、權勢沒有關係、貧富沒有關係。來佛寺的三聖為我們表演得非常圓滿,讓我們看到、聽到生歡喜心、生景仰的心,進一步要像他一樣落實,落實在自己本分工作之中。還有沒有?

  主持人:請陳靜瑜老師發言。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早上好。弟子寫了一份心得,因為沒來得及發過去,在這裡跟師父上人匯報,題目是「逆境成就了念佛信心」。尊敬的師父上人,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靜瑜自三月二十五日,從第十一集開始參加學習班的課程以來,已一月有餘。在聽課的過程中有很多體會和心得,但總因自己的懶散懈怠、傲慢自大而沒有寫下來,懇請師父慈悲原諒。

  弟子在三十歲的時候接觸恩師的光碟和書籍,至今已十二年了。從五年前走入傳統文化論壇,到今天走入這個殊勝無比的學習班,弟子才真正覺得,期間所遭遇的一切磨難,都是那麼的值得。二0一三年是弟子生命中最艱難的一年,遭遇了很多考驗。面對身邊無端的指責、毀謗還有羞辱,面對未曾想過會遇到的磨難,自己甚至懷疑二0一二年自己發心辦清明祭祖法會,乃至辦六月大經解法會是不是錯了?自己發心護持正法、護持《無量壽經》法脈是不是錯了?自己還要不要學佛?自己是不是應該在家自修才好?就在弟子最難過、最彷徨無助的時候,傳來恩師您的口信,囑咐弟子不要退心,要對正法有信心。弟子在痛哭流涕的時候,無比感恩恩師的慈悲。

  平靜心情後,唯一能記得的就是師父每日講經反覆的叮嚀囑咐,一個目標往生極樂,一個方向求生淨土,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平日的聽經產生了巨大的效果。於是弟子在二0一三年觀世音菩薩聖誕日,發願一生每日堅持念三萬佛號,每天讀誦三部《無量壽經》。雖然一開始非常艱難,但就是這種種逆境,讓弟子把這門功課整整堅持一年下來,真的有不可思議的效果。身邊的人事境界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轉變,自己的內心也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轉變,慢慢體會到了什麼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弟子深深驚歎這句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正如經中所言,「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祕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正是八萬四千法門四字全收。回首過往的一年,正是一個個逆境成就了弟子精進念佛的信心,平時最少三萬,最多五萬、六萬佛號,也成就了弟子對往生極樂的巨大信心,也成就了弟子要報佛恩、報師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的堅定信念。

  正如蕅益大師讚歎《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中的「十大礙行」,弟子學習後非常受用,也願意同大家分享其中的幾條。第一、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二、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擾。三、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四、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我何傷,以受抑為行門。這個十大礙行,在弟子這一年來給了弟子很大的鼓勵。以上為慚愧弟子靜瑜的心得報告,非常的粗淺,懇請尊敬的恩師上人,諸位法師大德、諸位老師、護法居士慈悲指正。慚愧白衣弟子敬禮,靜瑜頂禮敬呈,感恩師父。

  老法師:我們聽了靜瑜同學的報告,我們歡喜看到每個人在學習當中確實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只要功夫不間斷,對自己有信心。信心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信本性本善,要信本來是佛,這個是在外國所沒有的。我記得是二00七年,我們在巴黎辦活動的時候是二00六年,第二年,劍橋大學麥大維教授,好像是那次他到廬江去訪問,住了四天。回到香港的時候來看我,我們兩次見面,談了六個小時,那是歐洲的漢學家。他來找我,從廬江看了之後,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信心,希望劍橋能有這門課程。來找我,勸我到倫敦辦個學院,學院名稱他都想好了,叫大乘佛學,邀我去。

  這個學院屬於劍橋大學的,英國的學制它是,大概劍橋跟牛津差不多將近五十個學院,組成一個大學,劍橋在全世界大學裡面排名第三。我很感謝他,我告訴他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我們教育的理念跟方法不一樣。他說那你有什麼方法?我說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一聽說老祖宗,他耳朵就豎起來了,哪一部經典裡面說的?我就舉了個例子,我說《三字經》讀過吧?他會背,《三字經》他會背誦。我說《三字經》前面的八句,就是老祖宗對於後人教學的基本概念。他那麼熟他都沒發現。

  他帶著懷疑的眼睛看著我,我就告訴他,辦教育第一個信念就是要相信人性本善。我跟他講,人性本善這句話,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前中國古人就說過,不是從佛教傳過來的。但是佛經裡頭有句話跟這個非常接近,那就是《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什麼叫至善?成佛至善,本來是佛是至善,人修行成佛是回歸本善。所以「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楞嚴經》上說的。圓滿菩提有什麼得到?沒有,回歸自性而已。我們違背了自性,現在回頭,完全回歸叫成佛。成佛,你智慧圓滿了,德能圓滿了,相好圓滿了,那個圓滿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你一無所得,把性德圓滿恢復而已,我們要承認這一句。承認這一句,我們的心態就會對於所有眾生平等看待。

  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相同,一切眾生根性不一樣,那是什麼原因?迷失自性有淺深不相同,有廣狹不相同,是這個造成的。不是真正有賢愚不肖之分,不是的,是你迷的程度,從這個分的。換句話說,教育就很重要了,教育要把我們的迷失化解,把我們的性德恢復,這叫教育。學生不能接受,學生不聽話,把他開除掉,這是教育的失敗;成功的教育是能把愚變成智慧,把不肖變成賢慧,這個叫教育的成功。所以中國古人有一句老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不在對方,在自己。學生學不好是我沒把他教好,不是他不好,他本來是佛。像這些概念在西方教育裡頭沒有。

  怎麼個教法?《三字經》上說,「教之道,貴以專」。現在完全是相悖的,現在你看從小孩,幼稚園就學好多個項目。做父母的不懂,以為我小孩學得很多,多才多藝。他不知道,這種多才多藝保持不了長時間,不會長時間,年齡隨著長了它隨著就消失了,不能保持。為什麼?從外面學來的。社會日新月異,花樣愈多,永遠學不盡,永遠學不完。而且怎麼?都是皮毛,你沒有深入,沒有深度、沒有廣度。應該怎麼樣?教之道貴以專,這個大家都疏忽了。一門深入,像種樹一樣,好好栽培它的根本,到它長大之後,枝葉就遍布,開花結果。照顧好根本,根本是一。你要把這個樹倒過來,先就叫它千枝萬葉,根本沒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怎麼能活下去!

  你看中國教童蒙,把最高的、我們期望的究竟的果德,在教科書上第一句就給你寫上,告訴小孩我們一生追求什麼,我們要什麼?要本善。《大學》上講得很清楚,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方法,方法就是讀誦、背誦,不求解義。你沒有開悟,你所求的、解的那個意思都是你自己的妄想、妄念,不是聖賢人的。為什麼?聖賢人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意思?他是從自性裡頭自然流出來的,沒有通過思考。通過思考他就落在第七識,落在第六識,落在第六識的分別,落在第七識的執著,那是什麼?那是六道眾生的智慧。實在講不能說智慧,知識,六道輪迴眾生的知識,不是智慧。智慧,原理是真正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而現起來的。有沒有這個例子?有,第一個例子釋迦牟尼佛。

  你細細去觀察,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才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跟誰學的?什麼人教他《華嚴》?什麼人教他《法華》?什麼人教他《般若》?沒人教。怎麼能說得出來?所有經論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只要見性了,別人一問自然流出來,沒有經過思考。經過思考不是智慧,智慧沒思考,經過思考就是通過心意識;不經過思考,不要經過心意識,直接從自性裡頭流出來。他講完了,你問他,你講的什麼?不知道。徹悟的境界我們不知道,大悟、小悟的境界我們知道,為什麼?我們曾經經歷過。解答完了,聽眾皆大歡喜,再問你,叫你再講一遍,講不出來了。講經教學的人都有這個經驗,他在講經之前備課,預備了很多,費了很多時間。可能這堂課從頭到尾講下來,預備的東西沒用上,不知道怎麼講出來的,自己也感覺得很滿意。於是我們就真的明白了,字字句句有無量義,你怎麼學?不學,到時候它就冒出來,學了反而產生障礙,只有這一個科目冒出來,其他的冒不出來。

  所以,中國教學的理論,一門深入。深入是什麼?就是讀誦。要不要講意思?不能講,講了,一個意思,它有無量義,你講哪一個?應用的時候,講一個,對症下藥。你們看《論語》,夫子講孝、講仁,每個學生問他,講的都不一樣,那就是無量義。契機,夫子對甲講的契他的機,對乙講契乙的機,應機說法。夫子有沒有想過?沒有考慮,自然流出來的。所以佛經沒有意思,叫無量義;有意思,死在一門。所以這經的註解,自古至今幾十種之多。早年我在台中學《楞嚴》,我查《楞嚴經》參考資料,將近一百種。我們學經要不要參考這個東西?一參考變成知識,你所學的《楞嚴經》是古大德各家的見解,學這個東西全是常識,能不能應機?不能應機,現在人得的病,跟著作人那個時代不一樣。所以這些參考資料不能看。實在放不下,老師告訴我們,選一種,一門深入。最好的,你如果真正聽話的,就不要看,不要看是什麼?讀誦,讀誦是修定,目的在此地。

  定能開智慧,開智慧就是開悟,所謂其義自見,豁然這個經的意思全出來了,叫悟處。講經的時候,看看下面坐的大眾,那是什麼?觀機,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種種說法它就契聽眾的機。換一個場合,講法就不一樣了,不是自己預備的,不是我想怎樣,不是的,全部都是自然流露,自己不操一點心。自己要去想,就落在分別、執著裡頭,根本不要想。那個備課是什麼?備課是修自己修定,修戒定慧,縱然用古大德註疏也是修戒定慧。臨場的時候自然流露,真誠心,利益一切眾生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給他做個增上緣而已,他所體會領略的是他自性智慧往外露。

  所以法法是活的,活活潑潑,沒有一法是死東西。悟後,你再看古今各種不同的著述,一看就明瞭,而且看能看得出這個註解的人對這部經他所契入的深度、廣度,你都能看出來。要不要隨順他的講法?不一定,可以隨順,也可以不隨順。所以古人有句話說,活學活用,大乘確實是活學活用,中國古聖先賢,上乘的也是活學活用,都從戒定慧上紮根。戒定慧三學講得太妙了,那麼簡單、直捷、穩當。戒就是規矩,守規矩,基本的戒律是做人的規矩。中國古人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戒律,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根本戒;大乘的戒律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第一條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下面有修十善業。這是每一個人到世間來都必須遵守的規矩,我們稱它作普世的教育,普是普遍,世間人人都要學習的。這個普世教育,你看看所有宗教的經典都說到,宗教要互相學習,矛盾就化解了,大家講的是一樣。

  從這個基礎上建立佛法,三皈、五戒、十善,淨業三福第二條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特別加一個《沙彌律儀》,為什麼?現在人把禮丟掉了,不學禮了,《沙彌律儀》裡頭有二十四門威儀,屬於禮節。第三條,這正式進入大乘,進入大乘頭一個「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求成佛之心,成佛之心就是度眾生之心,為度眾生那就要斷煩惱,就要學法門。法門一定按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才管用。這個東西與認識字不認識字、與有學無學不相干,智慧一開,他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無論他學過沒學過,你問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像祖師大德一樣。

  所以我們首先要有自信心,真正發菩提心,把身心生命都交給佛菩薩。我們跟佛菩薩同心同德,就能感得佛菩薩加持,自自然然一帆風順。決定不為自己,為什麼?佛菩薩都是一,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錯了,心量太小了。法身,整個法界是一體,叫法身。不但一切人跟我是一體,我知道他不知道,我承認他不承認,那怎麼辦?得隨順。他在迷,我隨順迷,他作惡,得隨順他惡,我們在隨順裡面用善巧方便幫助他、引導他,做樣子給他看,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不能捨棄他,捨棄是錯誤。所以佛度有緣人,跟我見面就有緣,聞名也有緣。緣有淺深不一樣,但是只要有機會,那就是平等的,誠心誠意去幫助他,全心全力去幫助他。

  這裡頭特別的要留意能夠繼承大法的人,為什麼?有人繼承,佛法不會滅亡。不能說我這一世很興旺,我以後就完了,這叫大不孝,無後為大,我們要有後。所以要知道培養繼起的人才,這是無量功德。自己做得再輝煌,死了之後就完了,斷絕了,這大不孝,他一生所作所為等於零。那麼辦學很重要,辦學兩個意思:一個是培養接班人的,這個意義深長;一個是幫助現前社會的,這個對現在有利益。應付這個時代,幫助這個時代化解衝突,帶領大家真正能回歸到和睦,和諧盛世,這是一代。更重要,深層的,下一代比這一代更好,這就叫真實的功德。

  所以,對於經教所說的理論要不透徹,往往會被眼前財色名利迷了,迷了的時候你所作所為就有限,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錯了。遇到淨宗,說老實話,一定要把往生極樂世界,信願持名擺在第一位。我這一生做得不圓滿沒有關係,我到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回來再做。到極樂世界證得無上菩提,所謂倒駕慈航再來,不遲。不管有沒有緣,都要把這個擺在第一,然後才真正能做到這一生當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日子好過。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可以和睦相處,為什麼?沒有利害衝突,人就好處了。人之間麻煩就是相爭,這個麻煩;不爭,你爭的都給你。像海賢老和尚,一生於人無爭,他那個小破廟給人,人家都不要,都嫌棄它。他的工作,農耕、開荒,沒有人跟他相爭。土地是沒有主的,山野、荒地他去開荒,你看種植的成果,糧食、蔬菜、水果很多,分給貧窮人家。布施,真正布施,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具足。這些地方我們要認識,我們要明瞭、要學習,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工作,都要做出圓滿布施。

  事做得很圓滿,眾生都能得利益,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世界和平,好事。自己不要把名聞利養放進去,有這個東西就有障礙,你不爭他爭,你不要他要,不爭,他還要防止你,他懷疑你會爭。如何做得沒有人懷疑?那我們的教學就有一個方法,用現在高科技才能普及,那就是大量做光碟。光碟做有聲書,我們講這部經把它錄像,錄像畫面上沒有人,畫面上是什麼?畫面是經文,文字,全是文字。有聲音、有文字,沒有面孔,人家跟你學的時候不認識你,這大家放心了。這個好!這樣做法,喜歡你的人很歡喜,不喜歡的人也很歡喜,皆大歡喜。光碟的教學利益很多,到別人國家,政府它可以先審察,他們領導人一看這好東西,他就可以在全國推動,在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他就推動。他們做主辦單位來推動,名聞利養他要,我們不要。真正肯捨己為人,這個事情不難,捨己為人最快樂,真的消業障、增福慧。

  凡夫的麻煩,起心動念沒有把自己忘掉,歸根結柢還是把這個身體看成是自己。所以大小乘佛法,第一道門檻就是破身見,你看五種見惑裡頭第一個,身見。要知道身不是自己,把身當作自己,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根。他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把身認為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身不是自己。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五種錯誤觀念首先放下,真正放下,證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入門了。這個東西沒有放下,沒入門,在門外。佛的學生,沒有入門的學生,旁聽生,不是正式學生,正式學生要放下五種錯誤的見解。

  那我們就知道,須陀洹得清淨心,他的清淨心比不上上面的,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比不上他們。六道裡面的凡夫他超越了,六道的凡夫沒有他清淨。清淨必須還要向上提升,提到什麼時候?真正圓滿的清淨心,見性,見性之後清淨心圓滿了,平等心得到了。平等心現前這個時候就覺了,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覺了。覺是什麼?覺就是成佛,大乘經上常講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有能力在教化眾生的時候示現成佛,八相成道,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圓教初住以上就有這個能力,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就這個等級。所以極樂世界多好,多快速!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能力就有了;換句話說,就有能力為一切眾生現種種不同的身,他想見什麼身就現什麼身。這就是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這個世界隨緣度日,在隨緣度日裡頭懂得修行,懂得修行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懂得我們這個境界是夢幻泡影。《金剛經》上教導我們,「一切有為法」,有為是有生有滅,就是一切萬法,「如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的,不值得留戀。決定不能佔有,決定不能控制;不但不能控制,最好連分別、執著這個念頭都沒有,真正得自在。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跟海賢一個境界。決定得生,沒有懷疑、沒有猶豫。世間名聞利養你想求未必求得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求得到。好,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方向、目標決定不變。還有沒有同學?

  主持人:沒有了。

  老法師:沒有了。這個法師給他,對,這是今天等一下我們開會。

  主持人:請華藏淨宗學會發言。

  老法師:台北的,道師那裡是不是?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

  老法師:好,聽清楚了,聲音很好。

  學生:因為這個麥克風接過來沒有聲音。

  老法師:現在有了,現在有了。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以及諸位法師、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

  老法師:阿彌陀佛。

  學生:弟子悟道第一次參加這個網上直播的學習,因為平時忙於應付法會,今天有這麼一個空檔,很難得來跟大家一起學習。首先跟師父以及大家報告,新加坡有十位同修來雙溪參加三時繫念,現在也在現場,請大家起來跟老和尚問訊。大家過來這裡,好,大家向我們老和尚問訊。

  老法師:看到了,大家好。

  學生:還有一件事跟師父報告,昨天中午我們澳洲淨宗學會前總幹事邱清松居士,還有金力旺、王樹芳居士、馮文瑋居士,我們昨天中午,他請悟道去跟他們聚餐,金力旺向師父問好。

  老法師:謝謝。

  學生:他現在在台北八里,很巧合的跟邱居士買房子買在同一棟大樓。他們不約而同的在電梯碰到,這也是個因緣,所以昨天中午有這麼一個聚餐。

  老法師:他們回到台灣了?

  學生:對,他們現在在台灣。

  老法師:金力旺也住在台灣了?

  學生:對,他在台北八里有買一個房子。

  老法師:好好好。

  學生:跟邱清松同一棟大樓。

  老法師:歡迎,歡迎。

  學生:他也在聚餐當中不斷提到,很關懷師父老人家,他向師父問候。

  老法師:你替我問候他們。

  學生:是,好,悟道就代師父給他們轉達。

  老法師:對,好,問候大家好。

  學生:另外澳門有一個王居士,上一次師父回來台灣,他也有來拜見師父。他在澳門那個小學,他很熱心的要請老師去那個澳門的小學教傳統文化的課程。他在請示,是不是我們文化中心可以有老師去上課?他等一下也會過來。這個事情向師父報告一下,是不是有這樣的老師可以去上課?

  老法師:好,好事情,都是好事情。

  學生:是。他說十一點前要到,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到,等一下悟道再跟他回報一下。

  老法師:好。印度尼西亞他們教育部有個官員到香港來訪問,告訴我,他們準備今年七月開始,全國中小學都要上《弟子規》的課,這個非常難得。

  學生:是。

  老法師:我們沒想到,真是好事情。

  學生:是,我們隨喜功德。因為今天時間也快到了,師父有什麼開示,是不是可以給新加坡同修做一、二分鐘的簡短開示?

  老法師:我們剛才這邊所說的都能聽到吧?

  學生:都能聽到,就是聲音有時候會中斷,聲音中斷都會大概二、三分鐘這樣。

  老法師:二、三分也很長了。

  學生:中斷的次數也多一點。影像看得到,影像的畫面都看得清楚,只有聲音方面會中斷。

  老法師:重要的是勸大家要認真念佛。

  學生:是。

  老法師:要念佛,要跟海賢老和尚學習,我勸導大家每天把他的光碟能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一年下來就能夠入境界。要把他這個光碟當作《無量壽經》來看,確實《無量壽經》所說的理論、事相,海賢老和尚一生當中都做出來了,這是我們真正最好的榜樣。看多了愈看愈歡喜,愈體會愈契入,這是在這個時代修淨土無比殊勝的榜樣,應當努力向他學習。我在下個月訪問印尼,在印尼大概十天,然後新加坡有三天,再回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大概有一個星期,然後再回到香港。把這個信息告訴我們的同學。好,謝謝大家。

  學生:感謝師父慈悲開示。

  老法師:好,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