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十六頁第一行,從第三句看起:

  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這和前面一共六句,也就是偈頌的第四首跟第五首前面兩句,這完全講的是菩薩自利之德。因為有深廣的智慧,智慧前面說過了,是從清淨心裡面所生的;由此可知,修行,清淨心確實是修學的樞紐。『超過無邊惡趣門』。惡趣不僅僅是指三惡道,在六道裡面比較起來,三善道比三惡道要好得太多,我們稱三惡道作惡趣;如果以十法界來看,那連天人也是惡趣,為什麼?他不能夠脫離生死輪迴。在這六道裡面,佛常在經上感嘆的說「生死疲勞」,這是真實的現象。三界之外,有聲聞、緣覺、菩薩,菩薩無明還沒有破盡,要跟佛做一個比較,那他也是惡趣。所以此地惡趣門裡面包含的非常之廣。「超過無邊惡趣門」,這一句它真正的含義是超越九法界。因為底下一句我們就明顯的看出來。

  『速到菩提究竟岸』。究竟是如來的果地,因為等覺菩薩都不究竟。由此可知,前面那個無邊的惡趣門,包括九法界的有情眾生,這才顯示出西方淨土無比的殊勝。『無明貪瞋皆永無』。無明是妄想,貪瞋痴是煩惱,也就是說妄想執著永遠斷除。『惑』是迷惑,『過』是過失,這裡面所說的是三毒習氣也都盡了。怎樣把它斷盡?『三昧力』,此地所說的三昧,我相信每位同修都能夠體會,念佛三昧。這六句諸位仔細的去看,它以智慧為首,一開端是智慧廣大深如海,而以三昧做結束,都歸到三昧。這意思就非常的深,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要細心體會到它的深義。

  由此可知,三昧的樣子就是清淨心。不僅是淨宗,大小乘佛法無不是修清淨心。因為清淨心有淺深、純雜不等,所以才說三乘,才講等差的果位。清淨要達到究竟圓滿,這就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境界。因此,只要是學佛,無論是哪個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會修的人,功夫得力的人,都在清淨心上用功;也就是說,在三昧上著力,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再看底下經文,這是講求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這樣才能夠幫助別人覺悟,是屬於覺他。前面是自覺,自覺一定要覺他。

  如過去無量佛。】

  這句我們也要重視。要成就如來果地上的智慧,一定要事奉無量佛,才能成就無量的智慧。如果我們要沒有能力,說實在話,以我們現前業障深重,一尊佛都遇不到,哪有能力去事奉無量佛?幸虧世尊為我們介紹無量壽佛,就是無量佛的代表。我們能夠事奉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就決定有機會事奉無量佛。這到後面我們會看到。

  彼群生大導師。】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以佛的身分,以菩薩的身分,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真實的『大導師』。引導眾生了生死出三界,換句話說,這句就是特別是指五濁惡世導歸極樂。

  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九法界有情的眾生,就是『一切諸世間』,就是剛才所說的六道,外面聲聞、緣覺、菩薩。菩薩若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無明煩惱很難斷盡,菩薩也求往生。不但是一般菩薩求往生,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都求生淨土,何況其餘,這是我們要警覺到的。九界有情,阿彌陀佛只用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普度,這是能救一切諸世間,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議。

  『生老病死』,六道凡夫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的。除這四種之外,還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是世尊在許多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八苦!人在六道裡面,八苦交煎,名號功德能救,確確實實能救。這個意思就是事實的真相,在《無量壽經》裡面顯示得非常清楚、明白,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

  人生最大的痛苦,死苦。這個法門可以教我們不死,可以教我們不生病,可以教我們不老,只要你真的能相信,真的明瞭經典所說的義趣,肯認真的依教奉行。為什麼原因?因為這些苦惱,包括生老病死這八苦、三苦,它的根源就是妄想執著,根源!念佛三昧,清淨心就能把這個病根拔除,病根拔掉了,那這些苦惱的事相自然就沒有了,這是真正治根的方法。佛傳授給我們了,問題就是我們自己肯不肯接受。果然完全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那恭喜你,你什麼病都沒有了。如果接受個八成,那你還有二成苦惱,你還不能完全脫苦。由此可知,佛是全部教導我們,看我們自己理解多少,願意接受多少,然後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做到多少。這都是我們自己這邊的事情,佛是全教了。底下就說出非常具體的生活行為,這是健康的生活行為,快樂的生活行為,諸佛菩薩正常的生活行為。我們要知道去做,當然更要知道為什麼要去做。

  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

  『常行』,常是永遠沒有間斷,行『布施』。布施是什麼?是放下,是捨!你要肯捨、要肯放下。放下什麼?凡是染污我們清淨心的,統統要放下,統統要捨掉。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都是染污清淨心的,都是生死煩惱的病根,怎能不捨?應當把它捨得乾乾淨淨,所以教你布施!世間人聽到佛法,知道佛法好;菩薩修布施波羅蜜,也都能說得出來,自己為什麼不肯做?捨不得;換句話說,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我們的生活太苦了,得到太難,很難得到,叫你捨當然也難。我們不知道其中的因果,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才有這許許多多的障礙。所以一定要常常讀誦大乘經,要去體會大乘經裡面的教義。道理明白了,因果清楚了,你自自然然就肯捨了,自自然然你就肯放下了。

  理明白了,心裡面開解了,我們之不肯捨,是怕自己生活有困難。譬如說財富捨掉之後,我的日子就過得很苦,這是我們自己在打妄想,想錯了,不是事實真相。財愈捨,你的日子過得愈自在,過得愈豐富,完全跟我們想像相反。我們不明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心裡面才有慳貪(貪是貪求,慳是捨不得),才有這麼多毛病。所以捨財,你財用決定不會缺乏;你布施法,一定得聰明智慧;你能夠幫助一切受苦、受難的這些眾生,你一定得健康長壽,因緣、果報絲毫不爽!菩薩修布施,把布施列在修行第一個綱領,可見得它非常重要。

  底下一個是『戒』,戒是持戒,菩薩行的六大綱領,這持戒的範圍非常廣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廣義怎麼說?守法。佛對我們所有的教訓,我們都要遵守,不僅僅是講的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這些戒條,不止這些。那個範圍太窄小了,所有一切的教誨我們都要遵守。除這個之外,我們今天生活在世間,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我們要跟社會大眾相處;維持社會的,國家有憲法,地方上有法令規章,一般沒有文字記載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我們都有義務要遵守,才能夠維繫這社會的安定繁榮,這是持戒。

  第三要『忍辱』,忍辱!一切事情我們要有耐心,要忍耐,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忍耐,修學更要能夠忍耐。佛在《金剛經》上跟我們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句話的確是真理。無論是佛法、世法,我們都要有耐心,唯有耐心才能夠達到圓滿的成就。

  底下一個是『精進』。我想這一句現代人的感觸會非常深。時代不斷在進步,特別是科學日新月異,都在求進步,進就是進步。但是佛教給我們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不是雜進,不是亂進,是精進,這用在世法裡面也非常正確。我們在學校裡求學,所學的科系,一門精進你很容易成就;踏上社會從事於任何一個行業,你在你本行裡面精進,你也很容易成就。同樣一個道理,學佛法也不例外。

  佛法裡面,法門無量!這無量法門,佛並不是要我們門門都學,不是的。是要我們一門深入,不是叫我們門門學的。唯有一門才能入,所以要精進,兩個門、三個門就入不進去了。像我們這個講堂,你看這三面都有很多門,你要進來只能走一個門。你想我同時走兩個門、走三個門進來,你試試看你進得來進不來?可是四弘誓願裡頭又明明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怎麼回事情?諸位要知道,那是進了門之後,你能夠通達一切法門是幫助別人的。你看看他是什麼根基,你就指示他從哪一個門入。所以你門門都知道,自己入門是一門。一門入進來了,門門都通達了。我們佛門裡常講,講經書是一部經通,一切經通,就是這個道理。

  換句話說,我們想一切經通,怎麼個通法?一部經,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就通了,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果然明瞭了,學佛不難;不明瞭了,那就真的是難,你的一部經要真通。到底通到哪裡才算通?要通到自性,那就通了。禪家講「明心見性」,見性就通了;教下講「大開圓解」,這大開圓解跟禪宗的明心見性,是同樣一個境界,是一樁事情,只是說法不一樣,那就通了。我們淨土宗叫一心不亂,所以你只要能夠達到一心不亂,那你就通了。所以一心不亂、大開圓解、明心見性,名詞不一樣,事實是一樁事情,同樣一個境界。為什麼到這個境界,一切都通了?佛告訴我們,當然這是事實,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既然見性了,那還有哪一法不通?當然通達,當然明瞭,世出世間一切都能通達明瞭,這是學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的。你真正明瞭,你才死心塌地一門深入。

  在我們淨土宗,我們念佛、我們修行,我們的目的就是求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成就了,那就是前面講「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這個境界立刻就現前。所以要精進。最忌諱的是雜進、是亂進,那就很難成就,所以學東西不能學雜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夾雜是很難成就!不但不可以夾雜世間法,佛法也不能夾雜。譬如說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每天的功課只念《無量壽經》,或者念《阿彌陀經》,這就是專;除了《阿彌陀經》之外,我還要念《金剛經》,還要念《普門品》,還要念《藥師經》,還要去拜《大悲懺》,這叫夾雜;這種進叫亂進了。多!亂進,拉裡拉雜的,雜進,這很難收到效果,所以要懂得,專!喜歡拜懺的人,諸佛菩薩的確有方便,有淨土懺。總而言之,都不捨這個法門,這就對了。像夏蓮居居士編的《淨修捷要》,這最簡單的懺法。如果還嫌不夠,他另外編了一部《寶王三昧懺》,這可以,都是屬於淨宗的。這是給那些喜歡拜懺人用的。其實無論拜什麼懺,都不如拜阿彌陀佛好!這才叫做專精,真正的精進。

  精進之後就有定,我們通常叫禪定。禪定是通稱,絕對不是指禪宗裡面打坐、修禪,那種叫禪定。六度裡面的禪定是心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這叫定。我們舉個例子,世法裡面,現在市廛裡面,無論什麼樣的產品都是很新奇的,你看了一看不動心,這是你有定,你得定了,不會被誘惑。在修行裡面許許多多的法門,許許多多的方式,你聽說了,你看到了,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也不為它所動。不能看到這有個禪師來了,我們去學坐坐禪;那邊一個密宗上師來了,我去跟他學念念咒,那這就錯了,這你就沒有定,你那個心隨著境界轉,你做不了主宰。所以這個定是心裡頭有主宰,不會被外境所動搖,這叫禪定。乃至於我們日常生活,我們有自己的規律,也不會為環境所轉變,這些都叫做『定』。

  『慧』,簡單的說,有能力辨別真假。現在這個世間假的東西很多,要有能力辨別,就連佛法也有假的;有真有假、有邪有正、有是有非、有利有害,你有能力辨別這就是智慧。由此可知,菩薩行門裡面這六種綱領,完全是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生活,乃至於待人接物處事的一個標準。我們要符合這個標準,這叫『六波羅』。波羅是梵語,意思就是圓滿,圓滿的功德。我們認真來修學,你一定能夠得到,你自己修學所求的願望,這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第七首裡面,特別是末後這兩句非常重要,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都要求我們在生活當中去學習。『未度』的,圍繞在我們的四周,我們家裡面的家親眷屬、鄰里鄉黨,我們的朋友、同學、同事,有很多人沒接觸到佛法,未度的。我們跟他認識,認識就是緣分了,我學佛,我知道佛法的好處,我要把佛法介紹給他,這是什麼?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義務,我跟他熟,要把佛法介紹給他,這就是沒有度的要去度他。

  還有跟我們不認識的,陌生人,雖然不認識、陌生,我們也有度他這個心,這個心願不能沒有,也得有一些善巧方便。譬如我們學佛的人,無論走到哪個地方,這佛法的小冊子,身上總要帶幾本,為什麼?不一定遇到熟人了,就可以送給他一本。如果沒有這些書,我們印的有很多卡片,那更容易攜帶。常常存這個心,常常有這個念頭,到處把佛法傳給人。我每次坐飛機,我在那個座位上,前面那個口袋裡都放一本經書,我們下飛機了,那個經書還放在裡面,給後面人看,這我們有這個念頭。我們這印得很多,隨大家去拿,拿完了我們再印。要有這個心,常常存這個心幫助別人。陌生人我們也幫助,何況認識的人。

  『已度之者』,就是已經學佛的,對佛法有很深信仰的,這些人要勸他念佛往生,『使成佛』。我們曉得所有一切法門,在今天一生當中決定可以成佛的,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已經學佛的人。他不能接受,那他有障礙,有障礙,我們有耐心慢慢的等,等他業障消除之後,他就會回頭。所以要有耐心,要能夠歡歡喜喜的去幫助他。

  底下這兩句太好了。『假令供養恆沙聖』。這是講我們別行,修學其他法門,意思在這個地方。聖是聖人,恆沙是數,像恆河沙那麼多的諸佛菩薩、羅漢。那你供養這麼多,你的福報當然很大很大!福報大不能了生死,這個諸位要知道。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福德不能救,那個救就是講生死輪迴,福報再大也救不了,這句是講的修福。『不如堅勇求正覺』。堅是堅定的信心,堅定的志願,勇猛精進求往生。此地這「正覺」是成佛,唯有往生不退才能成佛。這是我們一生當中依照這個法門,決定可以成就。也就是說,願令一切眾生老實念佛,此地的正覺我們可以直接說往生。

  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

  求成佛,一定要攝佛淨土。這幾句是法藏比丘向他的老師提出他的心得報告,這都是屬於他自己修學的心得,他的成績,他的成就,也是往後四十八願的中心。『恆放光明照一切』。寂而常照,智慧光明,願力不捨一切眾生。彌陀值得人讚歎,值得人佩服,就在因地上一發心,這個心就殊勝了,確實沒有人能比得上。他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念念為一切眾生,念念希望一切眾生圓滿究竟的成就。今天他老人家是因圓果滿,所以感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為什麼?諸佛如來在因地那個願心比不上阿彌陀佛,我們在這個經文上統統可以看到的。

  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這兩句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成就了。這是彌陀願力所成的極樂世界。『殊勝莊嚴無等倫』。這是簡單略說殊勝的狀況。

  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這了不起,『輪迴』,這剛才講了惡趣,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諸趣』,包括阿鼻地獄這些眾生,法藏比丘他的願望是希望他們快快的往生極樂世界,到他那個剎土享受安樂。那個地方是真正的安樂,真實的安樂。反過頭來看看我們這個世界,真的是佛在《八大人覺經》上所說的「國土危脆」,談不上安居樂業,安居樂業是我們的幻想不是事實。這些名詞裡面都有因果關係,樂是果,安是因,如果身心不安,哪來的樂?要怎樣才能安?平就安了,平安!心平自然就安了,不平他哪來的安?沒有安就決定沒有樂。那怎樣才能得到平?和平。和很重要,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修六和敬。和下面心就平,平就得安,安就得樂,互為因果,所以六和敬非常重要,六和敬是安樂的真因。這是說明彌陀成佛之後,的確殊勝超絕。

  運慈心拔有情。】

  這大慈大悲。常,不間斷,從時間上說的。佛以大慈悲心幫助這些有情的眾生。

  盡無邊苦眾生。】

  『無邊』講的空間。常是講的時間,換句話說,他老人家這個悲願、悲心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範圍廣大無比!不是一個區域、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苦難眾生,他都念念不忘,這個心量多大!就像地藏王菩薩一樣,眾生不能度盡,誓不成佛。

  我們在此地看到阿彌陀佛的偉大,也就是說一定要幫助這些苦惱的眾生,幫他當生成佛,這是彌陀的本願,實在講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阿彌陀佛他做到了,諸佛如來還沒有做到。他怎麼做到?他用一個最巧妙、最容易的方法,用六字洪名,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阿彌陀佛,都護念阿彌陀佛。大家共同的願望,他老人家兌現了,你說哪一尊佛不歡喜?所以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怎麼個度法?都是把這些眾生介紹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都送給阿彌陀佛。像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樣,他怎樣成就我們?勸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諸佛,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都勸大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到那個地方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化,一生當中不退成佛。這成佛的捷徑,沒有比這個更快速。到這個地方是法藏把他的願望、修學的成就報告出來。末後這首是請佛作證明。

  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

  菩薩弘誓只有佛能夠給他證明。

  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這兩句我們要學習。菩薩自行化他,自己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的業障習氣,雖有弘願消除,雖有諸佛加持,但是還免不了有一些障難。我們從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示現,釋迦牟尼佛我們在傳記裡頭看到,在經典裡面看到,他老人家成佛也受許多挫折。教化眾生,他的學生裡面、徒弟裡面也有不聽話的,也有調皮搗蛋的,六群比丘,天天給佛找麻煩。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黃梅得法之後,多少人不服,要找他算帳,甚至於陷害他;他跑到獵人隊裡面去避難,躲了十五年才出來。這都是佛菩薩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我們自己在這個時代裡面,縱然是誠心誠意、熱心弘法利生,障難決定不能避免。遇到有這些挫折要有耐心,要想到法藏比丘的教訓。『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願行相符,我們才能夠成就,有願、有行;如果有願沒有行,這個願是假的,這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很多人有願,但是做不到,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發願,一次也沒做過,這個願叫空願,這不可以的。有行無願也不行,為什麼?他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就好比人走路,肯走路就走,不曉得往哪走,不知道要走到哪裡去,這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有行願相符,才能成就。

  求生淨土,我們每位同修都發心求生淨土,一定要有大願,要求上上品往生;不要去學著,我下下品往生就可以了,古人常講。求上上品如果得不到,還能有個中品往生;如果你把目標定在下品,那不能往生的機會就很多了。所謂是取法乎上,那僅得乎中;那取法乎下,就得不到了,就落空了。所以我們的願望要上上品,力爭上游,這是正確的。當然對於品位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執著,我一定努力,一定向上,這樣就正確了。

  要想品位增高,一定要依照淨土三經的教訓,要把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三部經要熟、要透熟、要明瞭;不但熟還要了解、要明瞭。把經裡面所說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變成我們自己的願望,變成我們自己的行為。這樣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相應,與經典的教訓都不違背。這不但是跟彌陀、釋迦,乃至於十方諸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這個緣就無比的殊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當然高,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要記住「如是願心永不退」。再看底下這一品。

  「至心精進第五」。這一品要介紹解行兩門的解門。至心精進,至誠無上的種種心行,在這品裡面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古人常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修行要務,立願為心」,我們講修行,先要有願,沒有願,這個行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行會有落空。我們看經文。

  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

  這是說明他真的發願了,確實符合古德的教誨。他對他的老師說『我今為菩薩道』。這不為自己,菩薩是以度眾生為目標。所以我們也應當要常常反省、反省,我們這一生當中,究竟為的是什麼?法藏覺悟了之後,他為菩薩道,我們為什麼?如果不是為菩薩道,給諸位說,就是為六道輪迴!這都是真正的事實。我們所想的、所做的,全是造六道輪迴因,怎麼能脫離苦海?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就有警覺。看看人家,人家做國王,他所做的是輪迴業;捨棄國王不要了,出家修道,為菩薩道,超越輪迴了,所以他生活有目標,修學有方向。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像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一開口就說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跟這句話意思完全相同。此地講的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取願作佛』。學佛了,你看人家這個目標方向正確。學佛做什麼?學佛就是要作佛。我們想想我們今天學佛,我們求的是什麼?求佛菩薩保佑我們升官發財,求我身體健康,家人平安快樂,求這個,糟糕不糟糕?求的還是六道輪迴。人家這個口氣不一樣,他來作佛的,所以他就成佛了。我們心裡沒有佛的念頭,所以生生世世都沒做得了佛,原因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今天我們要學佛,我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發願作佛,跟阿彌陀佛一樣。不但將來到西方世界跟阿彌陀佛一樣,現在我們的心行也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的思想、行持就在這本經上,我們天天念這個經,希望把經典裡面所說的,都變成自己的心願行持,這叫學佛。因為他要作佛,這才要求老師教給我作佛的方法。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這就求法,求方法!廣宣經法,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我當奉持,如法修行』。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是做學生請法的態度。如果沒有這個態度,老師跟你講了,講了是耳邊風,給你講了都做不到,那講是白講了,那老師就不會跟你講。他是真的,他奉持如法修行;換句話,他真的去實行。老師怎樣教他就怎樣做,百分之百老老實實的去做,這真正的好學生。一個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一定很認真、很用心的來教導,這是做學生的態度。

  諸勤苦生死根本。】

  修行的第一個目標是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要成就自己的德行,就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斷掉。這些煩惱習氣就是無始劫的生死根本,他要拔除,連根拔掉。那個根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這是根!認真的把那個根拔掉,這真修,這才是真正的覺悟。我們在禪宗語錄裡面常常看到讚歎修行,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貪瞋痴是根本,要把這個東西去掉。真正存心去拔除貪瞋痴,這個人是真的覺悟了,真正在修行。

  成無上正等正覺。】

  這一句求證果成無上的佛道。四弘誓願裡頭,「佛道無上誓願成」。

  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

  這個願很特別,其他諸佛沒有發過這個願,法藏發這樣的。他成佛的時候,他的『智慧光明』,所居的國土,極樂世界,『教授名字』。這個裡頭有人、有法,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講西方三聖;法,六字洪名,或者講淨土三經、名號功德,這是方法。『皆聞十方』,不是一個世界、二個世界、十個世界、百個世界,不是的,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不知道有阿彌陀佛的,沒有一個地方不知道有極樂世界。我們不可以講西方,從我們這個地方講是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從極樂世界西方講,那邊人講東方極樂世界,對不對?所以說不能講西方,西方是我們講的。在它的四周哪一方面講的,那個方向就不一樣,所以說都知道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都講彌陀三經,所以這三經名號十方普聞!阿彌陀佛當初有這個願,今天成佛果然兌現了,這是其他諸佛在因地的時候沒有發這個願。諸位同修想想,你們有沒有發過這個願?我們沒有發過這個願,念頭也沒動過這個,你們將來成佛,比不上阿彌陀佛,很了不起!很殊勝!

  天人民及蜎蠕類。】

  這句是講十方世界六道眾生,差不多每尊佛的世界都有六道。像釋迦牟尼佛這個娑婆世界一樣,都有六道,六道眾生苦!

  生我國。悉作菩薩。】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這個法門殊勝?為什麼這個法門一切諸佛讚歎?真的了不起!六道裡面的蠕動是指三惡道,畜生。畜生、餓鬼、地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人天都沒有,也沒有聲聞、緣覺,全是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而且不是普通菩薩,前面跟諸位介紹了,都是普賢菩薩。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統統是修十大願王,統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一切菩薩當中最殊勝的。佛在《華嚴》上說,菩薩如果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西方極樂世界各個修普賢行,所以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無量法門裡面,要選擇淨土法門,就是這兩句!其他法門裡頭沒有,其他經典上沒有。這就是真實的利益。再看看底下這兩句更不可思議!

  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

  這的確是希有。我過去讀經,當我初看《六祖壇經》的時候,我對於六祖惠能大師很佩服,他的心胸果然不凡。他到黃梅去禮拜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的?他說我來作佛的,這個口氣了不起!我們沒想到,我們也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到寺廟來學佛,他說我是要來作佛的,沒聽說過也沒見過。六祖這麼大的口氣,他的成就果然與人不同。所以說學佛來作佛的,這我們聽說過。法藏不一樣,不但我要作佛,都勝無數諸佛,我要比其他一切諸佛還要殊勝,還要超過,這沒聽說過。確實我們在許許多多大乘經上,沒看到過這樣口氣的人。這個地方能看到他的心量,能看到他的願望。為什麼作佛還要超過一切諸佛?目的是要普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以最快速的時間圓成佛道,他真做到了。這一段是法藏陳述他的大願,問佛能不能滿這個願。

  可得否。】

  他發的這個願能不能得到,能不能滿這個願。這是一段,我們再看第二段。

  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

  老師得到這樣一個學生,我們想像當中,一定是無量的歡喜!確實得到了傳人,可以把如來家業付託給他,所以給他說法,說經就是給他說法。

  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

  這是先用比喻來說。佛說法,確實很多人從比喻裡面明白過來,體會到佛說法的真實義。這個地方也用比喻說,譬如大海,海很大,一個人用斗去量這個海水,能不能量得盡?假如說是『經歷劫數』,給他很長、無限長的時間,讓他去慢慢量,也可以把這個海水量完!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暗示法藏比丘,你這個願可以得到的,先給他一個比喻、暗示,然後再教他。

  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這就肯定告訴他,你的願望可以滿足的,只要你『至心求道,精進不止』。至心是真心、誠心,真誠的心去求,又能夠精進不止,你就會得道。我們今天學佛、修道,我們的功夫不得力,念佛問你有沒有把握往生?沒把握。毛病出在哪裡?我們沒有至心,我們也沒有精進。雖然誦經、念佛,心裡面拉拉雜雜、牽腸掛肚的事情還不曉得有多少,這就不是至心;雜心念佛,妄心念佛,又未能精進不止,所以功夫當然不得力,道業前途自然是渺茫。我們把病因找到了,把這個因消除掉,我們功夫自然就得力了。法藏這個願不可思議!超過一切諸佛的弘願,他都能兌現。我們今天求往生,這個願望怎麼能不成就?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這句話是反問。自在王佛告訴他,這段話裡面有三個自,『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這話裡講,你統統自己都明白,無需要我教導。這個經典前面跟諸位介紹了,經文雖然不長,把大乘佛法所有一切宗教的義趣都包括在其中。這裡面不僅僅是教,有密、有禪,這段說法完全是禪宗的語氣,這個用意很深很深。這三個自就是直指人心,跟禪宗裡面教學無二無別,完全是指當人自性,真心自性,因為一切法不離自性;淨宗裡面所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一入佛門,求授三皈,三皈叫三自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三自皈。裡頭意思很深很深!發起真誠的心,必定包含諸佛真實的果地。因果是同時的,所以佛用蓮花表法。蓮花就是因果同時,開花是因,花一開,蓮蓬裡頭就有蓮子,蓮子是果,所以不用其他的花來代表,用蓮花,蓮就是代表因果同時。所以菩薩一發願,那個果就隱隱的含在其中,這個意思很深很深。因賅果海,果徹因源,這是大乘佛法裡常常講的,只要你肯精進,願望一定不會落空,決定可以證得。

  這三個自是自在王佛傳授給他的,指引給他,顯示出大慈大悲。對他愛護之深,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的,他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面。古德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裡面至少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法藏比丘過去的因一定非常非常的深,這樁事情我們能夠體會得到,佛在這個經上說得很清楚。在末法時期,我們聽到佛的名號,接觸到《無量壽經》,或者是淨土三經、五經,能信、能願、能行,這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福德現前、成熟;如果不是這樣的深因,這一生當中縱然遇到了,也不能夠信受奉行。以此類推,法藏比丘的因一定是非常非常的深厚;所以世尊這樣一點,他當然就會開悟,像禪宗一樣言下大徹大悟。老師用這個方法,但是他並沒有這樣表演,這裡頭也含著有很深的意思。因為在這個地方,老師這麼一點,他就豁然大悟了,這就不叫淨宗,就叫禪宗,也不是淨宗。所以老師用的是這個方法,他故意裝不懂,這是崇尚於二力法門,淨宗的義趣,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說攝取諸佛的國土。這也沒有定法,都是隨個人的願心;有些人願意住淨土,有些人願意住穢土。像釋迦牟尼佛他就住穢土,地藏王菩薩發願要度地獄眾生,那個地獄誰都不願意去,那他願意去,這是個人的願心不一樣。所以,這個問也問得很好,這清淨國土汝應自攝,這是你自己的願望,也用不著佛來指定,隨你自己的願望,隨願都能夠成就。第三凡是淨土有化有報,有化土、有報土,化報高妙,不是菩薩能夠攝取的,一定是如來果地。但是攝取還是要靠自己,所以佛講汝自當知。這些的指示都是禪宗裡面所謂向上之事。這向上之事,這個上就是如來果地上,的確不是普通菩薩自分的,當然不是凡夫所能夠猜測得到的,也不是凡情所能夠理解的,它含著有這麼多深義在其中。我們再看法藏的態度。

  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這就是說世間自在王佛這樣一指引,這三個自,他都沒有豁然大悟。這豁然大悟下頭就沒有了,這就變成禪宗了,他沒有接受。這裡面也含著很深的意思。就是把自己放在一邊,完全依賴佛,完全靠佛,淨宗叫二力法門,我們要靠佛力。禪宗完全靠自己,不靠佛力。所以這三個自的指示,是不必靠佛力,但是他還是不能承當,依舊要靠佛,這就變成淨宗,這是淨宗跟禪不相同的就在此地。

  『斯義宏深』。指超過諸佛,他成佛要超過諸佛。他的佛國要超過諸佛的國土,這個意思太深了,是指這個意思。『非我境界』。不是菩薩能夠理解的境界,這是佛境界,菩薩不能理解。實在說彌陀的大願,五乘平等同時入報土,確確實實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五乘是什麼?菩薩,像文殊普賢,緣覺、聲聞,下面六道眾生這是凡夫。信願持名方法是一樣的,菩薩也用這個方法,羅漢也用這個方法,我們也用這個方法,地獄、餓鬼、畜生還是用這個方法。信願持名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平等都作菩薩。到後面四十八願,諸位就看到,統統都是阿惟越致的菩薩,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這十方世界沒有!實在是超過一切諸佛的剎土。世尊在其他一切經論裡面,跟我們介紹他方諸佛世界,未曾說過。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才曉得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對我們關係太密切!我們得到這個法門,真的是如獲至寶,無比的殊勝。這下面這求佛。

  願如來。應正遍知。】

  這個『應』就是應供。『正遍知』,這個德號前面介紹過了。

  演諸佛無量妙剎。】

  求佛為他介紹,介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就是他所要修學的。人,也就是一切眾生,現前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極盡美好,這是佛教化眾生的目的!法藏比丘就是要知道一切諸佛他們怎樣修因證果的,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因緣果報的真實相,他想知道這些,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建造,他要超越一切諸佛剎土的藍本。所以極樂世界不是憑空想像成就的,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十方諸佛世界他們好的,阿彌陀佛統統採取,那些不好的統統不要,統統捨棄。譬如說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有三惡道,有六道輪迴,他不要,這個東西麻煩,他不要;一切諸佛裡頭有最殊勝、最好的,他統統採取,這實在講非常合理,合情合理。

  譬如你們貴國新加坡,雖然幅員不大。新加坡的人民,從政府到百姓,你們都有智慧,都有眼光,到世界各國去觀光考察,哪一個地方好的,我們都學習;哪個地方人家不好的,我們都不要,這新加坡就變成我們地球上的極樂世界。這麼做的!不是在家裡憑空想像的,不是的。所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樣成就的,這真正令人佩服,他的思考方式合情、合理、合法,這是很了不起的,也給我們做一個最好的榜樣。

  我們在今天修學就採取這個方法,我們看看別人,人家為什麼生活幸福、快樂,我們向他學習;把那個不快樂、不幸福的原因找到,把它消除,我們的果報就現前了。人家的家庭為什麼圓滿?人家的社會為什麼安定?我們在這裡學到方法了,果然能夠依教奉行,現前得的利益就無比的殊勝。這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我們再以一顆清淨的心、真誠的心、慈悲的心,求生西方淨土,決定是上上品往生。經典的利益確實是無量無邊,我們細心在裡面去讀誦、去思惟,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這個經典才有用。不是白念,不是空念,真管用,確確實實能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能改變我們的人生,使我們達到如願的、滿願的這樣一個目的。這底下就好懂了。

  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是處處向老師表明,老師的教誨一定認真去做。『修習』就是認真的去做。所以他要多知道、多明白,自己在當中才有所選擇,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