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八十面,我們看末後這三句:

  貴則尊。無往不吉。豈有忌諱不善者耶。】

  《講記》裡頭這一段文,我念一念,在倒數第九行。「戒貴則尊,無往不吉」,佛門戒律精神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是戒律的總綱,世尊為弟子們制定戒律再多,都不超過這兩句。「諸惡莫作」是小乘戒,是對自己的;「眾善奉行」是菩薩戒,是利益眾生的,這兩句把世尊一生所講的戒行全都包括盡了。要做到絕對不惱害眾生,我們一定要遵守。一切時、一切處,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就錯了。天天要檢點,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過自新,這樣才能夠積功累德。

  「與人為善,成人之美」,是善行中最可貴的。這兩句話,同修們都懂,也都會說,要怎樣去落實,怎樣去把它做到,真正變成自己的德行?具足這樣的德行,你在這個世間無論做什麼事情,可以說無往而不利。明顯的,你做的都是好事,利益社會的事,利益眾生的事,你會得到許多善緣幫助你,你會遇到一些好人幫助你;冥冥當中,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也在幫助你,所以你做事情就很順利,哪有不吉的道理?「豈有忌諱不善者」。這裡頭說,人所避忌而諱言者,如人心中恐怖不祥之事,當我們明瞭「道護為強」的道理,這些忌諱自然就消除了。

  我們今天早晨看到美阿戰爭爆發了,非常之不幸,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對這個事情感到不安。如果我們把這些大道理,前因後果都搞清楚了,然後才知道這件事情不能避免。我們如何面對現實?更應當順從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無量壽經》上講得很透徹,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在最後的一念;臨終時候最後一念,他是念「阿彌陀佛」,心裡頭希望求生淨土,他有這個願,「信願行」統統都具足了,一念就超生死!這個道理,我們今天要告訴大家,災難來的時候,不怕!這個世間太苦了,極苦世界有什麼值得留戀?災難沒有來,不可以死,你不能自殺,自殺有罪,絕對不可以的;災難來的時候,正好求往生。

  所以我們看到九一一紐約世貿大樓被炸的時候,我們在畫面上看到有很多人跳樓。跳樓都能往生,只可惜他不懂;他要懂,跳出來之後,心裡念阿彌陀佛求生,決定往生。他頭腦清楚,他一點都不迷惑,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最後一個願望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災難來的時候,最重要是「不驚不怖」,絕不驚慌,絕不恐怖,你去的地方好,去作佛去了!但是一驚慌、一恐怖,給諸位說,三惡道去了,關鍵的時刻!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再大的災難,對我們來說,我們都平常心看待。萬緣放下,真正做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你先把這個條件取得,西方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先要做一個上善之人,什麼時候到極樂世界去都沒有問題。取極樂世界是隨心所欲,決定有把握,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個在現前比什麼都重要!再看底下的經文,在八十一面:

  之含覆。包弘天地。不達之人。自作罣礙。】

  這個『道』是指真心,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真理,在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實相,這是大道。它的包含,它的覆蓋,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是真心本性。經上是這麼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道」就是講的心跟識,能現能變,所以『包弘天地』。

  『不達之人,自作罣礙』,「不達」是不通達這個事實真相,於是他自己隨順妄想分別執著,那就造成障礙了;真正通達明瞭,《華嚴經》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一句是佛在此地點醒我們,我們學佛要以這個為目標,這個目標在一生當中達不到,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這四句你自然就明瞭。下面經文說:

  惡之事。由人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

  後面兩句是比喻。人造善,必定得福報;人造惡,一定得災禍。所以禍福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造作的。自己造,當然還要自己受,自作自受,別人不能代替的,別人也不能夠化解的;換句話說,別人也沒有能力把你的福加一點,或者把你的禍減少一點,那都是不合理的講法。業因果報確實絲毫不爽,這是正理,我們一定要懂。比喻裡面講『如影追形,響之應聲』,你做的善惡,這個業因永遠追著你。至於果報的現行,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因要沒有遇到緣,這個因不會結果,遇到緣,果報就現前了,所以事確確實實是因、緣、果。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三種不空:一種是「轉變不空」,因會轉變成果,果又轉變成另一個因,轉變不空;「因果相續不空」;「因果循環不空」。所以講因果不空是講這三樁事情,講它的轉變、相續、循環。我們要是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決定不能用惡意對人。惡意對人、對事、對物,都是自找麻煩,為什麼?它轉變、相續、循環,那就是我們諺語裡頭常講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這一次美阿的戰爭,我們也是擔心冤冤相報。這兩方面的仇恨愈結愈深,世界就不會有安定和平,麻煩在此地。我們明瞭,我們自己要知道警戒,對於一切人、事、物,一定要用善意,善因結福果。不可以惡意對人,不可以惡意對一切眾生,要知道因果可畏!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行之德。應之自然。諸天所護。願不意違。感動十方。與天參德。功勳巍巍。眾聖嗟歎。難可稱量。】

  戒律裡面,凡是律己的,像十善,它上面加上一個不,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加上個「不」,這是禁戒,禁止我們的,五戒也是如此,這是屬於自利的。凡是利益眾生的,這是菩薩戒,譬如我們不殺生,不殺生是自利,我不但不殺生,我還能夠放生,我能夠時時刻刻幫助眾生、救護眾生,這就是菩薩戒了。因此,持戒不僅僅是持自利的小乘戒,更應當要修學利益眾生的大乘戒,這個福報才能大。福大,我們才能幫助許許多多苦難眾生。而諸位必須記住,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轉迷為悟,我們要認清這一點。這就是佛家常常講的法布施,佛在一切經論裡面讚歎法布施,說的是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為那個眾生說四句偈的功德大;四句偈可能讓那個眾生開悟了,財布施沒有法子教人開悟。

  由此可知,財布施重要,現在世間難民很多,他們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居住的房子,迫切需要財布施,社會上不少慈善事業家都已經在做。但是眾生為什麼會遭這些苦難,這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苦難的根源究竟在哪裡,要如何從根本上把這個問題化解?這就要靠法布施。所以法布施的功德決不是財布施能夠相比的,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我們遇到這麼大的災難,我們真正懂得佛法,知道一些道理,知道這些業因果報,知道解脫的方法,我們的心安了,沒有恐怖了,沒有顛倒妄想。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遇到什麼災難,我們都是歡喜心,這個功德利益大,這個不是財布施能夠相比的。所以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為第一,道理就在此地。

  佛在此地特別著重『戒行之德,應之自然』。這個「應」是感應。我們真正修行,沒有戒行是假修行,你信佛有什麼用?明理又有什麼用?必須把佛在經典講的道理、教訓,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才管用,這叫「戒行」;有德於心,有德於身。「應之自然」,佛這一句話講得好,這就是說明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諸天所護,願不意違』,這是天神、護法神都護持你,你有願一定可以達到,所謂是「有願必成」,「願不意違」就是有願必成。你的願當然是善願,肯定是利益眾生的願,決不是求自私自利;求自私自利,你戒行之德已經被破壞了。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這是大德。不要想自己的利害得失,不要想這個。全心全力,用現在的話來說,為社會服務,為苦難眾生服務,盡我們的能力去幫助這些苦難的人。縱然沒有這個機緣,我們自己在家裡或在道場,「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我這個念佛不是為自己,聲聲佛號都為全世界苦難眾生、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如果你念佛都是為自己,這個功德很小,災難不能夠避免。念念為世間、為世界,這個力量大,你跟諸佛菩薩的心願結合在一起,諸佛菩薩起心動念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也用的是這個心,念念都不改變。這個樣子,我們的心同佛心,我們的願同佛的願,我們的行自然就同佛之行。「應之自然,諸天所護,願不意違」,必定得這個殊勝果報。

  『感動十方,與天參德,功勳巍巍,眾聖嗟歎』。「眾聖」是諸佛菩薩都讚歎。我們起心動念感動的範圍,完全看你的心量大小,如果你心量很大,我每一句佛號,每一聲佛號,都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苦難眾生而念的,你必定感動十方三世。你說「我為今天整個地球全世界苦難眾生而念的」,你的感動只能感動娑婆世界六道的天神,出不了娑婆世界。為什麼?你心量小。一定要拓開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中國諺常講「量大福大」,量小哪裡來的大福?量一定要大,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一段經文就完全都兌現,就落實了。「與天參德」,因為你的心行稱性,你的心行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體,這「參德」。「功勳巍巍」,這是說你的功德之大!「眾聖」,這是一切聖賢人,沒有不讚歎你的。戒善之德不可思議,讚歎不盡!我們讀這段經文,應當要發大心,修真實的功德,不辜負佛陀慈悲的教誨。下面這一段,八十三面:

  士達命。沒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智士』是講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通達明瞭因緣生法、自然之理,這叫「知天命」。不但知道自己,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不知道,所以他真正能夠盡形壽,『沒身』就是盡形壽,不但沒有邪行,邪念都沒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善如佛教』,這個「善」字說得好,一切都順從佛陀的教誨,對佛陀的教誨沒有疑惑,能懂,能理解,能夠依教奉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如佛陀的教誨,決定不違背。這樣修行決定『可得度世之道』,「度世之道」是說了生死、出三界。

  經文講到此地,是這部經世尊為我們說的四樁事情,也就是這部經的四個大段落,四個大單元。為我們說明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在這個世間,應該怎麼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總的綱領原則就是這八個字:「沒身不邪,善如佛教」。「沒身」是到死,都沒有一個邪念,當然你就不會有邪行。什麼是我們生活行為的標準?佛陀的教誨。所以經一定要讀,一定要熟讀。當我們起心動念,立刻就想到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的,你念得熟,你才能想得起來;如果你不熟,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你必定是隨順自己的煩惱、隨順自己的意思去做,那就是邪知、邪見、邪行,你就錯了。這一點非常重要!要想自己在這一生不造業,不隨順佛陀教誨,那是很難辦到的,可以說根本辦不到。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第八十四面:

  難聞佛說。更整袈裟。頭腦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來。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

  阿難尊者在此地代表我們大眾,聽了佛這四番開示之後,表達自己感恩之心。『更整袈裟,頭腦著地』,這是禮節,向佛行最敬禮。下面是他說的話,『唯然世尊』,「唯」是表示對佛的教誨誠信到極處;「然」這個字意思很深,然而還有許多人沒有遇到佛法,沒有聽到佛的教誨。「唯」是我們這批有福的人聽到了,「然」而還有許多沒有聽到的,它的意思都包括在這兩個字當中。我們這些人有福,能夠遇到佛,『值』就是遇到。佛的恩德、佛的慈悲,太大了!

  『愍念一切』,「一切」是指九法界有情眾生,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作福田。『令得脫苦』,如果佛要不出世,佛要不教化我們,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道理,我們怎麼會懂?不可能!世間確實有一些聰明的人,譬如我們今天講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覺悟,都不能跟佛比,在佛法裡面不稱他們為「正覺」,原因在哪裡?為什麼佛門裡面稱正覺,他們不稱正覺?第一個,他們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凡夫;第二個,他們的心量很小,心量不大。世間這些聰明才智,為自己一個國家想,盡忠報國,這很不錯了,他沒有為世界想;他為世界想,他沒有為虛空法界想,所以他的願力、他的心量不如佛菩薩。佛菩薩無我無私,他還有我有私。有我有私,心量不大,他就不叫正等正覺。唯有佛菩薩稱正等正覺。這些我們必須要知道,必須要學習,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要像佛一樣,「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只要心量大,願力大,自行化他,都是眾生的福田,都能夠感動一切眾生。請看八十五面經文:

  言至真。而信者少。是世多惡。眾生相詛。甚可痛哉。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奈何世惡。乃弊如此。】

  這是阿難尊者非常感歎而痛心的一段話,實在講就是我們現前社會的寫照。最重要的,我們要認真反省「我是不是阿難所說的?」佛所講的話,我們今天把它蒐集起來,稱之為《大藏經》。《大藏經》裡頭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至真』,真實到了極處,不但沒有妄語,一句廢話都沒有。可是怎麼樣?『信者少』,這個地方講的「信者」,不是指世間一般人,一般人沒有接觸佛法,談不上信與不信。此地「信者」是指什麼?指佛門四眾弟子,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在家,受過三皈五戒、受過菩薩戒,出家受過三壇大戒,信不信?這就難了!甚至於出家的老法師一生都不信,這個話是當年李炳南老居士給我講的。此地這幾句話,就是說明信與不信。

  『是世多惡』,這是講末法時期,如果我們心裡面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嫉妒不平,我們不信。信的標準是什麼?在《無量壽經》經題上都寫得很清楚,「清淨平等覺」。真正信佛,你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真正信佛的人,心地平等,沒有高下。真正信佛的人,自然具足十善眾戒,不需要學,自然具足。真正信佛的人,自自然然放下,哪有放不下?所以從佛這些教誨,我們仔細一觀察,就把自己的毛病都找出來了。我們現在如何從不信回過頭來誠信,這是我們當前要下功夫的。不要以為我已經信了佛,你那個信是假信,不是真信,那個信不管用!真信的人一定落實,真信的人決定具足戒定慧;與戒定慧不相應,那怎麼能叫信?

  這個世間「多惡」,總而言之是五濁惡世。「惡」就是眾生普遍的造十惡業,這個世就叫惡世。眾生心裡所想的,口裡所說的,身體所造作的,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慢,這是惡世。『眾生相詛』,「相詛」就是互相謾罵,這個現象到處都見到,佛門裡面也不例外,大雄寶殿裡面出家人在吵鬧,真的是目中沒有佛菩薩。阿難尊者在三千年前看到現在這個現象,悲痛,『甚可痛哉』!

  『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千萬人當中真正信的不過是一、二而已。我們在《講記》八十五頁,倒數第二行,諸位看「若有信者,若一若兩」,這也指信者只有萬分之一二,正如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後五百歲,就是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什麼人能信?持戒修福;不是持戒修福,他不會相信。比例太少了,所以佛教衰微。什麼人能在這個時代把佛教再振興起來,那他就是興教的祖師大德。從哪裡做起?從本身做起。一定要依教奉行,把佛陀的教誨真正做到。阿難這個感嘆的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完全體現了。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認真好好的反省。我們看這個單元末後這一段:

  滅度後。經法雖存。而無信者。漸衰滅矣。嗚呼痛哉。將何恃怙。惟願世尊。為眾黎故。未可取泥洹。】

  這是阿難尊者大慈大悲代我們祈請,求佛住世。佛滅度之後一直到今天,確實經法雖然存在世間,尤其是現代印刷科技發達,經典得以普遍的流通,這是過去時代所沒有的。經典雖然能夠普遍流通,沒有人信,諸位要記住,此地這個信,包括解行證;「信解行證」沒有了,佛法還是衰滅。怎樣佛法才能夠常住世間?真正有信解行證的人,佛法就住世。我們希望幫助正法久住世間,那你就不能不認真努力修行。

  後面的話是阿難非常悲痛,祈請世尊加持,『嗚呼痛哉』!『將何恃怙』,「恃怙」是依靠,就像小孩依靠父母一樣;佛法要不在這個世間,世間人苦,這些人他靠什麼?末後祈求,『惟願世尊,為眾黎故』,「眾黎」就是指一切眾生,為一切迷惑顛倒苦難的眾生,佛不能入涅槃,佛要常住在世間。阿難的祈請,佛有沒有答應?這個後面沒有經文,佛大慈大悲,哪有不答應的道理!所以在中國這個土地上,歷代都有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示現各種不同的身分,救苦救難!我們讀這段經文,如果真正有啟發,先求自己,要發真心,要發弘願,依教奉行,做如來的真實弟子。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