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六十四面,我們看經文:

  欲務俗。多求利業。積財自喪。厚財賤道。死墮惡趣。大泥犁中。餓鬼。畜生。】

  這一段是講魔世這些出家人,自己毀損自己,我們常講自作自受。讀到這些經文一定要認真反省,我們有沒有做這些事情?如果有要趕快改、趕緊回頭。『貪欲務俗,多求利業』,這兩句是說惡世比丘,包括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四眾。貪求利養,這個心沒有放下,貪求名聞利養,貪圖享受五欲六塵,這個事情很麻煩。所作所為必定要得到名利,他才肯做,得不到名聞利養,他決定不肯做,這種心行錯了。甚至於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裡面,最近這二、三十年我們常常聽說開廟店,這是裨販如來,把佛法當生意做,聽說生意還挺興隆的,還可以免稅,錢很容易賺。那是上欺諸佛菩薩,下欺善良的信徒。我們就想到他果報在哪裡,很清楚很明顯,貪圖眼前的小利,後果不堪設想,他自以為聰明。

  這段講到了出家,出家佛法裡頭一般講有三種家:眷屬之家、田宅之家,一般人指出家只是想到這一點;另外佛講到五欲之家、六塵之家,能超越這個,這是真出家;第三種更高的,六道是家、三界是家,你能出這個家就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我們要問我們到底是出哪個家?真正出家人這三種家都出了,這是比丘四數,三種家都出了,不是只出一種,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另外在家學佛,他雖然沒有出眷屬、田宅之家,他要是對於五欲六塵、三界六道沒有留戀之心,他是真正出家人,我們講在家出家,他是菩薩,他不是凡人。因此,我們出家人對於在家的菩薩,我們對他的禮敬跟對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佛陀在世的時候,同時住世是兩尊佛,這個大家要曉得,一尊是出家的佛,示現出家身,釋迦牟尼佛,一位是示現在家身,維摩居士,維摩是在家佛。他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示現的身分不一樣,都是教化眾生。維摩居士生病了,那是示現,就像演戲一樣。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們,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大弟子,去問候去看維摩居士,你看他們見到維摩居士的禮節,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沒有兩樣。

  所以佛門裡面什麼第一大?不是說出家就第一大,你要有這個觀念,你就錯了。出家是老師第一大,師道,尊師重道。維摩是老師的身分,他教化眾生,舍利弗、目犍連都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是師道,所以歐陽竟無講:「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它能夠挽救這個世間劫難,它用什麼方法挽救?教人,最重的是教人破迷開悟。迷就逃不出劫難,覺悟就超越了。落實在斷惡修善,迷的人不知道斷惡修善,覺悟的人知道斷惡修善,他也一定這樣做。所以佛教是教學、是教育,它不是神道。在教學裡面師道第一大,我們中國古人懂得。古人講「孝親尊師」,這是中國文化的根,也是佛教教學的根本。孝親尊師,《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說的,是修學的基礎、修學的根本。不管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根本是相同的,根本的教學頭一句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們想想看,這什麼意思?歐陽大師講,師道第一大是有根據的,不是他自己隨便說的,尊師重道。這個老師是在家人,或者是在家女眾,或者是在家很年輕的女眾,我們是出家人老和尚了,見到她要不要禮拜?要!為什麼?尊師重道,要做出榜樣給世間人看,我們真正重視師道,重視教育。

  在從前小孩上學,私塾的時候,私塾裡面的老師有不少是年輕人,二、三十歲的人考取秀才,家裡面環境非常貧窮清寒,往往教幾個兒童得一點束脩,幫助他的生活。學生的家長有很多地位很高、很富有,有學問、有德行,見到老師也是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家長對年輕老師為什麼這樣做?他是做給他兒子看的,這個用意很深。他的兒女一看,他的父親對老師這麼恭敬,他就不敢違背老師教誨。教尊師重道,誰教?做父親的人教,要做出樣子給他看。我跟諸位同學說,我也念過幾個月的私塾,我父親第一天送我上學,就是這個樣子讓我看到。這個印象深,一生都懂得尊師重道,決不敢輕慢老師。現在沒有人教了,現在人不懂,往往是一出家貢高我慢就起來了,對在家信徒就把他看矮了一等,所以不出家你還不造這個業,一出家你的業就重了。有沒有想到,這個在家信徒將來也許念佛往生了,他到極樂世界品位在我之上,我不如他。

  我常常在講席當中告訴大家:念佛如果「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做不到,你不會往生,你不可能往生。你不孝順父母,你不尊敬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也沒有做到,念佛念得再好,跟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結個緣,不能往生。如果要往生,這四句一定要做到,這是實話。這四句統統做到了,你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地位?凡聖同居土。這位子不高,如果想自己生到西方世界品位再高一點,那你得要把第二條認真去做了,第二條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條很不容易,頭一個是三皈,我們大家都受了三皈,也都受了五戒、菩薩戒,受是受了,你沒做,沒有做到你就是違犯,違犯就有罪業。三皈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覺正淨!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都落在覺正淨?那叫三皈。如果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還是迷惑、還是邪知邪念、還是染污。什麼叫染污?人家恭維你幾句很高興,罵你幾句生煩惱,你就染污了。染污是什麼?你被外面環境七情五欲染污了,你失去清淨心。

  我們在佛前面供養,最重要的是供養一杯水。這一杯水的杯子,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為什麼?你看得很清楚,常常保持自己的心像水一樣平等、不起波浪。我們接觸外面境界,叫境界風動,我們心裡面起喜怒哀樂,水就起波浪,錯了!你的覺正淨失掉了,你沒有皈依、沒有回歸,你也沒有依靠。心如何保持像水一樣清淨、一樣平等?供這一杯水就代表清淨平等,清淨平等起作用那就是覺悟。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這是三皈,我們落實了沒有?我們做到沒有?

  「具足眾戒」,這就不是五戒了。世尊對我們一切的教誡,我們能不能遵守?是不是真的做到?「不犯威儀」,這句話用現代人的話來講,保持著最好的佛教形象,不要讓人家跟我們接觸的時候說:「佛教就是這個樣子的」,讓人家輕視,讓人起反感,這個我們罪過很重。所以一定要曉得,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人,廣義來說包括在家的佛弟子,受過三皈五戒以上的,一定在在處處,都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模範、最好的榜樣。你能做到這些,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餘土,你地位提高了。我們決定不能說佛不慈悲,決定不能說佛對我們的教誨不周到,佛是真慈悲,面面都講得很周到,你自己不肯學,你自己疏忽了、大意了,把這些事情看輕了。所以你發心出家修行一生不能成就,不能怪佛,要怪自己。出家有出家的形象,你把這個形象敗壞了,那你的罪過「死墮惡趣,大泥犁中」。我們不穿這個衣服沒有破壞佛教形象,這個衣服一穿,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行動讓別人看到會生毀謗,我們就破壞佛教形象了。佛弟子在世間規規矩矩做人,一切要守法,不能做壞事。起個念頭想一想:「這個念頭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社會大眾都像我這個念頭行不行?」如果不足以為社會大眾的模範,這個念頭不能起,這個話不能說,這事不能做。我們是不是常常這樣檢點自己、約束自己?否則的話,有意無意破壞佛法形象,這是不能避免的。總而言之,都在心,學佛人心一定要清淨,一定要善良,這是根本。你能做到純善純淨,你就成佛了,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去努力。

  「貪欲」,這是六道生死的根本,一定要斷。世間所有一切罪惡的根源,都是從貪欲來的。佛把這個列在第一條,教菩薩六個修行的綱領叫六度,頭一個是布施,這是斷貪。慳貪是無量無邊生死煩惱的根本。「欲」是欲望。只要有這兩樣東西,你就不可能不造罪業,你就不可能不去累積罪業,罪業累積了,這個事情麻煩就來了,你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務俗」,這兩個字我們要重視,不守本分。現在社會大眾,有許多人認為佛教對社會沒有貢獻、沒有愛心,為什麼?佛教表現的是自私自利,對社會慈善事業好像都很冷淡。這是真的,這是佛教的本分。佛教做的是什麼事業?教學。你總不能叫一個學校,學校裡老師、學生都不要上課,到外面去搞救濟事業、搞慈善事業,這就錯了。一般宗教搞這些慈善救濟,可以。為什麼?它是宗教,它應當要做。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而佛教所做的慈善救濟事業,比那些人做得更徹底、做得更究竟、更圓滿。那些人做得慈善事業是救人身命,沒得吃送吃的給他,沒得穿送衣服給他,救人身命;佛教是救人慧命,你說哪個重要?救濟是幫助人一時,佛教幫助你永恆,佛教幫助你開智慧,佛教幫助你獲得能力。你有智慧、有能力,你在這個社會上可以獨立,可以不靠人。為什麼今天社會對佛教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沒有人講,沒有人能把這事情說清楚、說明白,所以大家對佛教產生重大的誤會。這個誤會之造成,我們佛弟子有責任,我們做得不好,實實在在講,我們沒有把釋迦牟尼佛的教誨落實。

  在從前清朝初年以前,寺院庵堂都是學校,每天都講經說法領眾修行,現在都沒有了。現在的佛教是不是宗教?是宗教,變成宗教。從前道場是課堂,現在道場是超度亡人,是搞這個,諸佛如來看到今天的佛教怎麼會不流眼淚?所以魔得其便,魔子魔孫才能混進佛門。如果每一個道場,還像從前一樣天天上課、天天懺悔,諸位要曉得念佛是懺悔法,坐禪也是懺悔法,懺悔是改過自新、是斷惡修善,我們沒有這麼做,所以今天社會人對佛教才有這樣重大的誤會。世間人很少去讀誦經典、去研究經典,所以今天佛教在哪裡?真正的佛教在《大藏經》裡面,寺廟看不到佛教了。我們要不從經典上下手,我們對佛教根本就不認識,不要說社會大眾誤解了佛教,我們自己誤解了,這個問題多麼嚴重!你誤解了佛教,你怎麼能把佛教做好?所以今天我們看許許多多出家人,確確實實貪欲務俗,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就是怎麼樣能賺錢?一切都向錢看,這還得了!

  「多求利業」,業是事業,出家人經營什麼事業?有利益的事業,這個利益是自私自利;換句話說,他是與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連在一起,苦的事情不肯幹。所以這一點一般社會大眾,確實瞧不起佛教。那些苦難的事情我們看到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他們在做,非洲有一些很苦的地方,東南亞也有很苦的一些貧民,他們那些傳教士去,在那個地方開辦醫院、收容孤苦伶仃的老人、教導孤兒。我們聽說、見到,不能不佩服。我們佛教出家人絕對不會去做,養尊處優,舒服的日子過習慣了,不能夠捨己為人。社會一般大眾對我們的看法,我們能怪人嗎?這很值得我們反省。佛法的利益眾生,跟諸位說就是在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畢生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為一切眾生說明三樁事情。我在講堂裡常說,「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佛講得清楚。關係搞清楚了,你能把這些關係處好,「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切眾生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佛教對眾生的貢獻。他自己一無所有,他拿什麼來布施?他拿什麼來救濟?釋迦牟尼佛全部的財產是三衣一缽,他拿什麼來救濟別人?教誨。我們要懂這個意思。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能有道場。你要是有個道場,這個道場主權是你的,說老實話你不是出家,你又回家了。你想想對不對?你不是回家了嗎?這一回家回到哪裡去?回到阿鼻地獄去了,這是跟佛法一百八十度的違背。

  晚近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用他自己的影響力一生建廟。廟建好之後,看到有一些年輕沒有地方依止的這些出家人,他建好就交給他們,讓他們好好修行辦道,自己就離開了。看到有破舊的寺廟,他發心來修理,修好之後都交給人,他一生沒有哪個廟是他自己的,沒有!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模範。印光大師這是我們淨宗近代的一代祖師,他一生沒有寺廟,不但他沒有寺廟,他一生不作住持、不作當家,一生作清眾。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作法?是來救我們的。我們的思想錯了,我們的行為錯了,他用這些方法讓我們聽到、看到,從這裡醒悟過來,真正回頭,回頭是岸。不能不覺悟,不能不回頭,你要不覺悟、不回頭,底下這一句你要記住,「死墮惡道、無間地獄」,你走的是這個路子。真正修道人,我們的事業就是弘法利生、講經教學,這是我們的正業。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做給我們看的,沒有一天休假,這是我們的正業;弘傳佛法,幫助人覺悟。

  後面這兩句,我們要特別警惕到,『積財自喪,厚財賤道』。我們出家人有沒有在「積財」?積財,諸位要曉得那是死路一條。你要曉得今天的社會,有多少人在飢餓的邊緣,受苦難的折磨,他們缺乏財物,我們在這個地方把財儲存在銀行,不肯去幫助他們,這個罪過就重了。我們有沒有想到這些事情?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手邊有這些財富趕快要拿出來,無條件的去幫助這些苦難人,這是積功累德,這是會用錢。我常常講:「你命裡頭有錢是你的福報,錢怎麼用是智慧,用錢是智慧。」你得財富是福報,你有福報沒有智慧,你錢不會用,糟蹋掉了,不知道積功累德,這一生福報享盡了,來生墮三途。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我們也看得很多很多。所以出家人要記住這一句話,要想想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樣子,再觀看佛那些弟子們以及歷代的高僧大德,哪個人積財?

  印光大師在當時,備受國內外四眾同修的景仰,供養很多。老和尚沒有用這些供養改善自己的生活,沒有!你們到蘇州靈巖山寺看他的關房,他住的地方,他沒有把他的房子修好一點,沒有!他沒有去改善他的生活,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用得好一點,沒有,完全沒有!而把所有的供養,他拿去印經布施,他在蘇州報國寺成立一個弘化社,所有供養都歸弘化社做基金,弘化社印經布施。這是給我們做模範,讓我們在這裡頭去多想想,我們應當學習。他沒有拿這些錢去救災,沒有拿這些錢去做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他沒有,他只有印經。我們想想,這是佛教事業,他做得很本分。他自己不能講經,這是因為言語的關係,他的家鄉土音很重,在南方講經沒有人聽得懂,他是陜西人,所以一生用文字弘法。諸位在《文鈔》裡面看到,他用文字弘法,用書信往來。一生只講過一次,「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請他去主持,他講開示講了七天,最後一天傳授三皈五戒。有這一本小冊子,是他講的,當時人把它記錄下來的。

  我很受他老人家的影響,所以我接受同修們的供養也都拿去印經,統統是贈送,決不收一分錢。如果我們是印經,經書送出去還要收回,收回要看什麼情形,弘化社也有這個例子,對於一般清寒的人完全贈送,對於一些富有的人可以收回成本。收成本為什麼?再印,再流通,決不是謀利為目的,完全是流通,希望這個流通源源不斷,用心在此地。我們能懂得了,就曉得應該怎麼作法。所以把錢看得很重是錯誤的,錢看得很輕、浪費,那也是錯誤的。要知道施主的布施他們賺錢不容易,供養的每一分錢,我們去用它都要想到我對得起施主,我替他修福,絕對不可以浪費。不應該用的,也就是能省的決定要節省,該用的一定要用。如果施主這些供養都拿來供養自己,這就是「厚財賤道」,你把道看輕了。祖師大德是「賤財重道」,他所有一切財用,都用在佛教怎麼樣流通弘傳,他拿去做這個事情。

  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我常說,「道場」是什麼?道場是衛星電視台,這是道場。絕對不是建一個大的寺廟,大的寺廟就是你把這些錢都埋在地下,不起作用。你想想看,你真正做功德,哪一種功德大?我把我建道場這些錢,我在電視台去買時間,在這上面講經說法,多少人得到利益。時間雖然不長,也許我只能支持一個月、兩個月,不要說一個月、兩個月,就是一天的功德,你將來來生三輩子都享不盡。一天的功德,三輩子享不盡,那你要做一個月、三個月,那還得了!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沒有人懂。何況這些錄像帶,現在科技進步做成VCD流通,無量無邊功德!所以佛法的弘傳,我們幫助人接觸佛法,幫助人了解佛法,這個影響力愈大,影響的時間愈長,你功德不可思議!建一個大的寺廟花那麼多錢,對社會什麼影響?迷信的影響,影響不是正面的,是負面的。寺廟蓋得富麗堂皇,人家來到這裡一看,「和尚會享受,把這些善男信女的錢騙到,他在這裡享受,在作皇帝、住皇宮。」這些信徒們家裡頭住得都不好,生活程度都不如他,人家一看就難過、一看就搖頭,而把整個佛教形象破壞了;不是說你一個人,整個佛教都講到了。你沒有真正在修道,你在這裡貪圖享受,享受現成的,是不是上欺騙諸佛菩薩,下欺騙善良的信徒?你造這種罪業,你不墮阿鼻地獄誰墮阿鼻地獄?我在這個地方句句跟大家講的真話,我來台灣的時間非常短暫,我不說真話對不起你,我也不怕你罵我,罵我的人太多了,已經麻木不仁了,所以我不在乎了。總希望大家把這些理事搞清楚,趕緊回頭,回頭是岸,不趕緊你來不及了。

  後面的經文『死墮惡趣』,惡趣是指三惡道。『大泥犁中』,這句跟諸位說,「泥犁」是印度話,是梵文音譯的,就是地獄,無間地獄,地獄裡最苦的地方。地獄出來變餓鬼、變畜生。所以眼前貪圖一點享受,要知道往後日子不好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