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況玄旨分」,大喻第二十。這二十裡面又分為四個小段,我們學到最後一段,「四有十頌,所雨不一,喻菩薩說法多門」。大意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今天再看看經文,簡單把經文消釋,就是解釋。

  龍王降雨在欲界六層天,再加上四王天,六欲天裡面四王都說出來了,八部鬼神也包括在其中。龍興雲降雨跟菩薩應化講經說法度眾生,在理上講是相同的,為什麼?都是眾生有感,牠自然有應。這個意思在後面的一首偈裡,就是第二大段裡兩首頌,「舉劣顯勝」裡頭有兩句說,「龍王自在悉能作,而身不動無分別」,這就是說跟我們現在所體會的真的是相同。世出世間一切法,這裡面的變化,所以說是唯識所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變化都是眾生的心,佛菩薩的應。心、念頭就是感,佛菩薩就應。龍王降雨也是應,眾生有感,牠就有應。

  實在講,龍是一個代表的意思,代表千變萬化。這變化怎麼產生的?感應產生的,這裡頭就不離因果的道理,講四種道理,因果道理。世尊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欲界眾生的貪念所感的就是水災,瞋的念頭感的就是火災,就是火山爆發。我們現在氣候溫度不斷上升,與瞋有關係。大自然這些現象,在《華嚴經》前面我們讀過,都有神靈在管理,譬如樹有樹神,草木有草木神,花有花神,這些自然現象也有神靈。連風都有風神,他是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喜歡怎麼吹就怎麼吹?不是的,一定眾生有感,他自然就有應。風是愚痴,地震是傲慢。

  佛跟我們講這些道理,我們想想能接受、能體會,為什麼?宇宙是一體,一切眾生跟這些眾神、神靈全都有感應道交。人與人之間也不例外,人與天地萬物哪有不通靈性的道理!懂得這個原理才知道,佛為什麼成佛,菩薩為什麼成菩薩,就明白了。你能夠把這些妄想雜念統統放下,恢復到純真無妄,那就是佛陀、法身菩薩的境界,不就這個意思嗎?只要起心動念,十法界依正莊嚴就顯示出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無明裡面就是三細相,業相、轉相、現相。我們現在講的是波動,業相是波動,接著精神現象出現、物質現象出現,這是佛法講的科學,十法界依正莊嚴,宇宙就變現出來了。所以它是一念頓現,沒有次第的。

  為什麼會現出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六祖開悟的時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雖具足,沒有緣它不會現,所以一定要有緣,緣就是起心動念、就是一念不覺,這就宇宙現出來了。宇宙之間所有這些現象,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念頭。念頭有淨、有染,淨是講四聖法界,染淨、善惡統統都是十法界,不講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這個念頭。所以說淨念就是四聖,染念就是六道。六道裡頭就有善跟惡,善、惡都是染,不能說善是清淨,不是的;清淨,善惡都沒有那叫清淨。所以善,三善道;惡,三惡道,這都是大分。善裡頭有惡,惡裡頭有善,很複雜,那就是六道裡面的千變萬化。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也是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所以感應的道理深、大!

  這個經裡面舉的比喻,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最高的一層。他化自在天有感,我們講大自然的現象它就有應,天上不是落雨水,我們這是落水,他們落妙香。

  化自在雨妙香。種種雜華為莊嚴。】

  天花,花有香。可是這個天花,空中看起來沒有障礙,看到非常美,落在地面上就沒有了,不會造成染污,用不著去清掃,落下來就沒有了。實際上我們這個世間,天落下來的是不是花?是不是香?有。你看冬天落下來的雪花,雪花在顯微鏡裡面去看都非常美麗。江本博士他是用水放在冷凍庫裡面去凍,讓它結冰,攝氏零下五度,然後把它拿出來在顯微鏡裡看它的雪花,你看他那些照片。所以空中降花不希奇,他化自在天空中降下花,我們這個世間也是。但是我們福報不一樣,他福報大,我們不如他,我們這花會變成水。這些都能夠體會的。

  樂天雨多羅華。】

  化樂天是第五天,福報比他化自在天要減一等,他們所感的是『多羅華』。

  陀羅華及澤香。】

  『曼陀羅』,這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悅意」,你看到心裡很歡喜。每個人愛好不相同,它讓每個不同愛好的人看到都能生歡喜,這真正叫悅意。『澤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塗香」。塗香在我們這個世間,一種是香粉,擦香粉這是塗香;另外一種是香水,香水也是塗在身上的。這是化樂天,都是自然變化所感得的。

  率天上雨摩尼。具足種種寶莊嚴。】

  『摩尼』是寶石,但是這種寶石不是堅硬的,我們這個世間的寶石是硬的,固體,他們那是軟的。我們這裡的黃金沒有辦法做成衣服穿,天人的衣服是金的,金色的,非常薄,薄得像紗一樣,分量很輕,一件衣服只有幾兩重、幾錢重。所以它是柔軟的,七寶都是柔軟的。名稱一樣,色相、光明都不相同,這是福報的感應,他有那麼大的福報。

  中寶珠如月光。上妙衣服真金色。】

  髻是他頭上的髮髻,這裡面有寶珠,寶珠如月光一樣。夜摩是欲界第三層天:

  摩中雨幢旛蓋。】

  這些都是我們世間佛門裡面的莊嚴具。『幢旛』就像現在的旗幟,國旗,「幢」是圓形的,很像現在飛機場的風筒,幢是圓形的,「旛」是扁的,這個大家都見過的。在佛法裡面,在從前古時候沒有資訊,我們道場裡面有活動怎麼去通知大眾?道場裡面有旗杆,古時候就有旗杆,旗杆是什麼?是做訊號的。如果今天道場講經,有講經的活動,旗杆上就掛幢,圓筒的。很遠地方人家一看到這個道場旗杆上有幢,就知道今天有講經,喜歡聽經的他就來了。如果今天有法會,不是講經,有活動,法會這些活動,佛菩薩的紀念日這種法會的活動,就旗杆上掛旛;一看到掛旛就曉得今天有法會,看到幢今天有講經。有的時候,寺院裡面旗杆都是兩根,兩面都有,兩面都掛的時候,今天兩種活動都有。如果都沒有懸掛,今天寺廟裡面沒有活動。它的作用在此地。『蓋』是寶蓋,寶蓋在古時候常用,出門的時候他不是用傘,他是用蓋,它的作用就是遮蔽灰塵。我們現在,南方比較少見,北方灰塵就很多,尤其最嚴重的時候叫塵沙暴,那個蓋都沒有用;但是一般小的這些灰塵,蓋就有用。夜摩天中,從天上降下這些,這些在空中也非常壯觀。剛才說了,落下來就沒有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鬘塗香妙嚴具。赤真珠色上妙衣。】

  衣我們要知道,佛講經是在印度,印度人的衣沒有領子、沒有袖子。現在我們三樓有印度教的,他們的衣就是一塊布裹在身上,你現在看南傳法師也是的。我們西藏的法師,外面也是這塊布,但他裡面都有衣服,為什麼?高山氣候寒冷,他必須要有禦寒。在印度,釋迦牟尼當時,那屬於熱帶,所以那時候只有三件衣,就是三塊布,晚上當被子蓋,白天裹在身上。不像中國,中國衣有領、有袖、有鈕扣,至少得有帶子繫的,佛那時候沒有。所以,衣在空中就像旗幟一樣。我們現在有時候在香港上空看到直昇飛機帶著廣告,那個廣告就很像此地講的衣,它是一塊布。

  以種種眾伎樂。】

  這個你可以看到,在空中有載歌載舞,實在講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看電影一樣。這都是龍王的傑作。如其說龍王傑作,也是眾生福報之感應。

  十三天如意珠。】

  三十三天這是忉利天,第二層天。如意珠,這就是所感應的時候看到如意珠。

  黑沉水栴檀香。】

  這句就是黑色的檀香,沉香,我們中國人講沉香。為什麼?『栴檀香』是樹上長的,但它的密度很大,一般樹木放在水上是漂起來的,它放在水上它沉下去,所以叫沉香,沉水香。在香裡面是最上好的。

  金雞羅多摩等。】

  『雞羅』是花蕊,『多摩』我們中國叫天花,天上的花。註解裡面講,這個香是天花所作的,所以它落下來之後也沒有痕跡。

  華香水相雜雨。】

  這是講妙花,『香水』就是沉水栴檀香,在忉利天上常常能夠看到這些。

  世城中雨美饍。色香味具增長力。】

  『護世』就是四王天,四大天王他們發願護持這個世間,所以我們稱他為護世天王,就是四大天王。在他們那邊,空中會落下來吃的東西,『色香味具增長力』。這個福報比人間大,所以他那裡不愁衣食,衣食自然;不像人間,衣食得來很辛苦。這是業不一樣,四王跟忉利都是修上品十善。

  雨難思眾妙寶。悉是龍王之所作。】

  這裡的龍王我們曉得,眾生有感,牠就有應,所應跟感一定是相等,這是屬於業感。善就有善報,惡則有惡報,這都是屬於因果道理。

  復於彼大海中。霔雨不斷如車軸。復雨無盡大寶藏。亦雨種種莊嚴寶。】

  這是對大海。海裡面有水族,有很多眾生,那些眾生也起心動念,那個念頭也有善、也有惡。所以大海裡面感的魚也不相同,每個地區不一樣。

  那羅界雨瓔珞。】

  緊那羅界,這是講八部鬼神,雨瓔珞。

  色蓮華衣及寶。婆利師迦末利香。】

  『婆利師迦』,註解裡面講是下雨時候生的花,雨沒有了花也就沒有了。『末利香』,我們一般人都知道,茉莉花,這是花名,顏色是黃色的,像黃金一樣。

  種樂音皆具足。】

  所以物質裡頭不但有色、有香,它有音聲,我們常講的色聲香味,統統具足,任何物質都具足色聲香味。所以我們訪問日本,參觀江本博士的實驗室,我就告訴他,你現在只看到色,它還有妙音、還有妙香、還有妙味,你還沒有看到,沒有發現到,要繼續不斷再去研究。任何物質必然具足這四個元素,色聲香味,通常我們講地水火風,這四個元素。地水火風,地是講物質,它是物質,你能看得見它,雖然它很小,你看到了,它是物體,這叫地大,大是講元素,它有這個性質;火是溫度,水是濕度,風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它是動態的,叫地水火風。這是講什麼?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基本粒子,它一定有這四個現象,我們講地水火風。現在講物質帶電,帶陽電就是火大,帶陰電就是水大,確實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而且速度非常快。所以佛經裡頭名詞跟現在科學名詞不相同,但是一樁事情。第八首偈講諸龍。

  龍城中雨赤珠。】

  這與龍相應。所以龍戲珠,龍喜歡吃珠。

  叉城內光摩尼。阿修羅中雨兵仗。】

  你看阿修羅喜歡打仗,豈不是他業力所感嗎?不是龍王故意送給他這些武器,不是的,都是他自己業力變現的。

  伏一切諸怨敵。鬱單越中雨瓔珞。】

  『鬱單越中』,鬱單越是北俱盧洲,北洲,『雨瓔珞』。

  雨無量上妙華。】

  這是四大部洲,北洲。

  婆瞿耶二天下。】

  『弗婆瞿耶』,「弗婆」是東,「瞿耶」是西洲,西牛貨洲。『二天下』,這是東、西兩洲。

  雨種種莊嚴具。閻浮提雨清淨水。】

  這是南洲,是我們的地球,從空中落下來的是水,確實是『清淨水』。但是現在的雨水不乾淨了,為什麼?空氣嚴重的染污,這都是人感,人造的業。現在雨水很多地方發現酸雨,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報導這個訊息,酸的度數比醋還要酸。這個雨水是要避免,為什麼?確實它會傷害皮膚。這都是空氣裡面存在的化學物質太多,特別是排出去的廢氣,工廠所排的、飛機所排的、汽車所排的。我們是得一點科學的好處,但是整個大氣被污染,水資源被污染了。所以,你要細心觀察你才曉得,科技帶來的好處,我們所得到的,我們所付出去的,實在講得不償失,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你所得來的便利很小。這個事實,現在科學家已經給我們提出嚴重警告。

  我們過去在湯恩比談話裡面,我們看到這些記錄,在七十年代他就提出來了。他說科技文明的發展,只需要在我們生活當中有一點幫助那就好了,不要太過分,過分就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他主張農耕還是要恢復到過去人工造作,那是最有營養的。機械化生產,使用這些農藥、化學肥料,雖然東西長出來,但是營養跟從前不能相比,人吃了這個東西會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口入,佛經裡面跟我們講「飲苦食毒」,真的食毒,我們今天所喝的、所吃的都是毒素。

  清淨水,人必須回復到古聖先賢的教誨,懂得倫理、懂得道德、懂得因果,規規矩矩做個人。中國古聖先賢說,「人者,仁也」,底下這個仁是仁愛的仁。人懂得愛人,這是人跟禽獸不相同之處,人有慈悲心、人有惻隱之心。從什麼地方看?你從嬰兒出生,他慢慢長成,特別是在三、四個月,你就能看出。這時候他還沒有受染污,你看出他對父母的愛心,能觀察得出來。父母對他的愛沒有任何條件,那真叫純淨純善。中國五千年的老祖宗他就發現、他就明白了,所以要教,教育要從這時候開始。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希望把這個純淨純善永遠保持,一生他都不失掉。他能愛父母,他就能愛別人,「凡是人,皆須愛」他就能做到。

  能保持純淨純善,你所感得的雨水是清淨的,而且真的是風調雨順,需要雨水的時候天就降雨,不需要的時候就沒有雨,風調雨順。雨水太多就變成水災,沒有雨水就變成旱災,都是眾生業感,龍王有應。舉出這麼多的例子。底下講:

  細悅澤常應時。】

  這就是風調雨順。

  養眾華及果藥。】

  藥是藥材。中國古時候的藥都是草本多,所以叫草藥。

  熟一切諸苗稼。】

  五穀雜糧都需要雨水的滋潤,需要它就有,不需要它就不降,無一不是感應。明白這個道理,人不能沒有善心、不能沒有善意,善心、善意所感得的都是美好的。心行不善,你所感得的是災難,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太少就變成旱災,太多就變成水災,現在稱為是自然災害。一般人相信科學,認為自然災害與人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關係。殊不知佛法裡面跟我們講的,不要說言語造作,起心動念都是感應,沒有一樣不是感應!整個宇宙是息息相通的。這個地方講到最近,最近的是什麼?我們的生活環境最近的就是欲界。色界遠一點,無色界更遠一點,四聖法界又遠了,欲界是最接近的,所以他舉的例子統統在欲界。

  我們再看末後兩首偈,這是第二科,第二個中段,有兩首頌。「正舉劣顯勝,謂娑竭羅龍,於六欲天等,總十五處,現斯作用,而身不動搖,心無分別,但由業報之力,現斯自在。」小註裡頭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龍王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所以是眾生有感,牠就有應。在曠野裡面沒有人住,那什麼有感?那裡頭有鬼神,有樹神、有花草神、有山川神,有山神、地神、水神,我們肉眼看不見,他們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的時候有感,跟娑竭羅龍王有應。我們看經文:

  是無量妙莊嚴。】

  這是總結前面二十種比喻。

  種雲電及雷雨。】

  這就是指龍王的所作。

  王自在悉能作。而身不動無分別。】

  這句非常重要。龍行雷雨也像菩薩一樣應量而生,故有種種不同。確實《楞嚴》裡面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無一不是感應,這感應的道理。前面講的四種道理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一絲毫都沒有差錯,而是眾生迷惑顛倒,我們現在人所講的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就是迷惑顛倒的現象,在面前這些事實都不能夠覺察。我們是這麼長的時間接受佛法的薰陶,逐漸好像在生活當中發現了,看出一點點門道。這是個很好的現象,確實堅定我們學習的信心,提醒了我們學習的意願,能看到一些了。往後自然就會不斷向上提升,讓我們對於大千世界森羅萬象逐漸的會明瞭,這就是諸法實相。

  但是總要記住解行要相應才好,我們才能得受用。如果只有解,跟行不能相應,是知道這些道理,自己用不上,也就是說不能改變自己的果報。如果解行相應,我們的果報就轉變,這個轉變就是轉迷為悟、轉苦為樂、轉染為淨,這真有受用。轉惡為善是小受用,出不了欲界,而且又怕得這個受用裡面又起了貪心、起了貪戀,貪戀人天福報。不能捨棄人天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道理就很深,一般世間人他得到人天福報,他不能放下、不能捨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惕的。

  六道的苦生生世世都在受,受得還不夠嗎?你說我現在不苦,我現在生活過得很好。你看看世間受苦的人,我生生世世都能保得這麼幸福嗎?我會不會有一天像他那樣?再看看畜生、再看看餓鬼、再看看地獄,你要是不出六道,輪迴裡面,佛講的話是真話,你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佛講這個話有沒有根據?有,只要我們自己細心想一想,答案就得出來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為自己的多還是為別人的多,這答案就很清楚了。起心動念為自己多、為別人少,那就是惡多善少,雖然是利益眾生,實際上還是利益自己。如果對自己一點利益都沒有,利益別人的事情就不肯幹了,這個善不是純善,是摻雜著嚴重的自私自利,不是真善。來生果報能不能在人天?不見得,這種善墮到惡道裡,惡道裡也有享福的,畜生也有享福的,餓鬼裡也有享福的,只有地獄那是真苦。佛跟我們介紹餓鬼道,餓鬼道裡有多財鬼,他也很有福報。多財鬼大的,做鬼王,像城隍、土地、山神,這是福報大的。所以,統統都要了解。明瞭之後,這六道裡哪一道我們都去過,甚至於可以說你過去生中在天上做過天王,你在過去生中也曾經在阿鼻地獄受過苦難。你都把它看清楚了,三惡道的時間長,這日子不能過,三善道出來一次,墮落到三惡道那不知道多少時日。你真看清楚、看明白了,今天遇到佛法,就像北朝鮮山神所說的,還是極樂世界好。他們也到天上去參觀過,天也不理想,所以發心找師父,找念佛的師父,發願求生淨土。

  第二首偈,這是勝劣做個比較。

  於世界海中住。尚能現此難思力。】

  『彼』就是娑竭羅龍王,娑竭羅龍王在這個世界是大海中主,牠有能力現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

  入法海具功德。而不能為大神變。】

  『入』就是證入,證入法海具足功德,這是法身菩薩,這不是普通人。證得法身,我們知道法身每個人都有,這一點都不希奇,那叫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你的法身就現前,具足無量無邊功德。像這個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句就把功德講圓滿了。如來是自性,你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相好。這個相好就是能生萬法,無量相好統統具足,沒有不具足的。現在,現在也並沒有失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生不滅,沒失掉。雖沒有失掉,現在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這三大類每一類的障礙都是無量無邊。

  你要是真正大徹大悟,雖然是無量無邊,我也一下捨掉,你就立刻成佛。我們看到這種頓悟,一下就捨掉的,確實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如是,在菩提樹下他真的一下捨掉,頓悟;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那是一下捨掉的,跟釋迦牟尼佛表演完全相同。所不同的,釋迦牟尼佛是先參學十二年,他能捨掉;而惠能大師沒有參學,他不認識字,可是捨掉之後,智慧、德相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惠能大師為什麼沒有示現?我們讀這個經文就知道,他所現的相不是他自己要現的,眾生的業感。當時在印度,印度這些眾生他們的業感,讓釋迦牟尼佛應現的是丈六金身。應身絕對不是佛說我要現一個什麼身,那他就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悟。悟了的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起心動念,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永遠是這樣的。現相,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在中國這些人的業感,能大師現這個相,現的跟這邊眾生相一樣的,業感。不是悟了之後,我要想用個什麼,不是的,他如果還想「我要現一個什麼相」,那就錯了,那是凡夫,那沒有開悟。開悟的人不但是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他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才是真的。

  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通,你什麼樣的疑惑、顧慮統統沒有了,你的心才清淨。凡夫最麻煩的,看到佛經他就生念頭,跟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學教的原則完全相違背,所以我們很不容易言下大悟。為什麼人家一聽他就開悟,我們一聽就悟不了?惠能大師聽《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我們今天把《金剛經》念上一萬遍都不能開悟,什麼原因?《起信論》上說得好,聞經聽教要不執著言說相。這個不執著是什麼?就是對言說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儘管聽;對名字相,名詞術語,也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聽了之後,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心緣相,不要去想它,這才能開悟。那我們怎麼樣?我們聽講聽音聲,看經看到文字,統統裡頭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凡夫。這樣的聽永遠不解如來真實義,開經偈經文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不解。我們所解的是錯解了,曲解了如來真實義,錯解了如來真實義,馬鳴菩薩講得很好,我們是念念錯用了心。

  所以他註解裡頭,「菩薩亦爾」,龍王跟眾生是業報之力,菩薩亦爾,「住無功用,不動不思,於十方界,應現多種」。那我們要動,動什麼?動念頭,起心動念,我們六根接觸到,眼見到、耳聽到,他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無明,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統統起來了,無明、塵沙、見思全起來了。這是什麼?這是六道凡夫的境界,凡夫是欲界凡夫的境界。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學怎麼個學法?佛很慈悲,教給我們,見色、聞聲、鼻嗅香、口嘗味、身的動作、意的念頭,這叫六根對六境起用的時候,學什麼?先學不執著,先學這個,從這裡下手。然後再提升,不分別,慢慢的往上提,再提升,不起心不動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起心動念非常之難,它太細了。

  我們在經教裡面學了不少,真正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了,這證阿羅漢果。佛法修學第一個目標你達到了,正覺,沒有執著的人是正覺,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你不是小乘,你是大乘,大乘就是《華嚴經》十信位裡面的七信位的菩薩,執著沒有了。如果再學,不分別,那還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佛,再向上提升。什麼時候再不起心不動念,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就變成一真法界。這些事情我們雖然做不到,現在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不容易了。這個搞清楚、搞明白叫解悟,沒落實,要到證悟就管用了;換句話說,解了之後我們求證。

  所以執著要放,常常要想到不要執著。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還是有執著,執著起來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又執著了,你常常警覺到就好。念佛人用什麼方法把執著打掉?佛號,這叫會念佛,你真會念!執著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它打掉。處理事務,在日常生活處理事務你不能不起執著,不起執著處理不了事,有分別、有執著。這是什麼?可以用,用完之後,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叫功夫。處理之後心裡頭還有,凡夫;處理之後心裡沒有,或者心裡頭減輕了,這是功夫,你真幹。不是說形式上真幹,形式上真幹不管用。

  我聽了方東美先生教導這條路好,我就真的出了家。再去看方老師,方老師說,你怎麼真幹了!這是形式。真幹是什麼?放下分別、執著,那才叫真幹。出了家,頭剃了,穿上這身衣服,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在,還是個凡夫。方老師看的就沒有看得這麼深,李老師就看得深,李老師就講了,煩惱習氣沒有斷,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這就是說,形式做得再像,出不了六道輪迴。佛念得再好,古人講的,你這句佛號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溼」,是講你念佛的功夫;你的執著依舊沒有放下,還是業力牽引你,脫離不了六道,該怎麼生死你還是怎麼生死。你說這個東西多麻煩!不能不知道。

  我們今天住無功用我們做不到,我們今天有功用,持名念佛是有功用,但是怎樣把這句佛號念好?怎樣叫會念?會念的人就是用這句佛號取代我們所有的念頭。念頭不起很好,實際上念頭不起是無明,還是要念,不念就墮落在無明裡頭,念頭起的時候全是妄想。這句佛號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句佛號也是個妄想,這個妄想通極樂世界,其他的妄想都不通,只有這個妄想通,你就用這個妄想把所有一切妄想打掉。不管是善念、惡念,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照顧阿彌陀佛,不要把阿彌陀佛忘掉。念念以後就沒有了,這叫失念,念失掉了;失掉了,不是墮在無明就是墮在掉舉,掉舉是念頭很多、妄念很多,你成了習慣。這叫會念。

  所以,放下對於我們初學是非常殊勝的方法,為什麼?你放得愈多,你心裡頭念的、牽掛的就愈少。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全都放掉,三衣一缽,他還有什麼牽掛的?這就是說把凡夫日常生活之所需這個牽掛,減少到最低的限度。就減少到這麼最低限度,還有人錯了念頭,安世高的公案裡頭不就說明白了嗎?那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三衣一缽,出去托缽托得好的東西,今天飯菜很好,很喜歡,今天飯菜不好吃,心裡就難過。你看,你就曉得煩惱習氣是多麼不容易放下。安世高那個朋友就是這一念差錯,他是明經好施,好法師,講經說法又喜歡布施,果報怎麼?果報到畜生道,變成一條大蛇,蛇身。為什麼變蛇身?托缽托得不好吃,就心裡難過,難過是屬於瞋恚,做了龍王。當然做龍王,為什麼?他是講經法師,靈,有智慧。這個神很靈,有求必應,靈,那是他布施的果報。香火挺盛,周圍一千里的人都去拜牠,香火挺盛那是什麼?牠布施的果報。你看,修什麼因得什麼果報。心裡面忿忿不平,變畜生,一點一點的果報都現前。壽命終了的時候,福報享完了,要往下面墮,墮地獄道,為什麼?做龍王的時候作威作福,來朝拜牠的,你經過這個湖就一帆風順;你不去拜牠、你不相信牠的,牠就搞一陣風把你的船搞翻。牠就迷惑了,所以造的罪業就很多,這個罪業是墮地獄。

  很難得有個好朋友,好的同參道友,安世高,這個人得道了。安世高看牠壽命快要終了的時候,特地到這個地方度牠,度牠也只度牠到忉利天。牠把牠的廟產,所收藏的這些珍寶、錢財統統獻給安世高,安世高幫牠在現在的南昌建一個佛寺,叫大安寺,是江南有佛教寺廟第一個。龍王捐出來的錢,做這個功德,生忉利天。這是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訓。我們今天是我們的德行不如他,我們所造作的罪業比他深,他能夠墮畜生道去當龍王,我們到畜生道當什麼?龍王手下的蝦兵蟹將,就幹這些,你看是不是?龍王造罪業的時候,蝦兵蟹將是牠的爪牙,沒有一個是有好報應的。愈墮落愈往下愈受苦,愈來愈深。哪一生你的業報才報盡,要到地獄道。報盡了,懺悔的心才能生得起來,真正懺悔,真正知道錯了。

  所以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勸告我們,《彌陀經》上你們看到六方佛,玄奘大師翻譯的,你看到十方佛,《無量壽經》是十方如來,沒有一個不勸你念佛求生淨土。真正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世間的世緣要放下,世間的緣你要不肯放下的話,這個緣就障礙你往生。要放得乾乾淨淨,跟眾生結善緣、結法緣,心裡頭不落痕跡,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我跟你結緣是把佛法介紹給你,我們有緣,將來我成佛的時候來度你們。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一生在一起的同修,根利的決定往生,他知道,他能放下、能捨棄,利根的他很快就捨棄掉,他成就就早。要不要壽命?不要,要壽命幹什麼!多一天壽命多受一天苦,多一年壽命多受一年苦,你懂不懂這個道理?這事實擺在面前,你要長壽幹什麼?要長壽到極樂世界去,無量壽,那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是不是死了?我們常講不死,不是死,你往生是活著去的,哪裡是死!這個法門真的不病、不老、不死,這是真話。誰能夠修到這個程度?人人都能修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你肯幹你就成就,這個東西沒有專利的,人人有分。如果還要長壽的話,要壽命的話,那就沒有辦法,就麻煩大了。

  住在這個世間,你自己功夫成就了,真能走得了,可不可以住世?可以,為什麼原因住世?緣,這個地方還有不少有緣眾生需要你幫助他,你就可以住世;不需要,不需要就趕快走。這是什麼?這是生死已經了了,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緣,別人真肯聽、真肯學,那就得幫他;他是搞假的,不是搞真的,那就沒有必要。同學當中都幫上忙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經後面都會講到。《華嚴》、《無量壽》這些大經大論不可思議,聽一堂課,金剛種子都已經種下去了,阿賴耶識裡面已經種了無比殊勝大乘的根,你就有了。後面經文講到毒鼓,講到毒鼓的時候再跟諸位細細來說明。無論你相信、肯學,不相信、不肯學,不肯學那就像毒鼓一樣,統統有好處。你聽到佛法毀謗,就是塗毒鼓。毀謗怎麼樣?你要造業,你肯定墮地獄。地獄罪報受完之後,你這個種子會起現行,肯定你還是念佛往生淨土。所以這個緣是無比殊勝!

  經文講法身菩薩的功德,當然法身菩薩示現在十法界,以無量的方便教化眾生,比娑竭羅龍王的神通變化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不能比,真叫小巫見大巫,這都沒有法子說。你看娑竭羅龍王牠範圍才只有欲界,一個單位世界;法身菩薩感應的力量是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的十法界,那怎麼能比?可是我們看到龍王的神變已經感到非常驚訝,不可思議,哪裡知道菩薩教化眾生的大德大能,不知道。下面第三段,請看經文,「結說難思」,這是這一大段的總結,大科第二的總結。

  諸菩薩解脫門。一切譬喻無能顯。我今以此諸譬喻。略說於其自在力。】

  『彼諸菩薩』是指的法身大士,『解脫』就是自在。「解」念去聲,當動詞講,解開了,把什麼解開?煩惱解開,也就是說執著沒有了、化解了,分別也沒有了,起心動念也沒有了。「脫」是脫離。執著解開了就脫離六道,分別解開了就脫離二乘,無明解開了就脫離十法界,這是解脫。脫離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薩,所以這個地方講的全是法身菩薩,《華嚴》的當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些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都沒有了。他們所證得的解脫門,『一切譬喻無能顯』,沒有法子,比喻只能比喻個相似,決定不能比得恰好,這做不到的。

  這個兩句,註解裡面講「前半」,就這兩句,「非喻能喻」,不是比喻能夠比得上的。後面兩句,『我今以此諸譬喻,略說於其自在力』,這是「後半」,後面的半首偈。「結上略說」,總結上面都是很簡單的舉幾個例子略說,不能詳細說,也就是點到為止。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說「引諸喻者,略有二意」,前面引用二十種比喻有兩個意思。第一個「顯菩薩自在不同」,自在是無量無邊;第二個意思「貴令眾生起信」,這兩個意思,這個意思是主,上面是賓,最主要的是讓我們讀誦的人、聽講的人要生起信心。

  他也舉了兩個比喻,「且江南之人,不信千人氊帳」,就是帳篷,江南的人不相信有個大帳篷裡面可以容納一千人,在蒙古就有。「河北之者」,黃河以北的,「多疑萬斛之舟」,不相信有大船,為什麼?他沒見過。「皆耳目不暨故耳」,他們從來沒見過,所以不相信。菩薩有神變,凡夫怎麼會知道?不但我們不知道,欲界天人也不知道;不但欲界天,連色界天、無色界天也不知道,他沒出六道輪迴,他怎麼會知道?出了六道的人,像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知道,不完全,不盡知道,必須要超越十法界這才完全明白。不超越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你沒有超過這個範圍。三千大千世界要依黃念祖老居士所講的,是十億個銀河系,還是一個範圍。在這太空當中,十億個銀河系是小圈圈,一尊佛的教化區,這裡面就有十法界。超越那就不一樣了,你才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剎海,你就統統都見到了。

  所以下面說,「所以或舉目擊或據具縛之人,自在若斯」。底下這是講或是舉目擊,你看到了,或者是具縛之人,自在若斯,具縛是還具足煩惱的人,也有這樣的自在。這裡面舉出兩種人,前面講的目擊這是證悟的,像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後面這是解悟的,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大心凡夫」。他能理解,他沒放下,他能夠接受,你給他講菩薩大用,神變無方,他能接受,他不懷疑,他相信,這是解悟。所以,大心凡夫也是《華嚴經》的當機者。對於「菩薩之用,固當無惑」,佛在經上講的菩薩的作用,他們這些人不迷惑,能接受、能相信,這是什麼?這就是種了大善根。如果說「今猶疑者,豈不傷哉」,聽了《華嚴》還懷疑。懷疑的人多不多?多!好多人讀了《華嚴》,神話!釋迦牟尼佛很會編故事。把釋迦牟尼佛當作寫小說的作家,他很會寫、很會編。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過,什麼人?台灣大學的教授,名教授。他跟我們談的時候我們不敢回話,為什麼?他是我們長一輩的,大我們二十多歲。看到我們學佛:釋迦牟尼佛很會說大話,很會編故事,比《西遊記》編得好。你看看,《華嚴經》變成《西遊記》了。這就是清涼大師講的豈不傷哉!真可憐!從反面講,菩薩之用,固當無惑,不迷惑,能夠相信,這種人幸運,他在這一生當中得人身聞佛法,遇到無上乘法,遇到《華嚴》,這真不容易。經雖然是多,讀其他經的人不少,一生能讀一遍《華嚴經》的人不多,能夠同學一起在一塊學《華嚴經》,那更希有了。

  早年希望我講這部經的三個人,台灣的開心法師,都過世了、都不在了,黃念祖老居士。開心法師跟我講過十遍都不止,我都沒有留意到。他說法師,你一定要講,你不講恐怕以後沒有人講了。我當時不敢答應,經太長、太大了。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也一再勸我,我都說這是值得考慮。真正接受是第三次,韓館長往生之前幾天對我要求,希望把這部經講一遍,留一套光碟或者是錄音帶給以後的人做參考。我安慰她,答應她了。以後到新加坡,談到這樁事情,李木源居士就發了大心,代表韓館長啟請,正式啟請,還在新加坡居士林建了兩個鐵塔,作為講《華嚴經》的紀念。鐵塔下面有個盒子,就是藏了一套《華嚴經》,藏在那個地下,真的是不容易!

  我過去在台灣講過一次,沒有這麼詳細,自己也沒有這麼高的境界。斷斷續續十七年,因為常常出國,出國就停下來了,大概每年回到台灣可以住三個月。講了一半,《八十》講了一半,《四十》也講了一半,沒講完,以後就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彭際清說是中本《華嚴》,所以我就很中意中本《華嚴》,大本《華嚴》我就不想講了。《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你就曉得這也是淨土宗最重要的一部大經。從新加坡開講之後一直講到現在,從經文上說大概講了八分之一,不止十分之一,應該是八分之一。可是往後面愈講愈深,愈講味道愈濃,許多同學也都聽出味道來了,很難得,非常有受用。聽這部經要記住,用念佛法門的方法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一生得圓滿的成就,那就對了,不必去修法界觀。

  後面說「大科第二」,第二個大段,「三百四十六偈半,正說勝德分竟」,到這個地方這一大段講完了。下面是「賢首品」第三個大段。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