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菩薩問明品」,最後一段現事結通,我們將文念一遍:

  時此娑婆世界中一切眾生。所有法差別。業差別。世間差別。身差別。根差別。受生差別。持戒果差別。犯戒果差別。】

  前面我們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看:

  土果差別。】

  這個經文後面掉了一句,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出來,後面有個「說法差別」,最後一句說法差別。我們先看『國土果差別』。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講「國土,則依處染淨」。大的來說,譬如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我們娑婆世界則是染污,穢土,這是大分來說。如果再仔細去觀察,《維摩經》裡頭說得好,「心淨則國土淨」,大乘教裡頭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實際上國土有沒有染淨?沒有,染淨不二。為什麼染淨不二?染在某種條件之下等於零,淨亦如是,所以染淨不二。在什麼地方等於零?在一真法界就等於零。在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裡頭有染淨,凡聖同居土以上,染淨不二,染淨一如。

  何以凡聖同居土有染淨?十方世界帶業往生的這些眾生習氣沒斷。國土,這是我們依處,就是依靠生存的處所,決定是從心想生。我們這個心想有染淨習氣,這個習氣,現在科學講波動,這很新的名詞講波動,我們一般講磁場。磁場裡面的波動決定會影響依正莊嚴,依報正報。但是西方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確確實實有本師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凡夫這個念頭碰到他那個正念,這個磁波就不起波浪,就平靜了,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所以極樂世界的同居土也是淨土。往生到那邊的人會不會起煩惱?不會了。為什麼不會?你有煩惱習氣,沒錯,那邊世界沒有緣。習氣是種子,種子沒有緣不能起現行;現行就是果報現前,不會起現行。緣太重要了,西方世界沒有惡緣。怎樣才叫沒有惡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惡緣就沒有了。跟惡緣相對的是善緣,善緣也沒有了,善惡都沒有了,叫真善!有善有惡,那個善不是真善,是相對的善。正是《壇經》裡面所講的,那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純淨純善,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

  會學的人,在我們現前境界裡頭就要修。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順境裡面不起貪戀,總是以平等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很重要,用平等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當然更不會有報復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哪有行動?這叫修清淨心。所以清淨心要在境界上磨鍊才是真清淨,沒有境界磨鍊,你到哪裡去修?有很多同學說:某人太惡劣,我看不慣。你要是真修行,把看不慣的也看慣了,聽不慣的也聽進去了。真正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只要跟這句經文有少分相應,在念佛功夫裡頭,這成片了,往生就有把握。

  今天還有同修來找我,他一心一意想求往生,有冤親債主附在他身上,常常找他麻煩,一句佛號有的時候都念不出來。這個附身的靈鬼叫他念什麼咒,他不幹,他就是念阿彌陀佛,堅持這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正確。現在被附身的人很多,我常常遇到,這是說什麼?我們過去今生造作的惡業太多,有意無意得罪一些眾生,得罪了一些鬼神。我們走運的時候,所謂鴻運高照,這些冤親債主不敢沾你邊,那個人走運;到你運衰了,他就來了。所以凡是這些惹上身的,都是運氣不好,相貌也很難看,臉色都灰土土的。

  可是來了怎麼辦?多少人來找我求我幫忙,我告訴他,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能結怨,一定要善待,不能夠厭惡,善待,談條件。他附在人身上,說老實話,他也不好過,彼此雙方都痛苦。所以明白事實真相,我們念佛誦經給他迴向,勸他,誦經的時候跟我一起,念佛也跟我一起,我們一起求生西方淨土,永脫六道輪迴,他能接受。誠心誠意懺悔,以後不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尤其前面我們學習過,堅持十善業,堅持五戒,決定不殺生;他殺我可以,我絕不傷害他。為什麼說他殺害我可以?他迷惑顛倒,他還沒有覺悟,我已經明白、已經搞清楚了,你殺我不殺別人,過去當中一定有怨結,這一生我被你殺了,我不恨你,我不報復,帳就了了、結了。

  現在我們學佛的人明白,學佛有沒有生死?沒有!哪有生死?捨身受身,換個身體,換個生活環境。人能有慈心、有善心,愈換愈好,這個道理要懂,深信不疑。所以不會有貪生怕死的念頭,遠離顛倒恐怖妄想,沒有恐怖了,看生死就像換衣服一樣;骯髒的衣服換掉,脫了這件衣服就好像死了,再穿上一件乾淨衣服,穿上一件新衣服,那就又生了,就這麼回事,哪有生死?在六道、在十法界,換身體,換個生活環境。

  對於不好的環境,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娑婆世界,正好遇到亂世,在這個地方生活很苦!我們也不嫌棄,不能說這個環境太差、太不好,我要趕快換,怎麼辦?自殺,這不是換的辦法。為什麼?業報,這你的業報。業報你要受,甘心情願的受。順境安然順受,逆境也安然順受,所謂逆來順受,在這裡面成就自己的道業,這個重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嫉妒怨恨,我們換的衣服就愈換愈漂亮,你不斷向上提升。但是自己不可以自殺,那個地方是火坑,自己往那裡跳,這不許可,這是錯誤的。

  我們自己修行提升自己,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別人,幫助一切眾生。哪種功德最殊勝?幫助他破迷開悟,這個功德無比殊勝。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樣子,你看這個世間各行各業,他老人家選擇什麼行業?他命裡頭那個行業是做國王,這是世間第一等,中國人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雖然那個時候印度跟我們中國周朝差不多,國家沒統一,八百諸侯,在中國那是八百多個小國,諸侯就是小國。所謂天子是什麼?這些小國聽這個國王的話,這個國王有道德、有學問,大家對他尊重,聽他的,服從他的,這稱之為天子,他並沒有統一。也就是說,這個國王他有影響力,影響力很大,讓許許多多小國不敢不服從,不敢不聽教導,是這麼個意思。中國古書上常講「以德服人」,不是用武力!在中國歷史上古聖先王都是用道德,倫理道德就感化自己國家的民眾,自己國家治理好了,所謂是家齊國治平天下,影響到其他鄰近的國家,德風遠被,這就稱之為天子。

  有倫理、有道德,人民都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個地方就是淨土。如果倫理道德都沒有了,眾生都貪而無厭,起心動念都損人利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個地方就變成染土,染污了。我們今天處的這個環境不是淨是染,嚴重的染污,破壞地球自然環境的生態。那我們要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做?這句話重要,許許多多人有意無意都在破壞自然環境的生態,我有沒有做?我應該要怎樣做才能對得起大自然,才能對得起地球,對得起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你說這我們要不要學?所以我們要愛惜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真正要做到「愛心遍世界,善意滿人間」,要真正做到!我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

  再告訴諸位,這是正常的,否則就不正常。怎麼說正常?聖人這樣做法的,諸佛如來這樣做法的,諸菩薩、阿羅漢也是這樣做法的,正常的!我們迷失了自性就變成不正常,不正常就造業,造業則受報,把一真法界扭曲了。本來國土都是清淨的,扭曲了,現在變成染污。染污從哪裡染起?從心地。所以《維摩經》上講「心淨則國土淨」。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憑什麼?清淨心。清淨心念佛求生淨土,相應,沒有一個不生;心地不清淨,不行!心地不清淨念佛,跟阿彌陀佛結個緣,跟西方世界結個緣,能不能往生?不能去,要懂!你自己想想你能不能去?人家那個地方所有的大眾,我們一般講居民,個個身心清淨,我們身心不清淨能到那裡去嗎?阿彌陀佛再慈悲,你不敢去,那個世界的居民不歡迎你。如果你身心都清淨,居民統統歡迎你。四土三輩九品,那看你清淨的程度,你身心清淨愈純,品位就高。帶業是帶染的習氣,決定沒有事實,決定沒有現行,只不過是習氣而已。

  西方環境是一個純淨的環境,那個地方很難想像,平等法界。你看我們人間不平,有高下,有國王、有大臣、有百官、有庶民,有等級的。西方世界、華藏世界沒有聽說那裡有國王,也沒有聽說那邊有大臣,長者居士都沒有聽說過;只聽說那邊有菩薩、有辟支佛、有聲聞,沒聽說有人天,這是真的。那個地方好像學校一樣,有校長、有老師、有同學,不可思議!不像六道裡面,六道裡面好像有這些階層的組織。不過六道裡頭,非想非非想天裡面沒有,他連色身都不要了,我們一般稱為靈界。色界天裡面很淡薄,佛告訴我們,初禪有大梵天王,小千世界的主;摩醯首羅天是大的天王,三千大千世界的主。這就說明六道裡頭都有,佛淨土裡頭沒有,平等法界!

  平等,一定要做到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平等。於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分別,不再執著,平等性現前;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方法是從因上轉,就是「六七因地轉,五八果上轉」。只要這兩種轉過來之後,阿賴耶自自然然就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自自然然就轉成成所作智。法相宗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轉識成智」。我們常講,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你要會轉。怎麼個轉法?下面一品「淨行品」就教我們轉的方法,舉了很多例子,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都能把境界轉到像佛菩薩一樣的殊勝,要會轉!

  學佛要從現在開始學,現在就幹。許許多多學佛人修學沒有效果,讓社會大眾看了起反感,誤會學佛是迷信。能不能怪人?不能,他說得沒錯,我們是在搞迷信。首先要從自己做起,我從此之後不搞迷信,真正在修心養性、慈悲濟世上下功夫,做得比儒、比道、比世間一切眾生還要圓滿、還要周到,大家對你的信心自然生起來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帶著他的學生遊化,到處講經教學。印度那個時候也沒有統一,許許多多的小國。他那個時候旅遊也是國際,不是一個國家,像孔夫子周遊列國,釋迦牟尼佛也是天天周遊列國。列國的國王大臣長者這些居士,仰慕釋迦牟尼佛,依釋迦牟尼佛作老師,跟他學習,那麼樣的受人崇敬。如果佛教是迷信,誰願意跟他學?還能傳到今天嗎?這我們要懂。

  傳到東方,你看看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正式國家派特使迎請佛教到中國(就是佛陀教育),東漢明帝(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天是公元二千零五年,二千零六十七年就整整二千年了,所以現在很接近;再有半個世紀,佛法到中國就滿二千年了。二千年當中,歷代帝王,除了少數幾個,全都是佛弟子,都是以佛為老師。這歷代帝王是迷信嗎?他們不聰明嗎?他們被釋迦牟尼佛騙了嗎?沒這回事!他們這些做帝王的人,福報大,智慧大,唯有大智大福認識佛教!他們一帶頭,所以全國人民都被感化了。

  佛教現在是世界的宗教,不只在中國,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幾乎許許多多國家都有佛教,而且信仰的人愈來愈多。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的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五十一,多數!新加坡全國人口不多,三百多萬。我到澳洲,這幾年住澳洲,澳洲這幾年宗教成長,佛教排名第一,成長得最快,每年皈依信仰佛教的人是愈來愈多。你能說這些人是迷信嗎?理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我們要改變世間人對佛教的錯誤看法,那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身心清淨。

  學佛的佛弟子,形象比什麼都重要,許多人問我:法師,你怎麼修法的?我所修的就是二十個字,這是二十多年前寫的。我修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修心!別人用虛偽的心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時間久了,慢慢他覺察到了,他就被感動了;環境雖然有嚴重染污,我修清淨心,不受染污;現在的人沒有定力,心浮氣躁,我們學心平氣和,修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心,自卑而尊敬別人;世間人迷惑顛倒,我們求學,向古聖先賢學習,我們要做個明白人、覺悟的人;世間人自私自利,我們學大公無私、大慈大悲。這有什麼過失?這錯在哪裡?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所遵守的看破,看破是明瞭;放下,放下分別執著;自在隨緣,最後念佛,我們求生西方淨土,這日常生活!二十個字就說得圓圓滿滿,我就是這麼修的。行有餘力我們才深入經藏,有同修來啟請學《華嚴》,好,我們一同來學習,我們開《華嚴》這門課程,這門課程將要接近三千個小時了,這一千五百集就是三千小時,一集是兩小時。這是國土果差別。

  特別我們要著重的,現前我們生活的環境差別很大,人事差別大。我這個年齡,童年時代的同學朋友、家親眷屬,三分之二都不在了,看到他們的後人,他們的兒子輩、孫子輩,甚至於看到還有重孫輩,人事環境的變遷。物質環境變遷更大,中國人講三十年是一世,我到香港來講經,明年就三十年了,一世。三十年前的香港跟三十年後的今天不一樣!那個時候沒有這麼多人,那個時候人情味還很濃,雖然交通沒有現在便捷,有味道!從九龍到香港要過海、要坐渡輪,沒有這麼擁擠,也沒有這麼多高樓。我記得這三十年前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那個時候香港這邊有一棟大樓,大概建好沒多久,五十層,窗戶是圓的。現在那個樓還在,但不是高樓了,比它高的太多太多了,那個時候是香港最高的一座高樓。從香港看九龍,有個鐘樓非常明顯,現在沒有了(我不知道有沒有),看不見了,也許還在,旁邊建築物太多了,高樓大廈,它已經顯不出來了。那個時候的海很寬,現在填海,海變窄了,我看快要連起來了,變化太大!

  我離開家鄉七十年,回到家鄉去不認識了,離開時候記憶的那個樣子,現在完全沒有了。離開時候,我們的小城有城牆,城牆沒有了,古城街道上鋪的是石板路,也沒有了,完全見不到了。我住在鄉下,鄉下我也去看了,距離我們住家很近不到一里路(一華里大概四、五百公尺),白湖,現在湖沒有了,湖乾了,湖沒有了。記憶當中,以前住的房子四周圍有樹林,樹林沒有了,房屋也沒有了;還有親戚一個祠堂,小時候念書的地方,也沒有了,痕跡都找不到。祠堂附近有個觀音廟,觀音廟沒有了,但是那個地方去看有點印象,有個小河在,現在還在,小河上有個小橋也在。我去看的時候就這兩樣東西熟悉,其他全沒有了。如果沒有這兩樣東西,那根本就不認識了,變化多大!太大!

  這都是國土果差別。就是七十年前人他們造的那個業,他們居住這個國土的果報是那個樣子,七十年後現代人造的業跟從前的人不一樣,現在居住的環境不相同,境隨心轉,一點都不錯。你懂這個道理之後,你就能夠明白,你也能夠掌握到,修行修什麼最重要?修心最重要,心地真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吃虧,沒有害處,肯定有好處,有你想像不到殊勝的利益。

  現在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尤其是利。說到利,當然頭一個就是財富。這佛在經教裡頭說得太多太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財富得財富,求兒女得兒女,求什麼得什麼,沒有求不到的,章嘉大師教我的。但是你要懂得求的方法,要懂得求的道理,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不感應的。你天天在求,沒有感應,那是什麼?你求得不如理不如法就沒感應。你所求得的,是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不是的,你要說佛菩薩給你,那是迷信。誰給你的?心現識變。參透這個道理,才知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求到哪裡求?從心地上求,有求必應。佛舉出很明顯的例子來告訴我們,你求財,財從哪裡來?財從財布施得來的。所以六度裡頭第一個是「布施」。菩薩修學的綱領六條,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捨,捨財得財富;捨法,就是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捨無畏者,得健康長壽。你看看這三樣東西,我們都要!希望自己財用也不必多,夠用就好了,知足常樂!要有聰明智慧,要有健康長壽。佛講你修這三種布施,這是因,必定得三種果報。一般人聽了,不相信!我好不容易賺到,你叫我布施掉,那我怎麼肯?好不容易賺到的,那是你過去生中財施的果報。因果的理事參透了,你就相信了,一點都不懷疑了。所以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的,怎麼求都求不到。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命裡沒有的,沒有的也能求到,這個道理是種因。我現在財布施,我沒有錢,我用什麼布施?內財布施,做義工是內財布施。別人在忙的時候,我們自動去幫忙,幫助他,不接受他的報酬,這就是布施。我到那裡做一天工,我不要錢,這就是布施,內財布施。外財布施,我雖然沒有錢,一塊、兩塊還有。行,一塊、兩塊也可以布施,功德都不可思議。你布施的心誠,你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了,比富有人布施果報還要大。富有的人他錢太多了,他有一億的財富,布施個二萬、三萬算什麼?你說那是他百分之幾?窮人一天只賺這幾塊錢,統統布施掉了,他的布施百分之百,果報百分之百。富人布施幾萬是他九牛之一毛,他的果報也只九牛一毛。老天是真公平!絕對不是說富人生生世世就富,沒這個道理,也不會窮人生生世世就窮,不是。換個身體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我們這一生當中受貧窮之苦,明白了,過去生中沒修,現在好好的修,來得及。如果是以真誠心去修,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果報就現前了。這三種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統統得到了,延年益壽,一點都不假。我自己就是很好的示現,我這三樣都缺乏,都是跟章嘉大師之後學的,學了五十四年,這個果報愈來愈殊勝,這大家都看到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疏》,「十說法」,在經文裡頭應該是「國土果差別」,下面有一句就是「說法果差別」,因為他都是從果上講的,說法果差別,但是經文漏掉了。我們看下面,清涼大師說得很清楚,「說法,則近報淨居,聰明利智,速具佛法」,這是解釋。下面是註,「此經文闕,晉本具之」。此就是我們這個本子,我們這個本子是《八十華嚴》,《八十華嚴》少了這一句,晉本有。晉是《六十華嚴》,晉朝時候翻譯,最早翻譯的,晉本裡面有「說法果差別」。清涼在此地註解裡頭把這句經文補出來,所以就很圓滿了。他也說了十種,第十說法。

  說法,近報淨居。這個「淨居」是淨居天。聰明利智,速具是很快速他就具足佛法。這段清涼大師後面有註解,就是《鈔》,《鈔》裡頭註解說明他老人家說的這樁事情。《鈔》裡頭,「七持戒者,如第二地中」,這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現在看第十,「說法者,皆智論文」,這都是《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論第十三」,《智度論》第十三卷;「引育王經云」,《阿育王經》裡面有這麼一個公案說「育王常供養眾僧」,供養眾僧,修福報。

  我們這邊這小道場也有不少同修在這裡修福。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是求生淨土,修福行不行?不行。因為求生淨土是了生死的大法,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要想脫離六道輪迴,永斷生死,他老人家講「此事福不能救」,你修再大的福報都沒有辦法救。為什麼?福報在六道以內,修福報的果報在上三道,人天、修羅,福報。造罪業,罪報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這是造作不善業去處;善業的去處,人天、阿修羅,這六道!出不了六道。

  要怎樣才能出六道輪迴?諸佛菩薩、歷代祖師都教導我們,唯有念佛才能了生死,不是修福,你要念佛。念佛不是容易事情。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講得就很清楚。《三時繫念》主要是度鬼神的,人也度了,那個佛事冥陽兩利,勸人也勸鬼。念佛的人,心要像佛的心,願要像佛的願,行要像佛的行,三業相應你才能往生。《大乘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明白,「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文你細細去讀就明白了。

  「三輩往生」裡面最重要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看看上輩、中輩、下輩,第一個業因都是這句,沒有差別,我們可不能疏忽。我們的小道場,淨宗道場,我們在這裡修福,怎麼個修法?這個小道場有念佛堂,供養真正發心在此地念佛的人,他要能夠如理如法,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第一個,發菩提心這句可不能忘記。如果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只是種一點善根,《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種善根,能不能往生?來生的事情,不是這一生,這要知道。

  菩提心是什麼?我們前面所講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菩提心。經論裡面所講的講三個,《觀無量壽佛經》跟我們講的菩提心,第一個是「至誠心」,我們用真誠,第二個「深心」,第三個「迴向發願心」,那就是慈悲心。深心不好懂,所以我用《無量壽經》經題上面五個字,清淨平等覺。覺加了一個「正」字,正覺,因為都是兩個字兩個字,這湊成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當中這六個字就是深心,這樣大家好懂。

  我們的心要修清淨,要修平等,這是功德。我們遇到逆境,遇到惡緣,如果你會轉境界,佛在《楞嚴經》上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那是功德。別人毀謗我,我沒有這個過失,他來毀謗我,我不生氣,沒有瞋恚、沒有報復,成就自己的功德。你不生氣怎麼樣?你的心清淨,經過一次考驗,你的心真的是清淨,你沒有報復;經過這個心的考驗,你真的平等,成就功德。如果你要是生氣,你要是報復,你的清淨平等沒有了,他這一毀謗、一生事,你的功夫破壞掉了,你不能往生。你看能不能往生,與外面境界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完全在自己。你自己覺,就沒有問題,迷,問題就出來了。總而言之,是自己本身的覺跟迷。

  覺悟了,為什麼不生氣、不報復?你看看《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經》跟《大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還生什麼氣?還有什麼報復可說的?沒有了,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心平氣和,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他毀謗我,他侮辱我,他陷害我,我以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對他,我成就了,他所造的罪業減輕了。他有沒有罪業?有,沒那麼嚴重了,為什麼?他成就了一個菩薩,等於說他來考試,他成就一個菩薩。

  諸位看《提婆達多經》,你就看到了。提婆達多造五逆十惡罪,破壞僧團,毀謗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如如不動,沒有一點瞋恚心,當然更沒有報復的念頭,反而把佛的德行、聲望提升了。大家看了,你看看釋迦牟尼佛,這麼多人毀謗他、侮辱他,他如如不動,而且對這些人還那麼樣的善良,這個人實在了不起!把釋迦牟尼佛的形象塑好了。從這上說,他也有功德。但是他造作罪業,造的那些毀謗,有些無知的人聽了他的話,遠離釋迦牟尼佛,不肯跟釋迦牟尼佛學了,他結罪是在那一方面結的。他把那些人聽經聞法得度的因緣斷掉了,他結罪從那裡結;跟他毀謗的這個人沒有結罪,因為這邊他沒有報復的念頭,沒有瞋恚,所以他這邊沒有結罪,他要跟那邊結罪。所以提婆達多死了之後墮地獄。

  佛說他墮在地獄,因為他成就佛的德行,讓佛的形象更是明朗化,他有這個功德,在地獄裡面過的日子跟忉利天一樣。但不是忉利天,它是地獄,在地獄裡頭也有好日子過!你毀謗真正修行人,真正有道德的人,人家如如不動,你這種毀謗加給他的時候,讓世間人看到,這個人真有德行,道理在此地,講得通。沒有這個反面,怎麼能顯得出正面?所以他做反面,顯示出正面的更殊勝,道理在此地。

  所以一昧的修福,只是人天福報,我們不能夠不懂。要了生死出三界,要修慧,要修戒定慧。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修淨土的人,兩句話很重要,「持戒念佛,以苦為師」,這兩句話不能不做到。持戒念佛,以苦為師,不能貪圖享受,生活愈艱苦,為什麼?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出世的意願強烈。如果生活很優裕,這個地方很不錯,捨不得離開,對你往生產生障礙。這以苦為師,世尊在世給我們做了好榜樣。持戒,我們不能不重視,現在佛法之衰,衰在哪裡?衰在不持戒。為什麼你不能持戒?你的煩惱習氣太重,你持不了。不要說戒你做不到,十善你都做不到。這才使我們認真去檢討,發現佛講得好,大乘一定是要以小乘為基礎,這句話點醒了我們,所以我們在學《弟子規》。《弟子規》真正落實了,十善就沒有問題。

  今天我到這邊來,有位同修他要發心想出家,他來問我,我說:你家裡面,你的父母同不同意?他說都同意。那很難得,但是你要具備出家的條件,出家條件是什麼?出家的條件,落實《弟子規》,落實十善業,這是世法的善人,善男子、善女人;要出家還要加一樣,《沙彌律儀》,有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你一定要做到,你才是真正出家人,真正佛弟子。如果你這個做不到,你出家就有罪過。諺語說得很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地獄門前僧道多」。為什麼僧道都墮地獄?沒有持戒。你本身造作罪業,那還事小,你破壞道家的形象,破壞佛法的形象,這個罪重!這個破壞形象等於是破和合僧,你讓社會大眾瞧不起佛法,誰的罪過?我們做得不像樣子,人家才毀謗!過失不在他,在我們自己做得不好。所以真正要發心出家,就要把佛的形象塑好。

  從前李老師常講,我們學佛的佛弟子要真幹,持戒念佛,那我們是替佛臉上貼金,佛有面子;如果我們破戒、毀戒,那是在佛臉上塗糞,讓佛丟人。出家不是容易事情,古人講「非將相所能為」,將是元帥,相是宰相,都做不到。你怎樣幫助佛,讓佛榮耀,不要讓佛到處丟人?我們能把這三樣東西落實,那就是在佛臉上貼金,榮耀諸佛如來。這三樣沒有做到,好好的學,好好的修,統統做到了再出家,那你就沒有過失了。所以「持戒念佛,以苦為師」比什麼都重要。

  無論在家出家學佛,首先要修忍辱波羅蜜,什麼都要忍。許多老同學跟我很多年的,你們都看到,我學佛五十四年不是一帆風順,遇到多少挫折,還有非常嚴重的挫折,我們怎麼過來?都是依照佛陀教誨,平平安安度過,決定沒有怨恨。逆境沒有怨恨,順境沒有貪戀,念念要與菩提心相應,也就是要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行行要與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相應,我們走在道上,這叫成佛之道!這是往生西方的大道,二十個字。你的心行跟這個有違背,你就偏差了,你不在道上;不在道上,你的目的地就達不到。這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你就完全依照《弟子規》跟十善業就決定不錯。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講了四十個小時,很詳細!我勸大家要常常聽,為什麼?你還沒做到。做到了也要常常聽,為什麼?還有許多人沒有做到。所以我們這個協會總要有一段時間把它播出,大家一起來學習,不能不學,不學就亂,沒有行持。只會念經拜佛沒有用處,要把經義落實在生活當中,那就是《弟子規》、就是《十善業道》。在家同學只要具足這兩樣,《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念佛就決定往生。天天懺悔,天天改過,依教奉行,沒有不成就的。

  《十善業道經》上講得多好、多詳細,前面一段理論,很深!後面雖然講的事,事看到好像是淺,實際上其深無底。為什麼?十善業,到等覺菩薩還是修十善業,到如來果地十善業圓滿,要不要修?還要修。為什麼?修給不圓滿的人做榜樣。等覺菩薩看到,佛都在修十善業,我還能不修嗎?不敢不修,不能不修,這才是真正善人。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曉得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上品的十善往生極樂世界,心地真正清淨平等、真誠慈悲。凡是希望這一生去極樂世界的不能不知道,修積功德的人不能不知道。修積功德跟修福不一樣,功德就是菩提心,與菩提心相應的十善業是功德,與菩提心相應的《弟子規》是功德;沒有菩提心是福德,有菩提心就變成功德,不一樣!

  我們再看清涼大師《鈔》裡面,就是《大智度論》引用《阿育王經》,有這麼一個故事,國王常常供養僧眾,就剛才我們講修福、修功德這段話。說「有一比丘,口內馨香,育王懷疑,試而驗之,方知本有」。他口有香氣,他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所以國王就驗一驗,驗了之後,確實他沒有吃什麼香的東西,沒有,這才知道他那個香氣是本來有的,與生俱來。那麼就問他:你為什麼會有這香氣?這個比丘也不是普通人,這修行證果的,所以他知道,「比丘答云,迦葉佛時,說法之果」,不是現在。迦葉佛是釋迦牟尼佛前一尊佛,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迦葉是第三尊。那個時候他就學佛、就出家了,到處講經說法,所以得的這個果報,口裡面放香氣。

  大王又問他,「說法果唯爾也」,說法的這個果報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國王當然懷疑。他答覆說,「此是華報」,這就說明說法的果報非常殊勝,這只是花報而已。「問云,果報云何,因說偈云」,這就說果報。「大名聞端正,得樂及恭敬,威光如日月,為一切所愛」,後面還有,「辯才有大名,能盡一切結,苦滅得涅槃,如是名為十」。這個「十」就是講十種殊勝的果報,這說法的果報。說法一定要如法,你要不修,你從哪裡說?不能夠契入境界,《華嚴經》,不能契入華嚴境界,你就沒法子說;講《無量壽經》,你一定要入無量壽的境界,念佛三昧。福報大小,隨著你的功行淺深不一樣,這就是說法果差別,花報、果報都不相同。

  我們看這個偈子裡頭十樁事情,第一個是大名聞,我們現在講的是知名度,沒有人不知道。第二個是相貌端正,為什麼會端正?相隨心轉,你念念當中都是正念,說法的人常常想的是經教,所以他的相貌就端正。得樂,這個樂是法喜充滿,儒家《論語》裡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得樂就是不亦悅乎。恭敬,別人見到你,對你都生恭敬心。不但一切人對你恭敬,一切鬼神對你也恭敬,為什麼?你是真佛弟子,持戒修行,弘法利生。威光如日月,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儀表風采,威儀顯著,像日月一樣,也是現在我們一般人講的磁場,這大家比較好懂。這說法的人心善、言善、行善,清淨純善的磁場,每個人接觸都歡喜。為一切所愛,一切眾生(我們講的九法界眾生)沒有不歡喜的。如果是一個惡人,是個很凶的人,他那個磁場就不好,我們中國一般人講殺氣,某個人殺氣很重,跟他一接觸都寒毛直豎,想趕快躲起來,這情形有。

  再看底下一句,辯才有大名。能夠答辯,這是顯出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沒有人能夠把他難倒,名稱就顯出來了。能盡一切結,結是煩惱,一切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盡是斷,說法能斷一切煩惱,為什麼?天天勸人斷煩惱,勸久了,自己不知不覺煩惱就斷了。天天勸別人,所以我常講天天勸自己,自他統統勸,勸別人未必有效果,勸自己有效果。為什麼?遍數多了。我勸自己勸了五十四年,勸多了就產生效果,自自然然產生效果,煩惱輕、智慧長。我們不敢說自己沒有煩惱,輕,比一般人輕得太多。煩惱輕一分,智慧就長一分;煩惱輕兩分,智慧就長兩分,就這麼個道理。

  苦滅得涅槃。這裡頭總共講了十種殊勝。如是名為十,十種殊勝。滅苦是一個,涅槃又是一個。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告訴我們,「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世間苦」。一切世間,總的來說,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這把一切世間包括盡了。別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裡頭有佛法界。佛法界有苦嗎?十法界裡面的佛有苦,他苦什麼?無明沒破。見思、塵沙都斷了,無明還沒破,那是他的苦。能離一切世間苦,這了不起,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不在十法界裡面。

  這一法是什麼?我們要重視,佛跟我們講「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我們把這個句子念完整,囉嗦一點,因為佛經裡省略,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下面佛又說「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句話非常重要,只要有一毫一分的不善夾雜在裡面,是能離世間苦,不見得是一切世間苦你都能離;如果沒有絲毫不善夾雜,一切世間苦統離了,不可思議。《十善業道經》,所以它是成佛的基礎,在佛法裡面修,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決定不離十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純善,他沒有不善夾雜。

  不殺生,決定沒有惱害眾生的念頭。什麼叫惱?惱是叫眾生生煩惱,這就是不善。你叫眾生因我而生煩惱,這就是毫分不善夾雜。什麼叫毫分不善?就是開玩笑,拿他來取笑,他很難堪,這些都是。我們罵,那就更嚴重了,那就不是毫分不善,有相當程度的不善;再要加以侮辱、毀謗、傷害他,那就是殺生罪。雖然你沒殺害他,他的痛苦跟殺害差不多。有佔人絲毫便宜的念頭是偷盜,盜心。這些東西我們講都講得很詳細,你要不聽,你不懂。所以說學佛,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常常犯,自己不知道,所以你修行沒有成果,沒有成績可言。

  為什麼念佛念了這麼多年,功夫成片都沒做到?我們看看《淨土聖賢錄》、看看《往生傳》,你看裡頭多少念佛人,三年、五年就往生了,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倓虛老和尚常常舉諦閑老和尚有一個徒弟,鍋漏匠,念佛往生的。鍋漏匠跟他算是師兄弟,倓老也是諦閑法師的學生,鍋漏匠也是的,常常舉他的例子勉勵我們。這個人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只學補破鍋破碗,學這麼一個手藝,靠這個謀生,非常艱苦。看到小時候在一起的玩伴,諦閑法師出家了,還不錯,所以他是一定想出家。諦閑法師講:你出家不行,你什麼都不會,年歲這麼大了,學遲了;不認識字,你不能誦經,唱念五堂功課你也學不會,你這麼笨。最後他是實實在在賴定了,不給剃度也不走,搞得諦老沒法子。諦老就跟他說:你真的要出家,你答應我一個條件。就一個條件,你答應我,我給你剃度,你不答應,那你到別的地方去。他說什麼條件?你既然依我做師父,你就要聽我的話。他說:沒有問題,我一定聽話。給他剃度了。

  老和尚在寧波鄉下找一個小廟給他住,因為大廟裡頭不能住,住人家瞧不起他,什麼都不會。住一個破廟,沒人住的,找這麼一個廟。廟的附近有一些學佛的在家弟子,找幾個人護持他,給他送一點米、送一點菜;旁邊還有個老太太,是個居士,發心替他做兩頓飯,中午、晚上替他做兩頓飯,早晨他自己搞,這樣子他很安定。諦閑法師講,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天天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念,你一直念下去,準有好處。這個人老實,他也不問有什麼好處不好處,反正師父教我念,我就念到底。真的念到一心,沒有雜念,什麼都不想,念了三年,往生了,預知時至。

  他跟燒飯的老太太講:明天不要給我燒飯。老太太也不知道什麼事情,也許他去看朋友,不在家吃飯。但是三年他都沒出門,這天是出去了,出去之後去看看朋友,實際上是辭行。第二天回來告訴老太太,不要燒飯了。老太太以為他又要出門,沒有知道到第二天,老太太到快吃飯的時候看看在不在家。結果一看,死了,站著死的。非常驚訝,從來沒聽說過人死是站著死的,趕緊找人給諦閑老和尚報信。老和尚從觀宗寺這一來一往三天,他站三天,替他辦後事。老和尚對他非常讚歎,你真的成就了,這是大的寺院方丈住持、講經說法的法師比不上你!你真成就了。

  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為什麼能成就?真放下了。你這樣看,念佛往生不難,三年。我們今天搞了三十年了,消息都沒有,什麼原因?夾雜著妄想太多,所以念佛最怕懷疑,半信半疑,第二就是夾雜,第三個是間斷。我們想想,我們這三條是不是都有?懷疑、夾雜、間斷,你念一輩子,功夫成片這個目標都達不到。達不到這個目標,這一生當中就不能往生,你所修積的都變成來生福報,沒功德有福德。福德不能往生,福德來生在人天享福。

  人天享福,還要具足十善業道,沒有十善業道,你得不到人身。得不到人身也有福,畜生道享福,餓鬼道享福。畜生道享福,我們都看到了,你看看富貴人家養的寵物,很享福,一家人不一定和睦,但是一家人對這個寵物都愛,牠有福報,前世修的。鬼道裡面享福,做福德鬼,做山神、土地公,這些都是有福報的鬼,都變成這些了,這些都是事實。諦閑老和尚還有一個徒弟,學參禪的,以後做了土地公,功德沒有了,福德,到餓鬼道裡面去享福,做土地公去了。我相信在香港的同學,諦老在香港住的時間很長,他在講經教學一定講了很多故事,都是他親身經歷的,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非常值得我們做參考。

  苦滅了,苦滅了之後就證得涅槃。涅槃是梵語,翻譯為不生不滅,或者翻譯成圓寂,功德圓滿,清淨寂滅。這是果上的名字,在小乘,四果阿羅漢;在大乘,初住以上的菩薩,究竟的果位是佛陀。這是把「現事結通」,現事這一段今天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