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第十段(最後一段)光照十方,偈頌第一首看起。前面有個說偈儀,我們念一遍:

  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一首說偈儀裡面,為我們顯示出佛佛道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同一道同統,我們在此地看出這個訊息。請看第一首:

  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清涼大師在《疏》裡面給我們說明,這一大段有十首頌,「十頌明因果圓遍德」,因果圓滿周遍。這十首偈裡面可以分為兩大段,前面四首偈「示佛因果遍說」,這前面四首,一、二、三、四是講佛的因果;後面六首「勸物順行」。你看看他用的字,不是勸人是勸物。物包括人,人不能包括物,物的範圍大,物是九法界眾生。我們顯而易知的,諸天、畜生、餓鬼、地獄,我們很難知道的有聲聞、緣覺、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我們常講九界眾生,用這個物就全部都包括了,九法界眾生。勸導大眾,隨順修行,這是後面六首。現在我們看第一首,這一首偈四句,第一首偈是講「因圓果滿,彰有說因」,彰是明顯,明顯的有說因。初三句,四句偈裡面三句,「三達因圓」,最後一句「十力果滿」,如來果地上的因圓果滿,這個果用十力來說明。

  我們現在看偈子的內容,最重要的就是前面這兩個字,一念。『一念普觀無量劫』,這是時間突破了,「劫」是講時間,時間沒有了。第二句『無去無來亦無住』,空間沒有了。科學家所說的,在某一種條件之下,時間空間等於零,佛在此地為我們示現,什麼條件?一念。一念,就成佛了。什麼叫一念?一念沒有念,無念是一念。有念就麻煩,有念就墮九法界,一念就恢復成佛了。一念是真,九法界是妄,二念是妄。清涼大師在註解裡給我們講,這一句「了相」,第二句「了性」。《般若經》裡面說,「諸法實相」。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的什麼?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在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館長在,鄭石岩居士夫妻兩個來拜年,那個時候他在教育部任職,同時也是輔仁大學的教授。他告訴我,最近在輔仁講《普賢行願品》,好!很難得。我問他一個問題,我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講些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不要囉嗦,世尊一生講什麼?他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如果用一首偈,那就是這一首偈。一句話,最後他問我,我跟他講《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這句話行不行?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只是跟大家講「諸法實相」,他同意。這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宇宙萬有的真相,諸法實相就是宇宙萬有的真相。這範圍太大太大!

  時間是三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是十方,十方還不行,現在講的是無盡無數無量的不同維次空間,全都包括在其中,說不盡!說不盡,佛有方便說,善巧方便。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來講最適合的方法,最恰當的方法。在佛法裡頭說「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這叫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作用,所以方便屬於般若。你看看《華嚴》都是講十代表圓滿,大乘教裡面常常講六波羅蜜,《華嚴經》講十波羅蜜,你們想想這個味道。十波羅蜜裡面又要加四條,加哪四條?六度最後一度是般若波羅蜜,第七個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後面這四個都是從般若波羅蜜流出來的,般若波羅蜜是根本智,後面這四種叫後得智,後得智就是根本智的作用。

  如果我們講體用來說,般若波羅蜜是體,這四個是應用,應用裡頭頭一個就是方便,所以善巧方便是般若波羅蜜的應用,用在生活,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用在說法,用在度生。願,從般若裡面生的,沒有智慧,你發的那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為什麼忽略了眾生?這個眾生我討厭,我才不想幫他忙,不度他。你發願的時候是不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某某眾生除外,是不是這樣?沒有智慧,願發不出來;沒有智慧,你功夫不得力;沒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感情用事,沒有理智。十波羅蜜最後那個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理智。佛法所求的就是為我們說明宇宙萬有真相,我們做學生的人、跟著佛學習的人,聽了佛說法要能夠悟入,你要覺悟,你要契入佛的境界。

  所以佛教化眾生唯一的一個目的,《法華經》上說「入佛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目標就是你要悟入佛的知見,佛的知見就是你自己自性本具的知見,正知正見,一絲毫錯誤都沒有。佛教導我們,佛的知見是什麼?一切經中所講的,無一不是佛知佛見。一切經裡面所講的,最重要的一句是什麼?就是一念。一念,在我們淨土宗叫一心。淨土宗修行目的在哪裡?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此地講的一念,這就成佛了。一念是真,一念是正,一念叫正念,一念是真心。時間空間都沒有了,所以「一念普觀無量劫」,這個無量劫是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你全都見到了。「無去無來亦無住」,這一句講空間。空間的維次全部突破了,在佛法裡面講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一念,你就見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此界他方。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在不在一法界裡頭?在,我們凡夫見不到。為什麼見不到?迷在幻相之中,夢幻泡影,迷在這個地方。正如同作夢一樣,迷於夢中境界,把夢中境界當真,真的境界忘得一乾二淨。夢中境界沒有離一真法界,夢裡頭還有夢,你們同學們有沒有這個經驗?你作夢的時候,你覺得你在作夢裡頭又在作夢。我有這個經驗,我也常常提出來問問同修們,有幾個,不多,真的有這個經驗。夢中還有夢,夢中又有夢,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到底是墮落在第幾個夢境當中,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薩要不給我們說破,我們哪裡知道是在作夢?永嘉大師覺悟了,他要不覺悟他說不出來。他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六道是夢,十法界也是夢,「覺後空空無大千」。一念就覺,二念就迷。一念是真心,一念是真如。

  我們念佛,念佛真正的功夫總要記住,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真如、是本性,心不顛倒是自性本具智慧現前。我們也可以這樣的來體會,一心不亂是根本智,心不顛倒是後得智,萬事萬物了了分明。《般若經》上常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一念是無知的根本智,心不顛倒是一念的後得智,就是無所不知。《般若經》上常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看看,我們念佛與般若相不相應?怎麼個修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無量無邊,都是修這樁事情,都能夠圓滿的達到,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確實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煩惱習氣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門當中去選擇,選擇什麼?適合自己根性的,適合自己程度的,適合現前生活環境的,這樣學習方便,困難少,容易成就。佛為我們開這麼多法門,就路回家,不要繞圈圈,這就是方便法門。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觀客觀的條件,選擇淨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說你怎樣能夠修到一念?我們今天方法是執持名號。淨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們講的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大類。我們選擇持名,為什麼選擇持名?世尊在《彌陀經》上教我們持名,在《無量壽經》上也教我們持名,在《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經最後一觀第十六觀也是教我們持名,我們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知道好好運用這個方法,達到你的目標,目標就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這個世界念佛的人不少,有許許多多的方法都在流行,到底哪一種方法適合我?這些問題很多人來問我,我都告訴他,不必來問我,問你自己。哪一種方法能幫助你到一心不亂,或者我們平常講,講得淺顯一點,哪一種方法我學了之後,我的心比較清淨?我的妄想雜念比較少?這個方法就有效。諸位要記住,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沒有一定的形狀,沒有一定的身形,所謂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我們決定不能執著佛是什麼形狀,不可以,你執著就錯了。

  我前幾天在馬來西亞,好像是在麻六甲一所緬甸的寺廟,我去參訪。大殿裡面供奉著有三十多尊釋迦牟尼佛的像,統統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像,石雕的,緬甸玉,玉佛。像差不多有一個人這麼高,都是立像,站著的,全是釋迦牟尼佛。我仔細一看面孔不一樣。看看下面說明,這個大雄寶殿造得好,有特色,釋迦牟尼佛像有印度人的像,你看他是印度人,只是緬甸玉是白色的,不像印度人皮膚比較黑一點,全是緬甸玉雕的;有緬甸人,有越南人,有泰國人,有中國人,有西藏人,有韓國人,有日本人。我一看,那個面孔是哪一個國家人就是那一個國家面孔。這是說明,告訴你釋迦牟尼佛沒有一定的相,在哪一個地區,在哪一個國家,他就現那個地區、那個族群人的相;跟哪一個人,這個人是什麼根性,就給他說什麼法。所以佛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定法可說。

  我們初學怎麼辦?這樣一來不就搞亂了嗎?初學有初學的辦法,初學只能跟一個人學,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所講求的師承,可不能跟兩個人,跟兩個人,兩條路;三個人,三叉路口;四個人,十字街頭。一定要跟一個人,一個老師,為什麼?容易得一念,容易得一心。兩個人,他說這樣,他說那樣,到底哪個好?我要跟哪一個學?麻煩就來了。中國古人教兒童,童蒙養正,基礎教育,現在人講紮根教育,學佛也不例外,學佛也要童蒙養正,也要紮根。紮根只能跟一個老師學,跟多了不行。我這一生學佛,方東美先生,我是跟他學哲學,從哲學裡面介紹我認識了佛學,那個時候給我開的這一門課,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去認識佛學,這才非常羨慕這一門學問,嚮往這一門學問,開始研究經典。

  研究經典,緣很殊勝。那時候我住在台北新北投,我們鄰居有一個蒙古人是過去清朝的皇室,親王,跟我做鄰居。他有個女兒念小學,常常跑到我們院子裡面來玩,看到我房間桌子上放著有佛經,她回家告訴她爸爸,領著她爸爸來看我,因為他們都是佛教徒。聽說我在看佛經,問我學了多久?剛剛開始,還不到一個月。我就把我學佛的因緣告訴他,這是老師介紹我,這是很高深的哲學。他說:你看這個東西有沒有困難?當然有。你需不需要有人幫忙,幫忙給你解釋?我說:有這種人,太難得了。我說:誰?章嘉大師。我那個時候不知道章嘉大師是何許人,他們對他非常尊敬,一定要陪著我去拜訪章嘉大師。我說:好!他夫妻兩個非常熱心,陪著我去拜訪章嘉大師。

  章嘉大師他是專門搞佛學的,方先生是附帶的,這是專門搞佛學的。我們非常有緣分,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六十多一點,對我們年輕人很愛護,很喜歡,很有緣分,就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住所去,他住在青田街八號。我這一個星期看的佛經,有了問題,我把它記下來,星期天跟他見面的時候向他請教,我這樣跟他三年。有時候他也跟我講,很少,多半都是我提出問題向他請教。他老人家圓寂之後,這又過一年我才認識李炳南老居士。沒想到李老師勸我學講經。

  我出家,把佛學當作自己的職業,這是章嘉大師替我決定的。這個行業好,很適合你,而且告訴我,你真正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給你安排,你一點都不要操心。我完全接受,一生當中真的什麼都不操心,為什麼?佛菩薩替我安排的,順境是他安排的,逆境也是他安排的,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全都是佛菩薩安排的,所以我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有些人說,那個人對你很不好,毀謗你,侮辱你,糟蹋你,我聽了之後,佛菩薩安排的。所以有些同學靠近我的,感覺到奇怪,這人在毀謗你、糟蹋你,你怎麼無動於衷?我說:我很感謝他。你還感謝他?是。你感謝他什麼?他替我消業障。你佛經多念就曉得,無始今生造多少罪業,這些罪業都要到三途去受報,決定躲不過!我們以真誠純淨的心在修持,在做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工作,他們還來障礙阻攔,這是什麼?消業障,重罪輕報。我接受他們所加給我的,毀謗也好,侮辱也好,什麼都好,我不要到三途去受報,現在就報掉。我這麼一講,他冷靜想想也有道理。

  所以我學佛這麼多年,別的不敢說,心裡頭沒有冤家、沒有對頭。這是我常常講,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沒有了。別的我沒有,這個沒有了。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他毀謗我,他罵我,我尊敬他,我感謝他,我知道消我業障,我沒有怨恨心,更沒有報復的念頭。所以境界一年比一年好,心地一年比一年清淨,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我今天展開經本,一句一字現在多半是講一個小時,我的能力大概可以講到四個小時,但是不能講四個小時,這一部經一生講不完;愈講愈歡喜,業障消除了。所以常常跟在我身邊同學,我很感嘆,你們跟我這麼多年沒有學會。別的不怕,你能學會我這個本事,你的前途比我還光明。幾句話說得不好聽,要生好幾天的氣,你這不糟糕嗎?這一點功夫都沒有。不但你沒有證悟,你解悟都沒有。這就是什麼?煩惱習氣嚴重的障礙,禁不起一點點的委屈,這怎麼能成就?修行,修什麼?就是修這個,這就真用功,會用功。

  人家讚歎我們,生慚愧心,為什麼?不值得讚歎,讚歎太過分了;別人毀謗、侮辱,應該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別人以種種不善、惡行對我,豈不是消業障!怎麼可以有怨恨?感恩都來不及。我離開台灣到新加坡,我寫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永遠感恩,永遠知道種種挫折、種種障難都是消業障。業障消除之後,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所以對這些人決定不能有絲毫怨恨;有怨恨,麻煩大了!經論上講得很多,招來什麼後果?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冤冤相報是兩方面都痛苦。縱然這個人是我的冤家對頭,這一生沒有結怨,前世。遇到了,他對我施行那是他的報復,我今天受,完全接受沒有絲毫怨言,一切退讓、忍讓,化解了。來生來世,好朋友!我無論幹什麼,你會支持我,你會幫忙我,你絕對不會障礙了。如果這一生,你對我種種的不善惡行,我還有怨恨心,就不得了!來生遇到的時候還是冤家對頭。這一世你的形勢比我強,你欺負我;來世,我的形勢比你強,我來欺負你,這有什麼意思?古德常講「冤家宜解不宜結」,一生記住,決定不跟人結冤仇。我學佛五十三年,講經四十六年,別的東西沒有學到,這一點學到,學得很到家。

  能忍、能讓、能捨,這是章嘉大師,李老師教的。跟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就教我放下,教我看破,教我布施;李老師會下的十年,得益很多!真學真幹,利益是我得的,不是老師得的。我們對於老師指點教導永遠感恩,能做到的,在今天只有給老師做個紀念堂。我們在澳洲的道場不大,只有三個堂口,換句話說,是個很小的道場,稍稍有規模的寺院比我們道場大,只有三個堂口;我們用來紀念老師,紀念護法。我們最大的一個堂口,我們用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用他的名字做紀念堂的名字,嘉南,嘉南堂,章嘉大師,李炳南,這裡面供養他們的法相,很大張的法相。第二個堂口我們取的名字叫東源堂,方東美先生、李木源居士,我們知恩報恩。第三個堂口是我們的齋堂,韓瑛堂,紀念韓館長。韓館長對於飲食、美食很有興趣,她自己會做。過去在台灣、在美國,在美國達拉斯道場,除了她親自下廚房,還教了不少徒弟,教他做菜。所以我們就把這個齋堂用她的名字,韓瑛堂是我們的齋堂。我們的齋堂每個星期六都舉行溫馨晚宴,館長生平喜歡熱鬧。所以我們三個堂口,知恩報恩;除這個之外,一切真實的利益我們自己得到。

  一生永遠記住別人的好處,別人對我有一天好處,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別人對我有一百個不好處,忘得乾乾淨淨,決定不放在心上,為什麼?養自己的清淨心,養自己的善心,純淨純善,真心才會顯露。一心一念很不容易,那是我們終極的目標,遠程的目標;純淨純善是近程的目標,先修純淨純善,再往一心一念這個目標去精進,這就對了。

  一心,一念也是一樣,在淨宗分為三等,最上乘的叫理一心不亂,是此地的境界,為什麼?時空維次突破,理一心境界。第二等的,事一心境界,事一心也能突破,突破範圍小,沒有這麼大,沒有到法界虛空界,沒有,沒有達到,只能夠在六道裡面,六道裡面的層次可以突破;六道外面層次可以突破,不能突破十法界,事一心不亂。最下面一層是功夫成片,就是智者大師給我們示現的圓教五品位,這是我們可以能夠學得到的。五品位是隨喜、讀誦、演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這是我們現在可以能學得到、可以能夠落實的。在這裡面修清淨心、修善心,純淨純善在這裡修。這個修成了,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凡聖同居土你有把握決定會去。一念一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學習第一首頌:

  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這一句裡頭,諸佛如來示現的因圓果滿。修學最重要的就是一念,一念才能普觀,為什麼?沒有障礙,空間突破,時間突破,這是現代科學家希望得到的,而始終沒有辦法得到。科學家現在知道,我們在他們的報告裡面看到,他說時間在某一種條件之下等於零,空間亦復如是。什麼條件?他找不到。空間等於零,沒有距離;時間等於零,沒有先後,無量劫前、無量劫以後都在面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的剎土也在面前,這叫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家的法界觀。要得一心不亂的人才行,沒有得一心的人,憑我們想像,那是假的,那個沒有用處,想像沒有辦法突破時空維次。真功夫,也就是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斷盡了,才叫一念,決定沒有第二念。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

  由此可知,空間時間從哪裡來的?一念失掉了,就起了二念、三念。二念、三念一起來,時間空間就現前,幻相就現前。這個東西現前之後,你就沒有辦法突破,就好像你墮在夢中一樣,墮在夢中之後你醒不過來,你要做很長的夢,就這麼回事。科學家講某一種條件之下,一念就是這個條件,一心。我們淨土宗用的方法,妙極!一心,就是要把妄心雜念斷掉,一心是你自己有的,一心一念是本來的,不生不滅,所以它是真的。佛家講真妄,真是永遠沒有變化,這是真的。凡是會變化的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永遠沒有變化,是你的真心,真心就是一心,真心就是一念,真心裡面平等沒有差別。

  『普觀無量劫』,過去無量劫,現在無量劫,將來無量劫,統統都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頭講,這是「了相」。相是什麼?現象,宇宙的現象,你沒有不通達,沒有不明瞭,這萬象森羅。現在人講,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將來又到哪裡去?疑問重重,無量無邊,你全都明瞭,全都通達了,一心。所以禪宗直截修一心的,他真的是得了一心之後才學教,才廣學多聞,這參學。沒有得一心之前,他一定是守住他的方法,或是觀心,或是參究,直截了當。

  我們淨土宗這個方法比禪宗的方法還要殊勝,一句阿彌陀佛,你看妄念不能不起,要不起妄念,那就得一心了,那你就成佛了,你就不是凡夫。所以妄念一定會起,一天到晚那個妄念,前念滅,後念就生,一個接著一個,晚上睡覺你還會作夢。作夢就是妄念沒有中止,它還在起作用。所以淨宗的方法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不管什麼念頭,善念也好,妄念也好,正念也好,邪念也好,不管什麼念頭,念頭才一起,阿彌陀佛,壓下去。淨宗是用這個功夫,不可以不懂,你不能錯用了功。所以說是用這一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六字、四字都一樣,把你念頭轉過來,都轉成阿彌陀佛,這是淨土宗用功的方法,比哪個法門都方便,人人都會!

  就是你要記住,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你的妄念,善念、惡念、正念、邪念,不管什麼念頭,念頭起來了不怕,就怕覺遲。覺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怕這個念頭遲了。念頭才一起來,阿彌陀佛,立刻就壓下去,這功夫得力!如果阿彌陀佛忘掉了,這妄念繼續起來,這就麻煩了,壓就比較困難。才起第一念,第二念就壓倒,好容易。你要養成習慣,養成習慣這個東西你就得禪定,你就能做到功夫成片。像智者大師所示現的這個,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這也就是古大德常講的「萬修萬人去」,永明延壽大師講的。這叫做會念佛。

  會念佛一定把煩惱習氣念掉,可是這裡要記住要有願,要有信願。念佛是行,如果沒有信願,我們用這個方法來控制煩惱跟參禪沒有兩樣。你沒有願,沒有信願,你不能往生,所以一定要具足信願,具足信願你決定往生。你的功夫要深,就是控制煩惱,壓煩惱這個功夫深,你往生的品位高!如果把煩惱壓久了,煩惱沒有了,不起現行,你就不是生凡聖同居土,你就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有一天煩惱控制之後,一下轉變成智慧,煩惱即菩提,你看先用定伏它,把煩惱轉變成菩提,你就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講,「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現在的緣還沒有成熟,如果我的緣成熟了,將來能夠回到祖國定居,我一定遵守印光大師的教誨,我只要一個小茅蓬,不超過二十人。我希望在一起共修的人,長年共修的人,十個人。這些方法、理論我都明瞭,我們這十個人將來都能夠生實報莊嚴土,這還得了!另外是來來去去的,我們也定十個名額,就是道場常住的人不超過二十個。真成就!

  不能搞熱鬧,道場大,人多,熱鬧。你想想看,念佛是伏煩惱,斷煩惱,轉煩惱成智慧,人多人雜、場所太大不容易做到。古人真正修行成功的都是住山、住茅蓬,人跡罕至,這是正法道場。等到你大徹大悟,一般說法,最低限度你可以做到八風吹不動,也就是說這社會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確實不動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行。如果你發菩提心廣度眾生,什麼大道場都行,像智者大師示現,你可以坐大道場,可以領幾千人、幾萬人都沒有問題,為什麼?你自己成就了,你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決定不會起心動念,行;如果還會起心動念,不行。你還會起心動念,你還是搞輪迴。你要知道分別執著妄想是輪迴業,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輪迴,不能往生,那就糟了。人間富貴曇花一現,不值得留戀,什麼都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你就自在快樂,你就容易得一念。雖不得一念,要往一念盡量靠近。換句話說,對於這些雜念你要盡量的疏遠,盡量的遠離它們,這才是對的、才是正確的。

  第二句,「了性」。在哲學裡面講,頭一句是明瞭宇宙的現象,宇宙萬有的現象;第二句是明瞭宇宙萬有的本體,性是本體。「無去無來亦無住」,這一句講的是性,法性。相有去有來,有生有滅,千變萬化,性沒有。性是什麼?性就是真性,性就是一念,一念裡面沒有來去、沒有生滅,二念就有生滅,有一個念頭生,有一個念頭滅。大乘法裡頭常說,很多同學都很熟,都能念得出來,「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寂滅就是一念,寂滅就是一心,生滅是二心,生滅是二念。有二念就變現無量無邊的念頭,念頭都是生滅,前念滅,後念生,相續不斷,這是我們無法脫離輪迴。現在把所有這些念統統化成阿彌陀佛這一念,這一念不是真念,不是真心,但是這一念跟真心做鄰居,非常接近,果然這一念成功了,這一念一放下,真心就現前。

  所以在念佛法門裡面,持名念佛比觀想、觀像好,十六觀是講觀想、觀像,第十三觀是觀像。觀想、觀像都很不容易觀成,可是觀成之後,你再要把它去掉,好難;觀成好不容易,去掉也好難!這是什麼?薰習,薰習成功了,再把這薰習去掉,不容易。這從前李老師告訴我不如持名,持名什麼?名字性空,這大家很容易擺脫掉,我不要這個名字,我換個名字,很多人常喜歡換新名字,很容易擺脫。觀像跟觀想不容易,那個真叫根深蒂固。所以古德說得好,「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功高」。在十六觀裡頭,哪一觀也比不上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擺在最後,你要曉得這個用意,最後是什麼?像唱戲一樣,壓軸戲,最好的一齣戲在最後。你看看《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圓通章」做壓軸戲放在最後。要是按順序排,「耳根圓通章」擺在第二,它的順序是六塵、六根、六識、七大,它按這個排列的。六塵六根六識七大,二十五,不按次第排,特別拉到最後,特別法,持名念佛是特別法門。

  淨土是特別法門,持名是特別法門裡面的特別法門。你讀經你能看出來嗎?無比的殊勝,容易修,一切時一切處不拘一切形式,在你內心裡頭默默的用功,就是克服妄念而已。念頭一起,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不許有第二念,真的,完全控制住了,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其他的念頭真的不生,這個時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功夫最淺的,你算是得念佛三昧,功夫很淺。你不要小看這個淺功夫,這個淺功夫是決定得生凡聖同居土。你有這種功夫,也就是永明大師所說的有淨土,「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你真的有淨土。功夫沒有到這個,你沒有淨土,為什麼?沒有把握,你能不能往生是個問號。功夫到這個程度的時候,問號沒有了,你決定得生,所以叫有淨土。

  那個有實在是不簡單。我們現在想想,我們今天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有什麼?有名聞利養,有患得患失,有貪愛,有憎厭,這個東西你想想看,三途六道,細心想一想我們沒有淨土,我們有三途,貪瞋痴慢疑三途。我們起心動念都落在貪瞋痴慢裡頭,對聖教總是懷疑,這怎麼得了?處事待人接物都是虛偽,沒有誠意。總是對人事物懷疑,用心用什麼心?損人利己,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待別人不擇手段,果報現前來不及了。所以我常常講《地藏經》上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想想看是真的是假的?不想別人,想自己。自己學佛功夫何以不得力?你只要一反省就明白,不要去問別人,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這個性,性是道,我們講道德,了性是見道,能夠隨順就是德,中國人講道德,大德就是樣樣都能夠隨順自性,自性「無去無來亦無住」。自性在哪裡?自性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空間,它也不是時間。空間時間都是現象,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幻相,時空都是幻相,時空裡面所有一切萬有沒有一樣不是幻相,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包括虛空、包括時間,怎麼知道包括?你去讀《百法明門論》就知道,《百法明門論》,不相應行法裡面包括了時間跟空間,時間就是這裡面講的時分,空間是裡面講的方分。方是方向,方分是空間,時分是時間,都是自性所現的幻相。所以幻相有生有滅,你見了性之後,虛空就滅了,時間也滅了,沒有見性的時候它在,好像它永恆不變,其實它會變,悟了就變,迷了它不變。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粉碎虛空」,這話是真的,不是騙人,是事實。「覺後空空無大千」是事實,六道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見性,有相似位,有真實位。相似位,圓教五品位就見到,解悟,你所理解的跟佛所說的相應,沒有兩樣,佛知佛見,但是見惑還沒有斷。見惑沒有斷,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一品煩惱都沒有斷。這煩惱,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可是你的智慧、你的理解跟佛沒有兩樣,智者大師所示現的。雖然煩惱沒斷,就是我剛才講的他有功夫,他能把煩惱控制住。教下用什麼東西控制煩惱?戒定慧,用戒定慧把煩惱控制住,不起現行。淨土宗是用一句阿彌陀佛把煩惱控制住,也不起現行,見思煩惱真的一品沒斷,帶業往生。這個地方大家一定要留意、要注意到,這一句佛號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控制住才管用,控制不住,不管用。控制不住,你的智慧、你解悟的跟佛一樣也不行,你還是要搞生死輪迴。但是我們很清楚、很明瞭,真正有佛菩薩那個知見一定會控制住。斷是真困難,未必能斷,能斷的人並不多,但是能控制的人太多了。只要到這個境界,有了佛知佛見,可以說沒有控制不住的。他的戒定慧是真管用,會怎麼樣?看破。戒定幫助你放下萬緣,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一切妄念,真行。

  『如是了知三世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裡頭一定有十方,十方三世你統統都明瞭,這一句不是五品位,五品位做不到;這一句是證悟的位次,那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還做不到,理一心不亂做到了。世間人常常讚美上帝「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讚美上帝。你修行功夫到這個境界,真的,那個讚美是真實話不是假話,你確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的是全知全能。雖然全知全能,沒有達到究竟。究竟,那要到一真法界,慢慢往上提升,把你的煩惱習氣要淘汰盡,淘汰得乾乾淨淨;這就是所謂四十一品無明,只要破一品就「如是了知三世事」。一品無明沒破,不行,這個就不是你的境界。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

  法身菩薩叫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為什麼?無明沒破,只是分別執著盡了,完全斷盡了,就差無明沒破,所以他是相似即佛。六道裡面的佛是觀行即佛,就是智者大師講的圓五品位。六即佛裡面,這個觀照功夫確實是要慢慢向上提升,從觀行到相似,到真實,再到究竟,這是圓教初住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都叫做分證。真的是證得了,但是不圓滿,他證得局部,部分,不是證得圓滿,究竟那才證得圓滿。當然這個地方最究竟,真的是最究竟,我們把它的範圍展開一點,包括分證,包括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都有這個能力。

  四聖法界,我們講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位。也知三世事,相似位。為什麼?譬如,他要幫助一個人看過去世,他要入定,這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阿羅漢要入定。你看《地藏經》上光目女,母親死了,母親在生的時候造作很多罪業,她想死了之後一定去不好的地方,遇到阿羅漢,請阿羅漢幫她忙。阿羅漢入定,出定之後告訴她,入定是空間維次突破,他看到她母親在地獄受罪,就出來告訴她。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不要入定,無論什麼時候想看它就在面前,不想看就沒有。真的像看電視一樣,想看,那個頻道一按就在面前;不想看,頻道關起來,不要去入定,這個功夫就高!

  末後這一句『超諸方便成十力』。果滿,上面三句因圓,因圓果滿。「十力」是如來果地上的果報,如來果德說不盡,這個地方是舉一種。大乘教裡面常常講,說我們凡夫跟佛的關係,關係非常密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話大家聽到耳熟,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總是要記住,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你要是曉得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你怎麼能不尊重他?你怎麼可以得罪他?連蚊蟲螞蟻都是未來佛,牠是眾生,牠是一條命,為什麼會變成蚊蟲螞蟻?佛經裡頭有說,過去生中牠做人的時候非常傲慢,狂妄自大瞧不起人,所以牠就變成最小的身。決不是菩薩懲罰牠,閻羅王懲罰牠,不是的,業力變現的。人為什麼大身?這個人謙虛卑下,愈是謙虛愈是肯下人,那個身形愈大。佛經裡講這些道理,你常常想想,有味道!我們不能不認真學。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我們此地講的性,這第二句講的「無去無來亦無住」,這法身,共同一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是性,法身不生不滅,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萬事萬物之體,萬事萬物依它顯現出來,就像什麼?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法身是這螢光幕,它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法身就像電影,我們看電影,電影的銀幕,共同一法身,一心,我們這裡講一念,你是真心;一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力,就是十力;無畏,四無畏,力無畏亦然,都是一樣的!你記住,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如果你懂這個道理,你常常能夠作如是觀,六根看外面境界,一切人也好,一切事也好,一切物也好,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你都能這樣看,你接近道就不遠了,那你消業障消得好快。你想想看,毀謗我的人,指著鼻子罵我的人,他是佛!他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他今天這樣指責我,我乖乖的接受,就像接受父母教訓一樣,哪還敢反駁?不可以有怨恨心,很快成就,那個消業障消得好快。你為什麼消不了業障?不服氣,你憑什麼說我?這就完了,這是業障上面再增加業障,不但不能消,增長!

  諸位想想,我們自己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些年當中,我們的業障是消還是在增長?要好好的反省反省。如果是消,好,消是什麼?決定你智慧現前,業障消一分,智慧長一分。你業障消不了,智慧就沒有了。從這個地方檢點反省,你才真正找到自己功夫得不得力。所以我常講,修行功夫從哪裡看?就從你面孔上看,從你身體上看,從你動作上,從你處事待人接物上看,你像不像個佛?像不像菩薩?那你要問,到底要怎麼修?我就老實告訴你,經不可以一天不讀,經看不懂,那真的不是假的;那我再勸你一句,講經不能一天不聽,天天聽講,天天不間斷,要聽多久?一般講的是五年,五年你心也定下來,你智慧也開了,到那時候可以不聽。看經你看得懂,你能看出味道出來,法味現前,欲罷不能。你現在為什麼看不下去?看不懂,沒有興趣,煩惱習氣重,煩躁,心靜不下來。功夫深了,心地清淨,煩躁習氣沒有了,心地清淨,心定。坐下來,坐幾個鐘點如如不動。像了凡先生禪堂裡頭坐三天三夜,不起妄念,這個時候讀經就很有味道。

  此地舉佛果地上的十力,力是能力,十種殊勝的能力。不但世間人不能比,菩薩也比不上。這個十力,我們在《華嚴經》前面好像也講過好幾遍,現在我們把名字念一念:第一個叫「是處非處智力」,他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有這個能力。第二個是「業智力」,業是造作,知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造業、造作,有這個能力。這我們講神通,都是屬於他心、宿命。第三個是「定智力」,定智力是知一切禪定三昧,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修定的方法,他都知道。知道這個,教化眾生方便,看看你過去造些什麼業,你用哪一種方法修容易成就、容易得定。第四是「根智力」,知一切眾生根性,你是上根、是中根、是下根,所以佛講經說法契機,道理在此地,他有這麼大的能力。第五個是「欲智力」,欲是什麼?曉得你喜歡什麼,你愛好什麼。第六個是「界智力」,界是講一切眾生種種界分,也是屬於你的習氣,你的愛好。界也是一個界線,邊際,從這上說,你到哪一個階層?像讀書一樣,你是屬於中等學校或者高等學校,是屬於幾年級,這是屬於界分。第七個「至處智力」,知道一切道,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修學那個道門,你最高達到什麼境界,他有這種能力。這個世間修道的人多,五花八門,你到底最後結果到什麼地方,佛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第八個「宿命」,宿命是能知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每一生每一世你叫什麼名字,你幹些什麼事情,沒有一樣不曉得。第九個是「天眼」,能夠見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所有一切狀況統統見到。最後一個「漏盡」,漏盡是屬於自己,知道自己煩惱斷盡,也就是執著分別妄想確確實實都斷盡,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漏盡智力。

  這是如來果地上十種智力,菩薩也有,但是菩薩沒有佛這麼徹底,這麼究竟。菩薩,我們曉得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由此可知,菩薩這個十力,菩薩的十力每個位次功夫淺深不一樣,愈是位次高的愈接近佛的究竟圓滿智慧。今天時間到了,這一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