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最後一段,振音世界苦集聖諦第六句看起:

  名共和合。】

  這個名號是在集諦裡面,集諦是世間苦因,於是乎這個名號的意義就非常顯然,佛在經教裡頭常講的共業,共業所感,這是一個很麻煩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原因很多很複雜,正是如來在大經上所講的無量因緣成就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是指六道,如果把範圍擴大一點是十法界。為什麼?都是唯識所現。識,阿賴耶識,染淨和合之體。染淨的種子統統有,每個眾生都不例外,在十法界裡面,從佛法界到地獄法界每一個眾生(我們說有情眾生),統統具足十法界的種子。既然統統都具足,這就是『共和合』的理論與事實的根源。有種子,當然要有緣,沒有緣不能夠結果,就是果報不能夠現前。緣有染淨、有善惡,我們到底遇到什麼樣的緣,自己不能控制。以我們現前這個階段來看,染緣多,淨緣少,非常非常的希有;惡緣多,善緣少。這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災難頻繁,生活在這個世間的人非常辛苦,無論是貧富貴賤統統都苦,這就是共業所感。

  我們今天與人和、與人合,細心去思惟觀察,和合不是在道義,和合的是什麼?統統是利害。於我有利,我們就和,於我有害就不和,這是現在社會風氣為什麼在倒退。我們不要說太遠,半個世紀之前是什麼樣子?一個世紀之前是什麼樣子?就是五十年跟五十年做個比較,一個世紀。那個時候我們是童年,能夠記事,童年的事情還能夠記得,我能夠記得三歲時候的事情,這樣的人就不多了。大概一般人對於童年六、七歲的事情回憶還能夠想得起來,三、四歲比較困難。那個時候的社會淳樸,做生意買賣講信用。人民生活很清苦,日常生活必需品到商店裡面去購買,記帳。我們那個時候常看到大人用的是個小摺子,買什麼東西,買了多少,記在這個帳上多少錢,不要付錢的,到什麼時候有錢你到店裡去給他結帳。一般最常見的是臘月,十二月底,一般店裡面都會派店員去收帳,到哪一家哪一家收帳,照著存摺來算,有信用。現在雖然有信用卡,還需要保證,從前不需要,無需要擔保的。

  人與人有禮,有信,有義氣,這樣良好的風俗,就是一個世紀之前還存在。當時我們常常聽老人講,搖頭嘆息世風日下。我們對這句話不懂,不曉得什麼叫世風日下。在他們那一生當中,可能是他們年輕的時候比老年時候風俗還要淳厚,五十年之後,比現在還是要好得很多很多。五十年前我住在台灣,二、三十歲的時候,台灣人非常淳樸,人情味很濃厚。台灣治安在當時東南亞第一,犯罪率非常非常少。那個時候交通還是不方便。長途交通工具是火車,還是老的燒煤的那個火車頭。我們也常常旅行,從台北到屏東這一帶我們都有很多朋友、同鄉,有假期大家都能夠聚一聚。台北到高雄坐火車要八個小時,那是快車,普通慢車要十二個小時。所以現在台灣有很多同修聽說我們住在澳洲,「這麼遠的距離」。我說不遠!民國四十年的時候,從台北到高雄的時間跟現在到澳洲的時間相等,而且現在的交通工具比那個時候舒服。那火車是搖搖晃晃,晃八個鐘點,頭都晃昏了,現在飛機非常平穩。這是什麼?這就看當時的共業。

  現在這個社會跟五十年前簡直不能想像。現在的年輕人,二、三十歲,他哪裡知道?他完全不知道,我們今天講世風日下他也聽不懂,什麼原因?共業所感。那個時候雖然造作的業不善,裡頭還有善心。在這一百年當中,這一個世紀當中,這是我們親眼所見的,善惡業的成分比例,善業逐漸下降,惡業逐漸向上提升,我們講百分比。現前的社會提升到什麼程度?惡業幾乎到百分之八、九十,善業只有百分之十,頂多百分之二十,大概百分之二十都不到。看這個趨勢還在下降,善業還在下降,惡業還在上升,這怎麼得了!如果這個比例,大家共同造的業是惡業達到百分之九十,善業只有百分之十,我想世界末日就現前了。

  共業裡頭有善有惡、有染有淨。在古時候確實淨業還不少,淨業是哪些人?大概都是修道的人。世間法、儒家真正有修養的人心地清淨,心裡頭常存仁義道德,淨善,這種人多。中國古大德常說,這個地方居民心存仁義道德,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這一個人就能感化其他九十九個人,不能完全感化過來至少能感化一半以上,為什麼?人有良知,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他有良心,遇到善人良心發現,他有慚愧心。所以從前社會風氣那麼樣淳厚,沒有別的,確確實實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善人,那個善人就是模範,就是典型,就能感化其他人,這是教育成就。聖賢教育,道德教育,倫理教育,造成社會長治久安,風俗淳厚。現在科技文明也發達,征服自然,神聖的教誨沒有人相信了。相信什麼?相信自己貪瞋痴慢,相信自己自私自利。所以今天社會上大眾的共業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是染是惡不是淨善,這我們要知道。尤其生在現代這個時代,我們看這個名詞怵目驚心。可是共業裡面有別業。底下一句:

  名分別。】

  這個『分別』就是講的別業,別業是不與大眾共同的。我們要在這個地方認知,在這個地方真正下功夫,所謂是自求多福。你受不受這個環境影響?那是肯定受的,大環境的影響這是沒有法子避免。但是別業要是殊勝,對於大環境的影響可以滅少到最低的程度,特別是住在亂世。別業,還是要回歸到倫理道德,回歸到聖賢教誨。社會大眾對於聖賢教誨失去了信心,我們要堅定信心,他為什麼失去信心?他不了解,他有誤會,失去信心。如果他明瞭,他覺悟,他的信心就建立了。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我們常常講要互相溝通,要互相往來,化解誤會,化解衝突。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變成大學裡面主要研究的課題,這個事情是好不是不好。衝突怎麼化解法?衝突是共業造成的,化解的方法要用別業,共業不能化解。別業從哪裡下手?從自己本身下手,這才是解決的真正的道理。怎麼知道從自己本身下手是正確的、是真正能夠達到效果的?諸位要讀過《大學》,儒家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你念《大學》第一章,你就會明白,你就找到解決現前衝突矛盾的方法。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叫三綱。我們現在所想的、追求的是不是這個問題?是的,確確實實是希望這三個目標能夠達到。可是你要怎麼做法?下面給你講的綱目,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國家發生問題了,世界發生問題了,這個平天下是世界,整個世界不安定,充滿了危機,國家社會不安定,我們怎樣幫助它恢復秩序,消除衝突,恢復安定和平?你從這八個目數你就找到了。欲治其國者在齊家,齊家在修身,修身在誠意,誠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可見得解決這個問題根本在哪裡?根本在格物。

  格物是什麼意思?物是欲望,我們今天講的自私自利。格是格除、是格鬥,從自己內心把自私自利的念頭除掉,智慧才開。致知,智慧才開,智慧為什麼不開?這欲望障礙著你,跟佛家講的道理一樣,欲望是什麼?煩惱障,你要破煩惱障,你的智慧才能現前。智慧現前之後,你的意才誠,你的心才正,你的身就修了。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真正道理。這個次第程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可不能弄錯,你要搞錯了,這問題解決不了,愈解決愈麻煩、愈繁雜。所以今天許多人在研究怎麼解決問題,他沒有讀過《大學》,古人所講的道理、經驗、方法有效,那個不是古董,不是沒有用的,用在現前,可以能夠至太平,可以能夠幫助社會安定。

  安定和平,我常講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所以今天要講消除衝突,促進和平,從哪裡做起?要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不從這裡做起,確確實實你沒有再好的方法。這樁事情政治不能解決,武力不能解決,經濟也不能解決;經濟有援助的,有制裁的,還是不能解決,科學技術也不能解決。解決之道在教育。在別業,我們要加強聖賢的教誨,從自己本身真正下功夫,修養有成就,自自然然就能影響你的周邊,影響社會,乃至於影響世界,你的成就得到社會肯定,它就影響世界。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人真的叫志士仁人,都希望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你能夠修養聖賢教育,拿出成績出來,別人相信了。我們的緣有限,學院在此地,首先自己要和睦相處,要平等對待,我們常常講的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愛,真誠信賴,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從本身做起。推動,我們用溫馨晚會,用多元論壇,用這個方法在推動。我們在這個地方才開始!要想把這個效果擴大能做得到,那就是什麼?我們大家共同要有這個認識,所以說建立共識,把我們的效果擴大。

  擴大的方式,就是每一次晚會、論壇我們全程錄相,錄相之後剪接,把它剪接三十分鐘一個短片,精采短片,剪接成三十分鐘,在我們網路傳播,在我們衛星頻道裡面傳播,這個教學效果就大。所以這樁事情你們同學要發心、要精心設計,每個星期要有一個主題,談話的主題,交流的主題,討論的主題,不要太亂。這樣的一個題目可以預先擬定,譬如下個星期我們主題是什麼,今天就發給大家;到下個星期討論的時候,我們把再下一個星期的主題擬定好,又發給大家,他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想想對這個題目,他有沒有發言;如果能夠有書面,那就更好。書面提一個大綱,到時候他來講話,我們來聽聽他的。能夠利用網際網路、衛星電視傳播,這個效果就擴大到全世界,很好的做法,需要熱心的人士,這種人士,那就是以真誠心依教奉行聖賢教誨。

  我們提倡的多元文化,不全是佛教,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確確實實它有很重的分量,因為它的歷史最悠久,它的文獻最完整,我們可以用中國儒釋道的文化佔三分之一的比例,另外三分之二要取全世界各個宗教的經典,我們平等的尊重。這個別業逐漸逐漸擴大變成共業,世界和平就有希望。希望大家能以真誠心度自己,以真誠心幫助這個世間化解衝突,促進和平。

  化解衝突從哪裡做起,我說得很多,還要說,為什麼?你們沒聽懂,你們沒做到,要從內心裡面跟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要把它消除,希望我這一生真正能做到跟一切人沒有對立,跟一切事一切物統統沒有對立,這是世出世間學業、道業成就的基礎。你要想成就,先把障礙消除!對立是障礙,對立是愚痴,這個念頭是愚痴、是無明,行為是惡業。愚痴、惡業你還會有什麼成就?縱有一點成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決定不能提升自己境界。所以我們今天小局面有小局面的做法,從小慢慢做到大,這是一條路,光明的大道!再看下面第八句:

  名門。】

  清涼大師有註解,這『門』什麼意思?請看註解,即名「門者,入苦趣故」。這個門的意思大師說出來了,從這個門入苦趣,這個苦趣是什麼?惡道之門。中國諺語講得很好,「天堂有路你不去,地獄無門你偏偏要進來」,這個門是地獄門,鬼畜門。為什麼要走這個門?這個門是什麼?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詳細,這個門是貪欲之門,瞋恚之門,愚痴之門。貪欲,鬼門;瞋恚,地獄門;愚痴,畜生門。

  齊居士給我們講了個故事,這故事是真的,就是前幾年發生的事情。在天目山山下村莊裡面,五個人去投胎,趕緊去,趕路去投胎,投什麼胎?做小豬去。你看看,趕快趕,趕路到那邊去,愚痴,愚痴變畜生。這個事情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決不是妄語。你看她給我們講這個故事,講得多麼生動!我們聽了這個故事之後,你就要曉得那是畜生門,鬼門、地獄門更可怕。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第一個業因那都是門,這是世間法因行裡面的門,那是六道之門。

  六道統統苦,三惡道尤其是苦。我們不說三善道偏偏說三惡道,為什麼?你看看現在這個社會人所造的業,我們要很冷靜客觀觀察,他想些什麼?他念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你仔細衡量一下,他入哪個門?如果他的存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所想的,他所說的,他所做的,都是經論聖賢真實教誨,那我們知道他走的這個門殊勝,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他走的是這個門。如果他的思想言行與這個相違背,那就是此地所講的惡趣之門。六道不善,三界統苦,即使是無色界,雖然暫時離開苦苦、壞苦,行苦他要受。壽命到了,定功失掉,那個苦苦、壞苦又現前。所以在無色界只是苦苦跟壞苦暫停一個時段,這個時段比較長,暫停,它不是消滅,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今天佛法的理論太深太廣,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談何容易!幸運的,我們今天遇到大乘教裡頭無比殊勝的法門,帶業往生。帶業往生的人縱然自己惡障習氣很重,不怕,只要你肯進念佛堂,真正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能把這兩句話落實,真做到。都攝六根,就是不再向外攀緣,眼不向色攀緣,這是什麼意思?眼見一切色法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分別執著,耳聽一切聲音沒有分別執著,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統統沒有分別執著,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這個念佛堂,像這樣念佛,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三年到五年肯定有往生的。這個念佛堂建立在此地,不必多,有一、兩個人在這邊往生,這個念佛堂就無比殊勝的功德。為什麼?因為兩個人去作佛去了。

  念佛堂原來是選佛場,在這個地方挑選,選人去作佛,轉凡成聖,這還得了嗎?許多同學都知道,中國大陸浙江東天目山這個道場殊勝,平常念佛的差不多都有三、四百人,年年都有幾個往生的。齊居士告訴我,差不多都是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從她的道場建立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個人。一個往生就是一個永脫輪迴,不但脫輪迴,永脫十法界,他去作佛去了。齊居士的功德不得了,這是個大護法,護持這些人,讓這些人在此地用功成就,這些人的成就就是護法的成就。

  我們齋堂靠近佛像右上方,茗山老和尚寫了幾個字掛在那裡,大慈菩薩勸人念佛的偈子,你們看看。你能夠勸兩個人,這兩個人念佛真正往生,功德超過自己;要能有十幾個人往生,福報就無邊。你們去看看那個偈子,這個道場如果能有上百人往生,這個道場護法真正是菩薩。那護持的人將來能不能往生?肯定會往生。這些人生到極樂世界去,護持的人雖然平常沒有時間到念佛堂念佛,他要是臨命終的時候,這些人肯定在阿彌陀佛那裡說,我們能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幫我的忙,現在拉著阿彌陀佛也去接引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除非他不想往生,他要是想往生的話,平常念佛功夫不夠,沒問題,他幫助那麼多人,那麼多人會跟著阿彌陀佛ㄧ起來接引他,想當然耳。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集聖諦第九句:

  名飄動。】

  這兩個字的意思不難懂,它是苦諦的業因。由此可知,飄浮、動盪不安是世出世間無論是學業、道業、事業嚴重的障礙,這我們不能不知道。早年我求學的時候,李老師曾經告訴過我,不止一次,至少有三、四次,他老人家勸告我,道業要想成就,無論是自行化他,都應當不動。他舉古來祖師大德的成就,一生住一個地方,輕易不下山,輕易不出山門,一住幾十年。印光大師在普陀山藏經樓住三十年,這能成為一代祖師。到處行動,對自己來講是很大的損失。

  我年輕的時候居無定所,自己沒有道場,這是真正的因素。我自己如果要有個小道場,我會如如不動,為什麼沒有個小道場?沒有福報,有道場是真正有福報。許多同學知道我前世沒有修福,所以這一世在物質生活上非常艱難。自己有個道場,你看看到七十多歲在圖文巴建立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兩年多將近三年了,七十五歲的時候才建的。這是中國人所說的晚來的福報,這個晚來的福報是這一生當中修的。有些法師福報大,我們實在是不能夠跟他相比,我完全是這一生起步修成的。前一世就是李老師所說的,前世是個講經的法師,多少世都是著重在講經,不知道修福,所以有那麼一點點慧根。這一生當中懂得修福,李老師教的。李老師說:你有智慧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度眾生,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福慧雙修。福慧雙修,你要懂得這兩個字,你要看清楚,福在前面,慧在後面,不是慧福雙修是福慧雙修,福比慧還要重要。但是世間人懂得這個道理,真的是不多。

  福是什麼?你是個寺廟道場的住持,這有福,你要會修慧的話,不需要自己講經,請幾個真正有修行,有道心,經講得好的,請他來講經,你是福,他是慧,慧要依靠你福。等於辦學校一樣,你是校長,他是教員,校長是福,教員是慧,教員要依靠校長,校長要不請他,他雖有慧不起作用,這就是說明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早年我常常這樣想著,也曾經講過。到以後世尊在《涅槃經》果然講過這個話,護法超過弘法。護法是校長,弘法是教員,教員要是沒有校長聘請,他有再好的能力,再大的學問、教學的方法,他沒有辦法施展。所以福在前,慧在後,你們能懂嗎?如果真正懂得了,有慧沒有福不能成就,有福沒有慧也不能成就。

  福跟慧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具足的,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護法的人,做住持,做當家,做監院,擔任執事的,他要出來講經,他經也講不好,為什麼?事務太多,他必須要處理,他不能專心。講經的人要叫他兼辦這些事務,也把他經教功夫破壞了。這個道理世出世間沒有兩樣,我們一定要清楚。我有一個好朋友,傅樂成先生,前些年過世了。他是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的名教授,一生做學問,教書,從來沒有管過任何事情,一生教書讀書,我們是好朋友。有一年成功大學請他去做文學院院長,他去了,做了一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又回到台大來,碰到我:簡直不是人幹的。那一個讀書人叫他去做院長,搞行政,搞應酬,他沒有這個習慣,沒有辦法過這個生活。做院長那是福,做教授是慧,他要配合,好的校長,好的院長來聘請他、禮遇他,讓他安心教學,這個學校才能辦得好。校長、主任能夠聘請好的老師,就是他的智慧,就是他的德行,他自己不需要去跟學生上課。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我這一生所以能成就,我感謝韓館長,我們建立華藏圖書館,請她來做館長,她確實負責盡職。我只是講台,除了上講台之外沒有我一樁事情,我的心是定的。雖然到處飄動,全世界各個地方弘法,廣結法緣,我是依韓館長的圖書館,那個圖書館註冊名字是她的名字。她是喜歡到處走動的,常常邀我到每個地方去講經說法,廣結法緣。住人家的道場,自己做主很困難,這個道理年輕的同學們不能不知道。

  去年我們訪問日本,我有機緣去訪問比叡山,現在比叡山的道風也是一落千丈,裡面職事人員接待我,告訴我:日本佛教每一個宗派的創始人都是從比叡山出去的,都在這山上修行過。我就問他:那些宗派創始人在比叡山修行,最短的時間他住多久?職事人員告訴我,沒有少過十六年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淨宗學院在籌備期間,我預想是九年,我總以為九年太長,能不能縮短到七年或者是五年,我在那裡猶豫不決。到比叡山一聽說人家最短是十六年,我這個九年的念頭定下來,不能再少了。如果你們在這個地方求學,能夠九年不下山,至少在這個時代你還有一點定力,你還能有一點小成就。

  所以今天就是在澳洲本土也有幾個大城市,我聽說有八、九個淨宗學會,沒有人講經,到處來邀請,那你們常常還在飄動。飄動對大家來講,結一點法緣,對法師自己來講是非常嚴重的打擊,你不能成就,你要想成就你的心要定。到處走動是什麼?你當護法,你不能做弘法的法師,你做住持,這個學院你做院長,行,職事人員,你在那裡修福,培養真正弘法的法師,不能下山。在從前真正的大德,住持也不下山,道高,他的學生,徒子徒孫都是高人。為什麼?不動。這個道理,現在懂得的人愈來愈少,總是到處去行動,廣結善緣,自己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世間出名了,你還是出不了六道。那你想想這兩樁事情擺在面前,哪一個重要?世間福報最大的,無過於大梵天王,無過於摩醯首羅天王,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你就是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怎麼樣?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世間的榮耀、名聞利養害死多少人,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傑被這個大浪淘汰掉了。什麼原因?他心做不了主。

  我們要深思熟慮,自己要成就的話,那你一定要有主宰,要學古大德,要學祖師。從前在中國這兩千多年,住山、住茅蓬,茅蓬一定依附大的道場。古時候的道場是真正修道的場所,現在講的大學,現在稱大學,中國古時候稱為叢林、道場,就是佛教大學,不像現在。那裡面俗稱有堂口,堂口就是教室。開的課程很多,請的主講,現在稱為主講,在那個時候不叫做主講,叫做首座。一個寺院裡面首座和尚數目不一定,首座就是擔任教學的,講經教學,首座和尚。有的寺廟大,人很多,因為每個人想學的科目不一樣,分座講經。那就是分開教室來教學,喜歡學哪一門經教的,你就入哪一個講堂,你就跟哪一位首座學習。

  首座住這個山上,也是一住幾十年,也不是常常走動。天下之人都知道這個道場有真善知識,不遠千里而來求法,來聽經,來學教。有些學生到這個道場也是一住十幾年,幾十年,成功了。絕對不是到處去跑,到處跑,那像我們現在講是什麼?你是當小販的,小買賣,挑著攤子到處跑,吆喝。大的公司行號老闆,他建立大道場,他在那裡如如不動,「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肩挑小販是賣的東西會到你家去,那個大公司不能搬到你家。這個比喻不難懂。換句話說,你是將來做小販,還是準備將來做董事長,總經理,當大老闆?這看你立志。真正成就,把佛教復興起來,那你沒有真實戒定慧你就辦不到,真實戒定慧,最重要就是住在這個道場如如不動。

  學院成立之後,開課,我們以圖文巴這個城市做界限,我們結的這個界很大,決定不離開這個城市。能在這上面住個幾十年,你成功了。如果不遵守古聖先賢的辦法,自己用現前這個方式,你成就非常非常不容易,這是實實在在的話。為什麼?心不定,「飄動」主要是講心不定。儒家講「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得」,你不定就不安,你決定得不到。道業學問一定從安定當中獲得,所以飄動是苦諦的因。許多地方邀請,到處去走動,絕對不是好事情。如果求名聞利養,那當然可以,無可厚非。如果真正求道業,這是大障礙,不能不知道。

  現在年輕的朋友們想在道業上有一番成就,真正能夠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一定要知道佛在經上所講的,如來根本大智;如來是自性,自性裡面本具的根本大智,用不動智佛來做代表,你想想這什麼意思?明明白白的教導我們,不動。不動是大定,持戒是手段,持戒是方法,必須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你才能得定,定能開慧。慧是我們修學終極的目標,但是慧一定是由定顯發的,沒有定,哪來的慧!定首先就是不動,要真學,把心定下來,我九年不下山,然後慢慢再修遠離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隨緣而不攀緣,你心就定了。

  你常常攀緣,你的心始終定不下來。定不下來,你煩惱多,習氣很重。人定下來之後,那個現象你自己能感受到,煩惱輕智慧長,福慧慢慢現前,開始是很慢,大概總得三年,才能發現比三年前煩惱輕,智慧有那麼一點。再往上去,你要用功得法,這就是經上常講的,依教奉行,你要不依教,依教就是持戒,決定遵守佛菩薩教誨,決定依靠佛菩薩的指導,我們認真努力去做,自自然然心定下來,定生智慧,善生福報,你的福慧就增長。功夫得力之後,福慧增長的速度就很快,真正像數學裡面講的加速度。

  我也曾經跟諸位說過,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壽命。要曉得佛在《八大人覺經》上講的四種魔,其中有一種叫死魔,那什麼意思?你的道業沒有完成,壽命到了,這叫無可奈何。你用功用得很如法、很得力,壽命到了。我們肯定你決定不墮三惡道。你是真正修行人,心地清淨善良,與三惡道決定不相應,你來生一定人天道。人天道,再去找個身,那有隔陰之迷,至少要耽誤十幾年。要是遇到的緣不殊勝,那可能耽誤到二十多年。耽誤愈長久,恢復愈困難。如果在古時候,你耽誤的時間可能短,為什麼?寺廟道場多,善知識多,有人看到這個小孩很聰明有善根,把你帶到廟裡當沙彌,七、八歲就受佛法薰習,你耽誤的時間短。悟達國師,這是諸位知道,悟達國師十世高僧,第十世是悟達,好像他是十四歲就會講經,沙彌,十四歲登座講經,大比丘們都在聽他講,宿世善根。緣殊勝,從小就出家,現在沒有這個機會,遇不到這個緣。換句話說,這一個隔陰之迷,要耽誤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於到三十幾年,現在有許多三十多歲才開始學佛,我們很清楚善根發現。

  還有人是什麼?一輩子沒遇到的,沒遇到這個緣,那個耽誤的時間太長了。在最近,最明顯的例子,胡居士的母親,過去生中善根,善根非常深厚,她要沒有那麼深厚的善根,怎麼可能過世之後四十九天往生?哪裡可能,沒有聽說過,我們心裡很清楚。我跟她見過兩次面,我知道她有善根,從什麼地方看出來?見到出家人她很恭敬,很歡喜,她不排斥,這就是有善根。一般沒有善根,見到出家人討厭,不喜歡見你,說不了幾句話就請你走,那是什麼?那真的叫沒有善根。跟出家人接觸很親切,很歡喜談話,說明她有善根。可惜怎麼樣?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機會遇到出家人,當然她到寺廟是觀光旅遊,她也不會去拜佛,也不會去向人家請教,玩玩而已。臨終勸導她,她能接受、她能相信,善根發現。晚不晚?不晚,把她宿世的善根從這裡引發出來,她知道聽經,日夜不休息,我們現在叫惡補,聽《無量壽經》、聽《地藏經》,我們播放光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她真用功,她明白了。給她做中七,中七是四十九天,中七七,她附在靈媒的身上透了消息,阿彌陀佛接她走,下品中生。我們看她這一生行業很符合,你看那十六觀經裡面講的,非常適合,不是假的。緣,善導大師講「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所以這飄動跟不動,那個關係太大了。

  你們諸位同學要曉得,我到處行動,不是我自己的本願,不得已,現在有時候還要出去走動,為什麼?為求世界安定和平。如果有人代替我做這個事情,我會給他磕頭,我感謝他,我在家裡講經,把功德迴向給他,你代替我去。找不到替身,沒有法子,看這世界動亂頻繁,這我常講的世出世法的根本,都是在安定和平當中成長,動亂對於修道有決定的妨害,這是很不得已去做這件事。我非常羨慕古時候祖師大德在一個地方住下來,幾十年不動,天下人想來學,「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又何況現在我們利用網路、利用衛星遠程教學,就不必去了,不必去往返惹這麼多麻煩。從前分身無術,現在用網際網路,用衛星電視,分身有術,為什麼還要飄動?這大錯特錯。再看後面還有一個名號:

  名隱覆。】

  這個『隱覆』是講罪孽,造作的罪孽,總是用他的小聰明來掩飾,不願意叫別人知道。自己做了一點小小善事,想盡方法來宣揚,來渲染,博得社會大眾對你的讚歎,你感覺得很榮耀,你那一點善報光了,報掉了,你的罪隱藏在深處,沒有人知道,這不是好事情。惡貫滿盈的時候,果報就現前,所謂是算總帳,總帳一算可不得了,世間其他宗教裡面常講的末日的審判,末日的審判,諸位想想,不就是算總帳嗎?到那個時候,你沒法子隱瞞。

  佛菩薩,世間聖人,孔孟都教導我們,罪過要知道懺悔,懺除業障這是正確的。懺悔裡頭最重要的,發露,發露就是沒有隱瞞。我所做的錯事,別人都知道,這個人批評你,那個人教訓你,喝斥你,這就報掉了。佛法裡面講,重罪輕報,不怕人批評。甚至於是不怕人毀謗,不怕人造謠,無論是當面背面,消業障!對於批評的人,毀謗的人,不可以有怨恨心,不可以有報復心。你要有怨恨,有這麼一點意思,你的罪業消不了。你要有報復的念頭,那你的罪業加重。所以,遇到逆緣,遇到惡人,正是消災免難機緣成熟,這個時候在你一念之間,你一念清淨善良,願意接受,消災免難。你一念愚痴,一念瞋恚,一念報復,那就造成以後惡意的循環,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世間人講的惡性的循環,這個事情就太可怕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如果沒有諸佛菩薩,沒有聖賢教導,我們跟一般人一樣,不可能曉得這個道理,不可能知道這些事實真相,這是我們對老師感恩戴德之處。過去今生所造的業障,天天在累積,尤其「隱覆」當中的累積,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我們今天有緣遇到佛法,介紹人那個恩決定不能忘記。我怎麼知道有佛?我怎麼知道有淨宗?老師的恩德。我知道有佛,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我知道有淨宗法門,李老師介紹的。沒有真正高明人指點教導你,我們隱覆的業障總有一天爆發,不得了,這個爆發肯定在這一生,這一生臨終的時候爆發,算總帳,果報在地獄,這個幾乎是肯定的,我們也不必瞞著別人。

  我在年輕沒有學佛的時候,性格跟了凡先生一樣,刻薄,耍小聰明,喜歡挖苦人,常常整人下不了台,以此為樂。有意無意跟人結的冤仇,人家的怨恨自己不知道。這種怨恨,在這ㄧ生當中障礙你的前途事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遇到障礙,沒有人願意幫助你,自作自受!這叫現世報。我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晚年有這麼一點點福報,是學佛之後覺悟、明白了,懺悔改過,使這一生修積的一點福報晚年現前,這個對自己也很安慰,為什麼?花報現前,這個花報還不錯,來生的果報一定殊勝。像植物一樣,花開得好,我們就想到,這果一定會結得好,對自己的修學增長信心,知道古人所講「功不唐捐」這一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自己會更認真、更努力,這個進展的速度更快。現在一年的進展,不敢說超過過去十年,至少超過過去三年到五年,那肯定的,那進步不是一年一年的了。漸漸契入境界,法喜充滿,在日常生活當中得受用。工作,待人接物,解決疑難,在這些地方諸位仔細觀察,你就明瞭。

  所以隱覆之罪非常非常的嚴重,六道眾生為什麼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真正的原因就是覆罪,自己造作的罪業隱瞞,虧吃在這裡。修行人如果是隱瞞的話,你的罪業懺不了,你的道業不能成就,來生還是繼續搞輪迴,還是繼續受果報。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