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勝音菩薩讚頌第八首:

  【已入普賢廣大願,各各出生眾佛法,毘盧遮那法海中,修行克證如來地。】

  在前一首說到聽法修行,這一首接著說入普賢的大願,證得如來的果位。清涼大師給我們說,這首偈說的是「佛壽量海」,成了佛,佛當然有壽量。現在我們讀經,最重要的是怎樣來學習,漸漸的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終極的目標就是此地講的『克證如來地』,「克」是要克服重重的難關。前面講修行,這個地方還是講修行,第一句要入普賢大願。這在《華嚴經》裡面,可以說是無數次的強調提醒,唯恐我們疏忽、忘失了。普賢的大願說之不盡,我們把它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想想看對不對?普賢的大願無非是把這一願真正做到究竟圓滿。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心量要大,要有等虛空的大心量,圓滿的包容國土眾生,這一點不能不知道。這裡頭究竟是什麼意思?要不說出來許許多多人誤會了,那就是發這種大誓願,無條件的全心全力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服務。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所以菩薩要廣學多聞。廣學不僅在書本上,這一點諸位要曉得,真正《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真正大方廣佛華嚴就是宇宙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的全體,這是大方廣佛華嚴。

  成佛是什麼意思?是做一個究竟完美而沒有缺陷的人,這個人叫佛。所以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自性裡頭有三寶、三德,第一個是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第二個是圓滿的德能,無所不能;第三個是圓滿的德相,相好。在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教什麼?從小孩還沒有出生,胎教,中國過去很重視,一直到老死,我們的教育沒有中斷過。天天在學,「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學不了怎麼辦?生生世世的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所以你要想想,釋迦牟尼佛沒有一樣東西他不會,孔老夫子沒有一樣不會的。

  在家裡面,家庭瑣碎事情你要學,為什麼?全部是佛華嚴。我們掃地、抹桌子,十波羅蜜在裡頭,修十波羅蜜,修十大願王。燒飯、炒菜也是十波羅蜜,也是十大願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法,一樁事裡頭完成!我說過不是沒有說過。我們喝一口水,這一口水具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法,會喝水,你會了。從前祖師常常說「會麼?」你吃一口飯,這一口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法全在這一口飯裡頭。非常可惜,現在人不會,那有什麼法子?下田能夠耕種,種一點蔬菜,這是雞毛蒜皮小事,這些好像一般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夫子都能,沒有一樣不能、沒有一樣不懂,這叫做「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今天不要著急學經教,先要把生活教育學好,為什麼?這是基礎。基礎教育沒有學好,你還學什麼佛?你拿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要知道佛法不離生活,佛法就是生活,就是至善圓滿的生活。學術要是離開生活,那就變成玄學,學了有什麼用處?所學非所用。學了就要管用。

  現代許許多多做老人的、做父母的、做老師的,不了解這個道理,把兒女教錯了,老師把學生教錯了。我們這一代的人生活在戰亂的時代,那個時候中國跟日本作戰,八年抗戰。我從九歲起就要學燒飯,燒飯洗衣服,衣服破了自己要補,自己蓋的被子、蚊帳,至少一個月要洗一次,自己要知道縫補。在學校裡面老師也教,這一門課程叫勞作。勞作我們主要學什麼?就是做日常生活瑣碎的工作。種菜一定要學,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小菜園,同學們種菜打分數比賽,老師指導。露營生活,這個生活教育常常舉行,野外生活、野外謀生,這是必修的功課。你自己帶一點乾糧在野外什麼都沒有,你怎麼煮飯?找幾塊大石頭,我們隨身帶的有盆,有的時候也帶個鍋,就把它架起來,去撿樹枝來燒,自己要動手,自己會做。要挑水,山上找泉水,攜帶小桶去挑。

  這些都叫修行,錯誤的行為要修正。不會的事情要學,認真努力的學,為什麼?學會了你才能修布施供養,你才能為一切眾生服務。生活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即使是富貴人家,家裡面傭人很多,他要是真正明理懂事,他的兒女、他的子弟一樣還是要做家事。大眾熟知的清朝曾國藩先生,他曾經做四個省的總督,清朝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在他以前沒有,他以後也沒有。清朝總督一般都是管兩個省,他管四個省。我們看他的家書、家訓,曾國藩的家訓你去看看,他的兒孫家裡面瑣碎的事情要學、要做,對待家裡面的傭人要尊敬,家教好。自己房間裡面的整潔,掃地、抹桌子這種清潔要自己做,不能要家裡傭人來做,培福!所以曾國藩的後代,曾寶蓀是他的後代,在台灣是大學教授,後代到現代都好,代代都有人、都有人才,家教好。

  如果家庭稍稍富裕,愛護子女不讓他做這些工作,樣樣都要別人來伺候,他將來變成個廢物。你要想想他有多大的福報?一切人伺候是在享福,少年享福那可麻煩了,你這個福報是前生修的,你這個福報享完了,你怎麼辦?你什麼都不會,一個大的動亂來了,你就苦了,你死路一條!這不是好教育,這是做父母的不懂得愛護自己的子女。真正要是愛護子女,從小要培養他獨立。在沒有父母、沒有親人之下,他能夠活得下去,這叫真正照顧。要學能力,要有智慧、要有學問,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做得圓圓滿滿。像孔老夫子、像釋迦牟尼佛,什麼都做,什麼都會,沒有一樣他不會;他要是不會,他怎麼能教人?孔老夫子不會的他馬上就學,很認真的學習。

  現在這個世界變了,變的幅度太大太大,真正是佛在《無量壽經》講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所以我們今天不能不重視生活教育。淨宗學院在此地建立了,我們舉行第一次溫馨的午宴,在兩個星期之前。當地的朋友來了不少,還算不錯,我們的接待他們非常欣賞,我們的飲食他們很滿意,要求我們要多多的辦幾次。我們不辜負他們的好意,所以我們決定每一個星期六晚宴,每一個星期六晚上我們都接待他們。對於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們要了解,我們要能夠配合他們,所以溫馨晚宴我們中餐跟西餐分量相等,一半一半。我們出家同修要不要學?要學。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發心的居士我們歡迎,出家不論是男眾女眾都要能下廚房,至少你要能燒個幾道菜。我能夠做一桌素席招待大眾,我過去在懺雲法師那裡住茅篷,信徒到山上來看老法師,那個時候我主廚房,廚房就是我一個人。李老師他年歲比我大,他小時候學的比我多,他單單用豆腐,能做二、三十道不同的豆腐席。我看了沒法子跟他比,我燒豆腐大概燒四、五種不同的,行!要做十幾二十個,我就做不出來。這是老人,以前的人學的比我們多,現在人學的不如我們。

  上一次我在此地接待江老師,在黃金海岸住了幾天,我們也有幾位年輕的法師來接待。有一天我看到他們煮的麵味道實在是不好吃,我也看出來了,江老師這一行很勉強的吃下去。到第二天我下廚房,我做給你們看,你們大家也都吃了,吃得乾乾淨淨,一點都不留。我做得比你們簡單,比你們好吃,比你們有營養。你們不會做,很多養分都糟蹋掉了。湯麵,炒的菜、煮的菜,精華都在湯裡頭,你們知道吃菜,湯都倒掉,連麵湯都倒掉,那還吃什麼?你看我做東西,時間比你們短,動作比你們快,做出的東西可口,平常要學。我們在外面吃飯,常常應酬在館子裡吃飯,人家菜上來的時候你們只曉得吃,實在講你們是不知道吃;真正會吃菜的人,先品嘗,先來觀察這些菜是哪些材料?怎麼配、怎麼做的?再觀察研究它的火候,我吃一道菜就學會一道,「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以為什麼是法門,哪個都是方法,哪個都是門道,不學怎麼行!「一切法從心想生」,吃的東西也從心想生。

  我有一次在北京,看到同修們端一碗醬擺在桌上,這醬很稀,我一觀察,兩種東西調的。到第二天我也調個醬,我調的比他好吃,我是三種東西調的,我用的是芝麻醬、甜麵醬、花生醬,你如果喜歡哪一種味道重一點,你比例就放多一點,濃度要調得適中。加一點橄欖油,因為裡面有芝麻醬就不需要加麻油。如果調稀一點多加一點水,調濃一點少加一點水,沾生菜非常好吃。在美國生菜吃得多,美國的沙拉醬我們東方人吃不習慣。我在溫哥華,我就想了一想,我們吃炸醬麵的炸醬如果拿來吃生菜,那味道一定很好吃,我就教大家做炸醬。這個風氣傳開了,以後在美國、在加拿大,每個地方講經,講經完之後要教他們做炸醬麵,做炸醬,教他們燒大鍋菜。我常常請客,布施供養。

  諸位要曉得修行,行是生活,飲食這方面尤其重要。四攝法我跟大家講過多少次,四攝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交際。人是社會動物,不能離開人群,最基本的是家庭,四攝法落實在家庭,家和萬事興。你學了佛法,你要能落實四攝六度、十波羅蜜、十大願王,落實在家庭生活,你家庭是道場,你這才叫真正把佛法學會了。經典裡面學的是一套,生活又是一套,兩樣不相關,這不是佛法,這不是《華嚴經》。《華嚴經》大到虛空法界,小到毛孔、微塵,這裡面都含融一切諸佛道場眾會。我們有沒有想到四攝六度萬行、普賢十願怎樣落實到毛孔微塵?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不思議境界,至少我們要落實在生活。佛法是世出世間至善至真、圓滿幸福之法,為一切眾生的表率,為一切眾生的模範。我們今天的生活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模範?我們的飲食起居,整個社會大眾向我們學習行不行?我們給社會大眾帶來的是什麼?教導的是什麼?他們得到的又是什麼?佛法不能學死了!從前李老師常講學錯了,他說:念書不能夠體會聖賢人的意思叫書呆子;學佛不能懂得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把如來真實義解錯、曲解,就變成佛呆子。這是李老師常給我們說的,學佛不要學成佛呆子,念書不要念成書呆子,活活潑潑。

  經上常講得大自在,我們有沒有在一切境緣當中得大自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給人做榜樣,樣樣都要有能力教導人。我們出家的時候,老和尚還常常給我們講,出家人有三把刀,第一個是剃頭刀,你自己要會剃頭,不能找別人給你剃,找不到人的時候怎麼辦?先要學會剃頭。第二個是剪刀,你要會縫補衣裳。過去確確實實物質生活沒有現在這麼富裕,得一件衣服、做一件衣服不容易,哪有那麼多新衣服?衣服穿舊了你要洗乾淨,破了要會縫補,所以至少你要會補衣服,你要學做衣服。這大掛比較難,裡面穿的內衣要會做。第三把刀是菜刀,你要能下廚房,你要會做菜、會燒飯,出家人必須要具備的生活條件。從前出家人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一出家就享受;從前出家五年學戒,這五年要為住眾服務,服勞役修福,你不修福你來享福,哪有這個道理?

  寺院是個大家庭,大家庭裡面所有一切生活分工。那個分工是常常調動,不是說你只做一樣工作,輪流對調。惠能大師,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他在黃梅分配到槽房裡面去工作。槽房做什麼工作?舂米。在從前稻殼,把稻磨成米,米再舂熟,劈柴供應廚房,這是粗重的生活。寺院裡面執事大概都是一年一調動,他在那個地方只住八個月就離開了。以後他逃難逃到獵人隊,在獵人隊裡面煮飯,這個工作幹了十五年。獵人打獵他有慈悲心,那個打傷的小動物,他看看還能活得下去,他就放生把牠放掉。給獵人做飯,他自己吃肉邊菜,拿一點蔬菜一鍋同煮,他撿菜吃。祖師大德什麼不會?什麼樣的苦都能受,為眾生服務。

  我當年跟懺雲法師住茅篷,茅篷五個人,我年歲最輕,我那時候三十歲。三位法師:懺雲法師、達宗法師、菩妙法師;另外一個朱鏡宙老居士,七十歲的老人,我一個人照顧四個人。那個小道場就是家庭,不大,我等於在那裡做管家,沒有下手,什麼事情一個人做。山上沒有水、沒有電,茅篷真正是茅草,火燭要特別小心。只有廚房是用磚牆上面蓋的瓦,為了安全起見,燒灶、燒柴火。那個時候埔里是一片荒山,所以不需要砍柴,撿樹枝就燒不完,燃料很豐富。可是我們種菜還要自己去挑糞,衛生設備哪有這麼好?抽水馬桶沒有,用茅坑,在外面搭個小篷挖個坑。樣樣都要學,處處修行無量劫,「修行克證如來地」。講到這一段經文就是說,怎樣把大方廣佛華嚴、把大乘佛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是一不是二。

  有人說我這工作妨礙修行,錯了!你把修行跟生活分做兩樁事情,你不知道它是一樁事情。到一到什麼程度?身土不二,自他不二。那個他的範圍很廣,他不僅是指人,一切動物也是他,一切植物也是他,一切工作也是他,是一不是二。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不壞世間法,佛法是圓滿世間法,佛法是成就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佛法,世間法跟佛法不二。這個話怎麼說法?世間法做得圓圓滿滿,只要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是佛法,這要記住!你天天在念佛、在拜佛、在誦經,你心裡頭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所幹的統統叫世間法,不是佛法。諸位一定要記住,無論做什麼事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管你做什麼事情,與戒定慧相應是佛法,與覺正淨相應是佛法,與四攝六度相應是佛法;如果與這些完全不相應,統統叫世間法。我們拜佛、我們打坐、我們念經、我們念佛,要是與這些不相應,全是世間福報,你是善心,算你一點福報;如果你心不善,還有惡報在裡頭。

  清朝灌頂大師註解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後面講念佛一百種果報,頭一條念佛的果報是阿鼻地獄。我那個時候是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我讀到這本書,我很驚訝,我向李老師請教,念佛再不好也不會念到阿鼻地獄?我提出這個問題,他說:「你這個問題是大問題,我不給你一個人講,我要在講經的時候講。」念佛的心夾雜著名聞利養,阿鼻地獄!你是拿這個來做手段達到你自私自利的目的,拿佛來做手段,這個不得了!這個罪重。我們今天舉行一個佛七,佛七法會非常莊嚴,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在斂財,是在搞名聞利養,目的不是念佛、不是修清淨心、不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你辦這個佛七果報在阿鼻地獄。要不是老師詳細給我們分析解說,我們怎麼會懂得、怎麼會想到?佛法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佛法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的,你怎麼可以拿著佛法圖謀自己的私利,這還得了?什麼地方你都可以佔人家便宜,你不能佔佛的便宜,佛是為一切眾生,佔佛的便宜就是佔一切眾生的便宜。佔便宜還罷了,你還障礙佛法,這罪太重太重!這個偈頌文我們略略解釋一下,意思都講出來了。

  『已入普賢廣大願,各各出生眾佛法』。什麼叫「佛法」,這兩個字要懂,佛是覺悟,法是萬法,對一切萬法你都明瞭、覺悟,就叫佛法。我炒個菜是佛法,為什麼?我明瞭我清楚,我懂得方法,我炒得很好,大家吃得很歡喜,這是佛法。你以為佛法在哪裡?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佛法,令一切眾生覺悟,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毘盧遮那法海中』,「毘盧遮那」是盡虛空遍法界,一法都不漏。『修行克證如來地』,樣樣稱性就是如來地。穿衣稱性,吃飯稱性,喝水稱性,掃地稱性,抹桌子稱性,沒有一樣不稱性。要把所有一切不稱性、不如法的修正過來,叫修行,這就是如來地。現在時間到了。

  

  第九首:

  【普賢菩薩所開覺,一切如來同讚喜,已獲諸佛大神通,法界周流無不遍。】

  這首偈配十海的「解脫海」。第一句說『普賢菩薩所開覺』,「開」是開示,「覺」是覺悟,普賢菩薩為我們開示,我們覺悟了。開是菩薩,覺是眾生。《法華經》上說「開示悟入」,開示是佛菩薩、老師那邊的事情,悟入是做學生這邊的事情。菩薩開示,我們聽的人要覺悟,這樣的教學就很圓滿,所以『一切如來同讚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都歡喜。為什麼?這是圓滿的教學。老師善於開示,學生能夠悟入,悟入就是覺。後面兩句就是講他教學的效果,『已獲諸佛大神通』,「獲」是獲得,我們現在講證得,已經證得如來果地上的神通。「通」是通達,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沒有一樣你不會的,不但會你還是精通。為什麼?它上面加個神字,神是超乎一般人的能力,一般人雖然通,但是還達不到神這個境界。神奇莫測!你怎麼會做得這麼好、做得這麼圓滿,那是什麼?你有智慧。世出世法如果沒有智慧,必定就有很多障礙;如果你有智慧,你做得一定比別人要強,道理在此地。智慧開了,智慧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別人做起來再艱難、再困苦的事情,不能解決的問題,到你面前迎刃而解,這是什麼原因?智慧。

  所以智慧能破迷開悟,能令眾生離苦得樂。佛法的修學諸位必須要記住,尤其我們住在這個地區,這個地區過去沒有佛法,我們是第一個到這邊來,當地人當然感覺到新鮮好奇,所以問題就會很多。最重要的問題:你們到底是學什麼?你們是幹什麼的?你們是做什麼的?常常聽見。你會不會答?你要是不會答,你跟我這麼久你這個佛白學了!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們是學佛的。他一定問什麼是佛?你答覆答這個話引起他第二個問題,你就可以給他解釋了。什麼是佛?佛是智慧,古印度梵語稱之為佛,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為什麼要學佛?智覺是我們自己的本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真心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本來具足無量的德能,能力是無所不能,沒有一樣不會,所以能夠教化九法界眾生。什麼都要教,穿衣吃飯都要教,為什麼?他不會穿衣、他不會吃飯。怎麼說他不會穿衣、不會吃飯?他與佛法不相應,就是與智覺不相應。所以你學了佛法,你什麼都會了。

  第三個是圓滿的相好,這個他們會很中意聽。什麼叫圓滿的相好?相貌好,身體健康,「要長壽不要老,不要病」,佛法能做到,你這幾句話跟他說就很動聽。在這個地方要特別強調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是恢復我們本能的教育。長生不老是本能,智慧能力是本有的,本有的為什麼沒有了?現在應該如何幫助他恢復?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先幫助自己,把自己的形象端出來,就影響別人了。讓人家看到你學佛這麼殊勝,他也想來學。修學佛法對於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沒有障礙,是無障礙法。特別是《華嚴》,「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法多圓滿!究竟圓滿,這是普賢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換句話說,「理事圓滿,事事圓滿」,「理事究竟,事事究竟」,我們懂這個道理。

  昨天昆士蘭大學兩位教授來問我們淨土,他說淨土是什麼意思?都要學。淨土是修淨清心,現在大家知道環境污染,全世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警覺、防止環境污染,但是他們沒有發覺到心理的污染,沒有想到這個事情。淨土是防止心理的污染,從心理污染擴展到防止環境污染,所以心清淨、身清淨,環境清淨,他懂了,他很喜歡。佛法修學科目很多,就像大學一樣很多院系,我們選擇這個院系,這是淨土宗修行的宗旨,其他的不必說了。如果他聽說:將來你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錯,他不提我們也不提,他提出來我們就告訴他:「心淨則佛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信了就能得生,心清淨這是標準,「心淨則佛土淨」,這樣求願往生才能得生。自己要搞清楚、搞明白,而且身體力行,真修真幹,所以諸佛讚歎,龍天善神歡喜。

  我們今天最要緊的,是要把普賢的形象落實、做出來。普賢形象第一個對人要有禮貌,禮敬諸佛;對人不懂禮貌,你不是修行。其次對物,物是萬物,對一切物要有禮。物指一切動物、植物、礦物,我們對待它要有禮貌。如果你家院子裡面養的有花,養的有樹,你對它要有禮貌,你要照顧得很周到,你要有愛心對待它,用尊敬心對待它,它會長得特別好,它會回報你。你對它沒有禮貌,它覺得住在你家裡沒有意思,幾天就枯死了。禮敬,對人有禮敬,對物沒有禮敬,不可以。你們家裡有桌椅板凳,你對它有沒有禮貌?怎麼禮敬法?擺得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這就對它有禮貌。讀書人書本,你對書本有沒有禮貌?書一定放得整整齊齊,如果多的話,一定有書櫥、有書架,排列要有次序,禮貌,懂禮!

  前幾天有客人來,我們這邊有紀念的照片,已經放在一個小冊子裡面,可以送給人做紀念。我打開一看,照片放在裡面很零亂,對照片不恭敬。要怎麼放?分類,戶外活動的戶外活動一類,講堂裡面聽經的,講堂裡是一類;齋堂吃飯的,吃飯的一類。這個混雜在一起亂七八糟的,人家看了多難過!你把它分類,一類一類分,好像你到那裡參觀,我參觀這個部門,看完了再看第二個部門。這些事情你看看,沒有人教!照片上下排,你要斟酌情形,照片裡面有佛像的放在上面,沒有佛像的放在下面,對三寶的尊敬。總要教你一展開看得很歡喜,我們講氣氛、講磁場。東西一零亂,一本書展開也有它的磁場。小事情你不留意,這些小事情沒人教給我。

  我小時候學國畫,我懂得怎樣排列,呈現出它的美。現在人連這個都不懂,照片拿來亂放,先後次第不知道,上下順序不知道,一團糟!叫人家一看,代表什麼?代表你這個人心是散亂的,你這個人不懂規矩、不守秩序,看你做事就曉得你為人,從小事!由此可知,你要不肯學怎麼辦?什麼事告訴你都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我的佛法是在生活裡頭,所以我跟大家講經,我參考古德註疏不多,我把它完全落實在生活裡面。有人問:「法師,你的法緣很好,你講的大家都喜歡聽,什麼原因?」我講的管用,你統統在生活上用得上,幫助你生活過得更幸福、更美滿,我不跟你談玄說妙。生活上用不上的東西,我們學來,把我們的精力、時間統統浪費掉,那個東西學它幹什麼?

  今天人與人當中的紛爭、事與事之間的糾纏,如果不能解決,這種學問我又何必浪費那麼多的精力跟時間?佛法是開智慧,智慧是幫我們解決問題的,智慧是幫助我們排除艱難的,讓我們真正得到幸福美滿。這是「諸佛大神通」,你以為什麼叫大神通?大神通落實在毛孔當中,佛經上常講的,我現在換句話說,落實在我們每個細胞當中,這樣講法大家容易體會,落實在微塵之中。這個地球是微塵聚集的,聚集在一起這叫地球;如果這個微塵往太空當中散掉,地球就沒有了。地球是個什麼東西?微塵的聚合相,《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那個一,就是微塵。微塵聚,這個相就現前,微塵散,這個相就沒有了。我們要問,地球有沒有生滅?沒有生滅。你仔細去觀察、細心去想想,我們再說到我們自己,我們人有沒有生死?沒有,真的沒有!四大五蘊聚集的時候,這個形狀現前,四大五蘊散掉的時候,這形相就沒有了。我們這個身是個什麼東西?四大五蘊聚合現的假相。四大五蘊散了,這個假相沒有了,四大五蘊有。

  你要再不懂的話,我再舉個淺顯的比喻,像我們這棟房子,房子怎麼有的?我們仔細看看水泥、磚頭、鋼筋、木材、瓦片組合,成了這個房子,把它排起來組合,那就成房子;把這些東西拿掉,房子沒有了。房子有沒有生滅?沒有。這些東西組合起來房子不生,拿掉的時候房子也不滅,房子是個假相,不是真的。拆掉之後堆在旁邊,一堆建築材料,把它架起來,房子又成了。要了解事實真相,不要被假相欺騙了。所以我們可以說,房子是假的,水泥、鋼筋、磚頭、木材、瓦片那是真的,你才看出一點門道來。那個行家搞建築的,他來看這棟房子,他跟我們看法不一樣,他一看:「這個地方需要多少包水泥、多少磚頭、多少噸鋼筋、多少片瓦、多少木材?」他看這個,跟我們看法不一樣,我們被假相欺騙了。萬事萬物,佛講你要有智慧,你看它的真相,可以享受它的假相,不要被假相欺騙了。受用假相,明瞭真相,真妄不二。妄是房子,真是建築材料,你想想真妄確實是一不是二。回過頭來想我們的身,身就是這樣的,也是真妄不二;山河大地、虛空法界,也是真妄不二。你這樣去觀察、去體會,佛那個大神通我們雖然沒有,小的神通也會通一點。不能夠一竅不通,學佛學得一竅不通,那不是錯了?所以佛法是有用的方法,佛學是有用的學問。

  我當年學佛,為什麼整個心情陶醉在佛法當中?它管用。過去我讀了不少書,學了沒有用處,即使用了,用得很少,大概只能用到百分之一二,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五,你就曉得精神跟時間是多麼的浪費!佛法這個用處是百分之百,確確實實活學活用,這是不同於世法。歐陽大師講得好,不同於宗教、不同於哲學,宗教跟哲學還有很多用不上的,佛法學了是沒有一字一句用不上的。這個學問我叫它做實學,實實在在的,學了你不認真的去做,你不能落實,你得不到,你也不會了解它真正的意義。譬如佛教給我們不殺生,這一條要怎樣落實?佛的意思很深很廣,你又能夠體會多少?佛是做到圓滿,對於一切眾生決定沒有絲毫傷害的念頭,不但沒有傷害,妨害的念頭都沒有。不僅沒有絲毫妨害眾生,而且念念當中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一條才能做得圓滿。美就是善,善惡的標準在哪裡?標準雖然很多,它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那就是與性德相應,這是純善,與性德相違背那是惡。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是性德,違背了那不是性德。每一句裡面深廣無際,為什麼?因為性德是沒有邊際的,凡是稱性都是深廣無際。

  佛當年在世教導大家講了四十九年,每天講八個小時講不盡,我們哪裡能懂得?尤其《華嚴》裡面講的大道理、究竟圓滿的道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隨拈一法無不是圓滿的佛法。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一法不漏,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一毛孔、一個細胞具足一切法,一粒微塵具足一切法,其他你就可以想像而知了。我們要用什麼心態來學習?如何落實在佛法裡面?過佛菩薩的生活,過究竟圓滿智覺的生活,這個大自在,這就是福慧二足尊。我們讚歎佛,「皈依佛,兩足尊」,福慧兩足尊的生活。否則的話,我們學這個幹什麼?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現在把這個話再補充一點,學佛是人生最圓滿的享受,學佛是人生最究竟的享受。你有沒有得到?學佛表現在外面,輕鬆愉快、自在快樂。如果學佛得不到這個受用、得不到這個效果,你學錯了!你要尋求善知識,你要找到真善知識。《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是真善知識,你才能夠理解、正確的理解,佛法講正信、正解、正行。大小乘修學綱領有八正道,要正解、正信、正知、正行,不能有錯誤,不能有偏差。

  『法界周流無不遍』,這一句話說什麼?影響。你的修學自自然然會影響盡虛空、遍法界,在佛法裡面叫放光。是不是真放光?真的。但是這個光,它的光波我們肉眼看不見,就是現在有一些人所說的,我們中國人講的氣氛,練氣功的人講的是氣,外國人講的是磁場,佛法裡面講的是放光。放光的大小也就是你影響力的大小,與你心、願大小成正比例。你的心量大,起心動念都想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那你這個影響力跟普賢菩薩沒有兩樣。如果你的心量很小,只顧自己,你那個光就很小,你只照顧自己,或者你只照顧你的家人、你的親朋好友,這個光很小,影響力不大。如果起心動念你能照顧全世界的眾生,這個光芒可以說相當大,你影響到整個世界,你影響的時間會很長。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他們不為自己、不為家庭,也不為自己一個國家,他為全世界一切眾生著想,所以他的影響力真的周遍全球,影響的時間到今天兩三千年。什麼原因?心量大。

  我們可以說孔孟的光芒照遍這個地球,照到二千五百年以後的這個世界。佛的光更大,從菩薩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到,盡虛空遍法界,那個光照得普遍,照到毛孔、照到微塵,真的是無所不入。我們今天有沒有覺察到?覺察到了,我們受它的影響,為什麼?想學佛,學佛之後真的得到受用,這個光的利益我們享到了,它的利益是無盡無邊。我們現在對它了解得還是不夠深、不夠廣,這要靠我們自己不斷的努力。哪一天我們能夠見到他圓滿的光照,我們就成佛了,把自己的光跟一切諸佛的光集合成一體,不分彼此,那就是毘盧遮那如來的常光。這個事情是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我們的起心動念,千萬不要以為這與別人沒有關係、這與社會沒有影響,錯了!起心動念影響都是周遍法界。影響力的大小是在你心念強弱,如果這個心念很強、很堅定,這個影響力很大;如果雖有這個念頭,念頭很薄弱,不很強,影響力就比較差。你想得遠照得遠,影響力就遠,想得近就照得近。這些道理全在《華嚴經》裡頭。

  清涼大師在註解做了一個總結,上面講的這四首偈,「總身遍別中,既微細難思」,不可思議。無盡的重疊,好像是非常非常的複雜,但是它有頭緒,它一點都不亂。「唯普智方知,普行方立」,普智是普賢的智慧,能了知,普賢的大行能建立,這個建立是前面講的「世界安立海」,第六首偈「普賢行中能建立」。第十首:

  【一切剎土微塵數,常現身雲悉充滿,普為眾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稱其心。】

  這一首偈,清涼為我們說的是「名號海」,從哪裡說起?「身雲普遍」。『常現身雲悉充滿』,這就是講的現身。『一切剎土微塵數』,這一句講的是數量,現無量無邊身。身用一個雲來形容,告訴你身不是真的。所有一切身相,凡是現相都叫做身。身在佛法裡面講可以做為形相來說,植物有植物的形相,礦物有礦物的形相,只要它是個形相,我們就稱它為身。既然有身當然就有名,這就是名號,名號意思在此地。身是依他起的,名是遍計執,所以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法裡面講名字性空,但是它有作用,希望用形相、用名號,這是一種手段,用這個手段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從迷惑顛倒裡回頭,所以名相有無量功德。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迷了。《金剛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尚應捨,跟老子講的「非常名,非常道」,意思很接近,你要懂得它不是常名、不是常道,你可以用它,你不可以執著它,你不會在這上面起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對了,那就沒有障礙了。諸位要曉得,所有一切的障礙,不是在外頭境界上,是在你起心動念。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妄想、分別、執著,這就產生障礙。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想想看他有什麼障礙?得大圓滿,這個意思很深。現在時間到了,下一點鐘我們接著給諸位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