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昨天我們介紹到「如來現相品第二」的經文。

  經文一開端,菩薩以及一切世間主心裡面在默想。向下的經文就是他們默想當中的一些疑問,總共有二十句。第一句,「云何是諸佛地」。經文我們必須要注意到,「諸佛」,不是單指某一尊佛,換句話說,他們所希望明瞭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第二個問題:

  【云何是諸佛境界。】

  我們把「境界」這兩個字跟諸位同學介紹過,而什麼是佛境界,也只是略說了一點。這些問題,在《華嚴經》上是重要的大問,菩薩尤其是法身菩薩們,乃至於一切眾生,都希望明瞭,所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確實為我們介紹得相當的詳細。道霈禪師《疏論纂要》裡節錄是簡單扼要,他的目的是接引初學。也就是祖師大德們編纂經論,他有他的目的,他有他心目當中的對象。我們今天學經教,不但我們對於這些問題要有相當程度的理解,最重要的,我們怎樣學習,也就是說怎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這是我一生學佛最關心的,如果這門東西學了不起作用,我在生活上用不上它,我的學習興趣就沒有了。所以我可以說從小就重視學以致用,因為我知道,我們人生在世的時間很短促,光陰很寶貴,世出世間典籍數量太多,哪裡是一個人能學得盡?正如從前李老師跟我們談,不說別的,單單講乾隆年間編的這一套《四庫全書》,就這一部叢書,我們一生用一百年的時間都念不完,怎麼學法!這正如一個完具的大學裡面各種科系都具足,我們學什麼?我們只能夠在這個學校裡選擇一個學系,或者是你有過人的聰明精力,你可以選兩個學系、三個學系,再多就不行了。佛法亦復如是,我們學的東西得管用。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得上,對我們真正有幫助,這是我非常樂意學的。學的那個東西我做不到,或者與我的生活脫節,這是我決定不能學的,我沒有那麼多時間,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所以,這是選擇對象不一樣。

  對於諸佛境界,清涼大師註解裡面就比較清楚,他說要是依《瑜伽師地論》講如來境界,有五種差別。第一個,「有情界」。我們知道如來的境界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有情世界,他的智慧能緣得到、能了解,他的德能、他的相好統統都可以緣得到。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為什麼?是他境界範圍;不是他境界範圍,他就緣不到。我們凡夫境界很小,別的同學心裡有感,我們不能應,為什麼?我境界緣不到。佛菩薩的智慧神通能夠緣得到,這是講有情世界。第二個,「世界」。世界是器世界,佛也能緣得到。佛為了度化眾生能夠變現化土,我們在古人註疏記載裡面看到,法照禪師朝五臺山,文殊菩薩示現大聖竹林寺。那是文殊菩薩的境界,他可以變現一個世界來給你看。法照禪師他是學禪的,朝五臺山之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那個時候已經入末法,末法的開端):「末法時期,眾生修哪一個法門最為契機,容易成就?」文殊菩薩告訴他:「無過於念佛法門。」他向他請教:佛怎麼念?文殊菩薩就念了幾句,法照菩薩就照學。離開大聖竹林寺還一路做記號,怕迷失道路,下一次好再來訪問,哪裡知道回頭一看,這個境界沒有了,一片荒山。於是他就知道,菩薩示現的,示現化土。不但示現身相,能示現山河大地之相。法照離開大聖竹林寺,回去之後開念佛堂,提倡念佛,他念佛的方法是五會念佛。

  現在也有人提倡這個方法,實在講這個方法跟我也有關係。我在一九七七年到香港講經,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這個五會念佛的本子,我看了之後也非常歡喜,它用簡譜譜出來的。我帶了一本到台灣翻印,印了好像有幾千本,以後這個本子陸陸續續好像翻印過好幾次,現在流通的至少有幾萬本。有一位法師,在家的時候大概是喜歡唱歌,他對音樂很有造詣,聽說在圓光寺領導那邊佛學院的同學,依照這個譜子來學習,以後把它錄音,錄成錄音帶流通,「五會念佛」。有同學送來給我,我聽了之後,這個帶子在國外流通得很廣,很好,確實是很好聽的音樂,接引大眾念佛,行!真正念佛不行,為什麼?好聽,不能攝心。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這個道理,真正念佛功夫得力要攝心,愈念心愈清淨,這才是唯一的一個標準,能把我的煩惱念掉,能把我的憂慮牽掛念掉,於是功夫才得力。這種五會念佛,我想是民國初年一些法師憑自己想像編出來的,法照禪師傳下來的大概早已經失傳,決定不是那個音。但是接引初機是好事情,是可以用的,它配上了音樂。這是講到世界。

  第三個,「法界」。確實法界是佛力變現出來的,我們常講,經上常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特別是菩薩所問的諸佛境界,並沒有說毘盧遮那佛,也不是說阿彌陀佛,也不是說釋迦牟尼佛,諸佛。諸佛整個,說實在話,整個是說心性,宗門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由此可知,什麼是佛?佛就是心性,特別是心性裡面的智德,佛的意思是覺悟的意思,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稱之為佛。但是我們前面講過三德:智德、恩德、斷德,法界是恩德,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這些名相是世尊教學方便起見而建立的,決定不能執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執著名字相,那你就錯誤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法界是佛的境界。

  第四個,「所調伏界」。那就是教化眾生的對象。佛的四眾弟子,在家出家這些學生,佛是老師,老師的境界是學生,這個不難懂,學生分布在盡虛空遍法界,不是一個地區。現在科學技術發達,講求遠程教學,我們利用衛星電視,利用網際網路,把畫面跟音聲送到遠處,全世界都能收看得到,這也就變成境界;境界現在隨著科學技術,我們境界擴大了。但是諸佛教化眾生的境界,是遍布虛空法界,遍布一切諸佛剎土,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清楚,不清楚會產生許許多多的誤會,會產生矛盾,甚至產生災難。哪些是災難?宗教的戰爭是災難。什麼原因起來的?誤會起來的,他不知道都是諸佛教化眾生的境界。佛經裡面講得透徹,應以什麼身教導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教導就用什麼方法,沒有一定的身相,也沒有一定的方法,活的。我們要問,應以基督身教化的,佛就現基督身,基督是佛;應以安拉身得度的,佛就現安拉身,安拉是佛。所以我在講席一再的告訴大家,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有情無情全是佛菩薩示現的,示現的目的何在?目的教我覺悟。一切是為我示現的,這個恩德就大了。他覺悟不覺悟與我不相干,問題是我要覺悟,我覺悟之後,我再幫助別人。這裡面的意義無盡的深廣,如何能體會得?這個是問題,如何去學習?這些問題裡面有一個核心,那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誠敬」,真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就不行。我們再看看現前我們修學的境界,首先看自己,自己有沒有誠敬之心?鬼神都瞧不起我們,為什麼?對於佛法修學毫無誠意。我們自己要反省,我們在佛堂裡面,我們在聽講經上課,是什麼樣一個心態?躺在沙發上蹺著腳,還在那裡胡思亂想,還在那裡翻閱其他的書籍,這在殿堂上是對佛菩薩的侮辱。古大德看到佛像是站著的,自己不敢坐下,看著佛像是坐在那裡,自己決定不敢躺下,那是什麼樣的心態?從中國大陸傳給我的訊息,我們的錄相帶、錄音帶、VCD,有同修們帶到大陸,大陸同修們在寺院殿堂裡面播放,告訴我,大家都是跪在那裡合掌,恭恭敬敬的聽,我聽了這些話很感動,他們能得利益。我講得雖然不好,他們有十分恭敬心,他得十分利益。我們這些人福報是不小,沒有恭敬心,把這個大好機緣當面錯過,真的像鬼神所說的陽奉陰違,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我點點頭,我知道。我為什麼還講得這麼起勁,一絲毫也沒有在意?我知道我們肉眼看不見的許許多多鬼神,他們是真誠恭敬在聽、在學習,我給他們講的。我給遠方同學,他們在電視機面前,頭頂著經典,跪在那裡恭恭敬敬聽,我對他們講的。真正用功學習的人並不在眼前,我很清楚很明白。所以,這是諸佛教化眾生的境界。

  第五個,「調伏加行界」。這句是什麼意思?什麼叫調伏加行界?佛的學生,代佛接引大眾的人不少,包括我們現前發心要學講經、學弘法,都是代佛接引眾生。我們需要佛加持,佛要不加持我們,我們哪有這個能力?無論是大菩薩小菩薩,真正發心,一定要得到佛的加持,我們世俗人講,得到佛的保佑,保佑你開智慧,保佑你增長福德。為什麼?接引大眾、教化眾生要福慧具足,我們不敢講圓滿,總得要有福有慧,你有慧沒有福,沒有機緣教學,有福沒有慧,不知道教學,所以一定要福慧統統都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要福慧雙修,修福修慧。譬如我們在此地,如果沒有福,你就沒有能力在這裡建道場。單單有福,道場建得很大,不能夠教學。可見得這個事情要做得好,一定要福慧具足,這個事情沒有佛力加持辦不到。

  或者是說,就簡單扼要來講,說諸佛境界,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歸納為四點。第一點「所緣真俗」,這是佛境界,這個把有情世間全部都包括了。「真」是小乘證得初果以上的聖人,也就是說見思煩惱裡頭已經把八十八品見惑斷盡,真的覺悟了。一品煩惱沒斷,是俗人、凡夫。「真俗」也可以講世出世間這一切有情眾生,這是佛境界,佛的境界太大了,不可思議。第二個是「所住剎海」。佛有沒有住處?沒有。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沒有說佛「住」什麼地方,這個字用意很深。佛住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佛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問佛住,要問佛在哪裡。譬如我們這些同學們,我們今天住在淨宗學院,淨宗學院很大,房舍很多,我們住淨宗學院。淨宗學院,到哪裡去找我們?一定要問:某某法師他在哪裡?他在哪個房間?淨宗學院是我們住的境界。盡虛空遍法界是諸佛住的境界,我們要找佛,還是沒地方找,一定要問他在哪裡。佛所住的是剎海,這個名詞要記住,不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佛的教化區,可以說佛在。釋迦牟尼佛在哪裡?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他現在在娑婆世界作教主、作導師。他住哪裡?盡虛空遍法界。第三個是「所起業用」,也是佛的境界,他的業用太大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那是他的業用。第四個「所應攝化」,這是講他教學的對象,攝受眾生、教化眾生的對象,這都是佛境界。換句話說,深廣無際,剋實而論,無有一境非佛境界。所以,佛證得的才真正叫究竟圓滿,不同於菩薩、聲聞、緣覺,他們的境界是有限量的,佛的境界沒有限量。

  「出現品」,本經第五十二卷有一段經文,我們念一念,如果要解釋費的時間太長,以後到後面會講到,但是要隔相當長的時間。經上說,「復次菩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知一切三世境界是如來境界」。是如來境界,經上沒有,我加上去的,因為前面「是如來境界」,它每一句都貫上,這在文字上省略了。「一切剎境界是如來境界,一切法境界是如來境界,一切眾生境界是如來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下面接著說,「佛子,如一切世間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一切三世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我們細細在這個地方觀察思惟,才知道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但是這裡頭有個很深的意義,不能不知道。如來境界是自己的境界,是自己心性本來具足的境界,我們現在可憐,迷失了自性,把這樣深廣無際的境界失掉,佛在經上講「可憐憫者」,我們真正是可憐憫者。為什麼失掉?無端起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久了,心思暗冥,頑固不靈。李老師常講,四方木頭腦子,轉不動,死的,不開竅。看,眼不明,你看不清楚,聽,耳閉塞,聽不懂,怎麼教法?教的人辛苦,學的人不得利益。佛慈悲,對這樣的學生,只要他還想學,佛都不捨棄,除佛之外,沒有人做得到。聲聞、緣覺不會教你,為什麼?他嫌你麻煩。世間聖人也不教你,你看孔老夫子教學,他選學生什麼條件?《論語》上講得很好,「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不願意教你,為什麼?你太笨,你已經麻木,沒有反應了,夫子不教你;佛教你,這就是佛徹底悲心,不捨棄你。像周利槃陀伽這樣的根性,孔老夫子一定不教他。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我相信都不願意教他,佛教他。佛有耐心,佛有善巧方便,了不起,我們不能不感激。我們在這個地方,只有學習佛陀的那種耐心,佛陀那樣的慈悲,不捨眾生。學生學不好,不能怪他,怪我自己教不好,一切反求諸己,我自己教學的方法不善;我們自己才會有進步,不能把這個責任推到學生。學生業障重,闡提根性,不能教,這不是菩薩所說的,這不是菩薩所思的。我們看看如來,看看釋迦牟尼佛,他是怎樣待學生?攝受教化,我們知道唯一的法門:以身作則。

  所以,我昨天跟行師、莊師幾個人講,希望我們這邊修改重新建的房子趕快建起來。六十一號那個房子建起來之後,我會住到這個地方來,我的生活跟大家完全一起,晚上十點鐘睡覺,早上三點鐘起來,我一樣到念佛堂來念佛。這個房子一蓋好,我馬上就搬過來住,我們生活作息完全在一起。講經是為了錄相,不能不在錄相室。你們同學們聽課的情形,我昨天想了,裝幾個閉路電視,我在攝影棚裡面完全看得見大家。你規規矩矩,很認真來學習很好,你不來也好,我絕不過問。如來正法道場,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要不是認真在這裡修行,護法神會遷你的單,我不會,護法神不留你。但是大家不能好好的學,是我沒有帶頭來做。我不帶頭來做,你們今天也明白,我退居了,佛門裡面所有一切事情我不聞不問,這個退居就是退休。我不休,我每天還是在讀誦《華嚴》,因為現在講《華嚴》。我也求三寶加持,希望自己能入華嚴境界,這是我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入華嚴境界。老師教我的,我要落實,我不辜負老師,我感謝老師。如果沒有遇到這些真善知識,哪有今天?我要沒有遇到這些老師,給諸位說,我早就不在這個世間了,到哪裡去?很可能是三惡道。過去生中的行業我不知道,我沒有宿命通,我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業,我知道,要照佛經的標準來看,我所造的是鬼道跟畜生道,地獄那個罪業我沒有,我沒有造那麼重的罪業,確確實實是畜生、餓鬼,早就不在人間了。得善知識的指引,這一生當中福慧雙修,我知道怎麼修法。

  今年二00二年,我講經四十四年了,四十四年沒有休息,沒有間斷,每天至少是一個半小時,最多是九個小時,一天講九個小時,所以平均起來這四十四年每天兩個小時,那是肯定有的。縱然不能說契入華嚴境界,總得沾一點邊,我們能對得起老師。如果邊都沾不到,那真的是對不起老師。所以,諸佛境界,我還是簡簡單單跟諸位就報告到此地。如果以清涼大師開示來講,再一個小時也講不完,我們說到這個地方大致上就可以了。諸位如果讀《華嚴經疏鈔》,李長者《合論》,你有這個基礎,我相信都不會困難。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三句:

  【云何是諸佛加持。】

  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佛加持者,謂佛勝力任持,令有所作」。這是說諸佛殊勝的智力,像前面我們讀過的十種智力,簡單的稱「佛十力」,佛的力量,這十種力量任運的加持,就是幫助你。任運是自自然然,不需要作意。「我來幫助你」,那你就有意思在裡頭。沒有這個意思,自自然然得到佛力的加持,這是怎麼回事情?這是感應道交。譬如我們擊鼓,這個鼓槌擊下去之後,鼓就有聲音出來。聲音是任運的,不是說鼓聽到你擊了,趕快來回應你,不是的。眾生求佛的加持,就像擊鼓一樣,那樣的自然,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用智慧幫助你,佛用能力幫助你,佛用神通幫助你。最明顯的是講經的同學,不論在家出家,你發心上講台代表佛講經說法,就很奇怪,只要你誠心誠意,絕不是為名聞利養,你講經絕沒有私人的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在其中,就會有感應。你那個利益眾生的心愈純愈真,感應的力量就愈大,這個經文展開,不知道哪裡來的智慧。平常不上講台不講經,這個經文你看不懂。上台講經,怎麼忽然智慧開了,講得頭頭是道。講完之後下台,人家問你,你自己也不曉得。講經的法師常常有這種境界,這是什麼?這是佛力加持。因為佛在九法界現種種身,他來做什麼?就是弘法利生。你也很熱忱來幫助佛弘法利生,跟佛自然就起感應道交。

  所以我常常給我們發心講經的同學們說,現在這個世間說法的人愈來愈少,求人不如求己,求別人發心來講經,別人不答應你就生煩惱,或者別人講經他別有企圖,心不清淨,意志不純,會讓我們失望,那怎麼辦?求自己,自己發心。「自己發心,我不行,我智慧也不行,我能力也不行,什麼都不行」,不要緊,只要你肯發心,佛菩薩會加持你,我看到了。當年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開班教學,培養講經弘法人才,我到台中是去聽經的,哪裡敢發心去講經?沒有這個膽子,從來沒有起過這個念頭。李老師找我,叫我到這個經學班,他們叫經學班,「經學班上課,你來聽聽」,老師要我去聽聽,好,我就跟他老人家一道去了。他在台上講,我坐在最後一排聽,教室也不大,沒有我們攝影棚這麼大,大概只有我們攝影棚的三分之二,同學也不多,二十幾個人,兩個人坐一張桌子,像學校課桌一樣,只有十幾張桌子。這一堂課聽完之後,我的心就動了,為什麼?我看看那些經學班的同學,他們的程度,他們學習的能力,我可以比得上。我這一聽,我就跟老師說,我說我也可以學。老師說:你來,叫你來聽就是叫你來學的。好,我就參加這個經學班。過了沒多久,經學班就選我做班長,我們二十幾個同學在一塊學經。我看到佛菩薩神力加持。我們經學班的學生差不多有一半是小學畢業,一般講文化水平很低。還有一位,那是我們的模範,對我影響最大的林看治居士,我們在一起學經,她那個時候六十歲,小學畢業,對我是很大鼓勵。六十歲,小學畢業,經文裡好多字都不認識,她有勇氣學講經,常常拿著經本,她真的好學,肯問,遇到哪一個同學她都問:「這個字怎麼念法?你教我。」「這一句怎麼講法?」到處問,問的她記下來。學出來之後,她講得很好,而且法緣殊勝,我們同學當中法緣哪一個人都比不上她,大家喜歡聽她講經,佛菩薩加持。你不肯發心,佛菩薩想加持你加不上。

  你看我講經這麼多年,四十多年常常講,我哪裡會講經?我不過有一個膽量,敢把這個身體借給佛菩薩用。我上台所說的,不是我說的,佛菩薩加持的。我哪有智慧?我怎麼會說?我肯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你們吝嗇,不肯把身體借給佛菩薩用,你就得不到感應,就得不到加持。這個話,這四十多年來我講過多少遍,有幾個人聽懂?有幾個人跟著做?也許有,我沒有見到。我們對佛法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要相信佛力,要相信佛的智慧德能,對於佛的境界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一切眾生都蒙佛加持,而是自己業障在那裡抗拒著,佛的力量加持不上。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一樣大。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你的業力抗拒佛力,佛力還是加持,但是你自己不得受用。就好像陽光普照大地,你偏偏打一把傘不讓它照,那就沒有法子,那一把傘就是你的業障。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說:「廣亦無量,略有十種。」《華嚴》用十表法,要細說,細說說不盡,略說。略說還是有依據,依據本經第四十六卷「佛不思議法品」裡面所說的,「十種為眾生作佛事」。什麼叫佛事,我們也必須搞清楚。現在人一般產生錯誤觀念,聽說佛事都是超度死人的,所以佛事在一般世間人耳邊裡面是非常不吉利的名詞,世間人對這兩個字產生很深很嚴重的誤會。如果明理、懂得的人,「佛」這個字怎麼講法?「事」怎麼講法?他要真正懂得,就不會產生誤會。佛是覺悟的意思,佛跟事連起來,是覺悟的事,凡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事業就叫做「佛事」。由此可知,給死人念經與佛事的本意毫不相關,這個誤會太嚴重了。真正明白了,什麼叫佛事?佛事是教學、上課,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個事叫佛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那叫做佛事。所以我們要明白,佛事是教學。佛的教學,我們可以說是真實智慧的教學。

  經上略舉十種諸佛加持令一切眾生去做覺悟大眾的事業,哪十種?經上給我們說的,第一種,「一切諸佛示現色身為眾生作佛事」。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句話是第一條:以身作則。什麼是一個覺悟的形象?做出來。自私自利是迷惑的形象,是三途六道的形象,佛要示現一個覺悟的形象,恰恰跟它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大功無私。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出生富貴家庭,貴族出身,他要不出家,他可以繼承王位,他能夠捨棄。捨棄之後,幹什麼?幹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工作,他幹這個。這個工作是為一切大眾服務,最圓滿、最究竟的,一生所作所為、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幹這個事情,這是佛事,一定先要自己做到。眾生貪圖富貴,想盡方法攀緣,在這個社會上怎樣取得高的地位,怎樣得到大的財富,如何享受五欲六塵,他搞這些,這些佛知道,這是什麼業?三途六道之業,他錯了。佛示現的是究竟圓滿的覺悟,你們這個錯誤的,佛是統統都得到,捨掉了,不是沒有得到,沒有得到,你天天來勸的時候,人家會說,你根本沒有能力得到,你說得好聽。那個話從佛口裡說出來,大家沒話講了,為什麼?他全得到了,社會地位他得到,財富他得到,種種享受他都得到,比別人得到的多,比別人得到的圓滿,他能放棄,他去過沿門托缽的生活,每天托個缽到外面去化一缽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還有什麼話講?這個,佛說這是覺悟。我相信初聽的人一頭霧水:這是覺悟?對,那是覺悟。上根利智的人一看明白了,中下根人不覺悟,為什麼?貪心放不下,這個生活太苦。你不曉得,世尊過這個生活是大自在的生活、最快樂的生活。我們也是搞了好多年,真的搞了十幾二十年才明瞭,才知道世間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求得一點名利,求得一點五欲六塵的享受,他付出了多少代價,所得到的利益真是古人講的蠅頭小利。蒼蠅頭,蒼蠅頭不大,你只得到蠅頭那一點小利,你所付出的代價是迷失了本性,迷失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那個損失不得了!等於說,拿一萬兩黃金買一塊糖吃,值得嗎?但是世間人各個確實就幹這個事情。我們在佛法裡,天天在經藏上學習用功,累積十幾二十年才發現,才明白過來,世間人種種這些享受得不償失,不成比例,才知道世尊那種示現的偉大,真正體會到大恩大德,無與倫比。

  如何報答佛的恩德?唯有學習佛陀一樣的示現,這才能報佛恩。如果我們不能這樣做法,就不能夠報佛恩。所以我常常講,我們的形象好重要,一切時一切處要注意我們的形象。你們在講堂聽經,或者在講堂看經,坐要有個坐相,站要有個站相。這個道場是開放的,常常有人走進來看看,如果看到你站不像站相,坐不像坐相,你就把形象破壞了,人家瞧不起你。瞧不起你,小事,無所謂。因為你穿的是出家人衣服,你代表佛,瞧不起你,就瞧不起諸佛如來,瞧不起菩薩羅漢。人為什麼瞧不起佛菩薩?是因為你,你的罪就重了。沒人看見,鬼神看見,鬼神也瞧不起佛法,都是你引起的。所以,出家人為什麼會墮地獄?你仔細觀察就明白,有意無意之間隨順煩惱習氣,自己不知不覺把佛法形象破壞了。佛法的形象,我們講最低的,不講太高的,最低的《沙彌律儀》,你要能把沙彌律儀做到,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你都能夠遵守,都能夠不違犯,天地鬼神、一切眾生敬重你,那真的講值得尊敬。尊敬你就是尊敬諸佛菩薩,你替諸佛菩薩爭光!你示現的色相好,讓眾生尊敬佛菩薩,讓眾生尊敬佛教,讓眾生歡喜學習佛教。這是所有的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不可以不懂得,你能這樣做就得佛力加持。你自己按規矩做,佛力加持從哪裡顯現?第一個,你身體好,你沒有病痛;第二個,你的色相好,我們一般人講氣色好,讓大眾跟你接觸生歡喜心。這是佛力明顯的加持,為什麼?你業障消除了,把自己業力的身轉變成願力身,重要!我們要會轉變。業力身不自在,是過去今生所造的業,被業力牽著走,自己做不了主。願力超過業力,就是乘願再來,那你就得佛菩薩神力加持,為什麼?跟諸佛菩薩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自然然感得,不要去求。不要天天跪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去禱告,那個沒有用的,要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言同佛言,行同佛行。諸位要曉得,佛的言行就是戒律,我把它落實在沙彌律儀,落實在最低的,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得到。要是落實太高的,說的是好聽,我們做不到,做不到不管用,一定要考慮我們現前的能力,現前能力能做得到,這個重要。十大願王我很少說,為什麼?做不到。沙彌律儀是起步,出家人必定要學,在家人也可以學習,在家人要能夠把它做到,你是在家的聖人,你就不是凡夫。這是第一個加持,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好的形象。

  第二句,「出妙音聲」。特別是在講經說法,在講堂我們的音聲不好,這個要求佛加持。這樁事情,從前李老師對我們學講經的學生常常提示。《內典講座之研究》裡面,老師都提到,音聲要求三寶加持。現在科技發達,有很好的擴音設備,方便多了。我們初學講經的時候沒有這些設備,講堂不太大,擠一擠大概可以容納三百人,你的音聲要能貫注整個講堂。我們學講經,聽眾大概一百多人,有的時候幾十個人,學生上台學習講經,老師來聽,老師會坐在最後一排,坐在角落上,就是說那個地方音聲能夠達到,全場都達到了。他坐在那個地方如果聽不到,他就告訴你:你的聲量太小。你說:我沒有法子,我就這麼大的聲量。求佛菩薩加持。我在早年,我的聲量不大,早期的同學都知道。我在佛學院上課,佛學院學生不多,我一出家在三藏學院教書,學生四十幾個人,坐在後一半,常常寫個條子給我:法師,請您聲音大一點,我們後面聽不見。我已經用盡力氣,沒有像現在這樣,現在聲音宏亮,而且講的時間很長很久不累。初學講經的時候不行,講兩個小時會累,需要休息,需要潤喉,要用什麼東西保養,現在什麼都不需要了,什麼原因?佛力加持。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前面與會這些菩薩、天神、大眾,每一位代表出來讚頌,都是說得佛的加持,這個意思很深很深。

  我們現代人,特別是現代,沒有念過書,沒有文化,很可憐,言語文字顯得狂妄,意思是好意,表達不行。剛才同學送了個賀年卡給我看,我一看,狂妄無知。他們要寄給紐約淨宗學會的,上面只寫個「紐約淨宗學會惠鑒」。紐約淨宗學會,那是個會,它沒有人,你叫誰惠鑒?你去看,那個會是一棟房子。不知道加幾個字:「紐約淨宗學會會長及全體同學菩薩大眾」,那你不都說到了嗎?都不會加。後面寫個「澳洲淨宗學院」,沒有了。現代人真正可憐!澳洲淨宗學會,也要具名「院長某某人」,「率」或者是「及」,「全體同學敬賀」。這幾個字要不加上去,你那個賀年卡寄出去等於零,人家一看,這是什麼東西?丟到字紙簍去了。我們剛才講形象,你把形象完全破壞了,破壞整個淨宗學院的形象。別人一看,淨宗學院可憐,沒有人才,連個寫賀年卡的人才都沒有。佛法裡面講貧窮,這就是文化的貧窮,貧窮到這種程度。在從前,寫這些東西是在什麼時候學習?小學,小學生學寫作文、學寫信,小學生。換句話說,你們連小學生的程度都沒有,對人一點禮貌都沒有,狂妄自大,無知到極處。怎麼辦?我們曾經在台灣買《應用文》,精裝本很厚,我們買了幾十冊,每一個道場裡面都有不少本,你們去看,看人家怎麼寫法,再看看別人寄的賀年卡,寄給我們的打開來看看,看他們是怎麼寫法,我們好學習。這就是說,學習的意願沒有,學習的方法不懂。有很多人問我,學院什麼時候招生?我看看這個樣子,看看這張賀年卡,我們學院招生遙遙無期,很悲哀!什麼時候你們學習得差不多,可以教了,我們才能招生,否則的話,你們想想,我們如果招生,還得要聘請老師。你們不能教,我們來安排課程,到全世界去聘請老師,這才能夠招生開學。所以,不發憤、不用功怎麼行?

  第三,「有所受」,得佛力加持。第四,「無所受」,也得佛力加持。有所受,應當接受的;無所受,是應當遠離的,都要如法。法的標準是什麼?性德,也就是與性德相應的。受,佛經裡面常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接受佛陀的教誨,佛力加持。到無所受,這個境界高了一層,完全會歸到空性,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無所受,得佛力加持。這個時候契入法身菩薩的境界,從有入空,空有不二,形相上有,體性上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不礙有,有不礙空,得大自在。你不得佛力加持,你怎麼能夠入得了這個境界?第五句是「以地水火風」,這是佛以神力變現形相加持。地水火風,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物質。佛以神力變現物質來加持你、來幫助你,成就你教化眾生的事業。第六種,「神力自在示現一切所緣境界」。這個範圍非常廣大,佛所緣的境界,我們如何能跟佛同所緣,那就得佛力加持。佛所緣的境界是什麼?佛經上有一首偈子講得很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句話,諸佛,不是哪一尊佛,一切諸佛示現在九法界就為這樁事情,沒有別的事情,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

  所以要想把這樁事情做好,第一個基礎的工程是要叫一切眾生深信因果,因果的教育重要。印光大師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為什麼用《了凡四訓》?他那樣大力的來宣揚,沒有別的,用這個課程讓大家認識因果,深信因果,把基礎打好。然後再進一步,教你認識什麼叫善,什麼叫惡。用什麼做標準?他選的是《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選《安士全書》。《感應篇》跟《安士全書》,說實在話是善惡的標準,我們要認識,然後我們以這個標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照這個標準,這個標準上是惡的,我們要斷掉,這個標準上是善的,那我們要好好學習。斷惡修善依這個做標準,印光大師是普度社會廣大的群眾。出家人的標準,要加上《沙彌律儀》,出家人的善惡標準。出家人如果把《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都做到,不錯,你是個善人,你不是個出家人。你要是在家,你是上善,你是出家人,你是下善,為什麼?因為你的形象是出家,你不像是出家人,你像是個在家人,所以你穿上這個衣服你就變成下善,衣服脫掉你是上善,形象不一樣。這個形象要比世間人好很多倍才行,你代表佛的。這是講佛所緣境界。現在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