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怎樣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第1003集

  法語:

  佛的大慈大悲在哪裡?釋迦牟尼佛離開這個世間已經三千年了,他的大慈大悲在哪裡?在經典裡面。每天讀經,研究經教,依教奉行,我們得到佛的慈悲加護。我們得到了,應當從內心,把佛的慈悲心變成自己的慈悲心,來對待一切眾生,落實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開示:

  佛的大慈大悲在哪裡?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這個世間,已經三千年了。你要說他老人家當年在世間大慈大悲,我們還能講得通;他不在世了,這個大慈大悲在哪裡?所以佛的學生、佛的弟子,我們接受了佛的慈悲;我們怎麼接受?從經典裡面接受的。

  了凡四訓(第17集) 2001/4/19

  

  每天讀經,研究經教,依教奉行,我們得到佛的慈悲加護,加持保護。我們得到了,應當從自己的內心,把佛的慈悲心變成自己的慈悲心,來對待一切眾生,落實佛菩薩的大慈大悲。要我們去做!我們見到觀世音菩薩,絕對不是懇求觀音菩薩慈悲我。泥塑、木雕、彩畫的菩薩像,他怎麼能保佑你?所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了凡四訓(第17集) 2001/4/19

  

  我們要發揚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心行,見到觀音菩薩想到「我就是觀音菩薩,我學習觀音菩薩,我效法觀音菩薩」,是這個意思。這是佛法教學的正理,要懂得。我不作觀音菩薩,造一個觀音菩薩像以為那就是的,大錯特錯!

  了凡四訓(第17集) 2001/4/19

  

  佛的德號,釋迦牟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能仁、寂默,「能仁是其用,寂默是其體」。仁是愛,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待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所以釋迦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以仁慈教化一切眾生,以仁慈帶領一切眾生。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2012/12/3

  

  寂默是體,就是自受用,他的心地清淨,就是我們這個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是寂默,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清淨平等一定生智慧,生智慧就是覺;不清淨、不平等一定生煩惱,煩惱就是迷。所以佛的心清淨平等覺,它起的作用就是仁慈,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用什麼方法?用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我們看到斯里蘭卡的法師,每天也是從事於教學。所以能仁是其用,它所起用,寂默是其體,寂默是戒、定,能仁是慈悲,智慧起用。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2012/12/3

  

  佛在經論上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六道眾生苦,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佛的根本大願。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悟來的。佛知道,所以他要從根本下手。不是說你沒得穿,我送衣服給你,你沒得吃,我送糧食給你,那是救一時,不能救永久,不徹底。徹底是叫你覺悟,覺悟才是真正徹底的幫助。為什麼?覺悟他有智慧了,他知道應該怎麼做法,不會做錯事。落實在教學,教學為先。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2012/12/3

  

  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成道,成道之後一生教學,沒有一天不講經授課的,七十九歲圓寂,三十歲開始,整整四十九年。經上常講,一生講經三百餘會,這個三百餘會叫辦班,辦講座,一生搞了三百多次。辦班時間有長有短,長的有好幾年的,一個大單元;短的有幾天的,有一天、兩天的,幫助人解決一、二個難題,一生教學不中斷。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2012/12/3

  

  古時候沒有這些傳播的工具,佛教學只能在現場聽,住得遠就沒法子了。所以跟佛時間久的學生可以代佛講經,他們到四方,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分散到各處講經教學。每年雨季,印度有雨季,這三個月期間,統統回到釋迦牟尼佛身邊接受再教育。這個再教育是提升自己,九個月去教別人,這三個月等於說進修教育,要把自己提升。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2012/12/3

  

  這種方式它非常之好,教學相長,所以在那個時候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很多。我們就能推想到,證初果、二果、三果的就更多了。證果的人很普遍,不難,要真放下。有在家居士證阿羅漢的,男女都有,女居士也有證阿羅漢的,這真叫正法住世。五種見惑破了證須陀洹果,見思煩惱斷掉了就證阿羅漢果,真多。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 2012/12/3

  

  我自己學佛,我要像一尊佛;我自己學菩薩,我要像一尊菩薩,大家社會上看到,對你就自然尊敬。我學佛不像佛,學菩薩不像菩薩,社會大眾誰瞧得起你?一切都要從本身做起。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想佛,我們就變成佛;心裡想菩薩,你就成菩薩。佛是什麼?佛是清淨、平等。

  學佛答問 2005/12/23

  

  大慈大悲,幫助世間苦難眾生,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隨心應量,這就得大自在,這叫真學,這叫真實成就。選擇其他法門真難,遇到淨宗那是幸運。能夠真正相信,一點懷疑沒有,經教是擺在第二位。如果對淨宗還有懷疑,對於世緣還不能放下,淨宗經教會給你很大的幫助,要認真學習。學經教是斷疑生信,目的在此地,它是修行的前方便。所以,佛法講信解行證,研究經教是信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幹,你幹後頭就證果,往生就是證。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35集) 2009/5/20

  

  研究的時候虛心,沒有成見。清涼大師所講的,百分之百的接受,虛心;雖接受,接受他的義理,不執著文字,文字是言說的符號,離言說相。我們今天讀古人的東西,要懂得離文字相,怎麼離?不是不要文字,即文字而不執著文字,這就對了,你不要執著文字相。文字要不要?要;不要文字,善知識就沒有了,我們無法親近。我們要文字,不執著文字相,要緊是這一句。不執著就是妙用,也就是說我們用清淨心來對它,愈清淨愈好,因為清淨心有靈氣;心浮氣躁的人是濁氣,混濁。清淨心就有靈氣,靈氣的感應是覺悟,濁氣是叫你迷惑。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112集) 20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