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瑞相現前,見如不見-第1001集

  法語:

  修行中有種種感應、種種瑞相,要平常心看待,用不著歡喜,歡喜是煩惱。要見如不見,不必跟別人說,不必炫耀自己的成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自己依舊要一心懺悔,依舊要晝夜無間,我們的功夫才會進步。如果有這些境界現前,自以為了不得,立刻往下墮落。

  

  開示:

  種種瑞相現前,對於一個真正用功的人,見如不見,不必跟別人說,不必炫耀自己的成就。應當要記住佛在經上講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自己依舊要一心懺悔,依舊要晝夜無間,我們的功夫才會進步。如果有這些境界現前,自己以為了不得,自己以為比別人高,貢高我慢的心生起來了,不但不能提升,你立刻往下墮落。

  了凡四訓(第11集) 2001/4/18

  

  念佛人有見阿彌陀佛的,夢中見佛的人很多,定中見佛的人也很多。念佛堂裡面止靜的時候,就是坐下來念佛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有人見佛、見蓮花,見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情形。見到之後,要若無其事才好,如果一見到,「這不得了,我念佛有功夫,見到佛了,你們都沒有見到,我比你們高明太多了!」這就完了,就著魔了。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94集) 1995/5

  

  真正念佛人,一定要遵守佛在經典裡面的教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求感應,不求一心,不求瑞相,只是一昧念下去。縱然你見到佛像了,或者見到蓮花,或者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如不見,心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感應道交。

  無量壽經玄義—純一之法 稱性極談(第2集) 1990/3

  

  不必歡喜,也不必到處告訴別人。為什麼?你的一心破壞了,你心不清淨。你看當年遠公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慧遠大師),他老人家一生當中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是在止靜的時候見到的,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過,一直到他往生的時候他才告訴大家,因為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了。他跟大家講:西方極樂世界現前,我要往生了,這個境界我過去見過三次。這個時候才說。

  無量壽經玄義—純一之法 稱性極談(第2集) 1990/3

  

  所以要有忍、要精進、要有定。定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都要不昏不散,這就是禪定。並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去盤腿面壁,那叫做禪定。不昏迷、不散亂,你這個心永遠是一心,一心不亂,這就是定,不為外界所迷惑,不為外界所動搖。不為外界所動就是不散,不為外界所迷就是不昏,所以真正修禪定,一天到晚待人接物都在禪定當中。

  梵網經(第15集) 1983/11

  

  實在講,我們一般人信心不定,所以佛有很多這個光明、寶香不會讓你聞到,為什麼?聞到之後,你會發狂!佛是叫你心定下來,一聞到,這個一下高興起來,手舞足蹈,我見到多少瑞相什麼、什麼的,人就發狂了。清淨心也失掉了,平等心也失掉了。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第8集) 1990/7

  

  所以菩薩對我們的感應不能說沒有,冥應,此地講的是「冥顯感應可知」,冥應多,顯應偶爾有個一次兩次。在初學的人會偶爾有幾次,那個作用在哪裡?作用是啟發你的信心。真有這種境界,真不可思議,他信了,信了以後就沒有了。不是你退心了,信了以後要常常有,那就是怪了,沒有了好事!天天有可不得了,那你心就被魔境所轉。還有到什麼時候?到你功夫成就的時候,偶爾也會有幾次,那是來考功夫的,考一考你是不是見到相你不動心了。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4集) 1983/12

  

  暗中的感應,佛菩薩保護,他是對一切眾生平等平等。不管你有沒有求他、你有沒有念他,菩薩都一律平等的加持。決定不會說你念我,我才來「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你不念我,我都不管你,那菩薩的心不平等,菩薩的慈悲不夠廣大;菩薩決定平等。但是念的時候,他平等加持的力量你得到了,你不念他的時候,他加持的力量你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4集) 1983/12

  

  淨土從哪兒來?心淨則土淨。在現在就清淨,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麼清淨。所以到心清淨,才能感到諸佛淨土現前。就是他這種力量能夠加持給這些苦惱眾生,沒有覺悟的眾生,迷惑顛倒的眾生,普遍的加持。雖然普遍的加持,可是必須你自己也要覺悟,菩薩加持的力量你才能夠得到受用。就好像鏡子它能照,你不照正面照反面,那沒有辦法,鏡子現不出像來。所以你本身要會用心。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4集) 1983/12

  

  見到菩薩現身,想想自己的功夫,是不是真正有資格感得菩薩顯應?如果自己沒有功夫,沒有善根、沒有福德、沒有修持,佛菩薩來了,要常常再來,那麻煩可大了,準是魔王冒充的。這是我們自己要覺悟。好比我們世間,我們這一幫人都不幹好事、都不存好心,說有一個大好人,有個大富大貴、大長者的,他常常到我們這兒來要來照顧我們,你想想看能相應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類,他怎麼會感應?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4集) 1983/12

  

  所以境界現前不可以執著,不可以炫耀,不好!佛法是教修清淨心的,不是搞神通感應的,這個要記住。神通感應決定是壞事情,不是好事情。所以,佛法決定不以神通感應作佛事。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94集) 1995/5

  

  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做到不間斷、不懷疑,你自然就能成就。所以『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決定往生。功夫成片都能夠帶業往生,所以這樁事情,修行決定不能著急,要穩穩當當把這句佛號念好,把這句佛號念到底,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空過了。

  阿彌陀經要解(第7集)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