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一門深入與做多元文化工作有矛盾嗎?-第1080集

  問:師父常說求學修道要一門深入,即使淨土五經也最好選擇一種,擇一而修。而師父同時也在做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對其他宗教的典籍深有研究並有時讚歎,這兩件事是不是很矛盾?

  答:看起來矛盾,實際上是一樁事情,這是中國人跟外國人在求學學道理念上有差別。中國人,我們幾千年前的老祖宗教導我們的方法,就像一棵大樹一樣,你看你種樹,種樹先要有根,根生一個本,本再生枝,枝再生條,條再長葉,這個樹是這麼種的,他就從這上面用這個例子來教我們這個道理,我們首先要紮根。

  在中國這兩千年來,佛教傳到中國,無論是世法、是佛法,包括道也不例外,統統都是紮三個根,傳統的根,儒家代表,道家的根,《感應篇》,佛教的根,《十善業道》,這三個根。

  三個根紮下去之後,你就具備有學聖學賢學菩薩學佛的條件,你就具備這個條件,具備這個資格,然後怎麼學法?無論是經論,你只取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記住,像佛在《金剛經》上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就是法門,無量法門,你只要學一樣。怎麼選擇?選擇你喜歡的,你愛好的,你能夠理解的,與你生活不產生障礙的,你取這種經論,選一種,一直學下去,就是一門。這一門,修學期間,我們過去常講,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你守著這個規矩是持戒,三個根是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都是戒,從戒你就能得定。你看你學一樣東西,每天想一樣,你不會胡思亂想,不會心浮氣躁,你心是定的,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所以中國教學是教你求智慧,不是別的,智慧開了之後就通達了,不但這個通,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所有法門都通,這是智慧。

  然後你才廣學多聞,所有的經論都可以涉獵,為什麼?那輕而易舉的,你一接觸就通達,一個道理,一個原理,你就全通了。就像那個樹它長大了,枝葉花果非常茂盛,幾千年年年生新枝,年年開新花、結果實,活的!這是中國人求學問。

  到你智慧開的時候,不但自己的宗教可以學,看看其他宗教,你一看全都明瞭,明瞭的時候你才真曉得,所有宗教是同一個根,同一個源流。可是沒有到這個程度,特別是沒有得到定,清淨心沒有現前,你要學多了,你的心就雜了、就亂了,就把你這一生開悟的機會斷掉了。你廣學多聞學的是什麼?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

  外國人求學,他理念跟我們中國人恰相反,他一開始就學很多,所以說是為學像金字塔一樣,底很大,什麼都學,慢慢愈學愈尖,到最後他才專。他是由博到專,他那個專真的像金字塔一樣,到最高的拿到博士,拿到這個塔頂了,塔頂再不能往上升,它不像樹,樹是活的,它逐漸往上長。

  所以外國,到那個頂點他就沒有辦法再推進。所以中國的這個理念跟金字塔恰恰相反,先是專一,最後是廣大,枝葉繁茂。所以中國用樹做比喻好懂,外國用金字塔做比喻好懂,這是為學的理念不相同,外國人重視的是知識,中國人重視的是智慧。

  現在我們這個世界遇到難題,真的遇到困難,現在的社會問題太複雜。第一個困擾的大問題就是衝突,衝突太多了。在家庭裡面,夫妻衝突,離婚就是夫妻衝突。夫妻衝突就帶來了父子衝突、兄弟衝突,踏進社會的時候,你就與領導衝突,與朋友衝突,這個麻煩大了。

  所以有不少國家領導人都憂心忡忡,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聯合國為這樁事情年年開會,一年不知道開多少會,從一九七0年到現在,三十八個年頭,全世界這些專家學者都沒有辦法。我在澳洲有這麼一個機緣代表大學,我參加了十幾次。這個衝突能不能化解?中國人的智慧是可以的,得要用中國人的辦法。

  中國人不開會,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開會解決問題的,用什麼方法?辦班教學。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告訴後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政權,鞏固政權,國泰民安,靠什麼?靠教育。中國人最懂得教育,五千年來這麼大的一個團體、一個族群,確實長治久安,太平盛世,這是外國人研究中國歷史沒有不羨慕的,他們到底用什麼方法?用教育,人是教得好的,看你怎麼教法,教育重要。

  你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現在教育,許多國家地區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疏忽了,教的什麼東西?教的是科學、技術。除了科技之外,現在教學的影響力,最大的是電視、媒體、網路,為什麼?每個人都要看,天天都接受。這些教什麼?教暴力色情、殺盜淫妄。

  然後你就曉得,世界的衝突從哪裡來的?教出來的,天天都在教。你要想求社會安定,你就把這個負面的教學要統統把它禁止。如果這些媒體、電視、網路都天天教人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天下就太平,很快就能恢復,為什麼?這是人性的教育。我們肯定、我們深信不疑老祖宗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所有一切不善是習性,習性是可以改得掉的,本性是可以恢復的,只要好好的教。

  我們非常希望聯合國將來能夠辦一個世界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的宗教,辦一個多元文化大學,團結全世界的族群,這兩樁事情辦好,世界會永久和平。我們努力在做,至於成果,我們不想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這些報告介紹完成之後,我們對於這些事情再就不過問,就畫上句點,回過頭來從事我們本分的工作,佛教出家人本分的工作就是講經教學,不會再有這些枝葉出現。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多元文化融合工作,這都是一種不得已的做法,希望這一帶頭,後面有年輕人能夠接著去做。

  這個事情沒有矛盾,有先後次第不相同。初學的時候要一門深入、要長時薰修,到你學成之後,你就能夠發揚光大,你就能夠廣學多聞。記住,佛門四弘誓願裡頭第三句說「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廣學多聞,但是在前面是不許可的。

  前面你看看,四弘誓願第一個是教你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就是你的修行、你的學習為什麼?是為度眾生。度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服務的時候,你要有德行、要有學問。所以第二條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裡面最重要的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個東西要斷盡,你德行成就了。

  德行成就,還要學術,「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我們初學著重在德行,德行著重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德行成就之後你就廣學多聞,就普遍的涉獵。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就是廣學多聞,在這個之前,他在文殊菩薩會下,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畢業了就廣學多聞,所以它是兩個階段。

  答香港參學同修(第110集)

  200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