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從孝親尊師做起-第879集

  法語:

  怎麼修布施?孝順父母。以勞力奉事父母,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這是內財布施;以我們的智慧,父母的習氣嗜好都能想到,這是法布施。能夠使他們安心、快樂,離開一切憂惱,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從哪裡做起?從對自己的父母、老師做起。常常懷念老師,老師有什麼缺乏,跟父母一樣要照顧到。

  

  節錄:

  學佛必須要從基礎上奠定根基,根基在哪裡?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根。諸位要是真正明白體會到,今天所有修行的人為什麼不能成就?功夫為什麼不能得力?你把這個原因就找到了。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順父母學起,你有沒有盡孝道?從奉事師長學起,我們中國人講孝親尊師,這四個字做不到,你在佛法上無論怎麼精進,無論怎麼用功,說老實話,你的功夫不會得力,你怎麼可能有成就?

  大乘無量壽經(第38集) 1999/1/16

  

  我們初學的人,六度到哪裡修?到家裡頭去修。怎麼修布施?孝順父母就是修布施,你以你的勞力奉事父母,這是布施。對父母應該講供養,供養父母,很細心去照顧父母的生活,這是內財布施;照顧他,為他服務,伺候他。以我們的智慧,在他日常生活當中,他有些習氣嗜好,我們都能想到,無微不至的伺候,這是屬於法布施。勞力、財力的供養是屬於財布施。能夠使他安心、使他快樂,離開一切憂惱,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從哪裡做起?從對你父母做起,對你老師做起。

  大乘無量壽經(第38集) 1999/1/16

  

  老師教導我們、啟發我們,我們才開了竅,才有智慧,才懂得這些事情,老師的恩德怎麼能忘記?常常懷念老師,只要知道老師還在,逢年過節,總要有個關懷、有個表示;有空閒的時間要常常去看看老師,老師有什麼缺乏,跟父母一樣要照顧到。

  大乘無量壽經(第38集) 1999/1/16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是根,一個孝,一個敬,孝用父母做代表,敬用老師做代表,尊師重道。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智慧)得自於老師,一生有所建樹,這兩個恩人不能忘記。

  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第1集) 2014/8/10

  

  孝養,「養」,可不容易!一般養都是講三方面,才圓滿。「養父母之身」,父母一生照顧兒女,兒女長大了,他老了,他的物質生活你要照顧到。你的收入一定要拿一部分供養父母,給他做生活費用,這養父母之身。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76集) 2003/12/6

  

  第二,「養父母之心」。要讓父母晚年很快樂,那就講你的家要和。對兄弟、對家族,你這一家有堂兄弟,有表兄弟,這個大家族統統都能和睦相處,你的父母心才快樂。你有好的老師,有好的同參同學,你在這個社會上能夠履行道德,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你的父母有面子,很光榮,這是孝道,這是養父母之心。最後,「養父母之志」。父母對你的希望,希望你做聖人,希望你做賢人,學佛的人,希望你將來能作佛、作菩薩,能普度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76集) 2003/12/6

  

  所以我們對供養父母,一生都要供養的,父母不在了,到忌日還要祭祀,慎終追遠,念念不忘。我們對老師也是如此,老師跟父母一樣,老師在我們要供養他一生,老師不在了我們要紀念老師,老師還有後人、還有眷屬我們還要照顧。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成個什麼佛?

  妙法蓮華經大意(第21集) 1981

  

  我常講三個根,要從扎根下手,扎根頭一個根是做人,學佛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菩薩、成佛,哪有這個道理?佛菩薩是人中最善的人,最完美的人,頭一個學做人。佛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是的,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做到沒有?這做人!怎麼樣孝養父母?怎麼樣奉事師長?我們今天提倡《弟子規》,《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做到了,孝養父母跟奉事師長你就做到了。

  學佛答問2007/2/16

  

  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世間這個時候沒有佛出世,你能夠孝養父母就等於事奉佛陀,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孝養父母的功德,跟供佛的功德沒有兩樣。如果你們在道場誠心誠意的禮佛、供佛,回家不孝父母,你這個禮佛、供佛沒有功德,是假的。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七)(第3集) 2000/10/11

  

  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孝順父母,不可能尊敬師長,不尊敬師長、不孝父母這是悖逆,這個一定是別有企圖,不是出自於真心的。哪有對最親近的人不孝順、不愛的時候,會去愛別人、外面的人,哪有這個道理?在情理上講不通。孝與敬是開發自性的一把鑰匙,佛法所求的是明心見性,性德的開發從哪個地方做起?從孝敬。因為孝敬就是性德,還要用性德開發性德的全體。

  無量壽經大意(第2集)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