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苦空無常-第865集

  法語:

  貪求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障礙菩提心。真正修道的人,要念「苦空無常」。常常念苦空無常,觀察這個世間苦空無常,對於享受的心才能夠淡化,才能夠止住,覺心才能夠生得起來。

  

  節錄:

  這個世間人大多數貪求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我們現在所謂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貪圖這個享受,這也是障礙菩提心。真正修道的人,佛在一切經裡頭常常提醒我們,常常教導我們要念「苦空無常」。常常念苦空無常,觀察這個世間苦空無常,對於這些享受的心才能夠淡化,才能夠把它止住,這樣覺心才能夠生得起來。菩提心的反面就是迷,菩提心就是覺,所以就是覺與迷這是修學的基礎,決定不能夠迷失了自己。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11集) 1990/4

  

  什麼叫覺、什麼叫迷?簡單的說,對於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還有留戀,這就是迷心,這個不能往生;覺悟的心,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確實放下了,這個覺悟了,這樣的人才能往生。這是從這個字面上很淺的意思來看,這不會錯誤的。迷人不願意離開六道輪迴;覺悟的人,他不願意再搞六道輪迴了,這個六道輪迴無量劫搞到今天,生生死死實在沒有意思,這個人覺悟了。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10集) 1990/4

  

  這個世間確實佛這四個字講得非常真實,這個世間是苦、是空、是無常,無常是刹那生滅。我們讀過彌勒菩薩為我們的開示,這個世間的真相,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是無常。念念不可得,這是空。古大德所講的「不斷之無」,因為他念頭一個接一個,念念都是空的,不斷之空,他用的詞是無,無跟空是一個意思,真的是無所有,不可得。這個裡頭他究竟教我們什麼?教我們這些苦空無常全是假的,假的就應該徹底放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5集) 2011/8/5

  

  抓住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本經所說的核心,阿彌陀佛。一切無常,阿彌陀佛真常;一切苦空,阿彌陀佛不空,什麼重要?阿彌陀佛重要。應該是所謂是二六時中,也就是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念念都要抓住阿彌陀佛,你就超越苦空無常。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常,那個地方是樂,那個地方是有,那個地方是真常。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5集) 2011/8/5

  

  如果不知道事實真相,還迷戀在這個世間裡頭,但求幻妄之樂,這個世間之樂不是真的,這個世間之樂是苦,是以苦作樂,這叫迷惑、這叫顛倒。為什麼?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是幻妄,幻妄兩個字就是不斷之無,完全看錯了,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那個現象,那是幻妄。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5集) 2011/8/5

  

  電影的放映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不斷之無。我們不了解真相,還在裡面起貪心,起心動念還想控制、還想佔有,還想把它保住,全是錯用了心。底下這個比喻說,「如蛾撲火,自焚其身」,這是我們常見的。鄉下點油燈,這個現象天天可以看見。你就看到小飛蟲,看到光牠就接近,都被燒死。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5集) 2011/8/5

  

  實在講真正能夠安貧樂道不是普通人,那是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夠做得到。實在在我們佛門裡面來說,我們不難體會,心地果然清淨平等了,他的生活就是安貧樂道。安貧是我們凡夫的概念,在他有沒有?他這個觀念都沒有,所以他才樂道。樂道是真的,安貧他沒有這個觀念,為什麼?人家貧富一如。不要說在世間了,在十法界裡面,他天堂跟地獄也平等,苦樂二邊都不受,他還有什麼貧與富?沒有了。所以樂道是真的,道就是自性,這是真樂。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11集) 1990/4

  

  看到所有的享受,皆是苦空無常,你心就不染了,這叫真修行。真修行不一定要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那是對業障很重的一種增上緣。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現的,絕對大多數的人,富貴人放不下,就是他那個樂,享樂的樂受,他認為有快樂。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八苦是苦苦,享受你要曉得壞苦,你不能夠永遠在享受,總有一天你要放下,你放下就覺得非常痛苦。你平常就曉得,這種享受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放在心上,你就不受染污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92集) 2011/5/3

  

  我們天天在受,必須在習慣當中要養成什麼?如如不動。眼見色相,不被色相干擾,我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用什麼方法清淨?默念佛號,這個方法好,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自然就有能力,不受干擾。在干擾的環境當中不受干擾,這叫真功夫。一定要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定要有慈悲心,憐憫這些迷惑顛倒造業的眾生。念念希望我們自己做個好樣子,讓他感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92集) 2011/5/3

  

  清淨心不是一修就圓滿,這不可能的,是逐漸逐漸的向上提升;換句話說,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漸漸的放下,這就是真功夫。一定要一年比一年輕,一個月比一個月輕,從什麼地方能看出來?跟諸位說,非常明顯,從你的相貌,從你的體質,從你的生活環境,能看得出來。你一定要真幹,希望能做到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好,你往生就有把握,你就具足信心了。

  大乘無量壽經(第154集) 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