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而後信他-第767集

  法語:

  世法跟佛法的修學,沒有自信心,都很難成就。所以首先要建立自己堅強的信心、理性的信心。自信而後再信他,他是釋迦如來、彌陀如來、祖師大德,他才能幫得上忙。如果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佛菩薩神通再大、智慧再高,也幫不上忙。

  

  節錄:

  佛法講信,第一個是信自己,建立自己堅強的信心、理性的信心。自信而後再信他,再相信佛、相信菩薩、相信老師,他才能幫得上忙。如果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佛菩薩神通再大、智慧再高,也幫不上忙。佛菩薩能幫誰的忙?幫有自信心的人,他自己相信他能成佛,相信他能消業障。所以首先自己一定要建立信心。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95集) 1984/12

  

  不要講學佛,世間人也是如此,世間人有信心非常堅強的人,什麼境界都轉不動他,他就能轉境界,他在這個世間能夠建大功、立大業,他什麼都不畏懼,為什麼?他信心堅強。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為什麼?受環境左右。這個人給你說這個話,他又懷疑,又變主意了,那個人又給他說一句話,他主意又變了,這種人能成什麼事?能成就事業的人就是一個堅定的信心,不管人家怎麼說,我決定不變更,我走我的路,這個路就被他走通了,他就成功了,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第7集) 1986

  

  佛在許多大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眾生與佛不二,這是從體性上來說的。差別在哪裡?佛悟自性,我們是迷了自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而自性則無二無別,完全是一樣的。成佛就是悟了自性,就是覺悟、明瞭自性,這就叫成佛。由此可知,成佛是眾生理所當然的一樁事,所以何必客氣不敢承當?那就錯了。

  無量壽經玄義(第13集) 1994/10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給我們講本經三大綱領:信、願、行。頭一個是「信」,他講了六條,第一個是信自。蓮池大師在此地也是明顯的告訴我們,這是自性!如果不相信自性,那就不叫信佛。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第一個就是要信自,而後再信他。他佛可以給我們做增上緣,信自是信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信他是信增上緣,信心是這麼建立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4集) 1984/12

  

  《華嚴經》的內容是什麼?清涼大師將它分為四大科「信、解、行、證」,由這四大科就很清楚的看出這部大經的內容。《華嚴經》一開端,說出佛果地上的依正莊嚴,幫助我們建立信心。這個信心,不是信他,而是信自。如果信他佛,他佛與我無關,那只是徒增羨慕而已,不是自己的福報。我們一定要曉得,一部《華嚴經》自始至終說的是我們自己本人,沒有說到本人以外的任何一樁事情。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2集) 1984/12

  

  一定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這個話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又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在《華嚴》上講的,這一點不錯,我們相不相信?《觀無量壽佛經》上講淨土的原理,理論的依據,佛只說八個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要不相信,我們往生有障礙,也成不了佛。是心是佛,我們本來是佛;是心作佛,那就是念佛成佛。

  淨土大經科註(第130集) 2012/1/9

  

  確確實實我們迷得太久,無始劫以來就不相信自己本來有圓常的覺性,一定要到哪一天自己覺悟了,那個時候就相信。六祖剛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他相信了,沒想到自性這麼清淨,沒想到自性一切都具足。具足圓常大覺,能生萬法,它能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自己自性的德能。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集) 1984/12

  

  我們要問:我們每天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有沒有顯出自己的圓常大覺本體?天天念,愈念愈迷惑,沒能顯出來。這什麼原因?不曉得這一句佛號的意思,顯不出來!要知道我們的心在境界裡面是念念迷,迷的相就是不覺,迷的相就是在一切境界裡面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迷了,分別、執著就迷了。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境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心裡面才動一個念頭,這一動念就迷了。如果你有警覺心,才起念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把你這個迷就打破了,與覺性就相應。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集) 1984/12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都是印度話,它的意思是「皈依無量覺」,皈是回來,從迷那裡回來,回來要依靠什麼?依靠無量覺,我樣樣都要覺,樣樣都不迷。換句話說,在一切境界裡面,樣樣都要如如不動,都要清清楚楚,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覺性,這裡面就具足圓滿的智慧,就具足圓滿的德能。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集) 1984/12

  

  殊不知這一句名號,聲聲把自己圓常大覺喚醒,恢復過來。這個修行的方法,執持名號,正為顯此覺體,沒錯!這個佛號與自性相應,佛號就是自性。這底下就說得清楚了,『蓋以據乎心性,稱彼名號』。「據乎心性」是理,是憑著這個理、「自性本體」這個道理來稱名號,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集) 1984/12

  

  古人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佛號從心裡面生起來,這個『心』是什麼?就是自性,自性覺就是這個佛號。從口裡念出來,從耳朵再聽進去,用這個方法來念佛。這個方法非常之妙,完全與自己的真如本性相應,用這個方法來恢復我們的自性。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8集) 1984/12

  

  其次我們再講信他,他是誰?他是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他所說的一定是事實,我們信得過他;我們相信世尊所講的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都真實,願願現在都兌現了,沒有一願是虛假的。我們信他是信這個,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

  無量壽經玄義(第13集) 1994/10

  

  我們的信心愈強,力量就愈大,佛菩薩加持能加得上;我們的信心不強,他加的力量就很微薄,就不強。所以佛力加持跟我們自己的信心恰好成正比例,我們有一分信心,他加持一分;我們有十分信心,他加持十分;我們有萬分信心,那他加持萬分,這很不可思議,你說這信心多重要!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講經教學,目的何在?第一個目標就是幫助我們恢復信心。信心是本來有的,迷失了自性,信心也丟掉了,這很可惜,所以佛教導我們把信心找回來。

  淨土大經科註(第130集)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