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的生活就是菩薩行-第721集

  法語:

  佛教給我們的是什麼?就是改心。怎樣是改凡夫心為佛心,改凡夫的行持為佛菩薩的行持?覺悟的生活就是菩薩行,覺悟的人覺得這些事情就是六度萬行、就是戒定慧三學。生活並沒有改變,過去做什麼行業,現在還是做什麼行業,所不同的,過去是迷,現在是覺。迷的時候有苦,覺的時候有樂,這個樂就是所謂「法喜充滿」。

  

  節錄:

  教化眾生,必定先要自己修行,唯有自行而後才能夠化他;沒有說是自己沒去修行,而能教化別人的,沒有這個道理。這個事情,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認真、努力的去學習。佛教給我們是些什麼?歸納起來第一個是改心,什麼是凡夫心,什麼是佛菩薩的心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樣是改凡夫心為佛心,怎樣去改凡夫的行持為佛菩薩的行持。

  早餐開示 1995/2/7

  

  覺悟的生活就是菩薩行;換句話說,從凡夫的生活回到菩薩的生活。我們生活有沒有改變?沒改變,過去做什麼行業現在還做什麼行業。所不同的過去是迷,現在是覺,迷的時候有苦,覺的時候有樂,所謂法喜充滿,那個不同地方在此地。並不是改變他的生活,並不是改變他的職業、行業,不是的。

  早餐開示 1995/2/7

  

  《華嚴經》上五十三參,我們看到那些菩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在他原本的行業,原本的生活習俗當中覺悟,離苦得樂這是佛法。《華嚴經》的內容,就是叫這個世間迷惑顛倒的人回過頭來,過一個覺悟的生活,覺悟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快樂、美滿。我們在廚房裡面工作每天燒飯、洗碗、抹桌子,世間人覺得這苦事情。覺悟的人覺得這快樂的事情,這些事情是什麼?這些事情就是六度萬行、就是戒定慧三學。

  早餐開示 1995/2/7

  

  工作還是一樣,事情還是一樣,心理觀念改變,這一變的時候就菩薩的生活。菩薩什麼生活?每天燒飯、抹桌子、洗碗碟是菩薩。《華嚴經》是教我們這些,教給我們怎樣做一個最快樂、最幸福的生活,這是事實,這是修行,大乘菩薩行,無上正等正覺就在這裡修。不了解的,天天做這個事情苦死了,迷就苦。悟就樂,悟知道我在這地方,修布施、修稱讚、修供養、修忍辱、修禪定、修般若,他在修這個,所以迷悟完全不一樣。

  早餐開示 1995/2/7

  

  學了佛就應該作菩薩,什麼叫做菩薩?過佛菩薩的日子,過佛菩薩的生活,就是菩薩。佛菩薩的生活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從表面上看,沒有兩樣。我們穿衣吃飯,佛菩薩也穿衣吃飯,我們每天工作,他也每天工作,我們迎賓接客,他也不例外,哪有兩樣?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26集) 1995/5

  

  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無所住,我們是有所住;他生的心好大好大,我們生的心好小,就這一點不相同。我們所生心,得利益是利益自己,利益我家庭,利益我這個團體,我們這個心量很小。佛菩薩生的心利益很大,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就差別在這裡。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26集) 1995/5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穿衣為自己,吃飯也為自己;佛菩薩穿衣,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佛菩薩吃飯,也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那怎麼會一樣?這個話怎麼講?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活在這個世間,為自己活的,自己壽命看得好重好重,佛菩薩不是。佛菩薩是:我這個身體在世間是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的,為一切眾生做個好樣子;他不為自己,所以他穿衣也不為自己,吃飯也不為自己,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要學,在這裡學。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26集) 1995/5

  

  佛法的好處,不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不改變你的工作行業,就在你現前生活方式裡,你的生活很富裕,你就做很富裕人的樣子,給天下富裕人做個好樣子;你的生活很清苦,你就給一切清苦人做一個好樣子,全都是佛,都是菩薩。在你工作、在你行業當中,你給同行做一個好榜樣;人家做事業為自己,為自己一個集團,菩薩的心為盡虛空遍法界,他心量不一樣,心量廣大,心地清淨、心地慈悲,所以他的身心健康,他就自在、快樂、幸福,道理在此地,事實也在此地。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26集) 1995/5

  

  所以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要用智慧去觀察,然後我們才會得到真實的受用,也就是知道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應該怎樣工作;過佛菩薩的生活,做佛菩薩的工作。佛菩薩做些什麼工作?就是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一絲毫沒有改變,那才叫妙。為什麼以前不妙?以前你不明白、不覺,以前你的生活、工作,這裡頭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就不妙,那是凡夫的生活;現在你的生活工作裡面已經遠離妄想分別執著,就妙了。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48集) 1998

  

  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是生死凡夫,頂多在佛門裡面修一點福而已。所以從前李炳老常常勸人,學佛是改心,實在改心就是改變你心裡面的想法看法,你要改變。我們想法看法錯了,依照佛在經典上所說的,那是正確的,我們來做一個轉變,這是真正的學佛。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48集) 1998

  

  我們細心去觀察,在我們面前,去我們不遠的,海賢老和尚覺悟了。你看他一生多快樂,我們一般人看到,好像他辛苦,他一點也不苦,他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跟他接觸的人沒有不歡喜。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平等的,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純善的,純淨純善,都在自己一念。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87集) 2014/8/6

  

  這一念與自性相應就法喜充滿,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法身、般若、解脫。如果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過六道凡夫的生活,苦不堪言。佛是為這個來到世間,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破迷就離苦,開悟就得樂,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你真正懂得,能不學嗎?能不接受嗎?苦樂不從外頭來,苦樂是從心裡的感受,迷有迷的感受,苦;覺有覺的感受,樂。破迷開悟的教學,只有釋迦牟尼佛有,除他之外,世出世間找不到第二家。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87集) 20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