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五戒-第720集

  法語: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嚴持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要貪多,這五條守好,就沒有不往生的,這是古德垂訓教導我們「持戒念佛」。這五條要不能受持,佛念得再好,它都是障礙,往生沒有把握;嚴持戒律,往生才有真正的把握。

  

  節錄:

  經論上祖師大德們都告訴我們,真正往生,關鍵就在臨終的那一剎那,這一剎那心地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亂是平常的功夫,臨終那一剎叫心不顛倒。《彌陀經》上「心不顛倒」是指臨終的時候,臨終那一念不顛倒就決定得生。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79集) 1984/12

  

  我們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利害得失,我們從今天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要嚴持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要貪多,這五條守好,那就沒有不往生的,這是古德垂訓教導我們「持戒念佛」。這五條要真正做到,對於往生有大幫助。這五條要不能受持,佛念得再好,它都是障礙,往生沒有把握;嚴持戒律,往生才有真正的把握。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79集) 1984/12

  

  《遺教經》,釋迦牟尼佛最後離開這個世界,勸我們是什麼?勸我們持戒,「當以波羅提木叉為本師」。你真正持戒,等於釋迦牟尼佛在身邊沒有兩樣。「制五根」,這個制是禁制,眼耳鼻舌身不犯過失,守住五戒就不犯過失。身口,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人人都要受持,能守這五條這是善人。佛經上一打開我們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就是這個,這五條做不到就不善。

  淨土大經科註(第476集) 2012/8/18

  

  所以淨宗教導我們持戒念佛,這個戒,三皈、五戒、十善就夠了,就能保證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能見阿彌陀佛。在哪裡修?生活當中修,穿衣吃飯當中修,工作裡面修,待人接物之處修。會修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在哪裡?就在這三個地方,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問題真的像禪宗所說的,你會不會用心?會用心,人穿衣、吃飯、工作他成佛了;不會的,不會的搞六道輪迴。這要學。

  傳統文化如何學習(第2集) 2014/5/29

  

  我們為什麼把晚課所讀誦的經文,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就是讓我們每天反省。自己不會反省,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過錯,讀讀這段經文,對照對照,那一段經文就是講的五戒十善。細心每天去對照一下,去照照鏡子,佛教我們做的,我們有沒有去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有沒有違犯?那就是持戒念佛,那是真正做懺悔的功夫。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50集) 1999/6/28

  

  早課我們選的「發大誓願第六」,提醒我們自己,我們要跟阿彌陀佛、跟諸佛如來發同樣的誓願,心同佛、願同佛,晚課是解同佛、行同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才是真正佛弟子。我們的心願解行跟佛完全相違背,這不是佛弟子,縱然出家也是冒名的佛弟子,冒牌就犯罪。不要認為出家了,受了戒,戒牒都拿到了,戒牒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薩不承認。你是個在家學佛的人,沒有受過三皈,也沒有受過戒,你能夠依教奉行,佛菩薩承認你是佛弟子,龍天善神承認,日夜保護你。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50集) 1999/6/28

  

  戒沒有就沒有定,定沒有就沒有慧,你肯定是起心動念生煩惱不生智慧。念佛法門還是要持戒,持戒念佛,你念佛功夫才得力;沒有戒,雖念佛,功夫不得力。古人說的話說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戒。心不散亂是攝心,那是定,定從哪裡來的?定從持戒來的,佛家祖師教後人持戒念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33集) 2006/9/13

  

  早年李炳南老居士常常給我們說明,提醒我們,一萬個念佛人往生的只有兩三個。那兩三個人是什麼?持戒。由此可知,念佛念得再好,你不持戒,你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是善人。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你要搞清楚,《彌陀經》上明明白白告訴你,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佛念得再好,你心行不善,怎麼能往生?真正往生,你仔細去觀察,他在生前戒定慧三學一定都具足。一般人粗心大意,你看不出來,實際上他統統具足。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26集) 2002/6/4

  

  心地善良決定不傷害眾生,這是不殺生。決定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這是不偷盜。沒有淫欲的念頭。不妄語。五戒十善他統統具足。你仔細觀察,他孝養父母,尊敬師長,三福、六和、五戒十善,這是基礎。你仔細看,真正往生的人他一定具足。沒有這個條件,念佛是不能往生的,念佛是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什麼時候你能往生?你具足這些條件你就往生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26集) 20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