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世論-第712集

  法語:

  什麼叫『世論』?世間的言論,包括的範圍很廣,凡是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的言論,都叫世論。世論裡面也有許多是正論,可以學習,但是不能執著,因為執著、愛好對於正覺有妨礙,真正學道人要把這些東西統統捨掉。

  

  節錄:

  什麼叫『世論』?世間的言論,換句話說,這些言論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這就叫世論。世論裡面也有許多是正論,譬如中國儒家所講的、道家所講的是正論,教我們做正人君子,叫我們來生得人天福報,沒出三界。總而言之一句話,即使在三善道,也不是佛教學的目標,佛教給我們不但要我們超越六道輪迴,而且要我們超越十法界。所以,世論的範圍非常廣。可不可以學習?可以學習,但是不能執著,為什麼?因為執著、愛好對於正覺有妨礙。所以不能貪著。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11集) 1996/8/27

  

  古時候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建淨宗第一個道場,東林念佛堂,參加共修的人一百二十三個人。可見得道場人數是固定的,不是來來去去的,報名參加的,認真修行的,個個都成就。當時有一位大文豪想加入念佛堂,遠公拒絕不讓他參加,這個人是誰?謝靈運,我想不少人讀國文都讀過他的文章。遠公為什麼拒絕他?他就是「著於世論」,所以遠公不讓他參加。另外有一個人不想參加,慧遠大師邀請他來參加,什麼人?陶淵明,陶淵明心地清淨。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11集) 1996/8/27

  

  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啟超。這兩個人都是大文豪,對佛法也有很深的造詣,但是都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愛著世論。所以世論不是不可以學習,不能執著。學習是什麼?在生活上有些要用得上它的,但是它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如果對這個執著、愛好,對於道業決定有妨害。所以要生菩提心,菩提是覺悟,正覺,對於菩提分要生決定心,菩提是梵語,意思就是覺悟,覺而不迷。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11集) 1996/8/27

  

  所以真正學道人要把這些東西統統捨掉,不再執著這些東西。『於菩提分,生決定心』,菩提是覺,由此可知,貪著世論都是迷。不但世論是迷,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看他說的多究竟?佛法也不能貪著,這是佛在這一會裡面所說的。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27集) 1996/4

  

  什麼時候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捨掉?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信心不逆」,你只要有這四個字,佛法可以不要。信心不逆的意思,對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個道理、這個方法是堅信不疑,非這麼做不可,這就叫信心不逆。真的下定決心走這條路,一句佛號,萬緣放下,這叫信心不逆;若有疑惑、若有憂慮那就不行。所有一切大乘經,它的目的幫助你斷疑生信,你沒有疑惑,真的相信,一點疑惑都沒有了,經論可以不必要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27集) 1996/4

  

  執著世間一些言論批評,世間人的看法,你要是執著那些,佛法就不能修了。佛在《寶積經》告訴我們,世間人不管他們怎麼評論,不必去理會,為什麼?世間人世智辯聰,說老實話,他的能力連阿羅漢都比不上。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世間這些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家見思煩惱沒斷,他還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8集) 1984/12

  

  不但世人如是,天人也不例外,即使到色界天、無色界天,煩惱還是沒斷。沒有斷煩惱,他的知見就叫情見,感情的知見,不是正知正見,他批評,我們怎麼能算數?可是在這個世間,他們人多,我們人少,我們說不過他,我們說一句,他說十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他說他的,我做我的,你說得再多也不影響我,我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說我消極,我也阿彌陀佛;你說我迷信,我還是一句阿彌陀佛,絕不動搖。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8集) 1984/12

  

  尤其是末法時期,《楞嚴經》說我們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到底聽誰的?就在佛門裡面說,這個法師說這個法門好、這部經好;那個法師說那部經好、那個法門好,多接觸幾個法師不知道學哪一門好。我常常遇到!遇到人來跟我說,他親近某個法師教他什麼法門,那個法師也有法門。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8集) 1984/12

  

  我說:阿彌陀佛,你看哪個法師好,最好跟一個法師學,這才能成就。門門都好,沒有一個法門不好,但是只要學一門就好,學二門、三門就不好。像我們這個講堂一樣,很多門,每一個門進來都好,你同時想從兩個門進來、從三個門進來就不好,為什麼?你進不來!一定要一門深入。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8集) 1984/12

  

  一門深入,我們為什麼選擇淨土法門?這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應該怎麼選擇,這個法門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給我們這些糊塗人選擇的。我承認我自己不行,佛替我選擇的,我就依教奉行,這就對了。自己有能力,不必佛給我選擇,我自己選擇;我自己沒有能力,佛替我選擇的,我當然接受。這是法門應當如何來抉擇,決定之後,就再不改念頭,一心一意的修學,決定有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8集) 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