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戒有功德?-第685集

  法語:

  「功」是修行的功夫,「德」跟「得」是一個意思。持戒有功,清淨心是德;修定有功,開智慧是德。何以持戒精嚴而沒有功德?自己持戒很好,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就不痛快,這人破戒,那人犯戒,清淨心得不到,只有修福德沒有功德。

  

  節錄:

  「功」是你修行的功夫,你下了功夫你一定有所得,功德這個「德」字跟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持戒有功,清淨心是德;修定有功,開智慧是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嚴,你得不到定,你的戒就變成福德,就不是功德。為什麼?裡頭沒有功。何以持戒精嚴而沒有功德?自己持戒持得很好,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就很不痛快,這個人破戒,那個人犯戒,你的清淨心得不到,你只有修福德沒有功德。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5集) 2001/9/24

  

  如何持戒修成功德?六祖惠能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見世間過,你自己修的是功德。你還見世間過,你對於一切世出世間法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所修的全是福德邊事。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修的點點滴滴都是功德,差別在此地。功德能幫助你得定開慧,能幫助你明心見性,了生死、出三界,福德最大的只是人天福報。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5集) 2001/9/24

  

  由此可知,佛法沒有別的,戒定慧三學而已,戒是手段、是方法,定是樞紐,智慧是目標,我們用持戒的方法達到清淨心,這個重要。有些人持戒好像非常嚴格、謹慎,但是他得不到定。為什麼?自己戒行不錯,五戒十善修得很好,看到別人不持戒他就生煩惱,輕慢別人。諸位想想,真正會修禪定的人得的是什麼?得清淨心、得定;這一位修戒律的人、持戒的人他得什麼?他得的是貢高我慢、輕視別人,他得這個,得煩惱。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9集) 2010/8/31

  

  你看看,不持戒沒煩惱,持戒得煩惱,錯了!不持戒對人還挺恭敬,一持戒對人一點恭敬心沒有了,那些人不如我。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教錯了?佛沒教錯,是我們自己錯用了心,不會用心。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9集) 2010/8/31

  

  所以真正持戒,一定要從《弟子規》下手,先修禮敬。你看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第一個教給我們修禮敬,「禮敬諸佛」。人人都是佛,一切萬物無一不是佛,這個禮敬才能修得圓滿。要學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心目當中,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凡夫只我一個,他修成功。我們今天修不成功是什麼?是個錯誤的念頭,佛我尊敬他,除佛之外都是凡夫,跟我差不多,還有很多不如我。這種心態,他修行一輩子修不成功,比善財童子差遠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9集) 2010/8/31

  

  善財童子用真心,不分別、不執著,我們今天修戒定慧是用妄心,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怎麼修都修不成功,道理在此地。為什麼?對別人沒有恭敬,就是對自己不恭敬,為什麼?自他不二。把別人都看作是佛菩薩,這是對自己恭敬,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才能有成就。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29集) 2010/8/31

  

  所以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別人。為什麼不戒別人?沒有別人,哪有別人?只有自己。小乘戒獨善其身,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我應該怎麼做法;大乘戒律入眾,跟別人相處,我應該要怎麼做,沒有要求別人應該怎麼做。要求別人怎麼做,這不是佛法。這一點諸位要記住,這是佛法跟世間法不相同的一個所在。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64集) 1990/4

  

  佛法是求自己,不求別人。我求我不殺生、不偷盜,我沒有要求別人不殺生、不偷盜。每一個人都接受佛的教育,每一個人各個自己能遵守戒律,這天下就太平了。所以他只見自己的過失,不見別人過失,只律己,而不律人。所以這個修行方法,功效非常顯著,因戒得定。假如我的戒律持得很好,我看這個人也犯戒,那個人要破戒,看到心裡頭很不平,生氣。諸位想想,你怎麼會得定?你永遠不能得定,你的心清淨不下來。不看別人,只看自己,心就定下來了,定才能開智慧。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64集) 1990/4

  

  所以你要問,為什麼不說別人過失?說別人過失,你永遠不能得定,你的損失太大了。你念佛的時候,你看別人過失,你決定不會得一心不亂;不但一心不亂得不到,標準再放低一點,功夫成片就得不到。功夫成片得不到,換句話就是,往生沒指望了,這個損失就太大太大了。所以六祖給我們講的那個話,那真正是寶貴的教訓,決定不能忘記,「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64集) 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