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戒,清淨心不能現前-第684集

  法語: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戒律的原理、原則。初學的人必須從「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誡,遵守佛制定的規矩,老老實實依教奉行,我們心才會清淨,才能夠得定。不持戒,清淨心不能現前,無論修行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

  

  節錄:

  「持戒」就是守法,而不是戒經裡面所講的幾個戒條。諸位要了解,戒條是舉例,舉幾個例子來跟我們說,要懂這個意思。何況具體的條文只能適用在某一個特定的地區、某一個時期。條文可以隨時修改,原理原則不能修改。原理原則是什麼?佛法裡有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八個字就是戒律的原理原則,這是決定不變的;條文可以變,才能夠適合時代,適合當前的需要。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第1集) 2000/12/4

  

  所以我們遵守佛的教誡,佛的教誡永恆不變的,叫「根本戒」。根本五戒,大家都曉得: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超越時空、超越國土,不論到哪個國家、哪個地區,人家都歡迎,都說這是好的。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第1集) 2000/12/4

  

  佛的教學,總綱領只有三個: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但是戒、定、慧三學是相輔相成的;戒能幫助定、慧,定能幫助戒、慧,慧能幫助戒、定。我們初學的人必須從「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誡,遵守佛制定的規矩,老老實實依教奉行,我們心才會清淨,才能夠得定。

  大乘無量壽經(第106集) 2000/11/18

  

  戒是菩提之根本,如果不認真的學戒,你決定不能成就,無論是修學哪個法門,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為什麼不能成就?因戒得定;你不持戒,清淨心決定不能現前,你沒有清淨心,念佛都不能往生,然後你就曉得戒律的重要。

  學佛答問(第58集) 2001/2/14

  

  戒律,形式上受不受沒有關係,決定不重要。沒有受過形式戒,我們看到往生的人很多,甚至於還有一些往生的人沒有受過三皈的,他們念佛往生了。那是什麼?形式上沒有受戒,實質上他戒全得到了。所以實質重要,形式不重要。

  學佛答問(第58集) 2001/2/14

  

  實質上的戒要學,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常常教導我,他非常重視戒律,他教我持戒:「學一條做一條,這一條你就受持了,這是實質的。」我沒有在戒壇法師那個地方去求受戒,章嘉大師教我依照戒律一條一條去做,先看看自己能做到的就先做,做不到的就放在那個地方以後再學,先做容易做到的,這樣自己就有進步了。所以,一定要堅持!

  學佛答問(第58集) 2001/2/14

  

  從哪裡學起?從十善學起,從五戒學起。不可以好高騖遠,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這是正確的。凡是好高騖遠,都不會有成就的,所以要老老實實的去做。我希望同修從十善業下功夫,決定要依教奉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以這個為標準。這個標準是諸佛如來的標準,諸佛菩薩教導我們所有一切的戒行,都是以十善為根基。

  學佛答問(第58集) 2001/2/14

  

  大家都知道,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持戒是修定的手段。為什麼一開端教你修十善,教你持五戒?再進一步的時候,這是菩薩戒、三聚淨戒,你統統都要受持?是幫助你得定的。你要不持戒,你決定不能得定,所以持戒是得定的前方便。不得定,你就決定不開智慧。所以智慧不是說我經讀得很多,教理研究得很深入,不是這回事情。如果一味在經教裡面求解,去研究討論,給諸位說,你所得的叫世智辯聰,不是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清淨心就是禪定。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48集) 2001/10/25

  

  沒有戒,人不守法、不守規矩,諸位想想,他那個心怎麼能定?要達到心定,也就是心地的清淨平等,從哪裡學?從守法、守規矩,這就是持戒,從這個地方下手,我們才能夠得清淨心、平等心,心安理得。這個樣子,他才生智慧。諸位一定要知道,智慧不是來自外面的,外面只不過是個緣而已,真正的因是清淨平等心,清淨到極處,心地一絲毫雜染都沒有,這個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要是把心地裡面的雜染除掉,持戒有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39集) 2002/06/15

  

  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毫分是很少很少,極少不善不淨夾雜,我們的智慧就不開。學佛的同學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們所求的沒有別的,求開智慧。智慧的障礙,就是清淨心裡頭夾雜著不淨、夾雜著不善,就這麼個道理。你把這些夾雜完全除掉,你的心地純淨純善,自自然然生智慧。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39集) 2002/06/15

  

  所以我們還會有惡念,我們還會有惡言,還會有惡行,不能不持戒,為什麼?惡念、惡行障礙你的清淨心。念佛法門,諸位知道,心淨則佛土淨,什麼人能往生?心地清淨人能往生,所以持戒幫助清淨。我們修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是我們的性德,這個東西失掉了,現在怎樣把它找回來?佛就教給我們,持戒就能把它找回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485集) 200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