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變性人,該如何修學?-第542集

  問:我從小就希望自己是個男生,經過很多的痛苦經歷,通過變性手術,終於成了一個男人。然而這樣的人是不能出家的,而且在我修行過程當中,也許是過去世的冤家,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看到他,使我為之精神崩潰。他下頭有三個問題,我等一類眾生,該如何修學方能證菩提?

  答: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們講得太多了。我們今天的修行,我在這個世間走過許多國家地區,無論在國內、在國外,說實話,在家同修沒有做到十善業道,出家的同修沒有做到《沙彌律儀》。這在佛法上講,不合標準。我們自己認為是佛弟子,佛不承認,自己受過三皈五戒、菩薩戒,甚至於三壇大戒,佛菩薩不承認,自己要清楚、要明白,有自知之明。

  那應該從哪裡下手?我常講三個根,要從紮根下手,紮根頭一個根是做人,學佛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菩薩、成佛,哪有這個道理?佛菩薩是人中最善的人,最完美的人,頭一個學做人。

  佛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是的,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做到沒有?這做人!怎麼樣孝養父母?怎麼樣奉事師長?我們今天提倡《弟子規》,《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做到了,孝養父母跟奉事師長你就做到了。

  然後再繼續看後面,「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不殺真正落實,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善因善果,惡因惡報,落實在《感應篇》;第三個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這樣你才有個入佛門的基礎,你有這個條件就可以做佛的弟子。然後才能夠「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佛弟子。這句話裡面是在家佛弟子、出家佛弟子都包括在裡頭,受持三皈是在家佛弟子,具足眾戒就包括出家的佛弟子。

  所以,它的基礎是三個根,我們今天講得很明白,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沒有這三個根,你受持三皈是假的,我們給你一個皈依證,你很高興,那個皈依證佛菩薩不承認,護法神不承認。如果你真的做到,你皈依三寶,依教奉行,沒有受過三皈,也沒有受過五戒、菩薩戒,佛菩薩承認,護法神承認。

  所以你要曉得,佛門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話是五十六年前我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老人家教我要真幹,譬如說五戒,你做到一條,你就真的得了一條戒。

  真的不殺生,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傷害的念頭,不殺生這條戒清淨了,你真得到。不偷盜,對一切眾生他所擁有的一些財物,絕對沒有絲毫想佔便宜的念頭,不偷盜這個戒得到了。不一定在形式上。

  受了,看到人家東西,心裡還是想佔點便宜,你還有盜心。你起心動念,你想擁為己有,你還有行動,不但犯了偷盜,又犯了偷盜戒,果報戒經裡頭都有。你能相信,你能接受嗎?你看看之後,你才曉得那個事情的嚴重性,然後才曉得持戒功德無比殊勝,為什麼不去學?

  佛法重實質,這句話我第二次聽到的,是頭一次跟新加坡納丹總統見面,那個時候他還不是總統,他在競選。在競選當中,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我跟他坐在同一個桌子上,他看到我,我們很有緣,見面都很歡喜。

  他告訴我,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他說我這一生當中對佛教最尊敬,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了這個話,我都寒毛直豎,因為從章嘉大師講過之後,再也沒有聽到有人跟我講這個話。沒想到他能說,我覺得他是內行,他不外行,很難得!所以修行你要重實質,不在乎形式。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也是佛!你不要退心,不要沮喪,你要相信佛這個話,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

  妄想是很難放的,從執著,什麼都不要執著。不執著的人能夠尊重別人的意見,別人意見錯誤的,我們也不必去辯駁。如果不是大錯,小小錯誤沒關係,重大錯誤,要很慈悲、很婉轉的給他解說。這裡頭給他解說,對他尊重、對他恭敬,他就能接受;如果用批評的態度,人家愛面子,明知道錯了他也不接受,這往往有之,我們一定要知道。

  自己一定委曲一點,多尊重別人一點,問題就化解了。所以你要曉得,解決問題真的是在自己,不在對方。只要自己做得很謙虛、很恭敬、很小心、很謹慎,你就得到別人的尊重,只要他尊重你,他就能聽你的。

  問:第二個問題,我等不男之人,如何能在一生之內消清宿業轉身為男子,出家為僧?

  答:這個不必這樣執著,能出家是個緣分,你縱然今天真的出家為僧,剛才我講了,《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你真能做得到嗎?如果做不到,還是在家學佛好。為什麼?你做不到你把佛法形象破壞了。你出家為僧幹什麼?來破壞佛教,不是成就佛教的。

  所以一定要知道,在家學佛學好了再出家。自己修行真的有了成就,有能力弘法利生,有能力護持正法,你再出家,那有大功德。還是要把自己修好,不要重視這些形式問題。

  問:第三,佛陀曾說有《佛說轉女身經》,應如何讀誦受持,印證佛法?

  答:這個你也不要重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成佛了,這個要知道。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即身成佛。不是成普通的佛,是成就無比殊勝的佛果,這個要知道。何必計較這些形式?希望你從這個地方真正覺悟過來。

  答香港參學同修(第63集)

  20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