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為禍福之門-第310集

  孔老夫子的教學四個科目,它有次第的,第一個是德行,就是道德的教育,這是最主要的。第二是言語,言語要有分寸,一句話說錯了,可能引起很大的誤會,可能引起身家的敗裂,可能引起國際的戰爭,所以言語非常重要,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淨業三福(第3集) 1992/4

  

  我們聽了不能不謹慎,「口為禍福之門」,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家庭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言語是關鍵。所以夫子在德行之下,就是教你怎麼說話,你要會說話。

  大乘無量壽經(第46集) 1999/4/24

  

  言語不當很容易壞事,很容易教別人起誤會,甚至於與一些人結了冤仇都不知道,所以說無意當中說話得罪人。所以過去老師教學生,處大眾之中或者陌生人裡面,我們如何相處?多聽少說,以免口過。

  無量壽經大意(第3集) 1992/12

  

  「禍從口出」,我們說話不小心得罪人,自己是無心,可是聽者有意,他懷恨在心,等待機緣來報復,這是很慘痛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歷史上記載得很多,所以語言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我們看有德行、有學問、有大成就的人,他們言語少,心地清淨,這是涵養的功夫。古人說一句話說,「言多必失」。言語多就是過失,過失裡面有許多不當的言論,不應該表達的,招惹禍害。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94集) 2011/02/21

  

  《無量壽經》講到最高的原則,叫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做到沒有?真正做到了,決定不會說人家的長短;真正做到了,永遠不會說人家的過失,你才做得到。你要曉得,你隨隨便便說人家過失,不但自己業障很重,人家曉得了,你跟人家結了冤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非常可怕,你不怕人報復你嗎?

  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第9集) 1997/7

  

  歷史上這類事情太多太多了,嚴重的家破人亡,追溯其原因—說話不謹慎,有意無意的得罪人。佛在戒經上有比喻,「斧在口中」,舌頭,佛比喻是一把斧頭,斧頭是你惹殺身之禍。

  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第9集) 1997/7

  

  佛一再教給我們,對人言語要和顏悅色。我們的容貌要歡喜相,言語要柔和,別人聽了歡喜,願意接受。粗暴的言語、命令的句子,你是他的長官,他不得不服從,內心不服,不是真正的悅服,那你不是有成就的人,也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所以要懂得修福,要懂得積德,要和顏愛語。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309集) 2000/5/28

  

  真正是愛護的人,父母對兒女,老師對學生,有意無意要教戒,他錯了的時候,怎麼教訓呢?不能當第三個人面前,為什麼呢?他有自尊心,你當著人家面說他的過失,你說這個多難堪!父子也不行,師生也不行,如何規過勸善?把房門關起來,沒有人,訴說他的過失,真正愛護他,絕不會讓第三個人聽見。教訓你,說了你的過失之後,他也不會去告訴另外一個人。

  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第9集) 1997/7

  

  人與人之往來言語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言語,言語要柔和,言語要如理、要如法、要小心謹慎。人犯過失,口業最容易,而且犯得最多,護口節辭,言語愈少愈好,把事理講清楚、講明白而不費詞,這是人人都歡喜的。能夠叫大眾聽到了都生歡喜心,這你成功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42集) 2012/1/16

  

  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到善護三業,第一個是善護口業。釋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沒見過面、沒開過會、沒有交換過意見,他們的看法做法相同,這是我們中國諺語所講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為什麼?口最容易造罪業,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積功累德,到後來功德都漏掉了。從哪裡漏掉?從口裡漏掉。辛辛苦苦修,修了幾十年,幾句話的口業就漏光了,口為禍福之門,不可以不知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1集)

  

  覺明妙行菩薩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你要開口說話,想想,我這話不說行嗎?如果不說可以,那就不要說,多念一聲佛號積功累德。話要是說錯就造口業,把你的功德就流失掉、漏掉了,這有漏法;在有漏裡面,口是最大的漏洞,這不能不知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