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痴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這是五濁的第三類,煩惱濁。「見濁」是見解上的錯誤,「煩惱濁」是思想的錯誤,一個是你看錯了,一個是你想錯了。「五鈍使」,它也有五大類。前面見惑叫利使,它來得很兇猛,來得很猛利。這五類來的樣子沒有前五種那麼猛利,但是它很難斷,前面那個利,斷起來倒容易,這個比較麻煩,古德有個比喻說「藕斷絲連」,所以很不容易斷。即使證得阿羅漢果,這四果羅漢的確見惑跟思惑這兩條真的都斷了,可是佛告訴我們,他還有習氣存在,習氣是什麼?習氣是藕斷絲連。他確實沒有貪瞋痴慢,但是貪瞋痴慢的習氣還在,可見得斷習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貪」是貪愛。「瞋」是瞋恚。「痴」是愚痴。所謂「愚痴」,是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分別不清楚,往往把它顛倒錯看了,這就叫做愚痴。實在說,煩惱裡面這五大類,愚痴是最嚴重的,也是最不容易斷除的,愚痴要智慧才能斷除。貪瞋,定就能把它斷掉;唯獨痴要慧才能斷得掉,單單靠定還不行。所以阿羅漢有九次第定,他這個煩惱能夠斷;因為慧沒有開,所以習氣沒有斷。習氣裡頭,痴是最重的。「慢」是傲慢,「疑」是懷疑。懷疑,為什麼把它列入根本煩惱?這種疑不是普通的疑,我們過去學佛,讀經,聽經,聽了許許多多,實在講對「疑」這個字都認識不夠深刻。其實「疑」擺在這個地方,算是最嚴重的煩惱,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對於淨宗念佛法門懷疑,這個實在太嚴重。因為這個法門對它懷疑,換句話說,這一生就出不了三界。如果對於念佛法門不懷疑,換句話說,前面所有一切煩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統統都沒有了。所以這個疑不是指別的,就是指對於念佛往生成佛懷疑,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地方。這五種都能夠「煩動」,「煩」是能叫人心煩,這五種都能叫你心煩,「動」是叫你動心,我們今天講動感情,「惱亂」,讓你自己心神不寧,不得清淨,這就叫「濁」。

  「煩惱濁」,在我們現代社會裡,可以說是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來得嚴重,大師跟我們說,如果不是「就凡心即是佛心」這樣的一個方法,你就不能成就。「凡心」與「佛心」要是一個心,理上講沒有錯,大乘佛法都是這樣講的。事上講不行,事上講凡聖決定不一樣,也就是說,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大乘經上跟我們講「同生性」與「異生性」,三賢以下的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都是屬於異生性。這個異生性與佛心不一樣,是凡夫心,難成就。那是講聲聞、緣覺、菩薩不容易成佛,我們六道凡夫不容易超越三界。這是大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人決定不是這一生就完了的,人有來生、有來世。這一世,說實在的話,時間很短暫,往後的日子長,這怎麼過?所以聰明人他考慮到將來怎麼辦,只有迷惑顛倒的人把來生疏忽了,只看眼前,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在一切修學法門裡面,唯獨念佛這個心是真心,是本性。我們前面提到多少次,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議,為什麼?這個心性就是佛心。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佛號是什麼?佛號是性德;不但是性德,是真心本性圓滿的德號。能、所都不可思議!這就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就是指念佛往生這個法門,除這個法門必不能度。

  『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怎麼說?「見煩惱」就是前面的見濁、煩惱濁,「見」是錯誤的看法,「煩惱」是錯誤的想法,你把宇宙人生看錯了,想錯了,因此所感的是「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眾生」就是我們常講的萬事萬物。我們人是眾生,花草樹木也是眾生,山河大地也是眾生。眾生的意思就是眾緣和合而生,這叫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在佛法裡面講有情。有情眾生的生命,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組成。「色」就是身體,身體是物質,色是代表物質。物質之外有精神,精神講得比較詳細:受、想、行、識。「受」是感受;「想」,它有思想;「行」,它是剎那生滅的,是一種相續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剎那相續。「識」就是唯識裡講的阿賴耶識,中國俗話叫靈魂,佛法裡面叫神識,六道輪迴就是神識去投胎。沒有開悟之前,沒有見性之前,神識是主宰;換句話說,是真正的我,這是講沒有見性。見了性之後,神識也不是我。真正的我是什麼?是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才是自己的本人。「識」是怎麼回事?我們真心本性迷了,給它取個名字叫做識;悟了就不叫做識,就叫做性,叫做本性,叫做真心。可見得,識跟真如本性是一個東西,只是迷、悟有兩個不同的名號而已,其實是一樁事情。在物質上,就像植物、動物等,它雖然不是五陰和合,諸位要曉得,它至少有三個陰和合。植物跟礦物裡頭,沒有受、想,它有色,色是物質,它有行、識。「識」,在物質上我們叫它做法性,在有情,我們叫它做佛性,佛性與法性是一個性。可見得,真性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是從它而生的。許許多多的因緣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因為見解與思想的錯誤,所感召的色與心都不清淨,這是大乘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是一點都不錯。「眾生濁」,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被污染,生物都被污染。『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在環境裡面,一定要厭離污染的世界。污染的環境,我們發心要離開它,我們要取一個清淨的環境去進修。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清淨的環境,你能夠捨離污染的環境,能夠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得度了,這樣才行。換句話說,統統是指本經所說的念佛成佛的法門。

  『命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這是大家常講的健康長壽,那個果報就好了。如果不健康、不長壽,那個命就劣,就不好,這是果上講的。因是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第一個是清淨心,第二個是大慈悲心,如果我們有這兩種心,這個因好,果報一定好,果報就是健康長壽。假如我們的因不好,心不清淨、不慈悲,你所得的這個身必定是不健康也不長壽。我們看這個世間人,佛說得好,六根具足的人很難得。六根具足,用現代話來說,健康沒有缺陷的人,這就是六根具足。眼看不見,這是眼根不足,耳聽不見,這是耳根有缺陷,在人生當中就不圓滿,不美滿,有缺陷。所以,哪一種果報都有它的因。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給我們列出佛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果報,三十二相是怎麼修來的,我們要知道,你修殊勝的因一定感殊勝的果報。大致上來講,我們不細說,從原則上來說,從綱領上來說,佛給我們講:布施是因,福德是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是世間人,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天天在求,求財富、求智慧、求健康長壽,能求得到嗎?不見得能求到。原因在哪裡?他不曉得修因,修因一定就得到果報。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這個事實。不修因,希求果報,那是幻想,那是得不到的。我們看現代的人確實缺乏慈悲心,缺乏清淨心,因此命就濁,這個壽命短促了。『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在命濁這個環境中,用什麼方法修行容易成功?因為壽命短,所以我們最好選一個不費時間的,也不太辛苦的,這個容易修。念佛往生這個法門正是不必要很長的時間,也不要很辛苦就成功了。

  『復次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信願持名,要有深信切願,這一聲阿彌陀佛就轉五濁了。『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諸位要記住,信願持名什麼時候轉?現前就轉。這個不可思議!「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立刻就轉,轉得真快。『轉見濁為無量光』,正知正見。『轉煩惱濁為常寂光』,我們把錯誤的見解轉變成智慧的觀察,把一切煩惱轉成為大定。『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你要問怎麼轉法?信願持名。你看多容易!難在哪裡?難在人不肯相信,那就沒有法子。所以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感嘆難信之法。哪一個人相信,這一個人就真正有福了。這個有福,絕對不是凡夫能夠理解的。凡夫觀念當中有福,那都是很小的福報。這個當中說的有福,是你跟諸佛如來的福報一般大;換句話說,這不是小福,是究竟圓滿不可思議的大福報。只要你能夠相信,你能夠做到「信願持名」這四個字,這就行了。『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蕅益大師在此地明白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念阿彌陀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釋迦牟尼佛對得起我們。說實在的話,假如佛不給我們講《彌陀經》,不教給我們念佛往生這個法門,佛說千經萬論都對不起我們。為什麼?講的是來生得富貴的方法,來生生天的方法,證阿羅漢、辟支佛、成菩薩的方法,沒有給我們講成佛的方法。沒有給我們講,我們現在是凡夫,業障深重的凡夫,也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個方法沒有說,怎麼能對得起人?一切諸佛如來決定不辜負眾生,所以這個經典、這個法門,是盡虛空遍法界普遍在宣揚。這個法門、這個經典是「果覺全體」。「果覺」是如來,他成佛了,把他成佛全部的都說出來,毫無保留的統統貢獻出來,就在這本經上,成佛的祕訣、成佛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釋迦牟尼佛是用這個方法,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諸佛如來也是用這個方法。怎麼知道?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禪宗也好,密宗也好,教下也好,戒律也好,真正修成了,最後都是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共同的歸宿。到了華藏世界,見到文殊、普賢,文殊普賢叫大家念佛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到那兒去幹什麼?圓滿成佛。所以最後,真正成佛沒有別的,「信願持名」,這個要知道。華藏世界的法身大士信願持名,圓滿證得佛果。我們今天雖然是博地凡夫,可是我們用的方法也是信願持名,我們的因跟諸佛所用的因相同,果報怎麼會兩樣?果報兩樣就不公平,講不通了。所以信願持名,果是成佛。菩薩用這個方法,他也成佛;阿羅漢用這個方法,他也成佛;我們用這個方法,也成佛;乃至於地獄餓鬼畜生用這個方法,他也成佛。因同,果決定相同,是這麼個道理。這是果覺的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乃諸佛所行境界』,這個真的,這個因果是太不可思議了。《觀經》三福末後一條「深信因果」,我搞了幾十年才搞懂。假如他深信因果擺在第一條,我一點都不懷疑。它擺在第三條,第三條是菩薩修的。所以我讀經讀到這一句時,照古人註解講,囫圇吞棗講下去。實際上我自己懷疑,菩薩難道不相信因果嗎?我們凡夫都知道「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難道菩薩不曉得嗎?搞了很多年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深信因果不是別的因果,就是跟你講成佛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菩薩要知道了,他還去修別的嗎?修得那麼辛苦,需要那麼長的時間,那多冤枉!馬上回過頭來念佛,立刻就成佛。所以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因為它是佛的境界。

  『唯佛與佛能究盡』,對於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正清楚明白,那是一切諸佛才能辦得到。『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九界裡第一個就是菩薩,包括等覺菩薩,一直到地獄眾生,九法界。九法界裡面這些人,連等覺菩薩包括在內,如果沒有佛的加持,靠自己的力量,說老實話,不要說他理解了,他不可能相信。換句話說,《彌陀經》上講的這個,沒人相信。我們今天一聽到就點頭都相信了,你憑什麼相信?諸佛本願威神加持。今天我們凡夫能相信這個法門,實在講九法界眾生能夠相信,能夠接受這個法門,第一個是他自己的善根成熟,第二個是阿彌陀佛與一切諸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才會相信。當然佛是大慈大悲,哪有不加持的道理?如果你的善根沒有成熟,加不上,必須自己善根成熟,佛力加得上。你才真信,你才真念,那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不中斷,連等覺菩薩包括在內,都是這樣。

  『諸眾生,別指五濁惡人。』經上講的「諸眾生」,這是單獨指五濁惡世造惡的眾生,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下三輩往生的。他講上中下三輩:就是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就是有大乘心的,心量很大,這是上三品往生。中三品是世間修善的凡夫,不作惡的,持戒修善。下三品是造惡的凡夫,惡凡夫。這個地方講「諸眾生」,就是《觀經》講的下三品的作惡之人。『一切世間,通指四土器世間,九界有情世間也。』這一句是通指,也就是說九法界都包括了。前面那個「諸眾生」,是九法界人道裡面造惡的眾生。這一段實在是很難得,蕅益大師給我們說得這麼清楚,交代得明白,非常的難得。流通分裡面信願行三段,到這個地方告一段落。下面是教主結歎,前面也有一段小序文:

  要解【前勸信流通。是諸佛付囑。此本師付囑。囑語略別從通。但云一切世間。猶前諸佛所云汝等眾生。當知文殊迦葉等。皆在所囑也。】

  『前勸信流通,是諸佛付囑。』前面勸信是六方佛那一段,那是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對我們的囑咐。『此本師付囑』,勸願、勸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囑咐。『囑語略別從通,但云一切世間,猶前諸佛所云汝等眾生,當知文殊迦葉等,皆在所囑也。』囑咐的言語,也就是經文,經文很簡略,文裡面只是講「一切世間,汝等眾生」,這樣的簡單。但是這一句話所包含的,一切世間跟汝等眾生都是包括九法界的凡聖,上面連等覺菩薩都在其中,文殊是等覺菩薩,菩薩當中的上首,迦葉是阿羅漢的上首,所以沒一個不包括在裡面。請看末後這段經文: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前面蕅益大師跟我們說過,他說:「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講的這段經文。可見得蕅益大師說這個話真的是有根據。而我們天天念《阿彌陀經》,有很多人《阿彌陀經》念得滾瓜爛熟,假如碰到一個人問你:「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你就呆著,不知道!哪裡曉得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法門,就在《彌陀經》這一句。可見得,我們天天念經,有口無心,這樣重要的一樁事情居然馬虎過去了,沒有留意到。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他所有宗派法門你都不要修了。為什麼?不但釋迦牟尼佛是這個方法成佛的,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個方法成佛的。我不修這個方法,我還會修別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還搞其他的法門,把淨土法門擺在旁邊?對它不認識,不了解,不知道諸佛是怎麼成佛的。

  蕅益大師真的對我們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們點破,說老實話,《彌陀經》我也念了幾十年,不知道,不曉得佛是怎麼成佛的。到這個地方,才真是恍然大悟。等覺菩薩用這個方法成佛,大家相信,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用這個方法也一樣成佛,就搖頭了,不相信。這是道理沒搞清楚,事實真相不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萬緣放下,真的放下了,其他的什麼都不搞了。古來有許多真正徹底明瞭的人,他在一生修行當中所表現的,就是一卷《阿彌陀經》,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其他的都捨棄了。

  近代印光大師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老人家的道場蘇州靈巖山寺,他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平常用功就跟打佛七一樣,一天六支香,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這個道場,他老人家訂的規矩訂得很好。第一,不收剃度的徒弟,使十方的人到這裡來修行,與這個道場關係都平等,等於說沒有親疏關係。這個道場任何一個人不可以在這裡面收出家徒弟。第二,不傳戒。第三,不做法會。第四,不講經,就一句佛號念到底,頂多只是在念佛當中講一點開示,這個開示警惕大家,如此而已。專修!所以,一個道場就怕雜、怕亂。我們常常提醒同修們,真正道場要有道風與學風,這才算是一個道場。但是根據這個標準,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道場太少太少了。古時候確實是如此,所以道場能成就很多人。

  「道風」,就是修行的方法。譬如印祖的道場,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一樣,常年佛七,這是他的道風。「學風」,專一淨土五經,五經以外的統統不涉獵,都不看,都放下。學風是解門,我們修學理論的依據;道風是實行,我們真幹,這才叫道場。假如這個道場裡面,學得很雜,學得很多,同學們在一塊,實在講,無所適從,這不能成就。說得好聽一點,種一點善根而已,除了種善根之外,沒有辦法成就。因為什麼?不專不精。我們講「精進」,他不是精進,他是雜進、亂進,所以不能成就。這是我們應當要特別注意的。

  要解【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偪。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烽火宅裡。戲論紛然。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難甚。而深囑我等當知也。初普勸竟。】

  『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信願持名一行」,這種修行方法,「不涉施為」,涉是涉及,施為就是所謂不需要用其他方法摻雜在裡面修,專修就行,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假方便」。這個地方講「不涉施為」,跟不假方便的意思完全一樣,用不著禪,用不著咒,什麼都用不上,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多簡單,多容易!就這麼一句佛號就「圓轉五濁」,五濁圓圓滿滿就轉過來了。這兩天電視新聞報告,臺灣在旱災缺水,我們館長發了慈悲心,通知臺灣我們道場要求雨。他今天問我:「求雨應該怎麼求法?」《禪門日誦》裡有求雨儀規,一般人做的。蓮池大師過去住在杭州,他那個雲棲寺在杭州,有一年乾旱,杭州太守知道蓮池大師是一個有道德的高僧,去求他,請他出來求雨。老和尚說:「我這個儀規都不會,我只會念佛,除這個之外都不會。」但是求雨是大眾的事,也不能不做。他老人家拿著木魚,叫徒弟們跟著他,到外面去念阿彌陀佛求雨。果然奇怪!他念到哪裡,雨就下到哪裡,真靈!所以,蓮池大師連求雨也是「信願持名一行」,沒有加別的東西。蓮池大師傳記上有記載,無論做什麼,求什麼,統統是一句阿彌陀佛,還真管用!換一個名堂時,說老實話,效果就差很遠了。就這一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唯信乃入」,你不信,這就沒有用了,你要真的相信。「非思議所行境界」,這是照應前面一句,不是九法界眾生靠自己力量能夠明瞭的。

  『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這是講,要不是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現,以大智慧、大慈悲,把這個事情看得清楚,而且自己就這麼做。「見此」是持名念佛成佛,這個他看清楚了,他就這麼做,他為我們說出,我們才知道,才能夠跟他學。

  『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偪。』這後面講五濁難超,我們處在這個大時代,這個染污的時代裡,決定為時間所囿。「囿」,好像是囚犯關在監獄裡逃不出去;換句話說,逃不出這個劫數。這句話就是在劫難逃。你「為苦所偪」,這真苦!

  『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這個我們今天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不學佛的人這就不說,學佛的人多少走上了邪道,遇到邪師走上了邪路。發的是好心,但是不能成就。我們見到這些人當然會生同情心,會產生憐憫心,我們也希望幫他們的忙。能不能幫得上?換句話說,你勸導他,他能不能回頭?不見得。而且勸導還要有善巧方便,一定要知道這個劫濁時代,眾生濁,法弱魔強。正法的道場沒有幾個人來,邪法的道場,來的人成千上萬,擠都擠不動。這些魔外有他的護法神,我們自己道德定力都不夠,不是他的對手。換句話說,真正修行人要了解時勢的環境,沒有這個時節因緣,一定要成就自己。度眾生是我們的本願,不急著在一時。魔現在在興旺的時候,極盛的時候,你這個時候跟他鬥,鬥不過他。他有衰的時候,等到他衰的時候,到敗亡的時候,佛法法運興盛起來,那個時候再度這些眾生不遲。這是一定要有智慧觀察,要有善巧方便。

  『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這是在現前社會當中,我們也看得非常清楚。這個世間哪一個人不貪?貪是一個陷阱,我們看到許多人往這個陷阱裡面跳,這個可悲!貪圖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三惡道的陷阱。貪圖出世間的佛法,還是三惡道的陷阱,為什麼?佛叫我們斷貪心,不是叫我們換貪的對象,這個要知道。所以不單世法要放下、要捨棄,佛法也不能執著,也得要放下。我還有許許多多好的佛法我沒有學,不怕,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也不遲,何必在現在命濁當中,壽命很短促,哪有時間學那麼多的法門?四弘誓願裡說得好,「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常說這兩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現在我們要辦的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幹這個。度眾生,我們要發願,與諸佛如來的願沒有兩樣。今天我們急需要做的是斷煩惱,是要離開五濁,這是我們今天一定要辦的大事。這些大經大論縱然喜歡它,也暫時把它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說,這就對了。我們現前這個階段,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眾生濁」,眾生可以說就是我們現代的社會,這個社會污染了,大多數人心不清淨,念念都在造惡,所謂「積非成是」。我們看習慣了,以為這是正常的,這是自然的,這是對的。今天講貪財、貪名、貪利、爭名奪利,這個社會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應該去競爭的;不但不反對,還鼓勵你。你要是不要這些名利,這個人傻瓜,這個人糊塗。是非顛倒,善惡混淆,今天是這麼一個社會。眾生處在這個社會環境當中,他就安於這個環境。這個環境是嚴重污染的環境,「臭穢」是污染的代名詞。「而不能洞覺」,你沒有辦法看清楚,你不會在這裡面覺醒過來。「甘於劣弱」,就是我們一般講,甘心情願同流合污。「不能奮飛」,不能擺脫。

  『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命濁」,壽命短促,再加上疾病眾多。我們中國古德常說「病從口入」,不但這一切肉類是致病的根源,印光大師說得非常好,說得很透徹,今天就是連我們吃的植物也是疾病的來源。為什麼?這些植物都用化學人工去培養它,再加上農藥。美國還算好一點,臺灣的蔬菜、稻米都摻雜著很重的農藥。我們從前在臺中,李老師一生是吃長素的。他非常感歎的說,臺灣的米裡有滑石粉,那個米很漂亮。三餐在服毒,人怎麼不生病?吃素的人已經三餐服毒了,肉食的就更不必說了,所以這個社會上,奇奇怪怪的病是愈來愈多。這個都是命濁之中,所以健康的人愈來愈少。「決定為無常所吞」,這是短命。「石火電光」,這都是比喻短暫,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措手不及」,這個時候後悔、回頭,來不及了。所以,一定這個修行的方法在極短的時間能成就,不需要很困難就能夠修學,這個法子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才能夠成就。

  『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烽火宅裡,戲論紛然』。「若不深知其甚難」,這句話好!真的對我們修行人,特別是有高度警覺心,希望這一生永脫輪迴,對這樣的人當頭一棒。五濁超越難,太難太難了,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容易超越,所以你要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不要以為還有別的方法,實在告訴你,沒有別的方法了。要想超越五濁惡世,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佛道,只有這一個方法。「烽火宅裡,戲論紛然。」烽火是煙火瀰漫的樣子。好像這個房子被火燒起來,警覺的人趕快逃命要緊,迷惑顛倒的人還在那裡討論,「戲論紛然」,還研究這個方法、那個方法,都不管用。後面這幾段開示,實在講是非常非常重要!『唯深知其甚難,方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投機取巧的念頭,也就是說還以為有其他的方法,把這個念頭斷盡,這叫做死盡偷心。印光大師做到了,蓮池大師做到了,他們為什麼能做到?深知其甚難。所以一生,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寶此一行」,把這一句阿彌陀佛看得非常寶貴!

  『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難甚,而深囑我等當知也,初普勸竟。』實在講,佛在此地為我們展現的這個樣子,也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在他自己教區對一切眾生,就像釋迦牟尼佛今天對我們這個說法完全一樣,苦口婆心的把這個事實說清楚。事實搞清楚了,我們才曉得真難。佛這才勸導我們,這個方法容易成就,必定成就。能相信、能發願、能念佛的人,果然都成就了,這是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從這個地方,我們真正體會諸佛如來對眾生的恩德,沒有任何可以跟他相比的,這個恩德太大了。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要解【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無一人能發問者。佛智鑑機。知眾生成佛緣熟。無問自說。令得四益。如時雨化。故歡喜信受也。身心怡悅名歡喜。毫無疑惑名信。領納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歸命。名作禮。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無一人能發問者』。這個經諸位細心去觀察,世尊雖然叫著舍利弗,舍利弗從來沒有答覆一句話。為什麼一句話不說?對這個事情一無所知,說什麼?能答,多少要知道一些。為什麼無知?唯佛境界。不但這是叫著舍利弗,舍利弗答不出來,就是叫著文殊師利,文殊師利也答不出來,這才顯示出法門不可思議,顯示出難信難知。因為它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而且不是果地上的部分,是果地上的全體。如果是果地的局部,等覺菩薩能答得出來,法身大士多少也有一點消息。那是圓滿的境界,等覺菩薩都沒有分的。

  『佛智鑑機』,佛的圓滿智慧,照一切眾生。『知眾生成佛緣熟』,這一句非常重要,不可以輕易的看過去。所以這個法門是對什麼人說的?對眾生成佛緣熟的人說的。因為聽的人聽了,他就相信,就發願,就肯幹,這個人就成佛了。所以這個法門不是教菩薩的,不是教你成菩薩,不是教你成羅漢,不是教你成辟支佛,是教你這一生成佛。你把這個法門去勸你的親戚朋友,他們不相信,你心裡很難過,你難過什麼?仔細看看,他像不像個佛?他成佛的機緣沒到,佛來了他也不相信,我們跟他講有什麼用處!跟他講,他不相信,這是正常現象。他要相信了,那才奇怪!成佛緣熟的眾生少,少之又少,不多!不成佛的那些眾生,造作罪業的眾生,那個人多!這些事實我們都要了解。我們自己聽了生歡喜心,真正肯發決定的大願,一心持名,求生淨土,我們自己要慶幸自己,原來這一生我成佛緣熟了。所以有這樣殊勝的因緣,遇到這部經典,遇到這個法門,這是得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經典、方法就是加持我們,我們接受過來就成就了。

  『無問自說』,佛還等人問嗎?不必等人問,人家問不出來,不必等人問就自說,這個經是無問自說。『令得四益』,歡喜的利益,生善的利益,對治惡習的利益,得第一義的利益,這四悉檀前面都講過。『如時雨化』,就好像我們需要雨的時候,雨就來了,風調雨順,來的時候正得其時。『故歡喜信受也』,這就比喻我們的緣成熟。什麼緣?成佛的緣。真實難得,真正希有,生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