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個說法確實是很少聽到的,蕅益大師為我們說出來,我們細細去思惟,確實很有道理。「行人」就是發心修學淨土法門的這個修行人,「信願持名」這四個字是淨宗修學的關鍵,這就是修行的原則,非常重要。要真正深信切願,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一心執持名號,我們能夠這樣的修學,全攝,全當然不是部分,是完全的,是圓滿,就是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個我們自己要修,那就太難太難,不知道要修到哪一生、哪一劫!真正可以說是無量劫的修行。現在我們不必費這麼長的時間,我們可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功德,就用「信願持名」這麼一個巧妙的方法,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我們想想,這個是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這個便宜就佔大了。實在講,這是十方世界無量的菩薩修行,修得那麼辛苦,還不能有阿彌陀佛幾分之幾的成就。修淨土的人,以信願持名,很短的時間,這個殊勝功德利益就超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這是事實。何以知道是事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以及本經的內容講得很清楚。這念佛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與阿彌陀佛同壽量;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生到西方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無量壽。再看看《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的身體、相貌、種種受用,乃至於神通道力,都彷彿與阿彌陀佛差不多,這不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那又是什麼?所以蕅益大師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也是經文裡面所說的,「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下面蕅益大師更進一步為我們說明,唯恐聽了這一句還有疑惑,還不敢承當,不敢相信。『下又曰』,下是底下經文,經文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這證明諸佛有兩個說法:一個,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另外一個說法,諸佛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這兩個講法都講得通,都可以說。「我不可思議功德」,「我」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從這個經文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把阿彌陀佛當作自己,自他不二,彌陀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這個意思前面曾經向諸位報告過,從心性上說,心性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能念的心性、所念的名號,統統都不可思議。因為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就有理由「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有理由就是有理論的依據。既然有這個理論,應當就有這個事實,所以蕅益大師這個說法,我們是可以接受的,可以承認的,他說得非常之好。下面是六方佛:

  【東方亦有阿閃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要解【阿閃(註:此字字形是門內三個人,音ㄔㄨˋ)鞞。此云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恆河沙耳。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云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向下六方佛,蕅益大師判作流通分,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諸佛流通,唯佛與佛才能夠擔當得起這個流通的使命。我們先把大綱簡單做一個介紹。羅什大師翻這個經,是翻六方,我們現在這個經本上。玄奘大師的譯本是十方,玄奘法師翻譯的是照梵文直接譯過來的。鳩摩羅什大師是意譯,換句話說,並沒有按照它的原文一句一段一段的,只是把這個大意翻譯過來。所以羅什大師的譯本,我們中國人非常喜歡讀,就像中國人自己寫的文章一樣。這樣我們就明瞭,六方是省略,十方才是具足的。雖然省略,意思還是圓滿的。六方是:東、南、西、北、上、下,十方就加上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是省略掉了。

  每一方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尊佛在那個地方教化,所以佛就無量無邊。我們從經文的翻譯能看得出來,每一方都是說「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世尊當年在世講經,大多數的時間在恆河流域,舉例子舉恆河,沒有人不知道的。恆河的沙很細,像麵粉一樣,不像我們一般沙很粗。諸位想想,這條恆河有幾千里,像我們中國的長江、黃河一樣,是印度最大的一條河流,那裡頭有多少沙?佛說經,凡是講到數目多,都用恆河沙來做比喻。其實恆河沙再多,說老實話,還是有數量的,還是可以算得出來,算得盡的。但是佛所講的世界,是沒有窮盡的;換句話說,決定不是恆河沙數能夠相比的。但是在這個世間,沒有比恆河沙更多的比喻了,佛常用這個比喻。

  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是無量無邊的世界。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也就無量無邊。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那就是經上所說的,這些諸佛如來,『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廣長舌相,就是普遍的讚歎、普遍的宣傳,普遍的為一切眾生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就叫廣長舌相。這個意思就是說,佛說這個法門,介紹這個西方淨土,從來沒有中斷過,沒有終止過,真的是一天到晚都在這裡講,沒有止境的在這裡講。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講他教化的範圍。在他所教化的大千世界,我們今天曉得,像我們這個大千世界是以無數的星球組成的。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示現滅度,在另外一個星球上他正在那裡說法,他不是真的滅度了。這一個大千世界,如果依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那這個世界太大了。黃老居士他認為,我們今天所講的銀河系,只是一個單位世界。我們曉得,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單位世界?至少有十億。換句話說,十億個銀河系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他的教區這麼大。每一個星球只要有眾生居住,他都會到那裡講經說法。我們今天看到許多星球沒有人類居住,沒有人居住的,還有其他眾生居住。我們人見不到的鬼神、六道都有。佛是天上、人間、餓鬼、地獄、畜生,他哪一道都去,應以什麼身說法,他就現什麼樣的身,現身一定要現眾生的同類身。哪個地方眾生緣成熟了,佛就到那裡示現給他說這個法門。這是說的「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都說,叫難信之法,所以這個地方講『說誠實言』,這是真誠到了極處。也許我們要問:除這個經之外,其他經都不是誠實言?其他經也都是誠實言,像《金剛經》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實語者」,實是實實在在,決不是虛浮的;「如語者」,如是講的完全是事實,不增不減,有什麼就說什麼,所說的跟事實完全相符,這叫如語;「不誑語者」,佛講話哪裡會有欺騙眾生的?不過,在一切經裡面,為什麼說這個經是最真實?因為這個法門、這個經典,是教凡夫直捷成佛。有許多人告訴我,有的打電話跟我講,說有法師、有些大德,對淨土有很多批評,他們都不能相信,來問我。聽得太多,接觸得太多,信心就動搖了。我聽了就告訴他,我說:你的《無量壽經》念得不夠。他說:我天天在念。念得不夠,為什麼念得不夠?你聽外面這些謠言還會動搖,這就叫不夠。經上明明跟我們說得清清楚楚,「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這樁事情怎麼可以勉強的?

  這些高僧大德不相信,不能接受,不要說高僧大德,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十地菩薩來跟你講,等覺菩薩來跟你講,我都不相信,我相信佛說的。這些大德、法師,說老實話,還沒有到地上菩薩,還沒有到等覺菩薩,怎麼可以相信?經上說得好,能夠相信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學的,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樣的善根,這樣的福德,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得到的。你相信,你的善根福德超過一切眾生。你沒有這個大善根、大福德,你當然不會相信,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勉強。自己遇到這個法門,能夠相信,能夠發願,十方三世,此地講的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都恭喜你。恭喜你什麼?恭喜你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熟,恭喜你今天了生死、脫輪迴、成佛道,所以諸佛恭喜你,諸佛讚歎你。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如來,個個都是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應當要相信,「是」就是指這部經。這部經叫什麼名字?底下這是本經的經題,叫『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經名本來是這個名字,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時候,他把這個經題換了,換成《佛說阿彌陀經》。這個題是鳩摩羅什大師擬的,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釋迦牟尼佛講的經題在此地,「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羅什大師用的這個名字好不好?好。為什麼?因為這個經上大主意,就是叫我們念阿彌陀佛,他老人家乾脆就把阿彌陀佛的名號做經題。所以,他是別有用心,這是非常的難得。這是譯經法師的善巧方便,叫我們一看經題,就念一聲阿彌陀佛,用意在此地。

  稱讚,是一切諸佛稱讚,這不是普通的稱讚,不是普通人。稱讚誰?稱讚阿彌陀佛,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十方法界一切根熟的眾生。諸位要知道,這根熟的眾生,根熟是什麼?對這法門能信、能願、能行,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這叫根熟。換句話說,或者還不相信,還不願意、不肯念阿彌陀佛,這個根性沒成熟。沒有成熟也幫助他,但是他這一生不能往生,他還是要去搞六道輪迴。同時這句「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也可以說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在哪裡?像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雖然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要是沒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我們怎麼知道?世尊為我們演說,為我們介紹,為我們推薦,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的功德。換句話說,這種情形就好像阿彌陀佛在那裡辦一個大學,辦學校,凡是有志願到這個地方來修學的,他統統都歡迎。十方諸佛,等於說代阿彌陀佛到各處去招生,沒有十方一切諸佛到處宣揚、去接引,知道阿彌陀佛的人確實不多,也確實不容易,所以,一切諸佛不可思議功德。這個稱讚不可思議功德是雙關語。

  底下這一句是更不可思議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經、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所宣揚的,一切諸佛所演說的。善導大師講得好!中國佛教裡面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彌陀化身來,善導大師所說的話,就是阿彌陀佛直接為我們宣說的。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的意思,如來是佛,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為了一樁事情,《法華經》上講「大事因緣」,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到底是什麼大事?沒說清楚,善導大師講清楚了。真的是一個大事因緣,就是把西方淨土介紹給我們,這個的確是一個大事因緣。既然如此,釋迦牟尼佛一生就講淨土三經就夠了,何必要講那麼多經典?說那麼多的法門?這是佛的大慈大悲,因為這個法門,他所接引的對象是成佛的人。蕅益大師在《要解》前面講得好: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佛為我們說這部經,這不是為菩薩說的,不是為阿羅漢、辟支佛說的,跟他說沒有用,他不願意往生;換句話說,他成佛的機緣沒有到。所以,第一等的,這是成佛的機緣到了,教給他成佛的方法。如果他成佛的機緣沒到,說這個經,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佛也不能捨棄他,也不能不照顧他。看他要是菩薩根性,就跟他講大乘菩薩經,教他修行的方法。他要是二乘根性,聲聞、緣覺的根性,就跟他講小乘法門幫助他。他根本就沒有意思了生死、出三界,就跟他講人天的經典,教他來生得人身,能夠更富貴、更幸福、更美滿。這才說無量的法門,應付無量無邊不同的根性,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你必須要認識清楚,這部經典是根熟眾生,菩薩以下都沒說,根熟就是說,他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這一生當中他決定成佛,超過菩薩之上,這談何容易!所以諸佛護念,人只要相信這個法門,我們常講「求佛菩薩保佑」。你不要求,不是一尊佛、兩尊佛保佑你,所有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保佑你的。為什麼?因為你這一生成佛。那些成菩薩、成阿羅漢的,暫且放在旁邊,不要緊!為什麼?慢慢來。這一個馬上成佛了,要特別照顧他,就這麼個道理。所以這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我們念這部經,就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道理很清楚、很明白。密宗裡面有灌頂,我們在美國、台灣也見到了不少。有些密宗的上師仁波切來了,一窩蜂的都到那裡去灌頂。是不是真的接受了灌頂?不是真的,假的。什麼叫灌頂,沒搞清楚。黃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這是晚年專修淨土。他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為我們說明密宗灌頂的意義。「灌」是慈悲加佑的意思,「頂」是最高的法門,頂法。灌頂就是把佛至高無上的法門傳授給你,這叫做灌頂。諸佛如來至高無上的第一法門是什麼?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你把《阿彌陀經》從頭到尾恭恭敬敬的念一遍,就是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你念兩遍,就給你灌頂兩次,你不知道!一切諸佛如來給你灌頂,居然不曉得,沒有一點感激的心。來了一個密宗上師,不得了,趕緊要去,這成什麼話!這種叫做顛倒錯亂。諸位一定要明瞭,諸佛如來慈悲加佑,將這個頂法為我們說出來。所以念佛的人,一天到晚都沐浴在佛光之中,都接受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灌頂,可惜自己迷惑顛倒,這種殊勝功德利益居然完全不知道。

  『阿閃(註:此字字形是門內三個人,音ㄔㄨˋ)鞞,此云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這先解釋佛,實在講,佛菩薩都沒有名號,名是假名,這名號從哪裡來的?名號是從眾生這一方面而建立的,是屬於隨機而立的。「機」,就是眾生的根機;換句話說,是眾生現前所需要,這樣建立的。『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換句話說,無量的德能當中取一個名字,用它一個,對眾生當前很適用的,是這樣建立的。因此諸佛菩薩有無量無邊的德能,也就有無量無邊的名號。現在對我們用哪一個名號,會用得很恰當,這個名號對我們現前有一定的利益,能夠幫助我們修學,是這樣建立的名號。名是表法的,既然名是表法,這個註解諸位一看就曉得,不必多說了。世尊為我們說出五尊佛的名號,我們曉得表法,那一定有特別的意思在。東,在四季裡面,東方是春天,南方是夏天。在五行裡面,東方屬於木,南方屬於火,西方屬於金,北方屬於水,中間是土,這是中國跟印度人看法都非常接近。

  這五尊佛的名字,就是代表法門修學的根本,表法,代表這個意思。第一尊佛,它表的意思,就是你要學佛,無論你學什麼法門,無論學的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第一個你要學不動,你才能夠成就。聽這個人說,心跟他走了,聽那個人講,又跟那個跑了,你是一事無成。所以第一尊佛,就是阿閃鞞佛,阿閃鞞的意思就是不動。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這個做不到的話,其他都不要談了。阿閃鞞翻作不動,佛翻作覺,在世間法講「不為八風所動」,我們世間人常講八風吹不動,這才有資格入佛門、學佛法。

  單單八風吹不動還不行,因為八風是世間法,世間的名聞利養,這是五欲六塵,屬於八風裡面的,這個東西不動心了,還要更進一步不為其他法門所動。佛法法門很多,宗派很多,你要是學哪一個,你就專心去學,你會有成就。學禪的,你就專心參究。你想參禪,聽到講經說法不錯,又想去學講經,你禪完了;聽到那個人念咒,學密也不錯,也去跟他學咒;一樣都不能成功,法門是一門深入。其他法門好,我們讚歎它,我們決定不學它,心不動搖,我死心塌地在一個法門上,一門深入。善導大師說得好:如果求解,可以多學幾個法門,多學一些經典,為什麼?我多懂得,是求解。但是行門,修行決定是一門深入,不可以同時學兩個法門,這就是不動它所代表的。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表的什麼意思?我們如果不能夠理解,《華嚴》就白看白讀了。五十三位善知識也是表法的,他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的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是我們每天從早到晚所接觸的,這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識。

  你接觸的面非常廣大,你對它們都能夠理解,你是充滿了智慧。可是自己修行,一門深入,從來不為它們所動搖。善財修什麼法門?善財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參學第一個老師德雲比丘,這是一位出家人,五十三位善知識只有五個出家人,其他的統統是在家人。德雲比丘教他的是念佛法門。這是第一個老師,先入為主,他主修的。每參訪一位善知識,最後怎麼樣?戀德禮辭。戀德,我很感謝你;我向你告辭,告辭就是什麼?我不學你的法門,我還是老實念佛。一直到最後第五十三個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十大願王送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個開始念佛,一個最後圓滿送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善財童子修的是念佛法門,一生成就,沒有到第二生,一生成佛。這是根熟的眾生,他是各宗各教,這世間各行各業他不是不接觸,他統統都接觸,統統都明瞭。與自己修學的法門決定不障礙,決定不為其他法門所動搖,這是《華嚴經》善財童子做了一個榜樣給我們看,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所以,我們能夠不為世出世間一切法所動搖,這才能成就自他功德莊嚴,這是我們修學真正的基礎,是我們修學佛法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不必浪費精神,也不必浪費時間;為什麼?你學不成。古來大德,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我們在很多名山道場記載裡面看到,祖師大德們發現一個可以造就的人才,他用什麼方法來教導他?首先用種種方法來折磨他,看他動不動心,看他有沒有耐心,有沒有毅力?到你受不了,走了,走了就算了,不能成就的。百般折磨,他還是不動心,他還是忍受得住,這個人就是大器,真正能成就。菩薩修學的綱領: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是放下;第二個就是忍辱。我們仔細觀察古來祖師大德教人,真的手段方法巧妙不同,實在講就是一個布施,一個忍辱,教你放下,教你忍耐。不動也就是這個意思,我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不會被它動搖;我一心專修這個法門,這就是忍辱,我能忍受得了一個法門,其他的統統放下、統統捨棄,還是這個意思。這一尊佛是第一個,第一個就是你學佛要具足的條件。

  下面三尊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這三尊佛都用須彌做名號,這是比喻。我們這個世界最高的山叫須彌山,沒有比這個山更高。我們這個世界的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這個諸位要知道。黃老居士說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他就根據經上講的須彌山這個意思說的。銀河系的中心,現在天文學家叫它做黑洞。黃老居士說黑洞就是須彌山,所有一切星球都圍繞著它轉,它是一個世界的中心點,所以在佛法裡面叫做妙高山。經上常常用它來比喻法身,比喻本體。這三個須彌,實在講就是比喻自己本人,法身、報身、應化身,就是三身一體,因為它三個都用須彌,這是一體三身,三身一體。

  第一個講「須彌相佛」,相是相好光明。佛的相好光明,九法界眾生都仰慕佛的相好,這是報身。「大須彌佛」,「大」是稱讚的詞,像《華嚴經》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不是大小的大,是讚美的意思。在讚美裡面找不到這個詞句了,這不得已就用一個「大」來讚歎。這是讚歎我們心性、法身、理體,心性不可思議!現在哲學家稱之為宇宙萬有的本體,我們佛法裡面叫它做法身,法身就是一切萬法都是從它而生的,都是由它變現出來的,所以這個是表法身。「須彌光佛」,光是光明遍照,普遍的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是講的應身,就是應化身。像《普門品》裡面說的觀世音菩薩,哪個地方有求,佛菩薩立刻就感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薩就現佛身去度他,應以菩薩身得度者,他就現菩薩身去度他,隨類化身,這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這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是我們學佛人希求的,這就是俗話講成佛,成佛就是成就這三身。我們學佛為的是什麼?為了就是要成就三身,這是我們所求所證的。換句話說,在東方,第一個方向,首先學佛應該具備的條件,應有的態度,那就是不動。接著,把我們學佛的目標說出來了,我們所求所證的說出來了。

  第五尊,叫做「妙音佛」。妙音佛是把我們修學的方法說出來了。諸位要知道,這是淨土宗念佛求生淨土的方法,這個不是其他宗的。可見得信願持名,是直捷求證法身、報身、應身,是直捷求成佛的法門。直捷成佛的方法是什麼?妙音。妙音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叫妙音,十方三世九法界眾生,都是用這一個方法往生淨土,不退成佛。所以這一句名號是妙音,就教你執持名號。妙音佛,是表修學方法的根本,就是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前面說過,這一聲名號真正不可思議,裡面具足定、慧,具足三學,三學是戒、定、慧;具足三寶,三寶是覺、正、淨;具足三資糧,三資糧是信、願、行。換句話說,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都不能超出這一句名號,名號是妙音,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東方五尊佛代表的這個意思,我們不能把它忽略了。

  『雖舉一隅』,一隅,就是佛有無量名號只取一個。『仍具四悉』,還是圓滿具足四悉檀。『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這個意思是說,佛的名號,每一個德號如果要細說,說一劫、說無量壽都說不盡,裡面的含義太豐足了。

  『東方虛空不可盡』,它底下講「等恆河沙數諸佛」,說世界也不可盡,「盡」就是沒有辦法去計算。『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恆河沙耳。』可見這個恆河沙是略舉,恆河沙決定不會跟佛的數目相同,相差懸殊還是很大。

  『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這是蕅益大師的感嘆,一切諸佛都勸你,還是不相信,還是有懷疑,那有什麼法子!不讀《無量壽經》,我們對於這個道理總是猜不透,念了《無量壽經》這才恍然大悟。他為什麼不能相信?他善根、福德不夠。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過,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子,諸位經都念得很熟,我一提你們都曉得,這一幫人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講這個法門,聽了非常歡喜,大家拿著金花去供養佛,做一個禮物,向佛表示謝意,心裡面起了個念頭,希望我將來成佛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雖然沒有說出來,他這一動念,佛就知道。佛有他心通,所以佛也不等他問,就直接說出來,這一幫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個數字不得了!供養四百億佛,善根、福德還不夠,你就想,這個念佛的人善根福德是多大!他們才生歡喜心,動個念頭,沒有發心去往生,沒有這個念頭,只動一個念頭,將來我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動這麼一個妄念。沒有想到我要趕緊念佛求願往生,沒有動這個念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求願往生的心發不出來,你就曉得,一個人真正發願求生西方,那過去生中一定是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不只四百億,所以談何容易!

  『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這個長舌是三十二相之一,是好相。佛說平常人自己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端,這個人三世不妄語。我們的舌頭,可見得常常打妄語,所以這個相好沒有。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起來,所以佛就證明:我生生世世不妄語,我說的話是真的。

  『藏果頭佛』,這是藏教的佛,天台家判教,藏、通、別、圓,這是最低級的藏教的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諸位曉得,經上常講三阿僧祇劫成佛,成什麼佛?藏教佛,不是圓教。《華嚴經》上講圓教是無量劫,不只三阿僧祇劫。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這個相,就是藏教佛的相,這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

  『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這是講一切諸佛如來為我們證明,這是大乘淨土最妙的法門。這個妙,就是能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就圓成佛道,就圓滿成佛。這個圓滿成佛,不是藏教佛,而是圓教的佛,究竟圓滿的佛果。為了證明這樁事情,所以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證明這理是真的,真實的,事情也決定不假。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像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像經典當中所記載的,我們應當要相信。

  末後這一段是說明經題,『標出經題』,本經的經題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流通之本』,我們現在所用的這個經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這為我們說出來,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部經,羅什大師知道中國人喜歡簡單,不喜歡囉嗦。中國人跟印度人習性不相同,印度人喜歡囉嗦,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無論在言語,或者在文章,要求的是簡要詳明。古時候言語跟文章能夠做到這個標準,那就算是好的言語、好的文章。這個標準要求要簡單要扼要,也要詳細明白。簡單扼要,要不詳細、不明白也不行,所以要做到這個標準,這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語言文字標準,都要符合這個。換句話說,人家十句話說得清楚,你能夠一句話就講清楚,那就叫高明。羅什大師順從我們這一方人的標準,就是所好這個標準,「好略」,所以就用「佛說阿彌陀經」,這個名稱簡單。原來的經題「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太長了,也太多了。他老人家把這個佛的名號做為經題,所以「巧合持名妙行」。因為我們這部經,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心執持名號,也就是教給我們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他乾脆就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做為經題。

  『奘師譯云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阿彌陀經》有兩種譯本,除了羅什大師譯本之外,玄奘大師有翻譯,但是玄奘大師這個譯本不流行,念的人很少。為什麼很少?大家不喜歡念玄奘大師的譯本,他譯得太囉嗦。譯的文法是外國的文法,我們念起來不太順口,不太習慣,沒有羅什大師這個譯本這樣的暢通,念起來很舒服。所以流通的本子,自古以來都流通羅什大師的本子;就是連玄奘大師跟他的弟子們都不例外,這一點我們不能不讚歎,不能不佩服,佩服他大公無私,真正是為法不為人。

  玄奘大師的傳法弟子窺基法師,這是中國法相唯識宗的開山祖師,就是第一代的祖師。法相唯識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來的,翻成中文,但是沒有建立宗派。成為一個宗派是在他徒弟手上成立的,所以他徒弟是第一代祖師。窺基大師給《阿彌陀經》做了一個註解,叫《阿彌陀經通贊疏》,所用的本子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沒有用他老師的本子。那要照現在人來講,現在人說老實話,什麼都講人情。現在人,我師父翻譯的並不比羅什大師差,別人不流通,我做徒弟應該要有責任流通;人家不這麼想,羅什大師翻得好,既然已經流通到全國,就不要再多事了。所以玄奘大師翻的本子,只提供給有心的人,你有懷疑,有問題,做個參考而已。平常讀誦修持,還是依羅什大師這個本子。所以他的徒弟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不採取老師的譯本,依舊採取羅什大師的譯本。窺基沒有說對不起老師,玄奘大師也沒有說窺基不孝,是我的叛徒,沒有說。由此可知,玄奘大師師徒對於羅什大師的譯本是非常尊重、非常讚歎;這個註解就是讚歎。我們後人,如果說對於羅什大師的譯本還有懷疑,那真叫莫名其妙!這是讀書讀得不夠多,讀讀《通贊疏》,你這個疑問完全沒有了,才知道羅什大師譯本之好,是我們應當專心去修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