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是勸願,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第二次的勸勉。經文裡面「我見是利」這句話非常重要。「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利益」,這是佛親眼所見的,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往生的人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即使惡道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都圓證三不退。這種殊勝的利益,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沒有的,這是佛親眼所見的,因此才勸勉我們往生到西方世界。我們看註解:

  要解【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盡。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者裡豈容強作主宰。僥倖顢頇。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發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二正宗分竟。】

  『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在十法界裡面,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看一切事情都沒有看錯。可是人的聰明智慧比不上天,天人看事情比我們看得清楚。天眼比不上阿羅漢的慧眼,阿羅漢的慧眼比不上菩薩的法眼,菩薩法眼比不上佛眼。所以,佛眼看東西決定沒有錯誤,比菩薩還要看得究竟圓滿。這裡說「佛眼所見究盡明了」,菩薩所不及。

  『是利者』,佛看什麼利益?『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盡,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第一個,這是前面講得太多了。特別是六道凡夫要想脫離三界、超越輪迴,這個事情是非常非常的困難。佛不給我們說,如果我們頭腦清醒,冷靜仔細的去觀察,也能夠體會得到。世間多少人修行,不能說這些人沒有智慧,沒有功夫,可以說他們有相當程度的智慧,也有很高的功夫、定力,結果都出不了三界,這些都是事實。你要問他為什麼出不了三界?我們從大乘經裡面明瞭,見思煩惱實在不容易斷,真正斷見思煩惱才能超越三界。所以我們要明白,六道輪迴是從哪裡來的?你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佛給我們說,六道輪迴是從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你只要有見思煩惱,就有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這就叫超越。

  在佛門裡面,小乘阿羅漢果(四果羅漢)見思煩惱斷了,這超越輪迴,三果跟四果向,煩惱沒有斷乾淨,沒有超越六道。這些人他們的智慧功夫好,他還在四禪天裡面修行。修什麼?把見思煩惱斷盡,這才能出得去。見思煩惱也是無量無邊,佛講經說法為了方便起見,把它歸納成十大類,見惑五大類,思惑五大類。見惑裡面,「見」就是見解的煩惱。見解錯誤,我們講「你看法看錯了」。看錯了,這一類的煩惱叫見惑。

  見惑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眾生都迷惑身是我、身是自己,這是一個錯誤的見解。身不是我!哪一個人不把這個身當作我呢?身到底是什麼?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這不是我;身體也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樣,不是我,這個一定要搞清楚。迷惑顛倒的人,把身、衣服當作我,「我」忘掉了,這就是顛倒錯誤。這是第一個,你看錯了。第二個錯誤是「邊見」,邊見就是執著兩邊。邊見,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相對的。確實西方科學家發現了,「相對論」,我們這個世間人都是生活在相對的世間裡。這個相對是錯誤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佛講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由此可知,一真法界以外,十法界都是相對的。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

  另外兩種,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為什麼有兩類?一類是在因上,一個是果上;因與果,你在這上面發生了成見,這些是錯誤的。因上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這兩種是中國人稱之為成見很深,這是錯誤的。沒有看出事實的真正之因,這因錯了;沒有把這個果看清楚,相似的果、假設的果,當作究竟的果報,這個錯誤了。譬如四禪天、四空天,這在三界之內,雖然壽命很長,他還是有生死,它不是真實的。有許多人把天當作究竟,認為生天這就得永生。永生這個概念,跟佛法裡面講的涅槃,意思是一樣的。我們佛法裡面講「入大般涅槃」,這個意思就跟其他宗教裡面講「永生」是一個意思,叫「不生不滅」。哪裡曉得四禪、四空天還有生滅,所以它不是究竟的。把天當作究竟的果報,果上的錯誤,這是錯誤的見解。

  生天,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佛告訴我們,天有二十八層天,每一層裡面境界不相同、果報不相同、因也不相同。佛給我們講,單修十善,上品的十善可以生四王天,可以生忉利天,這是欲界六層下面兩層。往上去,欲界上面還有四層: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單單修十善,不行,還上不去,還要另外加一點定功;換句話說,心地清淨,清淨心。這個定功他沒修成,沒修成他有,不能說他沒有,他確實有定功,不到家!如果定功真的修成,修成就到初禪,超過欲界到色界天去。諸位要曉得,色界天離欲了,「欲」是什麼?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五欲,財色名食睡。由此可知,初禪以上,財色名食睡這個念頭沒有了,不但是事沒有,念頭都沒有了。如果事沒有,還有這個念頭,這個定叫「未到定」,他不能到初禪,他可以到欲界上面四層;真正心裡沒有這個念頭,那就是色界天人。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禪難修。這個東西不能騙人,自己冷靜想一想,財色名食睡,我們還動不動心?還有沒有這個念頭?雖然我們學佛,我們用理性克服了這個煩惱,事上確實沒有了,事上是放下了,還會起這個念頭。只要有這個念頭起來,你決定是欲界,決定不能生到色界;換句話說,你初禪一定得不到,初禪尚且不得,四禪、四空定哪有分!四禪八定是凡夫定,凡夫這個定都得不到,怎麼可能有聲聞、緣覺、菩薩的大定?這不可能的事情。這才了解禪難,太難太難!這些都是事實。

  佛門裡面講根性利的,上根利智,利智是什麼?猛利的智慧,他能把這個煩惱斷盡,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了,這是修禪的材料。伏不住煩惱,不能把煩惱消除,換句話說,這個法門都變成空談,得不到真實的利益。如果勉強認為自己還不錯,自己還可以修,實在講是自己欺騙自己,裝門面、充樣子,這個完全錯了。淨宗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這就方便了。帶業是什麼?煩惱不要斷。禪需要長期伏煩惱,伏住,不起心、不動念,這才能生四禪天。淨土這個法門,只要暫時把煩惱伏住就能往生,這比禪容易太多了。暫時伏,伏的時間短,我們有辦法,長時間沒有辦法。長時間他會起心動念,短時間行,這個我們能伏得住。尤其是在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之間伏住,那就決定往生。這是佛親眼看到的利益,「我見是利」。這真容易,比起所有法門真容易。所以,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超越三界,一生之中圓滿無上菩提,就是這個念佛往生的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所以這個法門叫獨一無二。你要是相信,你要是接受,這一切諸佛都恭喜你,你這一生成就了。你要不肯接受這個法門,不認真學這個法門,雖然在佛法裡面也用功精進,諸佛看起來點點頭,也嘆息,不曉得你到哪一生一劫才能有一點成就。這是我們要深深警惕的,為什麼?我們自己本人就是。

  大乘經看多了就知道,我們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法,特別是遇到淨宗法門,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所修積的善根。無量劫的修行,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這個結果,無量劫修行的結果,這自己清楚,自己明瞭,這很可怕!換句話說,無量劫之後,大概還跟今天差不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投胎一輪迴,前生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說老實話,就像這一生一樣,一切都要從頭來起。好處,可以說是善根福德深厚,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那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這個世間,學佛的人有多少?修行人有多少?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幾個人能夠相信能夠接受這個法門?這就明瞭了,我們過去生中比他的善根福德深厚,遇到了。他們沒有機會遇到,遇到他也不相信,這就證明我們的善根福德比他深厚。但是要想想:這一生錯過,無量劫之後,我們的成果大概跟這一生差不多。我們的機會,必定也會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再不相信,再不接受,那就無量劫之後再加無量劫,這生死輪迴太苦了,何必去受這些冤枉罪!這是諸佛如來為什麼要勸勉我們,世尊在這裡,一而再、再而三的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利益太大太大了。

  第二個利益是「圓淨四土」。這個利益是無比的殊勝,一般菩薩,實在講別教裡頭都沒有,別教的佛都沒有能圓淨四土。圓教八地,諸位曉得,別教初地菩薩等於圓教初住,初地菩薩破一品無明,到等覺、到佛,只破十二品無明,在別教裡面成佛了。但是在圓教的地位,破十二品無明是第二行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住菩薩破十品無明,初行、二行,所以別教的佛等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比圓教八地差遠了。所以,他沒有圓淨四土。圓淨四土是八地以上,你才曉得這個多難,多不容易。淨土往生的人,同居土下下品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淨四土,這是真正難信之法。這一句講的,這叫果報,這樣殊勝的果報,到裡去找去?可以說不費工夫就得到,這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

  第三個利益是「直至不退位盡」,盡就是圓滿的意思,不退是三不退。三不退要達到圓滿,那是等覺菩薩才圓滿。這些功德利益,都是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所以我常常勸勉修淨土的同修,我們早晚課誦,早課念四十八願。提倡念四十八願的意義,真正明瞭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你真正明瞭它,我們對於淨宗的信心這才能建立,願力才真正能夠發揮得出來;換句話說,對西方世界真正認識它。四十八願,等於說是阿彌陀佛國土裡面的憲法一樣,這個是不能不知道。四十八願裡面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只要說生到,不管你是一品,不管你是什麼身分,菩薩也好,羅漢也好,乃至於惡道也好,地獄、餓鬼、畜生都一樣,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受用都平等。身是紫磨金身,跟阿彌陀佛一樣,相好莊嚴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在願裡講得很清楚,如果不一樣,他就不成佛,這個難得!其他,他方世界人的面孔都不一樣,身體狀況有人健康,有人比較弱,那不一樣。唯獨西方世界人的相貌都一樣,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相貌都一樣,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功德的加持。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沾阿彌陀佛的光,這是一切經論裡面沒有,佛沒有這個說法,一切諸佛世界也沒有這個狀況。所以這是世尊見到這樣殊勝利益,經上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是佛親見的,釋迦佛見到的,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見到。

  『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前面這個解釋,說明往生西方世界的利益。前面這個利益是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共同的利益。這一段所講的,是單講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或者把圈子更縮小一點,世尊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講的。對我們地球上的眾生,特別是人道。我們這個世間人,「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生死關頭自己要能做得了主宰,諸位想想:你怎麼會到惡道去?自己能做主宰,自己就可以選擇,天上好,就選擇生天,人間好,也必定選一個大富大貴人家,生下來就享福。事實上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是隨業流轉,這就苦了。隨著自己過去生中造的行業,這一生一輪轉一投胎,這是果報,業報。自己做不了主,「生死關頭,最難得力」。佛看到念佛人的利益最大,為什麼?生死關頭,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接引你往生,這個利益大了。此地說這利益,是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這個就是大利益。這個意思是說,臨終的時候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諸位要曉得,世間大福德人臨終的時候清楚明白,可惜沒有學佛。有學佛,他在這個時候選擇往生淨土,決定得生。

  臨終清楚,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的。念佛的人很容易得到,為什麼很容易得到?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我們俗話講「佛保佑你」;使你在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大利益。這是釋迦世尊見到這個利益,臨終佛保佑你。因為你不顛倒,所以你臨終最後一念是念佛往生,佛來接引你。這一樁事情,是佛告訴我們這個事實,而我們自己在這一生修行的過程當中,要特別留意。佛保佑我們,我們也要跟佛做一個更好的聯繫的關係,使佛保佑我們的力量更大,這才對。不能說佛會保佑我,我們多做點壞事不要緊,這個念頭就錯了。所以我們要斷惡修善,使佛加持保佑我們這個力量更大。這是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持戒念佛,福慧雙修」。像圓瑛老法師,這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好榜樣。他晚年住在上海,他有一個精舍叫圓明講堂。他老人家一生功力都用在《楞嚴經》,我們看《楞嚴經》的講義,他有一篇很長的序文,序文裡面告訴我們,他從二十五歲對《楞嚴》就開始研究,一生沒有間斷,真的是楞嚴專家。他的講堂叫圓明,圓明就從《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的意思起的這個名字,叫「圓明講堂」。他在那個地方,辦了一個佛學院叫「楞嚴專宗學院」,那個佛學院就是教《楞嚴經》的。楞嚴專宗學院,很有趣味。他的講堂叫「三求堂」,諸位如果到上海去,不妨到圓明講堂去參觀一下,去訪問,它叫三求堂。求三樁事情,求什麼?「求福、求慧、求生淨土」。可見得圓瑛老法師是「教宗楞嚴,行在彌陀」,他每天的功課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福慧雙修。我們修福慧的方法,就是念佛。信願持名,福慧都在其中。這一句名號裡面具足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福慧雙修。

  近代印光法師,對我們的教誨非常之多,《文鈔》分量太大,現代人工作繁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閱讀。前人也發心把《文鈔》裡面重要的教訓節錄下來,編成《嘉言錄》。《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文鈔菁華錄》,這就省了很多事情。可是《嘉言錄》跟《菁華錄》還是厚厚的一冊,現在人一看到厚厚一冊,看書的意願就沒有了,一看太多了,不想看了。最好的是只有幾頁,能夠不超過十頁,這是非常受歡迎的。現在我們也做這個工作,想把《文鈔菁華錄》裡面更精簡把句子摘錄下來,不超過十頁,將來印成一個小冊子,使大家對於祖師的教誨,我們都能夠讀到,都能夠見到,依教奉行,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幫助我們修福修慧,幫助我們求生淨土。

  『無論頑修狂慧,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這一段話是蕅益大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我們應當生感恩之心,應當常常反省自己。「頑修狂慧」,是講世間的聰明人,世智辯聰。頑修,頑是頑固不明正理,不依照方法來修學,自作聰明盲修瞎練,這一類人叫頑修。狂慧的人,是說天資聰明,對於大乘經能夠理解,也能言善說,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不肯修行,這就落入狂慧。這個慧就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智慧一定是解行相應,那個慧是真實的。解跟行不相應,這個慧就叫做狂慧。這兩種人到生死關頭,完全沒有用處;換句話說,他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即悟門深遠」,這是講真實修行的人,這個不是狂慧、也不是頑修。這個文上講「無功」,就是講他們沒有功夫,沒有成就,說的是這個意思。這悟門深遠的人,這個在歷史上有例子,像草堂清禪師,這是一個有解有行的修行人,也是禪宗一代祖師。這出家人尤其是大德的高僧,供養的人就很多,信徒當中有一位姓曾的夫人常常供養老和尚,老和尚對她很感謝。這一感謝,麻煩就來了。死了以後,就投胎做她的兒子去了。這禪宗大德,因為他有定有慧,所以他這個人就有智慧、有福報,以後做了很大的官,做了宰相。一世的修行,換得來生一個宰相,這算不錯的,享人間福報去了。這福報享完,那就一世一世往下墮落,不會往上走。所以,有這一念留戀、貪愛就完了。這是講悟門深遠的。

  「操履潛確」,是指持戒,持戒非常精嚴,這都是講真正的修行人,令人非常佩服的。但是要記住,「儻分毫習氣未除」,我們要注意這個。「分毫習氣」,在中國佛門裡面,有不少同修知道三生石的故事,這三生石的故事,講一個圓澤法師、李源居士,講這兩個人的故事。圓澤禪師他是禪宗的大德,跟李源交情非常好。李源辭掉官職不做官了,就住在圓澤法師這個寺廟裡。這個居士也很了不起,解行相應,真的是大善知識。有一天,李源居士跟圓澤禪師商量,想去朝峨嵋山,李源就講到峨嵋山去朝山,他們兩個人就都喜歡。李源想走水路,坐船,當然比較舒服,法師就提倡走陸路,陸路是非常辛苦,最後還是遵從李居士的主張,兩個人坐船。有一天船走到南浦,是一個小鎮。有一個懷孕的婦人,在這個河邊上洗衣服,圓澤禪師一看到就流眼淚,李源就問他:你為什麼流眼淚?圓澤禪師這才說真話,我之所以不願意走水路,就怕遇到她。他說:為什麼?他說:「她已經懷孕三年,就等著我去投生。如果我不見她,或許我躲得過,今天見到了,沒有辦法,我躲不過,我明天就要去投生了。」就把後事料理告訴李源,他說:「李居士,三天之後,你到這個婦人家裡面去敲門,你來看我,我對你一笑,我們以這個作見證,一笑為見證。然後約定,我們十三年之後,在杭州靈隱這個地方,八月中秋我們在那兒約會,見一次面。」你想想看,這是真正有神通,這樣的能力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還逃不了去投胎輪迴。這是什麼?習氣未除。假如他要是念佛帶業往生,那沒有問題,為什麼?未除的習氣可以帶走,可以帶業往生。不求往生,完全靠自己太難太難了,這非常不容易!所以,強者先牽。

  由此可知,這個世間無論是中國、外國,作大官、作總統、作宰相、作部長的,發大財的,都是過去世的修行人。過去生中大修行人,他們就是習氣未除,不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今天在人間享富貴。這一享受富貴,把佛法忘得一乾二淨,享富貴沒有不造業的。他造的這個業,將來一定要受果報的。在我們中國歷代帝王當中,可以說最難得的是清朝的乾隆。對於國家民族實在有了不起的貢獻,但是他造的業也不少,功與過一比較,差不多也就拉平了;換句話說,他多生多劫修的善福,一生當中享盡了。造的業抵消,等於光了,零了。這隨業受報,免不了還要墮落,一世不如一世,這是值得我們警覺的。這些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積德。乾隆對我們後人最大的貢獻,就是編《四庫全書》,這是大福德,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四庫》,現在在台灣翻印流通到全世界,我們放心了,幾乎世界上許多大學圖書館裡面都收藏,不會再失傳了。

  可是我們又想到一樁大事情,誰能讀?沒有人讀,擺在那個地方,廢紙一堆。就像《大藏經》一樣,《大藏經》現在也是到處流通,擺在書架上還不是廢紙一堆嗎?如何能夠叫大眾都能夠讀,都能得到受用,那這個功德才叫做真大,叫第一大。我在很多年常常想這個問題,用編菁華錄的方法。我上一次在達拉斯講經,特別採取弘一大師編的《晚晴集》。《晚晴集》是什麼?就是經論、祖師語錄裡面,他老人家一共摘錄一百零一條,我拿這個試驗試驗,講起來大家聽起來都很歡喜。如果用這個方法,把《大藏經》裡面對於我們切身有用的這些經文、教訓,一條一條的摘錄下來,將來印成這樣一本小冊子,全藏的精華都在這一本當中,人人就有機會讀了,人人都歡喜讀了。再能把《四庫全書》也濃縮成一個小冊子,不但我們中國人有福了,人人都能讀到完整的這個教誨。再把它翻成外國文,流通到全世界,這樣叫世人都能夠認識中國的文化,都能得到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建立全世界人的共識,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世界和平。

  這個功德要是做出來,比乾隆皇帝的貢獻更大,乾隆只是把這些資料蒐集完整不至於散失,這是第一大功。現在第二個,能夠將它發揮,使全界人人都能讀到全書的精華,人人都能得到古聖先賢寶貴教訓的真實利益,這一個貢獻也是空前絕後。這個書將來編出來,是全世界最好的一本書,值得我們去思考,值得我們去鼓吹、提倡,希望將來有人能夠發心,真能去做。所以,起心動念一定要想到廣大人群的利益,這就有福了,這個是真智慧。不要為個人著想,不要為一個家著想,那個圈圈太小,那個修福積德非常有限。一定要把心量拓開,為整個佛法著想,為一切眾生真實利益著想,這就對了。

  『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永明延壽大師,他是吳越王時代的人,這位大德歷史上記載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在《彌陀要解》寶靜法師的親聞記裡面,將永明延壽大師這一段故事說得很清楚。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做一個小官,就是現在講的政府的公務員,管稅務的出納,所以手上常常有金錢經過,他就把國庫裡面的錢拿出來放生,常常拿去放生,於是被人發現了,他盜用國庫的公款去放生,被查到了。查到之後被判死刑,主辦案子的官員就把這個事情報告給吳越王。偷去幹什麼?偷去放生。吳越王看到這個案子也覺得很好笑,並沒有做壞事情,但是他盜用國庫的錢去放生,這是有罪的。吳越王就吩咐下去,他是判斬首殺頭,吳越王交代這個監斬官看他,假如綁到法場殺頭,他不害怕,不害怕面不改色,就把他放回來帶來見我;要是害怕的話,那就殺掉算了。結果綁到法場,他面不改色,人家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一條命換得千千萬萬的命,值得!」不但不害怕還很歡喜,這就把他帶回去見吳越王。吳越王就問他:「你想做什麼?」他說他想出家,吳越王就成就他,給他做護法。以後他變成吳越王的老師,成了國師。這是永明延壽大師一個出家的因緣。

  有一天,吳越王他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是佛門的大護法,他打千僧齋。千僧齋這是修福的,供養一千個出家人,叫千僧齋。實際上是很多人,不止一千人,叫做千僧齋,來修福。千僧齋是平等的,平等的供養,不分貴賤,以清淨心、平等心來供僧。當然,雖然講是平等,這出家人裡面還是有大德、高僧,席次裡面還是有上座,首席。首席大家都很謙虛,都推讓,都不好意思坐在首席上。這些老和尚互相推讓,忽然來了一個大家都不認識這麼一個出家人,穿得也不太整齊,破破爛爛的,來了之後,他老人家就往首席上一坐。吳越王心裡也很不痛快,不痛快但是也不好說,出家人,不好說,就算了。吃完之後,吳越王召見永明大師,向大師請教:「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賢來應供?」有聖賢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永明大師告訴他:「有,今天定光古佛來應供。」吳越王一聽很開心,問他:哪一位?「坐在上首的那個和尚就是。」吳越王趕緊派人去找,去打聽這個和尚從哪裡走,派很多人去追蹤。這和尚也不知道姓什麼,也不知道叫什名字,但是他有一個特徵,他耳朵比別人大,就叫他做大耳朵和尚。大家去找大耳朵和尚,找到了,他老人家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他在那裡打坐修行。吳越王派這些人找到之後,曉得是定光古佛,請他到宮廷去應供。這大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就圓寂了,「彌陀饒舌」。饒舌就是多話,把他的身分說出來了,這就入滅了,就死了。死了之後大家無可奈何,沒法子了。仔細聽聽他剛才說「彌陀饒舌」,這個永明延壽不就是阿彌陀佛再來嗎?這也很歡喜,定光古佛圓寂了沒有關係,家裡還有阿彌陀佛在。再趕緊回去報告,把這個事情跟吳越王一說,定光佛圓寂了,但是他留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這大家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吳越王就歡喜得不得了,趕緊就去見永明大師。還沒有出宮,外面報信的人匆匆忙忙幾乎跟吳越王碰了一下,吳越王就問:什麼事情這麼慌張?報信的人說:永明大師圓寂了。

  諸位要曉得,古來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不會露身分的,身分一露就會走。身分要露出來不走,那都是假的。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他說是什麼菩薩、古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這個我們曉得古來沒有這個例子,身分一暴露馬上就走了。這才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當然他是表演示現的,這是度參禪的人。到晚年,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提倡念佛法門。他說了最有名的《四料簡》,就是四首偈,叫四料簡。這四首偈裡面第二首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這裡引用這一段句子。

  在那個時期禪風很盛,也是大家輕慢了淨土。永明大師要挽救這些人,要度這些人,所以先示現修禪。在禪宗裡面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修禪的人對他沒有不佩服的,沒有不景仰的。他再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給修禪人做個榜樣,希望帶他們回來,這個才說明:「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這是勸參禪的人。換句話說,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禪的人不能成就。如果他要不肯回頭念佛求生淨土,一定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太可惜了。所以他是現身說法,做一個榜樣,引導他們回歸到淨土來。這是佛祖的苦心,真正是大慈大悲。禪淨雙修,是不得已對參禪人一種權巧方便的教導。意思是說,實在講禪不能成就,修一點淨土,將來靠這個能往生,是這個意思。如果已經發心修淨土的人,決定叫你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何必還要惹麻煩!這是禪宗裡面一些自尊心很高的,不肯破壞他的自尊心,就是說你學禪,再加一點淨不就更好?是這個意思,誘導他們。我們要曉得,當時佛門的背景,了解當時佛教界的狀況,知道祖師提倡有特別的用意,他是真的有道理,不是隨便說的。

  有禪有淨土,著重在「有」字。什麼才叫「有禪」?如果沒有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能叫有禪。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每天去打坐,坐個半個鐘點、一個鐘點就有禪了,那就錯了,那是在學禪,沒有禪,不管用處的。剛才給你們講過,初禪天都去不了,還是要搞六道輪迴。有淨土,什麼叫「有」?最簡單的說法,一念當中一定要具足深信切願,信願持名,這才叫有淨土。假如我們念這句佛號,我們的信不深,願不切,一天縱然念十萬聲佛號,也沒有淨土。這個非常重要!大師這一首偈子說「有禪無淨土」,這是專門對學禪人說的,十個人當中有九個走蹉路。剛才我們講圓澤禪師,那是有禪,走蹉路,還去投胎!他真了不起,他母親懷孕懷了三年,他有本事他不去投胎,讓這個婦人懷孕懷了三年。這一遇到,沒有法子了,不能不去投胎,走蹉路。古來像圓澤這種人不少,投胎記得前生的事情,這很了不起的人。

  「陰境若現前」,陰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講五陰魔境。參禪,魔來擾亂,《楞嚴經》面講五十種陰魔,你在修定當中,常常遇到這個境界,這些魔來擾亂,在定中有魔出現。我們現在在台灣、在國外,見到有不少學禪修定的人,在打坐的時候,這個手會動,手舞足蹈,還結種種手印,都是沒有學過的,而他們以為這是功夫,這是好境界。我也遇過,他們來告訴我,我講這叫著魔,這不是好境界。你看看佛菩薩的形像,在打坐的時候多麼的端莊,我們這個佛像是立像,這個定是靜的,不是在那裡手舞足蹈,不是搞那個。而且他自己知道他在那裡動,他知道有個力量在那裡動,他自己不能控制,這個身體完全操縱在別人手上,自己想止也止不住。這是魔在控制你,這是隨著魔在動,隨他去了。這是第一種五陰境界的現前。

  第二種,講陰境是中陰。人死了以後,這一口氣斷了,我們中國人講靈魂,佛門講神識,這個神識離開身體還沒有去投胎,這一段時間叫中陰。中陰絕大多數存在的時間是四十九天,《地藏經》教我們做七,就是因為中陰存在的時間四十九天,這四十九天給他培福,他能夠得到很大的好處。所以希望家人眷屬在四十九天給他培福,誦經念佛給他迴向,給他修福,這個時候他所得的利益最大,能夠幫助他生到好的地方,增加他的福報。這是說這個,自己隨著業力去轉,這是苦不堪言。還是前面一句老話;他還存在著習氣,沒有斷乾淨。這個就是隨著業力去轉,隨著業力去投胎,自己做不了主宰,麻煩都是出在這個地方。念佛人他最大的好處,在這個時候佛力加持、佛來接引,跟佛去了。修禪,「有禪無淨土」,無淨土就是沒有佛力加持,沒有佛菩薩幫助你,完全靠自己的定力、業力。定力在這個時候失掉了,做不了主宰,完全被業力控制,業力是強者先牽,這就去了。這一世的修行,如果是好的,換得來生的富貴;如果是不好的,還是三惡道流轉。

  「此誠可寒心者也」,這一樁事情,我們看到真正叫人寒心,不能不知道警惕!所以仔細觀察,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麻煩真的就大了。不修行,來生是三惡道;修行得好,也不過是人天善道而已。一生把自己所修的這個善根、福德,統統享盡,這叫三世怨。福報享盡之後,多生多劫惡的習氣又現行,所以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頭出頭沒,這完全是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