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這個地方是說明西方世界大眾生活的狀況。我們這個世界,色界天以上就沒有飲食。佛經裡面常講「五蓋」,蓋就是蓋覆我們自性,有五種,這五種就是「財、色、名、食、睡」。食是吃飯,睡眠,欲界天以下的都不能夠避免,色界天這五種都沒有了。色界天以上,就是初禪以上的,叫禪悅為食。他不需要飲食,也不要睡覺,他都在定中,吃飯、睡眠都沒有了。西方世界超過天人太多太多了,色界十八層天乃至於聲聞、緣覺都比不上,怎麼會有吃飯?這是說我們帶業往生的凡夫,吃飯睡覺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這一下斷不掉。實際上是斷了,習氣還在。這個習氣,就是有時候會想到,怎麼很久沒吃飯、沒睡覺?會想到,有這個念頭生起來。這個念頭一生,這個境界就現前。可見得那個地方確實一切受用是隨念而生,念頭一起,境界就現前。所以想到吃的,這個吃的東西都擺在面前,「不假安排」,而且擺在面前的飯菜都是自己最歡喜的,不需要安排,自自然然就現前了。一現前之後,想到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飲食的必要,這個念頭一生,這些吃的東西都沒有了。「缽」是出家人用的,現在的解釋就是餐具。這個餐具也都沒有了,不需要去洗碟子、洗碗,沒有這些囉嗦事情,它那裡完全是變化的。

  這種事情,我們科學家知道這個理論,但是現在沒有辦法實現,這就是現代科學發現的能與質可以互相轉變。原子彈就是根據這個理論發明的,是把物質變成能量。如何把能量變成物質?如果這個發明了,我們這個世界這些受用跟極樂世界就差不多了,可是我們現在不能隨心所欲的去做到。這一切物質,像鍋碗瓢盆這些物質,不用了,把它化成能量,沒有了;要用,從能量又變現出來。這就是能與質互相轉變,樣樣都是隨心所欲。這是舉出一樣,衣食住行所應用的一切物品,都是從心念變化出來的。這是科學幫助了我們,使我們知道這是可能的一樁事情。但是究竟用什麼方法來控制,來轉變,現在我們的科學家還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會變。

  實在說,在佛法講這個理論是心能,真正能變的是心,就是精神的力量。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少數的人,可以用精神、用意志的力量來移動物質。像變魔術裡面有,像我們這個茶碗,可以從這邊移到那一邊,完全用精神的力量把它轉移,這是我們曾經見過的,這是力量之小者。力量大的時候可以把它變為能量,變沒有了,可以用能量再變成我們需要用的器具,那個能就大了。無論從佛法、從科學,這個理是講得通的,事是非常有可能,在佛法裡頭完全肯定,這是能力上都可以做得到的。

  日常生活「經行金地」,這也舉出一種。「經行」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散步,在這黃金所鋪的道路上散步。「天華天樂」,這是日常生活都是在娛樂當中成就修持,斷煩惱,證菩提。那個地方不需要苦修,不要修苦行,都是在娛樂當中成就的。這個環境如果我們細細思惟,它是很有道理。佛法修持沒有別的,斷煩惱而已。我們的真心本性,無量智慧德能透不出來,佛告訴我們,這是什麼原因?是煩惱、妄想把它障礙住了。妄想跟煩惱就像很厚的雲層一樣,把太陽的光遮住了。現在只要把這個東西去掉就行了,只要除妄,不要求真。真是本有的,有什麼好求的!妄這一層去掉,真性就顯出來。我們這一邊,因為生活需求得來不易,因此外面環境也增長我們貪瞋痴的煩惱;換句話說,這個環境確實是妄想煩惱的增上緣,這個地方不是一個好的居住之所在。

  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受用應念而生,變現出來的。諸位想想,在這個地方,還有什麼貪心?沒有必要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麼它就現前了,不需要了,就完全沒有了。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居住的環境都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不但沒有垃圾,儲藏室都沒有了。諸位想想,需要不需要儲藏室?不需要。我想穿什麼衣服,衣服就在身上了。又不要換,又不要去儲存,這個多自在!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在那個環境裡頭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妄想也沒有了。西方世界為什麼說它一生圓滿成佛,想一想它這個環境就知道了。無論是物質環境,無論是人事環境,人事環境,那個地方沒有一個有惡念的人,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無論是人事、物質,都是最殊勝的好環境。「任運進修」,任運就是自自然然,沒有一絲毫的勉強。從這幾句話當中,我們能了解西方世界人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況。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總結上面一大段,說的是天樂、天華。已經明心見性恢復性德本能的人,這些人我們就不論他。帶業往生的,像我們這些人,念佛去往生的,我們煩惱、妄想沒有斷,到那個地方完全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使我們生活能跟諸佛菩薩完全一樣。更難能可貴的是能夠隨意分身變化,往來十方諸佛剎土,供佛、聞法、度生,這個能力跟法身大士無二無別,這是非常殊勝莊嚴的。就像《無量壽經》跟《觀經》當中所說的,那兩部經比《阿彌陀經》講得詳細。經上所說的,佛的能力有多麼大,凡是往生去的人德能幾乎與佛相同。佛手中常常能夠變現一切日常的用品,像經上舉出的衣服、飲食、幢幡、寶蓋、天華、音樂,舉幾個例子,供佛同時也利益一切眾生。這許多功德莊嚴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面沒有的,唯獨西方有這些真真實實的事實。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是西方世界大眾生活裡頭最精彩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法莊嚴。所以從整體來看,西方世界非常像一座學校,裡面老師跟學生日常生活都是在學習。我們也知道,我們在一生當中,最好的年華是在求學的時代,踏進社會之後那就苦難重重了。所以一生最好的光陰是在學校度過,在讀書的時候。我們這個地方讀書讀得很辛苦,實在說,有幾個人一生當中讀自己喜歡讀的書?雖然是上學讀書,都是逼不得已;心不甘情不願,又不能不讀,還要應付考試,所以書念得很辛苦。西方極樂世界是好學校,是讀你喜歡讀的書,做你歡喜做的事。這就難了!在我們這個世間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各個人都是這樣的,這顯示出真的是殊勝莊嚴。

  經上叫著『舍利弗』,這下面都是很重要的開示。叫著名字提醒他,實在就是提醒我們。在教學場合當中,老師是非常尊嚴的。總是我們在聽課,聽到老師,我們態度都要很恭敬。隨便一點,這就是失敬了。在威儀上有欠缺,不但自己覺得不好意思,大眾看起來也不好。阿彌陀佛知道眾生這些心理,所以他用很奇妙的方法,變現鳥,鳥來說法。鳥來說法,躺著聽也可以,坐著聽也可以,翹著腿聽也可以,逗著牠玩耍聽也可以,這就自在了,沒有任何拘束了,阿彌陀佛用這些方法。所以這些鳥,西方世界是菩薩的法界,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也沒有。不但是菩薩,而且純一是普賢菩薩的法界。修普賢行決定圓成佛道,哪有眾鳥?鳥是畜生。所以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後面經文上說得很清楚,是佛變化的。種類非常之多,是應眾生心念愛好自自然然變化而作。這個地方略舉幾種,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看到這些珍禽異鳥,非常的喜歡,所以是略舉幾種,像『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舍利」,有人說是我們中國人叫鶖鷺,鷺絲,有人說是春鶯,究竟是哪一種也沒有一個確定。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我們中國沒有。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這是聞法樂。鳥叫的聲音已經是很好聽,牠還能說法。我們想聽什麼法門,牠就宣說什麼法門,這是非常奇妙。『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這一句圓圓滿滿包含一切諸佛所說的大小乘法門,總不外乎這幾個項目。換句話說,無法不說。『其土眾生,聞是音已』,聽了佛法之後,理得心安。這個道理得到了,明白了,心安了。心安就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用功就純一。用什麼功?『念佛、念法、念僧』。諸位要曉得,這六個字包括佛法所說的無量無邊的行門,修行的法門,常說「法門無量」,無量的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念佛、念法、念僧。「五根五力」到「如是等法」是講教,真是圓滿的教學;念佛、念法、念僧是講圓滿的修行。無論修行哪一種方法,都不超過這六個字,都在它包括之中。

  要解【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種。舍利。舊云鶖鷺。琦禪師云是春鶯。或然。迦陵頻伽。此云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共命。一身兩頭。識別報同。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六時出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棲為夜。良以蓮華託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為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於苦等四諦。名慧根。五力者。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禪定。名定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七菩提分。亦名七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名擇法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進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覺分。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名除覺分。若捨所見念著境時。善能覺了所捨之境虛偽不實。永不追憶。名捨覺分。若發諸禪定之時。善能覺了諸禪虛假。不生愛見妄想。名定覺分。若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三覺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動。當念用除捨定三覺分以攝持之。調和適中。名念覺分。八聖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無漏行觀。見四諦分明。名正見。以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為令增長入大涅槃。名正思惟。以無漏慧除四邪命。攝諸口業。住一切正語中。名正語。以無漏慧除身一切邪業。住清淨正身業中。名正業。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以無漏慧相應勤精進修涅槃道。名正精進。以無漏慧相應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無漏慧相應入定。名正定。此等道品。依生滅四諦而修。即藏教道品。依無生四諦而修。即通教道品。依無量四諦而修。即別教道品。依無作四諦而修。即圓教道品。藏道品名半字法門。淨土濁輕。似不必用。為小種先熟者或暫用之。通道品名大乘初門。三乘共稟。同居淨土多說之。別道品名獨菩薩法。同居方便淨土多說之。圓道品名無上佛法。有利根者。於四淨土皆得聞也。如是等法者。等前念處正勤如意足。等餘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無量法門也。三十七品。收法雖盡,而機緣不等。作種種開合名義不同。隨所欲聞。無不演暢。故令聞者念三寶。發菩提心。伏滅煩惱也。灼見慈威不可思議。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聞共稟。一心修證。故念僧。能念即三觀。所念三寶。有別相。一體。及四教意義。三諦權實之不同。如上料簡道品。應知。】

  『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種類繁多,非常的美麗。『下略出六種』,底下是簡單略舉六種。白鶴、孔雀、鸚鵡不必介紹了,這是我們有機會看到的。『舍利,舊云鶖鷺』,古代翻成鶖鷺。『琦禪師云是春鶯』,這是比較近一點,天琦禪師是宋朝時候人,他說這是春鶯。春鶯叫的聲音也非常好聽。『或然』,也許是,不是個肯定詞,也許他說的是對的。『迦陵頻伽』,這是印度話,梵語音譯過來的。『此云妙音』,我們中國把它翻成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鳥在蛋裡面長成,還沒有出來,它在裡面發出那個音聲就非常好聽,牠出生之後那個音聲當然更是美妙了。這是舉出迦陵頻伽的這個聲音好聽。『共命,一身兩頭』。相傳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裡面有這種鳥,一個鳥兩個頭。在我們中國看到兩個頭的蛇,有,兩個頭的鳥沒看到。雪山有兩個頭的鳥,這個鳥很稀奇,物以稀為貴,所以非常珍視牠。『識別報同』,兩個頭,實在講兩個神識,我們中國人講兩個靈魂,確確實實是兩個,但是牠的身連體,成一個身體。『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迦陵頻伽跟共命鳥,印度有,「竺」是印度。從前我們地理觀念,印度在我們中國的西方,現在我們位置知道比從前人清楚了。以前到印度去都要從中國西面走,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絲路,過天山之後再向南這就到印度,所以一般稱它做「西竺」。「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這些地方有。『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我們這個世間喜歡花鳥的人很多,阿彌陀佛的變化也是非常迎合一切眾生的心理,你喜歡什麼就變現出什麼。所變現出來那個美好,實在不是我們人間這些眾鳥能夠相比的,實在說不出,舉出我們這個世界有些相似的說說罷了。

  『六時出音』,就是它這個鳥叫說法是不間斷的,不中止的。『則知淨土不以鳥棲為夜』,前面說過,西方世界沒有黑夜。『良以蓮華託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西方世界人,睡眠、飲食都不需要。睡眠,經上常講這是昏沉。人精神愈飽滿的時候,睡眠的時間就愈少。睡眠多是人昏沉,就是精神提不起來,才需要休息養神。真正有功夫的人,有功夫就是妄念少、煩惱少,這叫功夫。妄念少跟煩惱少,他精神消耗就少;換句話說,他睡眠也就少了。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規定出家人睡眠的時間一天是四個小時,叫中夜睡眠。「中夜」就是晚上十點鐘到二點鐘,這個時候是睡眠的時間,二點鐘就要起床。心清淨,可以做得到。現在一般人,有很多障礙重的人、昏沉重的人,一天八個小時還不夠。這個實在就是將我們大好的時光,這樣的浪費了,是很可惜。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睡眠?會有昏沉的這個現象?我們細心去研究它,細心去觀察它,也能夠觀察到一些。凡是精神好的,生活很快樂,我們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生活得很快樂,很愉快,昏沉的時候比較少。如果生活不快樂,昏沉的時候就比較多。這是說明我們的精神生活受內在憂喜、外在苦樂的影響很大。西方世界人是蓮華託生之身。蓮華化生,在體質上跟我們就完全不一樣,在精神上更是不能夠相提並論。本經前面序分裡頭,有「不休息」、「常精進」這兩位菩薩,表顯西方世界的人是常精進、不休息。自己學習不休息、常精進,老師教導要還有休息,這與我們自己的願望就相違背了。你學的人精進不懈,教的人當然要滿你的心願,所以佛在那裡所設的教化也是不間斷。以音聲說法完全符合我們的根性,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耳根最利。所以那個地方,佛說法,菩薩說法,六塵說法,眾鳥我們可以把看作佛菩薩。

  下面是略說說法的內容,言語雖然簡略,含義非常的周圓。『五根等著,三十七道品也。』這一句是總說。我們這個經上只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只講了四種,這也都是略說。我們一看這四種,就會想到三十七道品。這是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歸納成三十七大類,這就是三十七道品。通常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一切小乘法分為這三十七大類,不知道大乘佛法也可以歸納在這三十七大類裡頭,所以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三十七大類又把它歸納成七類,這七類就是經上常常敘說的,我們這個地方是七類裡面的四類,是後面四類,把前面三類省略了,蕅益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補出來。前面三類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加上經上所講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就是七類。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佛在《涅槃經》告訴我們,假如有人能觀八正道,就能夠明心見性。這說明三十七道品是大乘佛法,明心見性不是小乘。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也說,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攝」就是包括,無所不包;無量道品亦在其中,這句話也是說明三十七道品涵蓋了整個大乘佛法。所以我們不能把它看成小乘,看成小乘這就講不通。西方極樂世界是圓頓大乘,哪來的小乘法?這一點首先我們要明瞭。

  『四念處』,這是觀智;換句話說,是智慧,智慧的觀察。我們今天一般人常講宇宙人生觀,換句話說,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對我們生活環境的看法,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環境。這裡面有迷有悟,有看到真相,有看到完全是虛妄相,絕非事實。智慧的觀察,那就是看到真相。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念」就是觀,就是智慧的觀察。四念處的「念」字是智慧的觀察,不是思想(思想是打妄想),不是念頭,這個字當作智慧觀察來說。「處」就是所觀的境界,以觀智為境界叫做「念處」。前面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對我們初學的人有很大的利益。我們常常說,修行很久了,功夫不得力,或者是念佛,念了好多年功夫不得力,參禪不得力,修定也不得力,持咒也不得力,什麼原因?我們疏忽了這三種基本修學的方法。這三種方法既然這麼重要,佛為什麼沒有說,而從五根、五力說起?這裡頭有個道理。從五根五力說起,是說西方世界人他們修行的,他們前面三科已經完成,已經畢業了,到西方世界用不著。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的重要,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以古德講經、註經,一定要把這三科細細為我們說明。

  第一、「身念處」。世尊在我們這個地方說,「觀身不淨」,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這個身體很骯髒不乾淨。用智慧來觀察,使我們了解自己身體的真相,我們要用它,不要戀愛它。戀愛它就錯了,我們要用智慧來用它;當然不學佛的人不曉得,學佛的人知道,利用它成就道業,利用它來修行。世間人就很可憐,佛眼睛看叫可憐憫者,世間人利用它造業,這多可惜?同樣是一個工具,一個是利用它造業,聰明人是利用它來修行,利用它來證果,這是智愚截然不同。我們曉得身體不乾淨,不但從七竅裡排泄出來的,我們知道不乾淨,身上每一個毛細孔排泄出來的,都不是乾淨的東西,曉得裡面骯髒東西往外面排泄。所以佛教給我們,「觀身不淨」。對於自己身體都不會貪愛,怎麼會貪愛別人的身體?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要從自身放起,不再為這個身體去操心,叫心開意解。這才能夠真正善養身,養這個身體,不要糟蹋它。任意糟蹋身體這是罪過,這是錯誤的,你要懂得養身。會養身的人疾病很少,一定得長壽。不會養身的人糟蹋身體,那很可惜。

  這個身體怎樣才健康?一切順乎自然。我們人的身心跟大的宇宙是一不是二,我們的身心就是整個宇宙的縮小,因此我們能夠隨順自然,身體就會健康。我們中國古人懂得這個道理,譬如在飲食這一方面,冬天吃涼的,夏天吃熱的。現在人他恰恰相反,冬天要吃熱的,夏天要吃涼的,跟自然完全不相應,所以一切毛病都生了。這個世界上人講養生之道,中國人最內行,你看看中國的古書《禮記˙月令》,月令就是講生活起居。真正懂得的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當中,每一個月吃什麼東西。不但講究吃,吃的吃法,甚至於燒的時候,燒什麼樣的柴火,每個月都不一樣。那懂得養生,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現在也幾乎失傳了。讀的人少了,研究的人少了,知道的人實在是不多。所以從前李老師常常罵我們這些學生,飯都不會吃。這真的,跟古人一比,確確實實我們就不會了。現在實在講,日本人保存的比我們多,這是我們對於日本這個民族不能不佩服的地方。他們在生活起居是從中國學去的,學去之後他能夠保持。我們祖宗的東西都丟盡了,都不要了,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的。所以要懂得養生。

  在佛法裡養生的原則,身要動,勞動是必要的。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要運作、要運轉,一定要動。身要動,心要靜,心是靜的,心是定的。佛法用法輪表法,它的用意在此地。法輪,輪是動相,心是定的。所以說「身是有,心是空」。《楞嚴經》上「覓心了不可得」,心是空的。現在一般人,他身講求不動,要很舒服,心裡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在動,恰恰相反,這人怎麼能不生病?這病了沒有醫藥醫,沒醫藥好救。他與事實真相恰恰相反。吃的東西,實在講就是當地所產的,現在所生的。每個月所生的東西不一樣,你就吃現前的,這是最好的,這就是最好的飲食。一年四季蔬菜水果都不同,這真正養生之道。現在交通便捷,冬天也能吃到夏天東西,到熱帶去買。雖然是便捷,整個把我們生理跟自然生態破壞了。這是我們身體不能健康,不能長壽,主要的一個原因。這實在是很有道理,我們應當要明瞭,應當要把這個道理發揚光大。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就像《無量壽經》所說的金剛不壞之體,叫「那羅延身」。身心清淨,不需要飲食,哪來的疾病?病從口入。他們那邊人沒有生病的,跟我們娑婆世界人身完全不相同。

  第二、「受念處」。我們這個世界觀受是苦,「受」是享受。我們享受的是什麼?除了童年學校生活之外,學校生活是一生當中最好的生活環境。剛才我說了,念的是不願意念的書,學的是不想學的東西,逼迫在做,也很苦,但是比起踏入社會,那個苦輕得很多。社會,這個一生的奮鬥為的是什麼?得的是什麼?有幾個人冷靜去想一想?到了睌年更苦,我居住在這邊,就有不少的老人活得無聊。我去參觀老人公寓,美國對於老人照顧算是相當周到,在物質生活上沒有缺乏,精神生活非常痛苦。他們住在那邊,非常感慨的告訴我:「我們現在做什麼?坐吃等死。非常痛苦!」尤其老人公寓,這一棟公寓住的人很多,今天看到這個人抬出去,明天看到又一個抬出去,慢慢就輪到自己了。悲傷!所以佛給我們講,在六道裡三界裡沒有樂,三界統苦。苦是苦,樂是壞苦,樂是像麻醉劑一樣刺激一下,過了之後又苦。不苦不樂是行苦。這是我們真正要覺悟的。

  學佛之人實在就不一樣!年老的人說寂寞最苦,所以找人打麻將,一天到晚看電視,很苦!學佛之人這裡頭就有樂了。美國這個環境是念佛人的天堂,沒有人打攪你,讀經、念佛其樂無窮。讀經明理會開悟,念佛身心清淨,何況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修行最好的環境。如果真正學佛,實在講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好的年華。彭際清居士所做的《往生傳》,在家居士當中,男的、女的念佛,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就記載不少人,所記載的大概是明末清初時代的。我們最近這四十年來在台灣,是我們親耳所聞、親眼所見,念佛站著走、坐著走的,真的不少人。這個人生才叫真正有意義,那個享受是真的樂,這個念佛之樂,現在就能夠享受到了。我們看淨土大眾的享受,可以從他生活狀況上來看到。我們在《無量壽經》,在《觀經》,這個經說的是比較少。雖然文字少,那個境界確實是很圓滿的,真的是不可思議之樂,沒有眾苦逼迫。

  第三、「心念處」。「處」就是指我們的念頭。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最苦的就是念頭止不住,停不下來,像那個煮開的水一樣,按不住的。這什麼原因?佛告訴我們,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不是這一生的事情,生生世世的習氣。我們之所以有六道輪迴,這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六道輪迴就是它製造出來的。所以佛法的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一個「定」。無量無邊的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再多,目的就是一個,統統是修定。我們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定;禪宗用參究的方法,所謂用參話頭的方法,用觀心的方法;教下用止觀的方法;密宗用念咒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目標是一個,統統是修定,這個定叫三昧。「定」是本心,「念頭」是妄心。如何能把妄心除掉,恢復本心,這就是佛法的修學,這就是佛法真正的功夫。

  我們的妄念,不但在我們清醒的時候我們控制不住,我們在夜晚昏睡的時候,它還照起作用,你睡眠的時候作夢,就是它起作用。由此可知,妄想的活動日夜不停,這是一切妄想、煩惱的根源,也就是我們為什麼修行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能成就,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藉著觀身不淨,觀受是苦,就教給我們「觀心無常」。無常是剎那在變化,這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這個念頭,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剎那生滅。因為有這麼一樁事存在,所以我們看一切境界都是生滅的。我們看有情眾生,就是現在所講的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統統是生滅法。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切諸法都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看不出來,我們看的都是生滅。為什麼佛看的,跟我們看的不一樣?佛用的心是不生滅的真心,所以看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用的心是生滅心,看一切法是生生滅滅。原來是用的心不一樣。佛告訴我們,不生不滅是真的,生滅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的境界叫一真法界。「一」是什麼?一心。沒有念頭的心就是一心,起了念頭就叫二心,就不是一心。一心所見的這個境界是真的,叫一真法界。動了念頭就叫十法界,起心動念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其實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變了?沒有。它真的沒有變,是你自己變了,外面真的境界並沒有變,是自己感受當中變了。這個實在講是很恐怖的一樁事情,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的妄心無常,我們要捨棄妄心,認真的要修定,定就是自己的真心。

  我們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人都是常住真心。佛在《楞嚴經》講的「常住」,它不動,不像我們現在念頭止不住。遠離生滅無常,這個生滅無常的現象,在西方極樂世界找不到。我們在此地非常希望達到這個境界,很困難!一個是自己的習氣很重,我們所謂的業障很重;另外一個是環境的誘惑力量太大,自己在這個環境上做不了主,這是我們很難成就的因素。西方世界環境不一樣,同時佛是真正能夠照顧得到,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佛是很想幫忙,幫不上。為什麼幫不上?我們不聽話,他就幫不上。到達西方世界,我們天天跟他見面,真聽他話,所以他的力量真正可以加持上。

  四念處觀,前面三種都是屬於我們本身的,我們講人生宇宙,這都是屬於人生,人生觀。最後這一條叫宇宙觀。觀察一切萬法,一切萬法我們現在觀念當中,都認為一切萬法是真實的存在。佛告訴我們「觀法無我」,「我」的意思就是存在。「無我」,這一切萬法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像《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是無我。《金剛經》後面四句偈講得就更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可以拿來解釋「觀法無我」。因為我們認為這一切法都是真的存在,所以在一切法當中就起貪、瞋、痴、慢,就生起煩惱。愚昧之人巧取豪奪,造作無量的罪業。這些東西他真的能拿得到嗎?一樣也拿不去。不但是我們眾人所曉得,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要據為己有,還要堅固執著,這是什麼原因?追根究柢,他以為這個身是真的,一切萬物也是真實的。為了要滿足自己的享受,盡情的去奪取,這在造業。造業當然有果報,所謂是「善業有善報,惡業則有惡報」。六道裡面三善道,這是善業的果報,三惡道是造惡業的報應。人迷了,胡作妄為,稍微清醒一點的人,他不造惡業,他曉得人生在世一切的受用都有命,都有數。命裡面有,自然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到,它有個定數。更聰明一點的人,他知道命跟數雖然是定的,是定有,但是可以轉變。所以覺悟的人,他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這是個聰明人。小聰明人自己命裡頭沒有福,沒有壽,他能夠創造福壽,這是小聰明人。大聰明人那就是超越三界、永脫輪迴,這是大聰明人做的,是徹底覺悟的人做的。

  「四念處」,實在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要明瞭它。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對自己這一生決定沒有憂慮,不會為自己將來擔心,操心。不為自己,不為將來,只問今天我們怎樣作法,那就對了。善福,什麼叫善,什麼叫惡,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的。諸位要記住,一切利益別人,利益大眾的是善,一切利益自己的是惡。如果我們要真正講斷惡修善,那就一定要斷絕一切為自己的這種念頭、思想、行為,要把這個斷掉。修善,念念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大眾想,這就是真正修善。能這樣做,你不要想明天,也不要想明年,你的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為什麼?你有福報。這是佛菩薩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之後,我們確實跟世俗人想法、看法、作法完全不相同。也不會怕人家來害我們,也不會怕人家來阻擾我們,都不必憂慮。縱然在命裡有這些冤家債主,有許許多多的障礙,自己福報一現前,那些障礙自然就化解,冤家對頭也變成好朋友,不但不害你,他也來幫助你。這是說明世間沒有不能解的冤結,沒有不能解的。只要我們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認真去做,斷惡修善,一心一意為大家,自己生活能溫飽就非常幸福了。我們能省一分,就可以多幫助別人一分,這是積德,這是修善。佛法論修持要從這個地方做起,從存心,從處事待人接物。西方世界更不必說了,他們除了本身的智慧之外,又得到佛的加持,對於宇宙的看法當然更真實,所以跟我們不一樣。

  四念處,我們因為疏忽這四種的修持,所以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我們的業障不能消除。我們智慧不開,三昧不成,與這個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在這上留意,你才會真正放下身心世界,捨己為人,那就完全不一樣。不但你修持功夫會得力,而且福慧增長。愈認真的去做,感應愈明顯;換句話說,你的信心就愈增長。真相信,真信了,你的願就更切了。幫助眾生的願,求生淨土的願,就更切,更真實。那不是完全經論裡頭所說的理論,是你自己在生活事實當中體驗得到的真實,完全真實不虛,這個信才叫做真信。我們從經典上得來的,充其量叫正信,道理搞清楚,想想是可以相信的。事實上做到的時候,那個感應道交,那是真正相信了,果報就在生活之中,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