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都不能離開經教-第231集

  我們中國古老的諺語,有一句話說,「三天不讀書,面目可憎」,這是講從前讀書人。那個時候的讀書是讀聖賢書,三天不讀書,自己的煩惱習氣都起現行。學佛也是如此,天天要讀經,天天要聽法,如果有幾天不聽,一樣的,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都起現行了,隨順煩惱習氣決定墮落。

  早餐開示 1999/4/13

  

  煩惱習氣,大家都曉得,輪迴心。煩惱習氣作主,你所有一切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都是造輪迴業,將來的果報當然搞六道輪迴,這個錯了!可是我們無始劫來,一直到現在,天天就搞這些事情,從來沒有覺悟過,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

  早餐開示 1999/4/13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四十九年天天講經,他道理在此地。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千遍萬遍叮嚀囑咐,要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句話你們在經上,哪一部經典都有十幾句、幾十句,給我們印象最深。受持,佛講的我們要接受,要去照做,依教奉行叫受持。受持還要天天讀誦,為什麼?不天天讀誦,不天天聽經,這個受持會退轉。還要為人演說,為人演說是化他;演是表演,做出樣子給人看,那叫演;說是為人解說,全身說法,這真正叫利益眾生。我們只會講,不會做,不行。要做到,自己才有真正的受用。

  早餐開示 1999/4/13

  

  天天用經典薰習,不能一天不讀經,不能一天不學習經教,一遍一遍薰習,這就產生力量。這個力量堅定,不會再動搖,無論幹什麼事情,你的心都安住在阿彌陀佛上,事情照幹,跟念佛絲毫不妨礙,這你真正的會了。世法不妨礙佛法,佛法不妨礙世間法,融通無礙。事,世間事照做,做完了絕不放在心上,這叫放下。心上呢?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進不去。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302集) 2013/5/15

  

  一切大乘經典,無非指我們一條道路,返妄歸真。所以這個經,諸位想想這個道理,我們如果不天天薰習,就會被煩惱、五欲六塵薰習。從前人之所以成就,實在講並不是從前人比我們聰明,如果說從前人比我們聰明,我頭一個反對,我認為現在人比從前人聰明。而是怎麼樣?從前人天天在薰習。

  楞嚴經(第50集) 1981

  

  學佛的人自己都有這種經驗,一聽佛法,頭腦就清醒,心地就清涼,許多的煩惱自然就煙消雲散;如果三天不聞佛法,煩惱完全恢復。因此,我們這邊聞法的機緣,真正是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就是我們退轉的原因。回過頭來看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而且是二六時中,簡直是沒有間斷的;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再也不會有煩惱的薰習。一天到晚念念當中,無有間斷殊勝佛法的薰習,他怎麼會退轉?所以說退轉的緣沒有了。

  佛說阿彌陀經(第16集) 1983

  

  不過如果你真正想修,老天爺不會辜負苦心人。現在科技發達,我們利用電視機、利用錄影帶,要天天聽。也許你說:「我只有一部經,聽了幾遍就沒有味道了!」一部經聽上幾遍沒味道了,那是你不會聽;如果說得嚴格一點,你沒有去聽。如果真的去聽,是愈聽愈有味,那你就真的聽出味道來了。聽久了就入三昧,就得三昧了。得三昧之後,就會開悟,就明心見性。一部經就行!

  彌陀要解演義(第1集) 1995/1

  

  你的煩惱執著為什麼放不下?因為煩惱執著天天在薰習,這個薰習的力量太久、太大,所謂習慣成自然,放不下了。薰習有這麼大的作用,我們今天把薰習換過來,用佛法來薰習,讀經是薰習,聽經也是薰習,念佛也是薰習。知道薰習對我們這一生當中有這樣嚴重深遠的影響,我們對於這個薰習就應當選擇,這個就是智慧。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80集) 1990/4

  

  祖師教給我們要把生處轉熟,就是把念佛轉熟,把貪瞋痴的念頭漸漸忘掉,把它轉生。轉的方法靠薰習,薰習不能間斷。從前淨宗祖庭念佛堂佛號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一年到頭不中斷,這就是教人家薰習。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73集) 1984/12

  

  念佛薰習,假如我們有工作,這個工作需要用思考,我們把佛號聲音放小,不妨礙工作,工作做完再把佛號放大聲一點。這樣的薰習能有二、三年的時間,確實可以做到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熟耳根故」,這個熟就是淨宗所講的功夫成片,功夫只要成片,也就是只要你這句佛號念熟,所謂「熟」,一切時一切處這個佛號會提起來不會忘掉,這樣的境界就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是這個條件去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73集) 1984/12

  

  經要天天聽、天天讀,要薰修、薰習。希望有個三年五載,那都是根機很利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契入這個境界都是大根器,為什麼?他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不是小根器,小根器做不到。二、三十年的薰修,契入這個境界,都是了不起的大根性,圓頓根性。俗話說「先天」,佛法裡面講「宿世」,過去生中這個「因」當然非常重要,「後天」,就是這一生當中薰習的「緣」,那個力量也不能輕視;我先天的善根福德因緣差一點,後天薰修的緣殊勝,也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功。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34集) 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