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將此深心奉塵剎

  供稿人:呂昌艷

  我是去年十二月才與佛法結緣的,因爲一些因緣看了朋友推薦的《和諧拯救危機》,從此對聖賢文化的渴望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在此之前,我也和芸芸眾生一樣迷惑顛倒、樂不思蜀。可是接觸佛法之後,我就下決心要改變我的人生軌跡。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過完三十一歲生日,我打算離開北京一段時間,去山裏小住一個月。趕上淨空老法師號召大家每天看三遍介紹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我看到第十天,決定先到來佛寺去看看。原計劃是當天到寺院當晚就離開的,所以就訂好了晚上十一點離開的火車票。把行李寄存在火車站,我踏上了開往來佛寺的班車。

  很多時候,我們猜得到故事的開始,卻猜不到結局。

  我一個人懵懵地來到寺院門口的時候,已是中午十二點多了。裏面有護法迎出來接下我手中的水果,熱情地問:「外地過來的吧?拜完佛快去吃飯。」吃完飯就給我安排好了住處,然後帶我去見印志法師。師父問我:「在這兒住下了嗎?」我模棱兩可地回答:「安排好了。」

  計劃就這樣被打亂了,面對著一望無際的麥田,我心生歡喜,心想那就住兩天吧。於是把火車票改簽到了兩天後,決定第二天去南陽取行李。

  誰能想到有時候一件小小的事情,一個小小的動作,會給人生帶來好大的轉變呀!第二天上午,吳叔叔騎電動車送我去坐到南陽的汽車。我剛跨上電動車,印志師父在旁邊説:「等一下!」我回頭時,看到師父彎下腰幫我把電動車一侧的腳踏板扳了下來。扳完一個,還要到對面扳另一個,我趕忙自己扳了下來。在師父彎腰、低頭的那一瞬間,我被深深地打動了。從年齡上來説,我是晚輩,師父比我父親還要年長幾歲;從地位來説,我是連佛門的窗户都還沒有摸到的後生,而師父卻是賢公和尚的高足,是佛門的大德。但是他爲了我的安全,卻能夠那麼自然地彎下腰、低下頭去……正是因爲那一瞬間的感動,卻成了我人生最大的轉捩點。而我後來才發現,師父像當初那樣對我的舉動,是他再平常不過的行爲了。

  寺院後院晝夜播放著彌陀聖號,前院裏淨空老法師講經的錄音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寺院每天的功課全部都是繞佛,除卻佛號,再無他物。寺院裏隨時隨地都能聽到護法和師父們持念阿彌陀佛,而不單單是在早晚功課。「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淨空老法師所講的法在這裏不折不扣地得到了落實。末學福薄,無緣親近海賢老和尚,更無緣得見海慶法師。但在這個他們住了幾十年的地方,卻感到有一種精神流傳至今,令人刻骨銘心。

  跪在慶公金身前,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佛不再是遙不可及,成佛不再是難如登天。他老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的人,所會的不過一句彌陀聖號而已,卻給我們留下了稀有的全身舍利。假如我們能像他老那樣「老實聽話眞幹」,我想我們也一定能夠當生成就。

  光碟裏出現的海賢老和尚的那些工具,寺院到處都是,印志師父收了一些保存在海賢老和尚生前住的寮房,另一些放在外面幹活用。所以我經常可以用那些工具幹活。有時握著鋤頭就會想:「這是佛當年用過的工具啊!」頓時覺得佛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自從我來了之後,師父買了電腦,開通了網路,終於可以聽淨空老法師講經直播了。聽著老法師講到來佛三聖,講到海賢老和尚,師父有時候會很難過,有一次還看到他掉眼淚了。

  作爲一個接觸佛法並不很久的佛陀的牆外弟子,我講不出很多的佛理,但我深知在末法時代弘揚正法是多麼的艱難。儘管如此,師父從來不曾想過放棄,總是想著要繼承海慶法師和賢公老和尚的精神,不辜負賢公的託付,不給淨空老法師丟臉。從慶公到賢公,都是修忍辱。到印志師父這兒,一樣如是。眞是名副其實的「百忍家風」啊!

  剛到來佛寺之時,我也曾經想過,隨著寺院名氣越來越大,來佛寺能否一如繼往呢?兩位高僧的傳統能否繼承呢?所以當師父挽留我的時候,我並沒有馬上答覆,等我住了一段時間,細心觀察之後,才下定決心留下來護持道場。後來向師父懺悔自己曾經的懷疑,師父笑著説:「不管是觀察幾天,還是幾個月,還是幾年,我都是這個樣。」接著又問我:「這些天你有沒有發現我有做的不對、不合適的事情呢?」我説:「沒有。」師父特別開心地笑著説:「那就好。如果有哪天你感覺我做的不對了,可以離開。」我哭著拜倒在師父面前,暗自發願:請十方諸佛菩薩,乃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給我見證,我一定會盡形壽護持正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在來佛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經歷了好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叫人師父;第一次接起電話問候「阿彌陀佛」;第一次給別人合掌鞠躬;第一次連續繞佛兩個小時;第一次跪拜六個小時;第一次敲引磬;第一次打板;第一次用鎬;第一次種菜;第一次剁餃子餡;第一次念著佛號學包元寶型餃子;第一次學習原來寧死不學的photoshop;第一次拷製光碟;第一次用正體字寫信;第一次幫忙審閲正體字的書稿。人生總是在第一次中不斷成長,我亦如此。

  (因緣生按)南無阿彌陀佛!《楞嚴經》云:「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末學在此雙手合十,對小呂居士的深弘誓願深深隨喜!因先賢有詩曰:

  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

  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

  誠如古諺所云:「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發心成佛有餘!末學將小呂居士的文章放於最末,正爲此耳。

  因求學途中,必然要遭遇諸多磨難,學者須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不可忘失初心,不可助長傲氣。不溫不火,長時薰修,自可變化氣質、脱胎換骨、表裏如一。

  至此全書圓滿之際,末學粗成打油詩一首,以作結語:

  文殊妙智普賢行,無上真諦隱其中。

  拙作難堪稱風雅,丹心足以照汗青。

  不依人情只依法,但看佛面不看僧。

  惟願百世千年後,一般賢公舊家風。